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等系列著作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7W

教育是一條破浪的船,我們都是船上的水手

讀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等系列著作有感

---讀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等系列著作有感

山東省文登新一中高三語文組喬 明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裏,有一條破浪的船。”朱永新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詮釋了他對教育的理解,是為題記。

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等系列著作和文章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它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對教育的至真感悟與至純熱愛,更讓我對教育現實的反觀與沉思欲罷而不得……

牢房與鑰匙

“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牢房裏想着自己的鑰匙。”

人類進化是因為他們能找到外在的意義。當人的意義感強的時候,他就能保持高強度的意志力量和健康狀態。如果沒有這種外在的意義,他就會成為主觀情緒的受害者,他的主觀情緒,只是一種幻想,直到演化成噩夢。他不可控制的想象與焦慮會變成惡魔與他們糾纏不休。

請聽聽學生的聲音:“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幹別的。” “作業都寫不完哪有時間做其他的事。”這是學生經常説的話。

學生的話説錯了嗎?沒錯。

反觀一下現實,在很多學校中,學生一天的時間被排得滿滿的,幾乎沒有上廁所的時間,更沒有吃飯的時間。有的學校竟然倡導課間只休息2分鐘,真是讓人不寒而慄!上課的時間經常會看到管理人員在窗外巡視。哪個學生坐姿不端正,哪個學生學習不專心,哪個學生交頭接耳都會馬上被從教室中請出去接受教育,哪個學生行為有一點不合規範往往就會受到來自校方急風暴雨式的批評:高聲訓斥,惡語相加;罰站罰幹,停課反思;送政教,找家長;警告,勸退……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於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敵視教育,敵視老師,甚至給老師起外號,背後罵老師,砸老師的車子,拿刀子捅傷老師。一幕幕真是觸目驚心。

有的教育行政部門對學生進校與出校的時間等教學常規做了規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班級貼的時間表和課程表是給檢查組看的,其實暗地裏學校在另搞一套,老師都成了地下工作者。有些地方讓學生早晨五點半到教室,學到七點半,然後休息10分鐘,接着就是一上午的課,一個多小時吃喝拉撒的中午過後,整個下午與晚上繼續奮戰。在校時間高達14小時,其中除下課休息時間以外在教室上課接受輔導的時間少説也有13小時。還不止這樣,晚上回家還要沒完沒了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的學生要寫到半夜,甚至過半夜。這就是現代教育!這樣的教育讓學生怎麼喜歡得起來呢?

現如今學生只要進了學校就像進了鳥籠,甚至像進了監獄。校園的圍牆封閉了他們欲飛的心靈;應試教育折斷了他們理想的羽翼。教師剝奪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讓他們脆弱的脊樑早早背上讀書的重任。孩子的世界裏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沉重的課業負擔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教師的眼睛只盯着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個體的健康成長。學生不愛上學,不愛學校,又怎麼能對學習產生興趣,自信自強、永不放棄、直面挫折、充滿鬥志、樂觀向上、自信自強等“高峯體驗”又從何談起?

試想一下如果當今的孩子們能夠走出閉塞的校園,愉悦地親近生活,融入自然,走向社會,在學習的同時享受那份本應該屬於他們的意趣,他們還會厭煩學習嗎?孩子“在社會的磁力線裏轉動,便能通過教育的電流,射出光,放出熱,發出力。”

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給學生打造一把開起牢房的金鑰匙,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切實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繫,使他們找到外在的意義,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火花與珍珠

朱老師書中的理想老師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詩意自信、充滿愛心、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但是,現實常常讓我們有挫敗感,逐漸的,我們也許會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理想:當家庭的負擔、升學的壓力、繁忙的工作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我們不會有心情去記錄教育的火花。朱老師説的好,火花得以記錄,才成為有價值的珍珠,否則,就瞬間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疲憊和抱怨。

為什麼教育的火花常常會熄滅?

讓我們關注這樣一種問題:把學生的成績當成考評老師的依據,這是不是對老師的不公?是不是教育策劃者一開始就對學生有了這樣一種暗示:導致你們成績不好的原因在老師?

你的回答也許是否定的,但是,這種認識幾乎成了一種社會默契,於是乎,學生連名罷免老師的事時有發生,家長找老師算賬的事屢見不鮮,彷彿老師是十惡不赦的劊子手似的。而老師呢,在夾縫中憋得喘不過氣來。於是一部分老師搞起“棍棒教育”來,老師在課堂上聲嘶力竭,罰站、罰寫、甚至拳腳相加的現象時有所見。你別説還真有效果,一部分學生的成績還真的上去了。後來由於“棍棒教育”屢屢生出事端,便被叫停。於是又出現了“誘騙教育”,老師低聲下氣,有的學生甚至拿成績要挾老師,於是老師不得不找學生一次次苦口婆心地談話,而談話的內容大多是不好好學習對不起父母,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不好好學習就要回家種地等等。而這樣的話學生聽多了就越發反感,越發覺得好笑。這讓老師真是束手無策,他們只好不休息不吃飯把學生叫到桌子頭上輔導教育,而這樣次數多了更是學生心中生厭。

學校也想出許多方法來誘導學生學習,比方發獎品、發獎金、開大會表彰、請名人忽悠等等,方法不一而足。但是這樣的活動多了,學生的心靈也磨起了老繭——就像老吃藥的人,身體會產生耐藥性一樣。類似的教育再也不會對學生產生預期的作用。更糟的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到社會上沒有了“棍棒”的驅趕,也沒有了獎勵等誘惑,就會茫然無措,無所事事,沒有進取心,更無創業激情。

如果説學生當下的“火花”被澆滅,是教育者的悲哀,那麼學生將來的“火花”也隨之煙消雲散,那就是社會的悲哀民族的悲哀了!

麪包與水仙

“教育改革還應該從學校形態的角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的發展問題。”“未來的學校形態肯定會發生變化,人的學習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好的教育應該是滿足每個人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教育“還是應該更注重生存、做人等發展的基本。”

朱老師的字字句句如晨鐘暮鼓啟迪我反觀現實陷入深思……

學生、家長有升學的需求,社會以升學率評價學校,政府以升學率考核學校。這就是有些教育管理者抓住應試教育不放的理由。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有人仍在高喊:升學率高是最大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升學率,升學率就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殊不知聽着這些口號的同時有多少師生身體質素質急劇下降:視力不合格,腸胃病盛行,精神受到極大摧殘,甚至屢屢有極端的事件發生。很多教育決策者和領導者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必要性,不顧科學性;只顧目的性,不顧規律性;只顧家長、學校,不顧民族、國家。長此以往,後果自不必多言!

我們今天的中國小教育,過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傳遞給孩子,讓這些小小的生命過早地背上了難以承受的重負,無端地消耗了他們的健康、靈氣和創造力,窒息了孩子應有的天性。更可怕的是,某些教育者已將此看成天經地義的了,罪惡成了習慣。

讓每一棵花草都能沐浴陽光雨露,這應該是課程改革的一種理想追求。但是由於種種不言而喻的原因,我們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回到教育的正道。學生的學習沒有快樂,老師的工作充滿壓力,無論師生,都感受不到教育的樂趣,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

可以這樣説,教育一旦喪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進一步損害人的理智和創造的活性,甚至可能會因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是時候了,我們真應該抬起頭來,好好看看前方的路了,在手握麪包的時候,不能忘了水仙的馨香!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裏,有一條破浪的船。”我們都是這條船上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