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書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9W

讀書讀後感【精品多篇】

《故鄉》讀後感 篇一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這次的重遇,使得魯迅體會到閏土的改變,因為窮苦使他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這是當時的窮苦人民生活條件之苦,使他們的心態出現了異樣,有了地位辨別、變成俗氣的人。在窮苦壓力大的情況下,在這裏閏土已經失去了從前的純真和浪漫,變成一個可憐的呆板的人。從前的面貌已經逝去,從健康變成疲憊不堪,閏土是多麼可憐,魯迅的故鄉也是多麼的疲憊衰老,從一個曾經祥和的世態變成了如此腐敗。

黃帝內經讀後感 篇二

讀書妙處無窮,書香薰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亞所説:“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可以滋潤心靈,開啟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雲消霧散。最近,開始讀《黃帝內徑》這本書,主要是關注身體的健康,而真正讀進去後,才發現這本是不僅僅是對身體有意義,在一些生活方式和精神層面,又兼容了傳統文化的一些“中和之氣”,達到養身修心的目的。

《黃帝內經》這本書家喻户曉,它作為一部國學經典不僅僅是醫學生應該好好研究,它在養生方面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它指導我們如何才能順應自然,以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黃帝內經》給我印象最深啟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幾篇,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這幾篇論述都在養生的原則和總綱上做了精當的論述,其中一些理念極具現實意義,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夫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術數者,保生之大論,故修養必謹先之。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其中藴含的養生之道確實可以讓人受益無窮的。

很早就聽過“天人合一”的理論,原來覺着很飄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虛,在讀過《黃帝內經》之後發現,人體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才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首先我覺得自己的作息習慣不僅沒有類天地之道,相反,還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於陰陽”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實際情況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牀,這樣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氣虛無力。我個人身體一向還是很好的,體質不錯,因此我一向不注重這些,認為這些離我還很遠,老了再養生也不遲。在讀完此書後我發現養生要從現在做起,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大到情志,小到作息習慣,更要注重自己情緒的調節。

另外現在正值春季,平時也沒注意什麼,在看過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後,知道春天氣機是生髮、條達、舒暢的,因此內心也應該是這樣的。縱觀《黃帝內經》,它不是一時一家之作,融合了幾代人的心血,它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也作為一部國學經典流傳於世,其中一些理念值得踐行。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着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靜下心來,從讀《黃帝內經》開始吧!

讀書讀後感 篇三

魯迅先生是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家。

魯迅先生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書讀得多。“周先生什麼書都看的。“這是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對魯迅的學生蕭紅説的一句話。蕭紅也明白,魯迅先生之所以有淵博的知識,是與平時博覽羣書分不開的。魯迅不僅讀過醫學書籍、哲學書籍、植物學書籍、文學書籍,甚至連關於穿衣服如何正確搭配色彩的書籍都看過。當別人問c魯迅為什麼連穿衣服的書都看時,魯迅説,既然抓到了就隨便看看。他不僅自己博覽羣書,還告誡他人要多看書。有個人非常喜歡魯迅的書,專看他的書。香迅知道以後,告訴他不能只看一個人的書,這樣的結果不好,不能汲取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操了。他還説,喜愛文學的人,不僅要看文學書,還要看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這樣寫起文章來就不會沒有內容,不要放棄科學,一味鑽在文學裏。由此看來,魯迅不僅書看得多,還能從不同的書籍裏吸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他曾説;“書籍對你有沒有益處,關鍵還在你讀書的時候是不是用了自己的頭腦。”(讀後感)

魯迅雖然很愛讀書,但並非不分好壞優劣亂讀一氣。讀書的時候,他往往有自己的見解。對於“傷人’的書,他是不屑一顧的。

魯迅在《青年必讀書》中表達了白己少讀或者不讀中國書籍的思想。他認為中國的書缺乏生氣,淨是些教人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的內容。他覺得中國的書沒有與現實結合起來,太荒誕。魯迅兒時讀過一本《二十四孝圖》的書,看了裏面的故事,更覺中國書荒誕之至。《青年必讀書》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讀書要有白己的頭腦,要捨棄對自己有害的東西,吸取它的精華。如果魯迅只是泛泛地“看’書,而不是認真地“讀”書的話,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文學家。

魯迅的文章好,是因為他一生都愛書。我也愛看書,但是,很多時候我把本可以看書的時間留給了電腦遊戲。魯迅的好友説,魯迅平時沒有什麼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魯迅自己也説,看書就是休息。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魯迅在臨終前的那一年夏天,就已經因肺病住進了醫院,只要精神稍好一點,就會看書。魯迅説;“……不看書,我一天都生活不下去。’

如果我們都像魯迅那樣愛讀書並且邊讀書邊思考的話,作文有何難!

讀書讀後感 篇四

“求知識單靠書本是不行的,應當把實驗與讀書結合起來,才能求得知識。”這是李公樸爺爺在江蘇省立實驗國小演講中的一句演講詞,雖然我沒有親臨現場,但我看了這篇《讀書實驗》演講稿深受啟發。

在讀書時,我們要把讀書和做人結合起來實驗。首先,要把做人與讀書實驗結合在一起。人類之所以和動物不同,是因為人能自己知道做人的方法而動物不能,比如牛能通過訓練幫人運東西,但牛沒有人們的訓練、駕駛是不會自己去運東西的,而人類就不一樣,老師在課堂上講知識,我們可以聽、可以講,有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自主的、積極的去認識環境和改造環境。所以在讀書的階段,我們應該多傾聽、多思考、多實踐,讓自己做一個明瞭時代和改造社會的人。

在讀書時,我們要把讀書和做事結合起來實驗。從書本中求到的知識必須從生活實際中運用實驗,如果一個人不能把得到的知識運用在做事中,只能稱為“學富五車”、只是一個“書生”,但做起事情來還是一個糊塗蟲。所謂學問是能知能行,而且是正確的知、正確的行,只有這樣稱得上是“真學問”。比如,我在書本上知道了“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但在生活中,我不知道太陽升起來的地方在哪裏,因此我不清楚“東”在哪裏,需要我去發現和尋找,才知道“東”的方向所在。所以在讀書的階段,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運用、在生活中實驗。

在讀書時,我們要把讀書和求進步結合起來實驗。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既要求知識、解決困難,又要有求進步的決心。求進步的決心,第一要有不怕失敗、不怕辛苦的精神,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做之前心裏害怕失敗、覺得辛苦,那我們一定做不好這件事,孫中山先生在經過了十一次的失敗和犧牲才能推翻君主專制的滿清,建設民主共和國家,才有了現在的中國、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新生活;第二是要有創造的精神,要知道社會之間的事情、人與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都需要我們隨時隨地去發現,才能改造社會,人們才會進步、社會才能進步。所以在讀書的階段,應該要有不怕吃苦和有創造的精神,養成求進步和改造社會的能力。

讀書實驗就是把讀書和做人、做事、求進步三件事情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讀書,才能真正的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讓知識運用到我們的做人、做事中,點點滴滴、潛移默化,讓我們有進步,我想這才是讀書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