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7K

【概述】《寂靜的春天》讀後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第1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剛聽到《寂靜的春天》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感到很納悶,春天不是百花爭豔,百鳥高歌的季節嗎?不是處處充滿生機的季節嗎?於是帶着好奇心,我翻開了書本的第一頁。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兒·卡森的作品,她曾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開始讀到對美麗村莊的描寫時我的心情非常愉悦,但作者的筆鋒一轉,一副美景馬上變成了死寂的畫面。但是我想,哪有這麼誇張的事情呀?但隨着我更加深入的閲讀,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危言聳聽,很多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故事,只是那都是很多年以前我們所不知道的事。那麼久以前就因為農藥、化學藥品的使用而造成這麼多血淋淋的事件,但是在60年代的人類並沒有重視環境的保護,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在很多時候人類認為自己能戰勝大自然,往往做違背大自然規律的事,但是事與願違,在人類還沒有徵服大自然之前,大自然就先給人類很多血的教訓:美國的落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日本水誤事件……等等很多世界性的環境污染大問題。

書在開章不久談到:“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被自然環境改變着,但是反作用環境的效果相對很弱。人類出現發展到今天,情況發生了逆反,人類強力地改變着環境。在大自然裏有很多很多物質,它們都與大自然經過千萬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們。而現在情況改變了,僅1960年一年,就有超過500種全新的化學合成的有機物在美國誕生,最後它們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於人與自然的鬥爭。化學家巧妙地轉移着分子團,替換原子,製作各種各樣連他們也無法瞭解的未知。

她舉了個例子:一個碳四個氫是CH4(甲烷)瓦斯,把一個氫原子替換成了氯就成了CH3Cl(氯代甲烷),替換兩個就成了CH2Cl2(氯仿)麻醉劑,替換三個就成了CHCl3(四氯化碳)清潔劑。直到最後做出了學名為二氯乙烷的DDT——死神的特效藥(發現DDT的人得到了諾貝爾獎)

在當時DDT和其他劇毒農藥被濫用的60年代的美國,書以無法辯駁的大量實例,給民眾講述了一個大自然悲傷的故事,“一個沒有鳥鳴的春天,這樣的現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麼?”觸動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內心。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後來評價説:這是曠野中的一聲吶喊。

血淋淋的事實,呈現在她的著作中,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位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

但四十餘年後,其書中所提,濫用農藥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除原有殺蟲劑、除草劑外,更多的農藥、清潔劑、化學藥劑……紛紛被髮明利用,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情的真相,也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也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第2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這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在我國中時,有一次翻看生物課本時看到了有一節課提及到《寂靜的春天》這本書。

寂靜的春天?春天居然是寂靜的?如此大的反差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要解開我心中的疑問,就只有讀一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了。因此,這一切成為我讀《寂靜的春天》的開端。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悦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了之後,我被震撼了,開始有了共鳴。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著悦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因為沒有小鳥了,因為大鳥吃了蟲子了,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得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農藥的使用已經讓我們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陰影,我們該如何擺脱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為其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有人説了,不用農藥,我們如何殺滅害蟲?像書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會污染環境。當然,科學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極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於實踐中,我們應該去嘗試。

農藥已經讓死神離我們太近了!我們應該警惕了!

第3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合上書頁,手上的動作有些沉重,抬眼望向窗外,卻鬆了一口氣,還好,仍舊是熟悉的那片天藍,仍舊可見幾抹快速掠過天邊的身影,在這個春天裏分外可愛。

春,自帶着顏色和聲音的字符,是野花初綻,嫩蕊上還沾有露水時的一抹驚豔,是柳枝招搖,新芽微綠時的那份愜意,是在耳畔的熱鬧,各種各樣的不休,聽着,卻很踏實。

大自然慷慨恩賜的美好,我們早就習以為常。很難想象失去了色彩的寂靜的春天。在書本一開頭,作者便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村莊突變的故事,但這僅僅只是噩夢的開始,當春天都變得不一樣了,人類末日的警鐘也就敲響了。

有些愚昧無知的人類總想着要征服自然,從過去到現在,自以為是地為地球修剪他們所謂的不和諧的枝丫,殊不知,人類從不會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沒有權利去決定任何物種的存亡,更何況以種植腥痰姆絞健T諉揮兇裱勻還媛上鴇懷譜“害蟲”的它們的同時,我們也在一步步毀滅自己。蕾切爾·卡森女士在書中多次提到了農藥和除蟲劑等化學藥品的危害,這一切像是人類給自己埋下了一個時刻威脅生命的炸彈。而且這種危害會隨着時間不斷加深,影響我們的子孫後代。

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裏,自然萬物經過自身調整達到了微妙的平衡,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生物鏈,一切物種的繁衍生息都遵循自然法則。後來人類出現了,一開始他們能和自然和諧共處,晝出晚歸,農耕布織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影響這一平衡,再後來,人口迅速增長,工業蓬勃發展,人類漸漸發現慢悠悠的生產效率並不能最大化滿足自身需要,加上天災和蟲患的嚴重打擊,他們開始想辦法改變現狀,以獲取最大利益。而貪婪一旦顯露,便會瘋狂滋長,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慢慢地,田裏的蟲子少了,無論是“益”還是“害”,天空上也沒有了鳥兒成羣結隊的身影,甚至,許多地方的水源出了問題,孩子們病的病,身體也變得孱弱。但愚蠢的大人們此刻正為莊稼的增產歡呼雀躍,不計後果地打破了自然規律,受到的會是自然無情的懲罰。

當他們在寂靜的春天醒悟過來時,一切都遲了,想讓萬物恢復原狀,他們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價。

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與這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同呼吸共存亡,我們一起享受每個春天,作為這個大家庭的重要一員,我們更是有責任去守護這春天,用和諧的辦法,而不是耍着“小聰明”殘害其他生命。

全力守着這綠色的希望吧,因為這不僅僅是我們的春天。

第4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希望這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在看《三體》的時候,寫到文革時期葉文潔下鄉當知青,因《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改變了之後她的人生軌跡,甚至是改變了人類的命運。感興趣買來了這本書,讀完之後的想法是,可能劉慈欣在寫《三體》時,本也有着褒揚《寂靜的春天》的想法,畢竟這本書的問世是人類命運的一個轉折。

在這個微暖的初春裏,我讀完了《寂靜的春天》。從前些天的晴朗到昨日的大雨,即便是在倒春寒,風拂面也不刺骨。早晨看到校園裏的迎春花金黃璀璨,內湖兩岸的楊柳新綠飛揚,還要鳥兒在草地上覓食,天雖還是陰沉,可無疑春天來了,不是寂靜的春天。

在書的第一章作者也描寫了春天的蓬勃美麗,讓人神往,可是這一切的美與生命力,被人們濫用化學藥劑給毀了。當然,這本書不是一個描寫春天被化學藥劑毀滅的末日故事,而是作者蕾切爾·卡森用身為一個學者的嚴謹態度論證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濫用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壞性的影響。整本書以大量的事實為依據,作出了農藥在危害人類環境,危害包括人在內的各種生命。而今,預言早已成現實,人類也早已品嚐到了惡果。我雖算不上一個環保主義者,但身為人也絕做不到漠視生命。除了人類,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的生命。

也許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已經從上世紀走過,濫用農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不會親眼目睹到天上飄灑着DDT、狄氏劑、氯丹等各種化學藥劑的情形。我們的時代已經清晰地認識到化學藥劑的危害了。這是進步,但我們絕不能止步於這點進步。

人的癥結在於,很少思考未來這個問題。我説的未來不是指你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個未來是指像恐龍存在時間那麼久的跨度。有一個問題,人類能不能存在得比恐龍曾經存在的時間更久?

小時候看到書上説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億多年,那時候只覺得恐龍活得也不算久,但現在想來,人類存在了多久?人類從智人到如今也不過一萬年,連恐龍存活時間的零頭都沒有。也許有人會説,恐龍跟人類沒法比,是的,當一個物種滅絕之後,它曾擁有的文明也盡湮滅於塵土之中,這種比較又有什麼意義?只是我們該引以為戒。

當春天的蟲鳴鳥叫不再出現,只剩下汽車發動機的聲音,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鋼鐵澆築了我們的生活,曾經鮮活的生命已經在地上腐朽。寂靜的春天就像是死的春天。

詩人筆下的春天,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哪一個不是以人之外的生命為依託的?若沒有別的生命,人類多寂寥!

第5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本書作者蕾切爾·卡遜,曾作為一名美國魚類和野生物管理局海洋生物學家,發表多部海洋生物著作。在發現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生活環境深受農藥影響以及政府系列“措施”之後,出版此書告知當時的人們相關生物知識,給當時人們的一個警醒,並且美國副總統也為此做序,此書還是對美國環境保護事業近50年來最大影響的書籍。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一些生態環境的現狀以及某些物質的危害,還有作者對此的看法以及一些建議。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地以噴霧方式用於對抗黃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瘧疾病例在10年內從7500萬例減少到500萬例。同時,對家畜和穀物噴DDT,也使其產量得到雙倍增長。DDT在全球抗瘧疾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療傳染源,以伯胺奎寧等藥作預防,再加上噴灑DDT滅蚊,一度使全球瘧疾的發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蕾切爾·卡遜指出,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例如在遊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富集。由於氯化烴會干擾鳥類鈣的代謝,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亂,使蛋殼變薄,結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類接近滅絕。這引起各國重視,開始停止使用DDT。

可是,停止使用DDT並沒有説的那麼簡單,而是在收到嚴重影響之後才強行推行的。上圖是美國的農田照片,不過在20世紀60年代可能遭受過DDT的“洗禮”。

他們曾經大張旗鼓的推行過兩次大面積農藥的噴灑,分別是針對舞蛾和火蟻兩個昆蟲的。

舞蛾一般出現在森林,而好多農場蔬菜園奶牛場,魚塘等都遭受其害。一匹馬在河邊喝水,正好這裏,被噴灑過藥十個小時之後,馬就死了,大批的牲畜以及相關的龍作品,工業製品都遭受其害。生物都具有抗性,短暫的"好處"之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經過上萬年的演化,地球上生物發展進化,物種逐漸增加,慢慢與周遭的環境達到了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自然有種種變化的發生,在時間的推進中,都可以適應這系列的變化。而人類的活動帶來的變化異常迅猛,環境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讀後感·單在美國每年就會有500種新的物質投入使用,這些都加速了各種生態平衡的破壞。空氣,土壤,河流以及海洋都遭受着無法逆轉的破壞,而這一切好像還沒有停止。

這都起源於,人們主觀臆想去控制某一部分的生物,以達到謀取利益的效果,這種手段往往都拖離了現實,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這是一個專家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利息,意識不到或不願接受更廣範的層面,只能聽取專家的意見,從而只能瞭解某一方面。這是一個商業的時代,不惜代價賺錢是不容批判的首要的原則。當人們已經知道一些使用殺蟲劑造成破壞的明顯證據時,商家就會給他們服下含着半真半假事實的藥片。

所以,我們就要忍受帶毒的事物,忍受住周圍的死氣沉沉嗎?

我們應該有了解所有事實的權利,正如基恩·羅斯基德所言:"忍受的義務給予我們瞭解事實的權利。"並且我們應該學着,在認清事實的條件下,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6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在大學時期,氣象學老師當時向我們介紹了作者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只記得當時深深被作者揭露環境問題的決心所折服,終於在今年的暑假有幸拜讀,受益匪淺。

作者蕾切爾·卡遜是美國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關於海洋的著作有《海風的下面》、《我們周圍的海洋》、《海洋的邊緣》,在她前期的關於海洋生物的著作中就開始探討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比如:過度捕魚將導致海洋生物枯竭和生物鏈的斷裂,超量抽取河水會造成水資源的缺乏而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可見在作者之前的著作中就開始關注到生態環境問題,《寂靜的春天》這部關地於過度使用農藥對環境生態造成危害的著作也就順理成章地問世了。

本書第一章節《明天的寓言》就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原本伴着鳥語花香的村落,因為人類的侵入導致了環境的惡化,最終林間小調歸為一片寂靜。讓我們稍感欣慰的是這個城鎮是作者假設的,並沒有哪個城鎮遭受過作者所描述的所有災難。但是在有些地方,一些災禍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很多地方已經發生了大量的不幸事件。著作的第四章到第六章節分別描述了人類使用農藥對水源、土壤、植物產生的危害,而這些危害最終都將加諸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及人類身上。文中嚴謹的論證,不得不讓我們佩服作者思維的嚴密,也體現了作者作為學者的專業素養。還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是著作裏援引了大量的實例,反映了現實中化學藥劑的濫用,指出現代工業社會對大自然極不負責的態度。在著作的最後一章《另一條路》,作者也針對殺蟲劑的過量使用這一現狀,提出了目前可行的措施—生物防治法。

毫無疑問,這本書的問世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中,我們幾乎看不到“生態學”“環境保護”這樣的詞語,長期流行的觀念都是“征服自然”,很少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作者蕾切爾·卡遜第一次對人類這一意識的正確性提出了質疑。《寂靜的春天》出版兩年之後,她心力交瘁,與世長辭。作為一個學者和作家,卡遜所受到的攻擊和詆譭是空前的。化工界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用來反駁這本書並詆譭作者,但是事與願違,這些攻擊使得這本書更加出名了,恐怕連圖書廣告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肯尼迪總統親自組建了一個調查小組,來研究殺蟲劑的問題。調查小組的報告出來以後,證實了卡遜的觀點完全正確。卡遜的著作,使得“生態學”、“環境保護”這些當時看來還很陌生的字眼兒,成了那個年代人們追求的熱門事業,引發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也促成了各級政府對保護環境的立法工作。聯合國於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環境保護事業由此發端。

我們再把目光收回到國內,近些年來,由於霧霾、沙塵暴、水污染、極端氣候等異常事件,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的環境保護歷程,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家也面臨生態災害頻發等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針對這些壓力和挑戰,讀後感中國也紮實推動了環保事業的切實發展。近些年來,中國的生態環保法制建設不斷健全,打擊環保違法犯罪方面力度空前;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綠色發展成為經濟的主旋律。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制度體系。同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台,提出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從2015年開始實施,在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方面可謂力度空前。

關於環境保護,關於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毫無疑問,任重而道遠。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每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我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在手稿接近完成的時候,作者給自己的'好友寫了一封信,其中有這麼一句:“我想拯救的這個美麗世界在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我對於那些愚蠢、野蠻的做法深惡痛絕……現在我認為起碼自己能幫點兒小忙”。

第7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寂靜的春天》我走進了自然,也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在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

回想一下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在這兒,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我們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卻從未感恩過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生活。

《寂靜的春天》中第一章寫明天的預言,當時我就被這個預言給震驚了。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的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

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我們該如何的擺脱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為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當汽車尾氣刺激我們的肺,當紫外線傷及我們的皮膚,當森林與綠地被沙漠覆蓋,當象徵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蝕…我們唯一的母親,我們生命的唯一家園,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殆盡。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開始感恩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切,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自然為我們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我們的自然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提倡節能減排,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總在謙讓我們、原諒我們、理解我們,雖然我們對它是那樣的不負責任,看起來它還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兇光。

我們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卻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賜,它明明的給予了我們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為何還要去破壞與它的友誼,是它寬廣的胸懷包容了我們,我們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華,可是人們出其不意,它竟會帶着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我們。

這次,我們滿心愧疚的來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種莫名的情感,綠色的生機又在朝氣蓬勃的生長了,它在塑造着自然生態,那個時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風兒颳去所有的塵埃,帶走所有的污垢,它準備開一桌生命的宴席,人們就會似風不邀自來,雨不求自到的彙集在一起,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舉杯,感謝自然。

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更感恩自然的美,自然的好,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所帶給我們的關愛。

感謝自然,等於拯救萬物生靈,我們已經錯了,就讓歲月燃燒,重新開始吧,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發出的愛的真諦——沒有健康的自然沒有幸福的未來!

第8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你也可以參考更多《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

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看科普連環畫時,就看到了《寂靜的春天》這個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這本書。如今,我從學校借了一本讀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美國的農藥使用極度發展,因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斷湧現。作為二戰後環境保護的先驅,作者忍着癌症的病痛,勉強寫完了這本書。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詳細的事實揭示了濫用農藥對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壞。從土壤到水中,從環境到生物,從植物談到動物,在談到人類自身。這層層論述讓夜裏閲讀的我頭皮發麻——我們生活的環境竟被我們製造的並超越了我們控制的怪物浸潤着!

據説,本書出版後因其作者和內容從備受抨擊——但公眾的環保意識還是逐漸地被喚起了。但是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何區別?

如今,在中國,濫用化學物質並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為了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而環境保護也令那些可能受影響的人憂心忡忡。為此,人們不惜發生“羣體性的事件”。

後來,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中討論了吳哥窟以及整個帝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種觀點:他們太依賴於費了大力氣修築的灌渠了,以至於那些逐漸形成但難以很快被解決的淤積很快使得全國的水利系統崩潰。文末一句話讓人感慨尤多:如果我們只能靠某一種技術生存,那麼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雖説我不希望這事發生,但試想如果我們失去電能,恐怕生存情況會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總之,科學總是任人擺佈,無所謂對錯,只有先進與落後之分。讓我們充滿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讓我們之中某些人沒落的是它,讓我們更脆弱的還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綠草,少一點為追求利益而喪失的理性。

第9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顧名思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聽到這個書名,我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憤憤不平,我也隨著作者的腳步,慢慢的理解這本書。

這是一本説明性的書籍,説明了因為殺蟲劑而影響環境,導致殺蟲劑選擇了害蟲的抗藥性,從而一類類的殺蟲劑被淘汰,而藥性越來越強的殺蟲劑橫空出世。也使其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悦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完之後,我被震撼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因素才會使作者開門見山,直戳內心……我開始好奇。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著悦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沒有小鳥了,因為大鳥吃了蟲子,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一邊威脅着大自然,為了利益謀生;又一邊感慨,感慨這世界為何越來越灰暗,人們往往都是如此的,這般的自私。

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也看透了,世界已不再如初般美麗,害蟲變得高等,人們卻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環境被破壞,責任終究會被推卸給害蟲,於是便想出新的對策,研製新的殺蟲劑,其實,之所以環境被破壞,罪魁禍首不是害蟲,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啊!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着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的天,而世界也不會被污染。

第10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怎麼寫?你可以參考一下這篇範文。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為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説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