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13K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

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方便大家學習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儒家思想長期佔據主流位置,是中華文化最明顯的特徵!儒家文化就濃縮在《論語》中,其中以仁這一博愛思想著稱。説起論語,就想到了于丹曾寫過一本《論語心得》,裏面詳細介紹了論語中的思想,以及這些思想在現實中的意義。下面就介紹一下我心目中對論語的理解。從國中開始就接觸論語,那時就對裏面的一些“名句”熟記於心,比如督促人學習的“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教授人“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的謙虛態度,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風度。儒家思想深深紮根在中華文化中,表現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論語對於中國人來説,也絕不僅是一本書,更多的是我們規範行為,完善品格的法典。2012年,中央電視台推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在感歎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時也能體會到裏面包含的儒家思想。在解釋“鮮”這一詞時,説“鮮”既出自五味,又凌駕於五味之上。菜品的成功就是使各種食材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既保留各自的特色,又獲取了其他食材的優點,從而獲得最佳的舌尖體驗。在描寫製作一種魚時,要用魚生長的湖水煮,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魚的原味和鮮味,這就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想要獲取自然的饋贈,就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當代社會環境污染嚴重,更體現出儒家思想的先瞻性和正確性,這也是儒家思想在當代社會亦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有力表現。

《論語》既是後人根據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對話所編,就代表了其藴含的思想是多人的成果,而孔子對其弟子教誨的話語確是毋庸置疑的。孔子的“因材施教”亦是對後人啟發深遠,即使現在,因材施教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只有採用不同的手段,不同性格、資歷的學生才能發揮所長,也才能各生千秋。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論語中中庸思想的體現,中庸即不偏不倚,淡然置之的態度。“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在當時周王朝禮崩樂壞的環境下,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目的就是穩定社會秩序,使原本滿目瘡痍的周氏王朝重新找到一絲活力。環顧當下,中庸也是大行其道,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日益頻繁,如何正確處理這種關係尤為顯得重要。所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待人接物能夠做到不偏不倚,正直公正,你的人際還會有猜疑和不滿嗎?中庸的另一個含義是中正、平和,即指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面對事情時能夠面不改色,波瀾不驚。人生需要淡定,人生需要中庸。孝道。“有父母,不遠遊”。這是孔子孔子對他弟子的忠告,雖然不知道當時對其弟子的影響如何,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必須瞭解,也必須遵從的指導語。橫觀當下,多少年輕人只顧在外打拼,只為在社會贏得立錐之地,卻忽略了家裏孤獨的老人。老人在急切的盼望孩子們回家團聚,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仍在上演!父母對於我們期待的並不多,哪怕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就足以賺錢他們臉上的微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父母的生活本可以很美好,只是沒有我們的陪伴,也就變得不美好了。君子與小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以義字當頭,小人以利字當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在於為人處事的態度自己面對利與義的抉擇。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做到正直,而非諂媚,阿諛奉承,即有視錢財為糞土的明智,又有捨生取義的決心,這就是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君子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君子!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説話一定兑現,做事一定果決。這是不懂變通的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人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信則是這一切藍圖的前提,沒有信譽,人則寸步難移。取信於人,才能換去別人的尊重,才能獲得支持,做好事情。

《論語》是幾千年來人們為人處事的宗旨,儒學則一直佔據着傳統思想的主流位置,古人學習論語以決戰科舉,求取功名,如今,雖然時代變了,但《論語》的對人們在現實中的指導意義仍然重大,孔子仍在幾千年之前指導着人們的行為規範,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今人們也仍在不斷的解讀論語,發現新的東西,以求從這位老者身上獲取更多知識。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着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我讀了《論語》之後,《論語》給了我在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啟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開始,我對這句話疑惑不解,但在之後親身體驗過後我就全明白了。學校裏驕陽似火的下午的第一節課上,我們開始學習一首古詩,我們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叮鈴鈴,叮鈴鈴”下課鈴響了,一節課如流水般風速雷池地過去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我全都學會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踏進教室,就聽到同學們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看到同學們在朗朗上口的讀着昨天新學的那首古詩,我也加入了同學們的“隊伍”一起讀了起來,我一讀,就發現了嶄新的知識,這不正是孔子説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也體會過。一次,遠方家鄉的表妹來我家住了幾天,她和我很聊得來,也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從不記恨別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學了,然後再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是也很高興嗎?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遙遠的地方而來,不也很開心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心裏從不怨恨,難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是指學習方法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寫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養的,還有的論語是寫學習態度的和寫人生哲理的,總之,論語如天上的一顆顆璀璨的繁星一樣多,也像繁星一樣指引着我們人生的道路,告訴我們正確的方向。

讀了《論語》,我知道了要温故知新,勤奮好學,樂於助人,孝敬父母。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3

孔夫子曾經説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説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説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説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4

小時候讀《論語》,是因為學校老師的要求,要背會,考試要考。後來讀論語,是對孔子的敬重,想要從中學會什麼東西。讀的過程中,逐漸對孔子的思想有所理解,更懂得了《論語》在講什麼。現在,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告訴你,讓你也從中瞭解《論語》的奧祕。

人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孔子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他和弟子所著《論語》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確實可以和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在今天甚至還要大於蘇格拉底。孔子的言行涉及面很廣,孝道、治學、治國、為政,幾乎涵蓋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場合,你的困擾,你的疑惑,總能在論語中找到答案。可能有時候裏面的一些話會顯得有些過時,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原來説的是不同的人對學習的理解,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學習快慢好壞的差距。但是我從中也體會到一些有關為人處世的道理,人應該做自己感到快樂,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你樂於做一件事情,你才會可以專心、深入的去做,最後有所成就。而在有所成就的基礎上,更應該有着“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目標,不枉人生一世。

《論語》也對我的專業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關乎人命,容不得半點虛假!在學習過程中就要秉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守則,絕不可以不懂裝懂,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重要的是,將來進入醫院,這會害了病人。一個不嚴謹,不懂裝懂的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醫學也是一門不斷進步的學科,而且進步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一名好的醫生,就要不斷學習,永遠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做到學而不厭。不斷豐富自己,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論,並且適時實踐總結。我想,這樣的醫生,才不會落伍。這次疫情,成千上萬的人民深受其苦,國家真正處於危難之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有不少犧牲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第一線的戰士就是醫生!是他們,不顧前方艱險,毅然決然的衝在抗疫第一線,哪怕有去無回。這些醫生,是我們的前輩,是我們的楷模!

《論語》帶給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慢慢滲透入我的心,陪着我在醫路上走下去。

論語高中讀後感滿分合集5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裏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後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後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後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説不盡的,有空休閒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