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8K

語文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

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滿分作文,靈活運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語文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大學聯考議論文1

樹求禽獸以攜,遭拒;結實以靜候,則鹹相食,其籽得傳。

《勸學》有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然他物何以願為我所用?蓋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人,只有自我修行,價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賞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蓮,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田田的荷葉間一段綠波,愈令風荷芳行萬里。

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蒼生的胸懷,沉着大氣的風範,令她成為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後,人們仍可從杜甫的吟誦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驚豔了歲月。是什麼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名留青史?是其內在的德。修心如蓮,憑自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於南陽,不爭虛名於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恭敬相邀,三請兩拒,傳為美談。如果他不是卧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後名。姜子牙垂釣言:“願者上鈎。”

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世人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在價值的昇華才是一個人得到讚賞的根源。甜美的果實讓飛禽走獸們心甘情願地為之奔波;幾句空話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人性説到底總還是帶着那麼一點點的自私與冷漠。為利相謀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誰也沒有必要因此去指責他人。如何讓他人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我們應當磨礪出自我價值,給別人一個襄助自己的理由。

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終沒有誰會願意施予。

修心如蓮,讓馨德之香愈遠愈清。礪己如實,令品質之花不凋不敗。於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雲英鋪滿山野而無人理睬,菟絲子則更令人厭惡。

然而,蘭花之較弱易萎,仍有-費精力悉心養護。蚌深卧水底,恆有漁人冒死打撈。為何?因其有內在價值值得人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鑽石,如珍珠,才可讓人於萬千沙礫中發現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嘗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達然後方知是己身之妄求。

人之助我,謝之;人之袖手,解之,後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蓮,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輝。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蓮。

語文大學聯考議論文2

“生活是一種綿延不絕的渴望,渴望不斷上升,變得更偉大而高貴。”杜伽爾這樣定義人生,在生活中,人們帶着渴望不斷追尋,有的人在物質的享樂中迷失自我,深陷無盡的物質渦流,而有的人樂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貴。人生價值觀念的不同決定了選擇的不同。

人們因為精神的高貴而選擇堅定前行的生活。畫家、作家木心客居紐約時期,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在異國他鄉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開講時六十二歲。他的一生,密集伴隨愈演愈烈的文化斷層。他在累累斷層之間、之外、之後,木心始終將自己儘可能置於世界性的文學景觀,倘若不是出走,這頑強而持久的掙扎,幾乎瀕於徒勞。木心説“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這也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生命總有一種情懷,是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生活裏,如木心這般“明知不可而為之”的行動,生活困苦卻樂在其中。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成功未來而不懈努力着,樂享精神的情懷,人生價值觀念不同,讓木心和“木心們”帶着渴望,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渴求物質的價值觀念讓人們深陷物慾橫流的漩渦。當人們被物質生活所綁架的時候,人們也就束縛了生活的快樂,每天愁苦於難以滿足無盡的物慾,逼迫人們選擇生命的彎路,如劉志軍、王錦思等,走向毀滅的結局也正是因為人生價值不同選擇就不同。

於貪官如此,於社會生活亦是如此。當今社會,眾多本應該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深陷論文抄襲、學術剽竊的泥潭,在物質利益的價值觀念裏中,捨棄了精神的追求與渴望,既失去了學術的靈感,也喪失了生活得快樂,為了快速的獲得所謂的成功和名利,讓他們放棄了自己本應該堅持的學術道路。對每個人而言,決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奮、天賦、價值觀念等等,勤奮、天賦能夠決定生命的厚度,用堅硬的行動加快成功的步伐;而樂享精神的價值觀念能夠決定生命的靈感,選擇生命的從容淡定。我想,與其追求物質利益的“快“,倒不如堅持精神情懷的”慢“,選擇精神富足的價值觀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節,而人生的新生季節,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羅這樣定義青春。身處於青春的我們面對生活的選擇,唯有堅定正確的人生價值,樂享精神的情懷才能真正充實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讓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語文大學聯考議論文3

這讓我想起韭菜與韭菜蘭的故事。韭菜蘭作為蘭花的一種,因極其類似於韭菜,故得名“韭菜蘭”。倘若區別二者差異,僅存在於長熟待取階段,不僅破壞了世間萬物自然規則,也會造成美食的難以下嚥。

世間萬物在成長階段都是以“簡”存在。以人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構造已然完成,內心和思想內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標誌。倘若以“人的存在僅為存活定義”這是對神聖生命的踐踏。如果以這樣的規則宣講傳世,締造出來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質區別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項成就某項工作某種生命為基礎。若,僅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義,這違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顯而易見,乾坤萬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義,並非僅僅是生存、繁榮、湮滅的生理代換。探索萬物更應該從本質和存在過程出發,生命的結果也只是存在過程中磐涅的另一種“新生”。

萬物或許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許存在於不同狀態、或許相同形式和相似狀態存在,這些都不影響對其生命結果的探索。歸咎其源,這也印證了生命過程存在的意義。

既然,萬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義和本質追求。那麼,對萬物結果的探索,不能止步於生命的終結。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關愛,絲瓜和肉豆的藤須雖有着驚人的相似程度,兩者生命的結果卻差異較大。

不論是肉豆和絲瓜、不管是韭菜與韭菜蘭。在生命過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這些因素極易被誘導成另一個生命結果。但是,出於對生命探索的尊重,你會發現,很多時間,相似的個性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感同身受,誕生的卻是差異較大的人生。比如,現代社會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會接觸相同的時間,卻成不了優秀的“人”。囿於,這是個人對生命本質過程的探索結果。

現實中,人們往往追求過於完美的結果,卻常常忽略過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與韭菜蘭是的佐證,雖然兩者結果有異,過程展現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絲瓜和肉豆、韭菜與韭菜蘭,每個生命的過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這些有可能導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離其宗的結果,追求過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義。

語文大學聯考議論文4

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選擇來華留學,中國用寬闊包容的胸懷迎接,展現中華大美。而中國的大美不僅在於壯麗河山,不僅在於雄才濟濟,更在於經濟狀況、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中國推崇經濟互容,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新引擎將驅動世界。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與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相承接,與中華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相匹配,已摒棄了國際上長期的“零和博弈”思維,用古老中華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為核心思想,搭築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經濟交流平台,開創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的新思路,可謂展現了中國之大美。

中國秉信文化包容。古老的京劇是中國的一個文化標識,以其唱唸作打有機結合的藝術手法、生旦淨末醜豐富多樣的藝術造型、各式各樣的藝術裝飾,在世界文藝中佔有獨特而重要的位置。幾百年前徽劇和漢調藝人進京演出,徽漢合流後逐步演化成京城特有的劇種,它並吸收全國各地戲曲多種表現形式,逐步完善自身。可以説,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造就了中華的國粹京劇,並且每個中國人都相信,京劇等古老文化在歷史的碾壓下並不會匍匐不前,而是更加開放包容,吸收現代藝術因素,更加強勁地展現中華大美。

中國倡導生活共容。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事物正在悄然改變中國大眾的生活,其特點便在於它的共享性,即在不同時間與地域共享資源。這也反映出中國社會生活的一大特性:共同相互,互相包容。這種共容性的社會是一種極為有益的生活導向,中國的面貌正以“共享共容”的趨向變得更加祥和美好。

中國當今早已從沉睡中醒來,用包容的雙眼凝視世界。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中國人抑或是外國人,都應謹記:我們都是世界人。用包容的態度,和的精神對待每一個事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做的。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盤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與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大美中華,有容乃大。

語文大學聯考議論文5

從100分到98分,挨一頓揍;從55分到61分,得一個吻。這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許多人看來,前者退步了捱揍是天經地義,後者進步了得吻是理所當然。

我們常説,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應當説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裏,去度量不同的人,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習慣了媽媽在廚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總是準時吃到可口的飯菜,可當有一天,我們回家面對着幹鍋冷灶的時候,卻首先想到的是無飯可吃,沮喪之餘,面露愠色,甚至開口責備,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撐不住了,連燒口開水的力氣也沒有了;而我們的爸爸偶爾下一次廚房,煮一碗麪,卻能讓一家人感到萬分知足。慣性,使我們的尺子變得富有彈性,卻無法丈量出愛的深遠。

每個單位都良莠不齊,有乾的有看的,也有搗亂的,總有一些禿子混在和尚之中濫竽充數。奇怪的是乾的永遠在幹,看的一直在看,而幹得越多失誤也越多,得到的批評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爾偷機取巧做做樣子,就會名利雙收。甚至那些搗亂的,變得乖巧一些,就會讓領導和一席眾人皆大歡喜,心滿意足。惰性,使我們的尺子帶了偏見,就再也無法凝聚眾人的力量。

大家還記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嗎?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來,熬上滿滿的三鍋熱粥,免費送給寒風中瑟縮的清潔工、窮苦人和乞丐,數年如一日,不曾間斷。而當有一天,一位老漢從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頓時將一碗熱粥潑在大嫂的身上,而領粥的人,也瞬間劃分為兩大陣營:有人説老漢不該撒野,也有人指責大嫂不該摻沙子。薄情,讓我們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開縣一輛滿載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險情,一頭栽進深達五米的水塘。當地村民金有樹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砸開車窗將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卻因長時間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舉債治療數月,告借無門,不得不離開醫院,病死家中。19名倖存者無一人去醫院探視,更無人為他送行。金有樹臨死前寫下一封信,第一句話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現在誰來救我的命。”冷漠,讓我們的尺子訇然寸斷,留下無盡的遺憾。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把尺子。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己。這個世界,應當有這樣一把尺子,於情充滿温暖,於理凸顯公平,於法彰顯正義,時時刻刻閃耀着人性的光輝。只要堅持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苛責自我,寬厚待人,星星之火,勢必燎原,人間終會灑滿陽光,灑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