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東坡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2W

《蘇東坡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 篇一

看完以後,感覺跟以前看的林語堂的大家文筆不太一樣,可能是翻譯的問題,生硬,好多地方語句不太通順,連南嶽華山這種低級錯誤都會出現了,比如,“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感覺好像是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嚴重影響閲讀體驗。

還有,個人以為叫傳記之名,應儘量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最好不要摻雜個人的感情色彩,以主觀色彩選取對自己觀點有利的史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個容易誤導讀者。

作者對王安石似乎懷有某種偏見,對他的大段描寫有失偏頗。把王安石描寫成了大肆打擊異己,不擇手段的政客。我覺得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都為公心,有理想,只是政見不同,德行操守毫無瑕疵,毋庸置疑。貶低一個來突出另一個有失偏頗。

任何一個作家要為蘇東坡這麼一個大眾熟知的文人做傳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從被貶杭州開始,作者漸漸的剖析了蘇東坡的詩書畫,這一段個人很喜歡。

每到一個地方總能率性而為,找到自得其樂的方式,不怨天尤人,積極融入其中,真是天生的樂天派。疏通河道,建造蘇堤,改造西湖,釀各種酒,幽默詼諧,賑濟災民,建立醫院等等。

與退休後的王安石談詩論道,對待迫害他的章淳也最終是寬容豁達的態度。與子由之間的兄弟情令人感動。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這六十四年的一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湖州,杭州,黃州,海南都留下了他深深地印記,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他也許就是我們所説的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他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是無數文人士大夫所崇拜的偶像,真正做到了處廟堂之高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有偉大的人格和品格,坦然面對,淡然處之,詩詞書畫建築水利農耕菜餚瑜伽醫藥涉獵廣泛,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在逆境中不意志消沉,保持一份樂觀的天性不易,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自然灑脱,沒有這份心境,哪能融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呢?

正如作者説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眼前一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脱不羈的形象緩緩的向我走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二

我是懷着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閲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着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裏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着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後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着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於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雲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説的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三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的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説道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四

大約用了六個晚上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六天總是想着蘇東坡入睡,念着蘇東坡醒來,特別充實美妙。

蘇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經歷了仁宗、哲宗、徽宗,目睹了背誦由盛轉衰的經過。瞭解蘇東坡的生平,也為我補習了宋代的消亡史。

蘇東坡這樣的人,多少讚美的語音形容他都是徒勞的。他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他身處任何領域都能勝任,而且他善良坦蕩,這樣的人如何不受人敬仰,正如林語堂所寫,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書中的幾處最令我難忘的地方想記錄下來,這讓我合上書本輾轉反側,仰慕得睡不着覺。

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期間,擬了月八百道聖旨,聖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據典,富有例證譬喻。蘇東坡去世後,另一個人,接他的職位,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僕,他比蘇東坡如何?老僕回答説:“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林語堂好幽默,結尾時的人道主義精神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作者誇獎別人批評別人的語音都是那麼耐人尋味,就像蘇軾本人一樣。如果人人説話都那麼幽默該多好。幾年前讀過《林語堂傳》,林語堂不僅愛寫作,還愛研究,發明中文打字機,這點很像蘇軾。可正如林語堂自己所説,評價一個人要蓋棺定論的,蘇軾直到人生落幕之時都不曾讓人民有半點非議,林語堂在南洋大學過於貪腐,晚節不保,這點作者似乎忘記學習蘇東坡了。

在學生時代也學過一些蘇軾詩文,那些趣聞軼事也曾聽老師講過,可都感受不深,甚至於對不上號,這次讀了傳記才深刻體會到蘇軾一生大起大落,每首詩詞的創作背景之不同,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詩詞本身的意思上。

我也想到,老師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談論蘇軾多麼偉大,學生很可能是無動於衷的。有衝擊有感受,必須要親自體會,讀他的傳記、揹他的詩詞,道聽途説是左耳聽右耳冒的。學習只能主動。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很高興人生能有六天晚上是和宋朝的一位文學家共度的,我願傾注更多的時間繼續瞭解他。這本書是借的,也成為我秉燭夜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