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東坡傳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蘇東坡傳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一

不可複製的蘇東坡

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有多少被人銘記,又有多少早已被人遺忘。而蘇東坡,卻是着漫漫歷史中,恆久閃耀的星。從接觸詩詞以來,蘇東坡便是我最熟識的文人,但對於他的瞭解,一直侷限於教科書上的隻字片語。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蘇東坡的生活,跟着書中的一言一語,我對他多舛的一生感同身受。

蘇東坡,是一個大體上同於李白的人物,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卻有着相似的瀟灑,相似的風流,相似的文壇地位,甚至是相似的人生經歷。倘若提到盛唐的唐詩,腦海裏出現的總是李白的身影;但若是説起宋詞,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蘇軾,蘇子瞻。作者在書中是這樣形容他的:“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説,具有蛇的智慧,兼有各自的温柔敦實。”也正因為這些,蘇東坡在政治上被啃食腐鼠的烏鴉視作眼中釘。

蘇東坡的超凡,在於他的天真淳樸,順乎天性。在他二十一歲高中,揚名立萬,正準備為國家富饒獻上自己一份心力時,卻碰巧趕上了王安石變法,從此他的仕途之路註定坎坷。

蘇東坡的生命彷彿一團熾熱的火,熱情地燃燒,為君主,更為百姓。

但在蘇氏兄弟守喪回來,在神宗熙寧二年到達京師起,中國則在政潮洶湧中捲入新社會的試驗裏,蘇東坡這位清高的文人也被捲入政壇的漩渦中。

王安石變法中,最讓朝臣驚愕的事王安石給御史台大換血的舉動,這個排異存己的做法,讓大臣不敢上書表達意見,也激起了蘇東坡的不滿,他上萬言書給皇帝,當時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職,他也知道這篇萬言書上給了皇帝,即便不遭大禍,也會遭到罷黜,但他仍然上書了,這是他作為臣子,作為百姓父母官的職責所在呀。他警告皇帝説,君之為君,非由神權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擁護,為人君者若不容許自由表示意見,焉能得到人的支持?這封萬言書如同石沉大海,後來蘇東坡因為青苗法又上書。而是情況惡化的事,東坡出的一道鄉試題激怒了王安石,他立即遭到罷黜,調往滿分作文網杭州。

最著名的其實還是烏台詩案。東坡作詩,一向隨心,他治理杭州期間,見到百姓窮困潦倒,負擔不起債務的遠走他鄉或關進大牢,在寫景時,自然免不了抒發對百姓的心疼。而且這些詩詞,是通變派捏造罪名用的證據,通變派也是蠻拼的,要逐字逐句地解讀出那些“毀謗”皇帝的罪證。因為這些莫須有的證據,東坡入獄,與他通信的朋友,也被放逐到更遠的地方。讀到這時,我在想,蘇東坡的朋友們,是否會後悔和東坡往來呢?答案大概是不會!畢竟,在暗湧流動的政權之爭中,誰能拒絕得了身邊一顆希望般閃耀光芒的星呢?

因為蘇東坡的才氣和名氣,在東坡被捕期間,他的政敵想方設法地想害死他,李定等人多次上奏,請求神宗處死東坡,好在仁宗的皇后死前為東坡求情,且遇到國喪,國家大赦,蘇東坡也只是被貶謫降官。蘇東坡在舊年除夕被釋出獄,當天又寫了兩首詩,而那兩首詩若是被御史細查起來,恐怕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了。寫完後,他也自嘲地笑了。但這性格上自然流露出的真純,又豈是他自身能控制的?也因為這份真和純,他才能在文壇上佔領一席之地,被我們一直銘記。

政壇風雲起,王安石罷相,復相,又罷相,新黨跟着起伏,蘇軾也跟着起伏,轉眼他四十三歲了,大半錦瑟年華已過。看慣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蘇東坡,此時真正成為了一代宗師,他的詩詞更加成熟,不再同青年時的衝動熱血,從他的詩詞中總能感受到曠達與超脱。

他説“人生如夢”,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既然人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夢,那麼還需擔憂什麼?他已經看開了,追尋着心靈的方向前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的坦然,宛如謫仙,自由瀟灑,人生如夢,那麼一蓑風雨任平生即可。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在思想超然於物外之時,他的作品也是最精緻、最動人的。蘇東坡的傳奇是不可複製的,他真正遵從自己的心,參透人生如夢的真諦,這種飄舉如仙的氣質,古今得幾人。

蘇東坡傳的讀後感 篇二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並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説是他的名氣的骨幹。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户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係。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複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衝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裏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説。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説:“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昂的怒吼,高傲地飛翔。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三

東坡仙中人,禪悦聊自適。——題記

我最喜歡的書,是《蘇東坡傳》;最敬佩的人,則莫過於蘇東坡了。他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細膩温柔;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桀驁不馴。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稱其為“大自然的頑童”,蘇東坡正是因為這股率性和倔勁,才讓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着一顆樂觀的心。官場似海,變法派與保守派的鬥爭貫穿他的政治生涯。他的性格,註定是處於浪尖之上。他的正直,他的調侃,讓政敵們恨之入骨。

於是就變成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林語堂形容其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百姓的朋友,巨儒的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厚道的法官”。或許正是因為樂觀的性情,因此他受盡小人誹謗。他執行着佛教的思想去管理人民,他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裏與農人談天説地。他縱情山水,但又同時裝點山水,於是便有了蘇堤。在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他的淚水,而是看到了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悦。他説:“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林語堂在寫這本書時,並沒有將東坡的形象美化,而是如實敍寫,娓娓道來,偶爾還加以調侃。如蘇東坡長子出生時,他説,幸虧晚了一年,不然可就為政敵們留下了一個把柄。另外,林語堂還引用了大量文史知識,讓讀者清楚,蘇東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做出這樣的抉擇的。

本書的趣味性也很強,作者儘量還原歷史,將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是幹勁十足的為百姓謀福利,還是愜意的遊山玩水,令人神往。林語堂對蘇東坡獨特的理解,讓人加深了對蘇東坡的印象。

讀一本好書,如品一杯茗。雖只嘗一口,卻回味無窮。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四

最近我讀完《蘇東坡傳》,這本被譽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的著作,感觸良多,收穫頗豐。我讀的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張振玉先生的譯本。該書考證史料十分充足,文學色彩又很濃厚,以蘇東坡一生的命運軌跡為主線,從執政、文學、詩詞、書畫、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書中還能不經意就見到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洵等歷史大家的影子,彷彿坐着時光機穿過時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個久遠的時代。

“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通過這句詩,我看到了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在風雨人生中不屈不撓、堅毅前行的身影,這是我感受到的蘇東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蘇東坡的一生,充滿了極度的戲劇色彩,是苦與樂並存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再不過如此了。他才氣橫溢,一生為官,但不斷陷入政治漩渦和黨派鬥爭,幾度升遷、貶謫,從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執政28年,被貶謫12年。最高官職與宰相職位僅一步之遙,期間也因“烏台詩案”險些喪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瓊崖島,最終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氣,為官清廉,執政以“民為邦本”,處處念及老百姓的苦憂,為老百姓造福謀福利,致力於興修水利、種茶、治病、扶貧濟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愛戴與擁護。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東坡年輕時就展現了一種豁達的哲學思想。儘管在遭受迫害時,他也生出“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之感。但他與生俱來的浩然正氣,堅毅、進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時何地,都能苦中作樂。他酷愛陶淵明,甚至認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潛,在他流放為農夫的期間,也創作了不少經久流傳的田園詩,更是簇就了他文學上的登峯造極。“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盡顯灑脱、超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此人重情重義,對兄弟、伴侶、朋友皆如此。蘇軾、蘇轍兄弟倆性格相異,但兩人感情非比尋常,在患難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蘇軾的詩篇中,不少以子由為題,甚至往往為了子由,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如“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悽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讀來令人不禁動容。“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間想念不能見面的子由而寫下的。

蘇軾情感淳樸、真摯,為悼念亡妻王弗,他寫下了“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盡的哀思躍然紙上。除卻妻兄外,蘇軾一生中也是廣交友,在他流放的過程中,處處有友人不顧朝廷施壓給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顧。有名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均是蘇軾與友人共同遊玩時而寫下的,與友人對話佳句連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充分展現了他豁達的哲學人生觀。而我十分喜愛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也是蘇軾與友人張懷明夜遊承天寺留下的小記,人生有三兩知己足矣。

蘇東坡這一生,伴隨着其在詩詞、書畫、哲學等方面的登峯造極,他的很多執政理念與行文風格在現代看來也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時代性。那麼,東坡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林語堂先生作了這樣的概括:“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詩人。”這些還不夠,在我看來,蘇東坡身上還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強大的浩然正氣,能催人奮進,樂觀前行。“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這就是他。他所具備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使他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光輝璀璨,讓世人一直無比欽佩,懷念。即便東坡已離去多年,但讀這本書,會讓你感受到快樂與力量。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五

宋代是淹沒在歷史中的一個朝代。原來對於宋朝的瞭解,只知道開封有個包青天,以及唐詩宋詞中宋詞的温柔婉約,還有讀書時學過一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蘇東坡只記得有個菜名叫東坡肉。

林語堂自稱蘇東坡轉世,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自然感覺不同,換一種説法,也許林語堂眼中蘇東坡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

讀完本書,跟隨蘇東坡的人生軌跡,對宋朝有了大致的瞭解。那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文化昌盛,工商業發達,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以至北宋滅亡後江南的富庶又支撐了南宋150年。但蘇東坡生活在北宋將要滅亡的時代,戰亂紛紛,人民遊離失所,政治改革(王安石變法失敗),註定了蘇東坡悲苦的一生。

人在這世上得不到生存,得不到尊嚴,再強大的文化都是無根之萍,鏡中月、水中花。在那種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時代,需要蘇東坡的灑脱和開悟,豪邁與豁達,淡定與操守。

蘇東坡的偉大之處在於:面對苦難,他完美結合了儒、釋、道三家,即中國人的三個信仰,儒家的積極人生,佛教的淡泊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

這世間的苦難,需要精神力量的慰藉,需要詩詞的靈性,需要大智慧、大毅力,對抗這自然的惡劣和命運的無奈。

看過苦難的歷史,才發現生活在和平時代是多麼幸運,先民們篳路藍縷、可歌可泣、可悲可歎,才有了現代的物質文明,才了追求自我的生存基礎,我想我們應更珍惜這種機會。

人生如光陰之逆旅,不求能達到什麼成就(都是成功學忽悠的'),只求不辜負這光陰,要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意義。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六

想替蘇東坡説一句話:“你可以改變我的處境,但卻左右不了我的心境。”

蘇東坡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年輕時沒好好學習。夫人生了長子蘇東坡後,他的態度才嚴肅起來,追悔韶光虛擲,痛自鞭策。

弟弟蘇子由沉穩、實際、拘謹、寡言,蘇東坡則輕快開闊、好辨、天真、不顧後果。因此謹慎的弟弟經常開導哥哥:不能輕信他人。

其實蘇東坡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特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蘇東坡對他的弟子子由説:“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東坡的這種態度自然為他招來了不少麻煩。

沈括,就是寫《夢溪筆談》的那位文人,逐條批註蘇東坡送給他的詩集,向皇帝告蘇東坡“詞皆訕懟”。真是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蘇軾知道後不無調侃地説:“今後我的詩就不愁皇帝看不到了。”所以,這種性格使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談起蘇東坡的政治道路又不得不談起歐陽修。

當時蘇東坡的科舉主考官就是名聲大噪的歐陽修。

歐陽修閲卷時,誤以為其中一張文采斐然的考卷是好友曾鞏所寫,為避免閒話,特意將其設為第二名。等榜單出來後,發現第二竟是蘇軾。

於是到處向人讚揚蘇東坡,並向自己的兒子感歎道:“三十年之後,無人再談論老夫。”

但人怕出名豬怕壯!後來蘇東坡的文章被指控為對皇上不敬,那就是“文字獄”。

他差點因此丟了性命,“唐宋八大家”也差點變成了“唐宋七大家”。

在湖州的蘇東坡剛出獄,就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春天時,蘇東坡外出踏春,一眼瞧中了黃州城東那片荒蕪的坡地。於是開始了桃花源裏好耕田的農夫生活,並取了個拉風的名字“東坡居士”。

官場失意的蘇東坡在黃州迎來了文學成就的春天。每天沒事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他先後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或許老天還沒有虐夠蘇東坡,接連而來的六道詔書又將蘇東坡越貶越遠,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儋州。結果蘇東坡在路上還給蘇轍寫信:

“他年誰做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我是真得由衷佩服蘇東坡,都被貶到全國各地,心態還是一如既往的豁達開朗!正是這豁達的心態,才使蘇東坡充滿人性的魅力。

蘇東坡一生飽經貶謫之苦,他是在承天寺夜遊的浪漫詩人,也是跟着心走的隨意詩人。遭遇並沒有使他憤世嫉俗,他的人性更温和厚道,沒有變尖酸刻薄,不近人情。

人們不會去愛戴一個品行惡劣,但文字打動人心的作家。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

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一樣經萬古流不盡。

時勢造英雄。

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文學史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造就他頗高的道德素質。

在被貶密州時,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

正因為蘇東坡的思想超於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脱穎而出。

最後,還是用林語堂先生的話做結尾吧:

“我們一直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為人生活,這種思想和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型,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700字 篇七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後,我才發現,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他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麼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到了兩個字:樂觀。

蘇家出了三個才子,稱為“三蘇”:蘇洵、長子蘇軾、次子蘇轍。所以説“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賞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樂觀,還因為他是一位正直的詩人,他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醫。”由此可見,他很注重人品。當我們學蘇東坡他寫的《記承天寺夜遊》時,為“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閒人”找了幾個合適的諧音詞:賢人、嫌人、涎人、嫻人和銜人。蘇東坡雖然仕途歷盡艱辛,但也很會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東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寫文章也是文思泉湧,所以我們説失意的人有一個詩意的人生。

蘇東坡後來歸隱於田園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裏工作,自稱“東坡居士”,所以我們才會叫他蘇東坡。他變成了普通的農夫,真正開始務農了。

林語堂先生與謝老師最喜愛的詩人便是蘇東坡了,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了,因為蘇東坡的與眾不同。當我們去閲讀他的詩作時,沒有苦澀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頭的通達樂觀。他真的是一位優秀的詩人!

我要向蘇東坡學習,他心靜如水、胸無塵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閒適,而且擁有樂觀豁達的胸懷,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實的上帝的最美花兒,沒有缺點,如此燦爛的屹立在文學的高峯!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八

蘇東坡傳書的作者林語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愛的作家之一。他在《京華煙雲》裏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蘭這對父女,也是中華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踐行者。在傳記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給予了無上的讚譽。作為一個喜歡蘇東坡的讀者,讀到這樣的書,自然如遇知己。不過也正是由於他對蘇東坡的欣賞,所以對當時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書中散發出強烈的厭惡感。甚至將一篇攻擊王安石的偽作《辯奸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我都認為,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