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5W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

達爾文用其仔細的觀察及豐富的想象力,在該書中描寫了生物物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繁多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象是一棵樹不斷能長出新的枝條,在生物的演變過程中,新的物種分枝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物種的起源讀後感,請您閲讀。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1

我一直對神奇的大自然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達爾文著作的《物種起源》正好滿足了我對她的求知慾。

達爾文用其仔細的觀察及豐富的想象力,在書中描寫了生物物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繁多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象是一棵樹不斷能長出新的枝條,在生物的演變過程中,新的物種分枝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但畢竟整本書也就是在探討物種的問題,這是假設有了生命以後的事情,達爾文把此書命名《物種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許多的人有意或者無意地把它當作生命起源的權威,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

進化論這個觀點正是出自《物種起源》。它的出現有其適時的社會、政治、宗教背景。自十六世紀改教以來,尤其是十九世紀以來,社會大眾對背道的天主教、英國國教等對大眾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抗爭,帶進了人類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學研究的風氣漸漸成型;同時,唯物論漸漸地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所以,進化論成了一個時代的綜合產物。

如果仔細地讀《物種起源》,我們就會大吃一驚:原來我們過去所“聽”來的,大部分不過是“道聽途説”而已;我們對“進化論”所認識的,多是後人“強加”給達爾文的。甚至將達爾文“自然選擇”、“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温和陳述都延伸到“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一個階級和另一個階級的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一個民族消滅另一個民族的社會“進化論”。

達爾文所倡導的是所謂的"創造進化論",這也是為部分所接受的理論。其實,達爾文所觀察到生物物種的出現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最後有了人這樣的一個次序,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發現,早於他三千多年前寫成的創世記在描寫上帝創造生物物種的時候,就已經列出了同樣的次序。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2

浩瀚蒼穹,雛鷹展翅勁舞,可誰知,前一秒它被自己的母親推下萬丈山崖;青青原野,幼鹿撒蹄飛奔,可誰知,前五分鐘它才呱呱落地;茫茫滄海,寄居蟹在甜甜沉睡,可誰知,前一秒它差點落入其他魚的腹中……為什麼,為什麼每個生物都辛苦地活着?

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句話出自英國科學家達爾文所寫的討論生物進化的重要著作《物種起源》。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達爾文生活的那個時代,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在書中,作者達爾文建立了自然選擇學説,並設想站在反對者的立場上給進化學説提出了質疑,再逐個解釋,使之化解。這正表現出作者的勇氣和學説本身不可戰勝的生命力,而真理就是這勇氣和生命力的不竭力量之源吧!而文章中,達爾文用它的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進化論對生物界在地史演變,地理變遷,形態分宜,胚胎髮育中的各種現象進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從而,使這一理論永駐人們心中。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萬物生存的根本。

絢麗如虹的蝶兒為了生存,忍痛褪卻華麗裙裳,化為枯葉蝶,在漆黑的銀色中起舞,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狼聰敏兇猛,卻不聽從於管教,人們將狼馴養成聽話乖巧又温順的狗,成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忠實伴侶,成為一道風景線,這便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追溯遠古時期,早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真理。

歷史中,諸葛亮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為劉備奪下一寸又一寸江山。這是因為諸葛亮學會運用智慧這一利刃。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那股子勇猛,那絕世的武功,卻免不了烏江自刎之恨,這是因為項羽太驕傲自大,鴻門宴使他暴露了這一缺點,使劉邦有了東山再起之勢……

放眼現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人物也比比皆是。

説到蘋果之父喬布斯,我們應該都耳熟能詳。iPod、iPhone等風靡全球億萬人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乃至生活的方式。甚至有人説喬布斯是改變世界的天才,這都是靠他憑敏鋭的觸覺和過人的智慧,勇於創新,不斷變革,成為世界時尚的弄潮兒;再説亞洲飛人劉翔,在奧運會中屢屢奪的金牌,為中國增光添彩,我認為他能有如此榮耀,都與平時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們,我們是否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是!

在困難來臨的時刻,堅信“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所以我們擁有一顆積極向上、勇於面對並戰勝困難;在競爭中,我們不應該任嫉妒之情在心中膨脹,而是面帶微笑,化敵為友,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世間萬物總在改變,競爭與淘汰隨時發生,只有做一隻蝶蛹,在睡夢中積蓄力量,等到來年春暖花開的那一刻,衝破塵世這張大網,衝破擺在前面的萬難,哪怕頭破血流,但只要堅持一個信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我就是那生存於世的適者!”

於是,當衝破繭網,揮翅,盤旋,翩飛,你就是世界的主宰。

《物種起源》,一本科學與人生的大全,教會我在生命中起舞,在生命中奪目。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3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著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説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一一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4

科學是神祕的,也是美麗的。它既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偉大力量。從我們學習的哥白尼的日心説、牛頓的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蒸汽機的發明,到我們熟悉的因特網技術、基因工程,這些科學理論的誕生與應用都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也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後,更加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僅是説大自然,我們人類的生活亦是如此。達爾文的著作不僅使生物學和人類學發生了革命,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他經過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實,思考問題,再加上耐心的記錄、總結,從而寫成科學鉅著。從這部書中,我不僅看到生物之間複雜的關係和大自然的奧祕,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學精神,那是達爾文身上的遇到難題不放棄、永不放棄的堅持,對科研的執着,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些都源於他對科學的熱愛。

讀罷這篇文章,我對科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我更要學習達爾文的科學精神與品格。馬克思説:“在攀登科學的山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巖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是的,探索科學是一件艱苦的事業,但發現與探索科學的過程又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這樂趣又吸引科學家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人們發現科學,在科學世界裏探索,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人們更好的生活,讓社會更和諧。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闡釋了生物的進化原理,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現在,聰明的人類將科學知識應用到各種技術中,使方便、快捷的節奏悄然進入人們生活中。高鐵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縮短了人們間的距離。

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難研究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增強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吳孟超將畢生的時間都入到肝膽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離開手術枱,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他們熱愛科學研究,不畏辛苦,為人類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現代社會,有些人利用科學,用高科技研製有毒化學試劑加入食品中,試圖謀取暴利。假煙、假酒早已屢見不鮮,爽口的飲料中有塑化劑,美味的飯菜加入了地溝油、蘇丹紅。入股額大家都利用科學,用於滿足自身的慾望,不考慮他人、社會,那還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沒有危害到人們健康的時代裏。

想到這裏,真想告訴大家要正確對待科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熱愛生活以正確的態度對科學。熱愛科學,是讓它造福於人類,造福於社會。

所以,讓我們熱愛科學,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執着堅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讓我們享受發現與探索的樂趣,讓科學為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有關物種起源的讀後感5

作為一本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生物學經典著作,《物種起源》的出現無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今天當我重温這部史詩般的名著時,是懷着一股崇高的敬意品味其中的原理思想的。

而作為 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 , 達爾文 能用畢生精力 研究 生物學, 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已經很好地詮釋了一位科學家該有的奉獻精神。而面對物種不變性學説已經成為社會正統理論時,達爾文又勇於堅持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認為對的真理,突破種種束縛,更是令人稱道。

通讀《物種起源》,我發現,該書用極其豐富的資料,令人信服地證明生物界是在不斷變化的,它有自己發生和發展的歷史,現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的特殊創造物,而是“若干少數生物的直系後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且有規律可循。它們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髮展、進化。這種發展和進化,不是什麼力量干預的結果,而是自然界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他用物種變異的普遍性,推翻了物種的觀點,有力地戳穿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上帝創造萬物”的謊言。它在整個生物學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

我想,《物種起源》的出版,離不開達爾文對真理始終不渝的堅持,這種堅持永遠值得我們崇敬。

相信自己並不是輕易做到的,人們總是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誘惑與歷練。當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聽信同一種言論,很難有人不對逆反的自己產生懷疑。同樣,堅信真理也不是輕易實現的,尤其是當你所信仰的真理被多數人甚至全社會視為悖論的時候。相信自己還是跟隨他人?堅持真理還是求得我想此時,我們需要一種勇氣,需要一種力量,需要一份執著。就如達爾文當初的選擇。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雖然只是就某種情況而言,然而少數人之所以有掌握真理的機會是因為他們的身上有一種阻止他們邁向他人的腳步的信念與力量。

我們不一定要做少數人,但要做相信自己,堅持真理的人。也許,我們應當問問自己是否有在黑板上堅定寫下“ 捍衞真理 ”這四個字的勇氣……

如今, 而以我們的感悟,在 達爾文 那期待中的未來, 也許他的 成就達不到畫出宇宙生命的整個循環, 但 他的貢獻在於指出了其中的一段圓弧。正如紐約時報的評論:“旨在闡釋自然的學説登場時總如同華貴的蜃景,其中大部分的教義猶如玫瑰色的霞光給那些做着晨課的學者頭上鍍上了一縷金色。但等到了約定的時間,自會有那完美的思想適時地出世,將未知地淵中的寶藏鋪陳羅列,用科學的明光給這個時代蓋上璽印。”

我想,只要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還在,捍衞真理的旗幟就會永遠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