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擺脱貧困》讀後感2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W

《擺脱貧困》讀後感2000字

《擺脱貧困》讀後感1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上世紀80年代末,正是改革開放之風吹遍祖國大地,各地摸着石頭過河進行經濟建設,毫無經驗可談的時期 。但本書的這些講話、文章,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等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即便是在改革開放40週年後的今天讀來,也是大有裨益、頗有收穫的。

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分析了閩東經濟發展的幾種關係。如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係。經濟發展有其客觀規律,需要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相結合。既要避免把近期難以實施的遠期目標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規劃簡單化。如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的關係。速度和效益是對立統一的矛盾。應該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礎上來促進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的同一。如資源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如果沒有正確制定產業政策,結構生產力得不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就不可能取得應有的速度和效益。如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對於閩東地區,開放和扶貧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為此,運用到當前精準扶貧的實際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個要點:

信心永遠比黃金重要。習近平同志經常説:扶貧要先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説貧。"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憂傷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一是要有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信心。黨中央提出了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的目標。要堅定認真做都能做到的信心,擺脱不認真做都很難的情緒。扶真貧、真扶貧,打贏攻堅戰。二是要有不當貧困户、不戴貧困帽的信心。貧困羣眾既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人窮志不能短。不能因為是貧困户就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凡事都"等靠要"、"伸手拿",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要有自摘貧困帽、自退貧困羣的信心。三是要有當好領頭雁的信心。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即要建設好農村黨組織。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的鄉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證。要保證村級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於"第一線"。讓農村黨員用宗旨代替金錢、用理想代替實惠。

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諸事都要在確定正確的方向後再行動,否則就是南轅北轍、事倍功半。向習近平同志學習,一是做好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同志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和信訪接待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作了仔細的調查和認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設想,切合實際。幹部只有下到了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親身體驗到羣眾的疾苦,思想感觸加大,才能增強憂患意識,增加責任感。

二是做到量體裁衣。結合閩東地區主要靠農業吃飯的實際,習近平同志指出,閩東"窮在‘農’上,也只能富在‘農’上",在茶葉、灘塗養殖,及飼料工業等方面做文章,念好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的"山海經"。在農村住宅建設上,改變人畜混居的舊習,將人畜分開,改變"貧困—不衞生—疾病—貧困"的惡性循環狀況。有的放矢,久久為功。三是做到協調發展。"欲速則不達"。應該看到,立足於追求高速度,往往對資源擠榨過甚,整個經濟生活沒有迴旋餘地,不恰當的速度會對生產力發展產生一種破壞作用。一件事辦得是否有意義、有價值,不能只看羣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後遺症,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應成為我們辦事的座右銘。

執行永遠比計劃重要。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上三流的執行力更好。執行力不到位,再好的規劃也是紙上談兵,諸葛亮再能掐能算,沒有關羽、張飛這一干猛將執行到位,那也只能空歎息。一要把黨性觀念貫穿於執行過程的始終。共產黨的黨性集中表現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精準扶貧中,要深入到貧困户家中,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先輸血,再建造血功能,真正擺脱貧困。二要把產業發展帶入到執行過程的始終。擺脱貧困,關鍵要有經濟實力作支撐,要有產業作支撐。村集體要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產業,有馬力帶動村民發展。貧困户也要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之中,從要我脱貧,到我要脱貧,到我要致富。領進門,扶上路,送一程。三是要把文化建設融入到執行過程的始終。移風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脱貧致富的有力保障。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脱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精準扶貧也要引導貧困地區、貧困羣眾遵守公共秩序、維護社會治安、尊重他人、潔身自好、尊老愛幼。讓擺脱貧困的羣體在社會風尚、公序良俗上不掉隊。

全書12萬字,論及的問題方方面面。雖然書中所述是閩東地區,但對全國其他地區的發展都具有適用性和指導性。也將指引着我們在日常工作之中,在平凡崗位之上,以滴水穿石之功,實現為民服務之志。

《擺脱貧困》讀後感2

《擺脱貧困》一書是習近平同志於21年前發表的,文字不多,冊子僅11萬字,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內涵卻很豐富,全文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

在這場擺脱貧困的歷史征程中,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他還明確地説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是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也就是説,在習近平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二、是"滴水穿石"見精神。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鍥而不捨的努力。習近平同志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書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種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的`堅持,那種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這種精神和信念是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是我今後不斷努力的方向。

三、是密切聯繫羣眾。

貫穿《擺脱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就是羣眾觀點。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裏來?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藴藏在廣大羣眾的實踐中。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走羣眾路線,首先要有一個羣眾觀點。"誠於中者,形於外",有了羣眾觀點,密切聯繫羣眾才會成為自覺的行動。其次,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羣眾聯繫的渠道。

四、是要有辯證思想。

書中習近平同志對每項工作、每件事的論述都能很全面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有對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啟示》、《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等文章充滿辯證思維光輝。更難能可貴的是,習近平同志用辯證法不是空談,而是很接地氣,如《從政雜談》中談到: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

五、是要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

習近平同志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去,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

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新一屆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我們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這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要勇於打破各種自身約束和禁錮,甘於做默默無聞的"鋪墊性"工作,紮紮實實推進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學習《擺脱貧困》,不僅是一次思想的昇華,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靈魂的共鳴。

Tags:讀後感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