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8W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由本站會員“glss814”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習《擺脱貧困》,與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豐富和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思想的昇華和心靈的震撼。共同閲讀《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最新精選5篇,請您閲讀!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1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全書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擺脱貧困》一書透出的“弱鳥先飛”“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滴水穿石”等信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對我們做好馬頭山村扶貧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擺脱貧困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思考出路,規劃好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路徑,做到“弱鳥先飛”

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南京市審計局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上對六合區馬頭山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帶來了黨組織的温暖和關懷。

馬頭山村人口9467人,貧困户家庭和人口數量分別佔總户數和總人口的5.7%和2.69%,在全街道中貧窮數量是最多的。村裏除傳統農業外,沒有任何產業,就業缺技術、創業無經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農户佔到三分之一。南京市審計局派我掛職第一書記後,我先後3次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村兩委會,貧困家庭代表會,着重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脱貧的勇氣和信心,走出了以黨建促扶貧解放思想,以產業為基礎壯大集體經濟、以項目為支撐可持續發展、以低收入農户為主體可持續脱貧之路。2015年,馬頭山村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户20户(72人),低保户115户(197人)。目前,已脱貧126户(一般低收入農户11户,低保户115户),低保户已經全部脱貧,尚有9户一般低收入農户有望今年底全部脱貧。

啟示二:擺脱貧困必須有堅強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扶貧攻堅方向,扶貧攻堅到哪裏哪裏就有黨組織

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增收。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我帶領支委一班人,着重從落實黨支部會議制度入手,健全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議事規則”。目前,黨總支部的核心領導能力、領導村民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能力和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遇到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甚至紅白喜事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村書記和各位委員已成為村民可信賴的“主心骨”。開展的“十個一”黨建活動,受到了街道黨工委的肯定,曾在全街黨建會議上做過經驗介紹。一位老黨員動情地寫下“三字經”,表達對基層黨組織的熱愛,願意在有生之年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啟示三:擺脱貧困必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幹,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習近平同志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説:“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真正擺脱“思想貧困”需要的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

儘快擺脱貧困,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我作為馬頭山村第一書記的承諾。今年5月,我帶村“兩委”5名同志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經過新一輪深入調研和一任接着一任乾的思路指導下,村“兩委”幹部達成思想共識,決定主攻三個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過兩年多“滴水穿石”的功夫,村裏的山水變得更綠了,塘壩溝渠等水利設施更加牢固,水泥路已實現村村通,整個馬頭山村列為國家環境二類保護區,村集體收入也由2015年的不足25萬元,到今年底可實現集體收入120萬元,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啟示四:擺脱貧困必須要同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錘鍊過硬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習近平同志在《擺脱貧困》中反覆強調,“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當我走街串户聽到雙目失明、僅有9歲的鈕京生想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心願,看到一家4口人有3口人患嚴重疾病的焦長高一家人時,走訪到因車禍而失去家裏頂樑柱的家庭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不來扶貧,就無法感受到70公里外的地方還有羣眾在為改變貧窮而掙扎。我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生活,感受到這個貧困羣體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於是,這種為民的情懷、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就越來越濃。我們先後培訓貧困人員180餘人,實現勞動力轉移100餘人,真正讓貧困户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脱貧致富技巧,增強貧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爭取各類助學資金30餘萬元,資助30餘名孩子生活費,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村民因用水灌溉、宅基地糾紛、企業與村民發生矛盾等問題,不推不躲,主動靠前調解,近一年來沒有發生羣體性上訪和羣體性傷亡事件,犯罪率和事故率明顯降低,馬頭山村被街道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居。

好書好文章,百讀不厭。品讀《擺脱貧困》,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勤政為民的胸懷、勤于思考的執着、親民樸實的作風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讀的過程就是思想和靈魂淨化、洗禮的過程。《擺脱貧困》一書,指引着我們擺脱貧困、打贏脱貧攻堅戰!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在全縣第一書記會議上,第一次見到了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脱貧困》這本書。根據要求,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期間的講話和文章,很受啟發。

結合第一書記工作和近期進村入户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談談我讀後的感想。

第一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準情況。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開展工作、指導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和方法,是我們黨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時我們搞調查,臨行前沒有提綱,不知道調查的重點是什麼

;調查中不深入基層,蜻蜓點水,隔着玻璃看一看,拿着報表算一算,不知道調查對象是誰;調查後結合實情思考、分析、研究的不多,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解決的方案是啥?作為第一書記的基本職責就是抓黨建促扶貧,又是貧困户的幫扶責任人,我們調研對象不僅僅是村鎮幹部,更重要的是貧困户。通過調查,要知道貧困户為什麼貧困?要知道他們的自身條件適合什麼方法脱貧,要知道貧困户想什麼、盼什麼、急什麼、愁什麼?這樣才能掌握實情有的放矢,因村因户施策;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數,精準扶貧。習近平同志當年對閩東九縣的深入調查,才有了弱鳥先飛的思考和答案。

第二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發展經濟促脱貧。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經濟多年持續中高速度增長,成就令世人矚目。但不可否認,隨着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拉大,有的富甲一方成為土豪,有的貧窮落後為生計發愁。農村中因自然條件、因災害、因大病、因教育而沒有走上富裕之路的人和户還不少。我們這裏不是老少邊窮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按經濟總量和平均數算一算,達不到貧困縣、貧困鎮的標準,但有些村的集體收入仍為零,貧困發生率較高,有些農户仍處在貧困線一下。當前我們縣仍有190個村是貧困村,約佔全縣村居的五分之一,約佔濟南市貧困村的五分之一。面對我們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現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抓經濟建設,縣、鎮(街道)、村通過發展經濟,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扶貧惠民政策的落實。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中多次提到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提倡“經濟大合唱”》一文中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我在閩東的一個鄉搞調查時,看到這個鄉政府的牆壁上掛了不少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可惜都不是經濟建設方面的。這就值得打問號了。能夠説有主旋律嗎?我看不能!掛了那麼多錦旗,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

第三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我們搞經濟建設也好,搞扶貧開發也罷,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照搬別人的經驗搞拿來主義行不通;不顧及千差萬別的具體情況搞一種模式“一刀切”也行不通。  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探索一條適合貧困村發展的路子。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從外地的經驗和教訓看,凡是取得較大成績的,都是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好結合文章。習近平同志在《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中,從閩東的大局出發,提出處理好六個關係,提倡因地制宜。在《閩東的振興在於“林”》、《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的現實選擇》也是根據閩東的區域優勢和實際情況提出來的。實踐證明。凡是有失誤沒達到預想效果的,都是囫圇吞棗,想當然造成的。有的貧困户沒有勞動力、沒有技術、沒有資金,非要人家搞大棚蔬菜;有的貧困户沒有飼養條件和防疫技術,非要送幾隻羊讓人家餵養。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好心沒辦出好事來。有的貧困户有勞動能力,好吃懶做、怨天尤人,窮自在,等靠要思想嚴重,我們只好用政策兜底的辦法使其脱貧;有的貧困户子女開豪車住洋房卻不盡贍養義務,把包袱甩給政府,結果羣眾説扶貧就是養“懶人”、寵慣“不孝的人”。

那麼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呢?農村有比較形象的説法“看人下菜碟”,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扶貧方法。對懶惰造成貧困的主要扶“志’,重樹他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對子女有贍養條件而不贍養的講“孝道”和“法理”;對缺技術的要給予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脱貧的目標;對有致富願望,有技術而缺資金的,我們要資金上幫扶一把;對因病、因災害、因教育而貧困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的幫扶政策;對老少鰥寡要採取政策兜底的辦法等等。對貧困村脱貧也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壯大集體經濟的命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將扶貧資金和當地的資源用在為貧困村、貧困户帶來真金白銀的產業上來。目前所有貧困村都安裝了光伏發電,多多少少算是有了集體收入,把有限的資金當作火種,達到燎原之勢。習近平同志《畲族經濟更開放些》、《貧困地區發展鄉鎮企業的思路》等,對於指導我們發展經濟,搞好扶貧開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同志還在該書中論述了為官之道、廉政建設、民族工作、青年工作、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讀後受益匪淺,是留給我們的一筆精神財富。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3

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我腦海中浮現出詩人艾青的那段深情自白“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擺脱貧困》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等富有創見的理念和觀點,字裏行間流露出習近平同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羣眾冷暖的勇於擔當,對脱貧致富、加快發展的生動實踐。

敢於正視困難,勇於直面矛盾,真正體現一個共產黨人的戰略眼光,彰顯解放思想的理論品格,這是《擺脱貧困》給我們的深邃思想啟迪。“我們承認閩東窮,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的曲折和複雜,進而窮則思變,知難而進——這種‘窮’的壓力還是有益的”(《閩東之光》),“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跋》)。窮則思變,到底如何變?就是要付出行動,就是要付諸實踐。“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指出“閩東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子,關鍵在於農業、工業這兩個輪子怎麼轉”(《弱鳥如何先飛》),“應該看到,閩東要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道路將是曲折的,不平坦的”(《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閩東的經濟建設問題,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民問題”(《對閩東經濟發展的思考》),就要提倡“經濟大合唱”,就是要實實在在的發展,就是要勇於擔當的發展。這樣一種在認識中自覺實踐,在實踐中加深認識的前瞻理念,為我們如何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樹立了表率。

《擺脱貧困》體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樣一種羣眾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尊重人民羣眾的智慧力量,始終把人民羣眾放置在崇高位置上。“根本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需要廣大人民羣眾發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幹部的基本功》)。只有善於和堅持走羣眾路線,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才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動力源泉。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當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未能完全解放出來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就以戰略家的超常眼光評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位置。“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着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閩東之光》),對於閩東傳統文化發展,習近平同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畲族文化是一個閃光點;閩東是老區,有長期的鬥爭歷程,也是一個閃光點;閩東的人民現在正在抓緊機遇,脱貧致富,這又是一個閃光點;閩東的山海交融,風景獨特,這也是一個閃光點”(《閩東之光》),這樣一種立足本土的傳統文化發展觀,體現的是文化的開放胸襟和文化的足夠自信。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就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和今後,面對新的發展征程,迫切需要錘鍊一種更加憂患的清醒和自覺的擔當。每個共產黨員都能靜心潛讀《擺脱貧困》,不僅能收穫精神的富足,更能增強前進的自信,從而更加堅定有力,敢於擔當,迎難而上,在更加廣闊的“中國夢”征途上譜寫出更為輝煌璀璨的新篇章!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4

《擺脱貧困》是習近平同志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期寫的一本書,雖然時間過去了25年之久,儘管時代在變遷,社會環境在變化,但是現在重讀此書,特別是細讀《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為官一場,造福一方》《把心貼近人民》《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等篇章,仍不覺得過時,文章的字裏行間藴含着豐富的內涵與哲理,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全書透露出強烈的“民本”思想、羣眾觀點和服務理念。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密切聯繫羣眾是幹部的基本功”的要求如諄諄教導,激勵着我要掌握好、運用好這一基本功。

“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始終堅持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密切聯繫羣眾”,不僅是共產黨人過去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力量之源,而且也必將成為領導幹部今後工作更加突出的“新常態”。本文就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談讀這方面的初淺認識。

首先,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

羣眾觀點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做好全部工作的思想基礎。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呢?習近平在《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一文中開宗明義提出:“要提高領導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於從羣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真正理解並牢固樹立羣眾觀點,才能堅持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為此,要做到“三個不能忘”。

以民為本的思想不能忘。古語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各級領導幹部既是政策制定的參與者、組織者,又是團結帶領羣眾執行政策的先行者,是否存有強烈的“民本”的思想,決定了他在政治作為上“愛民”與“害民”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結果。習近平在文章中強調:我們黨已是在和平時期執政了這麼多年的黨,脱離羣眾的危險比戰爭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離羣眾對黨、對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強了。當前,領導幹部要強化立黨為公與執政為民的觀點,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的觀點,樹立“權為民所用”與“權為民所賦”的觀點。領導幹部什麼時候在這個問題稍有含糊就會出大問題,甚至會走向負面,為人民所唾棄。

對羣眾滿懷真情不能忘。在幹部隊伍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形,就是上任之初的領導幹部在做人、做事方面還比較積極上進,不習慣別人奉承,對待羣眾熱情周到。時間久了,極少數幹部官僚氣息就逐漸滋長,久而久之就養成“當官做老爺”的習性,對待自己部下和基層羣眾,大有一種“讓我一時不愉快,我就讓你一生不好過”的施虐心理。習近平指出:領導幹部如何對待人民羣眾,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也是領導幹部能不能老老實實做人的感情基礎。堅持羣眾觀點就是要自覺擺正與人民羣眾的關係,不斷增進對人民羣眾的真摯感情,經常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把人民羣眾的安危冷暖與需求放在心上,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貼近羣眾的作風不能忘。習近平指出,領導幹部要有威信,沒有威信就不能真正地領導。領導的威信從哪裏來?靠上級封不出來,靠權力壓不出來,靠耍小聰明騙不出來,只有全心全意、盡心竭力、堅持不懈為人民辦事,才能逐步地樹立起來。如果領導幹部不能和自己的部下及羣眾談心,連你説的話部下和基層羣眾都不願聽或聽不懂,那怎麼會有號召力和感召力呢?從一些落馬的不廉潔官員墜落的軌跡看,沒有一個不是高高在上、作風飄浮,視人民羣眾為草芥,心中只有他自己和金錢。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只有從思想和感情深處把人民羣眾當主人、當先生,貼近羣眾的思想與需求,才能從做人做事中體現羣眾意願,才能實現領導幹部自身抱負與社會的主流價值相統一。

其次,要堅定站穩羣眾立場

羣眾立場決定我們黨的性質,是根本的政治問題。我們黨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説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領導幹部理應成為羣眾利益的忠實維護者。

要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各級領導幹部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權力,而權力具有兩面性,即可以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也可用來以權謀私。怎麼用權?在同樣的監督機制下,主要取決於領導幹部自身的黨性修養和價值取向。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就必須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一項根本要求。”站穩羣眾立場必須體現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只有站穩羣眾立場,才能正確對待事業、羣眾、自己,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誠於中者,形於外”,站穩羣眾立場,才能真心為人民服務。極少數黨員幹部不能站穩羣眾立場的原因,是在於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他們從求政績、求升官的思想出發,沒有把羣眾利益放在心中,有的甚至搞政績工程而勞民傷財,損害羣眾的利益。有的黨員幹部是從大拆大建中收取開發商的好處,謀取個人利益,成為不廉潔分子,從而走向了人民羣眾的反面。這樣的教訓,我們應該牢牢記取。沒有羣眾立場的為官,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時有覆舟的危險。

要敢於擔當迎難而上。一個有作為的領導幹部,要在難題問題面前敢於開拓創新,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敢於擔當責任,時代需要這樣的幹部。領導幹部只有在工作上大膽,用權上謹慎,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自覺接受紀律和法律的約束,才是正確的。習近平指出,要多辦利民之事,堅持從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盡力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而不要等到羣眾反映強烈了或者上級指示批下來了,才去解決。

第三,要堅持走羣眾路線

習近平指出,對黨員幹部來説,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當“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落實到工作上就是要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在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時,把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任務與實現人民利益相統一。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5

近期,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收錄了習總書記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寧德工作期間的講話摘要和政論文章,內容涵蓋非常豐富。從深入閩東九縣調查回答“弱鳥如何先飛”、從密切聯繫羣眾談“幹部的基本功”、從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談“黨員幹部的廉政建設”……全書雖然僅有11萬餘字,但書中包含的戰略思想、制度理論和實踐觀點,讓人印象深刻、發人深思、催人奮進。雖然距今已近30年,如今讀來仍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談幾點體會和感想:

一是堅持密切聯繫羣眾。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密切聯繫羣眾的工作作風后,密切聯繫羣眾稱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1989年,習總書記將密切聯繫人民羣眾視為幹部的基本功,他説“無論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來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就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們的幹部都應苦練這一基本功”。2013年,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時代在發展,但是密切聯繫羣眾的要求自始不變,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我們每一位黨員的基本要求。

二是堅持滴水穿石的精神。習總書記説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意思就是個人的價值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千千萬萬個人的價值體現在無數人前赴後繼的奮鬥中,當每個人不止限於考量自身價值的時候,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的事業必將走向成功!正如習總書記説的,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三是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靈魂和精髓,也是共產黨員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擺脱貧困》中,習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在習近平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如期實現,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肩負的責任,而完成目標必須依靠不斷的解放思想。

學習《擺脱貧困》,與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豐富和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思想的昇華和心靈的震撼。

《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最新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