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擺脱貧困心得體會(精選61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1篇《擺脱貧困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擺脱貧困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擺脱貧困心得體會(精選61篇)

篇一: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黨的以來,同志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然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須包括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他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時説,“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告誡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儘快趕上來,逐步縮小這些地區同發達地區的差距,讓小康惠及全體人民。這不僅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為福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觀點。最近,應廣大幹部羣眾的要求,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著作《擺脱貧困》一書。該書初版於1992年,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全書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系統提出了貧困地區如何脱貧致富的科學主張,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是習近平同志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結晶。書中提出的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與黨的以來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着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清新文風,是一個一脈相承、相互貫通的整體,對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

脱貧致富奔小康的科學路徑是找對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子。實現脱貧致富,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裏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黨的之後,他又進一步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當時,他針對寧德實際,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實踐證明,貧困地區只要立足實際,廓清發展思路,找準主攻方向,發揮好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完全可以實現加快發展、後發趕超。

篇二: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是習近平同志於24年前,也就是1992年,在他離開寧德兩年以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出版的第一部專著,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萬字。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內容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全方位的各個領域。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素養和哲學內涵。彼時習近平同志才35到37歲,這些思想和觀點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對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脱貧困》一書中所體現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羣眾觀點和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樸素文風。

這次到黨校來學習,一個多月來系統重學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原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了更系統和深刻的認識。在經典讀書活動中,我認真研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又重讀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在認識上有了更深的領悟。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科學闡明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是指導中國革命的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擺脱貧困》則是一部集中反映青年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運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開展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專著。正如他在書後《跋》中所述:“在這本書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求是》雜誌社社長李捷説:“《擺脱貧困》記錄着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篇三: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在習總書記的諸多著作中,最具大愛情懷的著作當屬《擺脱貧困》一書,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語言樸實,內容接地,字裏行間滲透着對農村基層濃濃的慈愛,透露着對貧困疾苦的種種感知和同情。《擺脱貧困》一書除了強調為官為民辦實事外,更具有含金量的卻是諸多超越時代的價值觀和邏輯思維,這對於廣大領導黨員幹部來説極具借鑑意義,更是一筆寶貴財富。

一、身居高位、根系基層

很多人都喜歡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對於一般人來説又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時過境遷、隨着成長的變化和外界的各種誘惑,當時的諸多抱負和為國為民的情懷往往被淡忘。但作為當今大國元首的習總書記為當今世人做了親身示範,他年青時的政治抱負和治世情懷依舊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超前認識、價值觀和邏輯思維在當前仍然推動全國、引領世界,身在高位,卻根系疾苦羣眾,這是值得當今所有的領導幹部學習和效仿的楷模。當前,一些人在未出人頭地的時候低調、謙卑、踏實和憂國憂民,一旦走上領導崗位很快就發生了變化,甚至尾巴高高翹起,當初的理想、追求和抱負漸漸遠去,慢慢脱離了羣眾,説話“假、大、空”,貪圖安逸、消極怠慢,上班喝茶看報,遇事能拖就拖,辦事效率低下。通過《擺脱貧困》一書,結合當前事實,總書記是當今世界初心常在、堅守始終的最好例證。

二、大愛無聲、身體力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但真正能上山抓虎、打虎和殺虎,開闢一條嶄新道路的人,可以説,總書記是歷史上的唯一。他沒有出生在農村,而且是“官二代”,正是由於在特殊歷史時期體驗了幾年的農村生活,對農村產生的深厚感情,由此引起的對疾苦羣眾的大愛之心,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大愛不需言表、無聲就是最大的聲音。

篇四: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全書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擺脱貧困》一書透出的“弱鳥先飛”“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滴水穿石”等信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對我們做好馬頭山村扶貧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南京市審計局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上對六合區馬頭山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帶來了黨組織的温暖和關懷。

馬頭山村人口9467人,貧困户家庭和人口數量分別佔總户數和總人口的5.7%和2.69%,在全街道中貧窮數量是最多的。村裏除傳統農業外,沒有任何產業,就業缺技術、創業無經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農户佔到三分之一。南京市審計局派我掛職第一書記後,我先後3次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村兩委會,貧困家庭代表會,着重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脱貧的勇氣和信心,走出了以黨建促扶貧解放思想,以產業為基礎壯大集體經濟、以項目為支撐可持續發展、以低收入農户為主體可持續脱貧之路。2015年,馬頭山村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户20户(72人),低保户115户(197人)。目前,已脱貧126户(一般低收入農户11户,低保户115户),低保户已經全部脱貧,尚有9户一般低收入農户有望今年底全部脱貧。

篇五: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我讀完《擺脱貧困》一書後有三點最深刻的體會。

“緊抓中心”。這本書從開篇到最後一篇再到它的跋,一以貫之的主旨是“把經濟建設當作最大的政治”。習近平同志那時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各項工作的主旋律,大家都要圍繞這個主旋律齊聲合唱。他鄭重告誡大家: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只有在生產力的解放中,在國力的快速增長中,在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中,在與外部世界日益廣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充分體現。

“尊重規律”。要領導好地方各項工作,在緊抓中心的大前提下,首先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去認識規律,在擺脱貧困、發展地方經濟、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同志以身作則,帶領幹部“四下基層”,瞭解民情,共商脱貧的路徑。他反覆講貧困地區不要有超現實的幻想,並指出僅靠幾個大項目來脱貧的想法“不切合實際”,應繼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書中強調扶貧“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在經濟建設中要克服急躁情緒和短期行為,腳踏實地開展工作,這是尊重規律的體現。同時,習近平同志認為尊重規律並不等於把自己束縛起來,還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新形勢帶來的新事物、新規律。

“開拓擔當”。書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接力棒”精神,以及貧困地區要樹立商品經濟觀念,擺脱意識和思想上的貧困等等,在今天都是非常可貴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行動至上”。習近平同志引用馬克思的話説,“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還説,“我是崇尚行動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排除各種干擾,落實到行動上;認識和把握規律,最終也要體現在擺脱貧困和深化改革開放的行動上。習近平同志激勵大家要發揚“不恥落後,意氣奮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倡導敢為天下先、冒一點風險的精神。在全書結尾,他還重申了鄧小平南方談話中關於改革開放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論述。所有這些,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足以使我們深長思之。

書中提出的擺脱意識和思路“貧困”的命題,實際上回答了一個重要而深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會以一場思想解放為起點?作者在跋中有言: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在這場擺脱貧困的歷史征程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篇六:《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作者,書的名字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該著作收錄了習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內容豐富,該著作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是我們的主旋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關係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

通讀《擺脱貧困》一書,總書記從歷史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理論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看問題,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的水平和效益。比如他提出“弱鳥可以先飛”的論斷。他指出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索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特色的“一品一村”產品。如在文章巜畲族經濟要更開放些》,指出,畲族經濟的發展,即需要外力的幫助和推動,更需要內在的活力的啟動,要讓畲族這個特色的民族形成獨特的經濟發展產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時俱進,理論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習總書記説,經濟大合唱,有很強的藝術性,既要講合唱的規律,又要講合唱的技巧。這些論斷和觀點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經濟發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經濟發展的獨特見解。對全國少數民族地區脱貧致富,具有很強的、現實的指導意義。

第二,政治建設不可缺。政治建設是執政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在政治方面所進行的工作,即指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正確制定黨的綱領和黨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的政治路線,正確制定與此相適應的各項工作方針政策,並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為,通過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確保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全黨步調一致地沿着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習總書記在《發揮人大作用,把閩東的事業推向前進》的一文中指出:“閩東的發展,離不開人大工作”,的確人大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着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廣大人民的呼聲。

要想把地區發展起來,必須提高對人大的認識,必須處理好黨委、人大、政府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執政黨、權力機關、執行機關的關係。)充分發揮出人大的職能作用,同時人大也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議事水平,進一步發揮全國權力機關以及地方權力機關的作用。通過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為人民服務通過行使其職能來實現,同時要依法行政,接受監督,才能確保為人民謀利益,才能真正的樹立政府的權威。在《幹部的基本功一一密切聯繫羣眾》一文中,習近平同志實事求是,聯繫貧困地區發展的實際條件,總結出發展的最根本是:依靠黨的領導,二靠人民羣眾的力量。密切聯繫羣眾,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使命所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並堅持的優良傳統作風。《把心貼近人民一一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一文中指出:強調幹部要到羣眾中去,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密切聯繫羣眾。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而在清廉從政中則要求黨政機關要保持廉潔,因為這個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只有把心貼近羣眾,以百姓心為心,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團結凝聚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應該説書中的每一篇都包含着習總書記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和赤誠的愛。

第三,文化建設加強軟實力。習總書記在《閩東之光一一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一文中指出:“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的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着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還要聯繫實際,閩東主要是畲族文化,要挖掘出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色,還要通過現代的傳播工具來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讓羣眾喜聞樂見。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比較高的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要嚴於律己,遵守職業道德,也是一種文明建設的方向,搞好輿論導向,弘揚社會正氣。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脱貧致富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總書記在巜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一是正確認識脱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係,二是正確分析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和現實。可見,只有立足於地區的實際,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貫穿於脱貧致富的整個過程,才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改造客觀世界,建設物質文明,也可以改造主觀世界建設精神文明。認真研讀《擺脱貧困》一書。可以看出習近平同志任職寧德期間就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他還前瞻性的強調,脱貧致富即意味着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這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第四、哲學思維貫穿全書。巜擺脱貧困》一書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豐富歷程。在《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一文中,充分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理性的哲學思維,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就是要正確地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統籌全局,實現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一一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影響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搞好民族工作,為促進民族大團結,有着積極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脱貧致富的偉大事業中,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鬥是不行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這個整體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就是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繁榮與富裕。

總之,《擺脱貧困》一書所倡導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理念,歷經歲月洗禮而閃樂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們長期堅守,整本書都閃着哲學理性的光輝,使得擺脱貧困有了哲學理論的指導,並且還能通過實踐證明了習近平同志理論的真實性,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研讀巜擺脱貧困》一書,可以看出習近平同志倡導和堅持用辯證法辦事的傳統由來已久,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並加以理論實踐。以時俱進,才能開拓創新。

篇七:《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通讀習近平主席所著的《擺脱貧困》一書,使我感觸頗多。習近平主席以其在寧德工作期間的方方面面的事蹟,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共產黨人堅持走羣眾路線,為人民辦實事的畫面。讓我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是空有思想,而是我們身邊點點滴滴力所能及的小事推動而成。下面我分四個部分來總結一下我從這本書中所汲取的思想精華。

一、講創新,燃激情

習近平主席在《擺脱貧困》一書中多次強調,要想擺脱貧困首先要從思想上解除枷鎖,要時刻謹記不畏艱難,發揚“首創”精神。物質貧乏只是暫時的,“思想貧乏”卻是最致命的。作為單位年輕職工中的一員,應力戒形式主義,杜絕盲目跟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細節,發現亮點,以實事求是為基石,觀察和總結為方法,搭建別具特色的工作思路框架;堅守理想,保持信念,燃燒激情,以青年人特有的幹勁闖勁投入到工作事業中去。

二、講奉獻、談服務

醫療衞生事業屬於民生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的成敗關係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否能全面貫徹落實的關鍵。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改革的實踐者,即使是處於平凡的崗位,也要給自己立規矩,定目標,嚴格要求自己,要讓每一個被服務的對象感受到改革的進步,服務的完善。要把平時的工作當作一項事業,要以患者的笑容作為一種榮耀。

三、講配合、重實幹

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是衞生改革的最前沿,在這裏距離羣眾最近,聽見羣眾的聲音最清。這就便於我深入收集羣眾之想,瞭解羣眾之憂,把羣眾反映的問題作為自己寶貴的意見。跟緊中央的發展步伐,立足自己崗位具體職能,竭盡所能解決羣眾的困難。同時還不能蠻幹,亂幹,必要時需要求助同事集體,讓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加入到為人民辦實事的隊伍中。

四、講宣傳、警思想

充分使用微信等現代化宣傳平台緊密聯繫羣眾,樹立好的榜樣,好的事例,利用社區團隊廣泛在社區居民中宣傳。同時也應把國家關於衞生方面的新政策新舉措傳播到羣眾中去,讓羣眾瞭解認識到衞生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不斷需要改進的,充滿未知困難的,需要不斷為之奮鬥的事業。另一方面要加強廉政黨性培養,要時刻警示自己,不忘根本,保持與黨的一致性,不斷增強自身的戰鬥力。

習近平主席在《擺脱貧困》中的29篇文章,運用親切樸實的語言闡釋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參考的地方。今後我在工作學習中一定會把它作為奮鬥的目標,行事的指南。

篇八:《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在網絡、刊物等各種平台上看到大家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的評論或者讀後感,單看這些評論和讀後感的內容就讓本人有了閲讀這本書的衝動。拜讀後,才知這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重新印刷的一版,最早出版的時間是在__年前,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下面結合本人作為中學團乾和教師的工作談幾點《擺脱貧困》一書的讀後感。

首先,《擺脱貧困》一書傳遞給我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作為當時寧德地委書記的習總書記對地方發展的觀點、看法、理論極富高度、全面性、前瞻性,總書記給寧德留下的這筆可貴精神財富,寧德市也不斷地傳承、發展。當下寧德市的新農村建設搞得紅紅火火,走進每個鄉村都能感受到整潔的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經濟的景象,這些都極大地契合了當時習總書記對地方發展、如何擺脱貧困的觀點。

其次,總書記當時針對寧德地區擺脱貧困提出的“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鳥先飛的意識”觀點,就是要求我們閩東地區人民要發揚腳踏實地精神的同時在觀念、想法上也要有創新精神,敢想敢做。作為寧德一所百年老校的教師,本人覺得學校近幾年開展的“導學研討、訓練拓展”的教學改革模式提倡的是在保留傳統教的同時也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做了比較大的創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解放了傳統教學的觀念思想、打破機械化教學的禁錮,這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師教學上的機械化,解決了學校教育中存在“貧困性”,符合《擺脱貧困》一書中提出的敢想敢做、富於創新的精神。

習總書記曾經留給寧德的這份可貴的精神財富在經過20多年各行各業的實踐檢驗,極大地促進了寧德地區的發展。本人堅信,在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寧德地區將會繼續堅定地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敢想敢做的精神,全面建成六新大寧德!

篇九: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一書,受到廣大黨員幹部的高度關注。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廣泛涉及閩東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內容,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營養和哲學內涵,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尤其是書中所展現出來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彰顯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以及歷史邏輯的高度統一,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典範,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體現瞭解放思想的理論品格。針對當時寧德干部羣眾中存在的“安貧樂道”、“窮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習近平同志極力倡導解放思想,強調觀念“先飛”、思想先行的重要性。正是在他的大聲疾呼和大力推動下,寧德的幹部羣眾逐步打破傳統保守觀念,開始迸發出新的發展活力。實踐證明,解放思想是個“總開關”,發展無止境,解放思想也無止境。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保持思想的活力。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放思想作為一種常態,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來審視、謀劃和推動工作,不斷形成新認識、開闢新境界、打開新局面。

遵循了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科學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邏輯起點和主要依據。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大力倡導一切從實際出發,他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實踐證明,他提出的思路和舉措,符合寧德的實際情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寧德和福建全省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情況變了,發展的路子也應該有所改變。但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的精神永遠不能變。

貫穿了改革創新的智慧勇氣。習近平同志思想敏鋭,善於把握時代脈搏,身上洋溢着革故鼎新、敢於創新的鋭氣。他把改革開放作為寧德脱貧致富的關鍵一招,指出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推進改革開放需要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脈搏、把握內在規律。這些關於改革創新的重要論述給人以深刻啟迪。當前,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挑戰、困難和問題,只有堅持和弘揚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活力,才能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彰顯了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習近平同志具有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始終腳踏實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在書中反覆強調,黨員幹部要把心貼近人民,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他把堅持羣眾路線看作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倡導和推行幹部“四下基層”,把它作為幹部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途徑,作為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改進作風的有效辦法。當年他三進地處偏僻、不通公路的壽寧縣下黨鄉訪貧問苦,與羣眾一道商討解決發展難題,令當地老百姓感念至今。當前,我們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特別注重學習習近平同志親民為民愛民的崇高風範,繼承和弘揚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始終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更加自覺地把羣眾工作體現在為羣眾多辦實事好事的具體行動中,不斷增進人民羣眾的福祉。

展現了鍥而不捨的實幹作風。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為官一場、造福一方”,強調“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他在寧德時大力倡導“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發達地區發展“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鉅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他提倡的“滴水穿石”精神,體現了鐵杵磨針、積沙成塔的韌性意志,體現了矢志如初、奮鬥不息的進取品格,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也詮釋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真諦。我們要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就要學習和弘揚習近平同志艱苦奮鬥、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學習和弘揚他“滴水穿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意志,撲下身子,持之以恆,埋頭苦幹,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擺脱貧困》是習近平同志留給福建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在學習中深刻地感受到,書中藴含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有着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羣眾觀點和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清新文風。我們要把學習《擺脱貧困》這本著作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真正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斷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篇十: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關鍵是擺脱思想的貧困

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周熙明

《擺脱貧困》這本書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作品。過了1/4世紀,時代鉅變,時過境遷,這本書為何至今魅力依舊?思路開闊源於精神的豐富開放,文風質樸源於思想的厚重深刻,語言鮮活源於心靈的活躍,表述清晰源於思維的縝密,文章的不朽源於情懷的不朽、信仰的不朽、思想的不朽。

書中提出的擺脱意識和思路“貧困”的命題,實際上回答了一個重要而深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會以一場思想解放為起點?作者在跋中有言: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在這場擺脱貧困的歷史征程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作者針對寧德的實際所做的思考,無疑也是對近現代中國問題的把脈,至今具有普遍的理論意義。近代中國為何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心靈的閉塞、思想的禁錮、精神的懈怠。誠如鄧小平所説:“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偉大的改革開放發軔於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成就輝煌得益於不斷的思想解放。今天,在增速換擋期、轉型陣痛期和改革攻堅期,我們面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方位深層次改革的極為繁重的任務,也要依靠解放思想這一法寶。

“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斷,與20多年前的思考一脈相承。

篇十一: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扶貧開發的指南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 鄭文凱

《擺脱貧困》一書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文筆清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脱貧致富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極富創見的戰略思想,充滿了真知灼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認真研讀此書,對於我們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貧困地區發展要在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中增動力。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治貧先治愚”,“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這些思想與他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的“扶貧先要扶志”,擺脱貧困首要意義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等論述一脈相承。他在《擺脱貧困》一書多處強調,“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

貧困地區發展要在走符合自身實際的路子上壯實力。習近平同志在阜平考察時指出,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他在寧德工作時就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裏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這些重要論述,既闡明瞭貧困地區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又藴含着科學扶貧的豐富內涵。

貧困地區發展要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生內力。扶貧開發最為重要的是,要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羣眾戰勝困難的信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習近平同志在阜平考察時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迴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展還是有問題。《擺脱貧困》一書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書中提出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深入淺出地闡明瞭緊緊依靠羣眾、密切聯繫羣眾的內在機理和方法途徑,是我們開展各項工作的經典之談。

貧困地區發展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積耐力。消除絕對貧困,緩解相對貧困,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瞄準目標、堅定信心、持之以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形象地闡明瞭欠發達地區發展要經歷由量到質的變化,“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這些論述都入情入理地告訴我們,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必須依靠一代又一代幹部羣眾矢志不移的共同努力。

篇十二:讀《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在變革中擺脱貧困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洪大用

《擺脱貧困》一書立足寧德實際提出的發展思路着眼於全局和長遠,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脱貧困的必由之路。

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而是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推動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這是本書深入論述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擺脱貧困不僅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建設,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經濟增長需要有相關的社會條件支撐;另一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才能為擺脱貧困打下紮實的基礎,創造真正美好的社會生活。

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最為基本的是要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書中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要協調統一。在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高度強調引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脱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時,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經濟的不發達,決不能成為不辦科技教育的理由”,“我們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辦教育”。

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還源於作者對現代社會大生產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例如,作者從閩東實際出發,明確提出了發展大農業的整體脱貧路子。傳統的小農業向現代大農業的轉化必然涉及到觀念、行為、體制等等方面的系統轉變,必然要求建設完整的、相互關聯的社會服務體系,由此也就意味着需要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

偉大的理論源於鮮活的實踐,反過來又有效地指導實踐。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擺脱貧困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會誤入歧途。通觀全書,作者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大膽開拓創新的精神躍然紙上。

篇十三:《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寧德期間四下基層、謀劃發展、踐行馬列主義思想的記錄,凝聚着習總書記的實踐感悟和智慧心得,是留給閩東人民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書中29篇文章或講話從不同視角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主旨,靜心潛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部著作,對於我縣實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開創“四個古田”跨越發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啟迪。

啟示一:提倡“扶貧先扶志”意識。脱貧先脱愚,治貧先治教。在《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一文中強調了教育之重要性,如“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振興是一個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統一過程,其基礎在於教育”、“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先行官的位置”;也強調了教育之緊迫性,如“教育問題是絕對不允許‘等一等’的。現在不是議論閩東要不要辦好教育,而是要動手解決怎樣辦好教育的問題”。“越窮的地方越需要辦教育,越不辦教育就越窮。這種馬太效應,實際上也是一個‘窮’和‘愚’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通過教育上的馬太效應,來強調“地方雖貧,但觀念不能‘貧困’”和“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啟示二:增強“泥土味十足”掃盲意識。習近平同志對掃盲工作有其獨到的見解,他指出,大量文盲的存在,不但使農民缺少文化,少技術,不善經營,致富門路少。我們掃盲的方針是:把掃盲教育同學習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密切結合起來------這是立竿見影的方針------只有在文盲感到學文化是關係切身利益的大事時,才能有學習的自覺性。在《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一文中作出強調“要把教育問題同經濟、社會的發展聯繫起來,必須站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思考教育問題”。在《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一文中又指出“科技教育和經濟發展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要用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為閩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通過發展更加科學的人才結構,服務閩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從《擺脱貧困》一書中對閩東教育的思考和論述,到黨的__屆__全會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戰略突破口和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支點,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是一以貫之的。

重讀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引人深思,催人奮進,深受啟迪。古田六中學作為普通一所中學,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階段工作會議的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對教育階段的決策部署上來,加快學校的建設發展,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四大職能”,更好地服務“四個古田”建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教育有關決定的精神,以創建示範性藝術學校為目標,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一是抓龍頭,促升學率。形成符合“四個古田”需求,加強古田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二是樹品牌,歷史賦予我們深化改革,創建六中美好未來的莊嚴使命,讓我們傳承六中的辦學思想,發展藝術名校育人特色,抓住古田城西新區發展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思索中變革,在奮進中自強,勵精圖治,合力興校。

篇十四:《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本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29篇重要講話、文章的書籍。書剛拿在手,我心裏嘀咕:“一本關於一個城市發展的書籍,一位領導人的講話,讀起來會不會難懂?”輕啟書扉,目錄中的幾行字吸引了我的目光:弱鳥先飛、滴水石穿、從政雜談……“似乎是本平實易懂、形象生動的書呢。”帶着這樣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開始讀起來。書里語言貼近生活,比喻讓人容易理解,數據來自實地調研,篇篇文章值得精讀,值得反思。

一思“弱鳥先飛”

這篇文章主要敍述1988年處於十分貧困的閩東,如何讓這隻“弱鳥”先飛,在調查閩東九縣後習總書記有了:樹立“先飛”意識、飛洋過海的藝術、怎樣豐滿羽翼、鴻鵠之志四點看法。文章中提到的:“觀念不能‘貧困’;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軟功夫是貧困地區這隻‘弱鳥’藉以飛洋過海的高超藝術。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

反思現今的自己,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入隊才滿1年、接觸現在的專業工作才近半年的統計人,才淺嘗統計的博大精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急需提高的業務能力也有很多。做改變、促進步,首先正視自己的這些“貧”。明確自己的不足有哪些,如何改正、提高的措施方法才能被恰當地對準方向、擺對位置。快速補上業務上的落差是當務之急,練好業務能力就如“飛洋過海”的本領。平時積極地與對應處室、同級地市、縣級隊專業人員請教、溝通是一副特效藥,它能在我疑惑不解時,在我混沌迷糊時給我清晰地指引。怎樣能羽翼豐滿呢?這不單需要時間的磨礪,還需要平時實踐的積累以及反覆研讀制度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的書籍的收穫。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強”,只有自己知識豐富了、能力提升了,才能熟練掌握業務,更好地指導開展工作,更好地與企業溝通,更好地讓統計服務於社會。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統計者的鴻鵠之志,在我看來,就是讓統計為社會公眾服務。懷揣着堅定的用數字尊重社會的信念,恪守統計職業道德,才能確保我們大家統計事業更好地、更廣泛地被公眾接受。因為我相信: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二思“滴水穿石”

“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這些都是國小時候便已熟知的道理,告訴我們凡事要有恆心、有毅力。這篇《滴水穿石的啟示》不單侷限於恆,還道出了其他的道理:“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通篇對我最大觸動的是“敢”字,因為性格原因,很多時候,面對陌生人、領導自己表現得非常拘謹,給人的印象要麼是過於冷漠、要麼是呆頭呆腦。幾次和同事、領導的談話,也讓我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統計調查需要與企業人員、調查户、社會公眾、等各行各業廣大的調查對象溝通,如果自己不“敢”,工作開展會遇到阻力。在單位日常的工作中,免不了與上級領導、上級單位的溝通,這些不“敢”自然不會帶來暢通地溝通和滿意的結果。打破不“敢”的心魔,就如《重返地球》中父親告訴兒子的那句話:“恐懼只是你的選擇。”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是自己,唯有首先相信自己、逐漸改變自己,凡事“敢”想、“敢”説、“敢”做,才更好地展現自己。

三思“從政雜談”

這篇文章裏從“‘芝麻官’千鈞擔、青年幹部四忌、為官四要、念好‘人才經’、領導者的修養”5個方面談青年領導幹部如何幹好工作。有些內容雖寫領導用人、為官及修養,但其中道理,值得品味。此間道理相互貫通,可由彼及此,對照促進。“芝麻官”千鈞擔強調了責任的重要性,為人光明磊落,是做人基本原則之一,凡事有擔當是一名青年應當擔負的。“芝麻官”還道出了基層工作的複雜,基層是與百姓接觸最多的,也是鍛鍊培養人的地方,對於經驗的積累、個人的鍛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照自己在平時的工作檢查、訪廠工作以及統計宣傳等與社會公眾接觸的工作中,應該更加重視。時刻牢記自己代表的是統計的形象,要有足夠的責任意識,在與基層人員、調查對象溝通要注重方式方法,才能使工作有序開展,不斷獲得收穫。

青年幹部四忌中提到了:“一忌急於求成、二忌自以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求成心切、操之過急,在現今快速信息時代是許多人的通病。“急躁、煩躁、焦躁”似乎充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與別人的溝通中,如果急於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灌輸給別人,不但得不到認同,反而適得其反。還記得剛接手現在從事的專業時,因為急着要一份報告,在與縣裏專業人員的溝通上產生了些摩擦,雙方都有些不愉快。一天我和科長談起此事,他的一席話讓我受益匪淺:“在要求縣裏做事情的時候,首先應該弄清這項工作是不是臨時要求做的,如果是,人家做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不是,我們應該先了解他們有什麼困難才導致無法提供。縣裏的專業人員,往往一人身兼數個專業,一時兼顧不上是正常的。另外還有個溝通小‘技巧’:別一大早,一開口就談工作,就像閩南茶文化一樣,坐下來先泡茶,你先跟別人問個好,再談工作的事,不是能更好麼?”按照科長傳授的經驗,此後與縣裏的專業人員溝通,再沒有出現雙方不愉快的現象。通過此次事情,我告訴自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心平氣和,工作就能開展得更加順利,自己和他人的心情也能夠更愉悦。

古語有云:“三思而後行”,是説要讓我們養成做事前謹慎思考,再做事的習慣。而我認為不單單做事前,在做事後也應該多反思自身;不止於“三”思,應該多思。此書在通熟易懂的語言文字中道出那些我們雖然熟知卻時常忽視的道理,反覆品茗,猶如茶香環繞,滋養思想,促人奮進。

篇十五:《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近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於__年前發表的《擺脱貧困》一書,文字不多,冊子僅11萬字,收錄了他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內涵卻很豐富,全文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 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正如已故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為此書所作序言説的那樣,“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後的作用”。這份“精神財富”,經過20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在當前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背景下,認真汲取、全面開發、充分利用好這份“精神財富”,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文章中讓人深刻領會到了“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

發源於寧德的扶貧開發攻堅戰,始於上世紀80年代。在這場擺脱貧困的歷史征程中,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

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脱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説的脱貧,而是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這段話,對我一個普通的教師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前瞻性。要擺脱“頭腦中的貧困”,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意識的禁錮,打開思想的開關,不斷健全完教育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讓每位教師都走向富裕新路徑。

實現脱貧,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針對寧德實際,他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

實踐證明,這些發展思路完全符合實際。也對教育工作起着指導作用,我們要找準的路子,就是堅持加強理念科學化,把理念變成制度,使制度體現規範,讓規範成為強化監管的行為和成果。以深入推進“五化”建設,引領廣大教職工走出一條富裕發展的路子。

篇十六: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近期重讀22年前發表的《擺脱貧困》一書,思緒萬千。全書共11萬字,收錄了他在1988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共產黨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書中29篇文章或講話從不同視角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闡述了一系列極富前瞻性的觀點,論述精闢,思想深刻鮮明。書中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許多觀點,在經過20多年的時光洗禮後,仍顯現出熠熠的思想光輝。尤其是通篇圍繞的“擺脱貧困”主題,恰是當前我縣面臨的關鍵課題。靜心潛讀的這部著作,對於我縣實現“三年脱貧,五年奔小康,力爭全省二十強”有重要啟迪。

大力消除貧困意識。《擺脱貧困》一書開篇即探討“弱鳥如何先飛”.文中提出“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要淡化貧困縣意識”.貧困縣意識具有很強的危害性,比如怨天尤人、消極畏難、無所作為、“等靠要”等意識,會很大程度上削弱黨組織與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創造力、凝聚力。扶貧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淡化貧困縣意識,就是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2012年初省委、省政府確定古田作為全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面對這一落後局面,我縣廣大幹部羣眾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省政協主席張昌平的大力推動下,倡導立説立行,説幹就幹的作風,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和“一線工作法”,只爭朝夕、快馬加鞭,以高效率贏得高速度,以快節奏實現快發展。當前,高速、高鐵建設全面推進,古田已經具備了後發趕超、加快發展的基礎和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大幹一番,正當其時。要引導廣大幹部羣眾倍加珍惜這寶貴的歷史機遇,倍加呵護這難得的發展氛圍,振奮精神,大膽突破,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要實行“下指標、壓任務,上電視、作表態”制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部門、具體到項目、落實到崗位,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件件工作有落實,比學趕超抓落實。要實施“人才興村富農三年雙倍增”、選派幹部到先進發達地區掛職交流、到項目(企業)一線開展服務、到扶貧重點村駐村幫扶,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大“慵懶散浮”、“中梗阻”懲治力度,轉變幹部作風。

大力增強機遇意識。同志對機遇高度重視,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一文,對閩東面臨國家經濟政策調整所面臨的發展機遇進行了深刻分析,引導大家要運用好現有機遇。這種高度重視機遇的精神,對新交通格局下推動古田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隨着2021年京台高速、合福高鐵的陸續開通,古田經濟發展必將進入大飛躍大提升的階段。面對新的機遇,如何從顯性的效應入手,挖掘藴藏的效應,謀求“兩高”效應的倍加和幾何效果,實現助推古田大發展,這正是古田人民在思考和要努力去實現的任務。(1)要立足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要立足陳靖姑文化、“湖城一體”、圓瑛文化等旅遊資源、生態優勢,加強與周邊市縣間的區域合作,建立區域合作對話機制,不斷完善區域旅遊系統及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要堅定實施“融入環三核心區、打造省會後花園”的發展戰略,以高速、高鐵開通為契機,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體育旅遊和療養旅遊。(2)要抓好園區經濟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發展的平台。促進有競爭力的、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向大甲工業園區、黃田庫區工業集中區等園區聚集,依託特色產業,真正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面,互助互動的“塊狀經濟”帶。要依託高速、高鐵,大力發展道口經濟。(3)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要加強“湖城一體”建設,構建“城在湖邊、湖在城中”和諧宜居的新縣城。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加快建立社會化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同時,不斷推進商貿服務、金融服務、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配套。

大力突出特色意識。“產業政策的制定應着眼於不同區域的優勢,‘雲生從龍,鳳生從虎’,我們要確定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尋找突破口,使資源的差異性和產業結構的差異性相吻合。”這些具有具體操作意義的產業調整論斷正是同志在寧工作期間的真切體會,同時也體現了同志發展經濟與擺脱貧困的決心。我縣有着豐富的農業資源,隨着交通環境的改善,這些比較資源優勢將轉化為產業優勢。要以大農業的觀念抓農業,圍繞農業辦工業,不僅是古田工業的突破方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更是統籌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要“立足區域優勢,揚長避短,科學地選擇主導(支柱)產業。”我縣是農業大縣,物產豐富、品種繁多,是著名的水果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食用菌之都”.要將食用菌、水果等農產品繼續作為農業支柱產業來發展,要加強品牌建設、培育龍頭企業,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打好物質基礎。同志在20多年前就指出“古田的食用菌深加工,是很有前途的產業,對這些原料充足、市場銷路看好的產業,要採取有力措施,促其上規模、上批量,追求規模經濟效益”,因此我縣要不斷在政策扶持、標準制定、品牌培育和科技人才等方面下功夫,開展產學研合作 ,發揮產學研各自優勢,加強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推廣。要充分發揮好“古田銀耳”這一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加強品牌管理與宣傳,加大品牌授權力度,加強銀耳品質標準化管理。完善提升食用菌批發市場體系,依託渤海商品交易所強大的網絡平台優勢,推動古田銀耳產業轉型升級。

篇十七: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是於21年前發表的,文字不多,冊子僅 11 萬字,收錄了習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內涵卻很豐富,全文圍繞 閩東 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在這場擺脱貧困的歷史征程中,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他還明確地説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是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也就是説,在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二是“滴水穿石”見精神。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鍥而不捨的努力。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書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種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的堅持,那種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這種精神和信念是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是我今後不斷努力的方向。

三是密切聯繫羣眾。貫穿《擺脱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就是羣眾觀點。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裏來?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藴藏在廣大羣眾的實踐中。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走羣眾路線,首先要有一個羣眾觀點。“誠於中者,形於外”,有了羣眾觀點,密切聯繫羣眾才會成為自覺的行動。其次,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羣眾聯繫的渠道。

四是要有辯證思想。書中習對每項工作、每件事的論述都能很全面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有對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啟示》、《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等文章充滿辯證思維光輝。更難能可貴的是,習用辯證法不是空談,而是很接地氣,如《從政雜談》中談到: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

五是要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習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去,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新一屆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我們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這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要勇於打破各種自身約束和禁錮,甘於做默默無聞的“鋪墊性”工作,紮紮實實推進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

學習《擺脱貧困》,不僅是一次思想的昇華,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靈魂的共鳴。

篇十八: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黨的以來,同志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然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須包括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他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時説,“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告誡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儘快趕上來,逐步縮小這些地區同發達地區的差距,讓小康惠及全體人民。這不僅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同志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為福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觀點。最近,應廣大幹部羣眾的要求,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同志的重要著作《擺脱貧困》一書。該書初版於1992年,收錄了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全書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系統提出了貧困地區如何脱貧致富的科學主張,集中體現了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是同志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結晶。書中提出的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與黨的以來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着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清新文風,是一個一脈相承、相互貫通的整體,對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

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先決條件是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跳出傳統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衝破封建保守的陳舊意識,是實現脱貧致富的根本。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擺脱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脱貧,而是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他強調,“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他還指出,擺脱貧困,很重要的是要提倡振奮精神,增強自信心。他在《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中指出,“如果人們只看到窮,但不是歷史地看,發展地看,就很容易失去自信心”,“在講‘貧困’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他強調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縣調研時又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貧困地區儘管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水平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條件和優勢”。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首要的是徹底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堅定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念,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工作重點。我們深刻體會到,越是落後的地方,越要樹立戰勝困難、脱貧致富的信念信心,越要堅定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決心毅力,讓觀念“先飛”,讓思想先行,不等不靠、積極作為,把優勢做足,把特色做強,把短板補上。

脱貧致富奔小康的科學路徑是找對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子。實現脱貧致富,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裏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黨的之後,他又進一步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當時,他針對寧德實際,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實踐證明,貧困地區只要立足實際,廓清發展思路,找準主攻方向,發揮好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完全可以實現加快發展、後發趕超。

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一招是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同志在《擺脱貧困》一書的《跋》中特別強調了“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和“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的重要性。他還專門對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作了深刻的闡述,他強調,“閩東的改革應進一步深化,各項工作都要以改革總攬全局,扶貧工作也要貫徹改革精神”,“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他指出,“開放和扶貧對閩東來説,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扶貧的成果將是開放的新起點,開放將使扶貧工作邁上新台階”,“用開放意識來推動扶貧工作和在扶貧工作上運用開放政策”,“必須爭取整體功能效益”。他就發展畲族經濟指出:“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只有處於開放交流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係,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鮮明指出了改革開放的關鍵作用,讀來特別發人深省。實踐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當前,福建正在深入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挑戰、困難和問題,只有通過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活力,才能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奮力趕超,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篇十九:《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如何落實好中央精神抓好脱貧攻堅工作,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性。精準扶貧工作是新階段一項重大“工程”,我覺得要想做好這一重大“工程”,領導首先要高度重視,思想上必須要統一,認識上必須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領導重視了,村上的領導才能夠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安排的項目保質保量地完成。

其次,要及時做好和相關部門的銜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銜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於相關部門銜接有很大原因。從而導致工作滯後,要及時做好項目的銜接工作。

最後,要深入村社、傾聽民意、瞭解民情,推動工作順利開展。領導除了平時工作之餘,抽時間要更多地深入村社、農户家中,傾聽民意、瞭解民情,知道村社幹部的所思所想、農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幹部在想什麼,農户在盼什麼。只有這樣領導才能夠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資料,從而使領導和老百姓才能打成一片。領導幹部和老百姓的距離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貧工作開展起來就更順利,只有這樣我們的扶貧工作才能夠做得更好,發揮更大地效益。

篇二十:《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20_年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考察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團結一心,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深化脱貧攻堅,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當前,我鎮正處於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鎮黨委書記,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要在深刻認識困難和問題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好當前面臨的形勢和機遇。珍惜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戰略機遇,充分利用省市縣一系列利好政策,特別是酒泉市幫扶幹部,市林草局、市機要和保密局、市接待處、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市鴻源公司和縣政協、供銷社等部門對我鎮進行重點幫扶,為我們打贏脱貧攻堅戰,提高羣眾滿意度提供了堅強和有力的支持。

一、推進脱貧攻堅衝刺清零,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

全鎮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縣各項決策部署。一要聚焦“3+3”清零任務,集中力量開展脱貧人口“回頭看”“六大行動”“十查十看十補課”,加大統籌協調和工作落實力度,全面補齊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各類短板,全力推進各類政策落實、富民產業培育、合作社規範運營、配股資金管理使用重點工作,下足“繡花”功夫,紮實做好基礎工作。二要緊盯未脱貧户,精準對接扶貧產業,確保貧困户都有一項增收致富產業。認真落實“一户一策”到户政策,確保各項政策惠及貧困人口。加大貧困人口培訓力度,根據貧困人口需求,精準實施定單培訓,不斷提高貧困人口創業就業能力。更加註重扶志與扶智,挖掘培樹脱貧致富典型,以案説教,教育引導貧困人口增強致富信心。三要堅持問題導向,着力抓好各級督查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逐項建立台賬,靠實工作責任,實行掛牌銷號,倒逼整改責任落實。對照驗收清單,拾遺補漏,完善各類資料,歸檔整理,確保各項數據一致,加大脱貧政策宣傳力度,着力提高羣眾的知曉率和滿意度,確保今年順利脱貧摘帽。

二、深度開發特色優勢產業,拓寬增加農民增收渠道。

我們要立足鎮情實際,把握產業結構調整導向,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機遇,擴大養殖規模,強力推進發展草畜產業,按照“一元主導、多元增收”的思路,把牛產業作為羣主脱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集中力量在規模擴張,質量提升、產業增效上實現突破。同時抓好掛果園的標準化管理,全面提升做強蘋果產業,引導羣眾打造綠色環保蘋果產業生產基地。優化結構推廣旱作農業,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結構,按照“突出效益,注重特色,擴大規模”的思路,大力推廣幼園套種栽培模式,套種南瓜,豆類等經濟作物。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實體化、規範化,並結合鎮情實際,通過流轉土地經營、託管、代養等多種形式,發展合作社經營規模,解決周圍羣眾務工難問題,提高務工收入,並根據平涼紅牛、“五小”產業補助、特色產業將補等相關政策,全力促進貧困户脱貧增收,有效解決户內收入不達標等突出問題。

三、堅守環境保護底線紅線,堅決打贏生態環保攻堅戰。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持高度清醒,對所有整改工作採取拉網式、“過篩子”的辦法,再排查、再梳理、再鞏固,不放過任何邊邊角角,不折不扣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落實工作。二是根據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推廣建設無害化垃圾焚燒站、開展“兩點三場”建設,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及秸稈資源化利用等“六項行動”,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三是加大資金傾斜力度,建強環保隊伍,健全鎮村社三級巡查體系,健全監管機制,經常性開展監督檢查,嚴防巡查整治工作流於形式,河道內非法採砂等問題反彈,堅決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確保人居環境安全。

篇二十一: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期寫的一本書,雖然時間過去了25年之久,儘管時代在變遷,社會環境在變化,但是現在重讀此書,特別是細讀《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為官一場,造福一方》《把心貼近人民》《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等 篇章,仍不覺得過時,文章的字裏行間藴含着豐富的內涵與哲理,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全書透露出強烈的“民本”思想、羣眾觀點和服務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密切聯繫羣眾是幹部的基本功”的要求如諄諄教導,激勵着我要掌握好、運用好這一基本功。

“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始終堅持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密切聯繫羣眾”,不僅是共產黨人過去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力量之源,而且也必將成為領導幹部今後工作更加突出的“新常態”。本文就習近平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談讀這方面的初淺認識。

首先,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羣眾觀點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做好全部工作的思想基礎。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一文中開宗明義提出:“要提高領導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於從羣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真正理解並牢固樹立羣眾觀點,才能堅持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為此,要做到“三個不能忘”。

以民為本的思想不能忘。古語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各級領導幹部既是政策制定的參與者、組織者,又是團結帶領羣眾執行政策的先行者,是否存有強烈的“民本”的思想,決定了他在政治作為上“愛民”與“害民”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強調:我們黨已是在和平時期執政了這麼多年的黨,脱離羣眾的危險比戰爭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離羣眾對黨、對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強了。當前,領導幹部要強化立黨為公與執政為民的觀點,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的觀點,樹立“權為民所用”與“權為民所賦”的觀點。領導幹部什麼時候在這個問題稍有含糊就會出大問題,甚至會走向負面,為人民所唾棄。

對羣眾滿懷真情不能忘。在幹部隊伍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形,就是上任之初的領導幹部在做人、做事方面還比較積極上進,不習慣別人奉承,對待羣眾熱情周到。時間久了,極少數幹部官僚氣息就逐漸滋長,久而久之就養成“當官做老爺”的習性,對待自己部下和基層羣眾,大有一種“讓我一時不愉快,我就讓你一生不好過”的施虐心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如何對待人民羣眾,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也是領導幹部能不能老老實實做人的感情基礎。堅持羣眾觀點就是要自覺擺正與人民羣眾的關係,不斷增進對人民羣眾的真摯感情,經常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把人民羣眾的安危冷暖與需求放在心上,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篇二十二: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我們國家正處在從解決温飽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跨越中。這個跨越,在世紀之交已經完成。如今,我國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而且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此時此刻再版《擺脱貧困》這本書,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第一,有助於我們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切實落到實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要有一個主旋律,要搞“經濟大合唱”。得有總指揮,要講協調、配合,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有整體戰略意識,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聲朝一處發,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揚、嘹亮、動聽的好歌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寧德工作的大思路。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經濟建設領導核心建設即黨的自身建設,以新的意識、新的作風久久為功、紮紮實實推進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於我們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脱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他提出要講四句話:一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三是“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四是“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領導幹部一要過好自我關,二要過好人情關。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努力使調查研究之風、密切聯繫羣眾之風、實幹興邦之風在我們黨世代相傳。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貧困地區的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就是要始終同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在寧德黨政機關蔚然成風。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倡領導幹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前赴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作出犧牲的奉獻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實幹精神。他推崇焦裕祿精神,始終把自己看做人民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

篇二十三: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除了強調為官為民辦實事外,更具有含金量的卻是諸多超越時代的價值觀和邏輯思維,這對於廣大領導黨員幹部來説極具借鑑意義,更是一筆寶貴財富。

一、身居高位、根系基層

很多人都喜歡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對於一般人來説又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時過境遷、隨着成長的變化和外界的各種誘惑,當時的諸多抱負和為國為民的情懷往往被淡忘。但作為當今大國元首的習總書記為當今世人做了親身示範,他年青時的政治抱負和治世情懷依舊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超前認識、價值觀和邏輯思維在當前仍然推動全國、引領世界,身在高位,卻根系疾苦羣眾,這是值得當今所有的領導幹部學習和效仿的楷模。當前,一些人在未出人頭地的時候低調、謙卑、踏實和憂國憂民,一旦走上領導崗位很快就發生了變化,甚至尾巴高高翹起,當初的理想、追求和抱負漸漸遠去,慢慢脱離了羣眾,説話“假、大、空”,貪圖安逸、消極怠慢,上班喝茶看報,遇事能拖就拖,辦事效率低下。通過《擺脱貧困》一書,結合當前事實,總書記是當今世界初心常在、堅守始終的最好例證。

二、大愛無聲、身體力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但真正能上山抓虎、打虎和殺虎,開闢一條嶄新道路的人,可以説,總書記是歷史上的唯一。他沒有出生在農村,而且是“官二代”,正是由於在特殊歷史時期體驗了幾年的農村生活,對農村產生的深厚感情,由此引起的對疾苦羣眾的大愛之心,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大愛不需言表、無聲就是最大的聲音。

在歷史的長河中,歷代封建王朝有不少帝王明君,也能做到身居高位、根系基層,對貧民百姓體恤有加,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和生產力的發展,但最終目的是為了鞏固他們的政權統治。在當今時代,舉全國之力、上下一心為全國貧困羣眾擺脱貧困而努力,用實際行動兑現年青時的理想抱負,沒有任何企圖地解決貧困羣眾的實際困難,而且是覆蓋全國每一個角落、不錯過任何一個困難羣眾,在人類歷史上,總書記獨一無二!這種體恤民間疾苦的大愛情懷會讓歷史銘記,讓時代矚目!作為解放全人類、為人民謀取幸福的共產黨員,總書記為我們無聲教誨、默默垂範,這種身體力行的大愛表現不就是我黨羣眾路線最好的解讀嗎?

三、當代黨員幹部的活教材

閲讀《擺脱貧困》一書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智慧、與眾不同的理念和實用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這部著作如果是一滴水,那作者本人就是一桶水,如果這部著作比作一部教材,那作者本人更是當代黨員幹部的活教材。

篇二十四:學習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31次,18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考察重點,連續4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就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他的《擺脱貧困》一書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對我們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只有把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後關於扶貧的思想貫通起來、深刻領會,才能準確把握其思想實質和精髓。

解放思想

習近平在《擺脱貧困》一書中明確寫道: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什麼是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就是“假大空”,就是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目光短淺,自以為是,不敢想,不敢闖,畏縮不前,不敢行動。習近平還明確地説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是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讀了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習近平同志的着眼點不僅僅是他曾經工作的地區,也包括整個國家和民族;不僅僅是貧困本身,也包括產生貧困的歷史背景和深刻根源。他在告誡我們,只要有貧困地區的存在,國家就是貧困國家;

只要有貧困人口存在,民族就是貧困民族,因此,擺脱貧困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問題,更是整個國家戰略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僅是扶貧機構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全黨、全國必須關注的問題。他提出“擺脱頭腦中的貧困”,其意義就在於進一步思想解放,堅持改革開放,迎接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

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可以認為,這是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如何體現黨的領導,如何依靠人民羣眾的力量?習近平指出: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要增強為人民服務的黨性觀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許多幹部下到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去,親身體驗到羣眾的疾苦,思想感觸很大,回來後都説憂患感增強了,責任感增強了。

自尊、自信、自強自尊、自信、自強不是盲目自大,坐井觀天。必須“提倡振奮精神,淡化‘貧困縣意識’”,不能自己貶低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時,違背經濟規律和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在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的前提下,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若能繼續卧薪嚐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脱貧困。要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脱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才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

篇二十五:學習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近期,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寧德工作期間的講話摘要和政論文章,內容涵蓋非常豐富。從深入閩東九縣調查回答“弱鳥如何先飛”、從密切聯繫羣眾談“幹部的基本功”、從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談“黨員幹部的廉政建設”……全書雖然僅有11萬餘字,但書中包含的戰略思想、制度理論和實踐觀點,讓人印象深刻、發人深思、催人奮進。雖然距今已近30年,如今讀來仍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談幾點體會和感想:

一是堅持密切聯繫羣眾。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密切聯繫羣眾的工作作風后,密切聯繫羣眾稱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

1989年,習近平總書記將密切聯繫人民羣眾視為幹部的基本功,他説“無論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來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就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們的幹部都應苦練這一基本功”。2013年,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時代在發展,但是密切聯繫羣眾的要求自始不變,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我們每一位黨員的基本要求。

二是堅持滴水穿石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説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意思就是個人的價值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千千萬萬個人的價值體現在無數人前赴後繼的奮鬥中,當每個人不止限於考量自身價值的時候,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的事業必將走向成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説的,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

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

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三是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靈魂和精髓,也是共產黨員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擺脱貧困》中,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如期實現,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肩負的責任,而完成目標必須依靠不斷的解放思想。

學習《擺脱貧困》,與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豐富和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思想的昇華和心靈的震撼。

篇二十六:學習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1988年撰寫了一篇名為《擺脱貧困·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的文章,文章敍述了總書記同年閩東上任,走訪閩東九個縣和毗鄰的浙江温州、蒼南、東清等地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商品生產經濟的態勢下,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結合和自身的扶貧工作的聯繫,有了以下幾點深刻體會:

一、扶貧工作中應樹立“先飛”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闡述閩東應該依靠自身努力在某些領域“先飛”,應該從引導當地幹部羣眾在思想觀念上,增強改革意識、開放意識和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樹立起鴻鵠之志。從我市實際出發,我市扶貧過程中,“三變”是我市從實際出發提出的解決“三農”問題有效措施。在習近平總書記“三位一體”的“大農業”“大農合”“大農政”的“三農”思想指引下,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與我市發展的“現實邏輯”結合起來,對基層創新實踐進行總結提升,提出了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龍頭,以產業為平台,以股權為紐帶,以農民為主體,以小康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總體思路,通過股權紐帶把農村各種資源要素整合到產業平台上來,創新了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深化農村改革新路。這是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的一條適合我市的改革之路。

二、要用法治思維配合“三變”改革求地方發展

“三變”改革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以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為核心,以公平公正為基本要求,確保改革正確推進、準確推進、有序推進、協調推進。“三變”改革啟示我們,農村改革必須把法治作為重要保障,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穩、勇毅而篤行。一是圍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法有序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加快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二是圍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主動穩妥推進以土地制度改革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農業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通暢的農村產權制度,確保在法治框架內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是圍繞健全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壯大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範圍,推動農業保險事業發展,在法治引領下加快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四是圍繞農村穩定這個大局,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維護羣眾權益,依法加強社會治理,高度關注和有效解決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羣眾安居樂業。

三、“三變”改革需大家提高意識將改革融入自身工作中

通過認真學習,本人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堅定“三變”改革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三變”改革的工作重點、工作措施和實現路徑,並在思考如何結合本職工作,推進全縣“三變”改革深入開展,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

篇二十七:學習擺脱貧困的心得體會

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對於如何打贏脱貧攻堅戰,總書記指出,一靠黨的政策,二靠人民羣眾自身的力量。總書記寥寥數語便為如何打贏脱貧攻堅戰凝聚起了磅礴力量,為駐村工作開展指明瞭方向。《擺脱貧困》一書凝練了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以及主政市、縣時對脱貧攻堅的部署與思考。駐村第一書記學習、閲讀《擺脱貧困》對領會習總書記扶貧思想,對認清農村工作實際,實事求是地執行黨的政策、發揮好人民羣眾自身力量具有現實意義。

一、“滴水穿石”對駐村幹部的啟示

__年4月,中央組織部、中央農辦、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從全國層面部署推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這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一些村“軟、散、亂、窮”等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

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性因素。然而,駐村幹部在決定是否離開現有崗位時服務鄉村時,同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一樣,也會面對各種困難的選擇;駐村後,在工作環境發生變化,面對精準脱貧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時,使用嚴苛的管理制度是無法克服思想關的。只有真正認識到駐村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才能體會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的深刻含義。

責任重大,是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_年12月29日至30日,總書記到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時的講話)

使命光榮,是因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__年11月27日,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因此,駐村幹部在遇到困難時,要像《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中指出的那樣,“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

這種“成功不必在我”的情懷與“功成必然有我”的使命擔當就是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實寫照。

二、如何“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

給錢給物不如給建個好支部。

1990年1月,在《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一文中,總書記指出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鄉村走向富裕的最重要的保證。“我們要在指導思想上、組織保障上使黨組織在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於第一線,而不是名不副實。”

我國長達30餘年的農村黨建扶貧實踐是中國減貧經驗研究中長期被遮蔽的領域。駐村第一書記的出現從理論與實踐上豐富了農村黨建、基層治理、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研究視域。“以黨建促脱貧”既是配合深化貧困治理的制度安排,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從全國層面部署推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全面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第一書記就是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

第一書記制度通過黨的領導綜合“書記駐村”“單位包村”與“行業扶貧”的優勢,充分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優勢資源,是脱貧攻堅的破題之舉。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實踐證明,農村改革越深化,黨組織的核心地位越要強化;脱貧越深入,農村第一線黨組織的力量越要增強。”

篇二十八:黨員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學習《擺脱貧困》一書,感受最深的是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必須建章立制。書中深刻指出:“共產黨人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必須受命於人民、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放心。”“怎樣才能讓人民放心?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同志這一重要觀點不僅具有很強的前瞻性,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擺脱貧困,必須選好帶強村級領導班子。

火車全靠車頭帶,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就看黨支部。貧困村能不能脱貧致富,領頭雁至關重要。同志強調,“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黨的領導是通過具體的路線、方針、政策來體現的,而我們的幹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幹部只有到人民羣眾中去,並且同人民羣眾保持血肉相聯的關係,才能使黨的方針、政策得到更好的貫徹。這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羣眾需要領導。沒有領導,羣眾的積極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因此,選好帶強村級領導班子至關重要。要把有致富能力、有奉獻精神的人推選為村幹部,讓其帶動整個村莊向前進。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為羣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到貧困村工作。要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健全黨員幹部聯繫和服務羣眾制度,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二、擺脱貧困,必須選準經濟發展路子。

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探索一條適合貧困村發展的路子。同志強調,“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蘑菇、茶葉都是城郊農民脱貧的重要項目,各縣有關部門要為農民脱貧致富提供科技服務。”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支持老少邊島相對落後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大力支持重點村培育一個特色品牌,發展一個特色產品,做強一個特色產業,形成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市裏設立專項資金,2013年至2015年,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側重扶持老少邊島相對落後地區發展“一村一品一業”。因此,貧困村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或特色產品,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要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規劃項目進村到户機制建設,切實提高貧困户的參與度、受益度。積極培育貧困地區農業合作組織,提高貧困户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程度。鼓勵企業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探索企業與貧困農户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農户穩步增收。

篇二十九:黨員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29篇講話和文章,11萬字,全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 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為此書作序,他説道:“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後的作用”.

我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感覺就是: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官樣文章的彙編讀得多了,有的是讀一半讀不下去扔了,有的即使看完了也沒多少印象,最多瞭解一下都有那些新鮮的説法、做法、經驗就好了。這本書確實讓我觸動頗深。雖然時過境遷,時代不同,書中一些具體的提法對當前經濟建設不一定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但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精彩的語言風格等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正如項南同志説的:“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幹部,對改變本地區的落後面貌有什麼抱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作風,關係着這個地區整個工作的成敗。因此必須開動腦筋,大膽地去想,勇敢地去闖。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實際,有些做法一時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緊。要求每個人做到每句話、每件事都完美無缺,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説,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們地市縣鄉的幹部,如果看一看這本小冊子,是會獲得許多啟發的。”

習總書記自己的評價是:“我也明知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又值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湧,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未來可能講更有意思的話,著更其完美的文,做其壯麗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我只提供一份我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這對於閩東脱貧事業和其它事業之宏偉大廈或可成為一石一本,對於後來者或許也有些微意義——若留下探索,後人總結;若留下經驗,後人咀嚼;若留下教訓,後人借鑑;若留下失誤,後人避免。我亦斷定此書會被人遺忘。遺忘乃是大好事,足以證明我們前進得很快。”

篇三十:黨員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衙齋卧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讀完習近平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我的腦海裏不由自主地蹦出了這首詩,作者博大深厚的為民情懷、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清新樸實的文風深深地打動着我。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全書立足閩東地區如何擺脱貧困、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用接地氣的羣眾語言,系統闡述了貧困地區如何脱貧致富的科學主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造性、前瞻性的戰略思想和理念、觀點,雖經近30年的時光洗禮,但因站位高、視角寬、目光遠大,今日讀來仍覺文字依然熠熠生輝,引人深思、啟人心智。尤其是對當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脱貧攻堅工作,具有普遍而長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書中,作者在談到閩東這隻“老、少、邊、島、窮”的代言詞的“弱鳥”時寫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不能安貧樂道”,而要有“先飛”意識。“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以此告誡閩東的廣大幹部羣眾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説貧”,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鴻鵠之志,扶搖直上創造奇蹟。安康也屬於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數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20%,在當前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脱貧大會戰和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我們更需要這種“先飛”意識,物質上的貧困並不可怕,思想貧困了才可怕,如何能幫助他們摔掉“貧困意識”,樹立“先飛”意識恐怕是這類人脱貧的首要任務,扶貧先扶志説的便是這個道理。

在《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的方式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脱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係,指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由此,筆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開展的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便是引導貧困羣眾振奮脱貧志氣,增強內生動力,堅持物質脱貧與精神脱貧並行的生動實踐。

《擺脱貧困》一書的主線是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但一以貫之的始終是作者以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司馬光‘預以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捨晝夜’。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們無產階級的幹部何言不能!”在《幹部的基本功》一文中,作者提倡廣大幹部要練好密切聯繫羣眾這一基本功時言之殷殷,情之切切。“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在《把心貼近人民》一文中,號召廣大幹部要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到羣眾中去上門走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言語懇切,字字關情。讀着這些句子,你會被作者引經據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會被其愛民敬民憂民的為民情懷所打動。進而會思索到,一位大政治家、一代領袖方能如此,作為我們離羣眾最近的基層幹部,何嘗不能呢?

篇三十一:黨員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脱貧困的必由之路。這是本書深入論述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擺脱貧困不僅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建設,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經濟增長需要有相關的社會條件支撐;另一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才能為擺脱貧困打下紮實的基礎,創造真正美好的社會生活。

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最為基本的是要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書中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要協調統一。在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高度強調引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脱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時,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經濟的不發達,決不能成為不辦科技教育的理由”,“我們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辦教育”。

作者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我們脱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很明確:一方面把發展商品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另一方面把盪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淨化社會風氣,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予以重視”。作者還前瞻性地強調,脱貧致富既意味着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的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在《擺脱貧困》一書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質貧困、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三個概念,並對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從而為擺脱貧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徑。

篇三十二:黨員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最近在全縣第一書記會議上,第一次見到了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脱貧困》這本書。根據要求,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期間的講話和文章,很受啟發。

結合第一書記工作和近期進村入户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談談我讀後的感想。

第一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準情況。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開展工作、指導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和方法,是我們黨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時我們搞調查,臨行前沒有提綱,不知道調查的重點是什麼

;調查中不深入基層,蜻蜓點水,隔着玻璃看一看,拿着報表算一算,不知道調查對象是誰;調查後結合實情思考、分析、研究的不多,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解決的方案是啥?作為第一書記的基本職責就是抓黨建促扶貧,又是貧困户的幫扶責任人,我們調研對象不僅僅是村鎮幹部,更重要的是貧困户。通過調查,要知道貧困户為什麼貧困?要知道他們的自身條件適合什麼方法脱貧,要知道貧困户想什麼、盼什麼、急什麼、愁什麼?這樣才能掌握實情有的放矢,因村因户施策;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數,精準扶貧。習近平同志當年對閩東九縣的深入調查,才有了弱鳥先飛的思考和答案。

第二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發展經濟促脱貧。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經濟多年持續中高速度增長,成就令世人矚目。但不可否認,隨着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拉大,有的富甲一方成為土豪,有的貧窮落後為生計發愁。農村中因自然條件、因災害、因大病、因教育而沒有走上富裕之路的人和户還不少。我們這裏不是老少邊窮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按經濟總量和平均數算一算,達不到貧困縣、貧困鎮的標準,但有些村的集體收入仍為零,貧困發生率較高,有些農户仍處在貧困線一下。當前我們縣仍有190個村是貧困村,約佔全縣村居的五分之一,約佔濟南市貧困村的五分之一。面對我們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現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抓經濟建設,縣、鎮(街道)、村通過發展經濟,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扶貧惠民政策的落實。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中多次提到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提倡“經濟大合唱”》一文中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我在閩東的一個鄉搞調查時,看到這個鄉政府的牆壁上掛了不少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可惜都不是經濟建設方面的。這就值得打問號了。能夠説有主旋律嗎?我看不能!掛了那麼多錦旗,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

篇三十三:個人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學習了習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身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感受很深。書中習總書記那種崇高的理想信念,獨到的見解,勤奮積極的進取精神,震撼的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令人振奮,同時又發人深思。這不只是一次學習,對我來説更是一次教育。

“貧困”兩個字對一個從農村出身和在貧困縣成長的我來説,深刻明白着“貧困”是什麼;對於一個在貧困縣奮鬥的基層幹部來説,更理解“擺脱貧困”有什麼實際含義;所以對我來説,這是一本具有實際意義書,讓我觸動頗深。

首先,要信念堅定,擺脱貧困,更重要的是貧者自救。書中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重點是要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我們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要注重工作方法,開拓自己的工作思路,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的頭腦,開拓視野,以此來擺脱掉思想上的“貧困”。立足本職工作要勇於擔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還要有鍥而不捨的韌勁。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鳥先飛”的意識,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其次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習總書記強調,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在個人方面,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扶貧方法,對懶惰造成貧困的主要扶“志’,重樹他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對缺技術的要給予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對有致富願望,有技術而缺資金的,我們要資金上幫扶一把;對因病、因災害、因教育而貧困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的幫扶政策。

再次,要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脱貧困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實到實處,才能長足有效的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用社會核心價值觀把全民族人緊緊凝聚在一起。

最後,要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我們幹部要靠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得民心。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脱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

篇三十四: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生動記錄了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豐富歷程。省委書記尤權指出,“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營養和哲學內涵,尤其是書中所展現出來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彰顯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以及歷史邏輯的高度統一,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典範”。在同志看來,脱貧致富不能陷入就經濟談經濟的形而上學立場,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和精神層面來尋找物質貧困的根源。

在《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一文中,同志的哲學思想遍地開花,充分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理性的哲學思維。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就是要正確地處理好整理和部分的關係。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整體處於主導地位,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實現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而部分又影響整體,要求我們重視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地方財政是國家財政的一個部分,國家財政作為一個整體,處於主導地位,當然也影響着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所以同志深刻地認識到了閩東這個全局只能服從全省乃至全國這個全局。如果需要犧牲局部的利益,還是應該樂於承擔,不該向上伸手的不伸手,可以少向上伸手的就少伸手,原則上只能自行消化,不能有依賴思想,這就是為我們樹立了全局觀念,也是要發展好局部的有志氣體現。

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同樣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問題,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影響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搞好民族工作,為促進民族大團結有着積極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脱貧致富的偉大事業中,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鬥是不行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這個整體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就是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繁榮與富裕。

篇三十五:個人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部分講話和文章的收錄文集,全文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為閩東的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字裏行間折射出了習總書記求真務實的工作風範。

2014年__月__日-11日召開的全國黨委祕書長會議,總書記強調:“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政策落地生根。”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總書記強調政策要“落地生根”和《擺脱貧困》裏“滴水穿石”精神、“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等思想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彰顯出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品質。隨着時代發展,如果黨的事業裏求真務實的品質缺位,為人民謀福祉的理念就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就不能引領中國這列高速發展的列車呼嘯前行。

一、 求真,就是要秉持實事求的指導思想

《擺脱貧困》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弱鳥如何先飛》,是習近平上任後對閩東九縣展開實地調查後寫的隨感,文章開頭用了大篇幅客觀看待了閩東經濟發展水平的現況,“老,少,偏,島,窮”精闢指出了閩東存在的經濟發展劣勢,而在客觀看待自身不足的情況下,才能探討出一條因地制宜的閩東“讓羽翼豐滿”的發展之路,書中指出的閩東“窮在‘農’上,也只能富在‘農上’”“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等一系列工作指示至今對閩東發展仍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核心指導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客觀現實思考或辦事,保證黨的大政方針政策與人民的福祉緊密相聯。

二、 務實,就是要有實幹的精神

“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務實就是要“親手下地鋤”,用實幹精神栽種希望的果實。習總書記“橋”與“路”的形象比喻讓人印象深刻,共產黨人就應該心甘情願成為人民福祉的鋪路石、搭橋磚,在具體的工作中“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不吃別人嚼過的饃”。在習總書記在閩東工作期間,曾三次到閩東最偏遠的鄉村之一下黨鄉調研考察,“羣眾的讚許最甘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走羣眾路線,以務實的精神奉獻閩東,感動閩東。“萬丈高樓平地起”,黨的事業還需要前仆後繼、薪火相傳的努力奮鬥才能繼續興旺。實幹是我們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工作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們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三、求真務實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求真與務實是辯證統一的,兩者不可偏頗。沒有“求真”, “務實”就很可能走錯方向;沒有“務實”,“求真”只能是口喊口號。

《擺脱貧困》書裏記敍了在閩東工作期間,習總書記堅持實地調研,在掌握客 觀情況後,才去指定相關指導政策,“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 “畲族經濟要更開放些”等指導意見,是“走”出來的,對閩東發展提供了諸多金玉良言。求真務實,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要求。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所要求的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具體到個人工作中,我們就絕不能把求真和務實分隔開來,在求真的基礎上務實,在務實的工作裏求真,我們的工作才能少份浮誇,多份落實,少份心虛,多份踏實。

篇三十六:個人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最近,第五十七督導組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著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等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今天讀起這些講話和文章來,都深受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一班人”,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作了仔細調研和認真思考,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設想。比如在1989年1月寫的一篇文章《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中提到:“閩東屬於老、少、邊、島、貧困山區,有913公里海岸線,300多個島嶼,至今經濟仍然相當落後。怎麼辦?從現實出發,發揮沿海優勢,抓住機遇,組織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不攀比,不消極,不蠻幹,緊中求活,活中求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路。”這篇文章深刻揭示,必須對一個地區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具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脱貧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

在1990年4月《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文中,總書記寫到:“我強烈地感到,在扶貧中,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實力,否則,整個扶貧工作將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強大的動力,已經取得扶貧成果也就有喪失的危險。”這篇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習近平同志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琳琅滿目的各種錦旗,牆上什麼錦旗都有,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認為能得錦旗當然是件好事,但決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個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什麼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在今天,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迴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羣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羣眾。”

篇三十七: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讀了習總書記的“為官四要”,深受感染,自己作為一名社區書記,雖然不是國家公務人員,談不上官,但是作為一名黨組織的負責任人,感覺習總書記的為官四要對我做好社區工作指導幫助很大。

一、為官之本在於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於人民,這與我們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一個意思。我想,作為一名黨組織負責人,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於民,使一方居民安居樂業,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造福於民,還要與民相知心,這就要切實改進領導作風,深入羣眾,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只有這樣,才能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及時地為人民羣眾排憂解難。

二、為官之理在於講奉獻。當共產黨的“官”要造福於民,就得講奉獻,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毛澤東同志説,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如果想當官又想發財,那是十分危險的。有些人當了官,就以權謀私,結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想當官又想圖清福也是辦不到的。當官要負責任,任務沒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難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氣,想罵人也是罵當官的。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我為自己一心想考上公務員,提高經濟收入而慚愧。應該像習總書記所説的那樣:要不圖私利,不圖清福,只圖為社會、為一方居民多做貢獻,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人,要把工作的苦和累,看做是工作的充實,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三、為官之德在於清廉。為官一場最起碼應留個清名。持身必須以清廉為準則。作為社區,是服務羣眾的第一線。黨和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社區是第一道受理程序,必須嚴格把關,把黨和政府的温暖確實送到需要的困難的羣眾家去。共產黨的領導幹部在廉潔奉公上不成為榜樣,徇私舞弊,優親厚友的話就無法在人民羣眾中樹立威信。

篇三十八: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習近平同志在《擺脱貧困》中反覆強調,“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當我走街串户聽到雙目失明、僅有9歲的鈕京生想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心願,看到一家4口人有3口人患嚴重疾病的焦長高一家人時,走訪到因車禍而失去家裏頂樑柱的家庭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不來扶貧,就無法感受到70公里外的地方還有羣眾在為改變貧窮而掙扎。我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生活,感受到這個貧困羣體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於是,這種為民的情懷、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就越來越濃。我們先後培訓貧困人員180餘人,實現勞動力轉移100餘人,真正讓貧困户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脱貧致富技巧,增強貧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爭取各類助學資金30餘萬元,資助30餘名孩子生活費,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村民因用水灌溉、宅基地糾紛、企業與村民發生矛盾等問題,不推不躲,主動靠前調解,近一年來沒有發生羣體性上訪和羣體性傷亡事件,犯罪率和事故率明顯降低,馬頭山村被街道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居。

好書好文章,百讀不厭。品讀《擺脱貧困》,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勤政為民的胸懷、勤于思考的執着、親民樸實的作風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讀的過程就是思想和靈魂淨化、洗禮的過程。《擺脱貧困》一書,指引着我們擺脱貧困、打贏脱貧攻堅戰!

篇三十九:基層幹部學習《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近日,經同事介紹,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書——《擺脱貧困》。客觀的説,作為一名政府機關幹部,總書記的治國理政論述、講話材料、會議批示精神等讀過不少,然真正入腦入心的唯這本薄薄的、11萬字的書。可能工作性質使然,作為在鄉鎮分管扶貧工作的人員,提起扶貧真是一把辛酸淚,讀了此書,豁然開朗。不僅對深入理解扶貧工作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更在思想上亮起一盞明燈,促使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再次思考扶貧問題。“師者,答疑解惑也”。讀此書,猶如恩師當面教誨,使我今後的工作有了質的飛躍。

習總書記在書中明確寫道: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對此段論述,我感觸很深,自己每天做扶貧工作,面對扶貧領域中的各種問題:入户、幫扶、報表等等糾纏其中,忙碌加班成常態,和同事們聊起扶貧各個眉頭緊皺,沉在繁雜的事物之中,甚少去深入思考這項工作的意義,可以説,我的思想也是“貧困”的,讀了習總書記的書,這才恍然大悟。找到工作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工作。

脱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營拔寨的衝刺階段,鄉鎮一級的扶貧攻堅工作,不深入村組,不訪談農户,不促膝長談,就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就無法對症施策、精準扶貧,最終實現脱貧目標。

我們鎮有一户建檔立卡户,家裏五口人,夫妻二人為重組家庭,並都有殘疾,丈夫為視力殘疾幾乎失明、妻子腿有殘疾,三個孩子都在讀書,四個人享受低保。就是這樣一個困難家庭,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經過多次入户瞭解情況,因户施策想扶貧措施,雖然夫妻二人均有殘疾,但樂觀肯幹,為了孩子吃苦耐勞,脱貧的意識很強。最初通過民政辦送絨山羊給他們,支持他們養羊;沒有房屋通過村建系統新建了42平方米的住房;妻子的腿不能走路,民政辦幫助聯繫醫院手術,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用。今年十月份他們家順利脱貧,計算人均收入六千多元。展望未來,最大的孩子畢業可以掙錢了,夫妻二人已經完全掌握了養羊技術,羊羔從最初的10只發展到如今的50多隻。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擺脱了貧困,向着幸福邁進。

到今年十一月,我們鎮的建檔立卡户全部脱貧,下一步工作我們將向習總書記説的,解決貧困問題的核心是扶智與扶志。未來兩年,我們的扶貧工作將在不斷髮展產業的基礎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脱貧攻堅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貫穿於脱貧致富的整個過程。”進行脱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要始終抓牢,且發揮其重要作用。對貧困户的精神文明方面的指導是我們扶貧工作的弱項,是在以後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篇四十:學習擺脱貧困一書心得體會

閲讀《擺脱貧困》一書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智慧、與眾不同的理念和實用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這部著作如果是一滴水,那作者本人就是一桶水,如果這部著作比作一部教材,那作者本人更是當代黨員幹部的活教材。

大愛來自大智慧,大情懷來自大格局,狹隘的地域觀念和世俗的人情關係已經統統不存在了,內心深處充滿的是對世間疾苦和貧困百姓深深的同情,是對人民謀取幸福的責任和擔當,是實現中國夢、讓祖國迅速強大、重現盛唐輝煌的規劃藍圖。

要想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和工作作風,達到生活美滿幸福、事業發達有成,首先要改變我們的內心觀念、思想作風和方式方法,其中,直接的途徑就是向書本學習、向偉人學習,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讀這部書既能啟發黨員幹部的工作智慧,也能觸動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一言一行都是身心內在的反映,一舉一動都能影響我們的思想作風,這就是我們學習習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的根本原因。

在當前這場全國性轟轟烈烈的扶貧攻堅工作中,建議扶貧部門為每一名扶貧工作者配發《擺脱貧困》這本書,採用靈活的方式來驗證學習成果以及在扶貧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既要樹立正面典型,也要揪出反面例子,讓習總書記的扶貧理念思路、工作方式方法和大愛情懷更加細緻地深入到扶貧一線工作中去。

篇四十一:觀看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我腦海中浮現出詩人艾青的那段深情自白“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擺脱貧困》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等富有創見的理念和觀點,字裏行間流露出習近平同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羣眾冷暖的勇於擔當,對脱貧致富、加快發展的生動實踐。

敢於正視困難,勇於直面矛盾,真正體現一個共產黨人的戰略眼光,彰顯解放思想的理論品格,這是《擺脱貧困》給我們的深邃思想啟迪。“我們承認閩東窮,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的曲折和複雜,進而窮則思變,知難而進——這種‘窮’的壓力還是有益的”(《閩東之光》),“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跋》)。窮則思變,到底如何變?就是要付出行動,就是要付諸實踐。“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指出“閩東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子,關鍵在於農業、工業這兩個輪子怎麼轉”(《弱鳥如何先飛》),“應該看到,閩東要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道路將是曲折的,不平坦的”(《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閩東的經濟建設問題,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民問題”(《對閩東經濟發展的思考》),就要提倡“經濟大合唱”,就是要實實在在的發展,就是要勇於擔當的發展。這樣一種在認識中自覺實踐,在實踐中加深認識的前瞻理念,為我們如何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樹立了表率。

《擺脱貧困》體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樣一種羣眾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尊重人民羣眾的智慧力量,始終把人民羣眾放置在崇高位置上。“根本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需要廣大人民羣眾發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幹部的基本功》)。只有善於和堅持走羣眾路線,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才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動力源泉。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當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未能完全解放出來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就以戰略家的超常眼光評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位置。“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着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閩東之光》),對於閩東傳統文化發展,習近平同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畲族文化是一個閃光點;閩東是老區,有長期的鬥爭歷程,也是一個閃光點;閩東的人民現在正在抓緊機遇,脱貧致富,這又是一個閃光點;閩東的山海交融,風景獨特,這也是一個閃光點”(《閩東之光》),這樣一種立足本土的傳統文化發展觀,體現的是文化的開放胸襟和文化的足夠自信。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就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和今後,面對新的發展征程,迫切需要錘鍊一種更加憂患的清醒和自覺的擔當。每個共產黨員都能靜心潛讀《擺脱貧困》,不僅能收穫精神的富足,更能增強前進的自信,從而更加堅定有力,敢於擔當,迎難而上,在更加廣闊的“中國夢”征途上譜寫出更為輝煌璀璨的新篇章!

篇四十二:觀看擺脱貧困心得體會

近期,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收錄了習總書記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寧德工作期間的講話摘要和政論文章,內容涵蓋非常豐富。從深入閩東九縣調查回答“弱鳥如何先飛”、從密切聯繫羣眾談“幹部的基本功”、從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談“黨員幹部的廉政建設”……全書雖然僅有11萬餘字,但書中包含的戰略思想、制度理論和實踐觀點,讓人印象深刻、發人深思、催人奮進。雖然距今已近30年,如今讀來仍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談幾點體會和感想:

一是堅持密切聯繫羣眾。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密切聯繫羣眾的工作作風后,密切聯繫羣眾稱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1989年,總書記將密切聯繫人民羣眾視為幹部的基本功,他説“無論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來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就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們的幹部都應苦練這一基本功”。2013年,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時代在發展,但是密切聯繫羣眾的要求自始不變,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我們每一位黨員的基本要求。

二是堅持滴水穿石的精神。習總書記説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意思就是個人的價值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千千萬萬個人的價值體現在無數人前赴後繼的奮鬥中,當每個人不止限於考量自身價值的時候,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的事業必將走向成功!正如習總書記説的,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三是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靈魂和精髓,也是共產黨員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擺脱貧困》中,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在習近平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如期實現,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肩負的責任,而完成目標必須依靠不斷的解放思想。

學習《擺脱貧困》,與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豐富和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思想的昇華和心靈的震撼。

篇四十三:《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

對於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夢想,現在的生活,起碼的豐衣足食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對於小康的理解,我更側重於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與父母相處更美滿,現在,談不上多麼孝順,頂多憑一張成績單博取父母的一臉微笑,將來我得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用自己賺的錢給父母買些營養品,或者帶着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父母安想晚年,是我們每個作子女的最大願望。

其次,我希望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數同齡人都有同樣的.夢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雖平淡,不過卻很踏實,可以想象,在週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頓豐盛的晚餐,然後一起逛街,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着呢,我希望有幾個志趣相投的好友,巴爾扎克説過: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所以,有幾個能説知心話的好朋友,確實算是一大筆珍貴的財富,工作之餘,又不想窩在家裏的時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談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煩惱,都可以拋諸腦後。

然後,我希望多看些書,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學生時代,偶讀幾本,也是匆匆略過,現在空餘時間多了,午餐之後,夜寢之前,都可以翻上幾頁好書,細細品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的多,會對人生更加充滿熱情,對小康的體味也更加深刻。

最後,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一個社會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也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康人”,“小康家庭組成”,所以,我必須努力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樂於助人,淡薄名利,活得瀟灑自在?才是心靈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夢便不再飄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腳下!

篇四十四:《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

最近,第五十七督導組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著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等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今天讀起這些講話和文章來,都深受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一班人”,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作了仔細調研和認真思考,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設想。比如在1989年1月寫的一篇文章《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中提到:“閩東屬於老、少、邊、島、貧困山區,有913公里海岸線,300多個島嶼,至今經濟仍然相當落後。怎麼辦?從現實出發,發揮沿海優勢,抓住機遇,組織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不攀比,不消極,不蠻幹,緊中求活,活中求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路。”這篇文章深刻揭示,必須對一個地區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具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脱貧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

在1990年4月《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文中,總書記寫到:“我強烈地感到,在扶貧中,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實力,否則,整個扶貧工作將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強大的動力,已經取得扶貧成果也就有喪失的危險。”這篇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習近平同志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琳琅滿目的各種錦旗,牆上什麼錦旗都有,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認為能得錦旗當然是件好事,但決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個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什麼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在今天,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迴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羣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羣眾。”

五十七督導組到卓資縣大榆樹鄉開展脱貧攻堅督導工作已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全鄉上下及各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按照上級關於村集體經濟“清零達標”要求,截止2018年底,全鄉1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清零目標,其中1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但全鄉16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項目中,僅4個村有實體產業項目,其他12個行政村均為短期資產租賃或一次性補償收入,集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足。今年,大榆樹鄉重點加強行政村集體經濟項目落地。光伏扶貧方面,爭取到分散光伏集體經濟項目3個,涉及蘆草溝、大南溝和獅子溝行政村。京蒙對口幫扶方面,目前大南溝、大榆樹、孔督營、陽坡子、羊圈灣和後房子等6個行政村已與北京有關幫扶單位對接,項目扶持正在進一步落實。其中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鄉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西壕塹村委會,已到位資金100萬元,用於擴建野生保健黃金茶加工廠,新廠房正在建設中,預計11底建成,該項目擴建投產後年產值可達80萬元,利潤大約在30萬元左右,可幫助西壕塹、孔督營兩個村的貧困户實現穩定增收;北京弘朝偉業公司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蘆草溝村委會,已投入幫扶資金35.8萬元,種植黃花150畝,目前成活率達90%以上;北京昆泰房地產公司對口幫扶獅子溝村委會,投入幫扶資金49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2台,已投入今年的農耕服務,發展養殖基礎母豬35頭,目前已發展到80多頭。

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脱貧困》一書約12萬字,論及的問題卻是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説,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一定能夠實現,做到脱真貧、真脱貧。

篇四十五:《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

“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脱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脱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對加強黨的領導、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出明確要求,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通過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我縣工作實際,我想談以下幾點體會。

要在堅持因户因人施策上做深做細。緊盯_萬未脱貧人口、_萬脱貧監測人口、_萬低收入邊緣人口,針對偏遠地區和文化程度低、身體病殘弱等困難羣體的特殊性,進一步完善落實“一户一策”精準脱貧措施,確保未脱貧人口穩定脱貧,有效防止已脱貧和低收入人口返貧。

要在全力保障穩定增收上抓緊抓實。要扭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保險”利益聯結機制,健全產業扶貧帶貧減貧體系。堅持外引自建並舉,培育更多的龍頭企業。繼續開展合作社帶頭人“萬人培訓計劃”,規範提升合作社,在確保應保產業全覆蓋的基礎上,着力提高貧困户參保比例。加大勞務培訓輸轉力度,因户制宜發展“五小”產業,促進貧困羣眾穩定脱貧。

要在鞏固提升清零成果上升級加力。健全易輟學特殊羣體風險防控和“一對一”長效幫扶機制,鞏固控輟保學成果。穩步提升農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基礎醫療救治能力,切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建立健全農民住房安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排查管護長效機制,第一時間解決房屋安全隱患和供水不穩定問題。加快推進村組路、產業路、入户路、農户庭院硬化,改善羣眾生產生活基礎條件。

要在補齊全面小康短板上持續攻堅。按照“鞏固領先指標、提升一般指標、突破弱項指標”的原則,緊盯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等關鍵領域,加強政策引導支持,開展全面小康補短板行動,加快補齊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各領域短板弱項。

要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上精準高效。聚焦“五個振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區域品牌和集散能力建設,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推動優質農產品向城市聚集、公共服務產品向農村延伸、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加快編制鄉村振興村級規劃,加大全域無垃圾城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廁所革命”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以講衞生、講禮貌、講節儉、講勤勞和改賭博之風、迷信之風、攀比之風、不孝之風為重點的“四講四改”行動,促進鄉風文明。

脱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我們務必從講政治、講大局、講看齊的高度來認識,務必牢記唯脱貧攻堅為大、唯脱貧攻堅為先、唯脱貧攻堅為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民本意識,困難在肩,衝鋒在前,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擔當和態度,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氣,以超常規的措施和手段,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

篇四十六:《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要求突出問題導向,直指作風“病灶”,為各級幹部錘鍊過硬作風、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指明行動方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脱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脱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作風。當此緊要關頭,更要加強作風建設,激發幹實事、抓落實的精氣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把脱貧責任扛在肩上,把脱貧任務抓在手上,確保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在充分看到成績同時,必須清醒看到,脱貧攻堅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不容忽視,數字脱貧、虛假脱貧等問題時有發生。在一些地方,存在“算賬式脱貧”“指標式脱貧”“遊走式脱貧”“突擊式脱貧”“材料式脱貧”等現象,把本該實打實的工作變成了作秀和數字遊戲,讓基層幹部苦不堪言,羣眾對此反映強烈。只顧“面子”、不要“裏子”的花架子,非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虛耗基層幹部大量精力,成為脱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整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排除不良作風的干擾和掣肘,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貧困羣眾面臨的各種難題,都需要基層幹部去落實、去解決。要堅決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説“不”,堅決擯棄各種繁文縟節,着力精簡和優化考核督查工作,讓基層幹部能夠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解難題、求實效、辦實事上來。奮戰在脱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幹部乾得很辛苦,工作壓力很大,對他們要多一些關心關愛,多一些理解包容,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現實困難,免除其後顧之憂,進一步激勵他們全力以赴、盡鋭出戰。

打贏脱貧攻堅戰,作風要過硬,本領需高強。貧困地區往往既存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也存在幹部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貧攻堅的情況下,新老問題層出不窮,對幹部的作風、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和落實抓黨建促脱貧的體制機制,加強脱貧攻堅幹部培訓,確保新選派的駐村幹部和新上任的鄉村幹部全部輪訓一遍,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能力,在攻堅克難、真抓實幹中交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答卷。

篇四十七:《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

精準發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俗話説:羊羣走路靠頭羊。對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羣眾來説,有了先進典型的示範引路,可以避免走入盲人摸象閉門造車的誤區,通過對脱貧攻堅好經驗、好做法的學習,從而轉換理念、拓寬思路、打開工作局面。對參與脱貧幫扶的各類社會組織、非公企業和公民個人而言,投身這項偉大的事業並得到肯定和表彰,將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從而形成脱貧攻堅萬馬奔騰的良好局面。

客觀而言,將10月17日設為國家扶貧日的四年來,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的扶貧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對扶貧獻愛心活動的參與也越來越多。但要在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全面脱貧,還必須健全更為完善的組織動員機制,搭建更為廣泛的社會參與平台,完善更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因此,設立全國性的脱貧攻堅獎,強化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也是脱貧攻堅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全國性的先進典型真正發揮引路作用,就要堅持評選標準、評選程序的嚴格規範,將真正具有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脱貧攻堅典型評選出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推動全黨全社會和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行動起來,形成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脱貧攻堅環境氛圍。

按照實現共同富裕的定義,脱貧攻堅不僅是貧困羣眾生存發展的個人問題,而且是整個民族勠力同心的國家行動。我們黨以愚公移山志向貧困發起的宣戰,是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中華民族開啟的新徵程。以設立全國脱貧攻堅獎為契機,激勵動員更多的力量投身於國家的脱貧攻堅事業,將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進一步開花結果,奏響攜手奔小康的時代強音。

篇四十八:《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透出的“弱鳥先飛”“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滴水穿石”等信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對我們做好馬頭山村扶貧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擺脱貧困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思考出路,規劃好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路徑,做到“弱鳥先飛”

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南京市審計局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上對六合區馬頭山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帶來了黨組織的温暖和關懷。

馬頭山村人口9467人,貧困户家庭和人口數量分別佔總户數和總人口的5.7%和2.69%,在全街道中貧窮數量是最多的。村裏除傳統農業外,沒有任何產業,就業缺技術、創業無經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農户佔到三分之一。南京市審計局派我掛職第一書記後,我先後3次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村兩委會,貧困家庭代表會,着重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脱貧的勇氣和信心,走出了以黨建促扶貧解放思想,以產業為基礎壯大集體經濟、以項目為支撐可持續發展、以低收入農户為主體可持續脱貧之路。2015年,馬頭山村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户20户(72人),低保户115户(197人)。目前,已脱貧126户(一般低收入農户11户,低保户115户),低保户已經全部脱貧,尚有9户一般低收入農户有望今年底全部脱貧。

啟示二:擺脱貧困必須有堅強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扶貧攻堅方向,扶貧攻堅到哪裏哪裏就有黨組織

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增收。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我帶領支委一班人,着重從落實黨支部會議制度入手,健全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議事規則”。目前,黨總支部的核心領導能力、領導村民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能力和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遇到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甚至紅白喜事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村書記和各位委員已成為村民可信賴的“主心骨”。開展的“十個一”黨建活動,受到了街道黨工委的肯定,曾在全街黨建會議上做過經驗介紹。一位老黨員動情地寫下“三字經”,表達對基層黨組織的熱愛,願意在有生之年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啟示三:擺脱貧困必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幹,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習近平同志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説:“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真正擺脱“思想貧困”需要的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

儘快擺脱貧困,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我作為馬頭山村第一書記的承諾。今年5月,我帶村“兩委”5名同志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經過新一輪深入調研和一任接着一任乾的思路指導下,村“兩委”幹部達成思想共識,決定主攻三個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過兩年多“滴水穿石”的功夫,村裏的山水變得更綠了,塘壩溝渠等水利設施更加牢固,水泥路已實現村村通,整個馬頭山村列為國家環境二類保護區,村集體收入也由2015年的不足25萬元,到今年底可實現集體收入120萬元,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啟示四:擺脱貧困必須要同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錘鍊過硬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習近平同志在《擺脱貧困》中反覆強調,“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當我走街串户聽到雙目失明、僅有9歲的鈕京生想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心願,看到一家4口人有3口人患嚴重疾病的焦長高一家人時,走訪到因車禍而失去家裏頂樑柱的家庭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不來扶貧,就無法感受到70公里外的地方還有羣眾在為改變貧窮而掙扎。我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生活,感受到這個貧困羣體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於是,這種為民的情懷、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就越來越濃。我們先後培訓貧困人員180餘人,實現勞動力轉移100餘人,真正讓貧困户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脱貧致富技巧,增強貧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爭取各類助學資金30餘萬元,資助30餘名孩子生活費,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村民因用水灌溉、宅基地糾紛、企業與村民發生矛盾等問題,不推不躲,主動靠前調解,近一年來沒有發生羣體性上訪和羣體性傷亡事件,犯罪率和事故率明顯降低,馬頭山村被街道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居。

好書好文章,百讀不厭。品讀《擺脱貧困》,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勤政為民的胸懷、勤于思考的執着、親民樸實的作風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讀的過程就是思想和靈魂淨化、洗禮的過程。《擺脱貧困》一書,指引着我們擺脱貧困、打贏脱貧攻堅戰!

篇四十九:《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題主線,對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這些重要論述、決策部署和切實舉措,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信心和決心,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信任和愛戴。實踐證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於新世紀新起點的關鍵時刻,我們黨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歷史告訴我們,既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貫通古今中西,又富有治黨治軍治國經驗,並具有戰略思維、國際眼光、政治定力的黨和國家的領袖人物,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從人民羣眾偉大實踐中磨鍊而成,從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陶冶而成,從應對各種複雜矛盾複雜局面複雜關係的非凡考驗中錘鍊而成。

擺在我們面前的《擺脱貧困》這本書,記錄的就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

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正面臨千載難逢、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然而,福建的快速發展、跨越發展,又絕非易事。面臨着工農業基礎薄弱、投資能力不足、全省發展不平衡的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時候,習近平同志來到作為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裏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脱貧困的歷史重任。

擺脱貧困,既要有勇,更要有謀。謀從何來?只能從實踐中來,從羣眾中來,從調查研究中來。習近平同志上任以後,立即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調查研究,走遍了閩東九縣和毗鄰的温州等地,抓住“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商品生產經濟的態勢下,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這個關鍵問題,形成了樹立“‘先飛’意識”、學會“飛洋過海的藝術”、發展工業農業和念好山海經來使閩東“豐滿羽翼”的擺脱貧困大思路。並且通過兩年的埋頭苦幹,終於使寧德地區擺脱了貧困。

當年,我們國家正處在從解決温飽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跨越中。這個跨越,在世紀之交已經完成。如今,我國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而且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此時此刻再版《擺脱貧困》這本書,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第一,有助於我們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切實落到實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要有一個主旋律,要搞“經濟大合唱”。得有總指揮,要講協調、配合,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有整體戰略意識,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聲朝一處發,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揚、嘹亮、動聽的好歌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寧德工作的大思路。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經濟建設領導核心建設即黨的自身建設,以新的意識、新的作風久久為功、紮紮實實推進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於我們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脱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他提出要講四句話:一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三是“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四是“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領導幹部一要過好自我關,二要過好人情關。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努力使調查研究之風、密切聯繫羣眾之風、實幹興邦之風在我們黨世代相傳。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貧困地區的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就是要始終同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在寧德黨政機關蔚然成風。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倡領導幹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前赴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作出犧牲的奉獻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實幹精神。他推崇焦裕祿精神,始終把自己看做人民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他提出要把學習焦裕祿精神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第四,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那種“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重硬輕軟的做法,那種認為商品生產發展了、脱貧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的想法,都是違反辯證法的。他還針對新聞界的思想困惑指出,我們強調的黨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內涵。新聞工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工作,使黨的看法、主張化為人民羣眾自覺自願的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他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他強調指出: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第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間不久,就總結出閩東經濟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的六個關係。一是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係,克服急於求成傾向;二是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度傾向;三是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確定產業發展政策要向具有資源優勢的領域傾斜;四是生產力佈局中的山區與沿海的關係,將投入產出係數高低作為確定投資傾斜政策的依據,偏重沿海,兼顧山區;五是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確定用開放意識推動扶貧工作,並在扶貧工作中運用開放政策等方針;六是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既要把科技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又要注重科技教育的效益和實效。習近平同志在離開寧德時的臨別贈言中,特別講了“加強理論學習”的問題,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向全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提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科學社會主義,學習黨史、軍史、國史的號召。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做到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

總之,《擺脱貧困》這本書,記錄着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黨的優良傳統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是如何實現從擺脱貧困到實現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特別是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治理寧德時形成的許多工作思路同今天的治國理政思路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篇五十:《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

小時候,筆者所在生產隊有一位貧困户遠近聞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帶着一個兒子,平時四體不勤,自家幹活時常不出工,集體幹活時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熱躲在破房子裏不願出門幹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窩裏不願下牀幹活,政府年年救濟、鄰里常常接濟,還是擺脱不了貧窮。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兒子成年後出門打工,勤勞致富,如今蓋起了樓房,娶妻生子其樂融融。

人們常説,鄰幫鄰是一時的,自幫自是一輩子的。日子是靠自己過出來的,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貧富,政府救助、鄰里接濟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正如唯物辯證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起決定性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從理論上講,“真扶貧”是“真脱貧”的前置要件;從邏輯上講,“真脱貧”必須要“真扶貧”;從實踐上講,“真扶貧”可能實現“真脱貧”,也可能實現不了,為什麼?一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貧”;二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沒努力、或努力不夠,就可能難以“真脱貧”。

中華民族是個勤勞的民族。應該説,貧困羣眾沒有一個不希望脱貧致富的,絕大多數貧困羣眾都能在政府扶持、社會幫助下,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但正如筆者見證的那位貧困村民一樣,確有少數貧困者在貧困面前失了志氣: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條件惡劣、山多地少,認為種田種地再累再苦也解決不了温飽問題,卻不從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鄰里為何能在同等條件下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的怨病自棄,以病為由,自己放棄努力,也不調動甚至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導致一家人長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棄了致富希望;有的怨運不濟,種植或養殖項目不幸遭遇天災人禍,夢碎一刻,便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諸如此類,正如人們所説,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貧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災人禍、患上大病等客觀一時之因,政府可扶、鄰里可幫,貧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等主觀常態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鄰里幫助再多,也無濟於事,貧困難脱。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貧困羣眾是脱貧致富的主體,也是脱貧致富的主人,物質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困。擺脱貧困首先要擺脱精神上的“貧困”,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志氣、才能自強,在脱貧上依靠“扶”而不全賴“扶”。

扶貧理論上,有個“貧困陷阱”,即貧窮會成為貧窮的理由:因為窮,有致富的機會沒有錢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機會;因為窮,受到的歧視多、打擊多,容易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因為窮,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還會窮。如果跳不出“貧困陷阱”,即使一時脱了貧,也容易返貧。扶貧實踐中,有個貧困“依賴症”,即“等、靠、要”,雖然這是少數貧困羣眾的貧困“痼疾”,但個體帶來的影響卻不利於整體脱貧致富。“等、靠、要”,説到底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漢行為,等,等不來真正的富裕;要,要不來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會崩,靠樹樹會倒”。幸福不會從天降,扶貧當先扶其志,摘掉貧困帽子,最好的辦法,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與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樣;與其自暴自棄,不如發憤圖強;與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幹巧幹,“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幫助,要抓住時機、借力脱貧;沒有政府扶持、社會幫助,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有志氣,“輸血”才能強身;靠實幹,“造血”才能發展。

扶貧中,政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脱貧中,脱貧者“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一次兩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貧和社會的救助資金,花光之後還是貧困。一位扶貧工作者到一個嚴重缺水縣檢查扶貧工作時發現,扶貧辦以高價從巴西引進抗旱良種給貧困農民試種,沒想到有的農户把良種拿回家沒有種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結果那些貧困户還是脱不了貧。“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資源匱乏,自然稟賦不高,卻成為京滬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的省份,浙江山區的貧困羣眾靠的是什麼,是“想盡千方百計、嚐遍千辛萬苦”的精神,憋足勁頭艱苦創業,發揮智慧不斷創新。“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病後康復,煥發精神,全家一起脱貧困;因災返貧,痛定思痛,遠近兼顧建家園;面對政策,搶抓機遇,遠謀近施謀發展;瞄準窮根,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快致富。扶貧要扶志,還要扶智,再窮不能窮教育,搭上“教育扶貧行動”,讓孩子接受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識改變貧窮,以智慧改變命運,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與全國人民一起奔小康。

篇五十一:《擺脱貧困》讀書心得體會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作者,書的名字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該著作收錄了習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內容豐富,該著作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是我們的主旋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關係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

通讀《擺脱貧困》一書,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理論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看問題,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的水平和效益。比如他提出“弱鳥可以先飛”的論斷。他指出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索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特色的“一品一村”產品。如在文章巜畲族經濟要更開放些》,指出,畲族經濟的發展,即需要外力的幫助和推動,更需要內在的活力的啟動,要讓畲族這個特色的民族形成獨特的經濟發展產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時俱進,理論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説,經濟大合唱,有很強的藝術性,既要講合唱的規律,又要講合唱的技巧。這些論斷和觀點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經濟發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經濟發展的獨特見解。對全國少數民族地區脱貧致富,具有很強的、現實的指導意義。

第二,政治建設不可缺。政治建設是執政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在政治方面所進行的工作,即指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正確制定黨的綱領和黨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的政治路線,正確制定與此相適應的各項工作方針政策,並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為,通過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確保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全黨步調一致地沿着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發揮人大作用,把閩東的事業推向前進》的一文中指出:“閩東的發展,離不開人大工作”,的確人大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着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廣大人民的呼聲。

要想把地區發展起來,必須提高對人大的認識,必須處理好黨委、人大、政府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執政黨、權力機關、執行機關的關係。)充分發揮出人大的職能作用,同時人大也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議事水平,進一步發揮全國權力機關以及地方權力機關的作用。通過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為人民服務通過行使其職能來實現,同時要依法行政,接受監督,才能確保為人民謀利益,才能真正的樹立政府的權威。在《幹部的基本功一一密切聯繫羣眾》一文中,習近平同志實事求是,聯繫貧困地區發展的實際條件,總結出發展的最根本是:依靠黨的領導,二靠人民羣眾的力量。密切聯繫羣眾,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使命所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並堅持的優良傳統作風。《把心貼近人民一一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一文中指出:強調幹部要到羣眾中去,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密切聯繫羣眾。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而在清廉從政中則要求黨政機關要保持廉潔,因為這個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只有把心貼近羣眾,以百姓心為心,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團結凝聚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應該説書中的每一篇都包含着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和赤誠的愛。

第三,文化建設加強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東之光一一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一文中指出:“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的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着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還要聯繫實際,閩東主要是畲族文化,要挖掘出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色,還要通過現代的傳播工具來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讓羣眾喜聞樂見。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比較高的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要嚴於律己,遵守職業道德,也是一種文明建設的方向,搞好輿論導向,弘揚社會正氣。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脱貧致富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巜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一是正確認識脱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係,二是正確分析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和現實。可見,只有立足於地區的實際,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貫穿於脱貧致富的整個過程,才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改造客觀世界,建設物質文明,也可以改造主觀世界建設精神文明。認真研讀《擺脱貧困》一書。可以看出習近平同志任職寧德期間就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他還前瞻性的強調,脱貧致富即意味着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這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第四、哲學思維貫穿全書。巜擺脱貧困》一書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豐富歷程。在《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一文中,充分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理性的哲學思維,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就是要正確地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統籌全局,實現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一一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影響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搞好民族工作,為促進民族大團結,有着積極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脱貧致富的偉大事業中,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鬥是不行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這個整體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就是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繁榮與富裕。

總之,《擺脱貧困》一書所倡導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理念,歷經歲月洗禮而閃樂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們長期堅守,整本書都閃着哲學理性的光輝,使得擺脱貧困有了哲學理論的指導,並且還能通過實踐證明了習近平同志理論的真實性,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研讀巜擺脱貧困》一書,可以看出習近平同志倡導和堅持用辯證法辦事的傳統由來已久,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並加以理論實踐。以時俱進,才能開拓創新。

篇五十二: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近期,認真拜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該書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出版的第一部專著,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廣泛涉及閩東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充分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

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對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脱貧困》一書中所體現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羣眾觀點和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樸素文風。讀罷,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悟。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書中寫到:“鄧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説過這樣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習近平同志大力倡導一切從實際出發。他反覆講,“貧困地區不要有超現實的幻想。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他引用馬克思的話説,“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帶頭以身作則,倡導“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時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層工作的法寶。

二是堅持解放思想。習近平在書中寫道:“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他説,他把全書題目叫做“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他説“扶貧要先扶志”,“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他用鄧小平的話勉勵閩東的幹部,“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他講到要有功成不在我的水滴精神,“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是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這些都充分説明了青年習近平同志思想敏鋭,敢於創新的鋭氣、智慧和勇氣。

三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習近平在書的《跋》中也説:“收集在這本書裏的29篇、12萬字論及的問題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習近平始終把經濟建設當着的政治,把消除閩東貧困作為首要任務,這是貫徹的黨基本路線的根本遵循,書中寫道,他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掛滿了各種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但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就説這“值得打個問號,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他強調要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要振興林業,扶貧時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要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要辯證地分析新形勢下閩東的財政經濟,要更加開放地抓好畲族經濟,儘快脱貧。

四是堅持羣眾觀點。習近平在書裏寫道,人民羣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他把堅持羣眾路線看作每一個幹部都應當苦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文章中他首先提出命題:“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之後他從歷史的現實的角度闡明瞭我們黨的勝利之本、執政之基在於人民羣眾。他説“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和問題,究竟從哪裏入手去解決問題,依靠什麼去戰勝困難?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談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但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發動羣眾,依靠羣眾。”他在書中反覆強調,黨員幹部要把心貼近人民,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他倡導和推行“四下基層”,把它作為幹部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途徑,作為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改進作風的有效辦法。全書通篇貫穿的羣眾觀念,彰顯了習近平為民情懷,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擺脱貧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戰略思想、富有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富有針對性的實踐觀點,思想深刻,灼見真知,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

篇五十三: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該書凝集了總書記在1988至1990年的29篇重要講話,立意深遠,高瞻遠矚,其中的許多理念觀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認真讀完,感觸良多,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簡潔有力、旁徵博引、含蓄幽默、充滿自信、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進作風必須改進文風,要求短求實求新,比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虎拍蠅”“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等等,可謂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近日細讀《擺脱貧困》,早在22年前出版的這本書裏已見端倪。

一是簡潔有力,絕不拖泥帶水。例如《滴水穿石的啟示》(P57),僅有兩頁半篇幅,不足千字,就能把問題講深講透,可以算是惜墨如金,但字字珠璣、句句出彩。

二是善用比喻,使人過目難忘。善用比喻在《擺脱貧困》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的比喻就是將貧困的閩東地區比喻成“弱鳥”,用“弱鳥先飛”來比喻閩東必須謀求發展擺脱貧困,用“飛洋過海”來比喻必須善於發揮自身優勢,用“豐滿羽翼”來比喻必須夯實經濟基礎,用“鴻鵠之志”比喻必須增強發展信心。

三是旁徵博引,令人回味無窮。全書29篇文章,幾乎沒有一篇沒有引用,粗粗算了一下,引用最多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説到基層官員的重要性,引用了海瑞《令箴》中的“官之至難者,令也”,;説到人才選用,引用了《墨子.尚賢》中主張舉才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明良論》中龔自珍抨擊官場中論資排輩之弊,《諫逐客令》中李斯力陳囿於地域的用人之害;説到領導幹部的氣節,引用孔子説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説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四是平易近人,讓人倍感親切。在今年博鰲論壇上,總書記引用海南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瞬間拉近了賓客之間的距離。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在《擺脱貧困》這本書中也是隨處可見,在《祕書風範——與地縣辦公室幹部談心》中,沒有板起面孔的説教,而是以一種談心的方式,説特點,提希望。

反觀自己,在平時文字寫作中還存在生搬硬套、語言乾癟、風格單一、打官腔等問題。今後要加強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新知識,瞭解新事物,不斷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充分合理地繼承和運用。理論功底紮實了,知識積累厚實了,肚子裏裝的東西多了,才能厚積薄發、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地講話、寫文章。

篇五十四: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最近,我閲讀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一書。全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剛拿到這本書,我以為裏面又是很多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但真正讀後卻覺得該書語言樸實,內容也是貼近大家生活,乍一看只是強調為官為民辦實事,但其實很多價值觀和邏輯思維也是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教育工作中。

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脱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説的脱貧,而是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這段話,對於我們這些教師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前瞻性。要擺脱“頭腦中的貧困”,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傳統觀念的禁錮,打開思想的開關,不斷建立健全教育新機制新制度,不斷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讓每位教師都走向思想富裕的新路徑。

此外,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而“滴水穿石”是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一種前仆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一種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我認為要真正擺脱“思想貧困”正需要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認為我們的工作也是承前啟後的,將我們老師傳授我們的知識與為人處事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擔任班主任後這種感覺尤為強烈。“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教育我們的學生不能靠一朝一夕,就是要細水長流,以身作則,以身親授,把握任何契機教育他們,日積月累,真正做到“滴水穿石”.作為一名任課老師站在講堂上,我們要立足於實際又要胸懷長遠目標,不能滿足於現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教學水平。

在該書的《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更是直擊我們的教育事業,發人深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這與“滴水穿石”有異曲同工之妙,辦好教育要捨得花時間,捨得花精力,捨得下本錢。當然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受到財力的制約,對於這點,習近平同志也在文中提到:“我們除了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基本國策,創造條件,增加收入,保證教育事業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規模以外,還必須做到兩個相結合:一是把數量發展和教育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二是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開展職業技術教育要重視實踐,不能只在’黑板上種田’,一定要教給學生實際本領,使他們回家後有可能成為生產能手。”近兩年由於生源緊缺我們中職學校常把學生的數量擺在了質量的前面,這給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難題。16、17歲的少年正處在價值觀確立的年齡,長期處於一些不良的風氣下,往往對他們的人格培養會造成影響。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從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發展為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了課堂教學,但是如何為學生創造職業場景從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篇五十五: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我很愛讀書,但是智識有限,往往領悟不深。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的大部分篇目,我粗讀了一遍。我發現其中名言警句甚多,無論是引用先賢的,還是其首次闡述的,我們只要隨便拈來一句,都值得思考一番,品味一番。我常常被他真摯的感情、執着的追求和靈動的思想所感動,每每有所收穫,都會合上書本,仔細琢磨片刻。無奈我才疏學淺,未能全窺其中的奧義,今天權且摘出幾句特別喜歡的句子,結合學習談理解,聯繫工作談啟示,概括為“一立二脱三塑造”,拋磚引玉向賢者請教。

首先,講“一立”,即:樹立鴻鵠之志。

習近平在《弱鳥如何先飛》中説:“沒有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期待飛得持久、‘搖扶直上’是困難的”.要求閩東的同志消除小心翼翼的弱弱心態,樹立遠大理想,以弱鳥之軀展鯤鵬之志。我想,對於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事業,這有很深的啟迪意義。我們從小聽慣了立大志的叮囑,經過長年的歷練,常常感歎自己的現實與少年時的大志是那麼遙遠,甚至開始“現實”起來,告誡青年朋友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他們也“現實”起來,卻很少深入地瞭解立大志的辯證意義。理想遠大,未必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卻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使之奮發圖強,向理想的方向前進。孔子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統計調查事業的幹部也要有這種鴻鵠之志,不要以為自己身處“清水衙門”就懷着弱弱心態,不敢談理想,不敢説未來,不敢對統計調查事業做一番規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一番設想。實際上,不管你具體做什麼業務,從事哪一項具體的工作,如果我們有一個更高的視角、更寬的視野去想問題、看問題,我們就能把當下的事情看得更清一些,把當下的問題想得更透一些,就會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覺和從容。習近平在該書的《跋》中説:“未來可能講更有意思的話,著更完美的文,做更壯麗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未來也只是今天的未來。”這樣的話是多麼富有時空感和歷史感,基於宏大的志向,能夠高瞻遠矚,才能有這樣自信又謙虛的情懷。

其次,講“二脱”,即:擺脱貧困意識和擺脱思想貧困。

一是擺脱貧困意識。習近平在《弱鳥如何先飛》中説:“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説貧。”又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中説:“不能因為定為貧困縣、貧困地區,就習慣於講我們如何如何貧困,久而久之,見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這樣的話,換個有實權無實權、有資源無資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説我們自己。今年,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督導工作。通過多次的下鄉,多次與基層幹部的互動,我發現,統計部門是“清水衙門”、統計工作“無權無勢”、統計幹部“位低身卑”的觀念在我們的隊伍中還普遍存在。他們認為我們自身缺乏資源,還要求人辦事,底氣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辦事時小心翼翼,精神氣質上也像“小腳女人”,不夠大度,更不敢展開格局,這種貧困意識必須擺脱。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我們不是要求得到別人的可憐,心理上必須自我拯救,必須挺立起昂揚的精神氣質。

二是擺脱思想貧困。習近平説:“全書的題目叫‘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那麼如何擺脱思想貧困呢?他在《從政雜談》中説:“人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為是的最好辦法就是虛心向羣眾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充實頭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是的,擺脱思想貧困方法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羣眾學習、向其他單位學習,但有疑惑,問天下,問蒼生。這裏我也想到我們隊伍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許多幹部,在統計系統一干就是幾十年,沒有再接觸過其他工作。我們許多新生力量,大學畢業後直接考進我們系統,沒有其他機關或企業的工作經驗。多數一直在一個單純的環境裏工作、成長,所以,思想意識裏缺乏比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異性思維而衍生的創新活力。所以,希望我們的幹部能有機會與其他隊伍、其他單位更多的交流、學習、合作,無論是省直、市直,還是縣直,有利於幹部成長的機會多爭取一些,不斷固化,形成機制,成為特定資源,讓幹部在這些平台的鍛鍊中開拓視野,獲得成長。

其三,講“三塑造”,即:塑造擔當意識、塑造剛正意識和塑造堅忍意識。

一是塑造擔當意識。習近平在《幹部的基本功》中説: “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樣的話極其富有警示意義,特別是後一句。我們常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有一定道理,要求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安於本分,不要擅權,不要越位,但又不對,主要看怎麼理解這個“謀”字,雖不在其位,但我們可以認真思考我們的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得失,積極主動向“在位者”建言獻策,如此,雖不在其位,也可以盡一份心力。這話歸根結底,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把所從事的事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地擔當起來。有的人,覺得自己身微言輕,不敢擔,怕擔不起。有的人説,統計調查本身就不是什麼大事,不在中流,何須“浪遏飛舟”?習近平引用孫中山的話説:“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不過話鋒一轉,又説:“但是世界上沒有孤立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做大事’上,青年幹部都要一種老實的心態,甘做最普通的事,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塑造擔當意識,守住清貧、甘於奉獻,擔當起統計調查事業興旺發達的使命。

二是塑造剛正意識。習近平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使命》中説:“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説到剛正,倒不是説我們自己有多麼不正,而是覺得,我們有了剛正意識,心裏就會充滿陽光。還是回到我們統計調查幹部辦事底氣不足問題。我來自基層,知道做統計調查工作很辛苦,基層更如此,很多事情要求人,被拒絕,吃“閉門羹”,甚至被無端責罵的事情都有。長此以往,心裏就特別憋屈,久而久之,心裏就陰冷起來。結果,自怨自艾、自我放逐者有之,沉淪幻滅、自暴自棄者有之。實際上,身卑不敢忘國憂,小人物也要自珍自重,我們統計人也需要內心剛正。所以,我們特別需要一股浩然正氣,需要一顆熊烈的太陽,鼓舞和引導自己。左宗棠有一句名言:“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為什麼他能做到呢?因為他心裏光明正大,有一股浩然正氣。胡林翼曾説,只要我所辦的事情目的正確、光明,手段就可以靈活,因為心裏沒有陰暗面,所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孔子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三是塑造堅忍意識。習近平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説:“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是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又在《從政雜談中説》“在原則問題上要講氣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要講策略。”這告訴我們,除了要有格局,有胸懷,還要有一股韌勁,有一根“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硬骨頭。我們的事業無論處於什麼階段,我們的人生無論處於什麼位置,要有長遠的視線,要有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時一事的困難所困惑。統計調查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錦繡河山,它有它的美,它有它的壯麗。我們應該樹立理想,下定決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鍛造我們的品格,錘鍊我們的意志,展示我們的輕柔。以修心的姿態前行,以苦行的毅力堅持,終會滴水穿石,贏得我們的精彩!

今年10月29日,我到龍巖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督導工作,隨身攜帶了這本《擺脱貧困》,讀到三分之一時,已被作者的勤勉和堅持感動。我隨即寫了這麼一條微博:“出差路上,讀習氏文章,有‘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之感慨。其今日能把新政之火燒的這麼旺,基於長期在基層的才識儲備,緣於對積弊的常年觀察。楚莊王雲:‘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所謂蓄勢而待發,厚積而薄發,即如是。”

我深信,當年在寧德主政的習近平同志:他是自信的,因為志大而遠見;他是虛心的,因為他勤奮而好學;他是從容的,因為無悔而坦然。王羲之的《蘭亭序》,文末有這麼一句話:“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我讀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輕輕合上書本,也有如此質

篇五十六:擺脱貧困個人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出版於1992年7月,收錄了習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萬字。看完此著作,本人結合2018年10月、2019年1月兩次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扶貧調研的實踐,談談學習體會。

一、黨員幹部一定要常下基層

項南同志在《擺脱貧困》一書的序言中提到:習近平同志在寧德近2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認真學習思考,並做了仔細的調研,提出的設想,都比較切合實際。

在兩次前往喀什疏附縣調研中,我也深刻認識到做產品研發、特別是智慧農業方面的產品,一定要多瞭解產品的實際應用場景、多理解用户的使用感受、多掌握時機情況,一定要避免閉門造車、想當然以及理想主義。

在新疆農業大數據產品規劃中,一開始很多產品功能都是基於智能手機設計的,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喀什疏附縣農民的手機普及率很低,特別是少數民族,而且當地沒有開通4G網絡,3G網絡信號也比較弱。因此,在產品功能研發上我們儘快調整為先重點做好基於PC端的應用,手機端應用也重點先適應駐村幹部的需求。

二、智慧農業產品要緊密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核心

《擺脱貧困》中提到,當年寧德很多鄉鎮政府牆壁上掛了很多錦旗,但是和經濟建設有關係的錦旗卻很少。書中指出農村工作一定要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核心,小農經濟是富不起來的,要發展農鎮企業,立足於本地農副產品資源的加工利用。

目前,我分管的VR事業部智慧農業產品過於側重管理,而在生產與運營促進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弱。比如之前的農業大數據產品設計中,有很多功能與數據、上報類相關。在調研中發現,當地駐村幹部對於這類功能其實不太感興趣,他們更希望有與科學種田培訓相關的功能,特別是有利於提升當地農業種植水平方面的功能。在新疆電信相關扶貧幹部的指導下,我們在智慧農業信息田園客户端中推出類似抖音短視頻的農業技能培訓視頻,讓少數民族用户可以更加便利地用本民族語言學習科學種田的技能。

三、建議公司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智慧農業產品的合作

《擺脱貧困》倡導各政府部門要加強密切合作,做好“經濟大合唱”,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事者必有所成。目前我司有多個部門都在開展與智慧農業相關的工作,並展開了不同層面的項目合作。比如訊盟社會管理應用事業部與VR事業部共同推進某地智慧農業,信息安全事業部與訊盟VR事業部在某省面向農村定製安全手機方面開展合作等……如果能夠對這些相關產品進行有效引導,形成合作,相信福富一定能夠為國家精準扶貧的大戰略貢獻更多力量。

篇五十七:《擺脱貧困》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1992年出版的《擺脱貧困》是習近平的第一本個人著作。收錄了習近平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

這本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而展開的書,還談了許多其他問題,例如貪腐問題、作風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一個人的第一本書通常很重要,許多作家正是從第一本書奠定的作品風格,而在這本書中,初現了習近平的發展與治理理念。讀這本書會看到,其中許多觀點與今日的國家治理理念一脈相承。26年前的習近平思考的“屠龍之術”,如今正在施展。不同的是,26年前面對的是一個地級市寧德,而今是一個龐大的中國。

習近平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這本書,是其中一把重要的鑰匙。《擺脱貧困》這本書,記錄的就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正面臨千載難逢、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然而,福建的快速發展、跨越發展,又絕非易事。面臨着工農業基礎薄弱、投資能力不足、全省發展不平衡的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時候,習近平同志來到作為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裏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脱貧困的歷史重任。

擺脱貧困,既要有勇,更要有謀。謀從何來?只能從實踐中來,從羣眾中來,從調查研究中來。習近平同志上任以後,立即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調查研究,走遍了閩東九縣和毗鄰的温州等地,抓住“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商品生產經濟的態勢下,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這個關鍵問題,形成了樹立“‘先飛’意識”、學會“飛洋過海的藝術”、發展工業農業和念好山海經來使閩東“豐滿羽翼”的擺脱貧困大思路。並且通過兩年的埋頭苦幹,終於使寧德地區擺脱了貧困。

當年,我們國家正處在從解決温飽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跨越中。這個跨越,在世紀之交已經完成。如今,我國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而且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此時重新學習《擺脱貧困》這本書,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第一,有助於我們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切實落到實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要有一個主旋律,要搞“經濟大合唱”。得有總指揮,要講協調、配合,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有整體戰略意識,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聲朝一處發,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揚、嘹亮、動聽的好歌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寧德工作的大思路。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經濟建設領導核心建設即黨的自身建設,以新的意識、新的作風久久為功、紮紮實實推進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於我們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脱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他提出要講四句話:一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三是“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四是“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領導幹部一要過好自我關,二要過好人情關。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努力使調查研究之風、密切聯繫羣眾之風、實幹興邦之風在我們黨世代相傳。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貧困地區的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就是要始終同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在寧德黨政機關蔚然成風。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倡領導幹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前赴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作出犧牲的奉獻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實幹精神。他推崇焦裕祿精神,始終把自己看做人民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他提出要把學習焦裕祿精神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第四,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那種“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重硬輕軟的做法,那種認為商品生產發展了、脱貧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的想法,都是違反辯證法的。他還針對新聞界的思想困惑指出,我們強調的黨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內涵。新聞工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工作,使黨的看法、主張化為人民羣眾自覺自願的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他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他強調指出: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第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間不久,就總結出閩東經濟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的六個關係。一是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係,克服急於求成傾向;二是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度傾向;三是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確定產業發展政策要向具有資源優勢的領域傾斜;四是生產力佈局中的山區與沿海的關係,將投入產出係數高低作為確定投資傾斜政策的依據,偏重沿海,兼顧山區;五是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確定用開放意識推動扶貧工作,並在扶貧工作中運用開放政策等方針;六是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既要把科技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又要注重科技教育的效益和實效。習近平同志在離開寧德時的臨別贈言中,特別講了“加強理論學習”的問題,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向全黨提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科學社會主義,學習黨史、軍史、國史的號召。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做到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

總之,《擺脱貧困》這本書,記錄着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黨的優良傳統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是如何實現從擺脱貧困到實現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特別是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治理寧德時形成的許多工作思路同今天的治國理政思路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篇五十八:《擺脱貧困》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歸根結底就是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總書記任寧德地委書記時,特別強調要制定與實際相符合的政策措施。一是發展要從實際出發。針對部分幹部羣眾希望能上一些大項目,如修鐵路、建大港口、辦開發區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的問題,他指出,寄希望於上重大項目,一下子抱個金娃娃,想法不切實際。正確的路子是:從本地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條件,紮紮實實抓好農業和其他基礎建設,實現逐步發展。他反覆強調不圖虛名講實效,不能為開放而開放。二是產業結構調整要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大農業”的區情;要依區情區力,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要根據自力更生的方針,工業的發展要與自我平衡能力相適應;要立足區域優勢,科學地選擇主導產業。三是對外開放要從實際出發。他説,由於時間、地點、生產要素組合不一樣,開放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照搬特區、開放城市的做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路子。四是文化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究竟如何宣傳閩東文化,他提出了四點符合閩東實際的建設性意見。“一是為羣眾所喜聞樂見,能表現思想性,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流於形式;二是要有羣眾性,脱離了羣眾的形式,不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三是要少花錢,多辦事,多講經濟效益,銅錢扔到水裏也要有幾個響聲;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究竟怎樣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為根本的就是要對一個地區的情況有充分了解,客觀分析,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到農村、工廠、街道、少數民族家庭開展調查研究。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和講話都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有感而發。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辯證思維

《擺脱貧困》充滿哲學思想,是一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活教材。書中收錄的29篇文章和講話篇篇充滿辯證思維和智慧,讓貧困地區看到希望,找到擺脱貧困的科學路徑。在如何看待寧德地區的貧困和發展時,他提出:“‘硬’的我們缺少條件,可以多講‘軟’的。”“軟功夫是貧困地區這隻‘弱鳥’藉以飛洋過海的高超藝術。”他在《閩東之光》一文中指出:“在講‘貧窮’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在講壓力的同時,不要忘了講動力。”在如何促進寧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時,他提出要抓主要矛盾。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他提出要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大關係和認識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四大關係,堪稱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十大關係”。寧德地區擺脱貧困不能只停留於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馬克思説過“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總書記也説:“我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過去採取的很多有效的辦法,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腳踏實地地幹出成效來。”他還説:“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

簡約樸實的文風

鄧小平曾經説過:“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用筆領導是領導的主要方法。”寫作過程是再思考和鍛鍊思維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的過程。寫作內容需要藉助於一定形式表達出來,文風代表工作作風。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期間,不斷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勤奮寫作。從已經出版的著作來看,《知之深,愛之切》《擺脱貧困》《之江新語》等就是典範。拜讀這些作品,猶如清風撲面,只有短、時、新,一掃假、大、空;篇篇如行雲流水,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只有樸實嚴謹之風,沒有矯揉造作之氣;句句講的是實話,處處流露出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拜讀這些作品,猶如領袖坐在對面促膝談心,在循循善誘中增強了責任感、使命感。他在《為官四要》中告訴年輕人為人處世特別是為官的基本道理,“為官之本在於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為官之理在於講奉獻”,“為官之德在於清廉”,“為官之義在於明法”,樸實語言中藴含着真理,讀後使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篇五十九:《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全書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擺脱貧困》一書透出的“弱鳥先飛”“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滴水穿石”等信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對我們做好馬頭山村扶貧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擺脱貧困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思考出路,規劃好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路徑,做到“弱鳥先飛”

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脱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南京市審計局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上對六合區馬頭山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帶來了黨組織的温暖和關懷。

馬頭山村人口9467人,貧困户家庭和人口數量分別佔總户數和總人口的5.7%和2.69%,在全街道中貧窮數量是最多的。村裏除傳統農業外,沒有任何產業,就業缺技術、創業無經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農户佔到三分之一。南京市審計局派我掛職第一書記後,我先後3次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村兩委會,貧困家庭代表會,着重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脱貧的勇氣和信心,走出了以黨建促扶貧解放思想,以產業為基礎壯大集體經濟、以項目為支撐可持續發展、以低收入農户為主體可持續脱貧之路。2015年,馬頭山村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户20户(72人),低保户115户(197人)。目前,已脱貧126户(一般低收入農户11户,低保户115户),低保户已經全部脱貧,尚有9户一般低收入農户有望今年底全部脱貧。

啟示二:擺脱貧困必須有堅強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扶貧攻堅方向,扶貧攻堅到哪裏哪裏就有黨組織

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增收。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我帶領支委一班人,着重從落實黨支部會議制度入手,健全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議事規則”。目前,黨總支部的核心領導能力、領導村民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能力和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遇到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甚至紅白喜事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村書記和各位委員已成為村民可信賴的“主心骨”。開展的“十個一”黨建活動,受到了街道黨工委的肯定,曾在全街黨建會議上做過經驗介紹。一位老黨員動情地寫下“三字經”,表達對基層黨組織的熱愛,願意在有生之年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啟示三:擺脱貧困必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幹,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習近平同志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説:“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真正擺脱“思想貧困”需要的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

儘快擺脱貧困,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我作為馬頭山村第一書記的承諾。今年5月,我帶村“兩委”5名同志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經過新一輪深入調研和一任接着一任乾的思路指導下,村“兩委”幹部達成思想共識,決定主攻三個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過兩年多“滴水穿石”的功夫,村裏的山水變得更綠了,塘壩溝渠等水利設施更加牢固,水泥路已實現村村通,整個馬頭山村列為國家環境二類保護區,村集體收入也由2015年的不足25萬元,到今年底可實現集體收入120萬元,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啟示四:擺脱貧困必須要同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錘鍊過硬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習近平同志在《擺脱貧困》中反覆強調,“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當我走街串户聽到雙目失明、僅有9歲的鈕京生想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心願,看到一家4口人有3口人患嚴重疾病的焦長高一家人時,走訪到因車禍而失去家裏頂樑柱的家庭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不來扶貧,就無法感受到70公里外的地方還有羣眾在為改變貧窮而掙扎。我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生活,感受到這個貧困羣體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於是,這種為民的情懷、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就越來越濃。我們先後培訓貧困人員180餘人,實現勞動力轉移100餘人,真正讓貧困户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脱貧致富技巧,增強貧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爭取各類助學資金30餘萬元,資助30餘名孩子生活費,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村民因用水灌溉、宅基地糾紛、企業與村民發生矛盾等問題,不推不躲,主動靠前調解,近一年來沒有發生羣體性上訪和羣體性傷亡事件,犯罪率和事故率明顯降低,馬頭山村被街道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居。

好書好文章,百讀不厭。品讀《擺脱貧困》,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勤政為民的胸懷、勤于思考的執着、親民樸實的作風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讀的過程就是思想和靈魂淨化、洗禮的過程。《擺脱貧困》一書,指引着我們擺脱貧困、打贏脱貧攻堅戰!

篇六十:《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最近,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一書受到廣大黨員幹部的高度關注。該書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作品,過了1/4個世紀,時代鉅變,時過境遷,這本書至今魅力依舊,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擺脱貧困》這本書記錄的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面對大好機遇,卻面臨着全省發展不平衡,工農業基礎薄弱的困難。習近平同志此時來到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裏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脱貧困的歷史重任。書中集中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營養和哲學內涵。

在新形式下,這本書仍然有着很強的現實意義。第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脱貧困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實到實處。第二、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從文化建設入手提出小到一個地區大到整個國家的整體治理思想,在習近平同志任職寧德期間就有了理論上的思考和實踐上的探索。第三、要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要靠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得民心。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脱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

篇六十一:《擺脱貧困》學習心得體會

《擺脱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29篇重要文章,共計12萬字。全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現了總書記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體現了總書記堅定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對以下幾點印象最為深刻:

一是要密切聯繫羣眾。《擺脱貧困》這本書每一個篇章都來自實踐,都與黨的羣眾路線有着天然的聯繫。在《幹部的基本功》中,總書記講到:“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提倡幹部要密切聯繫羣眾,在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正如同書中寫道:“領導的威信從哪裏來?只有全心全意、盡心竭力、堅持不懈為人民辦事,才能逐步地樹立起來”。“只要我們堅持實實在在地每年為羣眾辦幾件實事,羣眾是會真心實意地擁護我們,會自覺自願地和我們同心同德,共渡難關的。”

我們要在思想上尊重羣眾,在感情上貼近羣眾,在工作上依靠羣眾,真正做到心中時刻有羣眾,解決羣眾所憂、滿足羣眾所盼,真正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有這樣,人民羣眾才相信我們,支持我們。

二是要有“弱鳥先飛”的意識。在調查閩東九縣以及浙南等地後,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總書記有了“先飛”意識、飛洋過海的藝術、怎樣豐滿羽翼、鴻鵠之志四點看法。文章中提到的:“觀念不能‘貧困’;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業務工作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要明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積極向領導、向同事多學習、多請教,熟練掌握業務知識,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要有鴻鵠之志,做新時代愛崗敬業的好青年。

三是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啟示”給我的印象也尤為深刻,“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

“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總書記指出:我們需要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需要鍥而不捨的韌勁。的確,我們在工作中就是需要滴水穿石的毅力,踏踏實實、勤勤懇懇,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並堅持在工作中有所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