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9K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由本站會員“a0968555”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一定能夠實現,做到脱真貧、真脱貧。共同閲讀《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請您閲讀!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1

《擺脱貧困》一書是習近平同志於24年前,也就是1992年,在他離開寧德兩年以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出版的第一部專著,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萬字。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內容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全方位的各個領域。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素養和哲學內涵。彼時習近平同志才35到37歲,這些思想和觀點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對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脱貧困》一書中所體現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羣眾觀點和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樸素文風。

這次到黨校來學習,一個多月來系統重學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原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了更系統和深刻的認識。在經典讀書活動中,我認真研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又重讀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在認識上有了更深的領悟。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科學闡明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是指導中國革命的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擺脱貧困》則是一部集中反映青年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運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開展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專著。正如他在書後《跋》中所述:“在這本書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求是》雜誌社社長李捷説:“《擺脱貧困》記錄着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我認為從實踐的觀點來看,青年習近平同志在寧德有五個方面的探索。

一是在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書中寫到:“鄧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説過這樣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習近平同志就大力倡導一切從實際出發。他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他反覆講,“貧困地區不要有超現實的幻想。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他引用馬克思的話説,“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就在於它是行動。”他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好地方工作,首先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去認識規律。他帶頭以身作則,倡導“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時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層工作的法寶。

二是在實踐中堅持發展第一要務。項南同志在為本書作的《序》中説:“這些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習近平在書的《跋》中也説:“收集在這本書裏的29篇、12萬字論及的問題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習近平始終把經濟建設當着最大的政治,把消除閩東貧困作為首要任務。書中寫道,他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掛滿了各種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但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就説這“值得打個問號,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他強調要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要振興林業,扶貧時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要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要辯證地分析新形勢下閩東的財政經濟,要更加開放地抓好畲族經濟,儘快脱貧。他説:“實踐不斷給予明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只有在生產力的解放中,在國力的快速增強中,在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中,在與外部世界日益廣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最充分體現。”在《跋》中,他寫道:“對更多的人來説,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脱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才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

三是在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習近平在書中寫道:“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他説,他把全書題目叫做“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他説“扶貧要先扶志”,“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他用鄧小平的話勉勵閩東的幹部,“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他用插隊落户時看到的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來啟示大家發揚前仆後繼、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致死不渝的“滴水穿石”的精神。他教導大家,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要有功成不在我的水滴精神,“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是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這些都充分説明了青年習近平同志思想敏鋭,善於把握時代脈搏,身上洋溢着革故鼎新、昂揚向上、敢於創新的鋭氣、智慧和勇氣。

四是在實踐中堅持羣眾觀點。習近平在書裏寫道,人民羣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他把堅持羣眾路線看作每一個幹部都應當苦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專門著了一篇文章《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文章中他首先提出命題:“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之後他從歷史的現實的角度闡明瞭我們黨的勝利之本、執政之基在於人民羣眾。黨需要羣眾,羣眾需要領導,能不能始終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血肉聯繫,能不能、會不會和人民羣眾打交道,就是檢驗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説“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裏來?”“就要眼睛向下,善於從羣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他説“現在我們非常強調社會穩定。最重要的保證是什麼?是羣眾。”他在書中反覆強調,黨員幹部要把心貼近人民,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他倡導和推行“四下基層”,把它作為幹部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途徑,作為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改進作風的有效辦法。當年他三進地處偏僻、不通公路的壽寧縣下黨鄉訪貧問苦,共商脱貧大計,至今仍讓羣眾感懷感念。全書通篇貫穿的羣眾觀念,彰顯了習近平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始終腳踏實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五是在實踐中提高修養。習近平同志年輕時就深刻思考了為官治政之道,他提出“為官四要”。一是為官之本在於造福一方。他説“官作為一種社會職業,並無好壞可言。但為官是有好壞之分的。因此,從做官的第一天起,就要思考為什麼要當官和當什麼官這兩個問題”。二是為官之理在於講求奉獻。他説“想通過當共產黨的官來發財,黨紀不容,國法不容。”“當官要負責任,古時候説‘無官一身輕’,想當官又想圖清福也是辦不到的”。三是為官之德在於清廉。他説“既然來當官,就不要想着發財,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持身必須以清廉為準則,”“沒有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期待飛得持久,扶搖直上是困難的。”四是為官之義在於明法。就是要維護公正,伸張道義。“寸心不昧,萬法皆明。”習近平強調,領導者要有修養。一要有黨性觀念。“增強為人民服務的黨性觀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深入基層深入羣眾。”二要有度量。“共產黨人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無所謂個人之名利。”要從黨的使命、從歷史實踐的過程來思考這個問題。三要有氣節。他認為,“高尚的氣節是每一個領導者所應有的品質。”一個人在原則性問題上必須講氣節。四要誠實。要“把實事求是精神貫徹到為人處事上”,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敢於堅持真理,遇事不隨風倒。五要有氣魄。“領導者要培養氣魄,提高工作自由程度。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恩格斯所説的,深入實際,獲得對外部世界必然性的認識。”習近平在書中寫道:“共產黨人的修養不是靠面壁坐禪獲得,而是靠實踐的積累、昇華;共產黨人的成功不是靠神仙上帝賜予,而是實踐的必然結果”。“在實踐中提高修養,在實踐中獲得成功,是共產黨人建功立業應遵循的重要原則。”

重温經典,重讀原著。《擺脱貧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戰略思想、富有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富有針對性的實踐觀點,思想深刻,灼見真知,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就像項南同志在此書序言中所説:“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後的作用。”這份精神財富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檢驗,歷久彌新,更顯珍貴。正如尤權書記説的,《擺脱貧困》一書中所展現出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彰顯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以及歷史邏輯的高度統一,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典範。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2

讀了習總書記的“為官四要”,深受感染,自己作為一名社區書記,雖然不是國家公務人員,談不上官,但是作為一名黨組織的負責任人,感覺習總書記的為官四要對我做好社區工作指導幫助很大。

一、為官之本在於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於人民,這與我們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一個意思。我想,作為一名黨組織負責人,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於民,使一方居民安居樂業,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造福於民,還要與民相知心,這就要切實改進領導作風,深入羣眾,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只有這樣,才能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及時地為人民羣眾排憂解難。

二、為官之理在於講奉獻。當共產黨的“官”要造福於民,就得講奉獻,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毛澤東同志説,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如果想當官又想發財,那是十分危險的。有些人當了官,就以權謀私,結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想當官又想圖清福也是辦不到的。當官要負責任,任務沒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難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氣,想罵人也是罵當官的。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我為自己一心想考上公務員,提高經濟收入而慚愧。應該像習總書記所説的那樣:要不圖私利,不圖清福,只圖為社會、為一方居民多做貢獻,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人,要把工作的苦和累,看做是工作的充實,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三、為官之德在於清廉。為官一場最起碼應留個清名。持身必須以清廉為準則。作為社區,是服務羣眾的第一線。黨和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社區是第一道受理程序,必須嚴格把關,把黨和政府的温暖確實送到需要的困難的羣眾家去。共產黨的領導幹部在廉潔奉公上不成為榜樣,徇私舞弊,優親厚友的話就無法在人民羣眾中樹立威信。

四、為官之義在於明法。這裏講的義,是指維護公正,申張道義。無明法不足以正紀綱,無紀綱就不能護公正,張道義。作為最基層的社區服務平台不可事事老好人主義。老好人主義從本質上説,就是沒有為官之義。沒有為官之義,使法度變得模糊不清,紀綱變得鬆懈無力。沒有為官之義的原因在於私蔽心竅。事實證明,我們社區一定秉公辦事,不畏權貴,執法嚴明,才能讓社區的正氣上升,事情按照規矩就好辦。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3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擺脱貧困》一書,這本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主線,以密切聯繫人民羣眾為出發點,立足閩東實際,通過提倡弱鳥先飛、密切聯繫羣眾、發揚滴水穿石精神,高瞻遠矚、意切言盡、深入淺出地闡述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羣眾等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思想深刻,對我們這些基層幹部深有啟發。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説説我的感受。

一是觀念先富。鄉鎮村居經濟發展不平衡,懸殊較大,許多村居都想擺脱貧困現狀,過上百姓富,生態美的生活,但是,我們要認清自己所處的形勢,要有擺脱貧困的信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脱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説的脱貧,而是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我認為政府在觀念上要帶領羣眾先富,在政策上要扶持羣眾發展,在創業上要動員全民參與。

二是方向找準。各地區發展經濟條件不同,發展經濟不能跟風而上,要結合實際,要擺脱貧困不是政府要富是羣眾要富。我們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準確的定位,解放我們的思想,這樣工作起來才能知道方向。要有不畏艱難的精神,力戒形式主義,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貼在人民身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要擺脱貧困,需要全社會參與,作為政府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密切聯繫羣眾,做羣眾的貼心人,想羣眾所想,才能解羣眾所憂,把羣眾的利益擺在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為了羣眾、依靠羣眾、服務羣眾的理念,特別要注重對貧困家庭的關心和幫助,“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務實就是要“親手下地鋤”,用實幹精神栽種希望的果實。

三是信念堅定。我們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在我們推進鄉鎮村居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基層羣體由於受狹隘的空間地域等限制,使幹部、羣眾長期處於一種固定的生存狀況,要徹底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只有秉持“滴水穿石”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鄉鎮經濟落後情況。就像習總書記“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工作從一點一滴做起,經驗一點一滴積。

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進一步轉變思路,紮實工作,加強發展意識,爭做開拓創新的表率,努力增強服務發展大局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深入研究適應新常態下發展形勢的新方法、新舉措,帶頭轉變觀念,帶頭開拓創新,重在敬業、奉獻、求實、開拓、創新上做文章,克服求穩和保守思想,奮力鄉鎮村居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創新發展。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4

)《擺脱貧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脱貧困的必由之路。這是本書深入論述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擺脱貧困不僅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建設,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經濟增長需要有相關的社會條件支撐;另一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才能為擺脱貧困打下紮實的基礎,創造真正美好的社會生活。

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最為基本的是要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書中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要協調統一。在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高度強調引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脱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時,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經濟的不發達,決不能成為不辦科技教育的理由”,“我們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辦教育”。

作者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我們脱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很明確:一方面把發展商品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另一方面把盪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淨化社會風氣,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予以重視”。作者還前瞻性地強調,脱貧致富既意味着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的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在《擺脱貧困》一書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質貧困、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三個概念,並對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從而為擺脱貧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徑。

“貧困”的首要含義是指物質財富的匱乏。但是,在習近平同志看來,不能陷入就經濟談經濟的形而上學立場,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和精神層面來尋找物質貧困的根源。在他看來,物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於長期的物質貧困而導致人們“頭腦中的貧困”,即精神貧困。而對精神貧困,他又具體區分了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

“思想貧困”,就是指缺乏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擺脱物質貧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導致要麼安貧樂道窮自在,要麼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想辦法找出路。“信念貧困”,就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動的意義和價值目標,缺乏向上的志氣和行動的勇氣,“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物質貧困、思想貧困、信念貧困三者互為因果並相互強化。《擺脱貧困》一書就是從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入手,提出擺脱物質貧困必先擺脱精神貧困,擺脱思想貧困必先擺脱信念貧困。

在習近平同志看來,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脱貧致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使我們擺脱了物質貧困,但有些人卻自覺不自覺中再次陷入了“頭腦中的貧困”。尤其是西方歷史終結論變成了新教條,束縛着人們的頭腦。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承擔起中華文明覆興的使命,都需要從《擺脱貧困》一書中汲取營養。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5

最近,第五十七督導組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著的《擺脱貧困》一書,該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等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今天讀起這些講話和文章來,都深受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一班人”,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作了仔細調研和認真思考,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設想。比如在1989年1月寫的一篇文章《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中提到:“閩東屬於老、少、邊、島、貧困山區,有913公里海岸線,300多個島嶼,至今經濟仍然相當落後。怎麼辦?從現實出發,發揮沿海優勢,抓住機遇,組織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不攀比,不消極,不蠻幹,緊中求活,活中求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路。”這篇文章深刻揭示,必須對一個地區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具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脱貧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

在1990年4月《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文中,總書記寫到:“我強烈地感到,在扶貧中,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實力,否則,整個扶貧工作將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強大的動力,已經取得扶貧成果也就有喪失的危險。”這篇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習近平同志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琳琅滿目的各種錦旗,牆上什麼錦旗都有,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認為能得錦旗當然是件好事,但決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個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什麼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在今天,習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迴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羣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羣眾。”

五十七督導組到卓資縣大榆樹鄉開展脱貧攻堅督導工作已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全鄉上下及各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按照上級關於村集體經濟“清零達標”要求,截止2018年底,全鄉1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清零目標,其中1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但全鄉16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項目中,僅4個村有實體產業項目,其他12個行政村均為短期資產租賃或一次性補償收入,集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足。今年,大榆樹鄉重點加強行政村集體經濟項目落地。光伏扶貧方面,爭取到分散光伏集體經濟項目3個,涉及蘆草溝、大南溝和獅子溝行政村。京蒙對口幫扶方面,目前大南溝、大榆樹、孔督營、陽坡子、羊圈灣和後房子等6個行政村已與北京有關幫扶單位對接,項目扶持正在進一步落實。其中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鄉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西壕塹村委會,已到位資金100萬元,用於擴建野生保健黃金茶加工廠,新廠房正在建設中,預計11底建成,該項目擴建投產後年產值可達80萬元,利潤大約在30萬元左右,可幫助西壕塹、孔督營兩個村的貧困户實現穩定增收;北京弘朝偉業公司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蘆草溝村委會,已投入幫扶資金35.8萬元,種植黃花150畝,目前成活率達90%以上;北京昆泰房地產公司對口幫扶獅子溝村委會,投入幫扶資金49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2台,已投入今年的農耕服務,發展養殖基礎母豬35頭,目前已發展到80多頭。

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脱貧困》一書約12萬字,論及的問題卻是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説,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一定能夠實現,做到脱真貧、真脱貧。

《擺脱貧困》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