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帝本紀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7W

五帝本紀讀後感多篇

五帝本紀讀後感1

史記一整本書其實當數三皇五帝篇目最為無趣,盡數是些枯燥文字,以平淡的口吻輕聲敍述着那距今實在太過久遠的遠古時期,講中華大地最初的故事。沒有太過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俠客豪情也沒有英雄悲歌。然而翻開舜的故事,讀來卻實在令人心生慨歎。我們時常可以聽到百善孝為先這樣從古流傳至今的句子,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孝之一字從來都是時間長河裏艱難前行的人必堅持之事。我一直相信父慈子孝當是家人相處時的一大幸事,但我未曾思量過父不慈子當不當仍做孝子。

幼年喪母的孩子唯一的依靠卻是那個兇頑的盲眼父親,偏這樣的父親極其寵愛續娶的後妻與狂傲暴戾的小兒子。於是這個孩子被迫早熟,年紀尚幼便一個人去歷山耕種,在雷澤捕魚,在黃河邊燒製陶器,在壽丘製作日常用具,在負夏經商,從晨光熹微到暮色深沉,他的勞作從不曾停下。他的家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他卻從未對家人的偏心而抱怨,從來都抱有赤誠之心寬容待人。可即使如此,總還有人容不下他。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什麼會有父親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殺死自己的兒子?火燒糧倉、活埋地下,無所不用其極。行兇者甚至在意識到他們殺死了舜後,驕傲的説自己是主謀。可是舜啊,他實在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分明清楚父親與兄弟一門心思置他於死地只為得到他的糧倉和妻子,偏還在死裏逃生回到家中後,對他們更好了。為什麼行兇者沒有意識到呢?沒有意識到舜之所以擁有糧倉與妻子,擁有他們沒有卻十分渴望的那些,是因為他傳至遠方的孝名。

猶記得曾經看過的動畫,主角便是舜,畫面上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冰天雪地裏只穿着件單薄破舊的外衣,而歪在家裏塌上的象,身上是嶄新的棉衣。舜帶着空籃子回到家裏,盲眼的父親以為舜穿着新棉衣還偷懶,找來木棍便要抽他,偏這實誠孩子一動不動任他打。木棍抽開本就極其單薄的布料,露出內裏的乾枯木葉,孩子的背上許是已經青一塊紫一塊了,但他強忍着一聲不吭,紅着眼眶跪在雪地裏。

畫面定格在我腦海裏,我思量許久許久也未能明白分明不公至此,甚至因為家人險些喪命,這些他為什麼從未怨恨過。大抵能成帝王者,胸中總是懷有大仁大愛罷。

五帝本紀讀後感2

這兩天閲讀了《史記》的第一個——《五帝本紀》,感觸很深!比如一段:“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從這一段的閲讀中我受到動感很大!萬萬沒有想到,原來我們的老祖先的智商實在是太高了!善於觀察的他們把變幻莫測的天氣歸類成24節氣。偉大的帝王堯又把一年算成365天多一點,所以又定成每四年有一年是閏年。並確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節氣。

而這本書又寫在幾千年前,所以我實在是感慨萬分因為我們的老祖先們太智慧了!帝王堯在位70年時問大臣們誰可以接他的班,可別人給他推薦的人經過試驗都不行,終於到舜了,堯經過重重實驗認可了舜。聰明的舜又把之前未過關的神們發配到遠方做他們可以做的事並按照他們的能力分配的恰到好處。堯認可舜28年後退位由舜管理天下。

當初有高陽氏,高辛氏共16位有才能的人,世世代代清潔高尚。但是帝堯在位時他們並沒有得到重用,於是舜用他們掌管天下水利,農作,教育結果使整個社會和睦發展。而當時還有16位惡霸,舜還是一個十分懂得謙讓的人他的父母與兄弟姐妹想殺了他,卻屢次沒有成功。舜也知道他的親人想殺他,但是寬容的心並沒有想到去報復,所以堯非常欣賞他,便爽快的讓他繼承了自己的王位,去管理內外大事!從此舜又以孝順出名了。

我們做人也要像舜一樣,待人寬容,有信譽,謙虛。才可以在世界上才會被人永遠被人記下,在世界上永存!

五帝本紀讀後感3

五帝本紀讀完了。大概是説的黃帝在神農一族衰落以後,打敗了炎帝。殺死了少數民族蚩尤。讓中原一代的部落都認黃帝部落為主。黃帝帶領人民繼續進行建設。修建初步的道路。

然後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後來有獨立的部落。妻子嫘祖嫘祖生的兩個兒子,他們的後代先後統治了天下。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昌意的兒子就是顓頊。他死了以後,玄囂的孫子帝嚳繼承了帝位。他們兩個都是英明神武,德才兼備,身體力行。人民都非常崇拜。

帝嚳的兒子摯繼位,德才都不具備,最後被趕下台,摯的弟弟堯繼承了帝位。

堯時期,國土擴張,影響範圍變大。遇到了黃河的水災問題。堯在大臣的推薦下,讓鯀去治理。對於接班人的問題,大家先推薦他的兒子丹朱,堯認為不行。後來推薦了顓頊的玄孫,舜。舜以孝順聞名。他爹和後媽各種想害死他。他各種孝悌。最後經過考核。成為了堯的接班人,任用禹治理了水患。(大禹治水有個助手,叫胥,有一説蘇州的命名就間接來自於這個胥,蘇字和胥字通假)

我覺得其中年齡有些不是很符合生物學規律,比如堯登基以後活了98年等。只能姑且瞭解一下。我感覺其中看到了王朝的擴張,統治的強大,權力的集中。比如堯分封了八元八愷。是黃帝家族的十六支後裔。分別是顓頊和帝嚳的各八支後代。雖然我也納悶咋就成了一族。才沒兩百年。可能其中有些話也不是原來的意思。

黃帝時期在修路,調理陰陽,順天應命這樣。到了舜時期,主要的二十二個官員。分別管法律審判,禮儀,工匠,山澤,農業,民眾,賓客這些。而且本來就四個官員管四方,現在有十二個地方長官,可見影響力範圍擴大了。

有點生產力高速發展的味道。按照客觀規律,我想肯定不是兩百年(而且年齡也不大對)。所謂黃帝子昌意之類的描述,很可能是,黃帝部落的分支,昌意部落。當然是我個人的猜測。

還有説禹居然是顓頊兒子的兒子。顓頊死了大概一百五十年,居然孫子還很年輕。

而且社會建制,形態,生產力變化這麼大。真的不像兩百年倒像是兩千年乃至更久。

大概意思是黃帝時期還要靠天吃飯。舜這會已經初步掌握了農作物規律和製作種種工具了。

我也一直認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對抗共同的洪水,所以華夏部落走到了一起,並且更容易黏合在一起。

五帝本紀讀後感4

關於堯和舜,我並不陌生,早在我七歲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的鼎鼎大名。

在古代,皇帝們都是把皇位留給自己的`兒子,兒堯和舜卻是與眾不同,他們只把皇位留給有才能,又很善良、正義的人。就像堯所説的:“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就是不能以天下百姓受苦,而得利於一人,而那一人,指的就是當時堯的兒子丹朱。舜,則就是那個有才能,有很善良、正義的人了。

舜以“孝”而聞名於世,並且也有非常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據説,他領導的地方,不論是多麼荒廢的土地,也能一年成村子,兩年成小鎮,三年即成繁華都市。他的大名,人人皆知,不是那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類型,而是人人稱讚。當堯在挑選繼承皇位的人選時,四方諸侯都推薦舜,這就是對舜才能的最好的證明。舜更是不負眾望,成功通過了堯的測試,最終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皇帝。

不僅是堯,舜也是如此。舜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夠好,於是也向堯學習,公眾挑選,於是選中了治水有功的禹。

堯和舜的禪讓着實令人欽佩,一個人能把這樣無限的權力讓給一個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能人,只為給百姓着想,這樣的奉獻精神實在讓人稱奇,想堯和舜這樣大公無私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王者,就如《孟子》中所説:“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正是堯禪讓的善舉感染了舜,也感染了大家,才造就了五帝本紀的逐漸繁榮昌盛。

像堯和舜這樣不把國家領導人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在現在的中國也有很多,但説句實話,現在的這種種,不過是走個形式,誰能問心無愧的説自己真的想這樣。能真正學習堯和舜的大公無私、誠實厚道、富而不驕、貴而不傲的人,實在是少得屈指可數,珍得千載難逢!

五帝本紀讀後感5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此乃魯迅先生對《史記》之評價。不錯,作為我國的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其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五帝本紀》乃《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中之首篇,記載的是遠古傳説中相繼為帝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事蹟,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之戰爭,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遠古初民戰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穀、觀天文、推曆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的情況。這些雖為傳説,但從人類歷史發展之規律和地下文物之發掘來看,有些記載亦屬言之有徵,它為我們瞭解和研究遠古社會,提供了某些線索和信息。

黃帝,其姓公孫,名軒轅,為少典之子,為五帝之首。黃帝共生二十五子,其中昌意,玄囂為其正妻嫘祖所生。黃帝崩後,傳位與昌意之子高陽,即顓頊。

顓頊後又傳位與玄囂之孫高辛,即帝嚳。帝嚳傳位與其弟堯,堯老後將其位禪讓與舜。

五帝開創的事業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之開端,《五帝本紀》又是十二篇本紀之首篇。這篇本紀,在記事上確立了歷史發展的根基。司馬遷利用了連環鎖的敍寫方式,一環緊扣一環。如在寫堯時提出舜,而重在寫堯的知人善任;寫舜時一方面繼續緊扣對堯的敍寫,一方面又突出了對舜的刻畫,同時還帶出了禹、契、后稷等,為以後各篇打下了基礎。

五帝的傳説,幾千年來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心裏,被當作賢君聖主的楷模歷代傳頌。“炎黃子孫”早已成為凝聚中華民族之親切稱呼,“人皆可以為堯舜”、“六億神州盡舜堯”,也早已成為鼓勵人們賢能為善之有力。

關於太史公對中國歷史的講述“何從黃帝開端,為何選此五帝進行講述”等問題,讀完《五帝本紀》後,我有以下思考。首先,黃帝是後世道德之楷模。黃帝時期,是中國原始公社的末期。應當説,黃帝是一個“馬上皇帝”,馬上得天下,且戎馬一生,“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使用戰爭統一了各個部落,一步步在中原地區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局面。但黃帝不是窮兵黷武之人,而是一個仁德的聖王,是後世用兵的一個道德規範,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便起筆於黃帝。再者,司馬遷認為,五帝以及夏商周諸侯都歸本於黃帝,都是炎黃子孫,黃帝是中華民族之共同祖先,因此就從黃帝起筆。

在中華歷史的滔滔大河中,五帝的故事作為源頭,其地位十分重要,其對後世的影響更是尤為深遠。

五帝本紀讀後感6

《史記》歷來被奉為史學界的經典之作,更被魯迅先生稱讚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史記》不但非常充分地體現了歷史史實,讓我們感到每個歷史人物都很豐滿,而且這本書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往往兩三個字就能傳神地表達人物的心理狀態,讓歷史變得有韻味。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史記》是司馬遷頑強創作的結晶,命運的苦難對司馬遷進行精神上的洗禮,也成就了他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他對歷史犀利的視角和別樣的筆法。

剛開始讀《史記》確實有些吃力,首先文章中有很多生僻字,更有大量的文言詞彙需要查閲,甚至有的文言詞,一兩個字就能做出很長一句話的解釋,所以,利用空閒時間,僅僅第一篇《五帝本紀》就讀了五天。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讀完之後確實有不少感受。

完備禮儀自古有之

我們中國一直被稱為是“禮儀之邦”,讀完第一篇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在遙遠的五帝時期,禮儀就相當完備,慶賀喜事、避免兇險、宴請賓客、軍事活動、賞賜嘉獎,這些都有不同的禮儀規定,就比如每個帝王都會專門選一個官員負責祭祀活動,包括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不同的祭祀也要有不同的祭祀方式;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爵位應該佩戴哪種不同的玉製福信;在君主去世三年之內應該如何服喪,不能做什麼事這些都有詳細的禮儀制度。其實這些禮儀在之後的朝代發展地日趨完善,前段時間去河南省博物院參觀,在夏商周時期,青銅文化和陶瓷文化已經發展得非常鼎盛,每件器皿都雕刻得非常細緻,而且大部分的物品上面都雕刻有極其精緻的圖案,其實這也是我國禮儀制度的體現,不同地位的人,物品上的圖案不一樣;款待不同級別的賓客,所用物品上圖案也不一樣,所以,漸漸地,對我國的禮儀制度簡直到了歎服的地步!

農業大國名不虛傳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這一點在五帝時期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論是黃帝還是其他各位君主,治國之初都是把這麼幾件事放在首位,首先種植五穀,安撫萬民,考察四方,讓四方百姓的温飽問題都得到解決;其次是根據天象推算四時節令,一方面是為了順應大自然,種植合適的農作物,另一方面是祭祀上天,以保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最後君主還會派專門的官員去教化萬民,教他們如何耕作,如何遵守作為父母、子女、兄長、妻子、臣子應該遵守的準則,其實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證人民能夠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禪讓制度利國利民

黃帝之後,他的孫子高陽沉靜、穩練、有智謀,於是即帝位,稱為顓頊帝,顓頊之後,他的侄子,也就是黃帝的一個曾孫高辛即位,稱為帝嚳,帝嚳之後,先立了他一個兒子摯即位,但摯不善治國,於是帝嚳的另外一個兒子放勛即位,稱為是帝堯,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帝位的繼承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制度,而是誰適合繼承、誰有能力就讓誰擔任國君。後來堯把帝位傳給了舜,雖然他們之間也有那麼一丁點的親戚關係,但從舜往上查七輩人都是平民,到舜這一代已經是無人問津了,但堯還是經過多方面考察,得知他的能力後,把帝位傳給了他。之後舜把帝位傳給禹,更是沒有親屬關係,完全是看中他的才能。其實這樣的帝位繼承方式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

所以五帝時期君主的本意,並沒有太多的私心,只是想把國家治理好,讓人民安居樂業,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人的權欲越來越重,才有了後面的嫡長子繼承製,才有了加強中央集權,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才有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如果我國一直都保持禪讓制,現在的中國會不會更加傲視羣雄呢?

五帝本紀讀後感7

帝出少典,居於軒丘。既代炎歷,遂禽蚩尤。高陽嗣位,靜深有謀。小大遠近,莫不懷柔。爰洎帝嚳,列聖同休。帝摯之弟,其號放勛。就之如日,望之如雲。鬱夷東作,昧谷西曛。明揚仄陋,玄德升聞。能讓天下,賢哉二君!

今天看了太史公的五帝本紀,越發覺得現代政治很落後,很死板,很無聊。早在五千年前,中國的政治文明程度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他們是中國最早的政治家。所謂的政治家,不過是因為他們幾個人有頭腦,發明或發現了一些東西,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大家都聽他們的話而已。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們吃上了熟食;有巢氏建造了房屋,使人們有了固定住處;神農氏嘗百草以得糧食,是人們的食物充足。神農衰微以後,諸侯之間出現了戰爭,後來皇帝先是征服了炎帝,然後又打敗了蚩尤,統一華夏。黃帝的老婆嫘祖發明了養蠶制絲的方法,使人們穿上了暖和的衣服。 (對於我們來説,到底是生活重要,還是虛無縹緲的民主自由更重要?)

黃帝死的時候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高陽,也就是他二兒子的兒子,高陽就是帝顓頊。顓頊死的時候立了高辛,高辛稱作帝嚳,是黃帝的曾孫,但是他的爺爺是高陽的伯父,也就是説,他是高陽的堂侄子,而不是高陽之子。帝嚳死的時候立摯為帝,但是這個人不怎麼樣,太史公曰其不善,於是他的弟弟放勛為帝。放勛就是堯。

最後堯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後人,而是把帝位讓給了舜。堯因為自己的兒子不賢而到處尋找合適的接—班人,有人向他推舉了舜。舜20歲的時候就因為孝順出了名。30歲的時候被舉薦給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也就是説,舜其實是堯的女婿。舜最終通過了考察,成為了新的帝王。舜後來既沒有傳為給後人,也沒有傳位給女婿,而是傳為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那個時代的帝王之位,從最早的能者居之,到後來的家族內部傳遞,最後由又傳到了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