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封神演義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8W

高中生封神演義讀後感

《封神演義》表面上好像是一個神話小説,人們有各種的本領,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有本事也會有輸的時候,我們可不能輕敵,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遇到困難不要怕,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積累更多的好習慣。下面為大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封神演義》讀後感,請您閲讀。

《封神演義》讀後感1

暑假中,我閲讀了《封神演義》這本書,立刻被書中的精彩內容所吸引。故事發生在商朝。那時,世界分成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組成的崑崙山闡教和仙士、術士或得道禽獸組成的截教。在一次祭祀時紂王對女媧作出了無禮行動,女媧命令軒轅墳三妖迷惑紂王使殷商毀滅。兩位妖精進入了後宮,開始迷惑紂王,慢慢的讓紂王變成一位沉湎酒色的暴君。紂王不斷殺死忠臣令西伯侯姬昌無法容忍,便在西岐發動諸侯進行造反,同時,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共同制定了封神榜,並將封神榜交給姜子牙,闡教真人也協助西伯侯對付東征路上的截教真人。最終,姬昌的兒子姬發攻下了朝歌,殺死了紂王和妖精,建立周朝,而姜子牙也完成了封神大業。

書中塑造了大量生動傳神、家喻户曉的人物形象,比如“三隻眼”楊戩,會遁地術的“土行孫”,三頭六臂的哪吒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姜子牙,他在崑崙山學藝四十多年,剛下山時生活並不容易,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後來投奔西歧,在帶領大軍東征的途中,真可謂是困難重重,他甚至死過了好幾回,多虧有仙人相助。他對周可算是嘔心瀝血。他會用許多巧妙的方法,比如:陣法、兵法等等。正所謂七死三災扶大業。他倒北海水護西歧,而且他卦算得又準,真是一捻定軍情。我佩服姜太公的機智勇敢!

雖説《封神演義》是部神話小説,可以有各種的本領,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我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有本事也會有輸的時候,我們可不能輕敵。實際上也反映我們生活當中的事,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要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遇到困難不怕,積累更多的好習慣。

《封神演義》讀後感2

《封神演義》想必大家也曾聽説過。書中的楊戩,哪吒通過《西遊記》的宣傳更是成為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雖瞭解這兩位,但眾多人對《封神演義》的瞭解卻只有“姜太公釣魚”,實在是太膚淺了。

其實,真正的《封神演義》並不只是封封神那麼簡單。主要劇情大概是這樣的:紂王被狐妖妲己迷惑,終日飲酒作樂,不顧國家安危。姜子牙下山接榜,得罪紂王,被一次又一次圍攻……在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後,兵伐朝歌,除暴安良,終於大獲全勝。而各路被殺害的魂靈也在封神日前“復生”成神……

這本《封神演義》是明朝許仲琳的傑作。別看我把內容概括得如此簡單,其實這整本書充滿了殘酷和血腥。紂王被妖妃妲己迷惑,發明了烙炮、肉林等極其殘忍的手段來判死刑,看得讀者心驚肉跳。而且,就連他的國家也將也繼承了這種風格。什麼太陽神針啊,瘟黃大陣啊,都是用最血腥的辦法讓人當場斃命!而西岐居然要面對這樣可怕的武器,真是太麻煩了。幸好有姜元帥和十二大弟子的鼎力相助,整個西岐才得以安寧。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朝歌城雖派出了各種厲害的武將,但各自也會有西岐的對手,且每次都是姜子牙獲勝。雖然各路仙人本不該大開殺戒,見鬼殺鬼,見人殺人,但他們也是被逼無奈。因為對手都是封神榜上的名將。而沒上封神榜的,也會自動歸降。

我想,這本書中的一些事,肯定也包含了勞動人民自己的心願。紂王是個暴君,幾乎沒人敢招惹他,而姜子牙卻大膽地提出反抗。這代表:無論邪惡勢力有多強大,都不會在世間永存,正義必定會憤然而起,不顧生死安危,勇敢地去打敗邪惡,獲取光明。紂王的軍馬強大,但必定也會失敗;而光明雖弱小,卻因順從民心,會變得越來越亮,越來越有希望。在《封神演義》裏,在劇情的不斷髮展中,我們無處都會感到勞動人民的這種“渴望光明,憎恨黑暗;相信正義,不畏邪惡”的心態。

《封神演義》讀後感3

當我剛拿到《封神演義》這本書的時候,光樂是它的名字就很吸引我,可是我有個地方不懂是什麼意思,就是封神這兩個字,不過,我相信等我把這本書看完就明白了。

我剛開始看就知道這肯定是非常有趣的一本書。爸爸告訴我這是一本神話故事,是由真實改編的。很多人物都是神仙、道士。爸爸還説:文中的姜子牙等,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姜子牙。因為他為人正直、正義、而且他了推翻商朝,經歷了很多困難,都沒有放棄,反而一直堅持。他還經過了多次死而復生。聞太師和姜子牙一戰,聞太師用金鞭打得姜子牙等人只得鳴金收兵。姜子牙總結經驗:這次戰敗是因為他們太大意了。他們雖然輸了,但是他們決定要在夜晚還要去偷襲。夜晚時分來臨,戰爭正在水深火熱之時,聞太師又使出他的金鞭,姜子牙一直等着聞太師出手,這個好機會他怎麼可能會錯過呢?果然,還沒等聞太師出手,姜子牙就使出了神鞭,只聽空中一個霹靂響過,聞太師的金鞭就斷成了兩截了。聞太師被打得十分狼狽,他突然想起可以找道兄幫忙,聞太師的道兄們早已知道了。他們説:“師兄,我人的十絕陣已練成。”他們在西岐城外擺好了十絕陣,喊到:“讓姜子牙出來破陣!”姜子牙為了不讓他們看不起自己,假裝能破陣,最後在眾道士的幫助下成功破了陣,我最討厭的人是紂王,因為他為了自己的一時之樂,殺害百姓、忠臣,弄得民不聊生,而且紂王還貪圖美色,惹惱了女媧娘娘。姜子牙經過了重重了困難之後,來到紂王的宮殿外,紂王出了宮殿來應戰。紂王看見他,二話不説,拿起劍,要殺姜子牙,姜子牙的各個將領們看見紂王來殺他,也都衝了上去。可是才打了幾個回合,就開始力不從心了,手忙腳亂了,身上還被砍了幾刀。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打不過這麼多人,他急忙逃回了宮殿。妖怪兩姐妹去出戰了。可惜最後被女媧娘娘給收服了。紂王看到倆姐妹死了,哭了好長時間,他叫人堆好木柴堆,點了火。這火足足燒了一天。最後紂王也被燒死了。我現在終於明白封神是什麼意思了。是封為神仙的意思。

讀了《封神演義》這本書,將軍們戰鬥的場面在我的腦裏揮之不去。我知道:正義是永遠能戰勝邪惡的。

《封神演義》讀後感4

《封神演義》是許仲琳、李雲翔著於明代之作,以商周易代,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本書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歷史演義,只能視為一本發揚思想的神怪小説,即為“神魔小説”。其實。這是一本集歷史與神話,集涵養與精神並集神佛與妖魔與一體的好書。讀完這本書,我彷彿就穿越回了那一段兵荒馬亂,金戈鐵馬的年代。

本書最令我痛恨的人物是商紂王,他是一個貪得無厭,寵幸小人,喜好酒色之人。他不聽忠良的諫言,造蠆盆滅忠良,首創炮烙之刑。他還搜刮民脂,斂財建鹿台,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本書以紂王的形象警示後人,不得貪心,要接受別人的勸告與教導,為官者,也要與老百姓一視同仁,同甘共苦,更不能在生活本來就不寬裕的老百姓身上搜刮,使他們原本就清苦的生活雪上加霜。當武王與姜子牙率軍攻入朝歌,紂王在鹿台投火自焚,真印證了“惡有惡報”這一説。

好書,往往能用寥寥幾筆,勾繪出一幅動人的場面。《封神演義》亦是如此。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壯觀的神戰畫卷。這一回寫得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用無數個動詞和比喻、形容,連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這場激烈的血戰。同時,還排比了多種武器,戰鬥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真可謂“玉虛門下一干如獅子搖頭,狻猊舞勢,只殺得山崩地塌。”(書中原文)雖説本書是文言文,但就算隔着這一層,我們仍然可以跨越時空,來到臨潼關,窺見這一場震天動地,天昏地暗的戰鬥。

雖然這本書主要讚揚了懲惡揚善的英雄主義精神,但同時也批評了一些不積極的倫理觀念。令我唏噓的是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文中少年英雄哪吒,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竟追殺其父李靖。這對於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來説,實在是不符“百善孝為先”。更令我驚訝而氣憤的是最終姜尚封神之時,竟只從天命,將不管正義與否的全部人物,全搬上了封神台,乃至助紂為虐的奸佞小人也在封神榜上有一席之地,又只是一味的讚頌明君。這一點也大大削弱了本書的積極意義。從這兩回,我又學到了兩個道理:一是孝敬長輩,兄弟和睦;二是不能遵崇命運,更要敢於同命運抗爭。

不管是褒是貶,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這本書不僅打動了我,更在民俗、民間信仰中都留下了其影子。這本書的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讓我們一起,多讀好書,多讀經典,品味其中的妙處。這時候,我終於從戰火紛飛亂世的年代,穿越回到了今天。

《封神演義》讀後感5

《封神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名氣很大的神魔小説。小説成書於明朝,作者一説是許仲琳,一説是陸西星,但是更多的説法贊成這部書其實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而是總結了以往大量的傳説、評話綜合而成的,是人類眾多共同意識的結晶。

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是,商末周初時期,姜子牙如何領導各界力量,在神魔的幫助下,幫助周武王滅商建周的故事。本書屬於非現實的神魔小説,裏面有人、神、仙、魔、鬼等各界人物與力量。

全書共100回,將近74萬字,人物眾多,包括神仙界人間界魔鬼界,故事情節多,細節多,場面多,把這麼多的內容、線索、空間場面描寫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而且很精彩,很了不起。

《封神演義》中有正義與邪惡兩方,姜子牙代表的周武王一方是正義方,而商紂王則是邪惡方。這是人界的兩派。各自都想要生長、存在下去,一方要消滅另外一方。所以,兩派之間必然存在着戰爭。

我的理解,所謂正義和邪惡,其實是進步與落後。進步的一方,它符合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可以帶社會和當時的人們一起進步,所以它就要萌芽。而另外一方——商末紂王時期,它已經到了衰敗沒落時期,阻礙了社會歷史發展、傷害了人們的存在與幸福發展,所以,它必然會被新的進步力量所替代。它們各自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只是落敗的那一方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所以就給新萌芽的這一方造成了一些阻力,因此戰爭是難免的。所以,客觀上有正義和邪惡兩派,但其實是進步與落後之分。

與此相應的,神魔界也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姜子牙的闡教,另一派則是支持商紂王的截教。這兩派各自也沒什麼教義或教旨。闡的意思大概是闡明正義的意思,截則大概是要截住、阻擋的意思。兩派都有很多有神通的人物,在人間戰爭裏出現,幫助各自支持的一方。

我對此的感悟是:幹一番事業,有的時候,且大部分時候,是需要藉助外援的。一個人再能幹(如姜子牙),一支力量再強大(如姜子牙率領的軍隊),也是孤木難支,所以需要藉助外援。

而且,在同一個層面解決不了的問題,往往要去到更高一個層次去尋找力量,尋找幫助,來解決調和問題。就像姜子牙一方,打不贏的時候就得去請方外的神仙。然後,問題總是很輕鬆地就解決了。

但是為什麼不開始就讓神仙介入,直接讓神仙把商紂王及他的軍隊滅掉呢?我的理解:

第一,如果神仙一出場,只須一場戰役,或輕輕吐一口氣、拈一下手指頭,紂王及商朝就滅了,那小説不用寫了,這部小説也不會存在了。另外,如果沒情節,不曲折,沒轉折,不新奇,小説也就不好看了。

第二,小説開始,神仙人魔幾家就已知道定數,有很多魂靈要給他們封神,早有了定位和安排。故要設置情節與戰事,讓他們戰死,等待封神。所以,很多事都是冥冥中早就安排好的,每個事情都有它的必要。

兩軍對壘,當商紂王的軍隊出來一個旁門左道的人來叫戰的時候,姜子牙這方,常常先有個肉身凡胎的將領跳出去對戰。結果不知道對方有神通,一下子就被殺掉了。

剛開始我常常覺得可惜,納悶姜子牙為什麼不直接派那些有神通的,像楊戩、哪吒、雷震子等,派他們直接去對陣對方的旁門左道,而讓那些肉身凡胎的人白白去送死呢?

後來我注意到,第一,這些肉身凡胎的人出戰打頭陣,都是自己主動請纓要求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每個人的選擇了吧!因為經過那麼多戰爭,他們也應該知道,對方的將領可能就是個旁門左道有神通之士,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不計後果地出陣,所以,這是每個人的選擇。

另一個原因,因為這些人界將領,他們的魂靈將來也是要封神的,所以,必須安排他們死掉,他們的魂靈將來才可以分封到相應的位置上去做神。因此,這樣的安排也是絲絲入扣地,和着高層議定的情節在進行的。

這部小説以歷史為主線、背景,很多人物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如姜子牙、周武王、商紂王等,但是插入了很多虛幻的神魔人物與情節,如,女媧娘娘,太上老君等,故使這部小説充滿了魔幻色彩,變得真假莫辨。

其實,歷史本身就像神話一樣,雲遮霧罩的看不清楚。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勝利者往往會把他們所有的行為與動機美化。所以,不要試圖從歷史小説、神魔小説、神話傳説當中去尋找歷史的真實。歷史沒有完全的真實,也找不到。讀這樣的小説,只當作一種對人性的瞭解,或者説對過往一個時空的大致瞭解,或者純粹就當作一種休閒閲讀。總之,我個人覺得,歷史、神話傳説、小説,有一些共同的虛幻不真實的東西。人生與世界也有這樣的特性。

小説中,不管是哪一方哪一派的人物,只要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死後封神的時候,每個魂靈都有一個職位,都有他主管和司職的地方。

這讓我感覺到,其實所有的人都有他的定位,有他的位置,有他存在的必要,有他相應的工作,也就是有他的使命。

我們平常説,那個人是壞人,壞人就不應該讓他存在,不應該讓他活着,不應該讓他快樂,這些其實都是限制。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一個位置。

最後的封神讓我覺得,世界這麼大,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每個部門都有一個主管的神,都有一個主管者、主宰者。

像這部小説當中,最後一共封了365位神,主管着世界各個地方各個方面。有主管颳風的神,有主管下雨的,有主管打雷的,有主管四季變化的,有主管早上的,有主管晚上的……

主管文才的神是比干文曲星。

主管財富的神是趙公明,他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因為他率領的四位神都是主管財富的,分別是招寶天尊、招財使者、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所以趙公明在民間被俗稱為財神。但在《封神演義》裏,趙公明卻屬於反派,是支持商紂王一方的。

還有我們平常開玩笑的,像什麼喪門星、弔客星、掃帚星、氣死星、陰錯星、陽差星,原來這些都在神話傳説裏都是被封了的神。真是挺有意思。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是有着靈性的。我的理解,所謂的神與靈性,就是讓我們對萬物產生一種尊重和景仰。

在文學藝術方面,《封神演義》大量地使用了排比句和駢文,文字漂亮,華麗,很有氣勢。另外,語言簡潔,過渡自然,都是這部小説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是我讀《封神演義》的一些粗淺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