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4W

2021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向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小編在這裏給大家帶來2021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1

書中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採用多角度立體描寫。

劉備納了水鏡先生的真知灼見:“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於是,三顧茅蘆,請諸葛亮出山相肋,雖關張不悦,雖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雖一而再,再而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求得孔明出山為軍師。此既寫劉備求賢如渴,又寫了諸葛亮恃才高傲。

曹操謀士程昱評價徐庶曰:“十倍於昱”。徐庶評價諸葛亮十倍於自己,孫權謀士魯肅評價諸葛亮十倍於己。諸葛亮也自比管仲、張良。可見諸葛亮是個高人中的高人。

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審時度勢,精當了得: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上天拿來資助劉將軍的。又曰:“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劉備聞言,頓首拜謝。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出山首戰用火攻,次戰也火攻再加水淹,大敗曹軍,建立奇功。在關張心目中樹立了絕對權威,也讓曹操嚐到了諸葛亮的厲害,由不識到認識,初知他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周瑜年少英雄,可他打曹操用的反間計,苦肉計皆被諸葛亮一一識穿,周瑜為東吳計也為嫉妒驅使,當然容不得諸葛亮,幾次要殺亮,皆被魯肅勸止,諸葛亮在七星壇作法借得東南風后,即由趙雲保護逃逸,又讓周瑜撲了個空,真乃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矣。

魯肅勸周瑜殺亮不如勸亮降歸東吳,孫權謀士諸葛瑾乃亮之兄也,受命勸亮,打出親情牌,亮接招打出忠義加親情兩全牌。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團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説他,反被他説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我看以後小説諸葛亮式人物的描寫,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寫法。由此脱胎而來,有比較成功的範例,如羅貫中的弟子施耐庵寫《水滸》中的梁山軍師吳用也大有諸葛亮的氣質神韻。不少計謀是諸葛亮的變化。後世把諸葛亮當成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忠誠報國,聰明智慧,謀略大家的代名詞。足見小説把諸葛亮寫活了,後世很難超越。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2

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我都看了N遍了。

它是中國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敍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無人能比。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書中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典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典韋。當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3

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在這個寒假裏,我再次閲讀了一遍《三國演義》這本書,目前為止我已經閲讀過第三遍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至今一直激勵着我前行。我也要學習併發揚喜愛閲讀的好習慣。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書可謂是英雄薈萃: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單刀赴會的關雲長、亂世奸雄曹阿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有的膽大包天,有的大人大德,有的笑裏藏刀,故事的連續性極強,有很多地方耐人尋味。給人們留下了一種蕩氣迴腸,無法釋懷的感受。我想__當年讀這本書的時候,應該也跟我一樣愛不釋手吧!

該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武聖”關羽了。他在“過五關斬六將”中,頗有大將風範。僅憑一批赤兔馬,一把青龍堰月刀,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曹軍的六員大將斬於馬下。他那英勇無畏、堅持不懈的品質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回想我自己,在學習上,我有時會知難而退;在生活中,我做事亦會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但瞭解了關羽的這種堅韌、無畏的品質後,我深深感覺到他就是我效仿的好榜樣。

想必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都已經家喻户曉了。他讓我最敬佩的便是《草船借箭》了。諸葛亮神機妙算,懂天文,又有許多過人之處。他答應刁難他的吳軍大督周瑜三天就能借到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信心滿滿地去草船借箭。借箭時身邊還帶着魯肅,竟然不擔心魯肅會搶自己的戰功。最後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利用曹軍膽小的軟肋,順利智取了十萬支箭,連一直嫉妒他的周瑜都不得不服他。諸葛亮的這種寬廣胸懷和滿滿自信,讓我無法釋懷。我知道我不能僅有敬佩之情,我更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國演義》裏故事眾多,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這本書可以帶給我們豐富的歷史知識,不僅讓我們通曉人文地理,也是青少年從小立志不可缺少的書目!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多讀書,多看報,秉承傳統精神,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4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説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説,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説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蔣幹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説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後感範文5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説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駒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隱居山林諸葛孔明。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卧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裏的《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我讀三國演義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