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6W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多篇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1

摘要:通過對近十年體育心理學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研究發現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並不是龐雜無序,而是存在一定的研究方向和脈絡,遵循着一定的研究路徑,基於此,研究者從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三方面對體育心理學的研究重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心理學;研究路徑;研究重點;

1引言

體育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科的一門分支,自20世紀八十年代從運動心理學分離出來,在研究體育教育中師生心理活動及行為規律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體育心理學既不同於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普遍性,也異同於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廣泛性,相對而言,體育心理學有着自己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模式,同時,體育心理學的發展又離不開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支撐,彼此互為抵角,相互輝映。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在體育心理學方面的論著豐富,從不同側面對體育心理學進行了闡述和研究,然而,對這些研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發現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並不是龐雜無序,而是存在一定的研究方向和脈絡,遵循着一定的研究路徑,因此,本文通過對近十年研究文獻進行歸納整理,試圖找出體育心理學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為後續研究者提供參考。

2體育心理學研究路徑闡述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可以從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進行探討,同樣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也遵循這樣的規律,而理論的發展又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補充和完善,因此理論研究內容又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部分。體育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科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整體路徑也存在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理論層面又分為學科理論基礎的探討和具體的實驗研究探討。縱覽體育心理學近十年文章,理論層面和方法層面具體到研究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

2.1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

當前體育心理學並沒有針對本學科研究對象和內容形成獨立的理論基礎[1],其理論主要基於心理學理論知識,從其借鑑的心理學理論內容來看,大的方面主要包括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具體研究方面包括情緒、認知、動機、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如洪曉彬等人探究了積極心理學對體育心理學在情緒與運動表現、心理訓練、動作技能學習、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影響[2];祝大鵬基於教學心理學對體院大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研究等[3]。

這其中,社會心理學與體育心理的緊密結合已逐漸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體育社會心理學,正逐漸被國際相關學者所認可。從體育心理學借鑑的理論視角來看,主要分為行為主義研究視角、人本主義研究視角、認知心理學研究視角、建構主義研究視角、跨文化心理學研究視角,如我國學者柳春梅等人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了體育能力本質,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問題提出相關建議[4];馬雪等從建構主義視角提出體育教學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結構的掌握,運用“支架式”解決問題情境和“拋錨式”真實情境教學方式的建議[5]。張象從人本主義心理學角度論述了人本主義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並提出人本主義教育觀應貫穿體育教學整個過程等[6]。

2.2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

學科發展的最終目的要應用於實踐。體育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研究人在體育訓練中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如何解決人們體育訓練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障礙,提高人們體育訓練的運動成效就成為體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當前我國學者針對體育心理學的應用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探討,即體育心理學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和意義有哪些?體育訓練中常出現什麼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體育心理學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和意義,目前研究者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即心理健康是體育訓練的基礎,心理素質的提高不僅是運動的目的之一,也是衡量體育運動員水準的標尺,體育心理學應用的作用主要有:

(1)轉變運動員消極心理態勢,使運動員以積極心態進行體育鍛煉;

(2)通過體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培養人們良好的運動習慣;

(3)瞭解學生體育訓練心理,以更良好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體育訓練,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成效。

問題二:體育訓練中常出現什麼問題?

對此研究者關注點也同樣聚焦於三個方面:

(1)體育學生屬性差異的問題,如學生的性別、年齡、地域方面所存在的心理差異;

(2)學生個體心理健康問題。常見的研究點有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不足,針對某一體育活動產生的膽怯、恐懼心理;由於體育成績不好或因其它原因(如形體肥胖、矮小,害怕表現不好或者擔心影響團體成績等)而造成的心理障礙;學生由注意障礙而不能正確掌握訓練要領引起的心理問題;

(3)針對某種定向訓練而進行的教學方法的改善。如何源等人對體育心理學相關原理對乒乓球專項教學影響的研究,指出心理技能訓練是現代運動訓練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技能訓練影響、制約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水平的發展和體現,可促進訓練者心理素質的不斷完善[7]。陳文繼通過分析學生在整個健康操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特點,提出了“欣賞—模仿—學創”的教學過程[8],黃北翔等人通過把心理學相關原理與撐杆跳教學相結合,提出了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提高體育學生在撐杆跳高中的表象訓練和心理暗示,促使撐杆跳高教學中體育心理學原理在田徑運動中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9]。

問題三: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對體育訓練中常出現的問題探究,研究者分別從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改善教學方法提出了建議。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研究者主要傾向於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合理控制情緒等方面着手,這方面的研究從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障礙為出發點,強調對學生個體行為或心理障礙提出對策,不具有全面性。在改善教學方法方面,研究者立致於學生整體,試圖尋找最優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體育心理問題。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立足於某一心理學理論,探尋該理論與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提高體育學生訓練水平。如董佼從積極心理學這一理論視角出發,以SPARK課程為例,從愉快、充實和有意義三個理念維度闡述其對體育教學積極的指導作用[10];祝婭等人運用認知心理學關於知識表徵類型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體育教學目標進行解構,優化了體育教學方法,促進了體育教育的發展[11]。

另一類是改善傳統教學方法或探尋教學方法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應用,以此促進學生訓練水平的提高。如樑娟根據以往教學經驗,闡述了在體育課程中案例選擇的原則,案例教學的特點、作用和不足,補充了傳統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知識信息[12]。張忠將探究學習方法應用於體育心理學教學中,提出體育教學應該從嘗試探究、主動探究到專題探究的過程[13]。

2.3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

課堂教學是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知識更便捷更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是教育工作者孜孜探尋的重點問題之一,而體育訓練課程更強調學生的操作水平,因此,針對體育學生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單純的應用傳統學科教學模式。近幾十年來,教育工作者對體育學生應該如何教學進行廣泛大量的研究,如果把探尋最優體育教學模式視為一場戰爭,那麼這些眾多的體育心理學工作者則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派研究者立足於當前體育教育教學大綱,以改善現有教學方法為手段,力爭實現體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中,如何改善現在教學方法又成為該派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如周君華等針對體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課件無新意、信息容量與學生接受能力相矛盾等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14]。王斌等通過將傳統教學方法和網絡化學習相結合,提出了混合式學習模式,並系統分析了混合式學習模式教學要素的特點和實施要求,進一步推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15]。

另一派研究者認為體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因此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不應照搬其他學科建構理論,而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基於此,該派研究者強調對體育心理學課程目標、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等進行全面改革。在體育課心理學課程目標方面,研究者認為體育心理學不應單單強調對學生體育運動心理的把握,並以此促進體育訓練成果的高效化,而應該在此基礎之上,使該門學科具有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功能,成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如趙文昌等人從心理學視角探究了體育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並剖析了這一功能背後的心理學機制[16]。

在課堂教學方法方面,研究者強調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加重實驗教學方法的比例,要“因人、因時、因地”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等。如邵國華認為應尋找適合體育運動心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理論聯繫實際等措施[17]。

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研究者提出優化教學結構,精簡教學內容,突出教材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建立立體教材,促進文字教材與電子教材的相協調等措施。在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面,研究者認為應改革考試方法,變注重傳統期末考試成績到逐漸增加考查成績分數的比重;變注重傳統聚合思維的考試到逐漸增加發散思維考題的比重;增加多層次,多方位考核體系,把學生日常測試成績、作業成績、實驗成績等納入期末考評系統,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特別是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對此,我國研究者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完善了傳統考核體系單一、教考分離等弊端,推進了體育心理學考評體系的發展。如祝凱等人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自身體點,在教學實踐應用基礎上提出了基礎考查、能力考查、學習狀況考查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證明該評價模式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效果顯著[18]。

3結語

通過對近十年文獻的梳理,研究把體育心理學相關文獻分為了三個類別: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體育心理學運用研究和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方面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又對每個類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進了闡述,結果表明,體育心理學內容的廣博論著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研究路徑,其中,對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論著研究的主基調,貫穿體育心理學研究的每個層次,其次是對體育心理學具體內容的研究,包括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體育心理學的實踐運用等。當然,隨着時代的快速變遷,體育心理學所基於的理論基礎的不斷完善,其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本文認為未來研究將主要延續以下路徑:

(1)體育心理學本土化理論探討。當前體育心理學還主要以心理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因此未來研究如何在借鑑其它學科理論基礎之上發展體育心理學本學科相關理論知識將是研究者探究重點之一。

(2)體育心理學方法研究。研究方法的完善提高是衡量一個學科發展水平的標誌,由於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獨特性,如何開展本學科研究方法也將是未來研究者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顏軍,蔡先鋒。9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發展[J]。體育與科學,2003,24(4)。

[2]洪曉彬,劉欣然。積極心理學對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1)。

[3]祝大鵬。《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對體育院校大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8)。

[4]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4)。

[5]馬雪,徐燁。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體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533(4)。

[6]張象。學校體育教學中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3,(36):129—131。

[7]何源,韓軍,周翔,週一系,王濤。體育心理學原理在體育教育專業乒乓球專項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4)。

[8]陳文繼。如何用體育心理學原理優化健美操教學過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173。

[9]黃北翔,楊鋒。論撐杆跳高教學中體育心理學原理的應用[J]。體育世界,2015,(8):106—107。

[10]董佼。積極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SPARK課程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6)

[11]祝婭,黃依柱。認知心理學視域下體育教學方法分類模式的創新及重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5)。

[12]樑娟。淺析案例分析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體育學,2014,20(4)。

[13]張忠。探究式學習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33(3)。

[14]周君華,李巖。《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7,11(2)。

[15]王斌,李勤,羅時。混合學習模式下《體育心理學》教學要素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8)。

[16]趙文昌,張麗豔,邵金龍,李琳。基於心理學視角下的體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3(1)。

[17]邵國華。體育運動心理學課程教學手段與實踐教學能力探析[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

[18]祝凱,安宏。體育教育專業體育心理學課程評價模式的實驗研究[J]。中州體育,2009(5)。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2

摘要:心理健康是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四大領域目標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體育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運用優化教學措施、教學環境手段,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心理氣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各種教學因素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教學法;教學行為

較以往體育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一項特別的是心理目標,成為了新課程標準目標領域的4個領域之一。其目標主要有4個方面的解釋:第一是讓學生了解體育活動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什麼樣的意義,認識身心發展的方法;第二是通過體育活動,瞭解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體育活動與二者之間的關係;第三是要加強體育鍛煉,並瞭解在活動中形成調控情緒的方法,並在生活中學會調控情緒;第四是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克服遇到的困難,並在生活中運用自己的頑強意志品質去克服遇到的生活問題。我們從心理領域目標的這4個方面的要求就知道新課標非常重要,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良好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節情緒等方面的心理目標。所以,我們要在體育教學中既要重視對學生的技能方面的教學,又要防止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要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這2個方面的能力,運用較好的教學手段,加上具有科學性的情境創設,促進學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努力向學生的心理健康方向發展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既重視學生的智力能力的形成,還要考慮學生的非智力能力形成,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對學生的心理激勵,引起學生的學習重視,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心理激勵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刺激學生心理的手段,形成一種內驅力,促進學生的行為活動的方法,從而使學對體育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勵的來源有2個:一是來自於學生內部的自我勉勵,二是來自於外部對學生的影響產生鼓勵,二者合一,促使學生的學習更為有效。在體育學習中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如學習興趣、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運用的能力等,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鼓勵。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喜歡一項工作或者學習,那麼他往往會對這些有着濃厚的興趣,是興趣推動着他去探究,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所以,我們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激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1.1優化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對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意義,所以體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一定要進行優化,因為好的教學行為才能與學生一起造就一個更好的體育課堂。良好的教學行為對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師教學行為的作用下,可以對學生施加影響,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有了這種互動,課堂上便會有積極健康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由教師作為主導,創造一個建設性的、積極健康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其中包含着2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師的自身的因素,另一個就是學生的因素。這種課堂的心理氣氛相對於學生的原來的心理環境來説,是外在的環境、是新的環境,並且對學生的內在的心理環境產生作用。如果是好的外部環境施加給學生而生成的內部環境,那麼學生的內部環境也是好的,而且這種好的內在的心理環境的重複發生,就會使學生的心理髮生重構並得到優化,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1.2在體育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心理氛圍

在體育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自由學習、自由成長。只有具備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保證有效教學的真正實施,這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條件。但是,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造者是人,即教師、學生,所以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形成良好課堂環境的基礎。在體育教學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所需要的積極健康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是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種互動下形成的,教師與學生的這種關係雖然是一種知識的學習活動,但這不是唯一的活動,而是情感與情感傳遞與影響才得以產生的,所以其中包含着很濃厚的情感因素。換一種説法,就是良好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是靠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情感作為扭帶而產生的。所以,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技術的教授不是唯一的任務,而是要營造一個積極而健康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注重與學生民主交流,把學生的學習與自己的學習看成是一體的,教師幫助學生,學生也在幫助教師,只有在平等的關係中,才能構建起一個具有優化的體育課堂心理環境,教師要非常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1.3運用最優的教學方法,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

1.3.1鼓勵法

在體育學習中,學生是需要鼓勵的,因為在學習上的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學生可能會遇到學不會的技術,也有可能學習的情緒不高,這時他們往往表現出沮喪、憂心的樣子,此時學生最需要教師的鼓勵,才能樹立學好的信心。比如,在國小高年級進行山羊分腿騰越教學時,不僅這個動作難度大,而且學生的力量有限,他們在學習中具有心理上的畏懼情緒,並想在同學、教師面前表現卻有心無力,此時教師的鼓勵非常重要。教師可以把不敢跳的學生集中起來,讓一些能力強、膽子大的學生試做,並讓他們説一説自己的感受,從心理上打消不敢跳學生的顧慮。然後,在教師的保護與幫助下讓學生試跳一次。教師對這部分學生要求很低,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只要從山羊頭的這邊跳過去就可以了。教師給學生的保護力度要加大,一是要保證學生的安全,二是要保證能讓學生跳過去。當這些從來不敢跳的學生一旦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一次動作後,那麼,他們就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等。

1.3.2誘導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能也會有一種不好的心理,就是技術難度高的內容往往不願意上,上的時候課堂上也沒有很好的氣氛,從這一點來説,難度大的運動項目教學時並不是項目自身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需要教師有信心地教會學生,從心理上給自己打氣。所以,教師以自己的信心去引導學生的信心,在上課時信心十足地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這裏,教師對學生的鼓勵非常重要,鼓勵學生排除一切困難。對於難度大的項目,我們可以運用分散難點的方法,把消極因素暫時放在後面或者隱蔽起來,把重點與難度逐個突破,之後整合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武術的套路教學時,學生會出現動作多而遺忘的現象,這正是學生所擔心的。所以,教師要把套路分解,把分解的動作分散到課的每個部分中學習,然後嘗試進行兩兩的整合,最後合成一個完成的套路,使用這種方法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套路。

1.3.3示範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表率,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起決定性作用。教師的各個方面包括道德品質、專業知識、教學水平、組織管理、性格特點等都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影響因素。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運用好教學機智,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用好自己的示範能力,給學生做出優美的示範,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學習模仿與探究中出現問題,教師看出問題的具體情況,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特別示範,而且讓學生注意觀察要注意的點,這樣學生在下次的練習中就會刻意地對此不好的地方進觀察與練習。教師這種根據學生的情況示範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從內心欽佩、尊重教師,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1.3.4成功法

學生只所以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是因為他在這件事物上嘗試到了甜頭,還想再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是我們所説的他嘗試到了成功的體驗。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變換,在每一個環節技術教學中讓學生在技能上得到很好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在教學支撐跳躍時,為了讓不同的學生個體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可採用不同教學難度的分層教學。對年齡小的學生運用難度小的要求,如山羊的高度低一點,踏跳距離與山羊近一點,對動作沒有過高的要求;對高年級的學生則可加大要求,適當調高山羊高度,距離拉大,運用要求提高;對能力弱的學生要求可低一點,能力強的學生要求高一點,讓他們都能在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就可逐步培養他們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1.3.5組織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改革內容的同時,也要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堂上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如果我們的教學還是按原來的方法,學生的注意力不會立即集中到學習中來。在課開始時教師也不能按以前的老方法,讓學生圍繞田徑場跑上幾圈,再做一套徒手操就算完成熱身活動了,這樣的方法過於單調枯燥,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被調動,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課的開始部分,要運用既新穎又豐富多樣的教學法,如可以運用遊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體育課堂。國小生都好動,更喜歡做遊戲,有趣的遊戲能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基本部分是學習技術的關鍵環節,在這一部分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的組織好壞,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組織好教學,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做到精講多練,講解生動有趣,有啟發性。練習要有針對性,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重點非常明確。運用的組織教學法一般是分組教學法,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比如,運用分層分組法、按性別分組、按能力分組、按興趣分組等等。多采用競賽的方法,讓競賽激勵學生學習,通過競賽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在結束部分的教學時,也不要做幾節放鬆操就可以了,此時學生已經很疲勞了,教師可以運用有趣的放鬆方式,如音樂放鬆法、遊戲放鬆法等。在小結時要對學生的優點進行肯定,對沒有達成目標的學生要鼓勵。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鼓勵他們下節課再努力學習。

2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由於教師加入了心理教學的各種因素,學生在學習上較沒有心理干預的情況下有更為明確的效果。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在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加大心理教學目標的'研究,對教學對象進行心理教學,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邊靜波,諸海明.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2).

[2]俞連池.淺析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改革[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9).

[3]吳玲.體育新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學改革[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3(3).

[4]金飛.主體性發展:體育教學的追求[J].新課程:新大學聯考版,2008(2).

[5]賈海濤.淺談體育教學中的隊列練習[J].新課程學習國小,2009(3).

[6]徐會珍.體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J].中國學校體育,2009(6).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3

一、在訓練和比賽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説,由於教練給運動員的任務量過大,訓練難度較高,教練、家人給予了較高的期望等原因,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導致在賽前過於緊張或者焦慮。此外,在生活中,運動員也會有許多煩心事,或者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心理上產生了疲倦,身心疲憊,注意力難以集中。大量的體育訓練之後,運動員往往身體過於疲勞,或者在比賽過程中,由於自身處於不利地位,運動員很多不良情緒在內心積蓄,這些狀況都嚴重影響運動員在比賽中成績的發揮。

二、運用體育心理學進行心理訓練和調節的措施

1.培養意志力,增強自信心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員,首先要學會忍受艱辛,據此分析,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力是運動員變得更加優秀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根據體育心理學,運動員在支配身體行動時要經過大腦意志的驅使,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有行為動機的形成,然後再對行為的目的性進行明確,隨後,運動員要對行動的方式以及進行的戰略規劃並抉擇。最後,為了完成使命,更要不斷地克服艱難險阻,出色地完成任務。在運動員的日常訓練過程中,要根據上述的行為過程,對成員的各個方面進行培訓,做到有針對性地各個攻破,培養運動員的行為動機教育,讓他們在思想上有一種更高、更快和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並有針對性地培養運動員的行為意識、更有效的訓練,以提高其組織能力,最終培養運動員訓練的主動性,讓運動員具備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意志品格。例如,在日常的體育訓練過程中,教練要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訓練中應不斷加深訓練難度,逐漸增加運動量,同時,還要對運動員提出相應的要求,使他們合理運用自身的意志來完成體育訓練任務。當運動員身體疲憊時,教練應該根據每個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身體負荷,繼續增添平時的訓練任務,讓運動員學會通過意志力的利用來克服困難,對心理與生理上的困難發起挑戰,努力克服。這樣做,不但能夠使運動員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且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驕傲自負,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

2.情緒的自我調節

(1)合理宣泄。人類都有情緒消極、興奮或惱怒的情況,此時身體裏會暫存着一股巨大的負面能量,如果不能釋放出去,會嚴重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運動員存在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發揮,也會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2)適當控制。情緒一般分為正常情緒和不良情緒,針對正常情緒,運動員要學會宣泄,對於那些不良情緒,運動員要學會控制。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比賽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良情緒,運動員要具備辨別不良情緒的能力,在認清不良情緒之後要儘量避開或者努力去克服。要學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從而使那些不良情緒得到削減和緩解。要學會自我調整,從而使運動員處於心理放鬆的狀態,緩解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

3.訓練和比賽中常用的心理調節方法

(1)音樂放鬆法。在我國,有許多運動員在比賽之前,由於精神壓力太大而精神憂鬱,情緒難以控制。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運動員可以通過聽舒緩的音樂來緩解情緒,使運動員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時,保持正常的情緒。

(2)注意力調節法。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説,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表現優異,但是在比賽之前或者正在比賽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壓力,產生消極情緒或者緊張不安。因此,運動員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將這種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和好友聊會天或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4.教練員的正確引導

在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值得注意的是:

(1)對運動員的訓練規劃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周到,做到訓練內容從簡單到複雜,訓練量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從而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分享成功的喜悦。

(2)注重訓練的情境教育,在創設情境中,要與艱苦的條件相結合,從而激發運動員的鬥志,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具備體育訓練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3)在一段時間內要對運動員進行測試,並針對測試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也可以適量地實施一些獎罰制度,從而提高運動員對體育訓練的興趣,調動他們對體育訓練的熱情。

隨着社會的發展,體育競技的水準也越來越高,它已不僅僅是身體技能的競爭。不過,多年的統計顯示,很多運動員由於各種心理原因,在體育比賽中發生了各種狀況。因此,運動員要克服心理困難,從而實現體育競技成績的有效提高。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4

參與體育活動能增強體魄,增進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體育健身觀念。《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中已明確指出,高校教育中應培養學生運動習慣,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活動。但很多高校沒有很好地執行相關規定,對體育教育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缺乏對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引導。體育教學現狀不理想,教育職能發揮不明顯,很大一部分學生體育鍛煉動力不足。

一、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的基本概念

1.體育意識。體育意識是指人們參與體育活動時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和理解,以及所產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活動,屬於體育心理學範疇,是人腦自然物質的一種屬性。體育意識影響體育習慣養成,影響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一般而言,體育意識需後天培養,需要通過不斷的社會積累和大量體育實踐活動來逐步養成。

2.體育行為。體育行為是指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時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為滿足體育鍛煉需要而進行的活動,其基本理論是行為活動理論。體育行為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受體育意識影響,還受人的觀念、心理條件、社會文化環境制約,而且體育行為也會促進體育意識養成,二者有着密切關係。

二、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

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引導學生體育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調查表明,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多承壓能力差,性格內向,意志力薄弱,身體素質低下。而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大多性格樂觀,熱愛生活,敢於迎接挑戰和競爭。體育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而且能磨鍊學生意志力,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體育活動中的團隊合作能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體育項目的規則能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另外,體育活動中的人際交流能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

從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來看,65%的學生缺乏體育意識,20%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沒必要,30%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不太重要,15%的學生認為應進行體育鍛煉,但沒有運動習慣。僅有35%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其中20%的學生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顯然,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科學內涵沒有一個正確認識,從而導致他們缺乏體育鍛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

三、培養體育意識、引導體育行為的措施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當前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現狀並不樂觀,除了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問題,還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不科學,缺乏學生體育意識培養、體育行為引導有直接關係。因此,應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1.培養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前提是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採取特色化教學模式,構建新型體育教學課堂,制訂詳細教學計劃,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產生體育意識,發揮體育教育的最大效能。具體到教學中,應打破傳統,不能僅停留在基本運動鍛鍊和體操動作模仿階段,還應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2.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應走出以“教”為中心的老思路,優化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育環境,增強體育教學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鍛鍊性、健身性,使教育內容更符合學生心理需求,以引導學生體育行為,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展現體育運動的魅力,利用體育運動對抗性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因此,學校可定期組織一些趣味性、參與性、對抗性強的趣味運動會和體育運動對抗賽,通過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體育行為。

綜上所述,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體育意識,沒有運動習慣,體能素質不佳。為使體育教育職能得到更好的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引導學生體育行為,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5

1.從眾行為的定義

從眾行為常被大家理解為“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怎麼做,我也怎麼做”等行為,準確地説,從眾行為指由於羣體的引導或施加的壓力,個體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變原有態度,而使個人的行為朝着與羣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終原因是為了緩解或消除與羣體大眾間的矛盾和衝突,緩解壓力,增強安全感。

從眾行為因其具有一定盲從性,故產生的結果也為雙重性。一方面其有助於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有助於學習他人經驗等;另一方面則會束縛思想、扼殺創造力和抑制個性的發展。我們要趨利避害,努力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2.發揮從眾行為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效應

(1)擴大高校體育組織的規模。心理學家認為,某種意見持有人數量的多少是影響從眾心理最重要的因素。事實證明,很少有人能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或行為。在一定程度下,從眾率的高低隨羣體人數的增加而不斷上漲。大學生雖已成年,但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沒有完全形成,“隨大流”現象更易發生。

(2)合理樹立“行為參照”。有時無助的處境、重要的抉擇都會使從眾心理越發嚴重。此外,相似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在年齡、性別方面與我們相似且有着相似想法和行為的人的影響,利用“相似性”原理,為廣大學生樹立“行為參照”就顯得尤為重要。

某一羣體中有着很高威望或者地位的人在不經意間影響着大多數人,所謂“人微言輕,人貴言重”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也可以通過校內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利用從眾心理去引導廣大師生參與體育運動。

(3)增強高校運動羣體成員的凝聚力。團隊中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團隊凝聚力的強度。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隊成員之間越熟悉,越瞭解,團隊凝聚力就會越強,從眾心理傾向也就越強烈。因此,應當發揮一些大學生在集體體育運動中的積極作用,使他們成為大學校園體育活動的中流砥柱,促使參與體育運動的人不斷增多、堅持體育鍛煉的人不斷增多。

3.減少從眾行為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消極效應

(1)壓力是從眾行為的一個決定因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團隊內部如果有人背離了其他成員的意圖,必定會遭到他人的反對,甚至指責,最終被孤立。在健身意識不強,體育氛圍淡漠的大氛圍下,如若有人大力宣揚,鼓動大家都去參加體育運動的話,那必然遭到其他成員的反對,適得其反,不能很好地達到最初的目的。因此,要鼓勵所有同學進行體育運動,增強對體育的認識,因地制宜開展集體運動項目消除這種壓力。

(2)羣體自身的一致性,是構成從眾人羣壓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學家阿希經過研究分析證明:“無論羣體的規模如何,只要羣體出現了不一致,從眾率明顯下降。”大學生羣體受教育程度高,學業壓力大,而體育觀念尚未形成,對待體育運動的態度、參加意識都處於開始階段,可能一時興起去參加體育運動,但不可能長久地堅持進行體育運動,“一天打魚,兩天曬網”便成常態。因此,我們要利用從眾心理通過不同途徑去引導我們身邊的人,不斷加強體育意識,進而影響其他人,使形式上的“從眾”內化為“習慣”行為。

(3)外部環境的改變是影響從眾行為的重要因素。從眾氛圍一旦消失,則會很容易使眾多從眾人羣不知所措,從而改變原有計劃。社會上“一窩蜂”現象很多,但是現象過後便又回到從前的情況,幾乎沒有任何大的改變。因此,良好積極體育氛圍的形成才是最終目的,這不能僅僅通過幾次集體活動就能起到效果,我們要不斷進行長效的活動來鞏固、帶動、保持,促使形成“動力定型”,而不應該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使本來好的體育氛圍因得不到鞏固而逐漸喪失。

體育心理學小論文 篇6

[摘 要]眾所周知,在體育比賽中,凡是心理素質好的運動員,即便不能取得優秀名次,也能超長髮揮,放諸體育教學也是一樣。如果注重學生的心理成長,讓學生懷抱良好的心態上課,那必然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素質,做到質量優良的教學。尤其對於處在躁動年紀的國中生而言,體育心理學將在體育教學中產生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心理學;體育教學應用;內容;意義作用

對於競技體育運動員而言,機能訓練固然重要,然而心理素質的影響的一樣不容忽視。學生亦然,對於體育教師而言,加強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有着基礎性作用。注重學生的心理,並適時引導,將讓學生髮揮得更出色。

一、體育心理學的內涵

在我國,體育心理學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是從教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中派生出的。因此,我國的體育心理學研究還只在初始階段。據體育心理學的本質來説,它是體育心理現象研究的基礎。它能指導人們進行體育學習,並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心理學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

然而,在西方國家,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已具備十分豐富的內容和較高的水平。對於我國的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重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

2、從心理學對身體鍛鍊的影響上研究;

3、探究體育鍛煉和學習的關聯;

4、探索體育學習對日常學習的影響;

5、探究體育活動中心理和精神的相互作用。將研究的大方向定下來,才能更好地推進我國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在體育教學中應用體育心理學的作用

“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產生的效益顯而易見,因而,在教學改革中,“素質教育”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更是要注重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共同發展。而運用好體育心理學,能有效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學生上課的主動性,以健康積極的心態,發揮得更出色。這樣才能做到讓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從而做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完成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減少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負面情緒

對於國中生而言,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容易躁動,尤其在體育這種需要進行運動的課堂而言,教師如果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未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容易造成學生情緒激動。一旦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將對他們的學習帶來不良影響,並大大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必然要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及時進行引導,而體育心理學正是這樣一條途徑。教師掌握了體育心理學,能找到較好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鼓勵學生進行身體鍛鍊、學習動作技能,讓學生擁有良好心態的同時,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

不管在哪門課程中,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於學習,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不二法門。在國中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活潑易分散的心理特點,想出靈活的辦法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例如,在體育活動課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訓練模式、組織多變的隊列方陣,或者教師可以設計組織一些比較有趣的小遊戲,比如蘿蔔蹲之類的小遊戲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願意參與到課堂中,此外,教師幽默風趣的話語也能讓學生興味盎然,更加願意聽從教師的安排。

(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要學號一門課程,學習興趣必不可少。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途徑便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體育心理學可以讓教師找到最符合青少年心理的辦法,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視頻,然後根據視頻內容讓學生回答問題,採用有獎問答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這類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更多學生愛上學習。

(四)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促進他們的學習開展

作為教師,我們有職責有義務指出學生的不足,並對他們進行敦促。其實,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很看重,希望知道老師是怎麼看待的自己。因此,當教師用恰當的方式指出學生的不足,提出改正建議,並表示對學生充滿希望時,學生是樂意接受的。瞭解學生的心理,能幫助教師找到這“恰當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這樣與學生説:“我看到了你這節課的努力,你做的很好,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可以給你一些我的建議,比如……如果你願意試試我的辦法,我相信你以後能做的更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心理學在國中的體育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比擬的作用,它的科學性、有效性、可行性,值得每一位體育教師學習它、掌握它、運用它。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好體育心理學,讓學生在輕鬆地學習氛圍中,以良好的心態、昂揚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達到身心全面健康發展,讓教師達到優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孟建花.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S1) .

[2]姚家新,張力為,李京誠,樑承謀,劉淑慧,毛志雄,任未多,姒剛彥,張忠秋.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