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 篇一

摘要:當前,社會競爭越發激烈,大學生就業面臨着嚴峻的挑戰。為了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需要以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為出發點,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有利保障。因此,本文針對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的主要措施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從而促進使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增強。

關鍵詞: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大學會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日益嚴峻。從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來看,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素養以及技能等,這樣才能達到對人力資源進行市場化配置的效果。基於此,為了促進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需要從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開展工作,從而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利保障。

一、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的內涵

對於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而言,其是在社會生產與勞動分工中衍生出來的,在對人力資源進行培訓與開發之後,將其運用到實用階段的主要環節。當產生不同種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後,就形成了相應的效益,但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性。通常情況下,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本質是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進行的,確保人力資源可以在不同的崗位、地區和單位等之間科學的流動。總而言之,對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可以實現合理的運用人力資源,確保人力資源得到有效分配。

二、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主要特點

1、工作崗位的匹配性

在對人力資源進行配置過程中,最為主要的目的是確保生產力最大化。針對於不同的崗位,其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與技能等的要求有所不同,因為每個人的能力、知識水平和性格等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在工作崗位配置方面,保證人與崗位相符,達到工作崗位的匹配的效果,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具有工作崗位的匹配性的特點。

2、雙向選擇性的特點企事業單位

在選擇人才過程中,會結合崗位特點以及實際經營需求等進行,進而選擇符合標準的人才或者是勞動力。對於勞動的主體來講,大學生在就業期間,要結合自身的素質和期望等諸多方面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單位與崗位,從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化視野為出發點,在對人力資源市場化進行配置時,該配置方式有着雙向性的特點,無論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都要進行雙向選擇,實現公平競爭。

三、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進行培養的有效措施

1、加大專業性實踐教育力度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促進大學生能夠實現順利就業,必須在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有利保障。由於不同的崗位對大學生的技能、素質和其他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大部分單位或者企業均要求求職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因而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造成了衝擊。基於此,為了實現大學生的順利就業,高校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不但向學生傳授豐富的專業知識,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而且將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作為主要任務。那麼,高校應當加大專業性實踐教育力度,增設實踐教學環節,讓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促進對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等的有效培養,為其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2、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

在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為了確保大學生就業能力得到增強,高校要結合市場需求,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對大學生就業予以正確引導。在開展職業規劃期間,需要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等加以創新,根據目前的人力資源市場情況,對未來行業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同時,大學生進行互動,將大學生的潛能予以有效激發,從而為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總而言之,在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進行培養過程中,應當對大學生予以系統性的指導,教師通過加強與大學生思想上的溝通,從而在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利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該問題,促進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需要以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為出發點,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通過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手段,從而增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其順利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勇。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4(5):45-46

[2]王雁飛。人力資源市場化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5(19):76-78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 篇二

摘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國家較高層次人力資本配置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大學畢業生目前的就業困境為前提,分析其影響,探析有助於大學畢業生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模式。以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實現大學畢業生的充分就業,促進國家人才資源的發展。

關鍵詞:就業;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模式探析

大學畢業生是政府、學校、家長和個人進行長期投資的國家較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其在社會中的發展,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而隨着每年畢業人數的增加,經濟增長的平穩,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愈發凸顯。大學畢業生無法就業,發揮不了自身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的同時也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而長期找不到工作,處於身體和思想都散漫的狀態下,會使其對自身、社會出現一些錯誤認識,從而產生敵對心理,尋釁滋事,影響社會穩定。甚至一些大學生會出現為了就業而就業,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現象,造成對教育的虛假需求,產生大學生失業與教育深化的惡性循環。基於以上討論,我們對大學畢業生保險進行探討。針對大學畢業生身份的特殊性,對畢業六個月後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生,以簽訂信用協議的方式,由專門設立的管大學畢業生保險組織按照規定時間、條件和標準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對象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對象是指非自願性失業的大學生在畢業六個月內後,有勞動意願並且積極尋找工作,卻仍未找到工作的應屆大學生。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准入退出機制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准入機制

應屆畢業生需根據學校和政府保險機構有關規定,在畢業前一年的12月攜帶學生證、身份證等身份證明到所在大學填寫《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申領登記表》,並辦理當地銀行卡(銀行卡類型根據各地規定不同,用作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繳納和發放)後,於畢業次年一月一日發放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退出機制

應屆大學生在畢業前或畢業後六個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勞動關係為就業標準)且已繳納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退還個人繳納部分,到相關機構消除信用協議;應屆大學生在畢業六個月,未滿一年內找到工作,且已繳足並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停止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剩餘未領取就業保險金算入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中;應屆大學生畢業十二個月之後還沒找到工作,停止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管理機構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主體是大學生,本身具有一定侷限性,不同於其他就業保險的保險機構——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部門。應由政府和學校共同建立一個第三方機構,並根據學生的特有身份設立學校內,由學校和政府共同管理,各自出資聘請職工,負責應屆大學生的就業保險的准入與退出。

4、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監督機制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監督機制由失業保險監督機制監察,但應在機制內部開闢出專門主管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部門,對就業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情況實施監督。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籌資渠道與基金管理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來源

大學生的就業保險基金主要來源於社會籌集,由國家、學校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籌集的就業保險費,不分來源渠道,不分繳費學校的性質,全部併入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在統籌地區內統一調度使用以發揮互濟功能。主要由下列各項組成:

(1)財政補貼;

(2)學校從學費中扣除的就業保險費;

(3)個人繳納費用;

(4)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5)依法納入就業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比例

設置階梯繳費模式,並在調查中,根據調查者的生活支出情況分為不同的繳費比例。0元至1000元的繳費比例為2%;1000元至1500元的繳費比例為3%;1500元以上的繳費比例為4%。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經濟活動具有其特殊性,基金收取在先,支付在後,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全部支付。將閒置資金有效利用,有利於增加就業保險的後備力量,利於增強其經濟補償能力。就業保險基金的投資在保障其安全性後,有以下幾種途徑:

(1)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以獲得利息收入。風險小,收益穩定但低,面對通貨膨脹帶有貶值危險,需國家政策給予優惠利率,以此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

(2)購買國庫券或政府債券,風險較保險小,受益較銀行利息多,受通貨膨脹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安全性係數大。

(3)成立專門的社會保險基金銀行運營管理、投資融資,同時具有監督基金流向的作用。

四、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條件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條件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給付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按照規定參加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所在學校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在大學生畢業前履行繳費義務滿一年的;二是非本人意願在競爭上崗中失業;三是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對於那些大學畢業後在六個月內找到工作又失業的人員不算在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範疇之內,這也可能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中的失業人數統計指與一般統計中的大學生失業指標口徑不一樣。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等待期與領取期間

就業保險金給付的等待期是指在失業較短的一段時間不發放就業保險金。1952年第35屆國際勞工大會第102號公約規定的“在每次收入中斷的情況下,頭七天等待期的救濟金不必支付。”但大學生屬於剛步入社會的新勞動力,畢業前也未真正投入到就業當中,不能採用七天等待期,而採用六個月等待期,給他們充分就業時間、等待期與領取期限均為六個月,原因如下:

(1)根據現有的大學生失業補助(是對於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畢業後,當年年底到次年的6月一直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給與一定限額的補助,補助於次年的1月-6月,按月打入你的賬户。)在失業六個月後收到補助金的規定。

(2)從每年三月開始舉辦大型應屆生就業大會,一直持續到6月末。並且每週均舉辦人才招聘就業大學,各地時間和次數略有不同,一直持續到12月份。

五、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與抵押歸還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大學生與其他失業保險對象相比較具有特殊性,在保護其利益的前提下,保險金的給付標準與大學生的生活支出相掛鈎。且因為繳費週期短,不能實行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遞減給付標準的規定。

(1)畢業前或畢業後次年一月之前繳足六個月的就業保險費。

(2)可連續性繳費也可一次性繳清。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標準為500元(在受調查中,給付500元得到認同多)。

(4)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為專項資金,不作為創業資金使用。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領取待遇

(1)領取大學生畢業生就業保險金。

(2)如果患病,到指定的醫院就診,可以按規定申請70%的醫療費補貼。

(3)大學生在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向其家屬一次性退還所繳納保險金。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信用協議

在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六個月內或恰好屆滿六個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勞動關係為標準),出具證明後從相關機構註銷信用協議。如果六個月之後還沒有找到工作,停止領取就業保險,並繼續按原繳費段和繳費比例繳納六個月,再次繳納學生就業保險金未繳滿六個月就就業的,從就業下一月開始免交,已繳納部分不退回,出具證明後從相關機構註銷信用協議。

六、結語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學生畢業後的基本生活,減輕其尋找就業機會時的後顧之憂,減輕大學畢業生的家庭負擔,減輕其心理壓力大學生,加大就業成功的機率,對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穩定社會秩序、增加社會財富有諸多積極影響。因此,在現階段對大學畢業生失業保險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侯鳳石。創建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芻議[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131-132.

[2]盧紅梅,馬傑。我國大學生失業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科學探究,2005,(4):116-118.

[3]趙海峯。關於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15):168-169.

[4]鄧大鬆。社會保險[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0:11-388.

[5]李春鴿。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構建分析[J]。經濟導利,2011,(4):57-58.

[6]王靜。關於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探究[J]。法制與經濟,2012,(1):66-68.

[7]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三

【摘要】

大學生就業是涉及經濟、教育等多因素影響的一個綜合性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局勢也越來越嚴峻,受到社會、學校、家長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本文從當下大學生就業現實出發,在分析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及就業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形勢提出了新任務和相對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1.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

自我國大學實行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也就越發凸顯。

近年來,我國不斷髮生地震,洪澇,冰雪等自然災害,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不得不停產甚至歇業,也因此導致大量失業人員的出現,這一系列情況都深深影響着我國的就業形勢。伴隨着世界經濟的巨大變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將會持續呈現嚴峻狀態。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經歷。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的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目標,及對一項職業和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成就期望。對於大學生來説,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正確客觀的審視自己、瞭解自己之後,依據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社會市場大環境的發展趨勢,確定自己的方向,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

職業規劃其實是一個需要長期去培養和教育的過程。許多西方國家,在國小便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像職業測試,社會實踐等,他們更加重視孩子動手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然而國內的職業規劃教育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有着明顯的差距的,一方面,教育的時間相對較晚,另一方面,一般大學畢業生實踐經歷也相對較少,很多思想觀念也都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面,真正的要結合實際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國大學生普遍是在完成了大學的學業之後才開始着手考慮職業,工作方面的問題。因此,當應屆大學生離開學校這個“温室”邁向社會工作時很容易走一些彎路,尤其是大批求職者展開激烈競爭時,一旦目標不明確,不小心就會隨波逐流。其實也有很多的同學從剛入學開時就有感受到未來將要面對就業形式的嚴峻,但是真正能夠從大一就開始為自己進行職業規劃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客觀的認知自己,所以更無法明確自己今後的奮鬥方向以及奮鬥途徑,思想一度停留在畢業後才思考就業的誤區中。

從大學入學開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它十分有利於大學生正確的認知自己,瞭解社會,然後結合自身與社會現狀確立人生的方向,並努力為之奮鬥。通過學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可以讓大學生重新全面地認識自己,瞭解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反思改正,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找準方向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想要在職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前期的職業規劃必不可少。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遵守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原則。通過合理的自我定位,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明確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之後確定自己奮鬥的目標,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標通常是經過不斷地學習,體現在自身能力和修養的提升;長期目標則是一段在職業規劃的頂峯。

3.1自身分析

職業規劃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瞭解自己。通過全面、深入地對自身優劣勢的分析,正視個人的缺點,才能進而明確“我適合從事什麼行業”這一問題。

大學中所學的專業也許不見得會在未來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學好它,畢竟大學中所學習的專業是對未來職業規劃起很大程度的導向性。個人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十分寶貴的經歷,知識只是存在於書本中,而經歷則讓死的知識活了起來,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中十分寶貴的財富。它們也會對職業的規劃和定位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3.2社會分析

社會總在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大學生應該學會充分把握社會前進的趨向。此時就需要及時掌握社會動態,做好對於社會大環境的分析。例如:當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的變革;自身學習專業對口職能部門需求形勢等。通過對社會的進一步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緊緊把握社會需求動向,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

3.3明確方向,規劃未來

職業的選擇與規劃直接影響着個人發展的未來。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是個人理想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對於個人職業的規劃來説,必須遵守以下幾個事項:依據自己所長,選定自己所愛,順應社會發展。我們生活在一個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環境中,因此在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相適應的同時,也要不斷修訂自己的職業規劃細節,緊跟時代步伐。

4.加強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建設

4.1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教育理念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會的影響,職業的規劃也和社會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認識大學生職業規劃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能力,立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宗旨,促進學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高校所屬的就業指導中心也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中來。

4.2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高校內部可以自行組織學校各級領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職業規劃方面有經驗的工作者、導師、輔導員等共同相互配合,適時地為廣大學子提供最新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相關方面的引導和諮詢,並在工作結束後開展研討會,為下一次工作的更好開展總結經驗教訓。學校有必要將就業諮詢和指導貫穿於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幫助大一的學生了解當今社會市場的局勢;引導大二學生充分客觀的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喜好;帶領大三學生學習一些企業文化,並提供實習機會;指導大四學生整理個人簡歷,提供合適的就業信息。

4.3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其落腳點在於教師。高校需要建設更加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團隊,首先在選拔環節就要嚴格把關,應該在職業規劃方面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並緊密關注社會動態。接着,在團隊的培養建設過程中,也要加強各方面的培訓與管理,提高所有相關教師的綜合素質,把握全面發展的思想核心。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提高自身就業素養的同時,更明確個人的職業規劃方向。

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能否繼續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不容小覷,只有密切關注社會經濟、文化、生產各方面的動態,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後根據形勢的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才能真正將大學生就業工作落到實處,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以及職業規劃平台。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四

摘要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逐步實現智能化的發展,這種環境背景下,要想獲得好的就業,就需要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明確新形勢下大學生羣體的變化情況,瞭解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調整與改進,給予大學生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使其能夠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能夠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本文就對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其實就是政府的人力資源保障部門以及下屬的人才市場、高校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等對高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存在着同質化的、程序化的特點,當前就業市場逐漸實現信息化,並日趨完善,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是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羣體的就業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種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羣體特點的就業指導方法,使就業指導的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的單位更廣,發揮的作用更大。

二、移動互聯時代對大學生羣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機遇。學生生活層面。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羣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使用到互聯網,比如學生之間的日常休閒娛樂、出行訂票、網上訂餐等,使用互聯網能夠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互聯網的應用也使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這種變化是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可的,而且在大學生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羣體也開始應用互聯網,使其應用更加廣泛,為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學生思維模式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為等也逐漸開放,相比於上一輩,他們的思想認識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於問題的看待和處理方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化也涉及他們的職業觀念,學生在就業時自我認識比較強,他們知道只有強化自己的素質水平以及實踐技能才能夠被社會所接納,才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於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需要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審視,對其就業指導的內容以及方法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設計,瞭解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並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就業指導。知識獲取渠道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並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依舊是閲讀,新媒體時代,閲讀逐漸發生成為立體化的閲讀方式。新媒體時代,閲讀注重將文本和讀者作為中心,傳統的閲讀方式注重的是傳統媒體對於信息的採集與發佈,新媒體時代注重的是讀者參與到閲讀中,並實現良好的互動,實現參與性的閲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閲讀是一種“淺閲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量逐漸增多,大學生要想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會深入的閲讀,只是瀏覽性的閲讀。“淺閲讀”通常是由於學生的興趣引起的,學生更加註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對於閲讀的實際效果以及知識性內容並不重視。此外,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知識獲取的方式還呈現出“雜閲讀”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網絡化的閲讀速度逐漸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並且網絡上的閲讀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侷限,使得讀者閲讀的內容比較寬泛,甚至出現一些低俗的閲讀內容,影響讀者的閲讀品味。總而言之,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的變化也使得就業指導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戰。

第二,挑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給大學生羣體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影響着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容易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體主義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氾濫。此外網絡上還有很多不良的黃色信息以及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傾向出現偏差。

三、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第一,指導模式缺乏創新。通常來講,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方式主要是就業信息的獲取、面試指導、人才招聘會以及就業報告會等。就業信息的獲取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樣化的方法獲得就業求知的信息。面試指導就是為大學生模擬真實的面試場景指導學生的面試行為。人才招聘會就是邀請企業到學生舉辦招聘會。就業報告會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與就業有關的專題報告會。這些方法都是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這些方法雖然對於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活動的指導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足,學生在就業指導中處於被動地位。而且傳統的就業指導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導過程中缺少針對性,千篇一律,不能滿足時代發展對就業指導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導內容過於單調。對國家的就業政策進行解讀、提高學生的面試以及信息獲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高校會為學生講解國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學生就業政策、落户政策等,為靠公務員、村官以及事業單位的學生梳理流程。此外還有對學生進行簡歷製作、面試着裝以及溝通等內容指導。這些就業指導內容只能解決就業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不能從根本上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也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就業方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業指導內容應更加寬泛,傳統的就業指導流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而且新時代學生在就業時不再一味地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他們想自主創業、出國深造等,如果就業指導內容依舊侷限於考試上的指導,會使指導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三,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是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將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近些年來,高校加強對輔導員依舊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教師隊伍的理論以及實踐能力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目前教師隊伍達到的能力水平還不夠。現階段,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緩慢,而且比較單一,簡單的培訓一下輔導員之後,其就變成了就業指導人員,這種能力水平的教師是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就業指導的實際需求的。需要指導教師能夠科學的、充分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四、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第一,創新就業指導方法。新時期,為達到理想的就業指導目標,實現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須創新現有的就業指導模式,其中“第三屏”就業指導方法稱為正確之選。“第三屏”與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有區別的,將手機作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第三屏”已經成為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進行信息溝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第三屏”的積極作用,將就業指導與互聯網相結合,促進就業指導的有效性,能夠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以及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準確性的指導。同時將手機作為主要的載體,在就業指導中進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設,實現就業指導的微信、微博等軟件平台的建設,這樣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會當前的就業形勢、相關數據等信息進行及時瞭解,能夠對就業理性地對待,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為就業做好準備。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努力實現“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使就業指導實現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豐富就業指導內容。新形勢下,要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科學的指導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就業指導內容,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更加青睞於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傳播方式,願意從手機中獲得豐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歡碎片式的信息獲取和閲讀方式。對於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加強內容的豐富與更新,不能只是單純的對國家的就業政策、現狀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大學橫村官的考試流程等進行講解,這些枯燥的內容與時代發展是不相適應的。新時期,學生更願意聽到的是高校對於未來就業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

第三,重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加強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強化其能力水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對網絡信息的判斷能力、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水平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傳播能力等。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對於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積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培訓,使其更好的瞭解、參與和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他們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鮮事物,學習新知識,結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就業指導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線上以及線下的求職招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高效的就業指導。

五、結束語

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應用範圍也逐漸廣泛,對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移動互聯時代下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大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為此高校應明確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特點,加強“第三屏”信息化建設,豐富和更新就業指導的方式與內容,全面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使得傳統的就業指導不足得到彌補,使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失業情況等有全面的認識與瞭解,明確自我的發展方向,為今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五

【摘要】

殘障大學生可謂是特殊人羣中的佼佼者,他們並沒有因為自身先天或後天的缺陷而自暴自棄,相反,通過不懈的努力而獲得了公眾的認可,並因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而備受關注。市場經濟體制中競爭機制的滲透,使得大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不斷加劇,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導致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嚴重的就業難問題。目前,就業指導已被納入大學生教育的重點科目予以開展。本文在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狀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及其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殘障大學生由於其特殊的成長經歷,所以其較之普通大學生具備更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這為其成功就業做好了鋪墊。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也有通過就業實現人生價值、職業價值的訴求。但是,殘障大學生因為自身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存在着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困難問題。根據和諧社會主義建設要求,我們應該給予殘障大學生就業更多的關注和指導。有關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方面的研究,也日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高校開展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主要依據,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殘障大學生屬於大學生羣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部分,他們不僅面臨普通大學生存在的就業難問題,同時還存在更加嚴重的就業心理問題。但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所建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常常偏重於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由於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內容建設的不全面,對大學生實施的集體主義、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目的性,不僅造成了大學生時間、精力上一定程度的浪費,還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實踐造成了誤導。素質教育着重強調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均衡發展。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的缺失,不利於教師對大學生個性的掌控和應用。尤其對於殘障大學生而言,教師方面心理關懷的缺失,影響了其對自身及就業價值的認識,面對就業問題難以維持積極的態度,作出正確的處理決策。此外,部分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設置缺少指導性、新穎性,只是單純地進行空洞的理論知識教學,不能成為殘障大學生就業實戰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大學生就業政策傳導為例,僅僅是簡單地進行政策法規堆積和羅列,缺少系統規範的處理,不利於大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程模式。經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集中體現為全程化指導和個性化指導。然而,在就業指導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有些高校由於對此項工作重視不足,所開展的項目大多針對高年級畢業生進行,卻忽視了在整個高校教育過程中的滲透。大學生正確就業意識和認知的養成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並非一蹴而就。短時間內集中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訓練,難以取得良好的收效,而且也不利於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定。相較於普通大學生,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難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毫無信心可言。入校初期就開展就業指導活動,有利於形成殘障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認知,這對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也有極大的益處。反而言之,學習信心的提高,將會使殘障大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專業技能,也為其未來成功就業提供了基礎。除此之外,部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教學方式方法亟待創新的問題。相關教師教學缺少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等素質教育觀念的滲透,採用統一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不同大學生個性特徵、成長背景以及學習專業的考查,久而久之影響了大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開展的教學活動形同虛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指導性、針對性的缺失,導致教學實效不盡人意。

(三)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其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實效。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化師資隊伍匱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數量與專業。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普及化發展,高校生源數量不斷增長,由此暴露出了嚴峻的教師人員數量不足的現象。有些高校為了緩解教師與學生數量不對等的矛盾,由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學生處工作人員或學院負責人等出任大學生就業指導一職。但是,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這些教師身兼數職,難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做到面面俱到、得心應手。另外,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佔用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很難再抽出額外的時間認真準備就業指導課程,也沒有時間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培訓活動。縱使這部分教師可能擁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由於後期培訓不足,導致他們專業知識及技能上的落後,難以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很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還存在運用殘障人士特有語言等技能匱乏的問題,造成與殘障大學生溝通不順,進而影響了就業指導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關教師特殊技能的匱乏與其他大學生溝通上的差異而出現困難,還容易引起殘障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導致他們由於自身的缺陷而自暴自棄,不利於其身心健康成長。

二、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

結合分析,現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鑑。

(一)完善內容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育是一項龐雜的工程,涉及到眾多學科知識的運用。在現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其內容設置,指導相關教師進行系統化、層次化處理。具體而言,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應該隨着經濟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不斷補充和完善對當前就業形勢發展的分析,以保證就業指導的時效性。同時,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而言,相關教師還需要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專業不同,合理地開發教學課程項目,給予他們最深切、真實的關懷,從而指導其更好地應用於就業實踐。另外,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還要着重注意心理素質教育的融入和滲透,認真分析殘障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本質,有意識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排解他們的苦惱,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就業指導教師要善於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搜索與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的信息,並經過系統化處理後融入到課程內容體系當中,以擴展殘障大學生的就業視野,使之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的廣泛性,從而增強他們擇業、就業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表現形式上,要兼顧殘障大學生生理上的缺陷,為其提供盲文、音頻等,讓他們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優化指導模式。為了讓廣大大學生能夠儘早瞭解和重視就業問題,並使之合理地規劃與定位職業發展,應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所謂的全程化就業指導,是指在大學生的入學初期就進行就業指導滲透,通過師生交流、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活動,針對各年級階段的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和擇業觀,為其未來成功就業做好鋪墊工作。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同樣希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去學習並由此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得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艱難的就業問題。對此,高校應該儘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保護殘障大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之深刻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激勵他們在更加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在此過程中,就業指導相關教師要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給予殘障大學生更加全面、深切的關懷,注意對其評價方式的優化與創新,通過相對温和的言語給予他們指導和激勵。除此之外,鑑於殘障大學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問題,有條件的高校應該開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特訓班,為之建設針對性更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將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等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確立,其專業化建設尤為重要。因此,師資建設亦應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重點項目予以實施。針對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足現象,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整合校內建設資源,積極引進優異教學人才,以滿足擴招的需求。在此過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可行的發展規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有意識地進行擴招,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的同時,保證教育實效。同時,高校還應該根據教師們的日常表現,給予他們適度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幫助其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激勵他們投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研究上。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定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及時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樹立其良好的職業責任和教育理念,並督促他們付諸於實踐。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也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懷,培養相關教師一定的特殊語言溝通能力,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理念,使之與特殊大學生羣體建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係,以此來促進全體大學生的發展,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值得提出的是,教師作為教育培訓的主體,單純地依靠學校培訓還難以滿足綜合素質提升的需求,因此需要相關教師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意識,通過不同途徑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加上各院校就業指導實踐存在差異,本文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學者給予殘障大學生成長更多關注,結合當前經濟市場就業發展趨勢和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實際,提出更多完善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建議。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 篇六

摘要:各大院校也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各種途徑,來解決高校學生就業的難題。龐大的就業羣體和有限的就業崗位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看待大學大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系統地研究出緩解大學生就業對策,成了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大專;就業能力;畢業生

1、就業的主要問題

1.1、大學大專生的學歷問題

在一個20XX年的招聘市場調研中發現,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畢業生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當用人單位得知應聘者是大學大專院校的時候,他們回答一般大學大專生是不會被錄用的,但如果是特別優秀的話,會加以考慮。但工資會比研究生少很多。因此,大學大專的學歷問題是其就業問題中的一個硬傷。因此,如何正確地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則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

1.2、學校課程設置的問題

很多大學院校培養出的學生水平遠不能達到進入企業或相關行業的水平。除學生自身的原因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造成學生畢業後不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形成準確對接。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率,也影響了社會的發展。

1.3、學生求職相關技能的問題

學生在簡歷製作、招聘會臨場發揮等方面欠缺正規的培訓。簡歷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生涯的敲門磚,但是很多高校對此並沒有一個系統而專業的指導。用人單位希望看到簡潔、明瞭的簡歷,而大部分學生的簡歷雜亂無章,因此很可能在簡歷這一關就會被卡掉。在真正的面試環節中,由於學生沒有受過很系統的訓練,都會特別緊張,嚴重的甚至會存在發抖、忘詞等現象,在最重要的面試環節很有可能因此而被淘汰。因此學生的求職相關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1.4、思想的禁錮

大學大專院校的學生,如今已經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力,其作用非常重要,在各行各業都有着廣闊的市場,其就業出口甚至會高於很多本科院校。但是人們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認為大學大專院校的學生就代表着學習差、能力差,身份比本科生、研究生低一等。另外,在很多用人單位過於看重學歷,往往把學歷排在第一位,能力技能排在第二位,有的用人單位因為應聘者是高學歷的求職者,不管該求職者是不是他們所缺少的人才,都會被招收。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傳統思想以及社會導向的束縛,最終形成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誤區。

2、應對策略

2.1、解放思想,改變觀念

人們應該改變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考上大學大專院校就意味着二等教育、次等教育。國家要從大方向上,端正對大學大專院校學生的導向作用。大專院校應經常聯繫對社會有傑出貢獻的校友,定期回訪母校,並做一些講座,增強大學大專院校學生的自信心。從根本上告訴大家大學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能夠有着輝煌的未來。國家對於大學大專院校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20XX年已經實行了部分學生自主招生的政策,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一項政策,它使得更多人才能夠進入我國各個領域,形成了一股非常強大的生產力。

大學大專院校還要加大對畢業生就業心理的指導,最終達到學生擇業心態自我調整的目的。我國正在嘗試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到人才市場,形成大學生畢業時集中就業,畢業後分散就業,就業後再就業調整等動態化的就業格局。因此,就業指導應側重轉變大學生的依賴思想,改變一次就業定終生的落後觀念。

在大學生就業階段,還要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監管,在這一環節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近些年,大學生因就業難而出現輕生的案件越來越多,這樣的結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高校也有一定責任。因此,要打造一支強大的心理疏導團隊,定期對學校各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與關注。如果學生有心理問題,心理團隊應進行整體協商,研討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證大學大專院校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就業心態。

2.2、完善課程設置

在大學大專院校的課程設中有許多院校因循規守舊,不能從過去的輝煌中走出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造成課程設置與就業脱節的嚴重問題。這已經引起了各大學大專院校的重視。在課程設置中,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全面發展”與“專業發展”的關係,與就業崗位緊密結合,最終達到畢業時能有業可擇。

第一,要建立校企合作運營機制,訂單式培養的運營機制,大學大專所面臨就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課程設置與就業嚴重脱節。部分大學大專院校由於辦學理念陳舊,注重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聯繫不緊密,往往在工作所之外還要做相關的工作培訓,這樣無論對企業、學生還是大專院校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對大學大專院校的校企合作等形式做充分的研究,方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第二,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繼續推行以“實習促就業”的政策方針,這需要學校與實習單位進行深入洽談。

2.3、提升畢業生職業技能

在大學大專院校中不乏優秀的人才,他們有很多在大學大專院校的技能大賽中獲得很多獎項,有些甚至是在國家級的比賽中榮獲大獎,這無疑是令人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由於這些學生在招聘會現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出現發抖、口吃等現象,這無疑會影響學生最終錄取的成績,有的甚至會因此而遭到淘汰。這種情況的結果是多方面原因構成的,但是無疑,學校負有更重要的責任。大學大專院校往往更加在意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然而對就業指導、模擬面試課程就顯得過於鬆懈。

在大學大專院校中,首先要教會學生簡歷製作的重點,並且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為學生講述用人單位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簡歷。在簡歷製作過程中,一定不要出現雜亂宂長的文字,這是用人單位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在簡歷的寫作中,我們一定要按照標題、照片、個人基本信息、實踐經歷、所獲獎項等層次,按照精簡的語言排列到一張A4紙上,最終達到不注水、不浮誇的效果,使簡歷真正成為畢業生最重要的一個名片。

學生在實習面試或就業面試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緊張的情緒,那麼在模擬面試課程中鍛鍊學生的相關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首先,在理論課中,一定要告訴他們自我介紹的方法,多數同學都是在一遍一遍地看自己的稿件,然後在背。但是這種情況,在緊張高壓的實際面試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忘詞的現象,這樣會導致自己的綜合排名下降。在這段講解中,可以告訴同學們,可以分塊地排列自己的各方面介紹。

首先可以講述自己的基本信息,然後介紹自己的個人基本技能,最後介紹對貴單位的展望。大概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介紹。那麼最大的好處就是即便忘詞了,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要求進行描述。因此,在實際的就業面試等技能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是非常重要的,在更多時候甚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視這一環節。

3、結語

在就業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努力引導社會就業價值取向朝正確方向發展,堅持校企結合的重要方針,不斷完善學校的課程建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實踐能力,相信他們在職場最終會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曉麗。對我國大學教育發展困境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5(10):19-23.

[2]陳巖。新加坡管理學院辦學的成功經驗[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8):57.

[3]盧曉春。“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對策和問題[J]。機械職業教育,2001(10):34-35.

[4]楊國祥。高校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J]。鎮江大專學報,2005(3):3-6.

[5]藍燕。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教育,提升就業能力[J]。鎮江大專學報,2005(4):67-69.

大學生就業去向論文 篇七

【摘 要】隨着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隨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但是就業的形勢卻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因而,就業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就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已經較多,但是就大學生個人而言,大學生個人的就業規劃意識如何?大學生自己所做的就業準備怎樣?以及大學生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如何?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意識、就業準備和就業競爭力之間又有怎麼的關係?本論文主要圍繞着幾個問題來展開論述,試圖為這一系列問題提供系統性的研究。

【關鍵詞】就業規劃意識;就業準備;就業競爭力

一、就業規劃意識的概念內涵

而大學生就業是指大學生在完成相關學業後獲得、並保持工作機會的行為。提到就業規劃意識,那就不得不提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説,職業生涯規劃所涉及的時間較長,“就業規劃”這一詞似乎更為合適。嚴格來説,就業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主要指大學生在對自己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自身特點(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校園就業市場,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就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相應的安排。

因此,就業規劃意識,簡單地説就是大學生對於就業規劃的認知和態度。或者就業規劃意識是指個人對就業規劃的認知和態度,是個人做好就業規劃、就業準備的內動力。目前大學生對就業規劃仍然不夠重視,未能透徹地瞭解就業規劃的重大意義,但是大部分學生能夠較為準確地意識到就業規劃意識的重要性。

二、就業準備的概念內涵

大學生就業準備是指大學生在在校學習期間為未來成功就業而做的各種準備,它是他們今後獲得理想工作崗位的重要條件和基礎。廣義的就業準備既包括未就業者為了能從事某種職業或獲得某種職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所做的就業準備工作,又包括已就業者為了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或改換職業所進行的準備工作。狹義的就業準備是指未就業者未來能從事某種職業,或獲得某種職位,在一定階段內所做的準備工作。[1]本文更傾向於就業準備是指大學生在就業之前,為了實現最佳職業目標或贏得較滿意的工作崗位而進行的知識、能力、心理、個人規劃、政策形勢等方面的預先安排或籌劃行為。

大學生的就業準備不僅僅在大學最後一個學年進行,而是貫穿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大學生的就業準備主要包括就業心理準備、綜合素質和能力準備,其中又包括基本素質和能力,如認知判斷能力、文字口頭表達能力、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及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專業素質能力如專業基礎知識的準備和專業實踐能力的準備;特殊素質和能力。

三、就業競爭力的概念內涵

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主要是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戰勝競爭對手找到適合才能發揮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適當工作崗位的能力,即全面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能力。

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可以歸結為三方面的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畢業生可持續就業的一種發展能力,是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或素質養成達到一定水平,具備可自主開發、能動挖掘的潛能。它是一種隱形素質或能力。基礎競爭力:是指大學畢業生能承擔並完成某項社會工作所需的各項基礎能力的綜合,是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馬上能被用人單位發現和認可的能力或素質,它是一種顯性的因素。環境競爭力:是包括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在內的系列外部因素,它是催化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條件。

需要指出的是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同於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2]就業競爭力是就業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綜合。

四、思考與建議

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意識、就業準備和就業競爭力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意識水平越高,就業準備越充分,其就業競爭力就越高;換句話説就是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意識和就業準備與就業競爭力成正比例關係。就業競爭力高的學生就個人而言,一般也是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學生,普遍具有高學歷,來自重點院校,熱門專業,具有相關資格證書,社團經驗與實踐經驗豐富等特點。就業競爭力高的大學生往往很早就開始了就業準備,包括自己的就業目標,就業心理和就業手段等多方面的準備。

基於此,當前大學生應該增強就業規劃意識,提升就業準備水平,才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一)增強大學生就業規劃意識,提高就業規劃水平

1、從大學生自身來説,大學生應該重視就業規劃,主動探索和正確認識自己,分析把握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職業目標和職業價值觀,並及時與老師、家長、同輩保持良好的溝通,由此來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

2、從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説,高等院校應該建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積極開展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從大一至大四每一年級有不同的課程舍子,引導大學生認識職業自我,瞭解職業世界,學習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手段,為未來職業的自我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3、從就業規劃本身來説,高校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同的就業規劃教育。而當前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教育應該突出就業規劃目標意識和就業規劃價值意識,通過培訓、講座、個人輔導等使大學生認識到就業規劃的重要性是當務之急。同時,這裏所説的針對性主要是指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家庭背景,等等開展就業規劃輔導和教育。

(二)強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提升就業準備水平

1、加強大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高度的責任感,説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善於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高度靈活的應變能力和較強的組織能力。 2.加強大學生求職能力的鍛鍊。求職能力主要是指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積極參與競爭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果斷決策的能力。

3、正確評價自己,包括自身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等,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深刻的評價,取長補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自身的能力和發展。

4、關注就業市場,瞭解職位信息,確定就業目標;明確將來就業傾向的單位性質,工作內容等基本要求;瞭解自己心儀單位的用人標準。

5、加強就業技巧的學習,如撰寫、製作及投遞簡歷、職場基本禮儀,整理儀表儀容,面試技巧等。

(三)加強高校就業指導,促進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和全程化

就業指導是增強大學生就業規劃意識、提升就業準備水平、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主動走訪用人單位,徵求他們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其次,聘請職業指導專家,人力資源專家進校,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和麪對面諮詢,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就業信息,擇業技巧,職業道德和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再次,優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通過校外實習,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甚至教訓,提高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後,加強與校友的溝通與聯繫,校友是做好就業指導的重要資源。

(四)創造良好的外部就業環境,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政府有關部門制定規範、完善的就業教育政策、制度、措施,是提高我國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包括大學生就業的鼓勵政策、人才合理流動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人事檔案制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等。同時,也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完善對未就業學生的在培訓計劃,真正解決大學生就業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吳萬民。試析大學生就業準備[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1(01):43-44.

[2]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學報。2002,25(3):91-92.

[3]樓錫錦,周樹紅,吳麗玉。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5,7.

[4]王麒凱。大學生就業規劃意識、就業準備與就業競爭力及其關係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