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新形勢下糧食安全主題論文(精彩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新形勢下糧食安全主題論文(精彩多篇)

我國保障糧食安全 篇一

唱響豐收讚歌 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天府之國,沃野千里。東坡故里,天府糧倉”,9月20日,在第__箇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由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傾力打造的原創mv《永遠豐收》正式上線,歌曲以展現新時代“天府糧倉”新風貌為創作初心,以永豐村獨特的風景風貌為背景,勾畫出新時代中國農村“景美、人美、日子美”的美好景象。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作為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要牢牢守好護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堅守“糧”心,不負百姓好“食”光,履職盡責,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為“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築牢耕地紅線,當好腳下土地“守護者”。“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苑也”,耕地一直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耕地紅線就是保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對於一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緊缺的國家來説,保衞“腳下土”是端穩“手中碗”的根本前提。基層幹部作為聯繫黨和人民羣眾的“紐帶”,要深刻認識到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除了要積極做好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農村宅基地審批等方面的政策宣傳者,更要做好耕地撂荒集中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耕地用途改變管治的執行者,用“長牙齒”的手段,築牢土地保護“安全盾”,拿出對土地違法行為“零容忍”的決心,守好護好永久基本農田,牢牢保衞“18億畝”耕地的安全紅線。

穩保利民底線,當好糧產發展“服務員”。“一餐一飯關係民生,一瓢一飲貼近生活”,守護糧食安全,除了要守住耕地紅線,同時也要保住利民底線。面對農耕技術不足、農業經營形式單一等“攔路虎”,廣大基層幹部要時刻牢記肩上的初心使命,紮紮實實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探索助力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新方法,通過適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等方式,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真正實現“誰種糧誰受惠”。要做好“引路人”,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通過開展職業農民培訓、農業生產技術能力培訓等,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種糧人”,激活生產致富內生動力。

繃緊節儉主線,當好綠色生活“帶頭人”。“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老百姓已經完成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跨越,但“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越是飽食暖衣,越要握緊“節儉筷”,珍惜“盤中餐”。廣大基層幹部要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常思農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勞作之苦,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讓“儉法”新風吹進千家萬户,成為人民羣眾飯桌上的行為習慣,教育引導更多的人着眼於自己的飯碗,從節約“一粥一飯”做起,從米麪糧油上的“精打細算”做起,以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勤儉節約匯聚起綠色健康生活。

糧食安全論文 篇二

強化“三個維度”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在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這些年,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希望種糧大户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户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説是永恆的課題,事關全局、事關根本、事關長遠、事關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對於經濟發展大局和社會繁榮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從強化責任監督、科技創新和政策措施三個維度出發,紮實築牢耕地保護、種子安全和農民權益等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強化責任監督維度,築牢耕地保護防線。“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土地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強化責任擔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採取“長牙齒”的措施全方位、無死角保障耕地和耕地質量,以“零容忍”的態度,健全土地聯動協作執法機制,優化土地違法舉報獎勵制度,嚴厲查處和有效打擊亂佔耕地建房等改變耕地性質、改變耕地用途的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始終繃緊牢靠的耕地保護防線和糧食安全這根弦,保護農田促進基本農田的有效利用,促進農產品產量保持穩定和穩步提升。

強化科技創新維度,築牢種子安全防線。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保護種質資源,織密織牢種子安全防線,重在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抓好科研攻關。要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通過自主研發、種質創新、品種檢測、良種繁育、優種綜合生產等科學環節,突破農技關鍵“卡脖子”瓶頸,搶佔種業技術研發制高點、主高地。促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安全利用,切實將“中國種”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保障口糧的絕對安全。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在種質資源多樣性、良種技術創新、種質資源發掘、新品種培育技術、種子生產和加工等多個領域、多個環節和多個方面還存在亟須提升和突破的地方。因此,要始終有危機感,不斷增強憂患意識,事關種子安全的“安全閥”一刻不能鬆、一刻也不能懈怠,全力用心用情保護好種子安全這份農業“振興之寶”。

強化政策措施維度,築牢農民權益防線。農穩天下安。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解決好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要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保糧食安全須重視農民利益。不能讓糧食生產者既流汗又吃虧。要從強化政策措施維度出發,通過改革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優化免費技術培訓、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強化農產品特色品牌打造、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等實實在在的措施,確保強農惠農富農落到實處,有效打消農民的後顧之憂,讓種糧農民通過農業產業獲得“真金白銀”的實惠、廣闊提升發展空間,進一步建強糧食安全主力軍,充分激發種糧積極性。

新形勢下糧食安全主題論文 篇三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對於國家來説,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對於世界來説,糧食安全是實現和諧世界的保證。據悉,全球飢餓人口在20_年首次突破了10億,約佔世界人口的1/6,糧食安全問題十分緊迫。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確保糧食安全不僅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這就更要讓我們居安思危的緊迫感。

居安思危,喚起人們增強糧食安全的意識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80%的中國人民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新中國成立時,我國人均糧食僅為210公斤。在糧食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我國政府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頭等大事,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組織糧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轉了長期糧食短缺局面,人均糧食達到390公斤,基本解決了温飽問題。1996年以後,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四年大豐收。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億噸,糧食供求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這一時期的糧食安全質量進一步提高,由數量上的滿足,向品種多樣化、營養化、方便化發展,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_年的37.7%和46.2%,基本達到了小康要求。

立足國內,是由我國國情、糧情和糧食商品特殊性決定的。依靠大量進口糧食解決我國人民吃飯問題,既不現實,又不經濟,更不可靠。具體地説:其一,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又是糧食生產和糧食消費大國,佔世界9%左右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0%左右的人口,這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其二,世界糧食貿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億噸左右,如果中國大量進口糧食,勢必擠佔其他糧食進口國家的份額,勢必帶動糧價上漲,影響我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其三,依靠進口糧食必然受制於人,造成政治經濟上的被動。其四,增產糧食,是主產區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限制國內糧食生產,大量進口糧食,勢必導致農民收入減少,這個問題歷史教訓很深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實施“節約糧食”工程,積極開發“無形糧田”

節約糧食,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來,隨着糧食生產的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以及糧食的比價不合理,節約糧食的社會風氣日漸淡薄,不愛惜糧食和浪費糧食現象處處可見。據有關專家調查測算,我國每年損失浪費糧食幾百億公斤,令人觸目驚心。據原內貿部對22個省574個縣1400多處的調查,糧食產後綜合損失率18.1%,約826億公斤,其中有些是難以避免的,有些則可以減少或挽回一部分。如果能從浪費的糧食中挽回20%,一年即可增收165億公斤,相當於全國一年增產的糧食,是不動一鋤一鐮的大豐收。為此,建議實施“節糧工程”,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減少糧食收穫、運輸、儲存、收購、銷售和消費環節的損失浪費,並形成節糧惜糧的社會風氣。

形勢與政策論文糧食安全 篇四

保障糧食安全與確保農民增收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二者可以相輔相成、統籌推進。要圍繞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現代化,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糧食產業提質增效,讓糧食產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重視農民利益,讓→←農民種糧有錢賺、不吃虧,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根本動力。在全國夏糧收穫穩步推進之際,國務院近日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健全完善糧食收益保障等政策。這些政策的落地實施,將極大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全年穩糧增產目標實現,為紮實穩住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較為充足,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形勢持續轉好,夏糧豐收有望,但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俄烏衝突的影響,國內糧食安全面臨高糧價與高成本並存的嚴峻挑戰。從糧價看,與國際糧價高位波動相比,國內糧價總體保持穩定,但小麥、玉米、大豆、食用油價格均跟漲明顯。從成本看,受能源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糧食生產成本快速增加,除了土地租金、勞動力價格居高不下,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以及農機作業費用、交通運輸費用不斷上漲。

高糧價與高成本如影隨形,給糧食安全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糧價一頭連着生產者,一頭連着消費者。受益於糧價上漲,近兩年農民種糧收益明顯增加,2021年全國畝均種糧收益824元,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種糧收益增加有利於提高農户種糧積極性,但糧食生產成本快速上漲,不斷蠶食種糧收益,影響農民種糧意願和積極性。而且,糧食生產成本上漲會進一步倒逼糧價上漲,增加下游企業生產成本,影響物價穩定,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保障糧食安全與確保農民增收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二者可以相輔相成、統籌推進。今年國家加大糧食生產補貼力度,優化種糧補貼政策,健全種糧農民補貼政策框架,能夠確保農民種糧有合理收益。針對農資價格依然高企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向實際種糧農民兩次發放農資補貼合計300億元,支持夏收和秋播生產,彌補成本上漲帶來的種糧收益下降。積極做好鉀肥進口工作。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落實好2022年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據市場形勢及時啟動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種糧農户在糧食生產經營中往往面臨着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雙重風險”。為了提高種糧農民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能力,今年國家進一步健全糧食安全風險防範機制,在13個糧食主產區的所有產糧大縣全面推廣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基礎上,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防止糧食生產出現大起大落。

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要圍繞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現代化,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糧食產業提質增效,讓糧食產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要促進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糧食倉儲設施、高標準農田、數字鄉村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補齊短板,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實現國家糧食安全長期目標夯實基礎。

我國保障糧食安全 篇五

心懷“國之大者”確保“糧食安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夯實。作為新時代基層幹部,自當始終牢記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更加熱愛新時代“三農”工作,鑽研“三農”理論知識、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創新“三農”工作方法,團結帶領廣大種糧大户在敬業奉獻、精益求精、敢闖敢試中為“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敬業奉獻”中確保“糧食安全”。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羣”“忠於職守”的傳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的一生始終要“執事敬”。眾所周知,“三農”工作“多、繁、雜、忙、細”,一些年輕幹部剛走上基層工作崗位,或者在基層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浮躁、埋怨、當“逃兵”等現象。因此,只有廣大基層幹部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懷有摯愛之心,從事即十分熱愛黨的“三農”事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新時代“三農”工作中去,發揚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服務“三農”,持續為推動新時代黨的“三農”事業特別是國家糧食安全高質量發展集聚強大正能量。

在“精益求精”中確保“糧食安全”。“三農”工作也是政治性、時代性、專業性等很強的工作,不僅要掌握日常的“三農”業務工作,還要及時掌握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等。正所謂“藝痴者技必良”,廣大基層幹部只有像“金剛石”那般,在實踐的熔爐中不斷打磨、鍛造自己,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成為新時代黨的“三農”工作的“行家裏手”;才能在新時代“三農”工作中厚積薄發,在平常時期“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時刻“豁得出”,時刻為推動新時代黨的“三農”事業特別是守好國家糧食安全站好崗、盡好責。

在“敢闖敢試”中確保“糧食安全”。我國大力實施“兩藏”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糧食產能穩定提升,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台階,2021年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一切沒有一項不是在敢闖敢試中助推完成的。在新的趕考路上,廣大基層幹部同樣也會面臨諸多的新問題新挑戰,唯有保持敢闖敢試的精氣神,在傳承中大膽創新,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才能不斷開拓新時代“三農”工作新方法新舉措,助推新時代黨的“三農”事業特別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進入新境界、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