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精品多篇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 篇一

孔子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誠哉斯言,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做到行能有為。

為何?只因心存敬畏,對於個體與集體都大有裨益,而失去了敬畏,便會如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所言“靈魂沒有廟宇,雨木便會滴在心上”。韓信失去了對君臣有別的敬畏,狂傲流於言表,最終因“大王能將兵10萬”而自己“多多益善”遭到劉邦猜忌而被殺害;同樣,正因為有了禮的有畏,孔子高擎文明之火,“知其不可為之”,將禮樂之光灑向人間,使儒學澤被後世。

個體如此,集體亦然。從北美的龍捲風到西班牙的暴風雪,從SARS到新冠肺炎,人類因無畏自然所帶來的後果正以同樣的方式反饋給人類;而當人類懷有對自然的敬畏時,自然的回報也是慷慨的。無論是都江堰藉助地勢特點和岷江的洪澇規律成就“天府之國”,還是珠三角變窪地為寶獲利頗豐,其共性都是如此。

言及此,敬畏的重要性明矣。那麼,該如何做到心存敬畏呢?

首先,明白何時敬畏。敬畏是不逾矩,是無畏基礎上的堅毅與自信,而不是“摧眉折腰”般的畢恭與逃避。然而,那些過分敬畏的,最終只能是畏首畏尾,一無所成,無論是王安石對神宗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勸導,還是曾經的電腦“藍巨人”IBM因畏懼創新帶來的損失最終失掉自己的市場,都是對過分敬畏帶來後果的力證。

其次,明白該敬畏何。這是調和敬畏與無畏至關重要的一杆秤。康德早已表明:“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此言得之,當畏德,畏法,畏自然,而除此之外的那些陳規陋俗便可摒棄。

揆諸當下,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失了道德,失了敬畏。正如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言:“我們比任何時代都聰明,也比任何時代都輕飄”。以“出醜就出彩”為信條的審醜文化不斷衝破道德底線,以集體為遮羞布的鍵盤俠們在輕看法律,肆意妄為。“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娛樂將文化推翻,當李小璐直播帶貨人氣依舊時,國家的“衣食父母”鍾南山,袁隆平卻因謠言上了熱搜。若不重拾敬畏之心,人們便會一直陷入“造神再毀神”的死循環中。

吳淼在《他希里亞故事集》表示“當你覺得世界充滿陰謀與黑暗時,是因為你引以為豪地與世界為敵。”以此為鑑,在無畏的基礎上選擇敬畏,如此便能身兼矛與盾,做到行能有為。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 篇二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千年前的孟子一句話震鑠古今。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古往今來有志之士的人生抉擇。

什麼是有所為?有所為就是應該去做,無論前途如何,只憑借一個良心,去行正義的人生。“崔杼弒其君”,太史一家秉筆直書,雖慘遭屠戮,亦不改其志;禮崩樂壞,諸侯紛爭,孔孟卻為了匡扶正義奔走呼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時間回到近現代社會。譚嗣同血染菜市口,一聲大笑,九州同悲;遇羅克殞命槍口下,真理之音,癲狂華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帶來危險麼?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胸中有難以遏制的衝動和勇氣。人生不只是吃喝玩樂,不只是唯唯諾諾,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對正義的堅持,人就不能稱為人,就失去了人的高貴,永遠苟且度日。這便是有所為。

什麼是有所不為?有所不為就是對於邪惡之事劃開界限,對於不能做之事,不該做之事,對於違背良心之事,如果不能反駁,就保持沉默,如果不能沉默一定不能為惡。人是有底線的,而且所有的人都是一體的,對一個人的不公就是對所有人的不公。你以為邪惡與你無關,可是誰又知道蝴蝶的一雙翅膀卻能掀起巨大風暴呢?“起初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説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説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説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説話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殷鑑不遠,正是“平庸之惡”使得本來正常的德國人淪為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面對邪惡放棄自己的良心,總覺得與己無關,自己在執行命令,可是你不知道,你其實已經在為邪惡推波助瀾。

有所為是對正義的堅守,有所不為同樣是對正義的擁護。在一片漆黑之中,倘若有人能夠刺破黑暗,請不要蒙上雙眼,不要讓醒來的人無路可走,不要讓魯迅發出“救救孩子”的悲鳴。正義是牢不可破又脆弱無比的,它需要每個人呼喚自己的良心,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選擇中成就人的高貴。面對生活的抉擇,有所不為往往意味着放棄許多具體的利益,很多人因此矇住了自己的良心而隨波逐流。但是有些人卻像晨星一般照亮黑暗的大地,對於這些人,如果我們不能幫助他們,請保持沉默好麼?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 篇三

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僅以方寸之心得窺“有為”之功,而不見“無為”之治;抑或囿於樊籠得知“無為”之治而限於“有為”之功。實則“物各適其天,夫豈論大小?”“有為”與“無為”各諳治世之理,處世之方。

有人以“有為”開疆拓土,享譽天下,流芳百世;然亦不乏人者以“無為”行有所止,洞見天下,察明至理。唯有因時而定,審時度勢,凝“有為”與“無為”之風,方能破利益與思維固化之藩籬,行千里之風以立於高格之地。

洪流裹挾雙足,詭譎風雲仍未偃旗息鼓,鑑此之形行大國“有為”之道。中國政府歷經三年之久的“有為”力爭,終將孟晚舟迎回國土,這是何等道有光明照千古的大國之“有為”!大風泱泱,大潮滂滂,赤日煌煌,其芒未央;東方有龍,名為中國;博弈而起,直指蒼穹。中國選擇此時的“有為”是救國民於水火,渡輕舟行過萬重山的必行之道,是一股向上的熱風。若棄“有為”擇不為,則必錯失良機,萬劫不復,重蹈歷史覆轍。

從小崗破冰,深圳興濤,海南弄潮,到浦東逐浪,雄安揚波,到粵港澳大灣區碧波逐浪。“有為”之風,當如鯤鵬奮雲霄,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便不像那蜩與學鳩控於地而已矣,便不像那斥鴳棲野草,翱翔蓬蒿之間。而是讓這風水擊三千里,去以六月息。“有為”之風自當乘御千里而不止,吹遍神州萬里,拂平動盪人心。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擴張,少年當有凌雲志,少年當行有為事。正如陸放翁“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更如袁隆平“萬里寰宇憂無糧,一片丹心酬四海”。古往今來,“有為”之士無論身處何境從不缺席,他們為後世創造的幸福,無不是以“有為”破高牆,開荒野。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於自身肩上,爭做有為之士,血薦軒轅,殞身不恤。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之風,當孳孳汲汲,馳而不息;而“無為”之風,當秉節持重,光風霽月。

舜者無為而治,恭己正南面而天下平;中國投棄權票,律己正東方而國無事。“無為”之治便如那千里快哉風,雖起於青萍之末,卻仍能抱朴守拙藏輝,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韞玉于山中澤自輝。

“無為”並不是“不為”,而是另一種程度上的“有為”,是君子持身善養的一種浩然之氣,雖百邪難闢也。“夫唯不爭,故無尤”。若不該“為”時肆意進取,橫衝直撞,即使轉拙為巧,也終將為自身所噬。何以“無為”?不是那庸俗之為,而是那君子之治。唯有不為世事所累,不為迷霧遮忘眼,深知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舉世皆醉唯我獨醒,方能成就懷瑾握瑜之人,鴻業遠圖之國。唯有秉承浩然之氣,不亂為,棄不為,方能以“無為”成“有為”,以“無為”勝為。野芳雖晚不須嗟,這便是“無為”的至理。

須“有為”之時勿躊躇不前,錯失良機,必要不甘雌伏,捨身求法;須“無為”之時,君子當持光風霽月之心,萬不可學舌擬聲,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必要以謹肅之心堅守正道,以無暇白璧之身,凝北辰之光,燭照後世之正道。

催榆火,傳薪色,看九州風雲盡相闔。以“有為”與“無為”之風,行過祖國神州大地,萬千華胄為喚醒東方雄獅而浩歌“有為”與“無為”之道。

“有為”與“無為”風行千里,扶搖直上,引青年熱風行於當世。

可為與有為議論文 篇四

孔子認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探索究竟是可為重要,還是有為重要,比可為和有為本身,更重要。

可為,意味着可以為。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無論在任何時候,它都是有限制的,只有當規則能把自由約束在一定程度時,這個範圍內才是我們可為的地方。只有在可為的基礎上,才能有所作為,失去了可為的根基,無論多麼有為,都只能是建立在浮雲之上的。

憶昔日,秦二世賜死扶蘇和蒙恬,不分忠奸,最終將秦帝國親手毀在了自己的手裏;反觀唐太宗李世民,在登上權力巔峯後,沒有對自己過去的仇敵魏徵下手,創造了貞觀之治,開啟了唐朝的盛世,隨後在武則天政啟開元,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的多次努力下,終於將唐朝推上了比肩漢朝的盛世,成為農業文明的巔峯,使國富民強,萬國來朝。試問,如果不是李世民選擇了可為,放下了怨恨,唐朝要進入盛世,即使不説是不可能,是不是也要經歷一番波折呢?

在可為的基礎上,我們同樣要開始建構大廈,做到人有所為。

人生既漫長,又短暫。在這條人生跑道上,只有用力跑,才能算是不辱使命,有所作為。道理我們都懂得,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有所作為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抓住時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要相信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性,然後再去創造機會,最終贏得成功。也許你起跑線比別人低,也許你不懂得社會運行的規則,也許你只是一個出身寒門的學子,這一切都沒有關係,因為在這一條跑道上,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有翻盤的機會,只是他們忽略了罷了。那些叫苦叫累的人,除了少部分在努力奔跑真的有點累以外,剩下的就是自己不想跑,卻騙別人説前面沒有路了。

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對那些有上進心的、但是卻力不從心的人給予必要的協助。當然,越是向前跑,我們會發現能夠並肩同行的朋友、對手越來越少了,面對這種情況,不必恐慌,不必悲觀,因為成功的路上從來都是寬敞的,而且越是往前走,你就越是會感覺道路的寬敞,在這條路上,如果你能夠堅持到終點,哪怕你是走過去,你都遠遠甩別人九條街了。和你一起到的人無非就三種,一種是靠自己的努力拼命奔跑,或者尋找機會坐上便利車上來的;一種是先天就坐在飛機上的,另一種就是雖然不是很用力,雖然找不到機會,但是硬扛着走到了最後,也成功。這三種人,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你們取得的成就是相同的,都是“有為”之人!

相反,如果我們在可為的時候選擇了不為,我們就會走向失敗。逆水行舟的,不僅僅是學習而已,生活也是如此,以至於人生、國運也是如此。翻開歷史的書,清政府選擇而閉關鎖國,沒有在該參與世界的時候主動融入,反而閉關鎖國,最終英帝國的大炮轟開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大門,才發現清朝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但這個時候只能被迫融入,失去了主動權——在短短的時間內,清朝從一個龐大的帝國變成一個任列強宰割的弱國,這都是因為在可為的時候選擇有為的原因啊!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可為的基礎上選擇有為,還要不斷創造可為的機會啊!

可為與有為,代表的是人生的失敗與成功,國家的富強與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