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反思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25K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反思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反思
——以***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為例
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大多又是獨生子女,隨着生理髮育、心理髮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素質的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隨後,教育部頒發了《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2008年,教育部又印發了《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
作為安徽省重點中學之一,***第二中學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們認為,教育不僅在於取得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更在於捧出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在於達到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更在於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和諧的發展;教育不僅在於彙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更在於教師與學生共度的成長曆程、共創的生命精彩。多年來,我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着有益探索,在此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和問題,試圖提出我們的一些想法。
一、嘗試與探索
我們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構建學校心靈驛站的立體交通
2005年底,我校成立了“心靈驛站”諮詢輔導中心,2006年9月學校“心靈驛站”網站全新擴容改版,用“四站十四版”讓學生、教師、家長心有所繫、情有所鍾。我們的“心靈驛站”有公共站、學生站、教師站、家長站。具體開設了十四個欄目:情感休閒、心理講堂、心理門診、心聞擷英、成長在線、健康樂園、心靈故事、法規播報、課堂心語、心靈瑜伽、家教謀略、經典案例、親子心聲、聯繫我們。至此,電話、電郵、文本“一對一”個別輔導,網絡、講座、廣播“一對多”通識教育格局形成,我校學生心靈驛站的立體交通初步構建。
(二)活用多種媒介並存的物化載體
我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力求以多種媒介為載體,將心理健康教育物化為放眼可望、張耳可聞、觸手可及、有求必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實體。為此,我們構建了“六個一”,即一卡、一案、一箱、一站、一線、一聲。一卡就是心靈驛站宣傳卡,一案就是《心靈驛站檔案》,一箱就是心靈驛站信箱,一站就是心靈驛站校園網站,一線就是心靈驛站心語熱線,一聲就是校園廣播心靈之聲。通過活用這些育人載體,較好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三)發揮團委的核心組織功能
以團委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功能單位,充分發揮團委的核心作用,這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學校團委安排專人負責專案管理,並招募挑選了一批優秀的“志願者”,具體分塊負責“六個一”物化載體,還結合“班級文化場建設研究”對學生施行個案輔導、開展心理講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探尋學生的心路歷程。
(四)根植教學課堂為主的普教基地
教學具有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滲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教學內容上,要求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形式上,要求教師營造課堂教學中的興奮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表情化、肢體化、人性化,並移情於人;在教學評價上,要求教師捕捉學習過程中的欣賞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運用激勵性語言,營造激勵氛圍。同時,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使其在制度管理上得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與課程改革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五)針對性開展心理輔導
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我們有針對性進行心理輔導。如在大型考試前,我們都會舉辦心理知識講座,組織心理健康調查,對學生進行鍼對性輔導,讓學生放下包袱,考出好的成績;對剛進學校的新生進行適應性心理輔導,讓他們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的環境;還有學生的早戀現象、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我們可以通過心靈驛站信箱、心靈驛站熱線進行個別輔導。
二、問題與困惑
通過實踐探索,我們深刻認識到,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其中許多是無法依靠個別學校單方面短期內能夠得到解決的。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專業教師匱乏。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團幹部、班主任、校醫師、政治教師等,而他們不是心理專業的教師,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缺乏系統學習和掌握,他們就不能很好地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高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樣,此項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較重
我們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有一種現象是不少教師(甚至是領導)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等同,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這樣就不能很好地依據心理健康教育自身規律開展工作,也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綜合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繫,但不能用德育工作來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
(三)相關制度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新興的事業,相關的制度不完善。就我市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編制、資格認定、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均無明確政策可循,這給學校開展工作帶來極大障礙,也使得一些熱心從事該工作的教師積極性受到挫傷。
(四)社會取向近視。教育活動的一大特點就是教育效果的滯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具有明顯的延滯性。我們的社會現在似乎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冷靜觀之,多屬急功近利、短視近視行為。一旦青少年出現問題,社會就希望教育能在一夜之間幫助他們改變,違背規律地神話了教育功能。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關鍵在於“防火”,在於“防患於未然”,問題出現再去“滅火”,其效果必然就很低微,而且造成的損失往往既成事實難以挽回。
三、結論與討論
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有一些體會,在此提出來供教育同仁討論和參考:
(一)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發揮着主導作用。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當前,制約我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也是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問題。一方面,學校要為專業師資搭建平台,促成他們的儘快成長,比如提供專業理論、實驗操作、教師自身心理品質的培訓機會,比如提供出外進行實踐參觀、學習考察的機會等。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適應當代人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及時增設、調整專業,教育行政部門要廣泛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切實加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專業教師隊伍的危機意識。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制度(制度是保證)
政府部門要儘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師的選拔、培養、編制、資格認定、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制度,讓現在已經在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放心大膽地工作,也能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心理健康教育事業。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地位、工作量、時間、設施、管理和評估等方面給心理健康教育以切實的保障。再次,教育科研機構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大力支持,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持。
(三)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學生是我們健康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面臨的學生有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他(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受不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身上出現問題是複雜的。這些問題都會通過人際交往投射到學習與生活中,時間久了,這些問題容易轉化為一種不健康的情感而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這要求我們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生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的觀點,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對學生有信心,有耐心,這是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四)力求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樣化
1.學科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是一種心理髮生與發展的過程,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決不是隻靠某一次講課、某一本教材、某一位專業教師的講解與輔導就能達到教育的效果。需要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應用本學科內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進入到“學科滲透”層面時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實處。
2.開展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載體。這些主題活動的形式可以有實踐性活動,包括參觀、考察、訪問、調查、宣傳、旅行、社會服務等等;可以有知識性活動,包括課外閲讀、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專題講座、報告等等;可以有科技性活動,包括參觀、動手製作等等;此外還可以有文體性活動、娛樂性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教育學生更好地認識自身,增強社會適應性。
3.同伴教育實驗
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傳達者和接受者經歷相似並且關心的事情相同、面臨共同的問題,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從而導致相關態度、信念和行為的改變。同伴教育中的同伴教育者來自同學羣體,相同或相近的年齡、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生活使他們有着很多的共性,有着非常多的共同關注的焦點和話題,有着諸多的共同愛好,也會面臨他們這一年齡階段可能遇到的許多共同的心理困惑和問題。他(她)們之間有着太多共同、相似的心理體驗,使得他們在對同伴提供心理幫助時,雖然不如教師等成年人那樣專業,但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表達方式,同學則更易於按受同伴教育者言語中傳遞的信息,心理輔導和幫助的效果在不少方面要比成年人顯著。
(五)學生心理問題的“家源性”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大量研究表明,所謂的“問題兒童”90%以上的成因都是“家源性”的。在整個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統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也必須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學校對家長的指導以及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進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諸如開設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心理髮展和家庭教育心理的課程或講座,利用宣傳欄、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宣傳相關的知識,使家長對於家庭環境影響學生身心成長的意義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其次,學校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專題座談會,學校與家長就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常見心理衞生問題、家庭心理保健知識、親子關係特點等問題暢所欲言,讓家長在互動中會自覺樹立正確的子女教育觀。再次,學校以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為指導,對存在心理困惑的家長進行諮詢與輔導,提高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
(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
前面提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一個複雜問題,我們要組成強有力的團體來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如我們處在教育前線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與學生接觸得最多,對學生心理問題也瞭解最及時、全面;我們還應該讓高校相關的心理專家學者參與進來,他們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分析問題全面到位;還有教育科研部門要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域傾斜,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經費,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