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多篇】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篇一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僅僅侷限於滿足基本衣食住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各大高校審時度勢,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致力於培養大量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的複合式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旨在推動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滿足旅遊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筆者從各大高校開設旅遊管理專業的起點和層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就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009年,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要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目前,中國旅遊業處於黃金髮展期,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日趨旺盛,目前高校旅遊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與旅遊業崗位需求嚴重脱節、旅遊企業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解決旅遊管理專業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

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高校旅遊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

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發表的藍皮書表明:中國旅遊業收入逐年創新高,旅遊市場呈現出“兩高一平”的局面,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入境旅遊平穩增長。我國旅遊業的增長使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世界第一客源國,以及較大的旅遊目的地國。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服務範圍較廣的產業,就業門檻較低,能夠吸納大規模的畢業生。同時,我國各地區的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來説,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萬以上,並且現在每年新增的旅遊企業中,中、高級管理崗位就有一千多個。由此可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將會大大彌補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不愁將來會找不到對口的工作。

(二)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潛流失”現象嚴重

由於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不瞭解、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需求嚴重脱節、旅遊業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會各界對旅遊行業的偏見等因素致使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潛流失”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國內旅遊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就業有錯誤的認識,認為旅遊管理專業一畢業就能擔任管理層職務,這種眼高手低的擇業觀念,致使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學生會選擇轉專業或者是修讀雙學位來達到將來不從事旅遊管理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從事旅遊業工作的佔總學生規模的不到35%,許多畢業生都從事了不對口的職業,形成了“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就業局面。

(三)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論上講,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勢必會為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帶來廣闊的就業前景。但是,情況不容樂觀的是,旅遊管理人才的供給質量無法滿足旅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旅遊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趨明顯。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高校緊跟社會崗位的需求,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每年報考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數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遠遠超出了旅遊企業可提供的崗位;另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又是“弱勢專業”,許多考生在不瞭解旅遊管理專業或者是“被調劑”的情況下誤學了旅遊管理專業,結果造成旅遊管理專業大量流入其他行業,未入行,先轉行的局面。由於教學模式的缺陷以及學生的個人態度造成了旅遊企業在招聘旅遊管理人才時遲遲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畢業生。這樣給企業、學校、學生都帶來的困惑,陷入了無盡的惡性循環中,這樣旅遊管理專業會給後來的學子和家長帶來這樣的影響:學習旅遊管理專業難就業、就業面狹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諸如此類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發展極為不利的負面評價。

二、影響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因素

(一)現階段旅遊業用人單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遊業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功利性較強,企圖縮減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員時過分強調畢業生是否具備豐富的旅遊管理經驗或旅遊從業經驗,完全忽視了畢業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在不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培養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但是如果就因為這個原因將旅遊管理專業求職者拒之門外,是否會顯得旅遊企業不通情達理?旅遊企業要充分考慮到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優勝劣汰的選拔機制,為廣大旅遊管理畢業生提供一個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經過嚴格筆試、面試和考核後擇優錄取。另外,旅遊業的現實情況:管理人員要從服務人員做起,要做好飯店管理者,必須具備基層服務人員和部門經理的經驗。而且服務人員勞動強度大,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都較低,很多畢業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高校畢業,可是畢業後還是照舊需要從基層幹起,不甘於基層等服務客户的工作,畢業生從事旅遊管理行業侷限了個人的發展空間,造成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二)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遊職業規劃

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本身沒有正確的認識,盲目的將旅遊管理專業和旅遊等同,忽視了畢業後所要從事的是旅遊管理職業,而非是旅遊本身;另外,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盲目跟風,在校期間只忙着報考旅遊證、二級計算機證書以及教師資格證,證書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日後就業用處不大,忽視了對自身未來的職業奮鬥目標的規劃,學生在旅遊行業就業的願望不強烈。

2、缺乏必要的就業準備

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從事旅遊管理的晉升行規無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學生在家裏被奉為“天之驕子”,可是如果從事旅遊管理行業就要從基層服務員幹起,大部分大學生心氣高、礙於面子,不願意從事較不體面的服務性行業,就業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在校期間沒有從事服務管理的實踐經驗,大學畢業後無經驗之談,更不要説可以在短期時間內提升為正式的管理部門高層幹部。

(三)高校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

1、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旅遊管理專業的開設與社會崗位需求嚴重脱節,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養學生,對學生未來的就業不負責任,沿襲落後的教學體制,沒有擺脱“以知識為中心”的應試教育體系,導致學生理論能力較強而實踐能力較差,無法滿足旅遊行業就業崗位的要求。

2、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沒有針對市場需求而設置,而且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外向型旅遊行業的崗位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在初級教學階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級,以專業理論教學為主體,忽視了對實踐應用類課程的設置,致使學生缺少了許多鍛鍊的機會。另外,教材內容太陳舊,缺乏系統新和創新性。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以市場為導向,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辦學模式

各個高校在開設旅遊管理專業之前,要明確並制定出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有緊緊圍繞的中心,不至於盲目追求辦學模式的創新,而與教學任務嚴重脱節。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鑑的是,在國際較發達的地區對於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當明確,國內也有許多值得借鑑的高校,比如旅遊教育領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制定了旅遊管理專業招生-在校學習-崗位實習等環節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華東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理論紮實、實踐操作能力強、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適合旅遊業、旅遊教育、旅遊行政部門以及其它相關行業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旅遊管理人才”。那麼,如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立足於旅遊業發展的崗位需求,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複合式創新型的旅遊管理人才;第二以崗位實踐能力為核心,建立應用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思想意識協調發展的培養體系;第三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外向型、複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的高級旅遊專門人才;第四延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時間,實現教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管理技能的相輔相成。

(二)建議大學聯考生理性報考,招錄有行業內就業意願與行業潛質的學生

部分考生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中由於缺乏對旅遊管理專業的認識以及“在服從調劑”情況下被調劑到旅遊管理專業,這一部分學生在對旅遊管理專業知識學習的時候,對這門專業感到很失落,甚至通過選修雙學位或者是轉專業來改變自身的未來職業選擇。要想培養出綜合型、創新型、外向型的旅遊管理人才,學校要從招生源頭做起:首先要宣傳學習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個性特徵,比如説酒店服務人員要具備外向型的性格特徵,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未來就業方向等情況,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專業選擇,防止考生錯報專業,經過正式學習後才發現實際的旅遊管理專業與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平台、報紙、白皮書等形式向廣大大學聯考學子具體介紹旅遊管理專業,可以為學生報考志願提供參考依據,便於考生作出理性的專業選擇。這點,各大高校要借鑑旅遊教育領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經驗:第一,該學校在招生時不僅注重考生的成績,而且會進行一定的筆試、面試或者電話交流,瞭解學生的喜好態度以及個人的性格特徵和就業方向,反饋給學生專業評估報告,招錄有行業潛質與行業內就業意願的學生;第二,努力加強專業建設,增強旅遊管CENTURY理專業自身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努力將該專業做大做強,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管理專業。

(三)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科學設計課程設置

高校專業是否成功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便是課程的設置,其代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的架構。目前旅遊業外向型的發展模式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其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並且還要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外語、計算機互聯網等綜合運用能力,能夠與客户進行順暢的溝通,以及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這對於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來説需要作出合理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堅持課程設置與旅遊行業的實踐性特徵相符合,又要具有專業綜合性的原則;其次,課程的開設要注重理論的應用型,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另外,學校要注重初級階段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旅遊管理專業不同於學術性的課程,教學理論離不開與實踐的結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遊管理專業在大一、大二課程設置上缺少實踐應用類課程,重視對學生初級階段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他方面,要增加選修課程的範圍,合理設置涉及人文知識、自然知識、地理知識、歷史知識、國際服務貿易的規則和慣例等方面的課程,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崗位,豐富的知識儲備對於個人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除此之外,學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請旅遊業資深專家學者參與課程設置,並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招聘對口教師,以提高旅遊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針對性與應用性,提升學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在行業的競爭力。

(四)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高校因素、社會因素、大學生自身因素影響了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幹意識,為競爭激烈的旅遊管理崗位降温。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創業,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筆者建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旅遊管理專業中的完善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就業或者創業類的指導性課程不要僅僅侷限於“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這兩門選修課,要增加實戰演練性的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定期聘請校外專家、企業界人士或者校內創業成功人士來校做一些創業經驗之談,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保障安全和不影響正常學業的情況下在旅遊企業兼職,為日後走上工作崗位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創業教育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積極籌備的創業基金,拓寬大學生開設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籌集資金的渠道;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擇業意識,不要企圖畢業後自身的事業能夠一蹴而就,要在兼職實踐中踏實肯幹、任勞任怨,要甘願從基層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職過程總結出旅遊管理的新思路,為自身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政府要引導旅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增加寒暑假大學生實習崗位,維護大學生實習的勞動合法權益,保障大學生在實現期間的人身安全。

(五)對旅遊管理專業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提供實習 平台

目前來講,校企合作教學在各大高職院校中應用的較廣泛,旅遊管理專業帶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進行實驗研究,也不需要嘔心瀝血的撰寫學術報告,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學生本身的實踐演習能力,學生只有在親身體會旅遊管理專業的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專業知識理論的學以致用。關於旅遊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國際和國內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種,筆者從校企合作的結合點出發,將校企合作的形式分為三大類: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聯合辦學、企業參與旅遊院校辦學、校辦企業等為代表的以辦學模式為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二是合作形式為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教學顧問委員會等以以實踐教學體系為結合點;三是體現在理論教學體系上,表現為編寫特色旅遊教育教材、開展專題講座、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等。筆者建議從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發,實現旅遊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一是旅遊企業根據工作崗位需要與學校共同確定培養對象,簽訂用人訂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這樣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到簽訂訂單的用人單位就職,旅遊企業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環節、節約用人成本,實現了校企雙贏;二是企業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業不僅為旅遊管理專業提供實習場地,還在教學領域開展合作。企業及時的向高校彙報國內外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新動態、新信息,同時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資金根據專業特點建立實訓基地,集學校的主體地位和酒店的載體地位為一身。校辦企業實現產教合一,既能實現人才培養效益,又能創造經濟價值。

(六)借鑑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時間,實現學生的自我認知、行業認知、專業知識的深化以及實操技能的鍛鍊四個方面逐級深入、環環相扣,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幫助畢業生熱愛、瞭解自己的專業,進而樂於走進旅遊行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國內外有必要借鑑其成功經驗:大一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分析學生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啟發學生對職業做出初步的定位,並且為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制定出短期、長期的學習計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對自我個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認知;大二時。隨着專業課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學生對工作崗位環境接觸的機會較多,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認知實習,開設一些認知實習課程,促使學生形成對所要從事崗位的初級認知;大三時在課外要延伸實踐教學,積極開展一些專業技能大賽,通過模擬工作環境,提供實踐演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業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還要建立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走入企業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瞭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嘗試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七)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師資力量對於學生學習旅遊管理專業的質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業實踐+研究平台+創新團隊”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旅遊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隊伍展開培訓,考核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組織教師親自去觀摩旅遊企業的運作方式、市場營銷等機制,教師在親身體驗之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才能有機的將這些事例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校建立區域旅遊經濟研究所,進行創新團隊建設,為教師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學校要重視教師與校外先進旅遊管理師資隊伍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意識到自己教學的不足,借鑑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學校從旅遊企業中引進、聘請高水平的業務人員參與教學過程,改善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相長,在產研學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中鍛鍊自身的實踐能力,更新教學觀念,為培養出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而努力奮鬥。結語:基於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是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技能型、素質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師要高瞻遠矚,站在社會時代發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遊管理精英隊伍。

參考文獻:

[1]範新宇。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5)。

[2]楊帆,朱定秀,程曉麗。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研究——基於高校A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池州學院學報,2014,(6)。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為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各高職院校都建設了大量的實訓室,為了解決實訓設備利用不充分和學生的實訓課時嚴重不足等矛盾,不少院校都進行了實訓室開放管理的嘗試。但由於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往往存在師生和學院認識不統一、實施成本偏高、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本文針對前述問題提出了在開放時間、開放內容、設施設備管理、實訓室師資隊伍建設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思路。

關鍵詞:

高職、開放性、實訓室、管理模式

隨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迫切任務。廣大企業不僅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儘快適應工作崗位,還要求他們具備崗位的綜合發展和創新能力。顯然,傳統的實訓室管理辦法已不能適應目前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開放實訓室已經成為實訓室管理的必經之路。實訓室開放管理是指將實訓室在一定的範圍和時間面向學生和其他羣體開放,並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實訓內容的管理模式。開放性實訓室不僅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實踐學習的機會,更能提供創新型探索式學習的機會,是一種能充分利用現有實訓資源的有效教學模式,更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2008年,我院成功申報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我係的旅遊管理專業成為國家示範建設重點專業。在建設週期裏,陸續完成了近1000萬元的旅遊管理專業羣實訓室建設任務。為保證實訓室的充分合理利用,按照實訓室開放管理的要求,從實訓時間、實訓內容、設備管理、隊伍建設、成本控制等方面進行了開放性的探索,總結了一些經驗,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開放性實訓室管理存在問題

xxx年,我院的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財政部驗收。我係開始嘗試對旅遊管理專業羣的實訓室進行開放性管理,在實施初期出現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1、“學校熱、學生冷”的現象較為突出。校內開放實訓室項目的開展,都是利用學生課後的業餘時間,由於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自主學習的習慣較差,加上學院缺乏系統的開放實訓項目的引導,學校對參與課後的開放性實訓項目沒有硬性的要求和學分補充等措施,學生完全憑藉自己的愛好自覺參與,導致了學生對開放性實訓的積極性不高,出現了“學校熱、學生冷”的現象。

2、“學校熱,教師冷”的現象也很突出。雖然學院也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在高職學生培養上的重要性,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師資的培養上,長期以來還是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對專門的實訓指導教師沒有科學的建設規劃,沒有把實訓指導教師素質的提高放到重要地位,也沒有實訓教師的系統培養計劃。加上開放性實訓的開展往往會佔用教師大量的業餘時間,學院又沒有相應的勞動津貼補償制度,也造成了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

3、實訓成本很難計劃和控制。實訓成本是指在實訓過程中所耗用的各種費用之和。其中課內的實踐教學消耗可以通過教學計劃準確計算,根據實踐教學標準也可以較好控制。但實訓室開放項目的消耗是根據學生參與實訓的實際情況和臨時性項目的開設情況而定,事前很難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計劃。由於參與人數的不確定和項目的繁雜,導致消耗難以控制,浪費嚴重。

二、實訓室開放管理模式的探索

為進一步解決實訓室開放出現的問題,我們在開放時間、開放內容、現場管理、實訓教師隊伍建設和服務對象的管理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在實訓時間上,探索“白天+預約”的開放管理模式。我院的實訓指導教師實行的是坐班制,八小時內正常上班,晚上和週末是不上班的。為了方便學生參與實訓,我們在實訓室開放的時間上,實施了“白天+預約”的管理模式。在白天,所有實訓室全天候向同學們開放,實訓指導老師要對沒有其他課程來實訓室訓練的學生進行指導。晚上和週末則通過預約的方式,提前一個星期到所要參加課外實訓的實訓室進行登記,預約時間和項目,以便實訓指導教師根據預約進行實訓準備和指導。拿旅遊實訓中心的茶藝實訓室來説,茶藝課採取的是“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基本上在茶藝實訓室上課,茶藝課程有3個學分,48個學時,每期上課時間為12周。也就是説12周以後茶藝實訓室幾乎就是空閒的,要參與開放性實訓的同學,可以利用12周以前的晚上和週末以及12周以後的全天和週末進行訓練。同學們對茶藝技能訓練興趣高,很多同學報考了茶藝師資格證書,組建了茶藝協會,這種“白天+預約”的時間開放模式大大滿足了同學們對茶藝技能練習的要求。

2、在實訓內容上,探索“基礎+主題+自主設計”的開放管理模式。開放實訓室不是簡單地將實訓室門打開,延長實訓時間,而是應該注意開放性實訓項目的創建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技能。所以在實訓內容上,我們探索了“基礎+主題+自主設計”的開放管理模式:“基礎”是指學校根據專業教學計劃有組織地發佈開放性實訓項目,學生可以在本專業或跨專業範圍內選擇實訓項目;“主題”是指利用學院實訓場地和設備有計劃地開設創新創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術鑑定和各類企業培訓等社會服務的實訓項目;“自主設計”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自主設計實訓項目並尋求實訓指導教師的幫助獨立完成。長期以來,實踐教學都是由指導教師安排實訓內容,學生接收實訓並完成,一旦打破這種模式,學生在短時期內會有很大程度上的不適應。所以如果完全依賴學生自主選擇實訓項目和內容,將會缺乏科學性,不能達到開放實訓室的效果。所以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以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主題實訓項目和自主設計內容的實訓項目為補充的開放性實訓體系。在這種體系指導下開展實訓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

3、在現場管理上,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開放管理模式。開放實訓室打破了傳統實訓室現場管理的模式,實訓室在時空使用上和項目準備上都比以往更加複雜,依賴傳統的單一實驗員負責制度已經難以解決,所以我們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開放管理模式。“定置式自主管理”是通過對工作現場的人、物、場所三者之間的科學分析,以實現物品在工作場所的科學定置,使學生成為定置管理的直接責任人,接受實訓指導教師的監督檢查,考核結果納入實訓成績,從而實現人和物的最有效結合。這種實訓教師和實訓學生共同承擔實訓現場管理的“雙責任人”管理制度能夠有效解決實訓指導教師的現場管理工作量過大,管理不到位,實訓成本不好控制等問題。並且在實現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能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

4、在實訓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探索“多元化”的開放管理模式。相對於傳統實訓室,開放性實訓室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難的工作任務和更繁重的工作量,而現有的實訓教師隊伍不管從數量和能力方面都難以承擔。所以我們探索了由專任理論教學老師、專職實訓教師和兼職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共同組成“多元化”的實訓教師隊伍的模式。專職實訓教師主要負責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實訓室運行與開發,並參與實訓項目的開發和指導;專任教師則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是實訓項目開發和指導的主力軍;而兼職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創新創業人才不僅要對校內專任理論教學老師、專職實訓教師進行培訓,也擔負着對學生開展主題實訓項目和自主設計項目的指導。

5、在實訓經費上,探索“消耗成本+管理費用”的開放管理模式。開放性實訓室管理可以通過優化管理方式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教學計劃內的實訓消耗是學院完成教學的必須開支,由學院統一支付。而在教學計劃之外,可以對前來進行實訓的學生、老師和外來人員收取一定的費用。本院的學生和教師只需要支付完成實訓的消耗成本,而外來人員繳納的費用則包括實訓消耗成本和一定的管理費用。收取的管理費用用於補貼指導教師的津貼,減少甚至完全彌補學院由於開放實訓室所支付的成本,逐步實現以“實訓養實訓”的目標。

三、開放實訓室的保障措施

為了保障實訓室開放任務的順利完成,需要學院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

1、建立開放性實訓室的“學分補償”制度。開放性實訓室的“學分補償”制度是指學生參加本專業開放性實訓課程取得的學分應該作為實踐課程的學分,跨專業參加開放性實訓取得的學分替代公共選修課程的學分。鼓勵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各種興趣小組,對參加開放性實訓項目成績突出的完成創造性成果的學生給予學分獎勵。今年,旅遊管理專業的一名同學獲得了教育部舉辦的“中餐主題宴會設計”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學院給予該同學免修“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4個學分的補償,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參與課後技能訓練的積極性。

2、對教師參與實訓項目研發和指導的給予教分補償。為了保證開放性實訓的效果,建立一套適應開放性實訓室的教學文件已經迫在眉睫。學生是實訓過程的主體,在為學生提供傳統的實訓標準文件基礎上,還需要為他們提供開放性實訓成果和考核方案,這將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實訓的標準性文件。雖然我們提倡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訓項目,但為了保證項目開展過程的有序和有效,教師對學生開展實訓項目進行指導是必要的。由於開放實訓室,大大佔用了教師的休息時間,給予指導教師相應的教分補償也是必要的。今年,學校給予了“中餐主題宴會設計”技能大賽指導教師團隊260個學時的教分補償,大大提高了教師參與學生訓練指導的積極性。

3、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開放性實訓室的管理需要一支既要掌握紮實的操作技能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更要有突出的團隊凝聚能力的優秀指導教師團隊。所以可以通過為專任實訓教師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師培養方案;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外出進修培訓;聘請行業專家、企業能工巧匠到學院現場指導、搞講座;引進雙師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與企業、科研單位、兄弟院校建立人員交流等形式組建一支專兼結合、動態互補、校企共享的高水平實訓室管理隊伍。

4、加強實訓課程的考核力度。實訓室開放項目的實施,如果完全依賴於學生自覺,即使項目設計合理,學生有興趣也增長了見識,但沒有任何壓力的學習,還是很難將實訓內容執行下去,實訓效果也不能保障。所以,我們建議將實訓課程各科內容分解成若干模塊,每個重要模塊都要單獨進行考核,各模塊的累計分數就是本課程的實訓成績。任何一個模塊不及格都會影響到本門課程的成績,迫使學生自主到實訓室完成實訓內容。

總之,開放性實訓室的管理只有處理好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開放與約束以及職業技能和崗位對應的關係,並結合職業崗位能力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讓開放實訓室實現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常海濤。高職院校開放性實訓室管理體制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0

[2]朱建軍。開放性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的研究[J]。社會經緯,2014

[3]高丹。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篇三

旅遊成為人們日常休閒的一種生活方式,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旅遊項目的需求趨向多樣化,紅色旅遊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式,將革命傳統教育與休閒融為一體,迎合了人民羣眾對於 紅色文化 的需求,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發展態勢良好。

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2015~20XX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發展紅色旅遊,對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保護革命文化遺產

承載革命遺物的革命文化遺產是 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 ,具有很高的歷史性與科學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成果。通過參觀革命文化遺產,可以讓我們直觀地回顧歷史。我國《 十一五 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 要高度重視重要革命歷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蹟的保護 。隨着國家對革命文化遺產保護的大力扶持與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對於革命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不僅可以保護與整合我國的革命文化遺產,還能更好地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靈魂。 個民族,沒有優秀的精神品格,就難以立足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國民族精神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兩彈一星 精神等,通過發展紅色旅遊,讓民族精神得以豐富與延續。

紅色象徵着革命,紅色旅遊藴含的 紅色文化 ,即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列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廣泛的文化理念,成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表現我國的民族精神,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弘揚民族文化,使國內外的旅遊者深刻地認識中國的紅色文化,瞭解中國的優秀革命傳統。

有利於發展旅遊經濟

伴隨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與旅遊業的發展,紅色旅遊已成為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點,在全國掀起了一股革命歷史文化旅遊熱。紅色旅遊不僅可以瞭解當地的民俗風腈和秀麗的自然景觀,還可以在旅遊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寓教於樂,寓教於遊。革命老區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堅持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利於拉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優化老區產業結構,帶動老區人民脱貧致富

據統計,每年全國各地紅色旅遊區的旅遊效益為200億元,同時促進了交通、農業、食品、商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論文。紅色旅遊可以刺激旅遊消費市場,滿足旅遊者的精神需求,重視紅色旅遊項目的建設與開發,對於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有利於加強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

中國共產黨革命鬥爭歷史的紀念館,紀念地,領袖故居,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紅色旅遊的載體。全國有許多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雨花台烈士陵園等。紅色旅遊是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嶄新宣傳形式,遍佈全國各地的紅色旅遊區,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書,在欣賞人文紅色景點時,以參觀革命紀念地的方式瞭解到無數中華民族的先烈們為了振興中華齊心協力,同仇敵愾的感人事蹟,潛移默化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灌輸給廣大人民羣眾,不僅有利於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傳統,培育民族精神,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

紅色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管理體制欠缺

紅色旅遊景區是由旅遊部門與文化部門共同管理,由於兩個部門各自不同的職責而發生分歧,如文化部門出於保護文物資源的意願不願讓旅遊部門來開發景點,在這樣的管理體制下,不利於我國紅色旅遊的充分開發與發展。

資金短缺

紅色旅遊資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撥款,缺少其他資金的扶持,政府設立了紅色旅遊專項基金,但是資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遺產因缺少進行維修與保護的經費而遭到破壞與毀滅。一些景點的改擴建工程只能擱置,導致紅色旅遊景點的經濟發展滯後,開發利用的空間不大。一些地方的紅色旅遊景區基礎配套設置不完備,交通、餐飲、住宿成為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另外,紅色旅遊活動的形式過於單一,一般採用以櫥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難以激發旅遊者的共鳴,達到教育的效果。

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

隨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紅色旅遊的從業人員不斷擴充,由於紅色旅遊是一項新興的產業,當前從事紅色旅遊服務的人員良莠不齊,一些招聘單位缺少對他們的培訓意識,導致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在對遊客進行講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煉當地紅色景區所折射的紅色文化的內涵。

發展紅色旅遊的途徑

加大資金投入

紅色旅遊景點除了國家和政府的各項資金外,還要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廣泛吸納來自社會團體,投資產和社會羣眾的投資,用這些資金來完善景點的建設工作和相關配套設施,要引進現代科技,採用多樣化的形式和聲、光、電等感官媒介將單調的陳列資源生動化,使人身臨其境,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功能,集教育性與觀費l生於一體,增加旅遊景區的吸引力,使紅色形象深入人心。

提升紅色旅遊品牌效應

紅色旅遊區和革命老區的所在地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管理與協調機制,運用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的手段整合紅色資源,合理開發,不斷拓展紅色旅遊的發展空間,擴大國內與國際市場,促進紅色旅遊的健康發展。

旅遊業是形象產業,應廣泛利用電視、雜誌、報刊、網絡等傳播媒介宣傳紅色旅遊,宣傳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蹟,特別是在建黨紀念日及旅遊黃金週時期加大宣傳幅度,增加紅色旅遊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提高紅色旅遊品牌影響力。

提高旅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提高紅色旅遊景區的管理水平,定期和不定期地對服務管理人員及旅遊從業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吸收旅遊相關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和旅遊管理人才到旅遊服務行業中來,培養紅色景區的導遊和講解員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要求他們熟知革命歷史,選派一些工作人員去外地學習工作經驗與方法,從而提高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發展紅色旅遊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舉措。中國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人民羣眾尤其是青少年瞭解中國革命發展史,將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傳輸給青少年,培育愛國主義情感,彙集民族凝聚力,堅定熱愛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繼承優良革命傳統,發揚先進文化,自覺抵制落後文化與腐朽文化,養成艱苦樸素與自強不息的行為習慣,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在全社會營造弘揚和學習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的氛圍,讓紅色旅遊得到健康有序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康平、李正興論文。紅色資源開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道德與文明,2015(1)。

[2]陳志永、李育。我國紅色旅遊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J]。學術探索,2015(10)。

[3]劉桂蘭。試析紅色旅遊的精神價值[J]。中州大學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