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十八談”映象版·務實河南·濟源市篇訪談提綱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十八談”映象版·務實河南·濟源市篇訪談提綱

“十八談”映象版·務實河南·濟源市篇訪談提綱
【短片一】:2分30秒
以短片開頭,簡要介紹愚公家鄉——濟源市的新面貌,並提出問題,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濟源,作為一個年輕的正在成長的城市,將如何迎接這個重大挑戰?怎樣做,才能挺立潮頭?
 
【開篇語】:河南“十八談”映像版,今天走進一個年輕的城市濟源市。介紹嘉賓……
1、 主持人:在2011年,“中原經濟區”可以説是河南最重要的關鍵詞,也是今後五年河南發展的重點。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揹負了新的歷史使命,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格局中,濟源是如何思考和定位自身發展的?
何雄:確實,回顧2011,“中原經濟區”無疑是關注度最高,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濟源是河南省最年輕的省轄市,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都在關注着濟源,對濟源的發展寄予了厚望。盧展工書記在濟源調研時,對我們提出了“把濟源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的希望和要求,這對我們來講既是肯定和鼓勵,更意味着壓力和責任。按我的理解,濟源要始終充滿活力,就必須保持好的發展態勢、好的發展趨勢和好的發展氣勢,讓全省人民看到一個永不滿足、開拓奮進的濟源;要實現“新興”,就要跳出傳統的、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真正走出一條產城融合、統籌協調的發展新路子;要成為“中心”,就要有開放包容的全局視野,主動參與區域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根據這一發展定位,我們提出要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當好“先行者”和“試驗田”。“先行者”,顧名思義就是要“走在前面”,我們的努力目標是“兩個領先”:一是發展速度要全省領先,二是人均水平要全省領先。只有做到了這兩個領先,濟源才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試驗田”,就是要搞試點、做實驗,在深化改革創新、強化區域合作等方面做出一些積極的探索,為全省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借鑑。
王宇燕:對濟源來講,中原經濟區建設讓我們一下子由“邊緣”變成了“前沿”、由“交界”變成了“交匯”,站到了新的發展層面上。特別是在省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把濟源列入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板塊和“洛三濟焦”經濟隆起帶,這充分體現省委、省政府在中原經濟區總體戰略佈局中對濟源的重視和支持。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只要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開創濟源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
 
2、  主持人:圍繞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全省各地都在搶抓機遇、競
相發展,二位當家人覺得濟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哪裏?
何雄: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潮中,濟源要想佔得先機、贏得主動,就必須在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上下工夫。濟源的優勢歸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是城鄉一體化的優勢。目前濟源的城鄉一體化實現程度達到80.3%,居全省第二位;城鎮化率達到51%;城鄉居民收入比已經縮小到2.12:1,這在中部地區是不多見的。不少領導和專家認為,濟源是河南省最有條件、最有希望、最有可能儘早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城市。二是產業的優勢。濟源的工業基礎較好,現在已經形成了鋼鐵、鉛鋅、能源、化工、建材、裝備製造等特色優勢產業,擁有玉川、虎嶺、高新技術三個產業集聚區,全市有128家超億元企業、2家超百億元企業,豫光、濟鋼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製造業500強,6家企業進入全省百強企業行列。濟源是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示範區,形成了畜牧、蔬菜、薄皮核桃、煙葉、冬凌草等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比較高。同時,濟源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擁有濟水文化、黃河文化、道教文化、愚公移山文化等人文資源,形成了王屋山、五龍口、小浪底、濟瀆廟等特色旅遊景區,旅遊、商貿、現代物流等第三產業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三是區位交通優勢。濟源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 207國道、焦枝鐵路穿境而過,濟晉、濟運、濟焦、濟洛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型框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豫西北、晉東南的重要交通樞紐。隨着濟陽高速、城際鐵路的加快建設,濟源的區位交通優勢將進一步彰顯。四是生態優勢,濟源處於沿黃生態涵養帶和太行生態區,在中原經濟區生態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們在生態環境建設上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10天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39%,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榮譽稱號。五是體制的優勢。濟源市管鎮(街道)的特殊體制,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行政成本,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直接貫徹落實到基層,改革創新的舉措也能夠最快地反映在基層。
王宇燕:中原經濟區建設給濟源帶來的新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區域合作的機遇。《指導意見》在“促進區域聯動發展”部分提出:“完善與周邊省份區域合作機制,支持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開展區域協調發展試驗,鼓勵焦作、濟源、安陽、濮陽與晉冀魯地區加強區域合作。”這意味着,在今後的深層次協作發展上,我市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內地緣、人緣、習俗、文化、產業、資源相近或互補的特點,主動向山西、陝西靠攏,與周邊城市對接,進行政府、企業、民間等多層次的立體合作,形成聯動發展。
二是生態建設的機遇。《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設“四區兩帶”生態網絡構架,進一步明確了生態建設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突出地位。濟源地處中原經濟區沿黃生態涵養帶和太行生態區,森林覆蓋率達42.38%,比全省高出22.74個百分點,連續4年成為全省環境質量良好城市,先後獲得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等榮譽稱號。依託這一基礎,將為我市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打造南太行、沿黃生態屏障區帶來新機遇。
三是“三化”協調發展的機遇。《指導意見》強調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濟源是省定城鄉一體化試點市,近年來持續推動城鄉一體化,取得了明顯成績,促進了“三化”協調發展。下一步我市將充分利用“三化”協調來發展濟源,為省委、省政府“創造經驗,典型帶動”。
四是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的機遇。《指導意見》在“塑造中原人文精神”部分提出:“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塑造具有中原特質、體現時代特徵的人文精神。”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更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發祥地。愚公移山精神不僅是濟源人民的精神財富,而且已經上升為寶貴的中華民族精神。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弘揚愚公移山這一城市精神,高調叫響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品牌,藉機、借力、借勢,推動濟源更好更快地發展。
 
【短片二】:2分
介紹濟源魅力:醫保城鄉一體;推進城鄉一體化、打造新興中心城市;組組通……
 
3、  主持人:應該如何發揮這些優勢?
何雄:立足這些優勢,我們提出了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建好“中原經濟區中的四區”的發展構想。“三大基地”,即新型有色、裝備製造、能源基地。通過未來幾年的發展,着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鉛鋅深加工、全省重要的特種裝備製造兩個千億元產業基地,培育8家超百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建設中原經濟區中的四區”: 一是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把濟源1931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積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和建設,着力打造城鄉統籌、工農互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二是沿邊合作開放示範區,進一步深化與山西晉城、運城、長治等市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利用與洛陽、三門峽、焦作三市地緣相連、產業相近的優勢,構建“洛三濟焦”經濟隆起帶,使之成為中原經濟區的一個重要增長極。三是南太行、沿黃生態屏障區,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讓濟源的山更青、水更秀、城更美,在中原經濟區生態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四是改革創新試驗區。充分發揮濟源特殊的體制優勢和國家首批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優勢,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推進改革創新,為全省的改革創新提供借鑑。我們就是要通過打造“三大基地”、建好“四區”,進一步提升濟源的綜合實力和區域影響力,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4、  主持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這是一個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濟源在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的新徵程中,濟源怎樣才能幹出一片新天地?
何雄:濟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發祥地,敢想敢幹、開拓進取、堅韌不拔、團結奮鬥的愚公移山精神,是濟源人民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濟源人經常講一句話: “濟源沒經驗,靠的就是幹”,濟源過去的發展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仍然需要我們持續地幹、科學地幹、創新地幹、提升地幹,靠幹來搶抓機遇,靠幹來破解難題,真正幹出一片新天地。正如我們在“十八談”濟源篇中所講的那樣,“千難萬難,幹就不難”。
在新的歷史時期,“幹”又被賦予了一些新的涵義,我們不僅要苦幹、實幹,更好會幹、巧幹。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確定了“持續求進,力求先行”的工作總基調,“持續求進”是我們的工作姿態,力求先行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具體講就是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一要持續發展求先行。二要持續轉變求先行。
三要持續特色求先行。濟源的發展要在質量和特色上,在做精做優上下功夫,統籌城鄉發展要突出城鄉一體化特色,城市建設要突出生態園林城市、休閒宜居城市、文化旅遊城市和現代文明城市特色,產業發展要突出新型有色、新型裝備製造、新型能源的特色,生態建設要突出南太行、沿黃生態屏障區的特色,文化建設要突出愚公移山精神文化特色,通過彰顯特色提升濟源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四要持續惠民求先行。牢牢把握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把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更好結合起來,深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創新和改進社會管理,讓人民羣眾真正成為改革發展的受益者和改革發展的推動者。
 “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是我們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根本路徑,內涵非常豐富。 “三化”協調發展的核心在於一個“新”字。
近年來,濟源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濟源發展的層次和水平,着力打造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的先行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一是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具體講就是實施“1133”戰略,第一個“1”是要堅持不懈地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把全市域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發展;第二個“1”就是建設好1箇中心城區,突出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兩個“3”就是分別推動3個複合型城市組團、3個重點鎮加快發展;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基地來抓,用城市理念改造農村,用市民標準轉化農民。
二是深入實施大開放、大招商戰略,為經濟社會持續求進提供強大支撐。把對外開放作為“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多效”的全局性舉措,樹立“大開放”理念,着力構建舉市開放機制,結合我市的產業特點和發展需要,選準主攻方向、主攻產業、主攻區域,突出抓好延鏈招商和補鏈招商,着力在引進龍頭、招大引強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全市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努力使濟源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三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和支撐作用。
四是以龍頭帶動和基礎完善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
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緊緊圍繞我市豐富的山水、生態、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物流、商貿、養老、健康養生等產業,拓展領域,培育亮點,做大規模與提升層次,推動服務業優化升級。六是大力推進“十大幸福工程”,促進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就業創業、教育提升、文化惠民、醫療健康、社保統籌、安居保障、扶貧開發、生態環境、平安濟源工程、基層善治“十大幸福工程”,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更有主人翁的感覺,充分享受到濟源改革發展的成果。七是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堅持先行先試,大膽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積極探索推進投融資體制、土地利用機制、人力資源保障機制、農村產權制度、文化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方方方面的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王宇燕:“三化”協調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系統工程,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盧展工書記經常強調我們面臨的“老四難”和“新四難”問題。“老四難”是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民生怎麼辦、糧食怎麼保;“新四難”是土地哪裏來、減排哪裏去、要素怎麼保、物價怎麼辦。如何有效破解好這些難題,是我們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從濟源發展的實踐來看,“老四難”、“新四難”在有些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一是發展空間受限。濟源地域小、人口少,經濟總量也小,發展的迴旋餘地不大,持續快速增長的後勁不足,新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需要加快培育。二是發展方式粗放。工業多處於產業鏈前段和價值鏈低端,碰到發展困難,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對多數產業造成較大沖擊。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農業現代化程度偏低,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尤其是商貿、文化、娛樂、服務功能落後。三是資源要素制約。土地指標緊,環境容量緊,信貸規模收縮,要素制約加劇,人才技術缺乏,節能減排形勢嚴峻,自主創新能力不高,項目落地難,入駐成本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發展環境急需優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中央、省委給予我們更多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市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在這裏,也希望龍永圖先生和有關專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加以指導、多提出寶貴意見。
 
【短片三】:1分30秒
科技創新為工業發展迎來“滿園春色”……
 
5、  主持人:我們知道工業,一直是濟源經濟的支柱,七成GDP都是工業貢獻的。河南省九次黨代會指出,要強化新型工業化主導、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支撐能力,一個“新”字意味深遠。工業當家的濟源,如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步伐?
何雄:濟源工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目前已經形成鋼鐵、鉛鋅、能源、化工、礦用電器、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可以説,濟源的工業佔有絕對主導地位。但是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工業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加快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壓力不斷加大。盧展工書記去年到濟源調研時指出:“鋼鐵、焦化、鉛鋅等傳統產業應該成為濟源優勢,要堅定不移地改進、提升,往前做。”為此,我們經過認真思考,認為必須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方面要“做強做優傳統產業”,加快提升鉛鋅、鋼鐵、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同時,大力實施“企業上市”、“退二進三”、“中小企業倍增”三大行動計劃,着力育龍頭、拉鍊條、調結構、增效益,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
王宇燕:我們重點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堅持提升工藝、拉長鏈條、精深加工、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推動鉛鋅、鋼鐵、化工、能源四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鉛鋅產業重點培育鉛鋅深加工配套產業集羣,提高合金化水平;鋼鐵產業重點提升產品檔次,與下游用户組建產業聯盟;化工產業重點促進煤化工、鹽化工、石油化工“三化”並舉發展和上下游一體化發展;能源產業重點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壯大產業規模。二是大力發展高成長性產業和新興產業。着力加快裝備製造、食品、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製藥等產業發展。裝備製造業着力提高整機和終端產品生產能力,食品工業重點引進禽、奶、果等一批深加工合作項目,建材工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和綠色建築材料,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多晶硅等產業,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先進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生物製藥重點發展冬凌草抗癌素和生物農藥。三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和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的作用,豐富創新載體,完善創新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強企業研發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建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的合作。大力實施質量興市和品牌帶動戰略,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四是積極淘汰落後產能,強力推動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產能的淘汰力度,不斷推動傳統產業上檔升級。強力推進結構調整減排、治理工程減排和監督管理減排,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推動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6、  主持人:農業是河南的優勢。河南省九次黨代會提出“要強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在提高農業效益上取得新進展”。濟源在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上,將採取哪些措施?
何雄:農業是“三化”協調發展的短板和難點,我市80%的面積是山區和丘陵,50%的人口在農村,只有解決好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問題,才能確保“三化”協調發展。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的總體思路,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王宇燕: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契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施力度,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全面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步伐,強化“三化”協調發展的基礎。
一是重扶持。“十一五”財政支農投入連年以30%以上速度遞增,累計達到15億元,2011年投入5億元,資金投向重點向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等傾斜,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和槓桿作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二是培基地。立足地理條件和產業基礎,在平原區大力發展優質糧食和蔬菜產業,在山區大力發展煙草和冬凌草產業,在丘陵區大力發展薄皮核桃和畜牧養殖業,五大產業基地發展基本實現了“11555”,即蔬菜10萬畝、薄皮核桃10萬畝、煙草5萬畝、冬凌草5萬畝、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糧經比例達到5:5。三是抓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我們按照“流轉形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實施程序合法化、流轉合同規範化”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累計流轉土地33萬畝,佔可流轉面積的77.2%,整村流轉43個,培育千畝以上大户8個,百畝以上大户118個。四是育龍頭。在培育原有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加大引進力度,先後引進了雙匯、柳江、伊利、康達、永達等全國知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洽談對接王老吉、好想你、新希望、農夫山泉、樂百氏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3家,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帶動覆蓋了70%以上的農户,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明顯提高。五是強基礎。在平原和山區分別規劃建設了四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持續開展“3+1”工作(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造林綠化、土地開發整理和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優化了土地質量和生態環境,改善了農田水利條件;加大對大型農業機械購置的獎補力度,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 83萬千瓦。我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2家)和全國農機標準化示範區。
 
 
【短片四】:2分
我市城鄉一體化工作成績……
7、  主持人:100多年前馬克思説過“現代化的歷史就是鄉村城鎮化的歷史”。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新型城鎮化擔當着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歷史重任,濟源將如何發揮新型城鎮化引領的作用,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問題?
何雄:近年來,濟源以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提速。今後,我們仍將堅持用新型城鎮化理念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和工農生產要素互動融合,統籌城鄉空間佈局、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形成城鄉統籌、工農互動的新型城鎮體系。
王宇燕:新型城鎮化,就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我們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規劃編制,強化規劃監管,促進城鄉有序發展。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更是城市的寶貴資源,編制好規劃、執行好規劃是建設的最大節約。我們把2011年定為規劃年,按照建設“緊湊型”、“複合型”、“生態型”城市的規劃理念,全力推進市域一體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力爭把我市打造成河南省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產城一體新型複合城市。
二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城鄉功能。按照“優化西北、拓展東南、建設新區、改造老城”的思路,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加強管理,提升品位,全面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創新項目建設新模式,探索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積極推行BT建設模式,加大城鄉項目建設力度,全面提升城鄉面貌。
三是實施標準化、數字化管理,促進城鄉管理上水平。以推行城市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為核心,以服務人民羣眾和提高居民素質為根本,大力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的城市管理體制。建設城市數字化管理平台,加快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形成全社會管理、全過程監管、全行業覆蓋的城市管理網絡,實現城市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方式屬地化、管理機制精細化、管理目標長效化。
 
8、   主持人:最後,我們一起來展望一下,未來中原經濟區建設會為濟源人民帶來哪些看得見、享受得到的好處?
何雄:發展是民生的基礎、民生的關鍵、民生的保障,沒有發展的民生是一句空話,不能改善民生的發展就談不上“硬道理”。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凝聚全省各種力量的紐帶;建設中原經濟區,是事關億萬人民福祉的宏圖大業。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發展,必將給濟源人民乃至河南人民帶來極大的好處:經濟發展更快、交通更方便、找工作更容易、上學更好辦、看病不再難、錢袋子越來越鼓。
王宇燕:我們堅信,伴隨着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鏗鏘步伐,公共財政的蛋糕必將越做越大,公共財政的陽光必將惠澤萬家,這個美好的前景一定會很快實現,中原兒女的日子一定會一天更比一天好!
 
最後請特邀評論員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