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規劃設計報告

欄目: 鄉鎮街道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前言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規劃設計報告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定了包括“生態宜居”在內的二十字總要求。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8部門下發《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5部門制定《關於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為讓農民生活方式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去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山西xxxx規劃公司受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川底鄉政府委託,制定了《川底鄉鄉域人居環境改善概念規劃設計》。

川底鄉位於澤州縣西部長河岸畔,距市區23公里。東與城區和南村鎮相鄰,南與周村鎮相接,西與沁水縣交界,北與大東溝鎮接壤,總面積68.6平方公里。陵沁公路穿鄉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全鄉轄27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20166口人,28980畝 耕地。煤鐵資源豐富,是澤州縣重點產煤鄉鎮之一。煤炭為其主導產業,新興地面工業和規模化農業發展迅速。全鄉現有煤炭、冶煉、規模化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物科技、商貿等工商企業260多家,其中煤炭企業4家,規模較大的工業和農業龍頭企業有弘鑫318、晉大奶業、馬坪頭萬頭豬場和振遠生物科技等。

一、規劃設計範圍及內容

本次規劃設計的範圍是川底鄉鄉域內陵沁線及沿街建築立面。內容包括陵沁線沿線建築風貌改造提升規劃設計及長河鎮區段沿岸景觀改造提升規劃設計。

二、規劃設計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

2、《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2000)

3、《村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

4、《澤州縣川底鄉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三、現狀概述(一)地理位置

川底鄉位於澤州縣西部,長河岸畔、嶽聖山下,東靠大東溝鎮、晉城市城區,西鄰陽城縣,北連沁水縣,南與周村鎮、南村鎮相接。地理座標東經112.40° —113.0° ,北緯35.3° -35.0全鄉南北長約14.5公里,東西寬約4.85公里,總面積68. 6平方公里。

川底鄉交通便利,鄉政府駐地距長晉高速公路馬窯頭出入口3公里,省道陵沁公路東西向斜穿鄉域中部。

(二)自然條件

川底鄉所在區域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 氣温11.89,無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2 ~ 60毫米,夏秋季 多為東南風,東春季多為西北風,風力一般為3-5級,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大凍土深度33釐米。

川底鄉東、西兩面環山,中間低平,整體格局為“東西兩架山,中間夾平川”。地勢整體由北向南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區為主,因長期受洪水沖刷, 境內山窪密佈,土丘連綿,地形複雜。海拔最高1150米,最低715米。

境內煤炭、鐵礦石、石灰巖等礦產資源豐富,是一個典型的以煤鐵為主的資源型鄉鎮。全鄉共有耕地面積38866.86畝,適宜耕種的良田大部分集 中在鄉域中部。

(三)社會經濟發展

川底鄉轄27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 23050人。

2010年川底鄉經濟總收入112558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3250萬元, 工業總收入94197萬元,第三產業收入15111萬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為2. 89: 83. 69: 13. 42o財政收入177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14元。

(四)鎮域建設用地現狀

鎮區為兩山夾一川的地理格局,東、西為丘陵坡地,中間為長河,用地侷促。

現狀用地由焦河、川底、和村、下麓村建成區組成,沿長河由北向南呈帶狀分佈。建設用地152. 89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61.60平方米,遠高於國家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標準,主要原因是城鎮建設處於分散式的發展模式。

(五)項目區域概述

本次規劃設計的範圍沿陵沁公路自周莊古鎮入口至下窯頭村入口處沿線,全長約4128.5m,改造覆蓋面積約13.39公頃,現狀風貌欠佳,建築雖經過統一修飾,但因改造年代較遠且往來運輸車輛對建築立面及周圍環境污染嚴重,街道環境及建築風貌均體現出“髒、亂、舊”的不足。

項目區域內綠化主要以行道樹及長河周圍點綴綠化為主。行道樹雖經過組織,但植株間距較大,樹種單一,鬆散且層次單調;長河河道內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有帶狀綠化,周圍綠化缺乏主要的節點,河道上假設的四座橋樑形式較為單一,整體人居環境欠佳。

四、規劃設計目標、原則(一)規劃設計目標

1、對陵沁公路鄉域範圍內進行修復設計,修復路面、梳理河道、加植樹種、營造節點提升鄉域景觀效果。

2、在本次規劃設計中,注重相關文化符號的保留和利用,使地域文脈得以延續。

3、在本次規劃設計中,延續並改善當地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使其在促進當地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在本次規劃設計中,整合川底鄉現有商業資源,集中建設特色商業街區、搬遷住宅及幼兒園等,完善鄉鎮功能佈局。

(二)規劃設計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川底鄉是傳統文化風貌和自然風貌的共同載體,是包括建築、環境、空間格局以及人類活動等在內的統一整體,在本次改造規劃中不能把這些元素彼此割裂,要從整體上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保持川底鄉風貌完整性。

2、經濟性原則

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儘可能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基礎上降低工程支出,儘量保留原有建築,採選本地樹種及石材石料,以較少的投資營造良好的景觀及建築風貌。

3、與老建築相協調原則

傳統建築是反映古鎮歷史文化價值和傳統風貌的核心所在,建築改造要從建築體量、色彩、形式等方面與傳統建築相協調,以保持和維護川底鄉建築特徵。

五、機遇與挑戰分析(一)項目成功的機遇

1.早期規劃確定的紅線使街道個性初步形成,街區基本完整

2.道路交通聯繫功能基本完善,路網體系基本合理

3.歷史的城市機理留下的印記

4.鎮區有河流流經,水資源豐富,促進了景觀多樣性

4.已經成型的植栽使街道具有了空間感

5.周邊土地使用的一致性使街道具有強烈節奏

(二)項目面臨的主要問題

1.建築立面髒亂損毀、形式無序,需要協調或利用其他方式予以改善

2.部分建築拆遷後後可能打破現有的街道界面

3.商業缺乏統一規劃與集中管理,顯得較為零亂

4.部分道路與沿街景觀不利於行人辨識車輛,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5.佔道停車,需要規劃停車加強管理

6.廣告標誌位置及形式雜亂,需要建立相關的管理規範

7.綠化相對層次欠缺、樹種單一,難以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植物景觀

8.河道內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景觀風貌欠佳

9.與項目區域配套的公共服務設計及景觀小品亟待補充完善

六、規劃佈局與修復設計

總體佈局:經過對項目區域佈局的分析,結合現場踏勘,確定本方案的佈局為:一軸、五區、九節點。

一軸: 以陵沁公路為主要軸線營造景觀,對沿路兩側建築立面實修復與美化,對人行道進行疏導整理,增加植木,營造節點,提升美化人居環境。

五區:以鎮區內外作為劃分界限,將項目區域劃分為一個核心景觀區兩個過渡景觀區及兩個一般景觀區,改造力度由“一般——過渡——核心”逐級遞增。通過規劃營造一個良好的景觀序列,避免景觀變化過於突兀。

兩個一般景觀區的重點是行道植物的補種及綠化層次的豐富,在現有綠化的基礎上增加樹種,形成更美觀的行道景觀,密植的行道樹同時能對過往車輛造成的污染起到隔絕作用。

核心景觀區重點是設立民俗風情商業街,補齊回遷住房及幼兒園等功能建築,改善道路兩側外立面,梳理人行道路,美化河道及沿河景觀,將河道東側道路改造為單向車行及人行的景觀道,在儘可能保持現狀的同時合理的進行人車分流,強化交通安全,增設小型廣場,豐富鎮區功能。

十節點:通過梳理,項目區域存在以下十個重要的節點場所:

1、川底鄉域南側入口處:

該節點是鄉域入口,對該區域進行適度的景觀提升,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導視系統,強化出入口感,強調景觀序列的起始點。

2、和村工業園及大通鑄業有限公司入口處:

該節點包含兩個重要工業園區入口且場地均較為開闊,新建大門、營造良好的入口廣場,合理規劃停車位,可以有效的提升沿路街道景觀。

3、和村及和苑小區入口處:

和村村口處新建“和園”,在園內通過設置“和諧”主題雕塑及特色綠化形成鮮明的路邊節點,完善景觀結構。

和苑小區入口處設有牌坊,形式特點鮮明,但缺乏綠化,色彩以暖黃為主,較為單一,應當適當增加綠化,豐富景觀色彩。

4、晉陽一級路與陵沁公路交匯處:

該節點為兩路交匯處,晉陽一級路設有高架橋,橋下景觀單一,應在預留大橋輔路(橋)的前提下增設綠化,以柔化大橋輪廓線過於硬朗的感覺,美化環境。

5、長河濕地公園入口:

濕地公園入口現狀植被稀鬆,入口景觀層次單調,在現狀基礎上豐富樹種、增大綠化面積,合理改變入口廣場佈局,形成良好的路旁景觀效果。

6、春熙路橋樑:

該橋樑作為鄉政府必經之路,橋面狹窄,人車共行,交通混亂,缺乏適當的特點及景觀效果,應進行進一步拓寬橋面並進行適度的裝飾美化。

7、鎮區北沿河改造區:

該節點為本次規劃設計的核心景觀節點,河道西側路中島現狀建築密度大,風貌差,且建築遮擋道車輛及行人視線,有很強的交通安全隱患,河道東側土地利用率低,規劃在該區域新建民俗風情商業街、幼兒園、全齡康養社區、回遷安置房等,消除交通安全隱患,完善川底鄉商業、教育、養老等功能。

節點內大面積綠化能增強核心區域的景觀觀賞價值,豐富鎮區的景觀形態,營造良好的鎮區風貌。

8、南苑新村入口處:

該小區為近年修建,入口景觀經過設計,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但樹種較為單一,且缺乏雕塑小品。本次規劃着力提該節點升景觀品質,通過鋪裝與綠化的組合,結合景牆、跌水等景觀小品,豐富入口景觀元素。該節點建成也將與鎮區北沿河改造區域形成統一的景觀效果,美化川底人居環境。

9、鄉域北濕地公園

該節點位於川底鄉鄉域北部,設置濕地公園與鄉域南部長河濕地公園相互呼應,南北兩個濕地公園不僅能美化環境,豐富人們精神空間,更能起到減少地表徑流,緩解川底內澇等作用。

10、下窯頭村入口處:

該節點為鎮域分界處,且該節點附近有廠區入口,應同周村古鎮入口處進行類似處理,對該區域進行適度的景觀提升,建設導視系統,強化出入口感,強調景觀序列的終結點。

七、建築整治、修復設計(一)建築分類

通過對川底鄉的詳細調查,街道兩側的建築按保存質量可以分為:保護建築、改造建築、拆除建築三個類別。

1、保護建築:

現狀保存完好,無需進行處理的建築。

2、改造建築:

保存比較完整的單體臨街建築,只有局部受損或需要進行立面統一處理。

3、拆除建築:

違建或私建建築影響到人行道路通行或者影響車行視線的需要拆除,核心景觀區內的舊建築需要拆除。

(二)整治修復措施:

1、保護建築:

使用安全,不影響街景整體美觀的,本次規劃不對其進行修復設計。

2、改造建築:

在不改變、不破壞現有建築結構的基礎上,對建築進行適度美化及外立面統一。

現有磚牆已經進行過牆繪處理的,應保留牆繪延續仰韶文化脈絡,將牆面污漬去除,滾白塗料。

現有磚牆為瓷磚的,近期應進行清理,遠期可考慮將一層以下部分塗灰色瓷磚專用油漆並製作灰磚堆疊效果,用以恢復當地傳統建築特色並有效防止路過運煤車輛對建築外立面的污染。

沿街廣告牌應進行適度的引導,規範合理尺寸及用色,避免尺度過於誇張、色彩過於繁雜的廣告牌引起的雜亂感。

彩鋼房檐及屋頂應進行統一噴塗,統一為灰色,與本地建築相一致。

八、環境整治、提升設計(一)綠化改造:

綠化,做到點、線、面相結合。加大綠化面積,適當增設休閒廣場和小遊園,主幹道不能綠化的,可按季節擺放鮮花,可選擇牆面種植藤本類植物增強立體綠化。

1、植物配置原則

(1) 多品種配置原則

一方面利用營養空間 ,促進植物生長,有效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環境保護;另一方面 利用小喬木、花灌木等色彩豐富樹種,如雪松、櫻花、紅葉李、塔柏等,做到層次分明,形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

(2)適地適樹原則

綠化植物 要 結合各地氣候因子(温度 、水分、光照、空氣等)、土壤因子(土壤結構、土壤理化性質等)、地形地勢因子(地形類型、坡度 、坡向等)以及功能特點等,合理規劃、適地適樹。

(3)喬灌藤草搭配原則

一方面提高綠地三維 綠量,最大限度發 揮綠色植物 自然生產功能,增加羣落穩定性和自我調節能力,減少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污染 ;另一方面豐富植物景觀的立面層次 ,營造更加豐富的綠化景觀。

(4)美學原則

植物色相能給人一種自然、放鬆感覺 ,色彩主要反映在葉片、花朵上。因而在配置時應考慮色彩學原理,油松、法國冬青、龍柏等墨綠色品種配以紫葉李、紅葉碧桃等紅色系品種,龍柏、紅葉小檗、金葉女貞、月季等圖案及整形綠籬等都能滿足色彩原則。

不同植物有着不同樹形, 在配置中要將不同樹形的品種相結合,也可應用整形植物體現植物的形體美,同時,速生樹與慢長樹要應按一定比例配置。

此外,常綠樹與落葉樹搭配,常綠樹四季常青,能美化冬季園林景觀。而落葉樹季相變化豐富,兩者合理搭配,既能有效地利用光能 ,也能形成植物景觀的

季相美。四季開花植物還需互相搭配,春有桃、晚櫻、紫荊、迎春、連翹;夏有合歡、垂柳、紫薇;秋有木槿、丁香;冬有山茶、梅。

2、植物品種的選擇

(1) 以本地樹種為主。如白皮松、油松、檜柏、雪松、法桐、丁香、月季、櫻花等。耐旱、耐寒的植物品種有:油松、臭椿、側柏等;耐鹽鹼性的植物 品種有:毛白楊、紫穗槐、白蠟、刺槐等。

(2)合理選擇抗性植物。植物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氣污染物,並對其進行轉化,一般常綠闊葉植物的抗性比落葉植物強,落葉闊葉植物 比針葉植物強,壯齡樹比幼齡 樹抗性強。川底鄉具有抗性的植物有:大葉黃楊、女貞、合歡等。 

(二)道路整治:

鎮區內陵沁公路兩側拆除違建,保障1m以上雙向人行道,開敞空間增加點式綠化。鎮區河道東側道路在路幅不變的情況下,劃分3m作為機動車單向行駛,其餘部分改設為人行及非機動車行駛道路,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用實線分割,形成人車分流。結合橋樑擴寬改造、人行道拆除違建等,在鎮區實現人車分流,減少交通安全隱患。

(三)修建停車場:

陵沁公路川底鄉域內普遍存在路邊雜亂停車的情況,鎮區以外多停放大型運輸車輛,鎮區內則多為小型家用車。為規範停車,建議在規劃區域內新建三座停車場,配植草磚,兼具綠地與停車作用。

九、規劃建設時序近期建設(2019年):拆除違規建築,修繕及清理建築外立面,修復道路,統一廣告牌,實現人車分流,增植行道樹,清理河道,修建停車場。中期建設(2020-2022年):川底鄉域南側入口處節點,和村工業園及大通鑄業有     限公司入口處節點,和村及和苑小區入口處節點,春熙路橋樑改造,長河濕地公園入口處節點,南苑新村入口處節點,下窯頭村入口處節點遠期建設 (2022-2025年):鄉域北濕地公園,晉陽一級路與陵沁公路交匯處節點,鎮區北沿河改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