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專報)“把脈”城市“擁堵病”對症下藥 暢通交通出行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專報)“把脈”城市“擁堵病”對症下藥 暢通交通出行

(專報)“把脈”城市“擁堵病”對症下藥 暢通交通出行

近年來,隨着我縣經濟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越來越高,汽車擁有量越來越多,道路交通需求急劇增加,城區範圍內“行車難、停車難”問題也日益突出。儘快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為當前廣大羣眾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我縣交通擁堵現狀特點

(一)具有“潮汐”性質。多發在上下班、上下學、節假日高峯階段,時間較為固定,來得快,散得快。

(二)呈現“蹺蹺板”特徵。由於城區上班族羣大多集中在三馬山商業大道、西部新區方向、寶塔坪方向,於是造成了以商業大道和濱江國際為中心向東西方向散開擁堵的局面。

(三)集中在繁忙路段。如濱江國際路段、施家樑路段、老城至梅溪橋路段、商業大道路段等。

二、原因分析

(一)機動車數量迅猛增長

最近幾年我縣城市機動車增長速度較快,客車、私人轎車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居民出行總量穩步增長,出行距離快速增加。而我縣現有城市路網密度低、支路短缺、功能混亂,車多路少,路網結構不合理,整體效能低。屬於低速的交通系統,難以適應當前汽車交通的需要,阻礙着汽車化在城市的實現。

(二)路網結構不盡合理

據瞭解,我縣城區主幹道、次幹道、支路路網結構還不夠合理,而且區域分佈不平衡,如商業大道路段用於疏散車流的次幹道、支路太少,而且許多支路兩側泊車影響通行,不能很好地發揮內循環、微循環作用,容易造成大量車流擁擠在主幹道上。另外,多數路段屬於扁平交通,人車混雜,車輛通過交通路口等待時間太長,通行速度緩慢,容易形成堵車。

(三)違規佔道比較嚴重

一些住宅小區、中國小校、商業旺鋪對停車需求考慮不周,在建設前沒能配建相應的停車場或者留有足夠的停車位,或者一些停車場、位設置不合理,要麼距離目的地太遠,要麼收費偏高,要麼不對外開放,導致許多車輛“停車難”、“亂停車”,一定程度上侵佔了道路資源,加劇了擁堵狀況。如步行街商圈、美食城商圈、商業大道、海城國小周邊、濱江新城周邊等。

(四)交通意識相對淡薄

少數駕駛員違章停車、違限行駛、違規掉頭、違規轉彎等;部分行人不走人行道,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甚至橫跨交通隔離欄;部分商販佔道擺攤等。這些不文明行為既增加了安全隱患,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道路暢通。給城區交通加重負擔,造成交通衝突點多,相互干擾大的尷尬局面。

三、對策建議

(一)發展公共交通,減少交通存量

公共交通具有運載量大、相對排放少、道路利用率高等優勢,推進公交系統建設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最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一是公交線路要完善,讓市民出門有車可乘;二是儘可能多安排上下班高峯期班次,並開闢高峯期公交專用車道;三是加大公共交通財政保障力度,實施公交優惠政策,根據交通方式、車輛檔次、服務質量、乘車距離等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票價體系以及靈活多樣的優惠措施,鼓勵更多市民市民儘量不開車,少開車,培養採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和習慣。

(二)完善空間佈局,加快通行效率

針對我縣現狀,加快完善空間佈局,驅動人流、車流合理流動,解決“蹺蹺板問題”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之舉。一是加快推進西部新區配套設施建設。西部新區已經初具規模,政府要推動西部新區發展,助力推動醫療、商業、教育、金融等資源配置適當向西部新區傾斜,完善功能區配套設施建設,減輕三馬山人口、交通壓力。二是引導重要商業及公用服務網點向西部新區轉移。既可貫徹落實我縣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又可緩解三馬山交通壓力,譜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可謂一舉多得。

(三)優化路網結構,消除交通影響

完善城市環線路網的建設。在加強主幹道建設的同時,重視次幹道和支路的建設,結合道路改造,解決交通分流問題。一是未來在新建或改造道路時,可否在一些重要路段的主幹道路口增設上跨下穿設施,逐步將扁平交通變為立體交通,縮短機動車等待時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二是加快推進支路網微循環建設,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對於特別擁堵的地段,比如施家樑區域,可否在特定的時間段設置單向通行線,加快路網循環;對於現狀支路,建議取消影響通行的停車位,疏通血管;對於具備條件的小區,可否逐步對外開放,增加路網毛細血管,發揮微循環、內循環作用。

(四)整治佔道行為,治理交通隱患

核心是解決“停車難”問題。一是規劃部門要將城市停車設施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合理佈局,統籌規劃,根據人流和車流情況在各個區域建立規模不等、數量適中、功能齊全的停車場,特別是要加強人流和車流密集地區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二是加強居民小區、商業、學校周邊停車設施建設。利用學校操場、公園綠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鼓勵社會資本建設經營性停車設施;三是通過經濟槓桿、差異化收費全面挖掘背街小巷停車資源,提高繁華路段和高峯期停車收費標準,嘗試、鼓勵、支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停車設施適時面向社會開放使用,錯時停車;四是多部門聯動,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將佔道嚴重的區域、路段列為整治重點,加大力度整治違規停車,佔道停車,還路於民,還路於車。

(五)構建文明交通,倡導綠色出行

在市民中積極倡導“公交周”、“無車日”活動,倡議全體市民行動起來,樹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理念,增強綠色健康和環保意識,自覺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選擇“拼車”結伴而行,或選用自行車、步行等綠色方式出行,形成“能走不騎,能騎不坐,能坐不開”的出行理念,儘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要把綠色出行作為緩解交通壓力、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強身健體的有效行動。帶動更多人自覺參與到“培養汽車文明,倡導綠色出行”行動中來,形成“車走車道、人走人道、人車分離”的良好交通秩序,人人爭做保暢通、保平安的宣傳者、傳播者、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