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當前房價“不理性”導致家庭“超負荷”問題亟待重視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近日,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部分家庭債務指標逼近或已超過08年美國金融危機前峯值,其中房貸(含公積金)與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6年底的68%增至2017年底的71%;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這些指標反映出當前房價過高導致家庭負擔普遍過重,存在嚴重的社會風險和隱患,亟待重視。

當前房價“不理性”導致家庭“超負荷”問題亟待重視

一、我國家庭債務存在的問題現狀

  1、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逐年遞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高速增長,居民收入也在持續增加,但我國家庭部門加槓桿的主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速。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2018年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我國整體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重逐年遞增:2015年為86.4%、2016年為97.3%、2017年為107.2%。直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高達107.2%,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峯值。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項目組稱,從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來看,家庭債務問題已非常嚴重,而且其影響並不僅侷限於家庭部門內部,更多的還會對其他部門產生嚴重的負外部性。

2、家庭債務結構呈多樣化、複雜化。伴隨着家庭債務的累積,我國家庭債務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房貸依舊是家庭債務大頭,但新興的各式網貸、小額貸,這給家庭解決資金流動性壓力更增加了複雜性。據國家統計局、BIS等部門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房貸(含公積金)與家庭可支配收入之由2016年底的68%增至2017年底的71%,僅增加了3個百分點。而其他類型貸款如居民短期債務,2015~2016兩年間累積1.37萬億元短期貸款,2018年前5個月就新增0.86萬億元;經營性貸款在2017年全年就增加了0.67萬億元,是2015~2016兩年累積額的1.5倍,2018年前5個月更是已累計增加0.5萬億元。201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稱,家庭債務提高在短期內有助於提高消費、推動就業、提升房產和銀行資產價格,但在3年至5年後,家庭債務攀升對經濟增長則有負面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會引發銀行業危機。

3、家庭負債區域性不均衡。我國家庭債務問題錯綜複雜,因為家庭債務的地區差異性與地區發展並沒有必然關係。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2018年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已有超過10個省市的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超過100%。福建、廣東、浙江等三個省份已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峯值,重慶與北京這兩個直轄市也正在逼近這一峯值。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後寧磊表示,如果家庭債務的累積出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則不僅會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還會拖累宏觀經濟,而且還可能藴含系統性風險,進一步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低於房貸積累增速。由於房價經久不降,房貸作為家庭債務的主體部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目前,房貸積累增速已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財經大學數據研究表明,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由2011年20%下降至今2018年6月份的9%;從家庭債務累積速度上看,2013年初,我國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的30.7%,僅2017年,這一指標就上升了近 14個百分。其中,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末,住户貸款佔住户存款比為62.14%;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比同期各項貸款餘額增速快近10點。

2、家庭購房觀念失衡及投機行為所導致的市場紊亂。前段時間房價再起上揚勢頭,一方面源於大量投機性行為,炒房客的炒作與投機讓剛需買房者買單;另一方面房價的高企也讓年輕代產生房產投資“穩賺不賠”的錯覺,並在“再不買就買不起”擔憂下提前集中入市。《2017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庭金融資產中股票資產僅佔15.45%,股票市場的參與率僅有8.84%,而房產的配置近乎七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認為,年輕家庭因為提前購房不得不增加借貸規模的做法,導致中國家庭部門債務規模擴張更為迅猛。

3、家庭融資渠道不暢通。我國當前家庭部門融資渠道單一,銀行大額貸款基本上需要房屋等資產抵押,這對很多等着購房的無房家庭來説本身便是個根本性障礙;而對於大多數已購房的家庭而言,房貸作為家庭債務的主要負擔,早已佔據着大部分的消費支出。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樑潤博士表示,一些中等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購房後可能面臨流動性約束的問題。寧磊認為,如果房貸政策收緊導致家庭房貸支出增加,或者由於整體經濟的衝擊導致失業率上升,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可能面臨較大的債務風險。

4、期短利高的非住房貸款“暗度陳倉”。2017年以來,各地出台了各類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限制了居民獲得房地產貸款的部分途徑。這部分貸款需求只能轉道其他類型的貸款,從而出現大量非住房貸款流入房地產,成為住房按揭貸款的“新馬甲”。然而,這類貸款往往期限短、利息高,以此類貸款彌補銀行房貸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進一步加重了家庭的負擔。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研究顯示,2017年3月以來,全國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元流入樓市,佔到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的30%。《澎湃新聞》報道,這部分快速增長的短期消費性貸款並非全部對應着居民的真實消費,而是有相當大一部分仍然是住房貸款的替代形式。

三、對策建議

1、完善房屋二次抵押市場。房屋二次抵押將節省時間和墊資成本等很多中間環節,也能將房產的剩餘價值再次展現利用,有效緩解大部分家庭資金流動性緊縮問題。要構建完善的法律環境,出台有關房屋二次抵押保險的司法解釋、對房屋二次抵押的性質,法律使用等進行明確,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糾紛。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與精算系朱勁鬆副教授表示,沒有政府的扶持,住房抵押貸款保證保險在保費的設計、追償責任等方面就不可能有突破性規定,也就減弱了其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作用。因此,政府作為市場的監督管理者,應利用國家信用發展住房的保障機制,對開辦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的公司給予政策扶持,進一步推動住房抵押貸款合理化、成熟化、市場化。

2、加快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機制。解決小微非標資產的標準化過程,建立互聯網金融長效監管機制,以分步走戰略逐步推動互聯網金融專項立法;以行業自律彌補監管資源的不足,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從業水平;藉助科級手段,通過技術層面設立統一的資金準出入機制;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費者識別和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意識與能力,切實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WeLab(我來貸)副總裁陳莉表示,靠技術去輔助金融機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強風控,利用大數據形成多個維度的用户畫像。

3、加強保障房改革完善力度。停止新建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推進和規範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及使用,並軌運行;各類住房保障補助資金統籌安排、打捆使用,實行政府定價;已建、在建但尚未列入出售計劃的經濟適用房,以及現有廉租房全部轉換為公租房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由多個保障品種向公租房單個保障品種過渡。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存在着租和售發展不平衡,大力發展租賃市場是今後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4、儘快出台房屋限購的指導文件。圍繞“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方針進行,分步推進既考慮了各地差異性,又嚴抓長效機制的建設,不鬆懈調控力度。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對各類需求對房地產市場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全國知名的房地產政府諮詢專家楊紅旭認為,中國的住宅市場,不宜像過去那樣,動輒使用“脈衝式”的救急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