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公文精選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擦亮相如文化品牌

欄目: 公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7W

“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日前,南充市順慶區李家中學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赴蓬安縣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探千年古鎮、覓相如足跡、領辭賦文化、品智慧人生”的勵志研學之旅,親身體驗相如文化的獨特魅力。同學們帶着極大的好奇心,在老師的講解下,用眼睛、耳朵和雙手去親身感受一路上的厚重歷史和獨特文化。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擦亮相如文化品牌

“成語‘子虛烏有’原來就出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李家中學九年級學生曾思雨告訴筆者,自己與同學們用雙腳丈量歷史文化的同時,思緒還穿越了古今。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同學們不僅收穫了知識和歡笑,還增進了友誼,增長了見識。

近年來,蓬安縣圍繞建設“生態宜居江城、歷史文化名城、融南發展新城”目標,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充分利用司馬相如故里是蓬安這一獨特資源,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努力綻放出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全域旅遊格局基本形成,為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增添“點睛之筆”。

(小)重研究相如文化顯神韻

“司馬相如有着高遠的政治理想、輝煌的文字典範,具有春秋大義、家國情懷、天地人相統一的宇宙觀和崇高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精神,有着‘做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的膽識與壯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在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上指出:司馬相如不僅是蓬安的,也不僅是四川的,他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司馬相如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其開通西南夷成為拓邊功臣被譽為“萬代推功”;其所作《封禪書》主張的大一統思想被漢武帝採納,為文化統一中國奠定基礎,成為歷朝定製;其大賦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成為民族精神家園的寶貴財富;其“鳳求凰”琴挑文君成為千古愛情佳話絕唱,為千百年來青年男女所向往!

司馬相如出生於蓬安!史載:南樑天監六年(公元507年)置相如縣時即以其宅為治所。

“司馬相如和相如文化在蓬安的提出及研究始於1989年。2000年,蓬安縣決定開展司馬相如研究。2003年,成立司馬相如研究會。這些年以來,司馬相如研究會年年召開研討會、座談會。”據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魏赤中介紹,2004年該縣舉辦“司馬相如與巴蜀文化研討會”;2007年舉辦紀念“相如古縣”建縣1500週年暨國際相如文化研討會,來自日本、韓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高校、科研單位和學術機構共計100餘專家學者以及10多家媒體記者參會;2014年11月該縣舉辦“司馬相如與文化中國”學術研討會,18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2017年9月以“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 為主題的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在蓬安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四川省歷史學會、省社科院、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科研院所的12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相如文化精神,促進相如文化傳承和創新,加快蓬安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歷次全國和國際性的研討會,累計參會的專家學者逾1000人次,收集論文150餘篇,編輯出版《論文集》4冊、《會刊》7期,取得了豐碩的學術研究成果。

同一時期,《相如故里文化旅遊叢書》(包括《司馬相如故里在蓬安》、《司馬相如作品譯註》、《司馬相如與巴蜀文化研究論集》、《相如故里故事集》、《相如故里風光吟》共5本)、《畫説蓬安》《天下文宗司馬相如》《相如故里100問》《相如文化簡讀本》《中國賦聖司馬相如》等系列叢書和社科專著相繼出版;《司馬相如》文化郵票成功發行;專題片《尋找司馬相如》亮相央視……相如文化名片在省內外成功叫響,司馬相如文化的影響力、蓬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度提升。

今日蓬安,司馬相如的“影子”隨處可見:在河舒鎮入城處,坐落着一道高大的青石門闕,上面鐫刻着由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馬識途親筆題寫的“司馬相如故里”隸書大字。無論是嘉陵第一桑梓4A級風景區裏的夫妻樹、共生樹、連理枝等‘愛情樹’掛牌,還是相如大道、撫琴路、文君路等城市街道和相如飯店、文君酒樓、琴台酒家等酒店餐廳命名,亦或是情侶樓、相如文化公園、鳳凰生態公園、司馬相如銅像、文化牆、相如琴台等文化場所打造……蓬安處處透着濃厚的相如文化氛圍。蓬安縣文旅局局長杜長書介紹説,這些都是蓬安旅遊堅持以文化鑄魂的豐富載體,也是相如文化在蓬安的生動再現。

(小)共傳承 千年古城煥新顏

24日上午9點,新一期《相如文化大講黨》在蓬安二中學術廳如期開講。“相如文化對蓬安影響深遠,應該將其廣泛傳播,相如文化大講堂就是一個很合適的平台。”蓬安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

如何讓大眾熟知司馬相如?如何暢通相如文化傳承的渠道?如果有人傳播,大眾追求文化精髓的熱情便能點燃。為此,蓬安的做法是,在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的基礎上舉辦“相如文化大講堂”,以相如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的形式,擴大司馬相如文化的影響,在全縣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相如大講堂已連續開辦講座近百期,相如文化已逐步浸入人們心田。

“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宅彌萬里兮,曾不足以少留……”在“相如文化進校園”的啟動儀式上,蓬安縣錦屏國小學生集體誦讀的司馬相如經典賦作《大人賦》動人心魂。半載已過,相如文化的獨特魅力卻絲毫未減。該縣通過“相如文化進校園”、把相如文化列入中國小鄉土教材,引導學生學賦、讀賦、寫賦,激發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家鄉歷史文化榮譽感,建設和打造中華辭賦之鄉。

與其説辦講堂和進校園屬“小打小鬧”,那相如故城的保護和開發絕對算得上是“大手筆”。

擁溪臨江、依山而建的相如故城位於蓬安縣錦屏鎮,他稟賦獨具,積澱厚重。歷經千年,輪廓猶存,街巷肌理明晰,至今擁有相如故宅、長卿祠、琴台、洗墨池等10餘處司馬相如遺址遺蹟。其間,面積達12500餘平方米的清代木結構建築、文廟、武廟、龍神祠、玉環書院、城隍廟等保存尚好。“我們按照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原則,激活資源、喚醒記憶,恢復修建相如故城,擦亮這張金字招牌,讓千年故城重放異彩,成為嘉陵江沿線人們尋根溯源、傳承相如文化的旅遊目的地。”杜長書介紹,整個相如故城保護開發工程,蓬安堅持“共抓在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並不是一刀切,而是以保護為先,拆除的只是與故城不相協調的三層以上的現代建築,古文物、古建築、古樹木是重要保護對象。

雖然時至寒冬、氣温陡降,但相如故城的建設工地上仍是熱火朝天。古撲的青磚城牆、復古的木製城樓、已成型川北民居風貌建築……,工人們正在精雕細琢、全力趕超,力爭讓歷經千年的故城重現歷史風貌。

近年來,蓬安縣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始終將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用歷史文物豐富城市底藴,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氣質,以傳承弘揚相如文化、保護開發相如故城為主線,深度挖掘相如故城的獨特性、優勢處、魅力值、高光度和吸睛點,努力凸顯相如故城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化吸引力,把保護和傳承歷史文脈、厚植文化底藴作為使命擔當,全力建設和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為擦亮相如故城這塊塵封千年的“金字招牌”,該縣把相如故城保護開發工程列入蓬安“10件大事”、全縣“一號工程”,按照“修繕故城、展示故城、開放故城”的思路,以相如故城為核心,建“賦聖之城、太極之城、活水之城”;以相如文化為核心,規劃佈局“一線一帶七片”(“一線”即南到北的歷史文化體驗線,“一帶”即沿玉環溪的精品商業體驗帶,“七片”即歷史文化觀光體驗片、民俗文化體驗片、嘉陵創意文化休閒片、相如文化博覽片、水街商業服務片、民宿客棧度假片、生態景觀體驗片)。堅持精品化、精細化施工,全面復建相如故城歷史遺址遺蹟,精心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和親水休閒商業街區,配套建設旅遊功能設施,力爭讓歷經千年的太極太玄袖珍故城重現歷史風貌。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副理事長唐曉零介紹説,這就是蓬安對相如故城的定位,也是可以與其他古城、古鎮區別開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該項目已投資6億元,東南西北4個城門、洗筆池、撫琴台、玉環書院、玉環溪已初步修復,相如故居、長卿祠、文廟、武廟、城隍廟仍在建設中。

(小)巧延伸 文旅融合書新篇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每逢週二晚上、週四下午,路過蓬安縣文化館門前的人們都不由自主地向裏張望,被朗朗的誦讀聲所吸引。

誦讀經典、研習傳統文化是蓬安相如國學之家每週要到該縣文化館進行的必修課之一。據團隊負責人鄭理平介紹,相如國學之家是一個純公益組織,是由一羣熱愛以相如文化為代表傳統文化的志願者組成。他們藉助縣文化館學習和推廣相如文化,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現給大家。

“藉助相如故里和相如文化的研究,推動蓬安縣打造了以相如文化為主的文化旅遊品牌。”魏赤中説,他和同仁在開展學術研究的同時,以“相如文化是蓬安文化之脈”為主題進行文藝創作,探討蓬安文化發展前景,促進蓬安文化繁榮發展。

相如故城建設工地上,原本破舊的大禮堂正慢慢綻開笑顏。“這是我們故城的‘沉浸式’劇場,我們將結合相如湖國家濕地公園和相如洞天福地景區建設,充分挖掘巴蜀第一文宗司馬相如的漢賦文化和愛情文化,高規格、高品質打造一台以‘鳳求凰’為主題的精品劇目;同時,繼續改編提升《相如長歌》《蜀紅》等文化精品劇目,全方位展示相如文化的唯一性,引爆蓬安旅遊。”談到故城的復建,文廣旅局副局長宋俊華如數家珍、滿滿信心。

巧打相如文化牌,以此為契機,蓬安縣以相如文化為脈絡,開展了“相如故里大巡演”及文化走親活動,把嘉陵江船工號子、四川金錢板、哭嫁歌、火龍、水龍、板凳龍、蚌舞、彩蓮船、薅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其中,讓羣眾共享文化成果。以“七夕”為媒介,連續舉辦了“最美愛情,蓬安見證”、“濃情七夕,巧聚蓬安”等婚俗文化活動,為蓬安、邛崍兩地20對未婚青年舉辦了“相親派對”篝火晚會。在縣城畫聖廣場舉辦了“重温愛情經典”愛情故事圖片展;為成渝兩地青年舉行集體婚禮,以拜堂、哭嫁、坐花轎等形式,展示川東 北民間婚俗文化。

“擦亮司馬相如這塊金字招牌,深挖蓬安旅遊資源優勢。”杜長書説,接下來,該縣將進一步提煉相如文化精神內涵,提升蓬安文化品位;豐富旅遊供給,引領旅遊產品大升級。

圍繞漢賦文化,重點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司馬相如紀念園區;修建辭賦博物館,建成國內獨一無二的辭賦文化展示研修中心;修建辭賦文化博覽園,以實物景觀和虛擬場景還原《上林賦》《子虛賦》等辭賦代表作的優美意境,建成國內首屈一指的相如文化漫遊體驗中心;依靠古琴、古劍等傳統文化載體,創建古琴、古劍等傳承研修園區,建成極具特色的古琴古劍文化創意產業園。圍繞景區配套和功能完善,修建“三縱三橫”路網,實施“鳳求凰”5D光影燈光秀項目,建成相如湖濕地公園和5.2公里的櫻花大道……這些,將為蓬安旅遊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綠色為底、文化為魂、全域旅遊為突破,始終把文化旅遊作為三產龍頭來培育,舉全縣之力吹響了文旅融合發展的集結號和衝鋒號。”蓬安縣委書記崔竹君表示,要充分利用司馬相如這個獨一無二的超級文化IP,讓漢賦文化、愛情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交匯融合,既展現有濃郁獨特的巴風蜀韻,也展現出開放包容、熱情浪漫的人文情懷。 

千年蓬安,因先賢而名,因文化而耀。行走於大美蓬安,就是一次重現歷史、穿越時空的心動之旅,更是一次感悟經典、傳承文化的學習之旅,還是一次返璞歸真、尋找記憶的歸鄉之旅。今日蓬安,正書寫着旅遊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