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肩負時代新使命 突出文化品牌 創新文聯工作推動文藝新發展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肩負時代新使命 突出文化品牌 創新文聯工作推動文藝新發展

肩負時代新使命 突出文化品牌 創新文聯工作推動文藝新發展

近五年來,長寧縣文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會精神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重要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在市文聯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文聯聯繫黨和藝術家的橋樑與紐帶這個組織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踐行“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主題活動,以文藝聯萬家、文藝惠萬家、文藝興萬家,努力促進長寧文藝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一、突出文化品牌建設,提升軟實力

近年來,長寧縣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以打造“穀雨聽雨”文人雅集活動為重點,注重開展貼近羣眾的文化活動,傳承本土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長寧的文化軟實力。

一是堅定文化自信,打造“穀雨聽雨”文化品牌。從1995年開始,一年一度的清河園“穀雨聽雨”文人雅集活動連續舉辦二十三屆,成為長寧乃至宜賓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累計收集書畫名家百餘幅墨寶,現場創作500餘件書畫作品。二是舉辦系列活動,打造節慶活動品牌。梨花節、春筍節、蜀南花海節等已成為長寧的品牌節日。三是挖掘民間民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傳承本土優秀民間民俗文化,每年舉辦元宵節、龍舟節、香寶節等民俗文化活動,把川南特色民俗文化融入時代新風,深受羣眾喜愛。目前龍舟節、香寶節已成為在全市有影響的文化品牌,列入宜賓市羣眾文化藝術季系列活動。縣文化館正在將傳統香寶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注重文化創作成果,推動文藝繁榮

縣文聯以繁榮藝術創作、培養人才作為己任,投身文藝發展第一線,積極實施精品戰略,鼓勵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着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文學人才隊伍。

一是編輯出版文藝期刊,創作成果豐碩。2013年編輯出版《長寧生態文明之路》《詩竹長寧——中國當代詩人詩意境像》、《長寧地方語言集》,均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2015年編輯出版《綠竹風吟》長寧作家協會十年精品集、《唱響長寧 舞動竹海》歌曲舞蹈集和《竹鄉寫意》書法美術集三本文化叢書,促進長寧文化的對外交流。2016年編輯出版《最美長寧人故事選編》,作為鄉賢文化的鄉土教材。近兩年,縣作協鄧崇德出版散文集《清點心靈》;伍榮祥出版《伍榮祥詩選》;周小平出版散文詩集《我在元素週期表中,尋找自我》,列入由著名散文詩選家王幅明主編的“21世紀散文詩”叢書第五輯;樑炳青出版散文集《後窗》;盧漢文出版兩部長篇小説《浴火》《生死天地劫》;周華聰出版詩集《聽得見的雨聲》。攝影家協會邱正江出版個人攝影專輯《靈秀竹海 大美長寧》。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周洪謨年譜》已發行。二是作品入選、入集、獲獎呈現上升趨勢。我縣周小平、伍榮祥、夏夢的散文詩連續8年入選《中國年度散文詩》“年度選本”, 在這種羣體再度亮相國內權威性“年度選本”在省內區縣尚屬先例。他們的作品先後發表在《詩刊》《詩潮》《散文詩》《星星》等刊物。在2016年市文聯出版的《宜賓文化叢書》中,我縣有12位作者創作的17件作品入選。3位攝協會員的5幅攝影作品獲國家級不同獎項;縣攝影家協會成功舉辦了長寧縣國際文化旅遊月攝影作品展;2位音協會員作品兩年均獲國家級金獎;西班牙舞蹈獲中國大眾音協羣文杯舞蹈銀獎。積極組織優秀文藝家作品參加宜賓市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陽翰笙文藝獎”,獲一件金獎、四件銀獎和十二件銅獎。完善基層文聯優秀文藝作品以獎代補制度。兩年一屆的“竹海文藝獎”近三屆共評選出文學、書法、美術、音樂、曲藝、攝影、民間文藝類獲獎作品169件。我縣繼2014年製作拍攝了《誰言寸草心》和《賣氧計劃》兩部微電影后,2015年新拍攝兩部微電影《最美長寧人》和《夢想加速度》,點擊量上50萬人次以上。同時,製作以宣傳竹文化、着力展現長寧優美人文風景的《最美長寧人》、《長寧之歌》、《請在竹海等我》、《西部竹石林》等10首原創歌曲MV。在長寧電視台、各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場所的LED大屏幕展播。微電影《賣氧計劃》和歌曲《最美長寧人》獲宜賓市首屆“五個一工程獎”。

三、深化文化惠民服務,創新文聯機制

一是文藝惠民深得人心。堅持以文化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以文化扶貧為抓手,統籌各方力量,組成文藝小分隊,深入基層,使“送文化下鄉”活動成為暖民心、順民意、惠民生、聚力量的文化新品牌。開展慰問演出、座談、書畫攝影展、筆會、文藝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文藝服務活動,受益羣眾達10萬人次。二是文藝樂民氛圍濃厚。元旦定為長寧讀書日,舉行全民閲讀交流會;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家庭文化節暨傳統香寶節,洪謨文化校園藝術節、四川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走進長寧中學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音樂會等文藝活動,形成“大型活動季季有、節慶活動月月辦,羣眾自娛自樂活動不斷線”格局,每年全縣舉辦有規模、有影響的各類羣眾文化活動近100場次,觀眾人數達15萬人次以上。三是文化扶貧提振“精氣神”。充分發揮文藝感召力作用,深入開展文藝扶貧工作,組建了文藝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到貧困村演出,開展一系列文藝扶貧工作。同時,把長寧拍攝的《最美長寧人》、《夢想加速度》兩部微電影、十首本土歌曲MTV拷貝入播放器,送到一些貧困户手中,讓具有正能量、接地氣的文藝作品走入貧困村、走進貧困户,起到以文藝鼓舞貧困村羣眾、幫助貧困户樹立脱貧信心的積極作用。

四、加強文化交流發展,唱響主旋律

一是文藝交流廣泛深入。縣文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的交流互動原則,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縣作協邀請《星星詩刊》、重慶《大風》詩歌雜誌社編輯老師到長寧指導詩歌文學創作。2018年舉辦的第二十三屆“穀雨聽雨”文人雅集活動中,邀請省作協副主席羅偉章作“紅色文學輕騎兵”公益文學講座。在舉辦四川省第九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期間,邀請省、市知名作家、攝影家走進長寧採風創作,共同見證竹鄉振興。9月,邀請省音協“到人民中去”音樂大講堂走進長寧。同時開展“結對子,種文化”到基層開展培訓、講座活動。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由縣文聯組織書協、美協、音協以及文化館的藝術老師們到縣武警消防大隊開展軍民文化聯誼活動。縣書法家協會組織書法老師們深入鄉鎮學校開展書法支教、書法講座。二是文化旅遊高瞻定位。依託生態旅遊優勢,着力打造養生文化品牌,舉辦佛來山梨花節、梅白櫻花節、蜀南竹海春筍節等節慶文化活動,以節促旅,形成“文化+旅遊”發展模式,着力打造竹生態養生旅遊文化。三是精品文藝提檔升級。深度挖掘省級非遺保護項目《“蘇濟川”蟲蟲歌》、《四川車燈》民俗文化題材,傳承長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精品文藝作品。我縣創作編排的曲藝節目《竹宴》以省級非遺項目“蘇濟川蟲蟲歌”為載體,結合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川竹琴,巧妙的將曲藝、舞蹈、童謠三種藝術表現形式與地方民俗文化與竹文化融合在一起。《竹宴》作為四川省唯一代表節目選送,參加第八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獲好評。2017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小型舞台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作為蜀南竹海景區文化品牌節目定點演出。

五、着眼文化創新載體,推進文藝落地

一是以出版文化叢書為載體,推進文藝創作出精品。長寧縣組建文化資源收集整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編撰委員會和編審組,對我縣竹文化、鹽文化、酒文化、家文化、紅色文化、鄉賢文化、民俗文化、民間藝術、逸聞傳説等九大類文化資源開展挖掘、收集、整理工作,編輯出版18個鄉鎮鄉土教材和長寧文化資源叢書,讓優秀的本土傳統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家庭,做到家喻户曉。二是積極培育文化新鄉賢,培樹鄉賢文化。成立了周洪謨文化研究會,弘揚歷代文人鄉賢保家衞國、教化鄉里、造福一方的善舉精髓。以培樹身邊“最美長寧人”“最美家德家風家訓”為重點,充分發揮道德模範引領示範作用。挖掘鄉土文化人才,讓新鄉賢自覺主動服務在基層,傳播優秀的鄉土文化,引領廣大羣眾積極投身於建設文明鄉風的行列中,將鄉風文明建設推向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