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深度貧困村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1W

紫馬鄉新洋村為晴隆縣深度貧困村,全村有國土面積18.33平方公里,耕地5123畝,林地12000畝(覆蓋59%),荒山7500畝。18個村民組,14個自然村寨。新洋村屬於深度貧困村,總人口1056户4152人,2014年精準識別進入建檔立卡系統貧困户567户2313人(貧困發生率55.70%)。2014---2018年脱貧515户218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13%。現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户52户130人。主要民族漢族、布依族、黎族、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1%。有正式黨員65名。村級國小1所,在校坪魚國小生205人(國小生132人、幼兒園73人),教師14人,在讀高中生73人,在讀大學生57人。全村有60歲以上老年人405人,其中80歲以上45人。常年有留守兒童387人、留守老人180人、留守婦女70人。農户主要收入靠種植玉米、水稻、茶葉,養牛、養豬和外出務工收入生活,有勞動力2881人(實際勞動力2230人)、常年外出務工900人。屬國家一類貧困村。

深度貧困村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近年來,新洋村黨支部以大黨建為統領,圍繞脱貧攻堅“四場硬仗”,不斷克服自身困難,瞄準貧困靶心精準施策,補齊黨建和民生短板,採取“黨支部+N”的運作模式,帶領廣大羣眾發展產業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陣地得到進一步夯實,全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科學謀劃,全面推進,做大做實扶貧主導產業

一是新洋村堅持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以村農民專業合作社作推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集體通過土地資源入股分紅、聚集閒散資金入股分紅等方式,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承接工程項目、土地流轉服務等,致力將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轉變,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着重抓好種草養羊、蜂糖李、烤煙、薏仁米等特色產業,以農民羣眾得實惠為出發點,以“一村一策”為總抓手,深入挖掘各村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按照入股比例提取分紅,拓寬了收入來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公司、土地農户、村集體、精準脱貧户 “四方”共贏。二是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推動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進一步依託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流轉,破解生產效率低的難題,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是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户”模式,發展蜂糖李1500畝,覆蓋貧困户155户627人;種植巨菌草面積320畝,覆蓋貧困户45户185人;青貯飼料3500畝,覆蓋貧困户397户1785人,並同步建立青貯玉米飼料加工廠一個;種植茶葉3000餘畝,覆蓋貧困户210户987人;建成年出欄13000羽的生態養雞場一個,實施350萬元因户施策養牛、養豬項目,500頭肥牛、200頭豬長勢健康,幫助農户200餘農户貼息貸款1000餘萬元發展產業、以及合作開發旅遊業,依託“產銷一條龍”的方式帶領羣眾脱貧致富。

二、整合資源,狠抓基礎設施

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組組通”“互聯互通”“安全飲水”等項目建設的機遇,切實加強項目資金整合,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全村共修建油路2條約20餘公里、通組硬化路20公里、串户硬化路45公里,機耕道路25公里,全村通村油路覆蓋率達100%,通組路硬化率達99%,實現18個村民組全部修通水泥路,全村山山寨寨通“連户水泥路”, 羣眾出行“難”問題全面解決。二是通過集中式飲水與水窖工程相結合,修建集中供水點5個,小水窖12口,正在建設龍井、灣丘等地小水窖173立方米,有效解決全村4100餘人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實現羣眾安全飲水全覆蓋。三是藉助省民政廳、黔西南州外事辦、縣委組織部幫扶的機遇,修建山躍文化廣場2200平方米、坪魚文化廣場1800平方米,豐富了羣眾的娛樂生產生活。四是投入100餘萬元新建黨員活動室,建設面積418平米,運動場所面積1000平方米,配套建設了五小工程,宣傳長廊,籃球場,健身設施等,都進行了綠化,配齊會議座椅,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等辦公室設備,以及鼓、琴、二胡等娛樂設施,按照黨員活動室的建設標準,各類制度已安裝上牆。五是堅持把改善“農村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羣眾住房作為脱貧攻堅重要抓手,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步實施改廚、改廁、改圈“三改”工作,解決羣眾“居有所安”問題,截至目前,實施危房改造444户,同步實施三改155户。六是紮實推進“小康訊”“小康電”建設,安裝太陽能路燈1100餘盞,通訊信息基本全覆蓋,寬帶進組,電力有保障。

三、紮實打贏易地扶貧搬遷硬仗,脱貧攻堅見成效

黔西南州脱貧攻堅戰開戰以來,在紫馬鄉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新洋村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脱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五個一批”要求,科學制定脱貧攻堅系列作戰工作方案,特別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脱貧攻堅首戰任務,率先在打響了跨區域搬遷硬仗。全村幹部分期分組到田間、到地頭、深入農户家中做易地扶貧搬遷宣傳動員工作。通過開村民會、院壩會、家庭會等共商會形式,宣講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深入宣傳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羣眾謀生之道、發展之道,更是致富之道、和諧之道、幸福之道等等重要內容。目前,新洋村已累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到興義309餘户1383人(其中新增任務1228人)。

四、強化黨建統領,紮實抓好基層組織建設

以抓基層組織建設為統領,推進脱貧攻堅工作全面開展。一是不遺餘力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聚焦村“兩委一隊三個人”,在“選、育、管、帶”上下功夫,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優化村級幹部結構,把更多懂農業、愛農村、勤思考、聽指揮、善落實的黨員羣眾選配進村兩委班子。培養入黨員積極分子5名,經改選其中一名年經有為的大學生進入村黨總支委員會並擔任總支部書記,同時選舉一名年富力強的老黨員擔任總支副支書,大大增強了新洋村黨總支委員會的組織能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加大村級運行支持保障力度,紮實推進村級活動場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調整優化村幹部報酬增長機制,統籌做好村幹部的養老保障,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根據縣委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要求村“兩委”幹部平均月報酬支書、主任達4200元,副主任平均月報酬達3400元,更加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三是圍繞打贏脱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拓展村黨組織書記“學談數比”經驗,常態化組織他們到縣內縣外先進村去學習培訓,打造一羣善抓黨建、會抓產業、巧抓治理的村級“領頭雁”。四是積極開展“三會一課”、“兩學一做”、“道德講堂”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活動,使村支“兩委”真正成為脱貧攻堅工作的宣講陣地、學習陣地,成為脱貧攻堅工作的主戰場和戰鬥堡壘。

五、以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統攬謀劃“三農”新發展

依據中央提出“三園一體”(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農村創業園、田園綜合體)和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特色小鎮以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新模式、新理念。一是結合自然地理環境、民俗、歷史建築傳統,統一農村院落佈局,在建築特色方面,通過對建築色彩、屋頂形式、標示性構件等,形成新洋村特色風貌。二是積極推進村組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發展,積極探索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實現形式;通過深化“三變”改革,積極探索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的有效使用方式、開發模式,把科技創新作為新洋村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積極發展電商農業。三是抓好“四個兩”現代農業建設:重點打造“兩個基地”,即“萬畝紅茶果園基地”和“萬畝牧草花卉基地”;建設“兩個長廊”,即“十里鬆杉觀光長廊”和“十里河灘休閒長廊”;操辦“兩個養殖場”,即“萬羽養雞場”和“千頭養牛場”;挖掘“兩個文化”,即開啟布依族“八音座唱”和“銅鼓舞”等少數民族鄉村文化淵源研究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