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世界各區域資源分佈: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發達: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分佈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品;

2、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佈在裏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佈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佔世界的一半,開採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佈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礦產:金剛石、錫、鋼鐵、鋁,銅(贊比亞),黃金(南非)、鐵(利比亞),石油(尼日利亞)鈿礦(南非);

2、水利資源豐富:世界第二;

3、動物資源豐富:獅子,大象,猩猩;

4、生物資源豐富:可可,丁香,劍麻;

七、西歐:

1、礦產:煤(大不列顛島)、鐵(大不列顛島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遊資源-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森林資源(第一);

2、水力資源;

3、礦產:石油(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天然氣,煤(中西伯利亞高原、東海岸),鐵礦(東歐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有色金屬(錳銅鋁鋅);

九、北美:

1、礦產:煤(美國東北部),鐵,石油,天然氣,鋼金鋁鋅-有色金屬(美國西部);

2、森林(寒帶針葉林,温帶闊葉林),草場,水力——美國;

3、加拿大——森林(為原料,新聞紙加工),石油,鐵,煤,鎳(佔世界80%),漁業資源豐富;

十、拉丁美洲:

1、礦產:石油(墨西哥東南沿海,委內瑞拉沿海),鐵,錳(巴西高原東部),銅(智利世界最多),銀(墨西哥安第斯山脈);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紅木,烏木);

4、經濟作物(咖啡,香蕉,甘蔗);十一、大洋洲:

1、礦產-鐵(塔斯馬尼亞島),煤(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2、稀有動物-鴨嘴獸;

十二、南極:

1、礦產-煤,鐵,石油,天然氣,生物,淡水;

2、生物-企鵝(()鳥類),海豹,鯨,磷蝦;

3、淡水水庫;

十三、北極:

1、豐富生物資源:北極熊,海豹;

2、礦產:煤(30億噸),石油(100-200億桶),天然氣;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篇二

1、混合農業是同時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業地域類型,如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就是一個以小麥種植和牧羊為主的混合農業區。主要特點:

①自身可形成一個良性生態系統;

時間利用效率高;

③對市場的適應性強。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佈在亞洲季風區(東亞、南亞、東南亞),以種植水稻為主,基本特徵:

①屬於勞力密集型農業;

②以小農經營為主(以家庭為生產單位);

③單位面積產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較低;

④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資,治理水旱災害)。

3、商品穀物農業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均以家庭經營為主),另外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分佈(以國營為主)。商品穀物農業是一種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要種植作物、典型的商品農業。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特點:

①生產規模大;

②機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三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於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衝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於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