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技活動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38K

科技活動總結(精品多篇)

科技活動總結 篇一

科技活動是讓廣大學生充分感悟科學魅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益的活動,為此,我校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營造了濃厚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氛圍,促進少年兒童科學素養的提高,努力加強對少年兒童進行科技教育和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下對我校科技活動開展工作進行總結:

一、加強師資建設

為了切實有效的組織開展好科技活動,校長陳小勤同志為此專門召開了宣傳動員會,明確科技活動的目的與目標,由科學教師張傑老師擔任科技輔導員,同時,學校在經費、師資力量調配上為科技活動開展各項活動予以優先的保障。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學校科技活動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1、各班組織學生觀看科普片並撰寫觀後感以及讀一本科普讀物並撰寫讀後感,由學校評選出一、二、三等獎。2、運用廢舊物品進行小製作、小發明,學生積極參與,並收到數十件作品,學校經過評審,已選出一、二、三等獎,優秀作品將參加區級科技創新大賽。3、由信息老師開設的信息學社團,收到了學生及家長的一致歡迎,極大的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4、開展科學小論文、探究實錄評比,兩年的比賽,已經數十人分獲區級一、二、三等獎。我校科技活動力求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的科普內容。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主題科普活動。

三、科普進校園

10月23日下午,中科院固體所季書林博士應邀來到崗衞國小,開展了全民學習周之科普進校園知識講座,主題為《奇妙的納米觸摸屏》,該校三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代表參與了本次學習活動。 本次全民學習周之科普進校園活動,引導孩子們將科學的理念貫穿到生活中,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索意識。

四、舉辦首屆“紙船承重”比賽

12月5日下午,崗衞國小舉辦了首屆“紙船承重”比賽,程葉雲副書記參與了此次比賽,科學組教師全部上陣,擔任裁判。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很早就開始研究紙船的折法,有的同學上網查資料,有的同學反覆試驗。最終,32名學生從班級選拔中脱穎而出參加校級比賽。最終,四(3)班的李浩銓同學以71枚硬幣奪得桂冠。 這樣有趣的比賽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促進了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比出了孩子們的探究火花,也為學校舉辦科技比賽的積累了經驗

五、省航模競賽創佳績

7月26日下午,8名來自崗衞國小城市少年宮航模社團的學生在教練員張傑老師和家長的陪伴下,趕赴蚌埠參加20xx年安徽省青少年模型錦標賽車模比賽。最終,王子驍以第二名獲一等獎、竇子謙以第六名獲二等獎、劉寰宇以第七名獲二等獎,方恆祥獲二等獎、洪駿揚獲三等獎以及李德恆、崇金濤、周宇琨均獲優勝獎。雖然,這是崗衞國小學生首次參加安徽省青少年模型錦標賽,但是,出人意料的好成績仍然向老師和家長們展示了孩子們這一年來的訓練成果。此次比賽,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推動素質教育做出了貢獻。

六、長期開展科技社團

1、崗衞國小城市少年宮科技社團自20xx年暑假成立以來,一直秉承鍛鍊學生動手能力、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吃苦精神為宗旨,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無論下雨或高温,孩子們依然堅持訓練,訓練場上時常傳出笑聲和“加油”聲。此次參賽,極大的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開闊了視眼,也為以後航模社團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崗衞國小航模社團成立於20xx年12月,主要以自願報名參加。社員20-30名,一般以中高年級學生為主。利用週五下午課餘時間進行科技體育訓練和航模製作、競賽等。時間為60分鐘左右,目前由一位科技輔導員授課。自我校航模社團成立以來,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學生創新的潛力也是無盡的,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廣大教師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科技教育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科技活動總結 篇二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科學,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素養。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實驗教學。尤其注意培養對生物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逐步引導使他們成為對未來生物學的發展有創意的人才。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在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鬚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徵,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又如:在觀察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形態、結構時,首先向學生強調兩種植物顯著區別:

一是葉脈的結構:平行脈與網狀脈;

二是莖的結構:有無形成層;

三是種子胚的結構:一片子葉與兩片子葉。另一方面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在葉序上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綠色植物,葉序相似之處是因為光合作用的緣故。為了保證觀察的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分偶然發生和一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説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因此,必須通過反覆多次的觀察。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疑——動手——觀察——結論——質疑——討論——解疑——歸納”。如“莖的輸導作用”實驗,假若按以往的實驗方法課前準備課後就有明顯的效果,但學生得出的結論是“莖可以運輸水分”,學生興趣不大。

先設疑:

(1)將枝條插在稀釋的紅墨水中效果如何?

(2)將環割部分樹皮的枝條插在稀釋的紅墨水中又有什麼反應?將除去葉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呢?

(3)將草本植物的枝條插在稀釋的紅墨水中又有什麼反應?

學生的興趣性大增,讓他們自己實際動手操作觀察,得出結論和提出問題。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並通過對親自動手製作的實驗材料觀察到的現象,各抒己見,提出問題,在討論和爭議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教師只要稍做歸納,就能達到突破教學難點, 鞏固學生知識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所謂實驗中的表達能力,是指運用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並做出解釋,得出正確結論的

能力。這首先必須加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理解相關的概念和原理。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以擴展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

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科學發展的根本途經。學生通過生物實驗或生物課外活動,在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有效的培養。如:學校每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和物力來管理校園的綠化。除草、施肥、殺蟲等。學生通過調查和查閲有關內容就能提出是配置不合理的觀點。學以致用發揮得較好。並在問題的解決中得以發展和提高,而問題的提出又離不開社會實踐。因而根據生物學科特點,指導學生組建栽培、動物養殖小組;充分利用校園和家庭,開闢實驗基地,讓學生動手設計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得勞動技能;另一方面可發現和培養特長生,拓寬他們的基礎知識,培養其自學能力,為未來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技創新活動總結 篇三

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徐漢夫校長的帶領下,由教科室、教務處牽頭,我們科技創新指導小組一行9人於11月18日下午到太湖中學學習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經驗。

太湖中學從20xx年開始參加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直堅持至今。十年磨一劍。十年中獲得等級獎項80多項,有多人獲得國家級獎勵。被省市科協領導稱為“太中現象”。

此行學習活動內容豐富、交流深入徹底、受益匪淺。主要表現在思想意識的轉變,具體來説就是思想上消除了以下的四種錯誤的認識。

錯誤認識之一:科技創新與大學聯考相沖突。去之前,我們滿心疑問,搞科技創新活動會不會影響學習,會不會影響大學聯考。據太湖中學負責此事的教務處主任、數學特級教師李昭平介紹,學生在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時候的確影響學習,但是事後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從實踐來看,太湖中學參加科技創新大賽,尤其是獲獎的同學大學聯考成績都比原來有所提高。用他們校長的話來説就是:能考上科大的考上了南大,能考上南大的考上了清華北大,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錄取了好專業。這也是太湖中學科

技創新獲得得以薪火相傳的重要保證。從理論的角度,太湖中學的李主任也給出瞭解釋,他認為教育需要來自心靈的震撼。在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尤其是參加省市級決賽的時候,參賽同學有機會大量的接觸一些知名專家和高層領導,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事實勝於雄辯。再者,在老師平常的教學中,也可以以此作為素材來鼓勵同學,引導學生相信自己,從而自信的面對文化課的學習。最後,太湖中學李昭平特級教師説了一句很有哲理、發人深省的話,他説如果説傳統教育走的是一條直線的話,那麼創新教育走的就是一條折線,但是從長度上來看,折線要大於直線。

錯誤認識之二:科技創新大賽無所謂。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説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實際上創新大賽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以及相關新聞媒體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關注。安慶市也專門為此設立市長獎,由市長親自頒發。太湖中學就有一位同學叫李延武的同學獲此殊榮,該生後錄取到清華大學。頒獎的時候,他已經在清華大學上學。市政府不僅給他頒發市長獎3000元和榮譽證書,還報銷了他的來回車費。在太湖中學引起強烈反響。從中國小教育教學實際來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與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競賽同等級別的國家級賽事,學生所獲獎勵分量也相同。

錯誤認識之三:科技創新大賽農村學校做不了。去學習之前內心誠惶誠恐,我估計不少人與我有相同的感覺。認為科技創新是高科技的代名詞,是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的事情,與我們農村中國小沒有關係。實則不然!據瞭解,創新分為原發性創新和集成性創新。原發性創新簡單的説就是從無到有,這種創新的確很難。但是大多數創新是集成性創新,就是從有到有,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前進一步。例如太湖中學獲獎的作品中,就有一個選手感覺平時吊水時候,水吊完以後難以發覺,於是就據此提出瞭解決的方案,製成了一個輸液報警器。有一個選手感覺在下雨的晚上又要打傘又要打電筒不方便,於是把設計出摺疊式雙用雨具架獲得省三等獎。來源於生活中的創新是創新大賽的主流

錯誤認識之四:科技創新大賽是理科老師的事情,與文科老師無關。創新大賽涉及到的領域一共有9類,不僅涉及工程學、環境科學、技術發明理科領域,也包括人文等文科領域;作品的呈現形式也不僅僅拘泥於小製作、小發明,好包括調查報告、小論文等等。太湖中學的獲獎作品就是《安慶市高中校園文學社發展狀況調查報告》、《對黃梅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今年他們參評的科技論文就是《太湖縣高中生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數學的影響》。

自從上星期三學習回來以後,我們學校立即着手開展工作,上星期四晚在多功能教室召開主要班幹會議,宣傳發動,星期五晚由開展專門培訓會議,高一、高二300多學生參加。團委利用櫥窗和電子屏幕營造氛圍。目前,我校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積極性很高,相信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開創我校科技創新活動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科技活動工作總結 篇四

校區在2211報告廳隆重舉行了20--—20--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總結暨表彰大會。出席大會的領導有,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榮昌校區管委會主任王永才、校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漢春,校區正處級調研員李林華,綜合辦公室主任趙智華,教學辦主任曾仁權,科技辦主任向釗,校區團委書記王熹及各系部黨政負責人。與會的還有項目指導教師和全體參賽選手,學生幹部等。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隨後,校區團委書記王熹為20---20--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總結。在總結中,王熹書記認為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校區領導的正確指導、各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以及指導教師和參賽學生的不懈努力。同時,王書記指出了活動的不足,希望今後校區各部門繼續支持,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產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推動校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向更高層次發展。接着校區正處級調研員李林華宣讀了《20--—20--學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獲獎名單》和《20--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重慶賽區本科組獲獎名單》。校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漢春宣讀了《20---20--學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立項備案名單》。隨後與會領導為各獲獎團隊頒獎,包括20-------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獲獎作品和20--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作品在內的12件作品獲得了表彰。獲獎學生代表鄒娜和指導教師代表魏述永在大會上先後發言,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暢談了參加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感受。

大會最後,王永才副校長作了重要講話,代表學校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校區發展的各系部各單位表示衷心感謝,向積極參加校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親切的問候,向在此次活動中獲獎的同學老師表示祝賀。同時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希望校區各部門共同努力,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實踐條件;第二,希望老師們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積極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方法;第三,希望同學們以課外科技活動為良好的平台,着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王校長還鼓勵大學生將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競爭力。

據悉,20--—20--年度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共計對122項大學生科技項目立項備案,資助項目60項,其中有農學類9項,綜合類8項共17個項目在校區立項。在參賽同學和指導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專家組嚴格評審,產生了一等獎項目2項,二等獎項目3項,三等獎項目5項。在20--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校區獲得重慶市本科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的良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