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農業創新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創新,既要求“新”,更在於“創”。創新是指生產要素質量的提高,生產者素質提高以及技術進步。創新發展是通過生產工具革新改進、技術物質創造發明、技木應用進步提高後,使生產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實破效果過程。創新雖難,但創新時時處處皆有,為了農業的發展,讓我們大膽解放思想,努力去創新!

論農業創新

一、農業必須創新而發展

沒有創新就沒有生產力發展。傳統農業時代,農業生產就是糧食生產,不僅種類少,而且生產技術落後。用肥僅靠有限的人畜糞尿和少量的肥田蘿蔔油菜,對大面積病蟲的防治毫無辦,農業灌溉設施也沒有保障。耕作工具靠鋤頭與木犁,耕作動力靠耕牛和人,耕作技術靠父子傳承。總之,傳統農業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方式簡單,水稻畝產只有一到二百斤。

儘管生產力有所提高,但若與生產關係不相適應時,生產還是難以發展起來。新中國成立時期,土改農民分得了田地和農具,本來是一種創新思維和生產力提高。但由於後來的集體化大鍋飯生產形勢,廣大農民的創新思維和生產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儘管當時在農田水利建設和科學種田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發展,但總是難以取得突破性效果。

只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係相適應時,農業生產才能大力發展起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由於政策上的四個轉變,即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由農業支援工業轉到工業反哺農業;由大集體生產轉向責任田到户到人。再加技術上的三大創新突破,即高產優質農作物種子等核心技術、化肥農藥農膜等技術物質在農業上的應用、生產工具逐步實現機械化等創新突破。在這些原創新性的先發優勢發揮引領下,使農業發展進入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快速發展階段。

在生產發展中總是有新的矛盾和問題出現,要解決就必須創新。但從目前情況着,一是仍然存在農產品供給需求壓力。為此,必須調結構、提質量、保數量、合需求。二是資源環境的約束增強,通過經濟高速度發展帶來了生態資源“貧窮“問題。為此,國家出台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目標,並將食品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三是創新能力不足。表現在過去經濟增長主要靠資源要素投入增長,資源配置不夠合理,防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這就要求農業發展必須進一步轉向質量效益提高,生態效益改善,可持續發展增強的更好態勢。為了實現天更藍,水更綠,收入更高的高效化農業發展目標,必須創新而發展。

二、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農業生產動力是由環境自然力,科技生產力、生產勞動力等有機組合而產生。生產動力主要有繼承和創新兩種,傳統農業發展主要靠繼承,現代農業發展主要靠創新。事實表明,創新比繼承能更高級的發展,更長足的進步,更科學的昇華。創新發展能注入新的動力,能讓更多的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快速發展。自進入現代農業發展以來,僅幾十年時間,創新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都要大的多。所以説,創新是驅動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發展能夠使生產的效力和效益不斷提高,實現生產高效化。實踐表用,只要科學合理,小創新能有大效益。例如油菜生產,由“安全越冬,開春促發”改為“秋髮”後,經大面積對比,秋髮型比冬髮型增產30.2%,比冬壯型增產72.5%。深耕、改士、曬田、除雜、種綠肥等都使作物獲得很大增產。這些都是經過試驗驗證的小創新,如今變成栽培技術上常用的技術措施。

創新發展使水稻單產、總產不斷提高,實現糧食有效供給。水稻的育種創新由高稈到矮稈、到雜交稻、再到超級稻。實現了品種多樣化、優良化,使單產水平實現超雙千斤。通過選用良種、培育壯秧、科學施肥、合理灌溉、適時防病蟲害等栽培管理上的技術創新應用,使總產不斷突破歷史記錄。

創新發展能使產業結構優化,實現產品種類多樣化。大棚蔬菜栽培突破了低温季節的影響,使蔬菜生產有效時間延長,數量充足,市場供應豐富。經過產業結構調整開發果業生產,實現了經濟產量翻番。農產品豐富促進了加工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延長了產業鏈,實現了產業增值。果蔬等生產已成為不少村户的支性產業,並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怎樣創新

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如生產工具等創新主要靠工業,培育新品種等核心技術創新主要靠科研部門,技術應用創新主要靠推廣機構和生產者。但任何創新都要有基礎、體制、政策、經費、社會環境的協同保障。正如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制種那樣,為了攻關,必要時必須組織科研、推廣、生產者等人員協同作戰。因此為了創新,各級政府必須營造和鼓勵創新氛圍,為每個人發揮創新才智提供廣闊平台。

創新更是思維和實踐的過程。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潛力,關鍵在於是否發揮。發揮就要有豐富想象力,敏鋭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斯力。思維實踐過程,就是通過想象靠靈感產生創新意識,有創新意識靠智慧設定創新方法,有創新方法靠毅力去實踐創新成功。

要發展就要創新,問題是如何去創新。創新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來自想象力,想象就是通過交流爭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等方法,達到衝破原有思維定勢,發現事物的薄弱環節和弊端的過程。這種直覺、聯想、邏輯辯證的思維能力叫想象力。想象力來源於長期實踐和經驗積,經驗意味着實踐過、驗證過、有效果、可操作。沒有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術技巧,一般難有創新的想象力。只有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才可衝破實踐和空間的限制,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進行理性的、可操作性的提煉和概括,才能產生對該項工作的有關創新意識。所以説要創新就要加強實踐,注重調查,積累知識和經驗。

創新還要有科學創新方法。方法產生於總結思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轉化應用等思維過程。創新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可行?這就要根據現有實際情況、創新目標和理論依據等進行綜合評判,對比分析,加工處理;弄清並透過複雜事物現象,抓住事物本質,抓住主要問題和問題主要方面,使經驗與理性統一,使正反經驗整合。然後確定改與不改,如何改;做與不做,怎樣做。所以説,要創新就要認真總結、勤于思考、提高洞察力和判新力。

創新就要進行科學探索。儘管判斷準確又正確,但不等於就一定創新成功,還得要有“敢闖”和“敢冒”的精神。還得要有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精神。即使判斷不準,也得通過科學探索,邊實踐邊總結,然後才知曉。所以説,要創新就要敢想敢幹、勇於探索,才能爭取創新成功。

為了減少農業生產中不必要損失,創新步驟,通常採用先試驗成功後,再試用試種示範,然後大面積推廣。

Tags:創新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