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95K

農業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村官農村農業經濟調研報告

作為一名“村官”,我在xx村“上任”已一年了,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xx村廣大羣眾認可與讚許。經過向村兩委的學習和調查研究,現將xx村農業經濟情況總結如下。

一、xx村村的基本情況

xx鄉xx村位於鄉政府駐地西北約11公里處,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78户384人(黨員16名),總土地面積16.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650畝,其中退耕還林(草)面積3100畝,基本農田730畝;平均海拔1510米。該村不僅是一箇中心村,也是全鄉基礎條件最好,羣眾居住相對較為集中的村。

xx村下分的五個村民組,人均耕地面積各組之間差異較大,這些耕地耕作條件都較好,各組均有機井,灌溉便利,可以確保旱澇保收。和廣大的農村一樣,由於集體經濟、個體私營經濟薄弱,土地面積有限,難以發展規模種植以及地理條件,環境氣候,缺乏發展資金等因素影響,制約着當地農民收入的提高。

二、xx村的工農業及其他情況

1.xx村農業種植結構的變化

xx村的農業種植並無明顯的特色,依然延續的是適應性較強的一般農產品種植,前些年,xx村的農業種植小雜糧的面積較大,但是由於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剩下的勞動力不足,無力照顧諸如大豆、蕎麥之類的投工較多的作物,另外這些作物的收益並不是很突出等原因的影響,農業種植結構專向以適應強的玉米,土豆上來。其他的作物諸如:瓜果、豆類等面積較小。

2.收入狀況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外出務工人員,xx村的2022年人均收入3000元,這主要來自於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其中來自於務工的工資性收入所佔比例最高,這個比例大致有60%,勞務經濟已經成為xx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經營收入主要來自於農業收入和家庭副業收入。這幾年國家加大了支農惠農力度,糧食直補、“三免一補”,以糧代賑等政策的實行也大大增加了xx村民的收入。來自於副業的收入主要是生豬及其他畜禽產品的養殖,目前也未有形成規模,只是家庭散養。

3.工業情況

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資金的缺乏和農民認識的狹隘,xx村至今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或私有經濟。

三、行成的原因分析:

1、我村組織力量薄弱,直接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由於基層工作面廣量大,少數村幹部抓不住重點,整天沉浸大矛盾和問題之中。如計劃生育矛盾、宅基地糾紛、農田水利及道路不暢等問題,有些矛盾因村裏無經濟實力一時難以解決。加之大多村幹部本身就是農民,還有自己的土地需要耕種,沒有餘力去考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2、我村農民認識狹窄,素質較低,沒有能人做“領頭雁”.

由於村幹部的理論水平有限,很難把握好黨的政策、法律知識、農業科技以及市場經濟理論,所以很難開闊發展經濟的思路。村裏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剩餘的均是些老弱病殘的人,沒有人將心思放在農村發展產業建設上,而且我們的農民思想比較保守,缺乏遠見,不敢也不願放手一干,沒有人做村裏的“領頭雁”來帶動全村的經濟發展。

2 3 4 5

3、地理條件的限制和環境氣候的影響。

xx地處全縣海拔最高的山嶺上,約為1750米,故有“xx”一稱,但也正因為如此,我村交通還不是很便利,信息傳播滯後,所處又是高山嶺地,氣候變化無常,一些較為經濟的農作物很很難成活,致使很多人外流,這些都極大的制約了我村經濟的發展。

4、我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由於受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高粱灌溉和生活用水設施嚴重老化,導致水資源浪費。同時村上不存在進行科技服務活動的場所,沒有文化設施,村民一般不進行集體文化生活,也沒有生產和生活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粱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高粱農業生產條件也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村民依然採用的是古老的人工耕、種、澆、收模式,沒有實現半機械化,耗時又耗力,極大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人力資源。

四、對改善我村經濟現狀,提高村民收入的發展建議。

1、藉助全縣發展蘋果產業機遇,大力發展我村山地蘋果。

作為一個山嶺村,xx擁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和充足的日照,晝夜温差大,於是抱着試探心理,我村去年新建蘋果園512畝,結果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這説明高粱是可以種植蘋果的,所以我們要充分抓住這一機遇,解放思想,繼續做大高粱的山地蘋果產業,擴大種植面積,科學管理,打響知名度,在不久的將來使山地蘋果產業成為我村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富民之路。

2、擴大小雜糧種植,形成規模,走向市場。

1 ,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踐行科學發展觀打造農業經濟特色板塊調研報告

踐行科學發展觀打造農業經濟特色板塊調研報告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努力把握髮展的宏觀規律,着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明確提出了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這個“要求”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反映了發展的時代特徵和必然趨勢。當前,各行各業、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結合實際,採取措施,求真務實,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源頭,更需要科學發展觀的引導。

一、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對於統籌我市城鄉規劃,紮實做好“雙百”城市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城市建設是否科學,是否滿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關鍵和根本在於城市規劃是否科學,以及如何保障科學規劃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規劃意識,加強規劃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規劃水平,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和各項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之所以將市規劃局做為這一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聯繫點,就是因為城市規劃工作對城市建設具有龍頭作用,科學規劃是城市科學建設和科學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城市規劃是人類為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生活的空間秩序而做的未來空間安排的意志。從本質意義上來講,城市規劃是人居環境各層面上的、以城市層次為主導對象的空間規劃。城市規劃是政府指導和調控城鄉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手段,對於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城市規劃工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和節約利用土地,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現代化建設與歷史保護的關係。

二、當前城市規劃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規劃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鄉規劃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市規劃局調研活動中,通過與各區、市直相關部門有關城市規劃工作座談交流,我認為城市規劃與科學發展觀相統一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市城市總體規劃確立的方向是“東進為主,加速北擴,拓展西部,跨江協作”,但在具體實施中存在着各種實際問題。城市東區的現狀條件較差,地下水位高,高程低,地質條件差導致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成本大幅提高,這些都是我市東向發展的限制因素。我市城市主導方向是否重新選擇,要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認真加以分析。對此,我們要在這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過程中進一步研究,提出合理的切合實際的方案。

(二)城市特色彰顯不夠。_____具有獨特的城市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城市特色地域文化明顯。近些年,我市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受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還存在着城市建設品位不高,城市特色彰顯力不夠等方面的問題。與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老城保護與更新問題突出。_____的老城區存在很多問題,人口密度過大,舊址保護措施不到位,交通擁擠,停車設施不足等等,隨着城市的快速發展,問題和矛盾越發凸顯。

(四)產業空間佈局較為混亂。目前市開發區、大橋開發區、迎江工業園、大觀工業園等園區存在着產業分工不明確,導致產業集聚效益不明顯,招商項目惡意競爭等等,需要重新審視。同時,產業空間佈局與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有機銜接也需要重點研究。

(五)城市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尚未完善。目前,隨着寧安城際鐵路的開工建設、馬窩港區的建成使用、_____長江公路大橋的通行,我市的對外交通體系得以逐漸形成,但仍然存在着港口交通優勢不明顯,鐵路客貨運交通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規劃的科學性研究

(一)加強規劃的基礎研究,深化和完善城鄉規劃編制,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重點是抓緊做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要從規劃基礎資料上認真分析,着力研究城市的功能定位、城鎮體系等級結構和規模,注重城市特色與城市文化、城市發展方向與空間佈局結構、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綜合交通發展戰略、綜合生態的研究,為引導城區不同層次規劃的編制和各類建設項目的實施,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依據。城市的功能定位要準,要充分考慮皖鄂贛三省交界承東啟西的獨特地理位置和三張城市明片;城市發展方向的研究要注重與_____實際相結合,由於客觀條件的影響,東向發展建議適當加以控制,沿大橋開發區往北及北部新城和大觀新城區域作為未來城市主要發展方向;產業空間佈局研究要在市發改委組織編制的_____市產業空間佈局規劃的基礎上結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和_____化學工業園區規劃,集聚傳統和優勢產業,實現各園區產業的錯位發展;對城市綜合交通發展研究,要結合寧安城際鐵路合理 安排貨運鐵路和大電廠等鐵路專用線及站場設置,充分體現我市長江港口和水運優勢,依託高速公路形成層次明確結構完整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二)加強城市設計,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圍繞維護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三個國字”號品牌,以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衞生城市為目標,增強精品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強城市設計,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放開規劃設計市場,引入競爭機制,瞄準國內外一流水平,計劃安排好城市設計內容,突出抓好城市主幹道、重要地段、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塑造城市景觀形象。重點做好市政務中心、新河景觀帶(菱湖-秦潭湖段)、文化體育中心、環菱湖風景區周邊地塊的城市設計,要組織安排好振風大道、皖江大道、獨秀大道、菱湖北路、沿江路燈主要幹道的城市設計,進一步完善正在建設中的龍眠山路、集賢北路相關的城市設計。深化菱湖風景區的城市設計,加快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建設,形成中心區的綠色廊道,提示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

四、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促進“雙百”城市建設

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有序建設“雙百”城市,我認為應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努力提升“雙百”城市環境品位

當務之急是規劃和整治好新河。新河位於中心區,是聯繫菱湖和秦潭湖的鏈條,市政務中心位於新河北側,中心商務區位於新河南側,新河的整治和建設將有利於吸引人流,聚集人氣。規劃和整治好新河,我市城市環境品位必將上一個大台階。與此同時,菱湖東岸的規劃建設也應提上議事日程。兩者的關鍵是,必須要解決上游對菱湖和新河的水體污染問題。

(二)嚴格控制城市新區道路紅線建築退讓

對於菱湖南路、皖江大道、菱湖北路、振風大道、元山路、龍眠山路、集賢北路等城市主幹道,城市景觀大道建築退讓道路紅線要依據城市設計和相關要求嚴格控制,不得隨意突破,以利塑造嶄新的城市景觀。我已要求市規劃局儘快拿出道路紅線建築退讓管理辦法報市政府研究,辦法對老城區、城鄉結合部和新城區的道路紅線建築退讓都要有明確的規定,做到用制度來管人和管事。

(三)抓好公共基礎服務設施和民生工程的規劃建設

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完善城市骨幹路網和北部新城區基礎設施。市區要加快勇進路、丁香路、皇冠路、曙光路、環城西路二期、機場大道、文苑路、潛江路、振風大道二期、順安路二期、港口路等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步伐,推進一水廠遷建、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馬窩污水處理廠、北部新城污水處理廠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做好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會展中心、體育綜合訓練場館和還建點、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項目的規劃建設。

(四)加快推進市政務中心規劃建設進度

目前該項目城市設計招標初選方案已完成,要儘快完成最終方案的評定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市政務中心的建設將對“雙百”城市建設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規劃是一項全局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屬性,關係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羣眾的切身利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城鄉規劃工作要與時俱進,務實創新,特別是圍繞抓好《城鄉規劃法》和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工作的意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功能培育為基礎,以加強管理為保證,推進“雙百”城市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第3篇】農業經濟如何科學發展調研報告

在全市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本人通過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著作,專心聽取省、市專家的專題輔導,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內涵和精神實質,並圍繞××農業經濟如何科學發展開展專題調研。同時,深刻認識到只有把科學發展觀自覺轉化為思考、分析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才能推動××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的農業經濟取得較快發展,糧食生產穩步增長、高效農業面積不斷擴大,植樹造林成效顯著,養殖業健康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但也清醒的認識到,××的農業仍然存在着基礎設施落後,主導產業規模不大、產業鏈延伸滯後、農業面源污染根治難度較大、鄉鎮農技服務體系功能薄弱等。要加快××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新的理念和舉措合理開發和利用農業資源,着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為此,本人認為,應着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隨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含金量越來越高,農業功能是其它產業無法替代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功能,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振奮精神,增強信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切實保障好城鄉居民的基本需求。一是保供給。千方百計的穩定糧食生產和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食品安全;努力提高鮮活農產的自給率,確保鮮活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二是保安全。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嚴把源頭污染關和市場準入關;加快“三品”農產品認證,不斷擴大“三品”基地面積,切實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三是促增收。農業生產仍然是許多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要切實加大農業實用技術、創業、致福工程培訓力度,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符合丘陵資源優勢、具有較高比較效益的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突出科技支撐,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市地處丘陵地帶,78%的耕地為丘陵崗地,土地等資源數量有限,農業生產資料相對匱乏。因此,我們必須依靠科技支撐,堅持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是着力發展資源節約型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改變三、四級提水灌溉農田發展水稻生產的傳統生產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降低灌溉和投入品成本,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大力實施沃土工程,着力改造中低產耕地,積極推廣農林複合經營,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着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加快普及測土配方施肥、秸稈全量還田技術,建立完善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引導農民使用 “綠色”農用投入品,切實減少肥料、農藥等使用量,實現秸稈全量還田,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源。三是着力發展生態循環型農業。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工程,積極營造成片經濟林、生態林和公益林,鞏固和提升森林覆蓋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大力推廣農村户用沼氣池建設,實現畜禽糞便、稻麥秸稈無害化處理,加快發展高效生態種養循環模式。

三、轉變發展方式,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市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新時期,應對農業資源約束加劇、農村生態環境壓力加大、農民增收任務艱鉅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具有××特點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一是加大規劃引領。立足我市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具有丘陵優勢的茶葉、林果花木、設施蔬菜(食用菌)、規模養殖、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着力引導優勢農業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向農業園區集中,努力形成區域明顯、優勢突出的三個10萬畝園區,促進丘陵農業持續快速發展。二是強化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國家加大對農業投入的機遇,加快農業載體建設。積極整合包裝農業重點項目,藉助茶文化節、芍藥節等招商平台,大力吸引“三資”投入開發農業,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提高我市農業整體發展實力。加快培植壯大一批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強勢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積極整合農業資源從生產聯合走向加工、流通聯合,提高農產品開發和精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延伸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三是完善服務體系。穩定充實縣級農技推廣隊伍體系,加快鄉鎮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加快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網絡建設,提高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的應對能力,努力實現動植物疫病防控全覆蓋。加快鄉村級農業信息服務站建設,加速網絡向農村延伸,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