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9W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多篇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1

按照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我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調研組,在分管副主任的帶領下就此項工作深入到了相關單位,鄉鎮和部分企業,通過查、看、問、訪等形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材料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x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x人,困難人員就業x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x%,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其中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職業培訓x人,其中創業培訓x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x人,貧困家庭兩後生素質提升培訓x人(其中縣職業中專x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x筆x萬元,其中涉農涉扶貧x筆x萬元。新增創業主體x個,帶動城鄉就業x人,其中帶動城鎮就業x人。

二、經驗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考核獎懲,落實就業責任。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一直將其做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來抓,列入全縣綜合績效考核管理目標。每年初將新增城鎮就業指標任務分解到各鄉鎮,按月調度完成情況,年終進行考核評分,有力地保障了目標任務的落實。

一是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企業職工得實惠。2019年,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性支出x餘萬元。二是積極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隨着縣園區企業蓬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大幅增加。2019年共舉辦中小勞務招聘會、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等就業供需對接活動x場次,提供就業崗位x個,求職登記x人次,職業指導x人次,供需雙方達成就業意向x餘人。三是完善基層公共服務平台,職能作用較好發揮。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全縣x個鄉鎮和x個社區成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機構,且都建設了高標準的基層人社服務平台,基本達到了基層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標準。指導鄉鎮社區積極開展失業調查、就業援助等活動,多渠道開發服務性和公益性崗位,努力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韓山社區、武江社區被授予“x省充分就業社區”,南塔社區、成仙觀社區、東雲社區被授予“x市充分就業社區”。

(二)加強職業培訓,突出重點羣體,提高就業能力。

一是完善就業培訓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省人社、財政部門聯合下發的《x省職業補貼培訓實施辦法》,建立了培訓報名管理制度、培訓機構認證制度、培訓資金撥付使用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技能培訓開班審核和教學監管,及時組織結業考試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二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加強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實行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檢查評估等形式,規範辦學行為,確保培訓質量。三是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組織x人次高校畢業生到縣人民醫院等x家就業見習示範基地參加就業見習,發放就業見習補貼x元。四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我縣將x家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納入縣人力資源市場集中管理,並在各鄉鎮社區和行政村配備兼職勞務信息員,形成了以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為依託,社會職介機構為補充的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網絡。

(三)提升孵化基地,大力扶持創業,放大就業效應。

一是成功爭創省級示範基地。我縣創業孵化基地全面落實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為創業人員從創業培訓、金融支持、税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創業孵化基地累計進駐企業x家,其中在孵企業x家。20xx年在省級優秀創業孵化基地基礎上,順利升級為省級示範孵化基地。二是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指導。將有創業願望和培訓要求的城鄉勞動者全部納入培訓範圍,大力開展“創辦你的企業”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加強創業指導服務,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配備x名專職工作人員,組建由x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為創業者提供有關創業政策扶持服務。20xx年開展創業培訓x人,培訓後實現成功創業x人,創業帶動就業x餘人。三是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我縣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房租補貼、税費減免、創業補貼、培訓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現正在招收入駐大學生創業企業,目前有意向進駐企業x家。四是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把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五類”人員納入創業擔保貸款範圍,簡化貸款手續,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實行財政全額貼息。20xx年,我縣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x筆x萬元,帶動就業x餘人。歷年貸款回收率達x%以上。

(四)開展就業扶貧,打造就業載體,穩住就業底盤。

一是扶貧培訓促脱貧。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開設家政服務、電腦操作、餐廳服務、電子電器、電動縫紉等專業,培訓結業後安排在家政公司、酒店及工業園區等就業安置基地就業,實現就業脱貧。對以種養殖業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我們請畜牧水產及農業、林業方面的專家下鄉進行技能指導,有針對性地開設現代種養殖農村實用技術等專業,實施定向培訓,並與當地農業合作社聯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對農村貧困家庭“兩後生”,我們在縣職業中專進行計算機、網頁製作、市場營銷、社會文化、玉石雕刻等中長期培訓,當前正在培訓中,畢業後定點定向安排就業。二是勞務協作架虹橋。與x紅海公司合作,依託鄉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勞務經紀人等,及時採集貧困勞動力的個人基本信息,轉移就業意向和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等相關信息,建立台賬,定期更新,動態管理,並安排專人每月對系統內人員信息進行抽查。加強與清遠市人社局、x市北湖、蘇仙兩區人社局對接聯繫,有序組織縣內勞動力外出就業。為x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x萬元。目前我縣累計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達x人。三是開發崗位保就業。開發了鄉村公路養護、農村保潔、山林防護等338個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了x名貧困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户中沒有轉移就業且有勞動能力人員就業,併發放x元/人·月的崗位補貼。四是扶貧車間助脱貧。把扶貧車間作為推進就業扶貧的主抓手,規範提升扶貧車間建設。支持和鼓勵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户”“合作社+基地+貧困户”等方式,積極引導優質企業、返鄉能人到鄉村建立分廠、創建車間,確保每個鄉鎮建立x以上個扶貧車間,對吸納貧困勞動力x人以上的扶貧車間按x元/人·月進行獎勵。目前認定創建扶貧車間x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x人。其中,x鎮x村的x把自己在x的電子廠搬到x鎮開辦了分廠,車間x名工人中,就有x名貧困勞動力。

(五)提供殘疾人就業平台,扶持就業創業,解決生存之憂。一是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安置殘疾人集中就業。我縣先後x個企業被評為全市、縣殘疾人就業、創業示範基地。二是加強培訓力度,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近三年來,通過培訓實現殘疾人就業達x多人次。三是各用人單位分散按比例就業。我縣通過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全縣各單位已落實x名殘疾人就業。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職能部門宣傳政策欠深入,而企業負責政務的領導政治和政策意識不強,業務綜合素質不高,學習瞭解政策不透徹,導致優惠政策落實難到位。給就業再就業工作帶來一定的問題和困難。

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企業一線工人缺乏,與農村勞動力、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就業羣體就業難並存,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三是就業資金投入不足。部分政策不能全覆蓋,如公益性崗位安置政策沒有覆蓋全部就業困難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就業再就業工作。

四是基層勞動保障員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各社區鄉鎮勞動保障站的編制管理權在各鄉鎮,不在人社部門垂直管理,對政策落地和工作開展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是企業的各種待遇和工作生活環境條件與就業人員要求差距較遠,招工和就業困難。表現為少數企業工作環境和條件較差,工作時間較長(有的長達xx個小時/天)。調研中員工反映:把員工當作是機器人,而工資等待遇較差(有的工種xx多元),其它社保福利都沒有,誰會進這些工廠企業。招工時廣告所宣傳的內容寫得蠻好,而現在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這些工廠企業又怎麼能招到工。即使當時招到了,工作一段時間,員工接受不了這種現狀,又走了。他們招不到工,反過來責怪人社等部門單位落實優惠政策不好,服務不周到,企業只想享受優惠政策扶持,而優惠政策中規定的要求條件就不想照辦達到,招不到員工,從不找自身原因,甚至還到縣領導那裏告狀。

六是特殊羣體就業壓力大。受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萎縮,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而產生較大的就業壓力。此外部分特殊羣體,如女45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業再就業難。

七是用工靈活性不強,部分可用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就業。如:有的工作可不受時間、地點、性別、文化、年齡等條件限制,只要具有勞動能力就能做的工作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工作甚至殘疾人都可以安排,企業還能享受優惠政策。但就是沒有靈活用工。

八是創業孵化基地待提升。創業羣體多,創業孵化基地容量有限,孵化基地規模尚需進一步擴大或分類建立。

九是殘疾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由於殘疾人自身條件的缺陷,社會認識不夠重視,甚至存在歧視的現象,他們的就業競爭仍然處於劣勢的局面。

四、意見及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並深入企業、車間,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的政策,樹立就業和創業典型,通過開展就業宣傳週、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進企業宣傳服務等活動,營造有利於促進就業的社會環境,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多方渠道擴大就業。堅持把促進比較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二、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發揮中小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更加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財税和金融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容量。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

三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連接省市的就業服務信息平台,提高人力資源市場的運行效率。發揮鄉鎮社區勞動保障站在促進城鄉就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好城鄉勞動力管理、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工作。

四是抓好重點羣體就業。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繼續加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投入,舉辦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就業結構更趨合理,到基層就業、自主創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五是加強就業培訓管理。逐步將職業技能培訓推向市場化、社會化,指導社會培訓機構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定崗式培訓等多種模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與產業結構相適應,與就業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六是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大學生、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創業者的創業培訓,增強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完善創業孵化基地,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指導基層服務平台開展創業型社區創建活動,對創業者進行跟蹤幫扶指導,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七是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服務。引導企業依法依規依政策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相關法律政策,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提高職工各種待遇,增強人為關懷。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雙贏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和就業再就業工作上新的台階。

八是深入開展就業扶貧。全力推進“六個精準”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進一步增強主導產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努力實現“就業一人,脱貧一户”的目標。重點開展技能培訓。按照未轉移就業貧困户實際情況,針對羣眾所需,定製培訓計劃,開展精準扶貧培訓,免費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裝飾裝修、電子電器、茶葉加工、傳統種植、養殖等各類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繼續落實就業扶貧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健全創業培訓、創業諮詢、項目推介、專家指導等跟蹤服務工作體系。

九是出台涉殘就業的法律政策要有剛性。上級政府出台涉及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政策,要具體細化有操作性,並能落實到位,且具有剛性的條文規定,確保促進殘疾人就業再就業及創業工作得以實現。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2

76.15%的畢業生選擇區內就業

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教育廳編撰的《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高校本科、專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出爐,對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共有高校畢業生109474人,其中,博士畢業生115人,佔畢業生數的0.11%;碩士畢業生5095人,佔畢業生數的4.65%;本科畢業生54104人,佔畢業生數的49.42%;專科畢業生50160人,佔畢業生數的45.82%。

從就業情況看,截至20xx年9月1日,博士畢業生就業率63.48%,碩士畢業生就業率54.05%,本科畢業生就業率86.54%,專科畢業生就業率89.75%。

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女生佔畢業生總人數的55.17%,男生佔44.83%。

從就業情況看,男生的總體就業率85.41%,女生的總體就業率87.34%,女生總就業率高於男生。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就業分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從畢業生就業地選擇上看,多選擇北方省市,並主要以區內就業為主,區內就業畢業生數72085人,佔就業數的76.15%。區內就業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區,佔區內就業數的58.27%,呼包鄂經濟帶對畢業生的吸納作用巨大。區外就業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魯地區,佔區外就業數的51.16%,北京市是畢業生出區就業的首選,而選擇到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省市就業的畢業生數較少。

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20xx年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方式就業的研究生比例為零,本科生、專科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是0.17%、0.09%。與20xx年畢業生創業比例相比有所增加。説明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自主創業意識在增強,但整體創業意識仍偏低,應繼續鼓勵畢業生創業,完善優惠政策和社會創業環境,同時繼續加強高校的創業教育。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本、專科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最搶手?本科就業率最高的是國小教育,專科就業率最高的是工商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就業率均超過了92%。

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最好就業呢?根據報告,本科的教育技術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音樂表演(空中乘務)、環境科學、動畫5個專業,專科的會計與統計核算、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軟件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廣告設計與製作、數控技術等12個專業最好就業,就業率均超過95%。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3

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教育廳編撰的《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高校本科、專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出爐,對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共有高校畢業生109474人,其中,博士畢業生115人,佔畢業生數的0.11%;碩士畢業生5095人,佔畢業生數的4.65%;本科畢業生54104人,佔畢業生數的49.42%;專科畢業生50160人,佔畢業生數的45.82%。

從就業情況看,截至2015年9月1日,博士畢業生就業率63.48%,碩士畢業生就業率54.05%,本科畢業生就業率86.54%,專科畢業生就業率89.75%。

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女生佔畢業生總人數的55.17%,男生佔44.83%。

從就業情況看,男生的總體就業率85.41%,女生的總體就業率87.34%,女生總就業率高於男生。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就業分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從畢業生就業地選擇上看,多選擇北方省市,並主要以區內就業為主,區內就業畢業生數72085人,佔就業數的76.15%。區內就業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區,佔區內就業數的58.27%,呼包鄂經濟帶對畢業生的吸納作用巨大。區外就業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魯地區,佔區外就業數的51.16%,北京市是畢業生出區就業的首選,而選擇到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省市就業的畢業生數較少。

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20xx年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方式就業的研究生比例為零,本科生、專科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是0.17%、0.09%。與2014年畢業生創業比例相比有所增加。説明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自主創業意識在增強,但整體創業意識仍偏低,應繼續鼓勵畢業生創業,完善優惠政策和社會創業環境,同時繼續加強高校的創業教育。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本、專科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最搶手?本科就業率最高的是國小教育,專科就業率最高的是工商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就業率均超過了92%。

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最好就業呢?根據報告,本科的教育技術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音樂表演(空中乘務)、環境科學、動畫5個專業,專科的會計與統計核算、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軟件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廣告設計與製作、數控技術等12個專業最好就業,就業率均超過95%。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4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xx領導參閲編輯部的訪談提綱,我校做出如下報告。

一、讓畢業生如何實現從“校園人”到 “社會人”的轉變?

1、注重實踐環節 縮短過渡週期

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不斷增加的實踐環節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拆掉橫在校園與社會間的屏障,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就直接介入社會,與社會零距離相融。理論來自實踐,實踐加深理論,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大學生在未畢業時就已深知社會對人才在品格、技能等各方面的所需和所求,心態和知識結構都已得到了應時的調整,為畢業走向社會已做好了充分準備,極大地縮短從“半成品”到“成品”之間的路程。

2、加強教育引導 擁有良好心態

從“校園人”到 “社會人”角色的轉變,其核心是心態的轉變。具體來説就是要教育好學生做到三個結合。首先,要教育學生將個人的發展與服務單位的發展結合起來,個人利益要服從於集體利益,集體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其次,要教育學生將個人情感與職業要求結合起來,學會用職業要求來指導自己的工作,約束自己的張揚個性。第三,要將學習成果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把工作中積累的想法和經驗轉化成行動和經濟效益,為服務單位的發展盡力。

二、關於定向培養

學校開展多方合作,部分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

多年來,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開門辦學方式,積極探索為基層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平台,實行“訂單式”培養。近年來,學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實現了“實習、實訓、就業”一條龍人才的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校企強強聯手,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之路。

三、如何開拓就業市場?

1、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努力拓寬就業渠道。

我校每年都堅持到省、市、區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瞭解人才需求情況,瞭解用人單位的性質、規模、效益、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等信息,並據此制定我校的市場開拓計劃。同時,我們也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向用人單位介紹學校辦學規模、特色、專業、畢業生生源信息等情況,向用人單位推薦適合條件的畢業生應聘。通過“走出去”,不僅使學校瞭解了社會,也讓社會了解了學校,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目前xxx、xxx學校等多家用人單位連續多年招收我校畢業生,成為我校畢業學生穩定的就業基地。我們還積極拓展省外就業基地,xx與xx學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實習基地,連續多年接收xx的畢業生;xx專業與xx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建立了穩定的就業實習基地,為學生解決就業崗位;xx及xx專業的學生被推薦到北京和青島等地就業。

我們還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廣泛邀請省內外各用人單位到我校舉辦各類講座、人才招聘會和推介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

2、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不斷拓寬就業渠道。

學校關心畢業生的發展,校友關注着學校的變化。為了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更好地為畢業生就業服務,我校注重挖掘校友資源,與校友建立長期的聯繫。今年,我校召開了“敍感情、議發展、促就業”校友座談會。校友們提出了諸多的有關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如何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如何培養出與社會對接的應用型人才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

四、我校與國家促進就業的配套政策

我校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宣傳、落實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在嚴格執行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社區,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服務、應徵入伍、參與科研,幫扶困難家庭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了鼓勵畢業生服務西部的政策。我校規定:凡參與西部計劃的同學在享受國家政策規定的全部優惠的同時,學校額外頒發每年xxx元人民幣的獎勵。

五、關於“創業”和“就業”

“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觀點為多數學生所接受。

對我院畢業生而言,現在要想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越來越困難。就業觀念及就業定位如何往往成為能否及早順利簽約的關鍵。在調查中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目前仍未簽約,你願意到待遇、條件相對差些的單位就業嗎?”近三分之二的畢業生選擇了“願意,先就業再説”,同時三分之一多一點的學生選擇“不願意,繼續找自己理想的單位”,不達願望不罷休的心理在同學中仍有一定的市場。

在回答關於創業的有關問題中,有半數以上的同學有創業的打算,但其中的80%,又感到茫然,表示不知道如何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

六、關於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偏差大的問題

我校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專業市場需求不大,但招生不少。如,師範類畢業生人數大大超過市場需求。我校師範類畢業生人數佔畢業生總人數的55%,而目前公立學校用人是逢進必考,每年在公辦校就業的學生人數不足百人,大量的學生處於面臨改行、進私立學校或待業的尷尬境地。而對旅遊與酒店管理、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學生的需求卻很旺盛,目前社會急需的銷售、機電、數控等方面的人才,而我校並未開設相關專業。

造成該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師資、體制和觀念等。以師資為例,招生多但就業差的專業,往往在歷史上是學校的金牌專業或功勛專業或為學校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專業。在鼎盛時期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師資,如果突然減少招生,必然要造成教師工作量減少,進而造成人才流失的不良結果。不能立即開設社會急需的專業,還是因為缺少必要的師資。而長盛不衰的專業是沒有的,如果用盲目引進師資的辦法,急功近利地開辦熱門專業,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對學生的建議還是要他們更新觀念,“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

七、關於“高分低能”的問題

“大學生學習成績參考性不高”應該是個別想象。多數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可以作為其綜合能力的參考的。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高分低能”想象的出現,我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實踐環節的內容,有效地鍛鍊了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等。

八、關於就業指導講座

我校擬於下學期將就業指導課列為必修課。

本學期進行的就業指導講座30多場。其中,就業指導中心舉辦18場,學校與新晚報聯合舉辦的“百姓講壇”2場,與哈爾濱市人才服務局聯合舉辦講座6場,與團市委聯合舉辦講座1場,二級學院分別舉辦講座多場。內容涵蓋了職業生涯規劃、自我分析、營銷理念、如何創業、社會潛規則、牛刀初試、人際交往、領導藝術、步入社會、實戰模擬、如何參加公務員考試等內容。

九、到目前為止,xxxx的就業情況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我校本着“為基礎教育服務和基層、生產一線培養基礎紮實、專業精、能力強、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了“xxxx”的辦學傳統,為哈爾濱市的基礎教育及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畢業生。畢業生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到目前為止,學校形成了 “xxx”的就業工作格局,通過加強專業建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堅持“實習、實訓、就業”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平台,實行“訂單式”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就業。近三年,我校共有畢業生xxx多人,08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4%。目前,由於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我校受到的衝擊較大,學生的簽約率較歷史同期有所下降,但我們依然充滿信心,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初次就業率達到80%,年終就業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

總結起來,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有如下的特點:

1、面向xxx,為xxx服務。

2、面向xxxx一線,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3、面向社會,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綜上所述,儘管就業形式嚴峻,任務艱鉅,我校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教育部和x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主動應對新形勢,努力把我校畢業生就業這項事關廣大畢業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完成好。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5

一、調查內容

(一)崗位意向

據統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基本上為教師,個別人喜歡去企業做文員;不喜歡的崗位大多是銷售、服務員類的崗位。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主要是想考國編或是事業編制,產權和法學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是律師、法務、檢察員等與法學相關的崗位。

通過對崗位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我院20xx屆畢業生各專業的崗位選擇基本都是遵循專業對口的原則,少部分會選擇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其他崗位。

(二)薪資意向

在薪資方面,我院思想政治專業的理想薪資大多為3500元左右;相比而言,法學與產權班學生的理想薪資要普遍高於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學生,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理想薪資基本上是在3500至6000元間。

通過對薪資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對於整個學院而言,20xx屆畢業生的理想薪資普遍是在3000至5000元之間,其中3000至4000最多,只有少數人的理想薪資位於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這表明我院20xx屆畢業生對自身畢業後的薪資期望相對合理,處於中等水平。

(三)就業方向

通過統計20xx屆畢業生就業後的方向數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意向存在明顯差別,對於我院法學專業和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來説,選擇法務類工作和教師編制是佔據主要地位,有73.50%;其次是選擇考事業單位和考研的,考事業單位約佔7.6%,考研約佔18.9%;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傾向於國家基層項目、參軍、出國。

而對於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説,考取教師編制的是佔主要數目的,佔47%;而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研究生的學生佔比普遍為20%左右;只有少部分同學想選擇國家基層項目、出國和參軍或是其他形式的就業。具體見圖3-2

通過數據統計,我院20xx屆思政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更傾向與本專業一致的教師崗位就業,而法律類學生傾向於法務類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專業類別對未來就業方向有一定的影響。

(四)地域意向

在就業地域意向方面,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傾向去東南沿海城市,從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浙江、廣州分別佔比為25.11%、32.9%、26.84%、27.71%;而選擇在江西、北京、江蘇和廣東(除廣州、深圳外)的畢業生佔比分別為46.75%、10.39%、19.91%、12.12%,剩下的其他省市則佔比相對較小。可能是由於東南沿海城市的經濟更發達、資源更優質、就業機會更多、發展平台更大等原因,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都不太想回生源地所在省市工作,而東南沿海城市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地域。

(五)就業指導服務意向

目前,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渠道和方式各式各樣,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我院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意向在就業指導諮詢、職業能力特訓營、職業能力測評、就業單位推薦等都有涉及,且我院所有專業的畢業生意向更強烈,在65.37%以上,這説明畢業生比較重視就業指導和服務,學校也應積極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為畢業生能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提供幫助。(如圖5-1所示)

二、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1、就業方向不夠明確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xx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其就業方向不夠明確,選擇性較多,盲目從重現象較為嚴重,需要及時調整,明確目標和方向,精準發力,這樣才能更好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薪資期望趨於理性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對於薪資的期望,我院20xx屆畢業生能結合自身專業性質對自身未來的就業薪資進行了預估,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整體上趨於理性。但有少部分畢業生薪資期望不切合實際,這需要畢業生自身及時認清自身價值,瞭解市場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3、就業地域偏好發達地區

由於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發達地區一直是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區域,這也導致該地區容易出現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等問題。我院20xx屆畢業生主要傾向於去東南沿海地區就業,而選擇去偏遠地區從事國家基層項目、參軍等則相對較少,這説明讓他們存在一定的從眾心態,缺乏奉獻、服務精神。

(二)對策建議

1、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觀

為讓我院學生明確自身未來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中不正確的觀念如眼高手低、盲目從眾等,我院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科長、輔導員班主任等為組員的就業領導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開展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要繼續完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定期舉辦職業輔導講座、培訓等活動,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建議,培養其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道德修養,讓其更能明確就業目標,實現精準就業。

2、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一方面,我院要繼續要強化學生的價值理念,積極響應服務國家人才戰略,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髮現自身潛力和優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服務意識。同時,積極關注畢業生動態,包括心理狀態、擇業就業方向等,及時給予相應指導和幫助。

3、做好就業宣傳服務工作

為幫助畢業生了解市場動向、認清就業形勢,我院要繼續做好就業宣傳服務工作。通過qq、微博、微信、微視頻等信息公眾平台,及時有效推送各種就業信息,並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及時解決畢業生反饋的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一對一面談、職業能力特訓營等方式進行現場指導,幫助畢業生掌握技能,提高就業成功機率。

通過此次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研究,讓我院更加了解到這屆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意向,為今後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和幫助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有效參考。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6

摘要

學前教育是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一個專業,一般認為,幼師畢業生非常好就業,社會需求量很大。那麼,我們學校的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如何,很值得進行全面瞭解。本文在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近幾年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展開調研分析之後,瞭解了畢業生就業後情況以及社會上用人需求形勢,同時也可以對我們學校幼師的專業素質結構進行再認識,並以此為依據,建議要儘快提高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把發展的着力點放在特色辦學、校本課程研發、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

關鍵詞:

畢業就業調研分析幼師發展

一、調研目的與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是師範類學科裏特有的一門專門培養幼兒教師及幼兒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學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幼兒教育專業,或者叫幼師,他們主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衞生學、學前教育管理學、家庭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環境美化與佈置、鋼琴、美術、舞蹈、視唱、樂理、書法等。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對口就業單位是各類幼兒園及一些新興的早期教育機構如幼兒早教中心、幼兒智力開發中心、幼兒家庭教育機構等。其專業特點在於:較早地確定了從事學前教育的專業發展方向,學校所設置的課程、安排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除幼兒教育外,還可向藝術類方向遷移。當前大學生普遍面臨着擇業難、就業難的現象。而一般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優勢就在於:由於目前幼兒教育遠未真正普及,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幼師畢業生需求量將會很大。但是現實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到底是多少,現在都在何處就業,就業情況如何,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是什麼等等,我們都知之甚少。因此,對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及前景值得去做調查研究。2013年11月—12月,學校分管領導、招生就業辦以及教務處等部門人員於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進行了關於畢業生本人就業情況及各幼兒園、及早期教育機構用人需求和滿意度進行了調研,使我們初步瞭解了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瞭解了社會上的用人需求形勢;使我們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素養進行了再認識,並以此為依據,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建議;本次調研也試圖從幼師畢業生跟蹤調查中所獲得的情況,對幼師的現行培養模式以及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為探索學校建設和幼師生成長成才的規律提供依據。

二、調研對象調研單位:

長安國小幼兒園、王營實驗學校幼兒園、櫻花園幼兒園、實小御花園幼兒園、實小幼兒園、二附小幼兒園、新實小幼兒園、xx外國語實驗學校幼兒園、繁榮國小幼兒園、新渡中學幼兒園、新渡國小幼兒園、王興九年制幼兒園、張集國小幼兒園、棉花國小幼兒園、大興九年制幼兒園等。調研對象:主要為xx區教師進修學校2010年以來的部分職高幼師畢業生。

三、調研內容和方法調研內容:

幼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方法:深入用人單位,採用訪談法、登記法等。

四、分析與討論

(一)畢業生就業情況

1、畢業生市場佔有率及目前就業率通過對近二十個幼兒園的調研發現,這些單位的70%以上員工是我校的幼師畢業生。但是,這些員工很多都是2010年以前的畢業生,近幾年的畢業生佔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飽和;(2)待遇低下,學生期望值過高;(3)心理不穩定,耐挫能力差,這山望着那山高;(4)不願踏實做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這就説明畢業生還應該從自身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調整自己以儘快適應市場需求。還有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沒有理想的單位就不急於就業,寧願做啃老族;一些經濟境況不太好的畢業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太好的農村幼兒園,她們也樂意去就業。

2、幼師畢業生缺乏一定的從業資質不管是以前的畢業生,還是近幾年的畢業生,大約有60%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嬰師證,這就限制了這些教師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再加上現在獲取教師資格證較難,更是增添了她們的悲觀情緒。

3、幼師畢業生的待遇普遍較低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幼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間,使得部分幼師思想不穩定,甚至有轉崗的想法。有部分畢業生畢業後直接就放棄了從事幼教事業,而是從事其它行業,也有自主創業的。

4、幼師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太高有部分用人單位反映,一部分幼師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技能以及公共關係能力。社會對幼兒教師需求量增加的同時,也在逐漸對幼兒教師的整體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調研瞭解到,各幼兒園渴求“熱愛幼兒教育、學歷較高、資質齊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紮實、技能全面、心態好、願意長期在本園工作”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這充分説明社會對具有高素質幼兒教師的需求還是旺盛的,幼兒教育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二)思考建議

1、抓住機遇,增強社會影響力伴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台,學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空前關注。國務院頒佈了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國十條”,其中的第三條,專門針對師資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各地在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規化,擴充建設公立幼兒園,增加用人編制等。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廣為宣傳,增強社會影響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學生,為提高幼師素質打基礎。同時也要積極為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做好準備工作,比如在大專學歷進修、普通話培訓、教師資格考試課程(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正常開設等方面予以考慮,多為學生完善自身條件、順利就業做好鋪墊工作。

2、勇於創新,辦出特色根據幼兒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當今幼兒園的特點,研究幼師生的培養方案,深化師資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培養高質量的幼兒師資。中國人缺的不是知識而是素質,要提倡學生們多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比如素質修養。作為一個人,尤其作為一個女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儀態和修養。應該多開些禮儀、心靈雞湯等類似的課程,多開設户外內容,要打開眼界,走出社會,擴展思維。要將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動在理論和實踐上向縱深發展。

3、重視大範圍、高質量的專業實踐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課程,加大幼兒園見習和實習力度,着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是要積極構建和不斷完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踐教學觀念;二是要豐富實習內容,拓展實習功能,分散見習與集中見習相結合,不僅只是教學觀摩、備課上課、製作教具等內容,還要組織幼兒活動以及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工作實習、幼兒班級管理實習、衞生保健工作實習和幼兒教育調查研究活動。既讓實習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今後努力的方向,也可以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靠的實踐依據;三是應該積極聯繫建立大範圍、高質量的教育實習基地,並要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四是要嚴格實習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實習和見習的各項工作。

4、嘗試改變單一性別環境長期以來,人們的觀念就是帶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報考幼兒師範,幼兒園招聘教師更是鮮有男性應聘,從而導致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嚴重失衡,許多幼兒園長期無男教師。“十二五”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建設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師資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環境,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更好地培養幼兒剛毅和勇敢的品質,進一步提高民族素質,切實解決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就是要鼓勵優秀男生當幼兒園教師,因此幼師招男生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當然對於培養幼師的學校來説,如果招收了男幼師,就在原來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難度。學校是否願意嘗試,值得考慮。

5、適度控制招生規模,嚴控生源質量關,嚴抓培養質量關,增強幼師畢業生的綜合市場競爭力。現今以國中生為招生對象的職高幼師,招生分數線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學無望的學生,甚至無分數也可錄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學面試要求,從而把本應關在“門外”的生源紛紛招了進來,而且每年招生在會考成績頒佈之前就已經宣佈結束,這樣就將很多尤其是城區學校的後來想進入我校就讀的優秀生源擋在了門外。這樣的生源狀況就使得學校想要輕易地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個應該引起同行和社會更多的關注。建議學校適度控制招生規模,招生時適當劃定錄取分數線,擴大面試內容和加大面試難度,如加入朗誦、模唱、形象、身體比例、開度、軟度、動作模仿和彈跳力等,嚴控生源質量關,這樣才能做到嚴抓培養質量關,培養出來的幼師畢業生才能具有較強的綜合市場競爭力。在幼教市場需求從數量的補充到質量的競爭的過程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是增強市場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趨勢,具備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如藝體、英語、計算機等證書以及高學歷證書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話説: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充分説明了學校更應該理性地分析就業形勢,超前預測,準確判斷,才能牢牢的抓住就業市場。要及早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教育,鼓勵學生儘早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者行業資格證書,如:幼兒教師證、育嬰師證、營養保健師證、舞蹈教師證、早教開發教師證等,為學前教育學生全方位、高層次、多渠道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7

隨着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瞭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餘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係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佈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誌)發佈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係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於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後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係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採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佈、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説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佈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瞭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瞭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徵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願,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願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後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願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後開始創業,畢業後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夥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户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於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台,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科學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佈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範行業薪資信息發佈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税費減免、畢業生落户、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2023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篇8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2008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願,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技能證書是國家或者相關機構對於個人某方面技術、能力的認證,擁有技能證書往往對於個人的求職有相當大的作用。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普遍擁有1張以上的技能證書(95.2%)。大學生認為有用的技能證書依次是外語等級證書、職稱證書(會計類、經濟類)、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相對的是,在校大學生比較缺乏工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後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二)工作意願較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願,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後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為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為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為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於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係,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於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着理性的認識。

(三)就業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就業信心比較強,有超過六成(60.1%)的被調查大學生對自己今後就業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對自己工作後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後),大學生表現出比較高的預期,有四成二(42%)的被調查大學生對首月收入的預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1500到3000元;與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前幾年發佈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調查顯示的大學生對於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四)擇業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於畢業以後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於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為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為日後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五)創業意願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範圍不廣,對創業政策瞭解不多。

創業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意願有所欠缺,僅有三成多(30.2%)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願,在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中,對於創業行業的認識稍有不足,範圍比較狹窄,僅僅侷限在創意產業、零售業和it行業;對於創業的條件和困難,他們的認識則比較深刻,缺乏資金、缺乏社會關係、沒有專業技能、擔心風險問題、沒有合適創業項目都是大學生眼中阻礙他們創業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校大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為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於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瞭解不多,很瞭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並不是他們不願意瞭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瞭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通過以上對於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係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願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基於這些問題,着眼於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必須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於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一)整合資源、多方聯動,搭建就業和創業平台。秉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高校、企業等機構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服務平台,可以考慮以地方共青團組織和高校的團組織、政府的勞動局和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招聘部門這兩條線來構建。並且將這個平台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佈和諮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於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鍊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願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二)推進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鍊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台,以避免職能重複,節省資源。

(三)樹立廣義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大眾化就業”時代,大學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衝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於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眾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藉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為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才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願不高的問題,除了要繼續制定相對優惠的政策之外,還可從如下幾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一是幫助大學生獲取開業貸款擔保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部門要儘快出台相關優惠政策,通過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減免創業規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工資傾斜政策、落實國家代償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就業,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創業見習基地和開業服務項目等。政府和各相應部門可加強與各高校的聯繫,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註冊、税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税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註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