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一

一、前言

隨着當今社會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越來越迷茫,是考研繼續留校讀書,還是踏入社會就業?針對我們動物科技學院學生,專科生就業率不低,但是條件相對艱苦。由於本科生專業的缺乏性,我們必須考慮在求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要加強調研分析的重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本小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組織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為主題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要求詳細瞭解大學生就業意向方面的情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科學的依據。

1、通過調查瞭解大學生對就業所持的看法及對自身的認識。

2、瞭解最真實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及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畢業生、為學校、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

3、通過對就業現狀的瞭解,讓更多剛進校的大學生們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而不虛度光陰。

4、瞭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應該想到、做到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前途開創一片新天地。

5、將所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可以根據相關資料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作出切實的引導。

三、調查內容

此次關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調查方案調查,我們小組根據調查目的將問卷內容主要劃分為對以後就業工資、單位選擇工作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專業的評價等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則,採取問卷調查、諮詢畢業生、大二大三學生的形式進行調查。

四、調查範圍、地點、調查對象和分析單位

範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地點:八號教學樓、三號教學樓、創新實驗室

調查對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班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主任

分析單位:動科122班張濤、孫自、王恆

五、調查理論假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主要存在學院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和學院聯合企業三方面的問題,而原因則應從國家隊相關專業的重視度、相關專業的市場成熟度、學院對學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度去考慮。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假説,通過這些假説來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及導致其產生的原因。

問題假説

1、學院的專業知識要求較為嚴格,本科生無法滿足就業知識儲備,需要深入學習。

2、該專業本科生工作環境較差,使得很多學生退而求其次

3、學院所聯合的企業比較豐富,工作崗位提供較多。

4、國家對某些專業有很好的輔助政策,相關產業發展較多原因假説

1、我國的基本國策。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就業工作實施情況。

3、一些學院過度鼓勵本科生讀研或出國。

六、抽樣方案、資料收集方法

結合調查目的,綜合考慮下來,確定以所在學校的大二,大三及大四同學、相關主管老師為調查對象,調查單位是構成調查對象的所有在校大二,大三學生。

1、抽選樣本單位

本次大學生就業意向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總共150人,其中大二30人,大三40人、大四80人。

2、確定調查方法和抽樣方式

經過全組人員討論決定,按隨機原則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都採取多階段抽樣(多級抽樣)方法。

3、總體指標(參數)設計思路

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的問題,主要包括為對就業的看法,就業的慾望,就業的首選地,就業前的準備,就有目的,就業帶來的影響等方面。

4、資料收集

可以聯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諮詢相關老師並獲得就業情況資料

七、調查內容與項目

調查的內容與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資料與情況。主要項目包括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年級、專業等等。

2、被調查學生就業準備、就業價值觀、就業期望等等。

3、被調查學生是否選擇直接就業。

4、被調查學生是否有自己現有的計劃。

5、被調查學生認為就業需要的哪些能力。

6、被調查學生通過什麼方式瞭解就業信息。

7、被調查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八、培訓安排、人員組成、組織結構

1、培訓及規定

(1)儀表端正、大方。

(2)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訪員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採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並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説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類型,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x6%。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説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400字 篇三

據瞭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後,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佔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為“校飄族”。

就拿計算機行業來説吧。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

一是不同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冷。

二是用人單位熱,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表現冷。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單位急需計算機專業人才,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為學計算機專業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於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為冷淡,有的甚至“寧願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是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為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於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為冷。

四是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總兒言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係;信息不足;性別歧視。

據瞭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淨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淨收入為1915元,女生為1820元;轉正後月均淨收入男生為2706元,女生為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於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後月均淨收入分別為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為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後,女生月均淨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於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於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規範就業市場,制止憑關係、走後門等不公平現象。

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着。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説,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裏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四

哪些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哪些專業畢業生最搶手?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近日發佈了最新一期的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就業困難”的10個“紅牌專業”。

據瞭解,此次報告綜合了麥可思從20xx屆到20xx屆的歷年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樣本量達100多萬份,可謂目前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就業調查數據。

“紅黃綠牌”專業看這裏

“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指失業量相對較大,就業率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綠牌”專業是指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小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被亮“黃牌”的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被亮“綠牌”的有: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採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高職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臨牀醫學、法律文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經濟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被亮“黃牌”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務英語、會計電算化;

被亮“綠牌”的有:道路橋樑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為啥“綠牌”專業多是理工類?

為啥大部分“綠牌”專業都是理工類?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幾年國家基礎建設的力度很大,經濟增長點的拉動主要還是靠基礎建設、科技、加工、製造等產業,理工科特別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馬萬明介紹,現在理工科學生普遍比文科學生就業好,有的工科專業一個畢業生甚至有三四個崗位可以挑。

專家分析,文科生就業難於理工科畢業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類、文史類專業性較弱,可替代性強,理工科的就業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崗位理工科畢業生同樣可以適應。

二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加速,尤其是基礎建設飛速發展,對理工科畢業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產業等容納文科生就業彈性較大的服務業發展不足,新增崗位不足。

三是隨着高校擴招,教學成本相對較低的文科專業招生增幅較大,加劇了文科類就業崗位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