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校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共2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6W

高校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調研報告(第1篇)

高校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共2篇)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招生就業處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形式,對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為了瞭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需求,招生就業處開展了“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的調查”,針對在校大學生不同年級不同羣體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取網上問卷、問卷抽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2份,回收率96.4%,有效問卷455份,有效率91%,召開座談會兩次,個案訪談13人。

一、樣本分析

      (一)基本情況

樣本顯示,調查對象性別為男生322人,佔64.4%,女生178人,佔35.6%。交通骨幹類專業學生350人,佔比70%,其他專業150人,佔比30%。年齡均為18―22歲,其中18―20歲138人,佔27.6%,21―22歲362人,佔72.4%;其中2020屆畢業生400人,佔80%。政治面貌以共青團員居多,依次為:共青團員468人,佔93.6%;中共黨員32人,佔6.4%。受教育程度為:本科480人,佔96%;專科20人,佔4%。

(二)就業務實

大學生對就業形勢認識清晰,具有務實的就業觀念,但對就業政策把握欠缺,缺乏到基層工作、遠離家鄉就業的意願。

     1.對就業形勢及對自己有清醒認識

對就業形勢,有298人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佔65.4%;135人認為“形勢正常”,佔29.6%;0.3%的人選擇“不瞭解”,只有4.7%的人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其中,認為女生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的佔比80%,非交通骨幹專業學生佔比63%。

絕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有客觀認識,“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佔43.53%;溝通協調能力,佔26.05%;“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佔17.78%;“專業知識和技能”,佔16.60%;“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佔10.87%;其他佔6.67%。、

2.擇業觀念更加務實

這一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顯示,首先,“先就業,後擇業”成為主流思想。304人選擇“先就業,後擇業”,佔66.8%;104人選擇“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佔22.9%;32人選擇“自主創業”,佔7%;15人選擇“不就業,繼續深造”,佔3.3%。

其次,選擇單位更注重實際。對於“您想選擇什麼樣的單位就業”一題的選項(如表1)(注:由於此題為可選兩項選項,結果帶有交叉性。)進一步説明了這個問題。

1  您想選擇什麼樣的單位就業(按選擇順序排列)

選項

人數

比例

國有企業

201

44.1%

外資企業

188

41.3%

民營企業

32

7%

機關事業單位

98

21.5%

自主創業

32

7%

合資企業

142

31.2%

由上看出,位於三位的是選擇企業,大學生擇業的首選為“專業技術人員”;“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位居第四位。

第三,工資收入的標準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能接受的工資標準依次是:5000元以上,佔30.6%;4000―4999元,佔56.4%;3000――4000元佔10.6%,3000以下佔2.4%。

      3.多數大學生不願去農村發展

許多大學生有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發展的意願,佔樣本的40.4%,而持相反態度的佔59.40%,表現出大學生們對大城市就業難形式的清醒認識。但對於到農村發展表現出鮮明的反對態度,對於“如果有崗位,您願意到(留在)農村發展嗎”,“不願意”選項佔首位,有366人,佔80.4%;其次是“不一定,主要看是否有前景”,有72人,佔15.8%;選擇“願意”的只有17人,佔3.8%。

      4.欠缺對就業政策的瞭解

樣本顯示,只有83人選擇了很瞭解,佔18.2%;有一定了解的為326人,佔71.7%;還有46人選擇了不瞭解,佔10.1%。由此可見,在大學生中進行就業創業的政策宣傳仍然是一項重要任務。

(三)就業現狀不樂觀,獲取就業信息渠道廣泛

1.獲取就業幫助的渠道較廣泛

2  您通過何種渠道獲取就業幫助?(此項為多選)

選項

人數

佔比

網絡

70

17.5%

學校老師

102

25.5%

就業指導

98

24.5%

招生就業處就業信息

370

92.5%

父母親戚朋友

203

50.8%

校友介紹、同學諮詢

132

33%

校園招聘

366

91.5%

不做準備

8

2%

由上表可見,我校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廣泛,但是主要通過學校網站、校園招聘獲取就業幫助,因此説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對畢業生的依賴程度非常高。

3.推介手段

大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渠道向用人單位介紹自己的情況(多選)。其中,寄發自薦材料佔20.5%,招聘會現場佔89.5%,在就業網站發佈就業材料佔11.1%,通過熟人介紹佔16.8%,其它佔9.6%。

(四)對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認識

98%的學生認為非常必要和必要。

(五)關於自主創業

我校學生有六成多的人想過自我創業,有288人,佔63.3%,大學期間嘗試過創業的有88人,佔19.3%。大學生們認為“如果是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1)資金,佔42.6%,(2)項目,佔27.4%,(3)政策支持,佔22.6%,(4)其它,佔8.33%。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的途徑

通過調查研究來看,我校大學生整體就業情況不錯,但仍有個別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鞏固。

(一)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

加強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進一步拓寬就業指導的形式與途徑。

(二)穩固並開拓就業市場

繼續深入開展“訪百企”活動,進一步加強非交通骨幹類專業的就業市場,在就業層次上下功夫。

(三)加大就業信息化服務

(四)做好校園招聘活動

(以上為全文)

高校大學生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調研報告(第2篇)

今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極大影響,許多大學生產生困惑:“畢業了,我們去哪裏就業?”為了瞭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需求,濟南團市委在部分高校開展了“2009年濟南青年就業及就業需求狀況的調查”,針對大學生羣體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取問卷抽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選取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濟南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財政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 6所在濟高校,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問卷1972份,回收率98.65%,有效問卷1693份,有效率85.81%,召開座談會兩次,個案訪談13人。

一、樣本分析

(一)基本情況 樣本顯示,調查對象性別為男性993人,佔58.65%,女性700人,佔41.35%。年齡均為17―29歲,其中17―19歲28人,佔1.65%,20―29歲1665人,佔98.35%,“80後”仍是畢業生的主體。 政治面貌以共青團員居多,依次為:共青團員1194人,佔69.34%;中共黨員391人,佔23.10%;羣眾55人,佔3.25%;其它9人,佔0.53%。由此可見,大學生隊伍的政治素質較高。受教育程度為:本科1239人,佔73.18%;大專75人,佔4.43%;.研究生及以上63人,佔3.72%;高中(中專、技校)19人,佔1.12%。(二)對就業形勢認識清晰,具有務實的就業觀念,但對就業政策把握欠缺,缺乏到基層工作的意願。 1.對就業形勢及對自己有清醒認識。對就業形勢,有1204人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佔71.12%;245人認為“形勢正常”,佔14.47%;5.73%的人選擇“不瞭解”,只有4.31%的人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有客觀認識,“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佔43.53%;溝通協調能力,佔26.05%;“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佔17.78%;“專業知識和技能”,佔16.60%;“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佔10.87%;其他佔6.67%。而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恰恰是許多用工單位招聘的重要門檻。 2.擇業觀念更加務實。這一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顯示,首先,“先就業,後擇業”成為主流思想。754人選擇“先就業,後擇業”,佔44.54%;374人選擇“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佔22.09%;232人選擇“自主創業”,佔13.70%;205人選擇“不就業,繼續深造”,佔12.11%。其次,選擇單位更注重實際。對於“您想選擇什麼樣的單位就業”一題的選項(如表1)(注:由於此題為可選兩項選項,結果帶有交叉性。)進一步説明了這個問題。表1您想選擇什麼樣的單位就業(按選擇順序排列)選項 人數 比例國有企業 618 36.50%外資企業 442 26.11%民營企業 380 22.45%機關事業單位 352 20.79%自主創業 261 15.42%合資企業 117 10.45% 由上看出,位於三位的是選擇企業,這一點與五年以前發生了重大變化,200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擇業的首選為“專業技術人員”,佔33.02%,“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位居第三位。(《中國濟南2005青少年狀況與發展》)第三,工資收入的標準有所降低。認為自己能接受的工資標準依次是:2000―2500元,佔30.06%;1000―2000元,佔25.40%; 2500――3000元佔17.60%,3000以上佔20.38%。因其中有一部分是研究生,這種選項較符合濟南市的城市收入現狀。 3.多數大學生不願去農村發展。 許多大學生有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發展的意願,佔樣本的50.44%,而持相反態度的佔39.40%,表現出大學生們對大城市就業難形式的清醒認識。但對於到農村發展表現出鮮明的反對態度,對於“如果有崗位,您願意到(留在)農村發展嗎”,“不願意”選項佔首位,有610人,佔36.03%;其次是“不一定,主要看是否有前景”,有603人,佔35.62%;選擇“願意”的只有372人,佔21.97%。4.欠缺對就業政策的瞭解。樣本顯示,只有163人選擇了很瞭解,佔9.63%;有一定了解的為1027人,佔60.66%;還有360人選擇了不瞭解,佔21.26%。由此可見,在大學生中進行就業創業的政策宣傳是一項重要任務。

(三)、就業現狀不樂觀,獲取就業信息渠道廣泛。1.目前只有三成多的畢業生工作確定。對“您現在工作確定了嗎?”有198人選擇“正在工作”,佔11.70%,434人選擇“已確定”,佔25.63%,1060人選擇“沒確定”,佔62.61%,已有工作意向的合計為37.33%,這個數據與與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供的預計今年大學生的就業率36%基本接近。 2.獲取就業幫助的渠道較廣泛。依次為(如表2):表2您通過何種渠道獲取就業幫助?(此題為多選)選項 人數 比例網絡 475 28.05%學校老師 424 25.04%就業指導課 409 24.16%就業諮詢熱線或職業介紹所 359 21.20%父母親戚朋友 340 20.08%新聞媒體 287 16.95%同學間相互諮詢 264 15.59%參考書 178 10.51%職業指導師 122 7.21%不做準備 52 3.07%由上表可見,大學生主要通過網絡、學校獲取就業幫助,因此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尤為重要。3.大學生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向用人單位介紹自己的情況:寄發自薦材料佔40.46%,招聘會現場佔39.52%,在就業網站發佈就業材料佔21.10%,通過熟人介紹佔16.89%,其它佔9.69%。

(四)有接受培訓的需求,培訓內容相對集中。1.無論是否有崗位需求,都有培訓要求。問卷中有兩個相對題目,而選項結果大致相同:(1)如果沒有明確的崗位需求,但長遠來看有利於您的職業發展,您是否願意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選擇肯定的為1126人,佔66.51%,選擇否定的551人,佔32.55%;(2)如果有確切的崗位需求,您是否願意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選擇肯定的為1169人,佔69.05%,選擇否定的385人,佔22.74%。2.培訓時間不宜過長,培訓內容相對集中。對“您認為合適的培訓時間長度”,51.51%的人選擇“ 一個月至三個月”,26.64%的人選擇“一個月之內”,只有9.33%的人選擇“三個月至半年以上”。希望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佔51.51%,外語29.71%,而對實際操作的實用性技術,如鉗工、烹飪、美容美髮、汽車修理工等不感興趣。 

(五)關於自主創業六成多的人想過自我創業,有1074人,佔63.44%,但由於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接觸社會較少,多數人沒有具體的創業項目,這個比例佔到62.85%的人,並且對創業方面的政策瞭解不夠,有53.46%的人有一定了解,有37.80%的人不瞭解,只有13.53%的人選擇很瞭解,調查顯示,加強政策宣傳,推介創業項目,引導青年創業是擺在各級政府及組織面前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們認為“如果是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1)資金,佔42.65%,(2)技術,佔27.41%,(3)政策支持,佔22.68%,(4)其它,佔8.33%。六成多的人需要接受專門的創業培訓,認可率為64.44%,但也有32.96%的人持否定態度。

二、共青團幫助大學生就業的途徑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大學生與黨委政府溝通的橋樑。通過團屬宣傳陣地,積極宣傳中央、省市以及各地鼓勵創業的相關政策。發揮青年就業創業直通車的作用,加強與勞動服務機構、企業、中介機構的聯繫,為大學生提供各類就業創業信息服務。積極開展調研,瞭解大學生就業創業需求,為黨委政府出台政策提供依據。二是搞好綜合培訓。聯合政府部門、相關機構和企業、學校,搞好就業創業培訓。加強教育引導,幫助青年轉變就業觀念,到農村、到基層尋找就業創業的空間,努力實現先就業,再擇業,最後有條件的搞好創業。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對具有一定經驗和資金、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通過聘請創業導師、組織經驗交流、開展創業心理輔導等形式,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三是搭建工作載體。完善青春創業服務中心職能,通過搞好小額擔保貸款、創業項目推介、創業典型評選、組建專家諮詢服務團等方式,扶持大學生創業發展。發揮現有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的作用,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會,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崗位。儘可能多地建立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積累工作經驗提供服務。四是做好維權工作。切實做好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的工作。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對大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切實提供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