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普進校園亟待提高效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科普進校園亟待提高效率

科普進校園亟待提高效率

一、開展校園科普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等一系列科普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6月召開的“科技三會”上明確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中指出:各類學校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把科普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做好校園科普工作,是提高青少年一代科學素質的基礎工程,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的一項戰略舉措。加強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是一項宏偉的育人工程。近年來,xx縣的校園科普工作以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思維、動手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培養了一批批德智體全面發展、愛科學、有特長的青少年。全縣各級學校科普理念不斷提升,科普方式、科普隊伍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切實抓好青少年的科學普及工作,以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大手拉小手——科學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流動科技館巡展、開設科普課等形式積極開展科普工作,不斷增強青少年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培育新時代科技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我縣校園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儘管近年來我縣科普工作蓬勃發展,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在科普陣地建設、方式、推廣手段、投入,還是科普管理及人才培養方面差距明顯,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一是科普陣地建設薄弱。全縣沒有一個科技館,全縣231所學校中,只有xx一中建有一個科普展室,各鄉鎮沒有建設科普示範基地。二是當前科普宣傳手段單一,科普工作和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對青少年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三是科普經費投入不足。按照人均不低於2元的科普經費,縣財政對科普工作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四是部分學校或教師對科普工作重視不夠,覺得可有可無。從事專門的科普工作和專業科普管理人員數量較少,隊伍結構不合理,發展空間有限等現象。五是科普網絡平台建設滯後,系統不完善。儘管互聯網已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得到的廣泛應用,但是校園科普網絡平台建設工作滯後,大多流於形式,還未真正實現科普宣傳精細化管理。

三、加強校園科普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措施,增強做好新時期校園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黨委、政府要把加強校園科普工作作為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大事,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更加關心支持校園科普工作,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加強對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政策引導,制定激勵措施,鼓勵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活動;要加強調查研究,總結先進經驗,探索做好青少年社會科技教育的新機制、新措施、新途徑,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要把科普工作納人重要議事日程和總體工作規劃,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幫助解決問題。二是搞好協作配合。科協、教育部門要主動與宣傳、衞健、工信、農、林、牧、水利、氣象、環保、文旅、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加強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增強工作合力,提高整體效果。

(二)加強科普陣地建設,充分發揮科普陣地作用。科技館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xx縣應做好科技館場所的規劃和項目儲備,要通過加大投入,規劃建設科技館、青少年宮、科普示範基地等科普場館建設力度,特別是要儘快建立-批校園科技館,廣泛開闢第二課堂,為青少年體驗科學創造平台。要豐富科普場館的內涵,增強輻射和帶動功能,使不同區域的青少年都能感受到科學的奧妙與樂趣。

(三)加強科技教師隊伍建設,為校園科普共工作提供平台。要在工作、生活、進修、職稱評定等方面對科普教師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充分調動廣大科技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科技教師科技二傳手的作用。要開展科技教師的經常性培訓,幫助他們更新觀念、充實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使校園科普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促進更多的青少年脱穎而出。加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建設,充分歲揮其組織協調作用,使之真正成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四)突出重點,增強做好新時期校園科普工作的針對性。一是按照建立創新型社會的要求,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作為校園科普工作的重點。二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把宣傳普及科學發展觀作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五)大力推進校園科普網絡平台建設,積極開展示範應用。大力推進校園科普網絡平台建設,實現科普信息實時接入、更新、分類檢索和實時查詢,改變以往科普網絡簡單掛靠的弊端。通過將不同特色優勢學科成果等科普內容整合入網,不僅能夠詳細地將有關技術展現在互聯網上,而且還同時完成了科普服務的網上預約、知識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