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下鄉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5W

下鄉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下鄉調研報告 篇一

為切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幫忙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潛力,促進我縣國小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根據縣教研室工作計劃精神,從3月16日~6月15日,對全縣國小進行重點調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國小開展進課堂聽課、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透過調研,掌握全縣國小課堂教學現狀,查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構成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先後對八個鄉鎮和縣城的13所國小進行聽課指導。透過深入農村國小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多少年來,教師用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引領國小課堂教學,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教師的確在努力改變着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着學生的學習方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成為國小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村小聽課中,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資料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台吉鎮中心校於豔華老師上二年級《方向與路線》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生活的情境。把書中辨認方向的情景改為校園內部情景,出示圖後問:學生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本校的校園花壇)以校園花壇為中心學習辨認八個方向。透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看到校園內的照片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為有效學好八個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重視有效操作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實踐操作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潛力,透過觀察、實驗、操作、想象、模擬、設計、思考等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資料。如,台吉鎮中心校呂彩華老師上三年級《分一分》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透過試一試、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塗一塗等活動來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讓每個學生經歷過程和體驗成功,不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潛力,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體驗成功快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個性強烈。”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活動方式,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來自於外界探究性活動。因此,要讓學生用探索的學習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潛力,採取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台吉鎮中心校劉興閣,教學有風格,在上五年級《合格率》這節課,緊扣自編的一首兒歌“要求合格率,其實很簡單,分母是總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結果是一個百分率。”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透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根據次兒歌自主探究出勤率、發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體驗快樂,獲得知識。

四、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到村小聽課,聽的都是常規課。但教師都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資料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透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如台吉鎮中心校劉劉雪梅老師,在上一年級《認識人民幣》這節課,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購物操作,體會應付的錢、付出的錢、與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係。很有效果,做到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雖然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教學策略僵化,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的心是真誠的,這一輩子哪都不想去,就想為村小奉獻一輩子。然而,這一輩子哪都沒去過,出外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教研員的到來使他們興奮不少,在純真中感受真和善,體味苦與甜。能夠説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出現了不少制約課堂實效性和影響教學質量的新問題、新困惑。實事求是地講存在問題也不少:

1、有些課堂教學資料被機械的情境所套住,牽強附會地聯繫生活實際,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2、教師鑽研教材不夠,想法太隨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3、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於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溝通,沒有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過於追求手段現代化,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製作課件,可結果並不有效

5、課堂練習設計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單一。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預設過度,擠佔生成的時空,表面看教學有條理,實質上這是傳統以師為中心,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用心互動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師應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應變潛力,教學語言不夠準確,缺乏幽默詼諧,規範、精練的語言。

8、從課堂教學上看出教師平時不愛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識。

9、對師校單元測試卷不能做到及時使用,更談不上研究試卷,忽視了檢測,影響有效教學。

總之,透過深入村小的調研活動,是我們更加堅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諧的有效課堂教學之路,是我們的職責。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使雙基訓練更紮實,教學容量更厚實,學生思維更活躍,教學方式更靈活,課堂教學更有效。

下鄉調研報告 篇二

一、xx村基本狀況

xx村位於拐兒鎮南部,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村。全村1012人,國土面積9600畝,耕地面積2400畝,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二、調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座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提到了許多當前村裏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包括水利、文化、衞生、禁牧、核桃產業、農村合作醫療、宅基地審批等各個方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是農村合作醫療問題。村民反映村衞生所藥品價格高,除報銷下來的藥價費用後比在縣城藥店買同一種藥的價格還高,政策落實存在偏差,農民沒有得到實惠。

二是道路硬化問題。近年來,xx村核桃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核桃園道路大都是土路,大型機械上不去,生產不方便,嚴重製約着核桃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同時,村裏原先的水泥路面損毀比較嚴重,到處坑坑窪窪,急需修補。

三是水利設施問題。xx村由於村羣眾資金短缺,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飲用水只能從外地挑、拉,村裏一半人口存在飲水困難。同時,由於核桃基地、河灘地的蓄水灌溉等水利設施跟不上,直接影響了核桃基地建設。

四是核桃園管理問題。村民反映,由於缺乏核桃樹管理技術,許多核桃樹出現了“黑皮”病,有些已經枯萎死亡,急需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

五是林牧矛盾問題。xx村核桃產業發展起來才二三年時間,核桃樹大部分都是二三年的幼苗,村裏有二三户人家養羊(數量在150只左右),上山放牧時羊經常對核桃苗進行啃咬,導致核桃幼苗死亡狀況比較嚴重,需實施禁牧或固定規範養殖放牧區域。

六是文化活動場所缺乏。xx村人口較多,但村裏文化設施陳舊,沒有一個專門供羣眾進行文化娛樂的場所,農民文化活動類型少,文化活動單一。

七是移動基站信號不穩。xx村有移動一個基站,由於設備故障的原因,個性是經常出現遇到雷雨天氣停電後不能再啟動,信號間斷的現象。

八是村民宅基地審批價格高。村民反映村裏宅基地審批價格過高,一塊宅基地到達了3.8萬元,由於村民經濟潛力普遍比較有限,對村民而言已經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村裏存在三代人住在一個院落的狀況)。

三、解決措施

由於村民反映的問題紛繁複雜,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在召開座談會的過程中,我本着能當場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安排縣紀委工作人員協調聯繫相關部門立即進行核實,確保村民反映的問題得到全面落實。

一、關於農村合作醫療問題,已責成縣衞生局立即進行調查核實,一週之內拿出調研結果。同時,下一步準備和縣衞生局、藥監局等部門協調,一方面嚴把進藥渠道關,確保藥品質量,使農民吃上放心藥;另一方面推薦衞生部門利用科技手段,為鄉鎮衞生所配備條碼機,對銷藥記錄進行登記,使農民在買藥時對藥品價格明明白白。

二、關於修建水利設施問題,已安排縣監察局副局長劉憲江和縣水利局協調聯繫,爭取列入今年縣農田水利配套建設項目,為xx村核桃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關於核桃園道路硬化和村道路硬化問題,力爭到市交通局申請一筆專項資金,結合今年全縣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工程項目,解決好xx村的核桃園道路和村道路硬化問題。

四、關於核桃技術培訓問題,要求xx村要抓緊時間成立核桃樹技術管理專業服務隊,對核桃樹進行綜合管護。

五、關於林木矛盾問題,推薦xx村一方面及時和養羊户進行協調溝通,擺明利害,講清道理;另一方面要抓緊對此問題的研究,召開村委會或村民代表會,傾聽羣眾意見,透過採取禁牧或專門規劃養殖放牧區等方式,妥善解決好此問題。

六、關於文化場所建設問題,已安排由村羣眾和拐兒鎮政府自籌一部分資金,藉助農村文化場所建設的契機,從村委大院中騰出兩個房間,為村民購置些象棋、麻將等娛樂設施,滿足羣眾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七、關於移動基站問題,已立即和縣移動公司進行了聯繫,縣移動公司已派出專人到xx村基站進行查看、維修、落實。

八、關於村民宅基地審批費用高的問題,已安排縣監察局副局長劉憲江和縣國土局溝通聯繫,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先以較低的審批價格解決幾户困難户,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四、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農村作為我國政治體制的最基層,其發展與穩定直接關係着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敗。透過這次駐村調研,發現了農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事關民生,事關我們黨在人民羣眾心目中的形象。解決的好不好,直接關係着農村的繁榮與穩定,關係着新農村建設事業的成敗。為此,我認為,加強農村建設和管理,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縣、鄉黨委務必要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要認真做好下一步村級兩委班子的換屆選舉工作,真正將一些有潛力、有素質、在羣眾中有威信、品德優良、有奉獻精神的人選進來,切實維護好農村的和諧、穩定和發展。

二是要繼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依託各鎮村的獨特優勢,用心發展和壯大主導產業,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一要務,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規劃佈局,發展好核桃產業開發、蔬菜基地建設、規模養殖、農產品深加工、旅遊產業壯大等工作,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潛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要在鄉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識。縣直各涉農部門要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繼續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知識培訓活動,將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急需的種植、養殖等各種科技知識送到農民手中,應對面、手把手地教會農民使用,使農業科技知識真正深入人心。

四是要繼續大力創優發展環境。縣直各有關部門要本着關注民生的宗旨,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解決好羣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要嚴格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利用好農廉網這一公開平台,認真研究解決各鄉鎮在建重點工程與羣眾利益之間的矛盾、村民與村企業之間的矛盾,從鄉鎮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的大局出發,為鄉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環境。

下鄉調研報告 篇三

20xx年5月1日至3日,我們江西農業大學三農學社組織了一次下鄉調研活動,地點是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上埠鎮龍王橋村。針對村裏的實際狀況,我們將調研主題確定為“農村收入與支出”,主要了解農村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以及農村消費的潛力以及對拉動國家內需的貢獻。

村莊概貌

龍王橋村是屬於上埠鎮的一個行政自然村,將近500户人家,村民總共2000左右。當地居民也會種田,但都是隻種一季,原因是當地人均耕地只有4分左右,水利又沒有建設好,況且此刻種田的投入越來越大,農資等日益提價,所以儘管國家大力鼓勵種田,但當地的用心性依然不高。所以從農業這一塊的收益基本沒有,大家都另謀出路。

既然傳統農業不能發展,所以當地很早就改變發展戰略。根據當地實際狀況,大力發展其他產業。

一是當地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早幾年有很多私人的煤礦,吸引了很多的村民下井挖煤,這給一部分人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比較早。

二是當地根據實際狀況,很早就開了一批工廠,鎮裏有上百家電瓷廠,村裏就有7家這樣的工廠。規模一般,平均能夠容納70至100人就業。所以這個村的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在這些工廠上班。

村委對本村的發展戰略也很明確,主要是發展工業,輔以農業。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的也比較好,百姓的總體生活水平比一般的'農村要領先很多。

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為了能瞭解更多的家庭的狀況,我們隊伍九個人分成4個小隊,分方向和分塊在村莊進行調研。我們主要採取上門入户調研為主,路上調研為輔。有記錄的有50户家庭,另有路上與村民的交流,瞭解狀況。對象涉及村委幹部,普通農户、教師、公務員、孤寡老人等各個行業的村民,涉及面較廣。調研結果如下。

一、收入及來源

1、在調研的50户中,有35户家庭此刻還種田,約佔70%。在本村,農業已不是主要產業,絕大部分村民種田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糧食需要。種田的投入普遍是400500元/畝,與收益相比,已所剩無幾。所以村民的種田的用心性普遍較低。近幾年都只種一季水稻,家庭收入基本不靠種田。其餘不種田的主要是從事其他行業,有教師、公務員,有一部分在外務工,也有一部分是由於喪失了勞動潛力。

2、本村以發展工業為主,所以很多村民都選取在當地的電瓷廠上班。在調研的50户家庭中,有11户的家庭,其家人由勞動力在工廠上班,約佔22%。由於在電瓷廠上班,工作比較辛苦,勞動強度較大。需要較強的身體素質,所以在那些工廠上班的主要是村裏的壯年,年齡大概在3050歲,且大部分為男的,女的只佔很少一部分。在電瓷廠上班,普通的工資是12001500元/月,這是一部分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3、農村的發展面臨的一個很普遍問題就是勞動力外流,本村的狀況也是如此。在調研的的50户中,有27户左右家庭有勞動力在外務工,約佔54%左右。在外務工的主要是村裏的親壯年,且80%左右都選取在廣東、福建等經濟發達的外省工作,普通工資大概10001500元/月;但也有一些例外,有幾家選取在縣城打工,35元/天。有幾家在外務工,但工資只有800元/月,經濟潮流吸引了一大批農民離開自己有家鄉,為自己的生活奔波,但收入比較低。大部分農民家族的收入都來源於此。

4、由於當地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所以也有一些煤礦,一部分村民就選取在礦井挖煤,在調研的50户家庭中,有8户有家庭的勞動力在煤礦上班,約佔16%,在此類工廠上班的都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工作十分勞累,但每個的工資有2000元左右,所以這些工人的收入相對較高,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5、另外,在調研家庭是搞運輸的,一家是種菜的,一家是種臍橙,還有兩户是泥工,這些家庭的收入也大概在每月10002000元左右,總共佔10%左右。

綜上,本村的村民收入來源主要是在工廠上班和外出務工,且工資大部分在10001500之間。

二、支出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的主要支出有以下幾個方面:

1、種田投入,包括種子、農藥、化肥等每畝抽入約400500元,大部分家庭只種1畝左右,總共500元。

2、日常支出在支也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當地村裏的經注總體發展的比較好,村民的生活消費也越來越向城市靠近。大部分家族的日常消費是1000元/月,也是一小部分是幾百元到1500元不等,主要是必要的生活消費和水電費等。一年總計12000元。

3、農村對於教育的投支也是比較的一部分,在調研的30户中,有5户家庭有小孩在上大學,佔17%左右,在這些家庭中,就供小孩上大學,每年都得1200020000元,這就是説,對於有些家庭,一年的收入有絕大部分是用於教育投入的,但這隻要供三年或四年。

4、房子永久是生活的必需品,有房子才會有家,所以對於農民來説,必需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在本村調研中了現,此刻有85%左右的家庭在近幾年建了新房子,做一棟普遍的兩層樓房,平均的投入大概是9萬元,包括建房和裝修,如果條件較好,也有投入20多萬的,但也有兩家沒有建房,這幾年在存錢就是為了房子,還有一家的家庭狀況不太好,花了1萬多塊錢買別人的舊房。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説,房子的投入需要45年的積蓄。但好的是,這隻需要投入一次,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5、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務必要經歷的,對於醫療的投入,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投入,在調研的50户家庭中,有16户家庭家裏有人患病,佔32%。一部分有感冒、咳嗽等小病,每次看病要2030元不等,只報銷20%。而其他一些家庭有糖尿病、支氣管炎、急性闌尾炎、腎炎等疾病,對於這些家庭,每年的醫藥費就要13萬元,政府報銷的也只有幾百塊錢。所以這一部分家庭在醫療上的投入較大。

6、農村的消費一般比較零散,一些突然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比如用在親戚朋友送禮上、平時娛樂(主要是打麻將)、小孩零用上等等,平均需要8001000元不等。

綜上,農村的消費還是比較大,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費,一些家庭在教育、醫療上的投入佔的比例比較大,其他消費較少。但總體看來,一年的積蓄不會很多。

三、關於電器的調查

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對本村的家用電器的使用狀況及普及率進行了瞭解。總結如下:

1、在調研的50户家庭中,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車,還有3家有大卡車,一家有1輛麪包車;

2、電話是家家都有的,手機也比較普及;

3、在調研的50户家庭中,有49家有彩電,佔98%;有20户有冰箱,佔40%;有17家有洗衣機,佔33%左右;有5家買了電腦,佔10%,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有意願買電腦。

透過調研發現,家用電器咋農村的銷售潛力還是比較大。在農村像城市化轉變的過程中,也面臨着傢俱的電氣化、自動化,洗衣機、冰箱、空調等也將進入百姓家,電腦等也將在農村普及。所以説這些電器在農村的消費潛力比較大,此刻面臨的主要是村民的購買潛力。所以要普及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在拉動國家內需方面的貢獻很大。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這方面就拉不起來,不是農民不想消費,只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阿。國家在應對經融危機時提出的拉動國家內需,此刻看來效果不是很明顯的。在廣大農村依然沒有預期的好。

兩天的調研,我們去了解現狀,我們去反思過去、此刻和未來。在兩天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在農村向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如何處理好農業與工業的關係。龍王橋村主要發展工業,工作重心已不再是傳統農業。雖然經濟有較快的發展,但糧食的供應相對減少。這與我國關於農村的政策不同一條路。但思考到本村的自然資源,選取發展工業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不能忽略農業的發展,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在調研的過程中,村民普遍感受此刻的人變懶了。村裏的絕大部分婦女都是閒在家中,平時在家做家務,也有很多去打麻將等,沒有一些文娛活動。

3、國家前兩年大力推行“家電下鄉”活動,但在大部分農村效果不是很好,本村經濟體條件較好,對推動電器消費等有必須貢獻,且潛力更大。

結束語

兩天的調研,我們瞭解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收穫了很多。雖然沒有走遍每家每户,但對村裏的基本狀況已有較清楚的瞭解。雖然這個村經濟比較發達,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日常消費過高,教育、醫療投入的比例太高等依然是農民務必應對的問題。在追求城市生活時付出的代價也比較大。解決“三農”問題,單靠國家政策也是不行的,這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雖然我們三農學社在這兩天中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到我們用自己的神實際行動在踐行我們的諾言。“學理論,心繫三農;察社會,服務三農”,我們沒有潛力去改變,但我們有義務去關注!只有關注,我們才會去了解,才會去感受這份痛,才會為“三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活動已經結束,但我們將在支農的路上一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