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下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當下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當下推進女性參政問題調研報告

當下推進女性參政問題調研報告

女性參政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為進一步提高女幹部素質,以適應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本文從新時期推進女性參政的現實必要性着手,挖掘了目前推進女性參政事業的有利因素,分析了發展該事業存在的困難及難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婦女參政 調研 思考

女性政治參與是指女性有意識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其根本目的是體現女性在政治領域中的羣體意志,反映婦女在政治系統中的權力和利益訴求。具體表現為三個層面:一是民主參與,指婦女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女性參政的基礎層面;二是權力參與,主要指婦女擔任各級領導幹部,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決策,這是女性政治參與的中間層面;三是女性的政治參與意識,表現為女性對政治生活的普遍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態度,以及從政婦女自覺代表婦女的整體利益,對政府的決策發生影響。

女性參政既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胡錦濤同志強調:“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把這項工作納入到整個幹部培養選拔工作中去考察、去安排,明確目標,拓寬視野,嚴格標準,改進方法,為優秀女幹部脱穎而出創造條件”。“要健全與完善女性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切實落實女幹部政策,加大女幹部的培養、選拔、任用力度,促使各級領導班子中女性數量逐步增加,促使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女性比例有一定程度提高,提高婦女的權力參與的比例,確保婦女參與決策和社會事務管理等各項目標的實現。”新的歷史條件為廣大婦女參政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時代呼喚必須進一步提高女幹部素質,進一步營造寬鬆的社會環境及政治環境,以適應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一、推進女性參政的有利因素

首先, 婦女參政環境日漸寬鬆。經過一個多世紀世界性的婦女解放運動的持續抗爭,特別是新中國誕生以來黨對婦女事業的關心和大力支持,我國婦女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的經濟、政治形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1992年10月開始正式實施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使我國婦女的各項合法權益包括政治權益得到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年初在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中,就首次對女性佔全國人大代表的比例作出明確規定 “中國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婦女代表的比例將不低於22%”;湖南省人大常委會07年修訂通過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規定了兩個“百分之三十以上”剛性指標,明確了參政婦女的比例和名額,推進維護婦女參政權;20xx年湖南省啟動了“農村婦女參與村級治理”項目,該項目主要通過政策、機制、方式等方面的創新,通過提高農村婦女自身能力,強調性別意識,促進農村婦女在整體上參與農村的選舉、決策和管理。總之,中央或地方出台的這些政策,不斷地促進了性別平等和兩性和諧發展,使女性政治參與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女性政治參與意識的普遍增強、女性政治參與程度的逐年提高、女性政治參與渠道的不斷拓寬、女性參政議政能力的顯著提升、知識女性廣泛地參政議政等等。

二、女性整體素質全面提升。 中國教育統計網的資料顯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為37.32%,20xx年,這一比例達到47.08%,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各省的大學聯考“女狀元”比例超過了70%;從1999年到20xx年,在可以統計到的560名大學聯考狀元中,女生超過了一半!如今,“女多男少”的現象正從語言類、師範類院校逐漸向綜合型大學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國務院發表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顯示,截至20xx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佔在校生總數的45.7%,女碩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別達到44.2%和31.4%。這些高素質、高學歷的女性人才,在社會建設的不同層次和崗位中,日漸顯山露水,創下傲人的功跡。即使在政治領域的高層官員中,也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女性身影:陝西省副省長朱靜芝,中國工農民主黨員,擁有研究生學歷;湖南省副省長甘霖,致公黨黨員,農學博士;北京市副市長,程紅,民盟成員,經濟學博士;山東省副省長王隨蓮,九三學社成員,大學學歷;江西省副省長謝茹,無黨派人士,經濟學博士…..這些高官共同的特徵就是:黨外人士、高級知識分子、女性。

第三,女性參政積極性顯著提高。 不管人們接受與否,政治這個“男性的角鬥場”越來越無法阻擋異性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女人站到了權力的頂峯,她們以行動證明,男人獨掌政治的一統天下一去不復返,被稱為'她世紀'的政壇新時代正悄然到來。不論是從中央還是到地方,大批有想法,敢於任事的優秀婦女幹部嶄露頭 角,女性在政治舞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共204人,其中女性13人,佔6 %;候補委員共167人,其中女性24人,佔14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共127人,其中女性17人,佔 13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總數為2987名,其中有婦女代表637名,佔代表總數21.33%,比十屆婦女代表所佔比例提高了1.09個百分點。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161人,其中女常委25人,佔15.5%,比十屆提高了2.3個百分點。十一屆13位副委員長中有3位女性(烏雲其木格、陳至立、嚴雋琪),佔23%。全國政協十一屆委員總數2237名,其中女委員395名,佔17.7%,比十屆提高了 1個百分點;常委299人,其中女性35人,佔11.7%,比十屆提高2.7個百分點。十一屆全國政協22位副祕書長中有2位女性,佔 9%;14位常務主席中有2位女性(張梅穎、張榕明),佔14%。而在此前結束的全國省級領導班子換屆中,新一屆省級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的815名成員中,有106位女性,約佔13%。全國656個城市中,有女性市長619人,其中正職女市長31人。此外,縣級組織內婦女參政比例也呈擴大趨勢:_____縣現有幹部21507人,其中女幹部7367 人,全縣副科級以上女幹部 247人。本屆縣人大女代表比例 14.5 %。比上屆提高了 1個百分點,政協女委員比例達17%,比上屆提高 1個百分點。

二、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1、性別岐視仍然存在。中國婦女雖然廣泛地參加社會勞動,但就業層次較低,婦女在第

一、第二產業就業比例高,在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機關公務員等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員中,女性的比例明顯低於男性;從全國婦聯20xx年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看,中國婦女的平均經濟收入明顯低於男性,並且男女兩性的收入差距正呈現擴大趨勢;女性就業選擇機會少,在某些職業中存在兩性隔離的現象,下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業困難,再就業時容易受到年齡和性別歧視;女性的家庭經濟地位和男性也存在着差別,儘管中國女性的經濟地位受到了法律的保護,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往往發生一定的偏差。女性在財產支配、繼承的權利方面明顯低於男性,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容易擺脱煩雜的家務勞動,無暇從容地走向社會從事各種活動,存在着事實上的不平等。

2、女性整體教育水平不高。政治參與程度是與人受教育的水平呈正比的。受中國傳統的性別政治文化“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思想觀念的影響,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和程度明顯不及男性,或者説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是被動地依附於男性的提高而提高的。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女童的入學率低、失學率高,女性的受教育機會更少、程度更低,男女在受教育的權益上已經存在着不平等。在經濟文化欠發達的地區,大多數女性往往能完成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九年義務教育已屬不易,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更低,只有少數女性能夠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女性整體的文化素質最終影響了婦女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影響了婦女政治參與的程度與水平。同時,在同樣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前提下,男女在擇業就業方面也存在明顯不同的際遇,女性受限制受歧視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和制約女性總體受教育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3、女性參政主動意識不強。大部分女性對政治參與問題表現出可有可無甚至漠不關心的態度,只有少部分自覺自願主動參與政治。據調查,女性對自己所在單位、村、社區事務的關注程度方面也遠低於男性,大多數女性還處於“要我參政”而非“我要參政”的被動狀態,原因如下:一是女性參政渠道過窄,女性參政普遍存在“三少現象”,即在各級領導班子中女幹部少,高層領導結構中女幹部少,擔任領導正職的女幹部少;二是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幾千年的傳統儒家政治文化一直把女性排斥在政治之外,女性的性別角色總是定位於“服從”、“柔弱”、“退讓”、“賢內助”、“賢妻良母”中,給女性政治參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據調查,相當一部分的婦女認為“婦女與政治無緣”,婦女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務和子女教育上,即便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女性,也多願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業務性工作,而對婦女參政持敬而遠之的態度甚至否定態度。

三、對策及建議

1、以人為本,進一步提高女性的整體素質。

婦女自身素質的提高是贏得男女平等權利的重要前提,提高女性的自身素質對女性政治參與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任務。婦聯組織要廣泛組織開展科技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廣大婦女的自立能力、競爭能力,提高廣大婦女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健康水平:首先要加強婦女教育。平等地獲得教育權是每個公民擁有的基本人權之一,教育不但與婦女個人的利益、發展、命運緊密相連,更是婦女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根本途徑,婦女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必須得到保障。第二要改善文明程度。女性要具有較高的文明程度和高尚的情趣,在人與自然及周圍環境、人與人的關係中體現出高度的文明精神,能正確處理個體與羣體、生產方式與消費方式、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係, 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共活動秩序與行為準則。第三要增強文化素質。女性要提高知識層面,具有豐富的學識和內涵,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第四要提高創新能力。創新對於和諧社會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多管齊下,進一步拓寬女性的參政渠道。

健全選拔機制,拓寬選人渠道,對德才兼備、有發展潛力的女幹部,不論資排輩,破格提拔使用;要抓住領導班子換屆和機構改革的契機,優先考慮女幹部的選配;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中,拿出專門職位,定向招考女幹部;將女性參政情況納入各部門人才發展的戰略規劃中,促進男女人才的機會均等。在使用上,做到“把握規律適時用”,“揚長避短合理用”,“打破界限平等用”,“重德重才破格用”。要採取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創造機會,打破常規,積極組織輪崗交流、掛職鍛鍊,通過多崗位、多層次、多領域的鍛鍊,豐富女幹部的工作經歷和閲歷,加快女幹部結構調整,優化女幹部資源配置,促進女幹部合理分佈。堅決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大膽把那些政治素質好、專業知識水平高、工作能力強、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女領導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要改進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辦法,把優秀的年輕女幹部選配到合適崗位鍛鍊,為她們的成長提供“快車道”。

3、強基固本,進一步發揮婦聯的組織影響力。

婦聯組織是培養輸送婦女幹部,推動婦女參政議政的一支重要力量,擔負着代表婦女利益、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重任,必須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協助黨委組織部門做好女幹部的培養選拔工作,着力營造鼓勵女幹部幹事業、支持女幹部幹成事業、幫助女幹部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在有關重要政策、法律出台前,婦聯組織要大膽反映社情民意,特別是要反映廣大婦女羣眾的呼聲和要求,爭取婦女在參政議政、勞動就業、接受教育、衞生健康等方面與男性享有同等權利,認真履行民主監督和民主參與職能;充分利用婦聯組織縱向成線、橫向成片的組織觸角,深入廣泛地接觸各個領域的優秀女性,不斷健全女性人才信息庫,建立培養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對女幹部的現狀、特點、規律、發展趨勢等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完善“薦才推優”機制,通過組織推薦、領導推薦、羣眾推薦、個人自薦等民主推薦考察人選途徑,及時發現和儲備優秀女後備幹部,提高女後備幹部的比例;不斷創新女幹部培養選拔的工作機制,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並協助組織部門制定、下發培養選拔女幹部規劃;加強各級婦聯的組織,積極選送優秀女幹部參加各級黨校、婦幹校的培訓,赴國內外先進地區進行考察,真正把婦聯建設成為培養女幹部的重要基地和女性人才集散地。

總言之,婦女參政事業雖得力於黨和國家的重視及支持,相關立法的保障,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女性政治參與仍是我國婦女事業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其現狀和水平與社會及時代的發展依然有不適應之處。作為我們的婦女幹部,也應該進一步增強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自身政治與業務素質,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卓越的業績,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第2篇】當下農信社結息工作調研思考調研報告

近年來,由於內控制度的細化和會計、信貸禁令的出台,以及信貸人員不允許帶憑證下鄉收貸收息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防範了風險。但從目前的操作情況看,現在季度結息普遍做不到前台化,仍需信貸員下鄉收息。

從制度、安全角度看,仍存在着一定的痺端和漏洞,具體如下:

一、借款人歸還貸款及利息完全憑藉對信貸員的信任。

信貸人員下鄉收貸收息,只告訴貸款人應該交多少利息,信貸人員收錢後,不能做到當時給客户回單,客户若索要回單的話,只有過後再到信用社取。由於此過程無第三方在場和結息書面證明,一旦發生差錯和爭議,很難找到確切依據。

二、為個別信貸人員收息不入帳提供可能。

由於下鄉收息只是客户和信貸員之間的行為,且無第三方在場,這就為個別信貸員收息不入帳提供了客觀條件。一是不給客户填寫(或打印)利息單,將利息據為已有。二是將利息單第一聯和第二、三聯分開填寫(或打印)。第一聯填寫(或打印)給收息不入帳的客户回單,第二、三聯填寫(或打印)入帳的客户單據。由於多數客户不到信用社單獨來取結息回單,信用社對結息回單第一聯也不單獨保管,而是處理掉,為此種做法提供了可能,而且此做法比較隱蔽,並不易被發現。

三、下鄉收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信貸員下鄉一般是騎摩托車,車前掛一個辦公包,存在被犯罪分子盯梢伺機搶劫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另外,也有可能發生假冒信貸員收取客户利息的現象。

四、催要利息的工作方式不利於形成良好的信用環境。

由於每季都是信貸人員到各村催要利息,不但加大了信貸人員的工作量,而且不利於形成良好的信用環境,使部分貸户找種種理由和藉口拖延還息,甚至躲債、賴債。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如下:

一、實行由信用社按季代扣客户利息。

隨着商品交易和勞務交易的頻繁,多種結算方式的快捷高效,現金使用量已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建議貸户在辦理貸款時,開立個人結算帳户,由客户自行設置密碼,客户只要在季度內存入(或匯入)利息或保留一定的存款餘額即可,由信用社按季代扣。

二、由本人或代理人到前台直接交納。

三、對前兩種辦法仍不能正常結息的,再使用其他方式催要。

以上兩種做法可培養信貸人員的職業道德觀,減少信貸人員的工作量,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借款人遵信、守信、重信的信用觀念,使按季結息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

【第3篇】當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調研思考調研報告

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進展及成效

1994年税制改革和國税機構組建以來,__省國税系統步入大規模信息化建設時期,推動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創新,現代信息技術在税收管理中的優勢日益顯現,取得了五個方面成效。一是帶來了税收管理全方位變革。全省國税系統建立了“以申報納税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税收徵管模式,實現了由保姆式管理向專業化管理的轉變、由人管人向機器管人和機制管人的轉變、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二是促進了税收執法不斷規範。增值税防偽税控系統、出口退税審核管理系統、綜合徵管系統、税務稽查系統等的推廣應用,規範了各項業務流程和錄入操作,防止了執法標準不一、執法隨意性問題的發生,促進了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三是促進了税收徵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為加強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促進了納税服務不斷優化。建立統一電子辦税服務平台,全省有11.8萬户增值税納税人通過該平台申報繳税。12366納税服務熱線開通運行,__國税網站發揮了宣傳税法、政策諮詢、納税輔導等功能。一窗式服務、一站式辦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納税服務,納税人普遍感到滿意,納税遵從度相應提高。五是促進了部門形象整體提升。信息化促進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規範化,提高了國税機關內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時,提高了“兩權”監督能力,優化了部門形象。

二、當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網絡運行效率不高。由於現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統是多年來分開設計、分步建設的,軟件各自開發、功能各自為主、應用各自為政,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系統分散的問題,各系統相互分割,信息資源分散,形成相對獨立的信息孤島,降低了網絡運行效率,與一體化總體目標不相適應。

二是信息應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統間信息共享程度不夠高,數據採集的渠道不同、標準各異,導致信息重複宂餘,降低了數據質量。另一方面,由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宏觀統計、分析、比對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夠,造成了信息資源浪費,信息資源利用率較低,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是業務與技術的協調機制不暢。有的應用系統與業務需求不相適應,對一些必要的業務需求不能及時提供技術支持,影響了徵管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有一些税收業務管理辦法、操作規程與相關係統的應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響到信息化效能的發揮。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門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務系統的網絡基本處於封閉狀態,與外部系統之間信息溝通渠道不夠通暢,對外部信息的佔有和利用程度較低,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納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給推行網上報税、推廣應用税控裝置等增加了難度,影響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

五是隊伍素質不高。隊伍的科技素質以及專業技術素質尚不能完全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會信息化技術、又懂税收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同時,技術骨幹力量不足、技術隊伍的活力不夠等問題仍然存在。

三、推進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要正確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的趨勢。當前,在一體化的總體目標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有五種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應認真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趨勢。隨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啟動,綜合徵管軟件省級集中模式推廣到位後,將實現相關數據向總局集中,實現數據兩級處理。二是集成化發展的趨勢。隨着資源整合力度不斷加大,對信息孤島進行集成和整合,資源的共享度越來越高,數據管理將由分散存儲、分別使用,向集中存儲、集中共享、集中處理方向發展。三是互動式共享的趨勢。隨着跨部門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進,依託公共信息網絡,税務系統將與相關部門實現信息資源的互動式交換和共享,並與納税人之間形成雙向流動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佔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應用的趨勢。如何有利於提高税收徵收率、降低徵税成本、更好地服務税收工作,如何有利於節省納税人辦税費用、降低納税成本、更好地服務納税人,如何有利於基層便捷地使用信息、減輕基層工作負荷、更好地服務基層,始終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五是低風險運行的趨勢。隨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風險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應對網絡風險、信息安全、災難預案等問題,以保證網絡正常運行是推進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要以先進的理念支持税收管理信息化實踐。促進税收管理信息化,要有先進的理念作支撐。重點是要牢固樹立四種理念:一是責任重於泰山的責任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必須將其放在税收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部署和落實,強化責任感,增強事業心,紮紮實實推進税收管理信息化發展。二是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是一項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必須以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作風,認真處理技術和業務上的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精。三是零過錯的質量管理理念。建立數據維護和管理的長效機制,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每一組數據,力求每一個環節不出紕漏、數據管理逐步接近零差錯。四是過程控制、持續改進的管理理念。對税收管理各應用系統的運行實行全程控制,在過程中控制運行質量,促進管理層次和水平持續提升。

三要科學統籌税收管理信息化各要素協調發展。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遵循信息化發展的內在規律,科學統籌各要素協調發展,保證系統的整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一是處理好業務與技術的關係,實現二者協調發展。信息化技術服務於税收業務工作,推動業務工作的變革和發展,必要的業務需求都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持;業務的整合、流程的規範是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驅動力,只有實現業務資源與技術資源的協調發展,才能釋放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巨大潛能。二是處理好人管與機控的關係,實現二者相得益彰。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時,要注重發揮税務幹部加強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運用行之有效的人工管理方法,實現人管與機控相結合,牢牢掌握税收管理的主動權。三是處理好規範與效率的關係,實現兩者統籌兼顧。在税收管理信息化實踐中,規範是前提,效率是根本,兩者都不可偏廢,必須統籌兼顧。提高系統運行、資源利用的效率,必須建立在講程序、講質量、講長遠效益的基礎之上,而不能簡單地從時間上追求所謂的效率,隨意簡化程序,違規操作。同時,要克服和減少人為影響效率的問題。四是處理好機關與基層的關係,實現兩者聯動推進。上級機關要建立統一的技術基礎平台和統一規範的業務流程,保證税收管理信息化自上而下、有條不紊地推進,特別是要注意各應用系統、各項業務流程及操作辦法之間的銜接和協調性,以便於基層操作。基層單位在工作標準和要求上要堅持統一性,尤其是要保證基礎數據的錄入真實準確、口徑一致;在工作方法上要講究靈活性,創造性地落實工作任務。

四要確定税收管理信息化發展的突破口。一是以省級數據集中為突破口,建立統一規範的省級應用集成平台。推廣應用綜合徵管軟件v2.0版,20__年1月1日全省統一上線,實現全省國税徵管業務數據省局集中處理,實現税收徵管主體業務的網絡化和集約化運行,實現所有的工作都上機、所有的界面都統一、所有的信息都入網、所有的人員都會用,促進税收徵管質量和效率提高。二是以網站建設為突破,建立電子辦税服務平台。按照省局集中、分級維護、規範統一、信息共享的原則,以省級集中模式建設__國税網站,實現省局網站與互聯網上辦税事務應用系統、12366納税服務系統的網絡互通、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公開政務、宣傳税法、受理辦税、政策諮詢等服務功能。同時,建立税收管理員應用平台、税收分析監控平台、納税評估管理平台等,進一步提高税源監控能力,提高納税服務水平。三是以資源整合為突破,建立一體化運行機制。加強現有應用系統的整合,做好數據銜接和功能銜接,使不同系統之間優勢互補,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基礎設施資源的整合,分級實施主幹網絡的改造,統籌調配現有的硬件設備;加強數據資源的整合,完善納税人信息資料一户式儲存管理,做好納税申報和企業財務報表等各類信息的接收、儲存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四是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夯實信息化發展基礎。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於信息化建設,重點規範運行維護管理,探索新的運行維護管理模式,建立各應用系統運行狀態監控和運行過程中問題的收集、登記、上報、處理、反饋的規定和辦法;規範網絡安全管理,完善網絡日常管理規範和網絡應急預案,制定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外部聯網規範。規範基礎數據管理,制定全省統一的數據管理辦法,統一數據指標口徑和採集標準,規範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維護,提高數據質量。規範應用開發管理,避免重複開發,造成資源浪費。五是以強化培訓為突破,為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開展多層次的培訓,提升各級領導駕馭信息化實踐的能力,提升專業技術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基層業務骨幹應用能力。充實省級技術隊,發揮技術隊的人力資源優勢,滿足數據集中的需要。六是以項目推進為突破,確保實現信息化發展目標。引進項目管理方法,在網絡改造、軟件開發、數據清理、數據遷移、技術培訓等方面探索推行項目管理。對每一個項目都落實到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單位,建立項目責任制,對各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分階段進行檢查督導,督促各個項目的落實。

【第4篇】當下城市低保工作調研建議的調研報告範文

當下城市低保工作調研建議的調研報告範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當下城市低保工作調研建議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下城市低保工作調研建議的調研報告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國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後一道防護網,它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社會弱勢羣體的關心和照顧。我區自20xx年全面推行低保政策以來,為保障貧困羣體的基本生活,減輕政府壓力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具體操作中還存在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當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問題

1、對象收入的難以確定。

進入城市低保,一個最硬性的指標就是申請對象的家庭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作為審核部門的街道居委會和民政部門,只要申請對象提供了相關的收入證明,就可以此作為進入低保的依據。而事實上,由於目前城市居民就業的多樣性和隱蔽性,對象的實際情況是很難掌握到的,如果他們通過隱報、瞞報等手段掩蓋自己的實際家庭收入,審核部門無法鑑別,特別是一些用人單位缺乏社會責任感,他們為給申請對象大開方便之門,可以毫無顧忌地隨意開出一張與實際收入不相符的收入證明,不受任何約束,審核部門也奈何不得。所以,我認為,申請對象收入的難以確定,勢必給低保工作帶來“錯位”,即不該進來的進了,該進的有可能還在門外。

2、有“進”無“出”的現象嚴重。

低保工作是一項動態管理,理應隨着低保家庭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經濟條件未好轉的,尚在低保範圍的,應繼續享受低保,經濟條件好轉的,超過低保標準的,理應退出低保。這才能讓低保金真正起到對困難羣體的救劑作用,而不是演變成一種帶有“工資性”、“福利性”的收入。我區自推行低保政策6年以來,進入低保的人源源不斷,每個月都有一定數量的新增低保户,但退出低保的人,除個別退休及死亡的,幾乎沒有其他退出人員,出現了有“進”無“出”的現象。

而正是這一現象,給正在享受和還沒有享受到低保的人造成一個事實:低保是一個“保險箱”,一旦進入低保,就可以終身享受。於是,人人都想吃低保,人人都爭着吃低保,低保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錢”、“水果錢”,低保隊伍也隨之一天天地壯大,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現有低保工作程序中,缺少一個事後跟蹤再審核制度。

3、人員不足難以提高低保工作質量。

低保工作的程序是:本人申請、社區居委會入户調查、社區評議、街道入户調查並評議、民政部門審核,經三審核三公示,從這些程序來看,大多數工作都落在街道社區,工作量最多、難度最大的是入户調查,由於社區居委會承擔着大量的行政事務工作,工作人員只有4—5名,街道也只有2名民政助理員,很難抽出充足的時間對申請對象進行入户調查,他們往往是走馬觀花似的到對象家中瞭解些諸如家庭人口、家庭擺設、住房等表面情況,至於家庭收入、健康狀況等進一步的取證,一般是聽之任之,無暇深究,嚴重影響了低保工作質量。另外,人員的不足,對於開展事後再審核工作幾乎成為不可能。

4、部門的不配合使低保工作時時斷路。

低保工作是一項全社會的工作,是民生工程。雖説目前低保工作由社區街道民政負責,但低保工作的性質決定了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如工商、房管、勞動、醫院等部門。我們曾接到舉報,某某低保户幾年前就買了貧困房的柴火間,我們到房管部門調查,卻遭到該部門領導的拒絕,理由是:侵犯隱私權。無奈,此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因為我們取不到證!

二、建議

1、建立事後跟蹤再審核制度。

事後跟蹤再審核制度就是對已進入低保人員,按其進入時間先後,定期隨訪,反覆進行,發現超標,立即清理,做到有進有出,實行動態管理。實施再審核制度:

一可以避免有進無出的現象;

二可以減輕政府籌資壓力;

三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公正公開;

四可以使有限的低保金真正起到對弱勢羣體的救助作用。

難度是工作量大,僅憑現有的民政助理員很難做到,必須要由一個專門機構來完成。

2、設立低保工作站。

目前我區低保户有幾萬人,要對這幾萬人實行動態管理,推行跟蹤再審核制度,僅靠現有的幾個兼職人員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低保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某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此項工作開展得好,不僅可以保障弱勢羣體的基本生活,使之最終走出困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減壓閥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倘若做得不好,好事有可能變壞事,會引起新的矛盾。因此,我認為,在街道設立低保工作站,是規範低保工作所需。

3、整合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我認為低保既是一項全社會的工作,那麼應當由全社會共同來監督,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低保部門對申請對象的調查取證,更不能為申請對象提供偽證。

低保工作只有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才能真正規範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應保盡保。

當下城市低保工作調研建議的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