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4W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一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羣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説,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説,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摘 要 :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 億,其中40% 是空巢老人,個別老城區“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70% ,預計XX 年將達到80% 以上。“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因此,我們小組於近期對 六安市裕安區的空巢老人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提出瞭解決意見。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二

關鍵詞: 空巢老人 孤獨 疾病 關懷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 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 後”、“80 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我們調查組從5 月27 日至6 月9 日,通過走訪附近老人,到街上發放問卷調查和實地採訪相關責任部門等方式調查 裕安區空巢老人情況。

一:基本情況:

1、對於“空巢老人”這個概念,有80% 的人表示明白瞭解,但仍有15% 的人並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有5% 的人羣對此並不關心。

2、在此次採訪調查中,我們也採訪了很多學生得知他們的爺爺奶奶有30% 左右單獨居住,而70% 左右仍與其子女居住在一起。並且那些不住在一起的有20% 的子孫三四天就會去看望老人,一個星期回家的佔40% ,其中26.7% 一個月回家一次,但仍有0.07% 的子女甚至幾年都不會回家。

3、受年齡增高、體質下降等多種因素的作用,空巢老人中有26.7% 認為日常生活無人照顧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而20% 的老人認為是安全問題(生病時無人照顧),除此之外,心靈孤獨,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老人獨自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及生活貧困等其他問題各佔13% 。

4、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並對子女們每次前來探望並能希望他們能夠陪他們聊聊天的空巢老人家庭佔99.3% ,僅有0.7% 的老人希望子女回家時能夠幫他們做做家務或帶些禮物。

二: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遠遊”,在這次調查中,有40% 的老人認為現在的青年思想變化過快,不太願意留在家裏;

2、13.3% 的人羣認為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加快;

3、認為是由於經濟發展,工作變動而造成此現象的佔據26.7%;

4、有10% 的老人自願獨居,有的空巢老人認為,子女工作繁忙,跟他們住在一起反而會影響到他們工作和生活而拖累他們。他們認為自己還有能力照顧自己,足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可以説,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由於老人的奉獻而形成的“空巢”現象。

三: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1、無人照料,安全隱患突出,特別是孤寡、獨居、與孫輩同住的空巢老人。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 ,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 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 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70 歲的吳大爺獨居在家,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飯,又時早上做一鍋飯,午飯和晚飯就吃剩飯,因為他做一次飯很費事。 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更是無招架之力,一些獨居老人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報道常常見諸報端。

2、隔代教育造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負擔重。年輕父母為了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於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務交給老人。但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在教育方面老人不能像教育自己兒女一樣對待孫輩,加之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不好教育,看護不力出現問題會遭到子女的責怪,由此加重了老人的心理和生理負擔。

3、缺乏精神慰藉,感覺孤單寂寞。覺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價值。因而陷入無趣、無慾、無助的狀態,這些不良情緒還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在調查中有的老人為此而傷心、哭泣。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

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4、疾病困擾,就醫困難。通過走訪發現老人多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常見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有醫保或部分醫療補貼的佔少數,多數要靠子女負擔醫療費用。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

四:對“空巢老人”現象採取的措施和提出的建議:

通過調查我們收集到以下反饋意見:

1、有43.3% 的受訪人羣希望政府能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老人的生活消除後顧之憂;

2、其中30% 希望完善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願服務;

3、33.7% 的受訪羣眾希望做好空巢老人的統計註冊工作,保證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社會關愛。

解決“空巢老人”問題需要社會共同努力,通過調研、查資料、詢問相關責任單位,就解決我市老人問題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形成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光尊老是不夠的,還要幫助老齡人,尤其是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我們認為,養老方式應由傳統的縱向關照向現代的橫向關照轉變。

1、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電視台、電台、報紙等媒體可開闢專欄宣傳關愛老人,尤其是關愛“空巢老人”的人和事,同時對損害老人利益、虐待老人的現象進行評説、曝光。

2、政府設立獎項,定期表彰為老年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家庭和個人。

3、市委、市政府要求黨員、幹部做關愛老人的模範,帶頭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做些實事。

(二)將關愛落到實處,老年人更需要交流。①社區的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上門與老人交流,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②發揮志願者作用。高校學生素質高、活潑可愛是老人們最為喜歡的,鼓勵學生們與一些“空巢老人”結成對子,除定期、不定期幫助老人做些家務外,就是談心,緩解他們孤獨,抑鬱的心情。像我校有不少社團協會另外,鼓勵社區的一些志願者與“空巢老人”談心交流。③引導“空巢老人”們相互交流,人人都有交流的慾望,鄰里之間常聯繫也有助於互幫互助,但一個小區裏的鄰里間普遍是“互不相認”。這就要求社區的工作人員組織一些活動,進行一些介紹工作,幫助老人們相互認識,促進交流。

(三)為老人提供文化、娛樂等放鬆身心的活動。①各社區要進一步完善專供老年人活動的閲覽室、棋牌室功能,改變多數老人整天依賴電視的狀況,緩解一些老人“風吹日曬”地在小區的道路、草地上打牌、下棋的狀況。②每個社區都應建有老人們鍛鍊身體的場所(可以是露天廣場)和投入運動器械。對於費用可通過財政支出和藉助社會力量籌集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如慈善機構贊助,鼓勵高效益企業贊助,鼓勵企業家們贊助,民眾的捐助等,把購置物旁立上贊助者的單位、姓名,以示表彰和鼓勵。

(四)減輕“空巢老人”疾病痛苦。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疾病預防,二是病有所醫。

我們認為,搞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更為重要。一是堅持每年免費為老齡人常規體檢;二是社區組織請一些老年常見性疾病方面的專家進行講課(鼓勵醫務人員參加志願者隊伍),比如我市衞校的學生也是很重要的資源。

病有所醫在於,“空巢老人”們能看得起病。多種慢性病的藥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認為,一是辦好社區醫院,使社區醫院真正成為平價醫院、福利醫院、老百姓自己的醫院。二是通過“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至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政府給予救濟。

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寬鬆的晚年生活安全網而努力。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三

為了更好地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提高為老服務水平,真正掌握全縣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現狀,我縣組成21個工作組(以鄉鎮和社區為單位,每個鄉鎮選定條件各異的2個村)通過進村(社)入户、深入訪談,分別從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社會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將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老年人6.31萬人,佔總人口的12.09%,高於國際上規定的老齡化社會標準2個百分點。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佔老年人口的30.8%;身體狀況較差的有1.4萬人,佔總數的22.19%;經濟狀況較困難的有1.2萬人,佔總數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佔總數的6.06%。現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經商、務工,空巢老人也隨之與日俱增,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

基本現狀

空巢老人的養老意願主要為居家養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會養老意願;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考慮到將來的身體狀況下降、需要別人照顧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時,表達了將來的養老意願為僱傭保姆、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但對機構養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顧慮,包括不習慣、受限制、入住難、服務差、費用貴、對家庭的名聲影響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務困難、外出購物困難、參加社會活動困難;當老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會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婦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當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能自行解決時,會選擇求助子女、親戚、鄰居來應對困難;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難時會盡量自己解決,不願求助別人,主要原因是認為對其不放心、自己也覺得不大習慣;更不想欠親戚鄰居的人情。面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村(社區)能夠解決老人生活上的困難、豐富業餘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幫其出謀劃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現複雜化。多數空巢老人大都處於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獨出獨進的生活狀態,面對着冷清淒涼的家,老人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之感,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特徵的 空巢綜合症 。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緒不好時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適,但是他們的娛樂方式單調,只能向家人、鄰里、親朋好友傾訴心中苦悶。

在醫療治病方面希望以鄉村衞生所為主,鄉鎮衞生院為輔。空巢老人首選到農村衞生所看病就醫,是因為農村衞生所便捷、費用低,能夠診斷治療常見疾病,可以取到常規的基本藥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設鄉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他們真心希望農村衞生所在醫療條件、服務水平、服務內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很難經常照顧孃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問題

精神慰籍問題。一是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情況還稍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時能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和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就更加孤單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親情,感到晚年生活淒涼孤獨,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的 空巢綜合症 。 二是子女不孝是對老人最大精神打擊。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苦悶。農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輩子把子女拉扯大,兒女成雙成對,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卻成了子女的負擔,於是就另家單過,平時不幫耕幫種,病時不虛寒問暖,雖在同村居住,但視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往往兒子想管老人,兒媳婦不允許,甚至有的兒媳沆瀣一氣,拒不贍養老人;還有少數兒女不僅不贍養不孝順甚至打罵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過年時才來看望父母,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説 能幹活,是兒女的勞力;不能幹,就成了兒女的累贅;能動一天就得幹,不能幹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還相對較好,生活還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

看病難困難。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數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纏身。由於醫療費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雖然絕大部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沒錢醫治。有的老人患頭疼腦熱、身體不適等一般的病痛時選擇忍着,扛一扛就過去了,只有扛不過去的病痛才去買點便宜的退熱止痛類藥物。

經濟困難問題。空巢老人普遍經濟收入不高或缺乏獨立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勞作收入都奉獻給了社會和子女,到年老時卻沒有什麼積蓄,經濟收入低,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飲食、水電、日用品等必須品的開銷上。既使有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但由於保障水平較低,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策建議

加大《老年法》的宣傳力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老年優待先進典型,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推動《老年法》宣傳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敬老法制觀念,讓全社會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落實,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醫藥保健以及維護權益等方面享有實惠,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養老的美德,形成全社會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基層老年組織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對老年人家庭的 一訪四查 活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家庭、子女進行批評教育,責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渠道,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縣、鄉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要給予 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 服務。司法機關繼續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辦案質量和效率。有效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讓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農村家庭養老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我縣去年已開始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標準較太低,60元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養老金額度。二是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範圍,提高低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應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可考慮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

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救助水平。

儘管大多數的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需首先墊付醫療費,受藥品報銷目錄、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報銷額也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探索實現降低老年人醫保報銷起付線和封頂線、擴大藥品報銷目錄、提高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門診藥費報銷,解決醫療費墊付問題,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其參加合作醫療費用應予全免。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城市醫療衞生下鄉巡迴義診等活動,為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農村老年人送醫上門。農村地區大多數散居,特別是空巢老人重病後無力上醫院,甚至無人知曉。應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衞生院簽訂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不斷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滿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着家庭功能的弱化,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同時逐步向農村延伸。認真總結試點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加以推廣,力爭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平台。整合社會和村(社區)資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求助熱線和為老服務信息的網絡平台,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各鄉鎮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援助、心理諮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閒、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無償、低償、有償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務。對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勵和倡導政府購買、志願者、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實施服務。

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的路子。

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調整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養老機構牀位供應量,切實提高入住率和服務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歡住進養老機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願意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管理,有人照顧,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縣目前還沒有一處自費代養福利機構。如今農村集中供養僅限於五保老人,孤兒。空巢老人無法進入此行列,應適度拓寬集中供養範圍,特別是對農村空巢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制度,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其子女向供養機構提供生活補貼,讓高齡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及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興辦養老院、託老所。要大力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接納更多的生活困難空巢老人、五保户、鰥寡孤獨老人,國家負責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費。老人們在這裏實行個人開灶,自己煮飯,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應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村民興辦家庭托老院,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學習、娛樂,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的作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

要讓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要樹立 關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 關心明天的自己 道德理念,老年人問題不僅僅是單個家庭問題,更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要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運行管理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各自的職能和作用,任何環節都不缺位,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保證老年人工作層層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難有人幫良好社會風尚,這樣才能弘揚 老吾老及人之老 的傳統美德,才能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的目標,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諧、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必將使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這決定了她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好的贍養環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四

為進一步瞭解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縣老齡辦依據省、市老齡辦文件精神,今年,在全縣開展了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基本情況、經濟收入、勞動現狀、健康狀況、需求狀況等主要生活方面的調查,現綜合報告如下: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8216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 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2001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 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 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 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 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 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説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 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户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必須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選擇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繫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絡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絡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XX縣、鄉 (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閲覽室、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2019關於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五

據全國老齡辦數據統計,我國現在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而就整個武漢市而言,據其老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2017年5月,武漢市有老年人130餘萬人,空巢老人約佔30%,約39萬人。並且隨着獨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預見,武漢市老年人家庭的 空巢化 也將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近年來,以漢口百步亭社區為代表,武漢的一些社區正在大力倡導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開展了針對空巢問題的 結對子 等志願服務活動,引起了社會的積極反響和政府的關注,但是目前關於武漢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卻鮮見報道。因此,對武漢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健康方面問題的調查與研究,對今後關愛空巢老人這一方面,具有可參考的現實意義。

調查方法及過程

調查目的

調查地點及調查對象

我們走訪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圓、廣八路、儀表廠、四眼井等社區及其周邊的大街小巷;漢口的榮東、榮西、榮華、玉帶、集賢等社區及其周邊的大街小巷;漢陽的自立、青石橋等社區及其周邊的大街小巷,共獲得有效問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針對空巢老人的調查中,男性佔46.6%,女性佔51.7%,其中60-70歲的佔39.7%,70-80歲的佔44.8%,80-90歲的佔22.4%,其整體文化程度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佔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針對18歲以上不同羣體的調查中,男性佔54.2%,女性佔45.1%,國中及以下的佔49.3%,高中的佔26.8%,大學及以上的佔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齡分佈上,18-25歲的佔22.5%,25-35歲的佔18.3%,35-45歲的佔14.1%,45-60歲的佔36.6%,60歲以上的非空巢老人佔8.5%。

調查方式

調查限制

數據分析與調查個案

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

在生活來源和醫療保障方面

由表1得知,因為武漢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輕時候在某企業上班,退休之後享有退休金,其生活來源63.2%來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極少部分是來自子女負擔和自己的積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幹部或者公務員的退休金一般都較高,在2017-3000左右。且部分較貧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國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醫療費用問題的解決上,有56.1%是來自醫保,但每個月的醫保費用只有90塊錢;29.8%是單位或者街道社區部分報銷;極少部分是由子女負擔的。空巢老人們普遍覺得醫療費用高,生不起大病。具體數據如下圖所示。

從整個情況上來看,武漢市的養老措施實行得較好,基本上滿足了老人們的生活需要。另外,我們還了解到:武昌、漢口和漢陽區的空巢老人們的生活水平差別較大,武昌漢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較高,生活水平較高,而漢陽區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較低,且醫保也較低,生活大都只處於温飽水平。

在生活開支和經濟壓力方面

圖 2 圖3

在生活照顧與子女關係方面

(1)在生活照顧方面,因為調查的絕大部分是中低齡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好,調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顧自己。且因被調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時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顧,36.2%的是由子女照顧,另有8.6%的是由醫療護理人員照顧。在此基礎上,數據顯示,78.6%的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其原因主要有:主觀方面來講,自己不願意住在那裏,因為沒有自由,且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觀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養老機構花銷太大,無法負擔,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大都認為住在那裏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這部分老人認為養老機構的伙食比自己現在的狀況要好。

(2)在與子女關係方面,空巢老人們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極少數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國外。數據還顯示,造成空巢老人與子女分開住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52.7%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衝突而與子女分開居住,同樣的52.7%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另外36.4%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自己希望獨立生活,還有25.5%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住房條件緊張等約束而與子女分開居住,而18.2%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在外地求學或工作需要在異地就業就職,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婚嫁在異地成家而與子女分開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具備所需物資條件,但贍養老人觀念淡薄所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大部分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只有極少數老人是因為自己的主觀原因想自己獨立生活而與子女分開居住的。從調查中我們還得知,空巢老人們的子女很少與其聯繫的比率佔37.9%,而空巢老人們經常主動和子女聯繫的比率佔44.8%。這説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與子女保持更多的聯繫,儘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並習慣了子女不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