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76K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 篇一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業羣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而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疊加影響,就業形勢會更加複雜和嚴峻。

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第一,市場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企業效益下滑,特別是旅遊服務、餐飲娛樂、銷售貿易等行業,而這些中小企業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户”。由於中小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佔比較高,導致很多企業不得不減少招聘。

第二,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正常運作。許多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運作狀態,許多人力資源市場尚未開放,線下招聘會也沒有如期召開。高校畢業生求職渠道多以線上招聘為主,求職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國留學暫緩學生和留學回國畢業生加重就業總量壓力。上半年,一些國家的領事館暫停普通簽證業務的受理,同時一些國家相繼開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這就使得一些原本準備出國深造的高校畢業生,有可能不能順利拿到簽證,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增加。

國家及地方出台政策措施的特點

第一,提高思想意識水平,明確重點定位。高校畢業生歷來是就業工作的重點羣體之一,疫情發生之後,作為受影響較大的羣體之一,政府及時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位置,進行精準幫扶。

第二,內容涉及面廣,服務方式精準。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其中第三章是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而言,在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方面指明瞭方向。另外,政策在優先投資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產業,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持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政策內容涉及面廣且精細、精準。

第三,多部門統籌協調,開展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發起多項行動。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百日衝刺”行動,從5月份到xx中旬,重點組織開展十大專項行動。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與建議

隨着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高校畢業生離校日期的到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迎來新的挑戰。對於下一步的工作,筆者有如下思考與建議:

第一,壓實就業工作責任,加強政策督促落實。時至年中,抗疫已經半年,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已出台不少。後疫情時代,加強政策的督促落實是關鍵。要強化組織領導,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實抓細,對政策文件中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另外,優惠政策的落地離不開資金保障,要加大就業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業工作表揚激勵機制,對落實政策到位的地方給予表揚激勵。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效率。

第二,切實加強困難幫扶,提高就業幫扶率。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中有需要高度關注的重點羣體,如貧困家庭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對此,要重點落實“一對一”幫扶舉措。另外,針對部分就業壓力大的普通本專科院校,以及“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高校,建議建立服務聯繫對接機制,定向投放崗位信息、職業指導等服務資源。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要做好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信息對接工作,開展實名服務,組織參加見習培訓,提高就業幫扶率。

第三,嚴格審核線上信息,確保信息真實可靠。拓寬就業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間及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而線上招聘則成為主要渠道之一。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對用人單位以及招聘崗位可信度的鑑別,成為線上求職畢業生的關切。建議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合,嚴格審核線上用人單位及招聘崗位的信息,確保信息真實可信有效,堅決防止虛假招聘、傳銷團伙對畢業生的欺騙與危害,避免高校畢業生掉入求職陷阱。

第四,據實情提早謀劃,線上線下共發力。雖然疫情期間鼓勵通過網絡及其他通訊方式進行招聘和應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是線上招聘的週期較長,招聘效果還有待觀察。近期,全國多個地區疫情防控趨勢持續向好,各部門要提早謀劃,根據各地疫情風險程度,分區域分步驟推動人力資源市場線下招聘活動的恢復。一旦疫情解除,要迅速組織動員全國各級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服務機構,密集推出行業化、特色化的現場招聘活動,線上線下齊動員,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充分更有質量的就業。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 篇二

一、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到874萬人,2021屆大學畢業生預計將達到909萬人。由於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可抗力地將畢業生就業難度推向頂峯,據調查2020年應屆畢業生入職率位未達到20%,也意味着2021年將會有更多的2020年應屆畢業生加入到找工作的隊伍當中。屆時,2021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將會更加艱難。但從公佈的官方數據來看,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大體穩定、好於預期。

數據分析表明,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矛盾突出,受疫情衝擊畢業生的期望行業、崗位、工作地點等發生改變;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而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職主要關注因素;實習經歷有助於畢業生成功就業,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求職的主流方式。

1、大學生的就業訴求、擇業期望和職業規劃

(1)就業訴求

根據2020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時最關注的因素是“薪酬福利”,佔比60.8%;其次是“能學習到東西”,佔比45.5%。除此之外,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行業前景看好也是他們看重的重要因素。其次還有專業對口,崗位匹配度、穩定度、大環境、興趣、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一致和落户、補貼等人才政策。所以據推測大學生的就業訴求為工資收入水平、個人興趣與愛好、單位的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就業單位的發展前景、繼續深造的條件和發展機會。

(2)擇業期望

調研數據顯示,直接就業仍然是2021屆應屆生的主要選擇,但選擇深造/進修、暫緩就業的比例均較2020屆有所上升。從細分到不同學歷的應屆生就業意願看,超過六成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和專科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超過九成2021屆碩士及以上學歷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但值得注意的是,4.3%的2021屆大專應屆生和6.2%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選擇暫緩就業。

在選擇暫緩就業羣體中,相當一部分應屆生期望通過一段時間冷靜思考未來人生規劃,或者進行創業考察。

而且2021屆應屆生願意異地求職的比例為61.8%,較2020屆呈現小幅下滑趨勢。一方面,一線城市雖然擁有更多工作機會和成長空間,但生活成本較高,使得部分應屆生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得益於地方引才政策以及產業升級,就近獲得合適工作機會的可能性增大,應屆生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在畢業院校所在城市就業比例提高。

2、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1)就業方向

當前疫情對於有就業需求的應屆大學生來説會有一定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分別為中介服務行業、教育、培訓、院校類行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行業等。“其中,醫藥生物工程行業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從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來看大學生在網絡遊戲、印刷、包裝、造紙類行業、交通、運輸、電氣類行業的就業難度較高,就業競爭激烈。其中,網絡遊 uaw 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9%,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0%。

(2)就業競爭

首先是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羣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係失衡,有太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其次是就業區域。總體上我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流向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北和中部區域流向比較小,西部區域更少。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北京、天津;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東南沿海城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城鄉差距、地域差異非常明顯。大中型、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而偏遠的西部和農村經濟落後,發展機會很少。由此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區域流動通常是從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流出地)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入地)。當然,大學生區域流動也並非只是單向流動,特別是隨着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城鄉差距的縮小,大學畢業生同樣也會迴流,形成一種雙向的流動。

最後是就業領域單一化。當下,我國金融類產業、服務類產業發展迅速,經濟結構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會更多的傾向於會計、貿易、計算機等就業崗位供需較大的行業,而像工科類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急需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心理學、汽車整形技術等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熱門專業人才過剩,也就導致了大學生在行業內的'競爭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對於專業的設置也較為單一,也是大學生就業領域擴展窄的因素。部分高校在專業課程方面給予大學生的選擇較少,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就業的發展方向。

3、市場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只要全球化的趨勢還是好的,語言專業就永遠有就業前景。市場對懂英語的人才需求巨大,畢竟是世界各地最通用的語言,且太多業務都有涉外的性質 ;但是對於“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大,因為太多人都會英語能寫能説,所以招聘英語專業的公司很少了。

但是市場對英語專業需求的典型職業有 教師、培訓師(教育)。教師是英語專業最基本的方向,教師也分很多種類型,比如高校英語老師、中學英語老師等。不同等級的老師對於學歷要求也不一樣,高校教師可能需要博士以上的學位,但中學教師需要碩士就可以。其次就是進入英語培訓機構做培訓師,可以教授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歷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如果能力夠,前景和薪資都還可觀。目前教育行業相關企業對於英語教師、培訓師的技能要求主要是聽説讀寫,語法知識的掌握,以及一些證書,比如: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英語四六級、雅思託福等英語通用考試證書,當然也是成績越高越好了,這些都是競爭優勢。熟練辦公軟件,以及有家教等工作經驗也是加分項。

第二個是翻譯人員,其分口譯和筆譯。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共有16.2萬餘人次通過翻譯資格考試並獲得證書。當然最高端的會議口譯等職位還急需人才,並且薪資也是高價位居“金領”地位。因為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英語指定為官方交流語言,導致國內市場需求量較大,人才緊缺,尤其是: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文書翻譯,高級翻譯對能力和學歷要求都比較高。但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從事翻譯的競爭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較高的語言翻譯能力,初級翻譯人才往往薪資待遇比較一般。

第三個是外貿工作。外貿工作是讀商務英語專業的同學比較多人從事的方向,外貿工作英語類的選擇空間也很廣泛,可以從事除了技術崗之外的所有崗位,包括策劃、銷售、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文化宣傳等。很多公司有外派的項目,會優先考慮英語專業的學生。

第四個是雙語編輯(文職)。中文作為語言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經常會和英語結合,國內外有很多主流新媒體都是雙語形式,所以雙語編輯的崗位就形成了,比如新華網、紐約時報等,還有各大出版社,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英文書籍也是需要文職翻譯的。

二、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

1、全國就業形勢下滑嚴重

疫情之下,互聯網企業、實體企業受到已經嚴重影響,就連國內的頭部互聯網企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在裁員降薪。

2、企業融資難,停招新員工

目前國內的金融行業被國家大力整治,導致了國內的金融企業很難融資,銀行貸款放款變慢。為了節省公司的成本、減輕運營壓力,大部分公司都不敢招收新員工,甚至還會裁員。部分中小企業在無法以較低成本融資的情況下會首先採取縮減業務規模、暫停招聘、調崗調薪等措施以降低企業成本,謀求生存發展。

3、疫情影響企業進行校招

疫情反反覆覆,對於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來説,無法在全國大規模進行校園招聘,僅在當地進行招聘。而部分地區的畢業生,由於無法參加這類招聘,找工作會變得難上加難。而且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動和聚集,現場招聘會被大規模取消,多以線上招聘為主,且視頻面試後,根據市場恢復情況再確定複試時間,導致跨區域畢業生求職困難重重。

4、企業在職員工離職率下降,人員流動率降低。

加上每年出國留學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選擇,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只能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就業畢業生有所增加。

預計2021年企業為了保存實力,一般不會擴招,因此工作機會變少。而且目前公司在職員工,明白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一般都會接受降薪不會主動離職。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應屆畢業生能夠選擇的工作崗位有限。

三、如何應對目前形勢

第一,要認清當前防疫形勢,在“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從能力提升方面入手,提高自己求職擇業的能力。也就是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和就業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前主要是解決大學生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即就業信息蒐集能力,簡歷製作與求職技巧。獲得就業信息應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便捷二是權威。首先要明確蒐集就業信息的途徑,由於疫情原因可篩選個別途徑:通過網絡;通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通過媒體廣告。所蒐集就業信息的內容應包括:用人單位的信息;職業情況;相近及相關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二,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先就業,再擇業。由於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減少招聘崗位,就業形勢很不樂觀。其次,先就業,再擇業,可以緩解畢業後流離失所的經濟和身心壓力。再次,先就業,再擇業,也是讓自己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工作的辦法。

最後,心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精神面貌,遇到問題不要逃避,分解問題逐一突破才是關鍵。

1、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抱着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

2、審清情勢,確定就業範圍,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

3、我們要增強自身素質,變壓力為動力,降低期望值,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只有正視就業壓力我們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產生求勝的心理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