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66K

目錄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
第一篇: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第二篇:春節調查報告第三篇:春節的調查報告第四篇:春節調查報告第五篇:春節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

一、 辦年貨

1. 調查地點:家裏

2. 調查內容:特色年貨

灌香腸了!媽媽先準備了薄如蟬翼的小腸皮,再把豬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時候了:媽媽在碎豬肉裏摻上鹽、味精、料酒和各種調味品,再攪拌着。然後用灌香腸的專用工具,在小的那頭套上小腸皮,大的那頭往裏面加上豬肉。這個工藝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勻,用料均勻,這樣子做起來的香腸才好看。

香腸做好了!看着這紅白相間的精美的香腸,我讒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禮

1. 調查地點:小姑家

2. 調查內容:小屋面貌

一大早,媽媽就拉着我起牀,説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興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飛機去小姑家。

媽媽把餅乾和牛奶等禮品放在車踏板上。不一會兒,就到了小姑家。我樂呵呵地想:小姑看見我和媽媽來她家,肯定會嚇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陣門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小姑打開大門,定睛一瞧:是我和媽媽,果然頓時怔住了,30秒過後,才反應過來。連忙叫我們兩個人進門,還邊走邊“責怪”:來我家怎麼也不通知一聲?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我和媽媽只能在後面偷笑。

進了屋,媽媽叫我把”年禮“拿出來,送給表弟。弟弟傻笑着,開心地把我拉回房間吃餅乾去了。媽媽也和姑姑互報祝福。整個小屋裏洋溢着濃濃的喜慶,我們被幸福包圍着。

再來看看這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不豪華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換上了新的桌布,冰箱裏買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來臨,我們要煥發新的活力!

三、 美化居室

1. 調查地點:我家

2. 調查內容:衞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們招手了,除了買年禮、辦年貨,是不是應該做一做衞生來迎接新年呢?

光説不做假把式,我們一家三口立刻”武裝“起來了:媽媽穿着圍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掃廚房和衞生間;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掃帚——他負責客廳及陽台;我則手提水桶,準備抹布—&mdash

;因為我的管轄區是兩間卧室。

”滴答——滴答——“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三個人臉上沾滿了汗珠,但各自的”包乾區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塵不染;地面幾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鏡子一樣;桌面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就連客廳的兩盆幸福樹也被我們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費了不少力氣!不過現在看着這屋子裏窗明几淨、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暢起來了。

是什麼讓我們揮灑汗水,辛苦勞動呢?我想是新春的動力,要我們改頭換面。春節,我們將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第二篇:春節調查報告

春節調查報告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 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按照我國農曆, 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到了民國時期, 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今天的我們是如何認識春節的呢?為此,我做了一個調查報告。

我以開放題“提到春節習俗,您會想到什麼?”要求被訪者回答三個所想到的詞彙。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吃年夜飯 (24.05%)、辦年貨(17.72%)、放煙花鞭炮(13.92%)。緊隨其後的是:貼對聯(11.39%)、壓歲錢(8.86%)、 掃塵(6.33%)、走親戚(5.06%)、 拜年(3.80%)、 守歲(1.27%)。

您的春節怎麼過?

a.八成被訪者選擇在家休息。隨着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好不容易能放個年假,大多數人選擇在家休息。既能調節疲勞的神經,又有了難得和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時間。調查數據表明,在本次調查中有 80%的被採訪者選擇在家休息, 而計劃春節期間走親戚的只有 18.57%。

b.九成被訪者選擇在家自己做飯。雖然大大小小的飯店增添了各種優惠、特色服務和娛樂活動來吸引顧客。不過從調查結果看,被訪者中有 90%的人還是選擇在家做年夜飯, 而只有 10.00% 的被訪者選擇到飯店吃年夜飯。一位受訪者

這樣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年當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過年了,還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飯吃有意思。到飯店吃是省事,但過年就圖個熱鬧”。

c.三成多被訪者選擇短信拜年.現代通訊的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拜年方式也從傳統的“走親串友”多元化成打電話、發短信等多種方式。本次調查發現, 人們在拜年方式選擇中,短信拜年所佔比例最高,達到 35.76%。 30.93%的被訪者選擇打電話拜年, 23.14%的被訪者選擇登門拜年, 還有 6.19% 的被訪者選擇發電子郵件拜年。現代 通訊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力在過春節中也可見一斑, 越來越簡潔的拜年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春節習俗過時了嗎?

a.近九成的被訪者認為年味猶存。不可否認,隨着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的很多環節都在淡化並且趨無。然而,這次調查多少給我們一些信心,調查表明,88.57%的受訪者認為年 味沒有變淡。

b.八成多被訪者願意完全按照傳統習俗過年。按照老規矩,過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關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經日漸簡化。調查表明,只有 17.14% 不願意完全按照傳統習俗過年,這説明,大部分人還在延續着老的傳統。春節的 生命力還在。

三、關於春節調查的總結

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但隨着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麼高度集中。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單一,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大小節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衝擊了春節的傳統地位,使得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麼神聖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觀念更是淡薄。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標誌着春天的到來, 生命力勃發,冬去春來。我想,作為一箇中國人,春節還是應該得到重視吧,畢竟那是我們的傳統。 如今,有些人的節日習俗觀念已變的越來越淡薄 而仍有一些人依然記着祖宗遺留下來的財富。我們不能學習那些觀念淡薄之人,相反,傳統節日應該發揚光大,讓大家的心裏多一份温暖,讓世界見證中華民族發展的同時,見到龍的騰飛。但願風俗使節日代代傳承,節日使生活五彩斑斕。五千年的文化底藴,她的歷史魅力和 傳統慶祝活動,會讓我們驕傲於“我們是中國人”!

第三篇:春節的調查報告

一.過年長輩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春節的調查報告。為什麼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説,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曆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説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七年級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調查報告《春節的調查報告》。 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着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敍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二.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葱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第四篇:春節調查報告

春節調查報告

調查人員:張君竹

調查對象:鄰居、親戚、朋友、市民 調查地點:廟會、燈會、商場、公園 調查時間:2014年1月

調查目的:更多的瞭解我國的民俗文化、春節習

俗和民間文化

2014年的春節就要到了,我們滿心的歡喜,“春節”的到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生命、成長和收穫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的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也經歷了多個春節,也瞭解一些春節風俗,這個寒假,我對春節風俗做了個調查,讓我對“春節”有了更新,更多的瞭解與認識。

一、春節歷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春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對此我

是深有體會的,這幾天跟着大人們去買年貨,商場裏,菜市場,街上,到處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人們忙着買過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因為要寫這個調查報告,我一點也不敢偷懶,只要大人們要出門,我一定要跟上的。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春聯。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我也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窗花雖然是買來的,但是我親手裝飾的,我還在門口掛了對燈籠,歡歡喜喜地在大門上貼上了“福”字和對聯,忙碌了半天,真是感覺蓬蓽生輝,有過年的味道了。

二、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我纏着姥姥姥爺給我講春節的習俗,還是姥爺知識淵博,給我講了好多好多關於春節的趣事。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衞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衞生大掃除。小年這天的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張羅要大清掃了,我是興高采烈地響應,雖然平時都不愛勞動,但是因為今天的打掃時過年的一部分,心情就不一樣了,幹勁也足了。雖然是累些,但是大

清掃的場面,真是感覺到要嶄新地迎接春節了,一邊幹着活,一邊想着這些事,臉上洋溢着盼望和幸福……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我早就知道小年要吃“小鍋白糖”,應該就是基於這個典故,一定要討好灶王爺,幫我們到玉皇大帝那裏多説好話哦。

接玉皇——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我知道了這些後,一大早就像個小淑女乖乖的,表現特別好,媽媽自言自語到:“這孩子是怎麼了,難道是長大了,懂事了,不過一夜之間,變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樂着,自己默默品味着這節日的滋味。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説,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

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裏,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着民俗進行調節的。

蒸饃花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户户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饅頭,我纏着姥姥也要參加包饃饃,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個,看上去和簡單,真的動起手來,可是有些力不從心,要把豆陷包到裏面,還要把饅頭包圓,不簡單。要是平時我還真沒有這耐心,不過是過節要做的事情,還是細心,小心翼翼地包着,終於包好一個豆包包,雖然不漂亮,但是我手裏的果實。姥姥還給我講,在南方還有春節包粽子的風俗呢,我的思緒飄到了遙遠的南方,看着面板上的饅頭,竟都變成了可愛的粽子。

除夕夜: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

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我也吃到我我自己包的餃子,味道就是不一樣。姥姥還在其中的一個餃子裏,加了一塊糖,誰能吃到,誰會有好運的,呵呵,我能吃到它嗎,但每個人都能品嚐到其中的甜蜜。

扭秧歌,逛廟會

大年七年級,我走上街頭看扭秧歌,那鑼鼓喧天聲,把人們從四面八方吸引過來,北方人對扭秧歌可不陌生,但是看到踩着這麼高的高蹺,還能表演出那麼高難度的動作,引發觀眾的一陣陣歡呼聲。我也在人羣中被這精彩的表演而折服,其中喜慶的花車,還有滑稽的西遊記人物裝扮,也是讓我興奮不已。

接下來,就是走親訪友,看節目,逛廟會。今天雖然我們這裏沒有廟會,但是遠在福建的姑姑,給我發來了很多福州的廟會照片,看上去非常熱鬧,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把這濃濃的夜幕裝扮得金光異彩。

就在這歡聲笑語聲中,春節的樂曲接近了尾聲,逐漸落下了序幕。人們又重新整理心情,重新上路,重新開始了一年的美好生活??

第五篇:春節調查報告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14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小年:

祭灶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三、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四、正月七年級

拜年: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正月十五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本文 來自本站)自稱為嫦娥之使,説:“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我們向您推薦相關範文:

春節調查報告格式化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

春節調查報告

關於中國年文化春節的調查報告

春節調查報告李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