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扶貧社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62K

扶貧社調查報告多篇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1

xx縣位於廣西東北部,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瑤、侗、壯、漢等五個民族,轄七鄉三鎮,總人口17.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2.88萬人,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5%。全境為山地,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旅遊資源豐富,是大桂林旅遊圈重要的組成部分,旅遊業已逐步成為支柱產業。為切實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龍勝縣不斷加大投入,在逐步解決各族羣眾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的同時,依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以民族文化旅遊扶貧為切入點,民族文化促進旅遊發展,以旅遊發展帶動民族文化繁榮,努力探索出少數民族山區文化扶貧的新思路,讓山區各族羣眾走上了脱貧致富的道路,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龍勝縣民族文化扶貧的基本情況

20xx年,全縣生產總值27.73億元,財政收入2.2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 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219 元,迄今為止,還有70個貧困村,1.3萬貧困農民,是國家新時期扶貧開發重點縣。近些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民族文化建設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縣民族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縣共投入文化建設資金近1000萬元,修建了縣宣傳文化中心、民族廣場、民族博物館、35個農家書屋、12座宣傳文化綜合樓等,每年開展150次文化下鄉和送書下鄉活動。全縣農村基本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還投入80萬元打造各民族文藝表演節目,此外,還投入近2億元實施村寨改造項目,為遊客觀光旅遊創造便利條件。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結合農村休閒度假、民族風情和農耕文化三大旅遊品牌,着力打造了人間瑤池的温泉、天下一絕的龍脊、壯寨楷模的金竹壯寨、天下第一長髮村的黃洛瑤寨等旅遊品牌,特別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國首批15個景觀村落、8個景觀經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國生態旅遊大縣和中國文化旅遊大縣的兩大牌子,受到各地遊客的高度評價。品牌效應直接推動了山區人民的文明進步,印證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時,2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區(省)級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龍脊魂》、《龍勝侗族文化與旅遊》、《龍勝瑤族文化與旅遊》、《龍勝苗族文化與旅遊》、《龍勝壯族文化與旅遊》、《踩石輪》、《巖坪調》等旅遊系列叢書出台。

二、龍勝縣民族文化扶貧的幾點啟示

啟示1:文化扶貧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人,作為萬物之靈長,無論貧富,都需要精神上的關懷,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各級黨委政府在抓好富農民口袋的同時,更加註重富農民腦袋的工作,這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好事的具體行動,有利於不斷滿足邊遠山區困難羣眾精神文化需求,讓廣大羣眾真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啟示2:文化扶貧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隨着農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後的文化生產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農村社會發展中重經濟輕文化而導致的農村經濟後勁不足、農民因愚返貧、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日益凸顯。實施文化扶貧,不僅僅是豐富農村貧困人口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進一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促進縮小城鄉差距。

啟示3:文化扶貧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抓手。房屋新不等於新農村,衣服新不等於新農民。某縣實施民族文化扶貧的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字,不僅要體現在以人為本地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上,還要體現在用新文化塑造新農民、全面提高農民的文明程度上。實施文化扶貧,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更好地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培育新型農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啟示4:文化扶貧是傳承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各民族優秀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是文化建設開掘不盡的寶庫。文化扶貧有助於提高全社會對繼承發揚民族文化的認識,充分調動各民族羣眾特別是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人們對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搶救和利用等工作,構建民族民俗民間文化資源保護體系、展示體系、產業運作體系、宣傳推介體系,做大做強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設一批民族藝術館,培育一批民族文化經典旅遊景區,使各民族優秀文化在當代文化創造中呈現嶄新風采、發揚光大。

三、龍勝縣民族文化扶貧存在的問題

1、個別地方對文化扶貧的重視程度不夠。隨着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文化建設的力度,全縣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少數地方存在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的傾向,對文化建設理論上重視、實踐上漠視、行動上忽視,認為文化扶貧週期長見效慢,投入巨大產出微薄,僅把文化建設當作裝點門面的面子工程。

2、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千百年來,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底藴豐厚、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由於缺乏統一的規劃,各鄉鎮的文化資源挖掘開發利用不均衡,已開發利用的民族文化產品急功近利,過分迎合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重通俗輕高雅、重形式輕內容,演展類文化產品和文化節目品牌意識不強,往往淺白、雷同、低劣,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精品不多。特別是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文化分佈全縣各鄉鎮,各有特色,還不能有效整合,對民族文化資源深層次上的研究不夠,各民族在民族建築、語言、服飾、風俗等個性的民族元素存在弱化傾向。

3、文化扶貧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當前農村基層文化體制,出現花錢養人、管辦不分的投入機制,出現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狀況,導致部分鄉村文化體系空殼化二是由於長期以來各級財政對農村文化經費投入相對匱乏,同時缺少全社會支持文化建設的氛圍,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扶貧辦、文化、教育、交通、民政、體育等部門的項目資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難以最大限度發揮作用;三是由於文化建設未列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極少地方出現了講話無文化建設內容,規劃無文化項目,資金無文化方面安排的尷尬狀況,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的健康發展。

4、宣傳推介文化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提高宣傳推介能力,實施民族優秀文化走出去戰略,是提升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文化扶貧題中應有之義。隨着我國不斷加大開放交流力度和桂林大旅遊圈的影響,龍勝山水風景和民族風情旅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國際國內遊客數量不斷攀升。但就目前來説,由於文化傳播渠道單一、缺乏具有開拓國際文化市場能力的機構和人才、對外宣傳的精品和品牌項目不多等原因,對外宣傳的創意不新,內涵不足。

5、文化建設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弱勢的農村文化建設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當前的農村文化建設,一是由於地方財政困難的原因,財政難以承擔足夠的資金投入文化建設;二是由於未能把經營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區別開來,政府統包統攬,應該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長期投入不足,應該由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產業長期依賴政府,造成投入者(財政)無法監督,受益者(農民)無權監督,加之縣鄉財政相對困難,難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三是由於財政投入有限,難以啟動相關研究整理和深度挖掘工程,有些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節目僅靠羣眾自籌解決,製作粗糙,品位不高。

四、龍勝縣民族文化扶貧的對策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扶貧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科學發展觀教育,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列入地方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為民辦實事的清單,納入扶貧攻堅計劃,與改善民生聯繫起來,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落實、一起考核,克服先經濟、後文化發展思路,引導地方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和正確的政績觀,積極引導、精心組織,以更加自覺、更加主動的姿態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2、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構成,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在精神,在實施文化扶貧中處於統領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引領和正確主導,文化扶貧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要正確處理主導與多元、多樣的文化關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各民族多樣化的文化生態,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傾向,遏制農村不良文化現象的蔓延,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羣眾民族文化,充分發揮文化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3、堅持重在建設方針。按照保護遺存、扶持傳承、擴大傳播、開發產品的思路,系統保護、科學開發文化資源。在開發利用上,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注重整體性規劃,確保各民族文化資源的完整性、系統性、全面性;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挖掘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族文化;要注重改革創新,使民族文化充分體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現繼承與創新的結合,體制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結合,實現民族文化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挖掘保護上,要高度重視、大力加強各民族文物和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對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梳理,注重科學規劃,加大資金投入,深入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收集整理各民族傳統的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技藝,對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使之保存下來、傳承下去;要在龍勝壯族生態博物館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在少數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反映本民族傳統文化、歷史發展的展覽場所,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花大力氣建好各民族融為一體的民族博物館,以更好地保護文化,擴大民族文化交流。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積極組織開展羣眾廣泛參與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動,特別是要加強學校教育,把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習俗納入中國小課程,發揮傳統民族文化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全面理順民族文化扶貧的體制機制。在加快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要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經濟體制下農村文化扶貧的新路子。既可以經濟搭台、文化唱戲,也可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社會辦、旅遊推介會,在旅遊景點開展民俗表演、展示民俗文化等多種途徑進行市場運作,形成政府補貼、企業贊助、文化管理、社會參與的文化運行機制。要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民營資本的准入門檻,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要鼓勵社會資本在政策範圍內,以各種形式興辦文化實體,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積極培育多元農村文化主體,建立一套政策支持體系,發揮各民族羣眾的主體作用,讓農民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角,堅持民辦、民營、民享,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喚醒農民參與熱情,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力。

5、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要根據各民族文化資源稟賦,加強對優秀文化的選題和規劃,積極挖掘整理民族優秀文化元素,提煉總結髮展實踐中形成的當代優秀文化元素,兼收幷蓄外來優秀文化元素,立足各民族心理特徵和表達習慣,制定差異化的區域發展戰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文化發展佈局。加大對農村文藝作品創作的投資力度,實行精品獎勵制度,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羣眾,進行文化整合創新,努力生產反映當代各民族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採取政府主辦、社會聯辦、羣眾自辦等方式,以文藝比賽為手段,以節日活動為依託,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羣眾積極參與,進一步繁榮農村文化,活躍農民文化生活。大力開展一鎮(鄉)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成果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各民族民間文藝調演擂台賽,形成一批特色文化鄉鎮、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團隊、特色文化家庭。當前,要以龍脊-温泉文化長廊為中心,充分挖掘濃郁、古樸、純真的民族風情,通過政府主導、行家策劃、企業參與、民間運作的模式,着力打造龍脊梯田文化旅遊節、泗水鄉的紅衣節、樂江鄉的侗族大歌節、平等鄉的鼓樓文化節、江底鄉的盤王節、和平鄉的曬衣節、扁擔節等節慶文化,進一步打造黃洛瑤寨民族歌舞表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傳統文化旅遊品牌。

6、深入實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各民族文化走出去戰略,為民族文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要擴大本縣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擇善而從的方針和原則,充分利用節慶活動、宣傳推介活動等載體平台,廣泛組織開展文化交流,努力拓寬對外交流領域,不斷推動文化交流向高層次、高檔次、高品位方向發展;二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制定和完善鼓勵民族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政策措施,組織部分文藝團隊走出村寨,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地宣傳推介,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三要積極運用廣播影視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深入研究國內外羣眾收聽收看的習慣,精心製作外宣產品,提高對外宣傳的技術含量。

7、努力構建完善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一種剛性的財政支出機制,要確保對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於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確保公共財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屯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形成農村公共服務網絡。通過民辦公助、政策傾斜,積極引導文化專業組織和專業户相互聯合,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間職業文藝團隊和農村業餘文藝團體的發展。在鼓勵農民自辦文化的同時,動員散落於民間的文藝人才和文藝愛好者組織文藝協會,使民間文藝協會在保留本地民間文化傳統、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培養農村文藝人才方面發揮作用;大力培養農村專業文化人才,加大對農村業餘骨幹的培養力度,選送有潛力的苗子到市縣文化館或藝術院校培訓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文化、扶貧、教育、體育等資源,實行共建共對,對文化事業費統一規劃、統一投入、統一建設,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形成整體優勢,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的成果,推進農村電影2131工程、農村網絡文化建設以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農工作。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落後文化的社會環境,建立和完善村規民約,開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創建活動,培育積極健康向上農村文化氛圍。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2

根據辦黨組的部署,在庫熱西副主任帶領下,第二調研組於8月2-6日在xx、和田兩個地區就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開展了針對性調研。調研組先後召開6場座談會,聽取xx、和田兩個地區及莎車、葉城、皮山、墨玉4個縣工作報告,同發改、財政、移民、民政、衞生、殘聯、交通等14個部門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同6個地縣的多位領導分頭交換意見。4日中午,到皮山縣地震受災貧困户家中進行慰問,詳細瞭解了房屋重建、生產恢復情況;5日中午,在墨玉縣實地考察了兵地融合嵌入式發展項目。8月11日和22日,庫熱西副主任兩次召集調研組成員,分別彙總調研意見和討論修改調研報告。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的背景及內容

(一)調研背景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這是補齊補好貧困地區這塊“短板”,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事關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事關國際社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調研,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強頂層設計、研究落實措施必然要求。

南疆四地州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市)21個,佔全疆的60%;有扶貧開發重點村2605個,佔全疆的86%;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6.62萬人,佔全疆貧困人口的85.2%。南疆四地州是全疆同步小康“短板”中的“短板”,是我區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只有打贏南疆四地州扶貧攻堅戰,解決好南疆四地州的貧困問題,才能取得全區扶貧開發正面戰場的勝利,贏得我區全部脱貧全面小康的戰略全局。以南疆四地州為重點,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調研,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打贏扶貧攻堅正面戰役,帶動全區扶貧攻堅全局的戰略措施。

(二)調研內容

面臨到20貧困人口全面脱貧的緊迫形勢,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要求,辦黨組作出統一部署,安排4個調研組,分頭圍繞“四個切實”開展調研。第二調研組承擔的調研任務是“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在調研內容的設置上:

一是提出了哪些貫徹落實措施?重點聽取地縣黨委、政府對扶貧攻堅思路方向、步驟及舉措的考慮。

二是圍繞“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討論地縣對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低保政策兜底、移民搬遷安置、醫療救助措施、瞭解人口分類情況。

三是圍繞年貧困人口全部脱貧任務,瞭解和討論地縣完善建檔立卡和摸清底數的情況、貧困發生率的分析和確定情況、扶貧對象包括殘疾人和低保户等分類施策情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的分年度減貧和退出計劃。

(三)調研方法

一是突出重點區域。xx、和田兩個地區貧困人口比重大,扶貧攻堅任務最重。我們在選取調研對象時,把xx、和田作為重點,又從兩個地區中選取墨玉和莎車兩個重點縣、葉城這個邊境和山區大縣、皮山這個易災縣,進行解剖麻雀式的調查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制約瓶頸,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由具體到一般,提出覆蓋全區的“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實現如期全部脱貧的路徑。

二是注重點面結合。在對xx、和田兩個地區進行實地調研的之前,統計督查處向各地州發出通知,統計全區各地縣完善建檔立卡、摸清底數、貧困發生率分析確定等方面的情況。實地調研結束後,我們將所掌握的情況與全區統計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用面上的情況印證點上的調研結論,使調研結論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三是緊貼調研主題。這次調研,我們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就是圍繞“四個一批”,着眼頂層設計,研究精準扶貧全面脱貧的路徑。我們把這指導思想貫穿於整個調研工作之中,主題明確,精力集中,心不旁鶩。

二、地縣學習貫徹618講話精神情況

(一)領會精神,統一思想認識

所調研的xx、和田地區根據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安排,迅速掀起了學習領會、深入貫徹xx6.18講話精神的熱潮,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自治區組織的貴州扶貧觀摩學習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xx地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合部門職責,認真領會講話精神實質,效果顯著。例如,xx地區水利系統充分認識水利對區域經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重要作用,加快貧困地區水利改革發展是保障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也是水利部門重要的行業職責和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將全力破解貧困地區水利發展瓶頸,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薄弱短板。

(二)落實責任,做出工作部署

認真學習貴州扶貧經驗,可以組織人員去學習借鑑,要認真籌備地區扶貧會議,制定好措施辦法,真正找到一條xx特色的扶貧攻堅、如期脱貧奔小康的路子”;xx地委委員、莎車縣縣委書記王勇智同志已批示分管領導帶領莎車縣30個鄉鎮領導和有關部門同志前往貴州就精準扶貧進行實地培訓考察。和田地委書記閆國燦同志批示,“請地區扶貧辦儘快提出地區2020年脱貧的具體實施意見,行署討論研究、統一思想後,地委會決策實施。”xx地區行署副專員阿布都克力木、和田地區地委委員庫來西吐爾遜對扶貧攻堅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到思考。

(三)摸清家底,分解“四個一批”計劃

xx、和田地區圍繞貫徹落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將摸清底數、精準識別、核實好建檔立卡數據作為做好精準扶貧的基礎,將科學劃分類別、扶持對象精準作為做好“四個一批”的關鍵,依託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強化相關行業部門之間的溝通銜接,確保“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分解落實到實處。xx地區、和田地區根據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的要求,經縣鄉村摸底調查和初步統計,分別提出了“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的具體扶貧對象規模。xx地區在分解“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規模的同時,落實了牽頭承擔攻堅任務的行業部門,分別是扶貧部門、移民部門、民政部門和衞生部門,確保壓實責任,發揮行業部門政策資源優勢。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在“四個一批”扶貧對象規模分解中,xx、和田地區也存在部門銜接不到位、數據缺失不完善等問題,需要結合建檔立卡信息系統進行銜接完善。

(四)深入調研,理清精準扶貧思路

xx地區、和田地區能夠按照自治區關於開展扶貧攻堅“大調研”工作安排,圍繞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切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等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工作,深入一線開展調研走訪,摸清底數,找準突出矛盾和優劣勢,理清精準扶貧的思路,為拿出過硬辦法和特殊舉措奠定基礎。xx地區行署副專員阿布都克力木參加自治區扶貧辦組織的貴州精準扶貧工作考察後深受啟發,將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精準扶貧“四看法”與新疆農村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精準扶貧“五看法”,即“一看房、二看糧、三看羊、四看勞動力強不強、五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葉城縣縣委書記李國平介紹了圍繞“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產業扶貧、全力促進就業扶貧、確保實施低保兜底扶貧、做好移民搬遷安置扶貧、紮實推進醫療救助扶貧的目標舉措,重點介紹了葉城縣的“萬名青年創業行動計劃”,即財政出資1000萬元啟動資金,在全縣每個行政村創辦一個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創辦10個小微企業,成就100個創業者,打造1000個“十小工程”(小代購、小超市、小理髮店、小澡堂、小修理鋪、小刺繡、小養殖、小餐廳、小電商、小建築隊)。和田地委委員、墨玉縣委書記何軍同志要求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充分發揮墨玉縣羣眾商品意識強的優良傳統,通過發展小手工業等二三產業,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增收致富。

(五)部門聯動,積極建言獻策

xx地區、和田地區及莎車縣、葉城縣、皮山縣、墨玉縣扶貧部門均能夠與相關行業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互相配合,建言獻策,共商扶貧攻堅計劃。xx地區各農口單位、民政局、衞生局、國網疆南供電公司、殘聯等,將職責與扶貧開發相結合,進行認真調研準備,提出了相應意見建議。xx地區農業局從摸清家底、精準幫扶等六個方面加大力度,共同做好扶貧工作。國網疆南供電公司積極做好無電地區通電方案,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民政局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農村低保羣眾脱貧工作。莎車縣衞生局對相關醫療救助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確保降低農村貧困羣眾個人負擔部分的繳費及醫療費用。和田地區民政局將在自治區核定的低保人口規模基礎上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低保兜底。和田地區發改委將通盤研究資金整合事宜,避免在扶貧攻堅中項目重複建設。

三、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在學習貫徹方面存在不深入不平衡的問題

xx、和田地委、行署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並帶頭學習重要講話,在組織學習、領會精神、貫徹落實上作出了安排部署。但是,調研中發現還存在進展不平衡、尚缺乏深度等問題。尤其是個別承擔“四個一批”扶貧行動計劃任務的縣級部門,在思想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實現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貧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從座談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對618講話還沒有認真學習,發言無的放矢,不能圍繞精神要義展開,缺乏打好扶貧攻堅戰的思想準備。因此,學習領會618講話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努力,從地縣層面進行督促檢查十分必要。

(二)在基礎工作方面存在底數不清分類困難的問題

一方面,部門數據與扶貧建檔立卡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銜接不緊密,存在漏項漏填、填報不準確的問題。如,民政部門的低保人數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不能完全對應,移民搬遷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等。另一方面,按照“四個一批”進行分類,存在人口交叉重疊、不能清晰劃分的問題。對這一問題,地縣感到棘手不好處理,調研組也認為需要認真進行研究,統一進行界定。

3、在整合力量方面存在溝通不夠銜接不緊的問題

一些地縣反映各行業部門存在強調自身業務特點和工作任務的情況,扶貧資源實際整合難度較大,要求從自治區層面對扶貧攻堅力量進行整合。我們在調研中更多地注意到,這一問題的存在,關鍵在於縣市對扶貧攻堅全局缺乏通盤考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作用發揮不夠,沒有從做規劃計劃時開始加強溝通銜接,造成部門各行其是,不能圍繞脱貧主題申報項目。

四、關於“四個一批”的思考建議

根據當前緊迫的扶貧攻堅形勢,結合調研掌握情況和地縣意見,經認真研究、分析和思考,我們就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推動精準扶貧全部脱貧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扶貧攻堅與精準脱貧的指導

出於指導全區扶貧攻堅統一思想和行動的考慮,我們建議近期重點研究出台《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同步小康的決定》、《新疆“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出台《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同步小康的決定》,主旨在於明確全區扶貧攻堅的指導思想和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貧的任務,確定精準扶貧措施、精準脱貧步驟,提出扶貧資源整合、政策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用黨委、政府決定的方式規定下來,確保扶貧攻堅思想統一、脱貧目標明確、推進步伐不亂。

出台《新疆“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旨在分解脱貧任務,明確各地各部門承擔的'任務,建立責任落實機制,指明實現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貧的路徑。

(二)圍繞“四個一批”,盤清家底

建議參考貴州省威寧縣“四看法(看房估算貧困程度、看糧估算農業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勞動力強不強估算務工收入和醫療支出、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估算髮展潛力和教育支出)”,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和扶貧對象特點,精心設計精而管用的辦法,進一步核實貧困人口數量和貧困發生率,測算貧困程度,分析致貧原因,確保摸清盤實底數。按照致貧原因劃分貧困村、貧困户、貧困人口的類型,根據貧困程度進行分層分組,研究制定年度脱貧計劃,完善建檔立卡、動態管理體系,紮實做好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的基礎性工作。

建議由扶貧辦牽總,人社、殘聯等部門參加,調查掌握現有貧困人口中,哪些是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脱貧的?弄清具體人數,細分生產扶持、就業幫助對象,研究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轉移就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路徑、措施,制定具體脱貧計劃方案。

建議由發改委牽總,移民、建設和黨委農辦等部門參加,調查掌握現有貧困人口中,哪些是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從”的地方、需要通過異地搬遷實現脱貧的?摸清異地搬遷村、户、人數,掌握羣眾搬遷意願,確定整體搬遷、分散搬遷、插花搬遷等路徑,測算移民搬遷成本、投入規模和實施進度,提出資金來源渠道,制定搬遷計劃方案。

建議由民政部門牽總,人社、殘聯等部門參加,調查掌握現有貧困人口中,哪些是失去了勞動能力、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實現兜底扶貧的?摸清需要兜底的人數,區分低保和社會救助對象,研究扶貧線和低保線“兩線合一”的實施辦法,制定兜底計劃方案。

建議由衞計委牽總,民政、人社等部門參加,調查掌握現有貧困人口中,哪些是因病致貧、需要實施醫療救助幫扶的?摸清需要醫療救助的貧困人口數量,測算醫療救助分類投入,研究調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增加大病報銷比例和救助力度等,提出醫療救助力量組織方案,制定具體醫療救助計劃。

建議明確政策,對“四個一批”人口相對區分、允許交叉,工作任務多部門共同承擔、不留死角。

(三)釐清任務,壓實責任

按照中央要求,對“四個一批”進行任務分解,明確黨政領導、牽頭部門、參與部門等責任,使各方切實把自己的任務和責任擔起來,共同形成扶貧攻堅的合力。

1、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履行領導職責,深入貧困鄉村進行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辦法,親自部署和協調落實”的教導和要求,認真查找在扶貧開發工作上是不是真正認識到位、思想到位、行動到位,是不是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到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戰略全局中進行認識、把握和部署,是不是真正做到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是不是經常深入貧困鄉村和貧困羣眾調查研究、發現和解決問題?切實認清到2020年使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的逼人形勢,分析並明確黨政一把手應當履行的扶貧責任,建立一把手掛鈎定點包村幫扶制度(每人包2個貧困村、2家貧困户,一定3年,不脱貧不脱鈎),研究實施扶貧開發一把手工程、壓實工作責任的辦法,提出本行政區域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思路、目標和措施,擬定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脱貧的分年度計劃,形成扶貧攻堅行動具體方案。

2、建立健全區負總責、地州統籌、縣抓落實、鄉鎮實施、村級參與的“五級聯動”管理體制。自治區着重圍繞抓好政策制定、目標確定、項目規劃、資金投放、檢查指導、考核評價等,查找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改進完善管理體制的途徑和方法。地州圍繞抓好組織動員、區域統籌、項目監管、資金審計、上下溝通等,查找薄弱環節,制定針對性措施。縣市圍繞抓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落實等,查找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中偏位移位錯位的問題,研究堵塞漏洞、提高精準度的具體辦法。鄉鎮圍繞抓好扶貧對象管理、項目選擇實施等,查找扶貧對象識別管理、項目實施中的薄弱環節,研究推動項目實施和貧困人口脱貧的具體方案。貧困村圍繞抓好項目初選、公開公示、羣眾參與等,充分聽取羣眾意見建議,研究增強羣眾主體意識,擴大羣眾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的實現途徑和具體方法。

3、強化“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户”工作機制。南疆四地州重點查找片區扶貧攻堅的“短板”,調查制約瓶頸和突出矛盾,研究銜接行業規劃與扶貧規劃、強化整合扶貧資源,實現“九通”“九有”“九能”,加速區域整體脱貧的措施;其他地區重點圍繞整縣整地州推進扶貧規劃,調查現實問題和發展需要,研究強化產業支撐、改善基礎條件、提升公共服務的突破方向和具體舉措。

(四)建立上下協調、雙向對接的聚合資源機制

在整合扶貧資源中,縣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自治區部門是最關鍵最有力的推動者。必須抓住這兩個重要因素,建立雙向對接制度,通過上下聯結,加強扶貧資源有效整合,為扶貧攻堅提供堅強支撐。

1、建立規劃計劃銜接制度。充分發揮縣市在整合扶貧資源中的主體作用,由縣市負責,編制縣域扶貧攻堅全部脱貧5年規劃,在規劃內容、資金、項目等方面,使之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行業部門規劃相對接相配套。

2、實行項目申報前期對接。縣市各部門、單位遵循編制的規劃,確定年度項目資金計劃,經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按各自的渠道向自治區進行申報。

3、堅持扶貧項目審批優先。自治區審批地縣申報的資金項目時,對涉及扶貧攻堅資金項目給予優先和傾斜。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3

百色市位於廣西西部,北與貴州接壤,西與雲南毗鄰,東與南寧相連,南與越南交界,全市轄12個縣(區)13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山區佔總面積的95.4%,總人口400多萬人,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百色是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之一,有9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個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區)、506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村,貧困問題涉及廣、程度深、人數多,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02.4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25.5%,佔全區貧困人口的16.3%。貧困人口中:居住在石漠化大石山區的,約佔65%;特少數民族聚集區的,約佔10%;交通不便、邊遠山區的,約佔15%;邊境一線的,約佔10%。在全市3223所各級各類學校(含區直及高校)約80.7萬在校生中,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子女在校生就有14多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17.3%,比重相當大,教育扶貧成為百色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係到百色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百色市委、市xx始終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以落實教育惠民政策、提升資助保障水平、提高資助覆蓋面為重點,以探索創辦職業教育扶貧班為突破口,以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為基礎,全面推進教育扶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 “十二五”期間百色市教育扶貧工作彙報如下:

一、“十二五”期間,百色市教育扶貧取得的成效

(一)教育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為落實好國家貧困學生資助政策,確保每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依據相關政策,百色市及所轄12個縣(區)均設有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人員編制和經費、辦公場地、必要的工作條件等得到有效落實,初步實現職業化和專業化。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貧困學生資助項目包括:學前教育入園補助、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普通高中免學費、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大學貧困新生上大學路費補助、高校本專科生助學金、高等學校生源地助學貸款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助學貸款代償等,資助所需資金絕大部分由中央和自治區下達,市、縣(區)按一定比例配套資金。此外,百色市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於20xx年成立百色市教育基金會,募集善款物資積極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貧困學生資助資金全面有效落實。20xx-20xx年,百色市共籌集中央、自治區、市、縣(區)各類教育資助資金17.1億元,受益學生約208.3萬人次。此外,20xx-20xx年共籌集社會資金2096.15萬元,用於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和資助貧困學生,其中資助貧困學生超過1萬人次;截至20xx年8月,全市已有8.2萬多人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累計發放20xx年各項教育資助項目正在按國家、自治區的有關要求組織實施。

(三)實施職業教育扶貧計劃成效顯著。在認真總結“十一五”期間百色市職業教育“9+3”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十二五”以來,百色市着眼教育精準扶貧,突出抓好貧困縣貧困户的重點扶持,重點辦好一系列職業教育扶貧實驗班、特色班,面向大石山區、邊境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貧困家庭的國中畢業生招生,免費接收職業教育的學生,並推薦就業。創辦了“506職業教育扶貧班”、“百川勵志班”、“廣西扶貧巾幗勵志班”、“廣西扶貧男兒自強班”、“隆林助學勵志班”、“成美巾幗勵志班”、“東盟民俗體育運動馬術班”等十二種類型職業教育扶貧助學班。扶貧助學班的學生每年在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再享受每人每年2100元-5000元不等的生活費補助,保障接受全程免費職業教育,學到一技之長,走出大山就業創業,努力實現“上學一人,就業一個,脱貧一家”的目的。全市共有6050名學生通過百色市實施的職業教育扶貧班接受了職業教育。目前,部分學生已畢業並找到滿意工作,或走向頂崗實習崗位。

(四)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20xx年以來,在中央、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百色市組織實施了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等10多個大類的教育專項工程,涉及12個縣(區)近所學校,中央和自治區下達教育項目工程資金達16.8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2億元,自治區資金4.8億元,加上地方投入資金20多億元,有力地推動我市貧困農村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五)多方籌措資金舉辦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20xx-20xx年,全市約95萬人次參加各級各類短期培訓,如創業培訓、邊民培訓、庫區移民和失地農民職業培訓、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等,投入經費約1.6億元。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工作技能和創業激情。

二、百色市教育扶貧工作的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強化管理,推動學生資助工作常態化。

1.建立貧困生檔案。為了及時瞭解掌握各縣(區)中國小校困難家庭學生的狀況,切實做到“應扶盡扶”,百色市統一要求對貧困學生建檔立卡。要求學校收集貧困生信息檔案,並明確規定,對所有享受補助的貧困學生都必須是從已經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的數據庫中篩選評定,且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户的貧困學生。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子女在校生共計140297人。

2.制定健全管理細則。根據國家、自治區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百色市相應制定了各項學生資助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資助資金髮放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確保全市學生資助工作規範、科學、有序地開展。

3.嚴格資助工作程序。一是做好政策宣傳。利用“學生資助政策宣傳月”,加大對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各級各類學校對上級下達的資助名額、補助標準、辦理程序、享受對象的條件以及相關要求,通過教職工會議、全校學生大會、班會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讓每一位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都吃透相關政策和有關規定,確保資助工作的“陽光”操作。二是組織好學生申請。由學生本人自願提出申請,並填寫申請表。附上由村民委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或其它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原因的證時材料。三是把關好擬資助對象的評定。評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學校(或幼兒園)領導、學生家長和教師代表組成評審小組,按照資助條件對提出申請補助學生的家庭貧困程度進行審核,擬定受助學生名單。四是做好公示。將初擬受助學生名單在校內宣傳欄和學校大門外顯眼處進行7天的張榜公示,同時拍照存檔。公示期滿無異議後,學校將公示結果情況書面上報教育部門資助管理中心備案。五是辦好籤領手續。助學金的發放登記表要求有學生和家長簽字並捺手印,各欄目信息特別是學生姓名和金額不允許有塗改現象,一有塗改視為無效。經銀行代發的助學金,學校要將銀行代發清單收集存檔、上報。六是做好材料歸檔。按要求收集學生資助的檔案資料,確保學生資助檔案資料完整、有效,同時歸檔科學規範。

4.加強督導檢查工作。為了確保惠民政策不走樣,資助工作落到實處在各縣(區)、學校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全市每年均組織兩次以上學生資助工作專項督查,確保資助資金花在點子處,用在刀刃上。

(二)創新職教扶貧新思路促進教育精準扶貧。

“十二五”以來,根據百色的實際,在認真考察多年來勞務輸出扶貧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促進貧困人口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為新視角,把教育扶貧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通過促進每個貧困家庭一人接受職業教育穩定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這一形式,以開辦各種“實驗班”為載體,走發展職業教育解決貧困問題的新路子,使教育扶貧上升到精準扶貧的高度。

1.突出貧困縣貧困户的重點扶持抓好各類培訓。針對全市506個特困村開辦扶貧實驗班,舉辦了“506職業教育扶貧班”,與廣東百川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國家教育扶貧試點項目“百川勵志班”,每年招收全市大石山區、邊境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貧困家庭國中畢業生1000名免費接受中職教育,並推薦就業。同時,針對貧困地區女童接受教育難的實際,在自治區扶貧辦的支持下,開辦了“廣西扶貧巾幗勵志班”,針對扶貧面窄、縣(區)教育扶貧需求不同等因素,開辦了“廣西扶貧男兒自強班”,“隆林助學勵志班”、“成美巾幗勵志班”、“東盟民俗體育運動馬術班”等十二種類型職業教育扶貧助學班。

2.壯大職業教育扶貧辦班辦學規模。為擴大職業教育扶貧班規模,百色市立足市場需求,制定了《百色市職業教育扶貧助學計劃總體方案》(百政辦發〔20xx〕58號),從20xx年起,在已實施的國家教育扶貧試點項目“百川勵志班”、“506職業教育扶貧班”等四種類型助學班的基礎上,重點辦好一批與企業需求對接的扶貧班,使全市職業教育扶貧班達到16個類型,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為主要對象,每年計劃實現招生約6000多人,三年內實現1.7萬人穩定轉移就業,帶動6萬人以上人口脱貧。20xx年,16個類型的扶貧班共招收貧困家庭學生3750人。

3.搞好招生管理提高貧困生接受職業教育覆蓋面。為了幫助國中畢業後希望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順利入學,近年來,全市組織一批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就業面廣、就業率高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大篷車進校園”進行招生宣傳,引導國中畢業生合理地選擇就讀學校、選修專業,為將來順利就業創造條件。由於宣傳到位,20xx年全市共招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0352人,完成自治區下達8600人的目標任務的120.4%。百色衞校開學時出現新生爆滿,無法再接收的現象;市財經學校招生也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凌雲縣職業學校全日制新生突破800人大關;靖西、德保、平果和隆林縣職業學校的新生人數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教育扶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一)學生資助保障能力需要加強。目前,在百色市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和營養改善計劃,全市12個縣(區)只有7個縣的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100%享受家庭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而另外5個屬於國家集中連片開發的貧困縣或自治區貧困縣僅有65%左右的農村義務教育寄縮生享受補助,這給學校在寄宿生名額的分配時帶來困難。營養改善計劃還有3個縣(區)未享受國家試點,9個試點縣的實施範圍僅為農村學校,而不是農村家庭,致使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村貧困家庭隨遷子女因在城區學校就讀而享受不到國家的這一惠民政策。這種只以學校性質來確定補助對象的做法顯失公平,且不能發揮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作用。另外,在我市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是貧困學生,但是,能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只有9個縣的學生,每生每年享受1500元的生活補助費。在右江區、田東縣、平果縣及市直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中,國家助學金覆蓋面只有20%。目前,這三個縣及市直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有15254人,已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有3050人,還有12204人未能享受國家助學金,未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數佔全市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的50.2%。資助標準、資助範圍還很有限。

(二)資助工作管理水平需要完善。一是學生資助宣傳深度廣度不夠。部分學校對資助政策宣傳工作不夠重視,一些學校沒有設學生資助宣傳欄,學生、家長對資助政策知曉率不高。二是學生資助組織機構不健全。個別縣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太少,特別是有些學校沒有成立學生資助辦,沒有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導致資助工作檔案資料收集不完整、學生資助評審過程不夠規範、審核和回訪受助學生的工作不到位、不按要求公示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資助工作規範化程度不高。有些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絕大部分都由教師兼任,平時由於教學工作忙,難以兼顧資助工作,加上缺乏財務知識,學生資助項目和營養餐管理不規範,賬目不清晰,未能做到專項列支、分賬核算。

(三)薄弱學校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學校債務較多。一是全市多數縣(區)大部分學校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差、教學設備陳舊落後、教育信息化水平低、農村教師住房條件簡陋等問題。據初步統計,百色市農村中國小校舍建設、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鄉鎮公辦幼兒園及縣(區)示範性幼兒園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公用廉租房及產權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需要資金累計約40億元。另外,全市每年100所以上標準化學校建設、預置板和木瓦結構校舍改造重建、縣級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及百色中心城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也都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加快建設,統籌協調發展。由於百色經濟欠發達,財政困難,對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巨大,後續投入保障能力嚴重不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步伐緩慢。二是一段時期以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政策重點在於義務教育階段,對高中階段教育的投入尚需加強。在這種客觀形勢下,百色市中心城區多數高中學校為了加強建設,特別是為了創建示範性普通高中,只得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辦學經費。截止20xx年9月底,我市中心城區高中學校負債總額達1.4222億(其中銀行貸款9860萬)。比如,百色學院附中20xx年上劃百色學院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但學校辦學規模沒有重新核定,造成上級有關部門只能按20xx年以前的辦學規模下撥生均辦公經費(710元/年.生),學校教育經費緊缺的問題非常突出。

(四)教育精準扶貧未能實現對農村貧困勞動力扶持的“全覆蓋”。一是由於農村貧困面大而散,基層工作人力不足等一些原因,全市建檔立卡確定的貧困户沒有能夠實現百分之百的精準;二是由於脱貧指標的原因,一些相似於同一貧困線上的家庭人口(含部分返貧人口)沒有能夠及時統計,造成不少“邊緣貧困户”的客觀存在;三是由於扶貧政策和財力投入的原因,造成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實用技術培訓開展難度大。

(五)農村強壯中、青年農民多數外出務工,組織羣眾開展培訓工作難度大,加上在家務農人員文化水平低,集中培訓效果不盡理想。

(六)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還處於初級階段,絕大多數的職業農民還沒有取得一種以上的農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

四、教育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建議在百色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扶貧試驗區。為更好地探索貧困革命老區和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擴大百色市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成效,建議在百色市設立國家職業教育扶貧試驗區,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夯實職業教育扶貧工程的基礎,重點支持興建百色市級職業教育集中區,配備足夠的實訓設備,優化專業設置。幫助建立良好的職業院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網絡,充分發揮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的社會功能,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加大學生的資助力度,繼續實行免學費和生活補助費全覆蓋政策,將助學金標準從現在的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年3000元或更高的幅度。建立國家教育扶貧實驗區學生資助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確保實驗區各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要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門的培訓經費,統一開展有效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讓更多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專業技能教育和培訓並優先就業。

(二)建議進一步擴大學生資助政策覆蓋範圍。為了幫助因家庭困難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普及,貧困學生的資助應重點放在義務教育階段,整合各項資助資金,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全免費。將百色市的田陽縣、田林縣、右江區、田東縣、平果縣等5縣(區)的農村義務教育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的比例也提高到100%,實現全覆蓋。同時,改變以學校所在地為標準來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做法,將那些屬於農村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納入營養改善計劃範圍,讓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另外,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縣級學校資助面為30-40%,市直學校資助面僅15-20%。大多數從縣區到市直高中就讀的貧困學生得不到資助,建議國家和自治區將百色市普通高中學生的資助比例提高到40%以上。對貧困地區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實行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全覆蓋,並提高國家助學金標準。

(三)建議提高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補助標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20xx年秋季學期實施以來,均是按每天每生補助3元(20xx年秋季學期起提高到4元),全年在校200天計的標準實施,由於近幾年物價不斷上漲,每餐4元,要讓一名正在長身體的學生吃到一份營養搭配合理的營養餐,已經很困難。建議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天5元。

(四)請求加大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投入的扶持力度。根據學校發展規模,對照《農村普通中國小校建設標準》,全市農村中國小校舍缺額建築面積165.8萬平方米,需要資金23.2億元;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規劃涉及11所學校80多個單項工程,需要解決資金5.5億元;規劃110個鄉鎮各建設一所公辦幼兒園,12個縣(區)至少建設一所示範性幼兒園,需要解決資金8.8億元;計劃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公用廉租房3000套約15萬,解決近6000人的住宿困難,需要解決資金2億元;計劃建設產權型保障性住房1200套約8.5萬,解決1200户住宿困難,需要解決資金0.5億元。以上項目需要國家幫助解決資金共40億元,鑑於我市財力困難,墾求國家、自治區給予項目資金的支持。另外,鑑於學校為加強學校建設,特別是為了創建示範性普通高中,只得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辦學經費而形成的債務,請求國家、自治區給予支持,逐步化解高中學校債務負擔。

(五)建議出台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細則。針對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過程存在一些誤差和“邊緣貧困”的客觀實際,建議從自治區層面不斷深化改革,出台並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細則,以便規範地方操作的客觀性和統一性,確保貧困地區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六)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引導力度”,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和經費投入額度。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戰略選擇和重點工程,是促進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更是有中國特色農民發展道路的現實選擇。建議中央和自治區一如既往地重視和關注“百色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這一富民工程,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上給予更多的傾斜。

(七)加強培訓後的跟蹤指導和服務工作。引導農民將學到的技術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提高崗位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助推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4

關於扶貧的調查報告大全

為進一步推動扶貧工程在我縣得到更好的實施,根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安排,7月27—28日,由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先國和副主任董黎明帶隊,組成調研組,分別到景福、寶泉、塔山、高堰等鄉鎮和縣農業局、水務局、農業機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貧辦等5個單位,採取聽取彙報,現場查看扶貧項目,走訪座談幫扶貧困户等方式,就我縣實施扶貧工程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來,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農村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按照全縣十年扶貧開發綱要,以新村扶貧整村推進為重點,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培育優勢產業為着力點,大力組織實施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及貧困互助資金髮展項目,使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貧困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增收致富主導產業開始形成,貧困羣眾收入逐年增加,縣級領導聯繫鄉鎮、縣級部門幫村、黨員領導幹部包户的扶貧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全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一)高度重視,健全機構,明確思路。幾年來,我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但仍有省定扶貧村45個,貧困人口7.69萬人,貧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難、用水難、增收難等問題還困擾着這些貧困村和貧困户。為鞏固三年扶貧攻堅成果,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相關部門和鄉鎮及時組建了經常工作機構,充實了專職人員,落實了工作經費,制定了工作職責,出台了一系列扶貧工作和對口幫扶的配套政策。堅持“政

府引導,社會支持,羣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和“綜合開發,重點投入,穩步推進”的基本原則,根據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務扶貧、構建和諧社會扶貧工作要求和我縣廣大農村的客觀實際,明確提出了“打基礎、興產業、優環境、促轉變、建和諧、奔富裕”的綜合扶貧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點,狠抓項目實施,大力改善基礎條件。近年來,我縣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實施扶貧工程,特別是交通、水務、農機、畜牧、農業等涉農部門通力協作,全縣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温飽問題,貧困村的落後面貌正在逐步發生改變。一是實施基礎扶貧,利用幫扶資金816萬元,發動羣眾投工投勞,先後修建衞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飲水工程2867處。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使10.77萬人直接受益,解決了貧困村、貧困户用水難和飲水難的問題。二是利用幫扶資金1853萬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達107個,改善了這些貧困村的運輸難和羣眾行路難的問題。貧困地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為貧困羣眾脱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利用扶貧資金456萬元,在一些貧困鄉村集中成片地實施了優質水果、中藥材、蔬菜等種植業項目9個,1.255萬畝,實施水產、良種兔、山羊、生豬等養殖業項目6個,使每個貧困村都有特色種養產業項目,較大幅度地增加了農民收入,緩解了羣眾增收難的問題。四是實施新村扶貧,解決貧困村發展難。利用扶貧資金1805萬元建設扶貧新村39個,受益農户達3.72萬人。特別是新階段以來,為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戰略,加大了新村扶貧力度。利用幫扶資金在扶貧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園、建沼氣池,改路、

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扶貧工程0.46萬户,改善了幫扶村農户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狠抓勞務輸出,着力增加貧困户的現金收入。勞務輸出是實現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對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貧困地區脱貧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幫助貧困户進行勞務輸出,是實現幫扶形式逐步由“救濟式”向“開發式”轉變、“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我縣扶貧辦、婦聯、工會、共青團、農廣校等部門先後利用277萬元幫扶資金,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3期3200人次,有組織轉移輸出2160人,大部分外輸勞務從業人員月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輸出1人,脱貧1户的效果。為順利推進扶貧新村建設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提高貧困人口素質,近年以來,相關縣級部門和鄉鎮每年都要利用幫扶資金組織全縣對當年啟動的扶貧新村和新農村示範村的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扶貧部門、扶貧工作人員和扶貧對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貧實效。一是加強項目管理,嚴格項目審查,嚴把立項關。把一些切合實際、羣眾急需、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經扶貧部門篩選考察後,再推薦給上級部門和縣政府選擇立項,確保幫扶項目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強工程監督,嚴把質量關。扶貧辦對實施的幫扶項目實行全方位協調和全過程跟蹤,嚴禁擅自修改項目計劃,隨時跟蹤檢查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按期完成任務。三是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對幫扶項目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嚴格把關,確保建成優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強資金管理。明確了幫扶資金和

物資的管理原則、使用範圍。財政、審計部門密切配合,加強監督,規範各項目實施單位財務制度,資金實行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佔、挪用幫扶資金,並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向項目單位違規攤派資金,搭配物資。

二、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縣部分鄉鎮、村一味強調自身的貧困,重視向上級定點幫扶單位爭取幫助支持,幫扶的單位也重視扶貧濟困,積極為貧困羣眾捐資捐物辦實事,輕視引導和調動羣眾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動等待幫扶的現象比較突出。

(二)扶貧資源整合不夠,項目實施後續管理滯後。一些鄉鎮、村只重視爭取了多少項目,接受了多少幫扶資金和物資,忽視了對幫扶項目和捐贈資金和物資的使用管理,在項目設置上沒有從貧困村、貧困户的角度去考慮該發展什麼項目、如何實施管理好項目,沒有把資金與項目的質量完成情況掛鈎。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不夠,“整村推進”效果不明顯。特別是種植業扶貧項目實施後的後續管理嚴重滯後,影響了扶貧項目綜合效益的發揮。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不夠健全。扶貧工作一般體現在幫扶主體的自覺行動上,沒有剛性的目標任務,一些部門和鎮鄉幫扶方式單一,給錢給物忙於應付,沒有從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上下功夫。在貧困村建設中,雖然各部門的項目與扶貧開發有所結

合,但沒有一套長期的向貧困村傾斜項目以達到“整村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投入機制。特別是幫扶方對貧困問題的調研,貧困村發展規劃的編制,信息的反饋,資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夠完善,造成社會扶貧的盲目性。

三、幾點建議

(一)繼續堅持領導重視,統一認識,完善機制。一是思想認識要進一步統一。要把做好幫扶工作始終作為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擺在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緊抓好;二是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每年都應組織相關縣級部門,加強多方銜接,規劃和落實幫扶項目,推動幫扶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幫扶渠道要進一步拓寬。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羣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堅持幫扶與協作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使幫扶的思路更寬,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實加強扶貧項目實施的後續管理,充分發揮扶貧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五是進一步加大對扶貧工作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扶貧工作更加紮實有效推進。

(二)堅持分類指導,充分發揮羣眾主體作用。幫扶的主要對象是貧困村的貧困農民,因此貧困農民既是參與主體又是受益主體,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實施幫扶項目,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要針對貧困人口具有相對性、動態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在扶貧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驟、批次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對有強烈脱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户,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户先脱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5

為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求,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根本上解決部分貧困户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脱貧發展問題。

為了解xx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的實際情況,近期國家統計局xx調查隊深入xx縣、xx區、xx區部分鄉鎮、村組、安置點、搬遷户家,就易地扶貧搬遷情況進行專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xx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措施落實有力、搬遷施策精準、安置方式順民意、後續保障逐步推進,搬遷户的政策知曉率高、滿意度高,但也存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慢、後續就業保障仍需跟進、羣眾顧慮多、舊宅基地騰退政策亟需完善、集中安置方式等問題,需要改進、改善、改變,確保貧困羣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一、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及開展情況

易地扶貧搬遷是國家為儘快解決貧困地區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全面小康而採取的系列舉措之一,其內涵是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具有生存條件的其它地區,改善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拓展增收渠道,儘快擺脱貧困致富奔小康。

(一)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概述

1.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識別。農户申請、村級初審、鎮(辦)審核、扶貧局提供搬遷名冊、國土部門精準確定搬遷對象,並簽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協議、舊宅騰退協議、就業脱貧協議三項協議。

2.易地扶貧搬遷應嚴守二條政策紅線。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人均自籌資金不超過x元、户均不超過x萬元;安置房人均建設面積不超過x平方米。房屋大修基金和天然氣初裝費等不在自籌資金之列。

3.搬遷入住標準。採取集中安置的,安置住房質量合格且已具備搬遷入住條件,並已向搬遷對象正式交付住房鑰匙的;採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質量合格且已具備搬遷入住條件,經核實已搬遷入住的。達到上述要求,就視為完成了搬遷任務。

4.搬遷補助標準。按人補助,集中安置的,建房人均補助x萬元、舊宅基地騰退復墾人均獎勵性補助x萬元、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人均補助x萬元;分散安置的,建房人均補助x萬元、舊宅基地騰退復墾人均獎勵性補助x萬元。

5.搬遷安置點選址做到四靠近四避開四達到。貧困户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意願,搬遷到靠近城鎮、靠近園區、靠近農村新型社區、靠近中心村進行安置,做到避開地質災害區易發區、避開洪澇災害威脅區、避開生態保護區、避開永久基本農田,達到房產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礎配套強、公共服務好。

(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開展情況

易地扶貧搬遷是羣眾看得見、摸得着的民心工程。通過實地調查,扶貧幹部、貧困羣眾反映最見效的扶貧措施是易地扶貧搬遷。xx市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嚴格按照中省扶貧政策和易地扶貧搬遷具體政策的要求,先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措施,建立了從精準識別、政策宣傳、計劃進度到幫扶施策,強力推進,多措並舉促扶貧搬遷,做到了扶真貧、真扶貧。

1.精準識別。全市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為x户x人,從對象核實、結果確認、數據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統一印製易地扶貧搬遷三項協議(搬遷、舊宅基地、脱貧致富),完善了一户一檔信息,夯實了工作基礎,建立了搬遷對象動態調整機制,從對象的核實、反饋,真正解決了底子不清的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數據和全國扶貧開發系統數據保持一致,移民(脱貧)搬遷信息系統數據錄入工作全部完成,實現了搬遷對象精準管理。

2.政策宣傳。通過手機短信,向全市x餘名有手機的搬遷對象和所有移民搬遷幹部定向定期推送政策;通過xx移民搬遷微信公眾號、在《xx日報》開設移民搬遷新徵程專欄,編寫移民搬遷三字經、利用6·25土地日、10.17扶貧日、科普日等形式向全社會宣傳移民搬遷政策。組織開展移民搬遷政策專題輔導會等對區縣、鄉鎮業務幹部進行政策培訓和解讀。在全省率先開通並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向社會各界公佈了移民(脱貧)搬遷政策諮詢熱線,為社會各界及搬遷羣眾提供政策諮詢服務。建立羣眾參與、監督移民搬遷工程建設機制。定期邀請搬遷羣眾到安置點現場參觀、瞭解移民搬遷建設工程進度、工程質量,以提高羣眾參與率來提升羣眾的滿意度,從而得到羣眾支持,贏得民心。

3.計劃進度。一是建立問題整改台賬。二是強化措施,對標達標。嚴格對標人均建房面積、羣眾自籌等政策紅線,紮實開展整改工作。對於尚未入住的,通過調整對象和調整户型相結合辦法予以整改;對於已經入住的,通過簽訂產權共享協議、共同居住協議加以整改;對原址重建的堅決退出移民搬遷序列。對於提前收取自籌資金問題,通過整改,全部退還搬遷羣眾。20xx年計劃脱貧易地扶貧搬遷户安置房面積、自籌等符合政策規定,做到了住房不舉債、脱貧有保證。全面開展拉網式全覆蓋大巡查工作。統一部署、提高格次、加大強度、市縣聯動,開展了易地扶貧搬遷拉網式全覆蓋大巡查,堅持户户過、點點到、全覆蓋,對巡查出的問題,現場進行交辦,以巡查整改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整體推進。

4.幫扶施策。按照市級統籌、部門配合、縣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合力攻堅,共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圍繞脱貧攻堅大格局,主動對接融入全省、全市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總盤子,促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幾個一批的項目、資金和幫扶措施對建檔立卡貧困户的全覆蓋,優先向易地扶貧搬遷羣眾傾斜。對已解決安全住房的易地扶貧搬遷户,落實以户定業、以户定扶增收致富措施,逐人確定就業崗位,提供個性化服務。充分利用鹽銅扶貧協作平台,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推動公房變工廠、社區變景區。實施就業崗位菜單式對接、就業狀態清單式管理、勞動力資源賬單式供應。落實兩清單一平台一會議制度,因户因人抓好搬遷羣眾就業問題,確保每一户搬遷羣眾至少有一名勞動力穩定就業。20xx年為搬遷羣眾落實就業崗位x個,其中通過培育特色農林業提供就業崗位x個、發展勞務經濟提供就業崗位x個、發展服務業提供就業崗位x個、資產收益扶持x個、兜底保障x個。

二、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近年來,xx市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經核實確認,全市十三五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x户x人。根據省國土、扶貧《關於調整20xx年度和下達20xx年度全省易地扶貧搬遷計劃的通知》(x發〔20xx〕x號),20xx年xx市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任務x户x人、20xx年x户x人。

(一)總體情況

1.易地扶貧搬遷有序開展。20xx年建設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全部竣工,x户x人已全部入住和交鑰匙;20xx年計劃建設的x套安置房已全部竣工,已入住x户x人。

2.減貧計劃全面落實。xx市列入20xx年計劃脱貧的x户x人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其中,xx區x户x人、xx區x户x人、xx縣x户x人、xx區x户x人,新區不涉及計劃脱貧的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安置房已全部建成,並向搬遷羣眾交付了住房鑰匙。

3.安置點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全市x個所有安置點全面復工。已建設完工安置項目x個,正在進行主體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x個。

(二)鄉鎮情況

通過對xx縣、xx區、xx區的三個鄉鎮進行了座談和實地查看,目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1.易地扶貧搬遷紮實落實。如,xx區某鄉鎮共涉及貧困人口x户、x人,20xx年已交鑰匙x户、x人。其中,20xx年脱貧户涉及x户x人、20xx年脱貧户涉及x户x人、未脱貧户涉及x户x人。

2.搬遷安置方式呈現多樣化。

一是集中安置。集中安置分為進城入鎮安置、農村新型社區安置、依託中心村莊和已建集中安置點續建安置、跨區域集中安置四種。在城鎮購買存量房、公租房的也視為集中安置。xx區某集中安置點計劃為x户x人,20xx年安置的搬遷户為x户x人,已入住。

二是分散安置。少數不具備集中安置條件的搬遷户,可採取插花安置、梯次搬遷、投親靠友等方式,在有一定集聚規模、基礎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好、有增收致富條件的地方進行分散安置。20xx年xx區某集中安置點已經安置為x户x人。其中:自建房安置x户x人,分散安置交鑰匙工程安置x户x人,目前x户都已達到入住條件,已實際入住。

三是交鑰匙工程。對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的農村特困户,由政府通過養老機構或閒置資產改造、實行住房兜底保障。如,xx區某鄉鎮x個村x户五保户在安置點順利拿到了新房鑰匙拎包入住。

3.搬遷安置程序嚴謹有力。如,xx縣某鄉鎮20xx年交鑰匙工程共x户x人。該工程規模框架結構平房x間,x平方米,項目估價x萬元,截止20xx年x月底全部入住,20xx年加快後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安排好搬遷户的後續就業工作,x户x人20xx年已脱貧。20xx年鎮區集中安置點工程於20xx年x月開工建設,項目招標全額x萬元,項目工程相關類手續已全部辦理完畢。x月中旬安置樓主體竣工且驗收,組織x户x人的搬遷户,在縣公證處的監督下舉行了抓號分房式,x月舉行了交接儀式,目前建檔立卡貧因户集中安置樓已基本達到入住條件。

三、貧困户搬遷前後變化情況

通過對安置點貧困羣眾的實地查看和座談了解,貧困户的居住生活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

(一)貧困户基本情況

1.搬遷情況。調查顯示:貧困户原有住房結構多為土木結構,搬遷後均是磚混結構,安全性提高。同時解決部分貧困户因無房,長期借別人的閒置房屋居住的情況。如,貧困户楊某,其父母在世時,建了一院莊基,三孔窯洞,三個哥哥每人一孔,他本人沒有莊基,就居住在其兄的一孔窯洞中,現在已經搬遷居住在磚混結構的庭院式房屋中。

2.後續保障情況。調查顯示:貧困户已經解決了住房問題,也通過技術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等方式,增加了家庭收入,後續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二)搬遷前後比較分析

1.生活條件轉好。搬遷前,貧困户生活在山上或者出行不方便的地方,吃的井水或者泉水,下雨天路滑難以出行;搬遷後,房屋附近交通便利、環境較好,並配套建設了供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實現了水、電、路到户,住房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得到了解決,有效改善了搬遷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2.思想觀念轉變。搬遷前,由於地理位置、生存條件限制,信息閉塞,接受教育機會較少,與外界交流少,思想守舊、觀念陳舊,因循守舊,生產技術落後,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創業意識,許多事不敢想、不敢幹;搬遷後,由於生產生活環境的變化,同外界社會的來往與交流日益頻繁,生產熱情高漲,治窮致富觀念增強,學技術用技術,自力更生,信心足了,勁頭大了。

3.增收渠道轉寬。搬遷前,只有農業生產收入,除了日常生活外,所剩無幾;搬遷後,隨着思想觀念的更新,部分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户因地制宜、就近擇業,發展特色產業、做擺攤餐飲生意、就近公益性崗位等渠道來增加收入,拓寬了搬遷羣眾的增收渠道。

4.滿意度轉高。搬遷前,雖然貧困羣眾温飽問題解決了,但沒有房子或者屬於危房,嚴重影響了生活,也影響後代的婚姻等問題,極大地增加了思想負擔和經濟負擔。搬遷後,黨組織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解決貧困羣眾生活的有力抓手,解決了貧困羣眾長期困擾的居住問題,極大地減輕了家庭負擔。通過入户調查顯示,貧困户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知曉率高,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滿意度高,個個都説好。

四、調查過程中看到的一些亮點

xx市圍繞搬遷是手段、脱貧是目的、就業是核心、產業是根本的工作理念,堅持搬遷安置與脱貧發展並舉,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亮點。

(一)依託園區謀劃搬遷。依託物流園區、工業園區等基礎,為搬遷户提供就業崗位,提供門衞、保安、保潔、製陶學徒、停車場管理員、觀光車司機、講解員等崗位,讓搬遷羣眾脱貧致富。

(二)依託產業開展搬遷。依託產業優勢,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採取產業扶持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在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搬遷對象支持。如,xx區某集中安置點周邊配套中藥材種植扶貧基地,吸納搬遷户進行中藥材種植及在就近工作園區就業,搬遷户不僅穩得住,後續收入也有保障。

(三)依託景區開展搬遷。依託xx區金鎖石林、xx梯田景區等景點優勢,針對撤遷貧困户勞動力狀況,依託文化旅遊公司,與貧困户搭建平台,簽訂勞務合同,安排就近的易地扶貧搬遷户為生態護林員、景區保潔員,領取工資,並參與公司分紅,確保了搬遷羣眾安居樂業。

五、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施以來,xx市各區縣積極探索搬遷安置模式,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

(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較慢。為了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到位,貧困地方編制了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部分安置點主體工程已經建設完畢,但相應的水、電、氣、暖跟進不夠及時,配套建設進展緩慢。如,某安置點主體工程建設完畢,部分搬遷户已經入住,但樓內的供氣、樓外的道路、綠化等沒有建設起來,影響了搬遷户的居住。

(二)後續就業保障仍需跟進。有事做、能致富是搬得出、穩得住的關鍵。目前,搬遷羣眾遷居安置點後,部分安置點的產業規模不大、勞動力需求不足、依託的資源優勢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致使搬遷後安置就業人員的能力有限。

(三)羣眾顧慮多影響搬遷。一是故土難離。存在故鄉情結,特別是受生產生活習慣和文化風俗等影響,認為到陌生的地方不適應。二是生產生活成本變高。在新的居住地往往面臨用水、電、氣、暖、菜、物業費等多項支出,而這些在原居住地是不需要花錢或少花錢的。三是不願意放棄老房子。為了堆放一些農具,還有部分是為了留好退路,在安置點如果生活不下去了可以回去居住。四是部分安置點距離貧困户生產地較遠,勞動生產不方便。

(四)舊宅基地騰退政策亟待完善。實施移民(脱貧)搬遷舊宅基地騰退,推動舊房拆除及土地復墾,即通過與搬遷户簽訂舊房拆除協議,搬遷户在搬遷安置後1-3年內,將舊宅基地騰退並拆除舊房及其附着物,搬遷户在騰退舊宅基地後,按政策規定獲得獎勵性補助資金。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有的貧困户需要舊房子放置農具或者糧食,有的貧困户房子以土牆而建、臨居而建,如拆除影響其他非貧困户的住房安全,使得舊宅基地騰退政策執行起來不容易。

(五)集中安置上主要是樓房化安置多、平房安置少。按照要求,集中安置比例不得低於x%,分散安置不得超過x%。統規統建的安置住房,單户住房最大建築面積不得超過x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要控制在x平方米以內,對人均超過住房標準面積的,超面積部分由搬遷户自行負擔。集中安置的目的是集約節約用地,為扶貧搬遷用地留足空間。而對於貧困户來説,單家獨院生活慣了,上樓不僅適應不了,更重要的是生產工具、糧食無法存放,物業等費用支出大,對於部分安置點屬於多層,住在二層以上的年齡偏大的老年人,出行更不方便。

六、建議

為了將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到實處,實現貧困羣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的民心工程。按照規劃藍圖,在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上持續用力跟進,在就業安排、子女入學、看病醫療上持續跟進,在減免相關費用方面持續跟進,確保搬遷户住的安心、生活舒心。

(二)多措並舉解決後續就業保障問題。一是強化勞動技能培訓。結合搬遷對象就業方向和創業意願,科學制定勞動技能培訓,鼓勵就地就近創業。二是加大遷入地後續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依託安置區資源優勢,大力扶持發展特色產業、旅遊服務業和勞務產業等,積極引導搬遷羣眾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三是開發公益性崗位。及時掌握對清潔工、水電工等工種的需求信息,加大環衞、綠化、安保、交通協管、公共設施管護等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優先安置貧困户就業。四是開展勞務輸出。加強與外地企業合作,特別是發揮鹽銅扶貧協作作用,與江蘇鹽城市的勞務協作,有計劃、有組織地輸出勞動力到外地務工。

(三)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的宣傳力度。採取組織貧困户就近或外出參觀、組織技術培訓班等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使搬遷羣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進一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加堅定治窮致富、創建美好新家園的決心和信心,確保待搬遷貧困户自覺自願、積極主動搬。

(四)舊宅基地騰退政策要科學合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建,要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做到因地制宜,精心選建。要切實解決好回購舊宅基地問題,把安置點的選建同農村勞動生產建設相結合,合理妥善解決好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確保搬遷羣眾穩定居住、長期發展。(五)靈活運用安置方式。對於多種多樣的安置方式,要充分徵求貧困户意願,尊重他們的選擇,合理用好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方式,特別是做好樓房安置和平房安置的合理佈局,因地制宜,圍繞地區條件較好的村落,採取流轉土地,做好土地佈置,充分地用好空置房屋,確保實現應搬盡搬、能搬快搬、搬後安居樂業。

縣人大常委會:

為了深入瞭解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17年工作要點,經主任會議研究,成立專題調研組分別到部分鄉鎮(街道)和移民安置點,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對我縣2012-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扶貧生態移民)工作開展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2012-2015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推進情況

xx縣2012-2015年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六個,安置規模為1154户5423人。10月底完成實際入住749户3933人,各安置點具體推進情況如下:

(一)2012年盤水街道河邊村鐵廠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xx0户700人,目前,統規統建住房完成1xx套,統規自建房應建44套,實際建設完成43套,搬遷入住112户512人;

(二)2012年江西坡鎮茅背衝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125户731人,實際搬遷入住2户9人,由於該安置點因選址不當,基礎配套設施難以全覆蓋,通過多次共商,羣眾搬遷意願仍不高,經委託第三方進行評估核價後置換江西坡茶場社區保障房安置,現已共商願意搬遷納茶小區的有57户257人;

(三)2013年樓下鎮夾馬石坡腳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376户1715人。目前該安置點實際入住376户1715人;

(四)2014年青山鎮百合小區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232户1140人。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實際搬遷入住210户1059人;

(五)2015年新店鎮林場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136户585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還有8套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實際入住69户347人;

(六)2015年龍吟鎮長衝安置點。計劃安置任務125户552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126户581人,實際入住69户291人。

二、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推進情況。

(一)搬遷入住情況。xx縣20xx年安置規模為8558人,截止6月30日,已實際入住8817人,各安置點完成情況如下:一是縣城惠民小區安置點安置任務為358户1417人,已搬遷入住384户1550人;二是東城區(江西坡)納茶小區安置點安置任務為845户3870人,已搬遷入住608户2855人;三是興義灑金(一期)安置點安置任務為667户2946人,已搬遷入住945户4087人;四是興義木賈安置點安置任務為50户325人,已搬遷入住50户325人。

(二)資金結算及科目驗收情況。由於上級資金未全部到位,縣城惠民小區、東城區納茶小區兩個安置點住房性質均為購置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未完成資金結算。按照《xx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驗收管理暫行辦法》,成立了xx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科目驗收工作委員會,但相關程序未完成和檔案資料未收集健全,驗收的基本條件尚未全面具備,待項目實施單位完善後再行驗收。

(三)舊房拆除及三塊地盤活情況。根據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擬定了《xx縣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復墾複綠方案》和《xx縣易地扶貧搬遷盤活三塊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全縣十二個鄉鎮(街道)進行全面排查摸底,適時啟動舊房拆除復墾複綠工作。

三、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推進情況

我縣2017年計劃搬遷4010户xx5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63户11728人,共規劃建設3個安置點(其中縣內安置點1個,跨區域安置點2個)。

1.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鎮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1310户5356人;2.興義市灑金(二期)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1555户6386人;3.興義市浙興商貿城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1145户4795人,目前,搬遷人口精準核實已基本完成,年底前可完成搬遷對象的錄入、標識並公示和向搬遷對象發佈搬遷告知書。

四、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推進情況

xx縣20xx年安置規模10304人。其中:十三五規劃內指標1196户5000人,十三五外新增指標1322户口5304人。建設安置點兩個,其中西城區龍溪石硯小鎮安置6000人,安置點選址位於南湖街道保衝,由浙江新大集團統一規劃、設計、施工。目前,正在按要求完善相關手續和徵地拆遷等前期工作準備;東城區布依茶源小鎮(二期)安置4304人,目前,工程已進入實質性施工。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認真調查核實新增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通知》,通過深入開展調查摸底入户共商,我縣3個深度貧困村、居住在生產發展條件較差村寨的困難羣眾,願意搬遷的納入新增搬遷人口;50户以下(含50户)、通硬化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困難大、成本高的自然村寨貧困發生率高於20%的村寨,全部納入整體搬遷。

五、存在的問題

(一)從事易地扶貧搬遷業務力量薄弱,靠縣移民局完成大量業務工作,而移局空編缺員嚴重,現有行政事業編制23人,在編人員僅13人,除去從事水庫移民業務和工勤人員外,從事易地扶貧搬遷業務人員僅有5人。根據省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領導體制和組織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搬遷人口3萬人以上的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人員不少於25人。

(二)2012-2015年生態移民搬遷,由於生態移民工作是2014年才從縣發改局轉移到縣移民局的,遺留問題多,安置點搬遷入住率低;由於搬遷對象未全部鎖定,有的安置點統規自建房未建設完成,有的安置點基礎設施未竣工,有的保障房裝修未達到入住條件;各安置點工程檔案資料收集不全,管理不規範,至今未進行工程竣工決算和項目交工驗收。

(三)20xx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一是搬遷對象識別不夠精準,存在貧困户與非貧困户合户搬遷情況;搬遷家庭人口數與國辦系統人口數不一致,有的搬遷人口比貧困系統人口多,有的搬遷人口比貧困系統人口少。存在有2014年已脱貧人口作為貧困人口參與搬遷情況,存在有國家公職人員、四有人員參與搬遷情況,還有已購買商品房、廉租房人員參與搬遷情況。20xx年整寨搬遷點有未滿足雙50的要求而被列為整寨搬遷點,非貧困人口搬遷比例大。

二是搬遷入住率低,部分搬遷人員存在兩頭居住現象。由於現在要拆除舊房,部分搬遷户有回遷現象。

三是安置點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進度緩慢,如惠民小區幼兒園建設、東城區布依茶源小鎮學校建設、灑金安置點附屬設施建設滯後,離市區較遠,搬遷羣眾到市區就業及辦理相關事務存在困難,且無農貿市場、金融服務機構等,搬遷户反映極為不便。

四是搬遷羣眾就業率不高,子女就學收費高。搬遷羣眾就業得到實際解決就業少,且大多數不穩定,如興義安置點興義市提供的就業崗位,勞動力需求條件要求苛刻,大部分就業人員要求年輕化、高學歷。搬遷羣眾子女就學按照興義市標準收費,搬遷羣眾難以承受。搬遷羣眾在xx就學,國小隻需繳納保險費15元,國中每學期預交500元生活費,建檔立卡貧困户學校每人每學期補助650元生活費;而搬遷户子女在興義就學,國小住宿生活費等費用合計2530元每人每學期,國中住宿生活費等費用合計2340元每人每學期。由於大部分搬遷羣眾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户,人均年收入低、子女多,負擔較重,難以支持相關費用。

五是舊房拆除、復墾複綠及三塊地盤活工作落實緩慢,有工作實施方案,舊房拆除復墾複綠還未實質性啟動。無工作開展印證材料,盤活率較低。

(四)2017年、20xx年搬遷對象未精準確定,(十三五剩餘指標全部安排在20xx年實施),由於整寨搬遷點未確定。(由於在2014年脱貧的、已經得到危房改造的、一人户、二人户和五保户,不能納入搬遷對象,剩下的貧困户符合搬遷條件的有限。調研中鄉鎮反應到:各年度的搬遷指標均是至上而下下達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完成指標任務存在困難。)鄉鎮(街道)上報搬遷對象時未嚴格按照縣政府分解的指標任務抓好落實,導致出現搬遷貧困人口或多或少不精準的情況。

(五)十三五外新增易地扶貧搬遷整寨搬遷點34個,搬遷人口1322户5304人(精準貧困xx0户613人),其中白沙鄉新增985户3800人,高棉鄉新增26户121人,樓下鎮新增87户330人,新店鎮新增xx户82人,興中鎮新增206户971人。截止11月25日,涉及的5個鄉鎮均未上報搬遷人口信息。

六、幾點建議

一、建議政府採取措施,着力解決縣移民局空編補員問題,充實扶貧搬遷業務人員;

二、着力抓好2012-2015年項目收尾工作。建議縣政府責成縣發改局、縣移民局牽頭,相關部門及鄉鎮配合,明確專人和時限,及時做好2012-2015年生態移民項目的收尾工作,確保全面收尾銷號。

三、建議縣政府要求鄉鎮(街道)列出符合搬遷條件的農户名單和可以符合整寨搬遷條件的自然村寨,摸清家底,再次掀起動員工作的高潮,必要時可抽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工作組參與做動員工作,盡最大努力完成搬遷任務。

四、建議縣政府責成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明確專人,按要求及時做好五個三和舊房拆除復墾複綠工作;

五、建議縣政府採取措施加快解決移民就業、安置點房源建設、配套服務設施等問題,用安置點的示範帶動促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根據湖南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處的佈置,桂陽調查隊於2016年7月11日至2016年7月13日對桂陽縣2016年異地扶貧搬遷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一、桂陽縣2016年易地搬遷扶貧計劃人數

據調查,桂陽縣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户總任務人數1614人,桂陽縣計劃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户152户433人,涉及荷葉鎮唐家村集中安置62户164人,太和鎮分散安置17户55人,蓮塘鎮分散安置26户85人,流峯鎮分散安置15户31人,白水瑤族鄉分散安置26户70人,橋市鄉分散安置6户28人。

二、桂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

1、荷葉鎮唐家村集中安置點,結合地質災害安置點非貧困户98户584人和建檔立卡貧困户62户164人已經全面動工,封頂5棟90套,還有70套正在建設中。

2、太和鎮芙蓉村分散安置,結合地質災害安置點瑤民新村,分散安置4户21人,投親靠友4户7人,已經封頂60套,正在做公共設施建設;另外投親靠友到縣城1户2人,購房安置8户25人,還在籌劃中。

3、蓮塘鎮潘家村、羣益村、長沙村、宜福村26户85人全部屬於分散安置,已經動工10户。

4、流峯鎮桃源村15户31人全部屬於分散安置,已經動工6户。

5、白水瑤族鄉四合村、清溪村26户70人全部屬於分散安置,已經動工23户。

6、橋市鄉輝山村6户28人全部屬於分散安置,已經動工3户。

截止7月8日,一個集中安置點62户已全面動工,分散安置90户,已動工50户,還有40户準備動工。

三、桂陽縣異地扶貧搬遷的主要困難

1、集中安置點工程大,部門資金到位慢,困難羣眾自籌難,有些户型建設標準超標。

2、分散安置很難統一户型,省易地聯席辦提供的户型圖不符合本地建築風格習慣,建檔立卡貧困户不接受這些風格户型。

3、易地扶貧搬遷配套政策滯後,補助資金至今還沒明確,導致有些建檔立卡貧困户不敢動工。

4、山區搬遷户由於地理因素,存在選址難的問題,孤寡老人搬遷到城鎮又擔心無法生存。

5、購房安置搬遷户選購難,在城鎮很難找到面積不超標的户型,鎮區房存在三證不全的問題。

四、對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意見建議

1、增加扶貧資金總量,提高扶貧搬遷項目建設補助標準,降低地方配套資金比例。

2、加大項目的整合力度,建議在制定扶貧搬遷政策的時候,對整合各部門資金有明確的要求,在源頭上形成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

3、建議在户型的配置能更加多樣化,以便適應各地區不同的建築風格習慣,給貧困搬遷户提供更多的選擇。

4、加大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後期扶植力度。除了完善安置點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便搬遷户的生活,還要扶植後續產業發展,以保障安置點的經濟發展活力。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6

按照區委《關於深入開展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的通知》精神,我同辦公室的兩名同志組成調研專班,到聯繫村樟村坪鎮黃馬河村就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了實地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黃馬河村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黃馬河村位於樟村坪鎮西北邊陲,與保康縣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馬坡、黃馬河等三個貧困村合併而來。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6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528户1548人。主導產業是傳統的糧油種植和養殖業。2014年農民人平純收入9961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

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團結帶領全村人民,齊心協力謀發展,集中精力搞建設,全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村共硬化村級主幹道28公里,新修村組晴雨通車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設施8處;新建沼氣池150口;培育牲豬規模養殖户4户、山羊規模養殖户3户、特種養殖户3户(其中,大鯢養殖户1户、山雞養殖户1户、鴿子養殖户1户);發展核桃700畝、高山無公害蔬菜200畝。

由於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資源匱乏,該村發展還存在很多困難。該村有村級債務43萬元,現有貧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飲水困難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個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寬帶網,是全區26個特困村之一。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貧原因

一是村域經濟基礎薄弱。村內無集體企業,2014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債務化解難,造血功能差。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農民仍用傳統方式耕作,自給自足,經濟發展不成規模,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交通條件差。供電網絡老化,村內1/3的農户用電不達標。手機信號沒有覆蓋全村,只有少數農户安裝寬帶網,村民對外聯繫極不方便。全村80%農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貧困户致貧原因

貧困户致貧原因很多,集中表現在因病、因殘、因災、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智力、供養子女讀書、老齡化、兒孫不供養等。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因病致貧是主因。在調查中瞭解到,黃馬河村貧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142户,佔貧困户的83%;缺勞力12户,佔貧困户的7%。比如,黃馬河村五組的常昌貴,患有癲癇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殘疾人,兒子讀七年級,家中無任何經濟來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

二是觀念落後是根源。調查發現,貧困户絕大多數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無勞動,又無技術,缺乏幹事創業的激情,觀念比較傳統、保守,守攤子的思想比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誘因。在農村,大病救助、災害救助、農村低保、養老服務等社會保障嚴重不足,標準不高,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因病因殘,極易返貧。

三、黃馬河村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統一思想認識。要召開村組幹部會、黨員代表會,武裝骨幹,統一思想,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克服項目爭取難、資金籌措難、羣眾組織難、短期脱貧難等思想障礙,主動適應新常態,提高扶貧攻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充分發動羣眾,把羣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投入到扶貧攻堅的熱潮中來。

二是要完善發展思路。根據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重新調整發展規劃。在產業上,積極探索發展高山蔬菜和特色養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進一步優化方案,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減少浪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註重班子建設,村民素質的提高和各種軟環境建設。

三是要充分體現精準。要把工作重點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貧上。根據對黃馬河村貧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會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個貧困户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謀劃項目。中央發出精準扶貧的號召後,各級將會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就要認真謀劃項目,並做好項目的前期準備,力爭有較多的項目落地,併產生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護生態環境。黃馬河村自然環境優美,生態植被良好,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資源環境的破壞,着力打造天藍地綠、山青水淨、房靚物豐、人和家興的秀美風光,為夷陵區保留一方淨土,為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空間。

四、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在黃馬河村瞭解到的有關情況,現對我區即將展開的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進一步弄清情況。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要在進一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貧困狀況,扶貧才能有的放矢。現有的貧困村是根據每年年報上人平純收入的多少確定的,貧困户和貧困人口是根據歷年減少的脱貧户、人口的基礎上確定的,與實際不完全相符。建議對全區的貧困户統一設定標準,各駐村工作組進村後,第一件事就是根據統一標準,對貧困户、人口和致貧原因進行調查摸底,準確識別,把這些基礎數據彙總後,根據貧困户佔全村總户數的比例確定重點貧困村,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精準扶貧工作規劃。

(二)進一步完善規劃。根據全區貧困人口的分佈狀況,結合上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要求和政策,進一步完善“1十n”的精準扶貧規劃,即一個總體規劃,外加扶貧搬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基礎設施(水電路網)建設規劃、無能力脱貧人口的基本保障規劃等,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使全區精準扶貧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均衡發展。

(三)進一步突出重點。本次精準扶貧的重點是貧困人羣的脱貧,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財力放在一家一户貧困人口的脱貧上。為此,要突出以下重點。

一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通過扶持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增加收入,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會保障投入。調查發現,現階段農村貧困人口絕大多數是因病因殘致貧。因此要增加醫療救助的投入,放寬大病救助的條件,提高新農合報銷的標準,加強基層衞生事業建設,切實提高農民羣眾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時要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解決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

三是大力改善基礎條件。貧困地區面上的貧困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暢、信息不靈。要下決心集中一定資金,進一步改善邊遠貧困地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為面上的脱貧致富奠定基礎。

四是適度發展養老產業。由於客觀因素,邊遠貧困地區光棍家庭呈增長趨勢,未來十到二十年內五保户將大幅增加,鄉鎮福利院要適當增加投入,擴大規模。現在,子女在外打工掙錢或在城鎮落户,老人不願離開農村,農村社會養老也將有一定市場,另外,現在城市居民也有季節性到農村居住的願望,這將給農村的養老產業帶來機遇,應統籌規劃,逐步發展。

五是統籌考慮扶貧搬遷。扶貧搬遷無疑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實行搬遷扶貧難度很大,多種原因不願搬遷,囊中羞澀無力搬遷,有求於人難以搬遷。要做好搬遷扶貧工作,必須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核心是三點:①科學合理規劃居民點。②加大對居民點基礎設施的投入。③結合城鄉統籌、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扶貧搬遷的相關政策。做到這三點,然後逐步引導,必有所成。

(四)進一步創新方式。總結以往扶貧的經驗,這次精準扶貧在方式上要有所創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實效。具體就是搞好五個結合。

1、政府主導與羣眾參與相結合。政府在做好統籌規劃、制定政策、組建專班、強力推進的同時,要充分動員,武裝骨幹,發動羣眾積極參與扶貧脱貧工作,把羣眾發動起來才有不竭的動力。

2、行政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如在扶持產業發展時,先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利用扶貧資金讓貧困户在合作經濟組織中佔有股份,既讓貧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後,又反過來帶動羣眾發展產業。此外在資本下鄉、社會救助、志願服務等方面,動員和組織好了,潛力巨大。

3、扶貧開發與城鄉統籌相結合。要把精準扶貧工作放在夷陵區全域規劃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中去謀劃部署,在產業佈局、項目安排、城鎮化建設上豐富完善、同步推進,不搞成“兩張皮”。

4、幫助發展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重點在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這無疑是正確的。有些貧困家庭,因年老體弱、長期生病、智障殘疾等原因,通過幫助發展不可能脱貧,需要通過提高保障水平、實施社會救助解決其基本生活問題,在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經濟脱貧與精神脱貧相結合。在開展精準扶貧的同時,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新型農民教育、農户評選、宣傳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質,學習創業技能,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文明新風,有效解決在部分貧困人羣中存在的不團結、不勤奮、不養老的問題,提振精神,樹立信心。

(五)進一步注重實效。新的歷史時期的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重點工作,各級領導幹部務必轉變作風,察實情,出實招,幹實事,方能取得實效。切忌情況不清,有失精準;切忌一哄而上,龍頭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辦實事。總之,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把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根據市政協工作安排,由紫陽縣政協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於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592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158個,佔全縣總村數的75.3%;現有貧困人口11.4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繫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2014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脱貧1.5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紫陽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紫陽縣選派幹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對象、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户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基本情況並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信息監測中心。在貧困户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户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審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户,嚴格程序、羣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158個貧困村、11.45萬貧困對象識別和信息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脱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項目支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項目整合工作,捆綁涉農項目資金,集中用於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彙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項目,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項目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後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項目計劃,有效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1.79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一是完善規劃體系。為確保實現每年1.5萬人以上貧困户脱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户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項目到村到户,扶貧資金到村到户,幫扶措施到村到户,幫扶責任到幹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户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户為基礎、項目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為核心、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户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户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71個貧困村的危困户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户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户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並將特色產業與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託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户户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紮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築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我縣結合聯繫服務羣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户工作機制,落實了71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71個駐村工作隊410名幹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户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幹部只熱衷於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於到户產業項目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二)貧困户主觀脱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一是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國家諸多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兑現,社會各界捐資捐物,使部分貧困户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在入户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貧困户,當問及打算髮展啥產業、如何發展拔窮根時,則不假思索的説:“我現在是三無,無錢、無勞力、無技術,啥都搞不成,你們既是來扶貧的,請你們給我安排低保”。二是就業觀念嚴重落後。相當部分的貧困户處在小錢不願賺,大錢賺不來的狀態。以全縣開展的修腳師培訓為例,一些貧困户子女不參與,認為這項工作不體面、名聲不好、不願幹。其擇業標準與自身素質能力極不相符。

(三)資金投入滯後,到户產業實施難。一是投入精準扶貧資金總量小。從2014年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情況看,貧困村面上基礎設施項目部分得到了落實實施,而到户扶持項目除移民户享受陝南避災移民搬遷項目支持外,對貧困户產業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貧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對產業規模的要求與貧困户的自身能力,生產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機制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項目zui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户。如現行的產業獎勵扶持政策要求養羊50只以上、養雞1000只以上,魔芋種植20畝以上等,這種標準無疑將貧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難以獲得產業發展扶持。三是精準扶貧項目落實嚴重滯後。截止5月中旬,貧困村項目計劃、建設規模、扶持標準還未下達到鎮村,時間過半,計劃未下達,將會影響年度目標的實現。

(四)社會參與度不高,氛圍不濃。一是一些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老闆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沒有主動參與社會扶貧的意識,特別是對扶持貧困户發展經濟,新建產業興趣不濃,認為做這項公益活動時間跨度長,見效慢、成效難以短時間內顯現。二是對社會扶貧的認識模糊,認為辦公益就是社會扶貧的全部內容,忽視了支持農户發展,增加造血功能這一重內容。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確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益事業可以通過申報爭取國家基礎設施項目解決,而扶持貧困户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才是開展扶貧工作短板。這一短板並未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傾力支持。

三、幾點建議

(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一是開展對縣、鎮村幹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首先培訓要開宗明義,着重解決對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和要求理解不透,無從下爪的問題。其次是通過培訓增進共識。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工作隊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全縣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精準扶貧工作目標任務才能實現,要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發生。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是推動工作的“方向標”。建議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實行考核積分制,增加扶貧減貧分值,考核不僅是對扶貧工作隊工作的考核,同時,要納入對各鎮年度綜合考評。三是要理順精準扶貧工作組織、指導、管理體系。鎮設立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全面負責對本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促,檢查落實工作,避免縣工作隊與鎮工作分離脱節問題。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鎮、隊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直接發文到各鎮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避免向鎮、隊雙向發文,互相推諉的問題,切實將鎮、隊、村、受扶個體統起來,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轉民風,增信心。一是要重視宣傳動員工作。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户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羣眾,使脱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羣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要重視開化引導工作。抓項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貧工作渠道,抓好開化引導,強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廣泛開展政策、法制、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進行開化引導,同時,要完善對優撫對象的管理體制,探索組織引導優撫户,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導貧困户轉變就業,擇業觀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業上急功近利,那裏門檻低,來錢快就去那,不考慮安全,不顧長遠,有的打了小半輩子工,老了老了還沒學到一技之長。另一方面擇業就業,好高騖遠,長期無法就業的問題長時間存在。

(三)加大資金投入,儘早落實項目,提高扶貧效果。一是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當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仍然存在,儘管縣政府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但受限於體制性障礙,成效有限,急需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範圍加以解決。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歸併力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貧引導機制。要出台激勵措施,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加大對貧困户的信貸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業和“大户”幫帶貧困户考核機制,夯實企業和“大户”幫帶責任,打牢企業,“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鏈條,使貧困户能夠從多渠道,廣範圍得到幫扶。四是要加大對現代農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採取企業流轉,反租倒包形式,根據貧困户生產能力反租倒包給貧困户,引導農户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格局,促進貧困户產業發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幫扶貧困户發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確與貧困户自身能力相適應的項目規模和扶持標準,針對貧困户經濟實力弱,生產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現狀,建立小發展小補,大發展大補的激勵扶持機制,調動貧困户發展生產源動力,解決貧困户難以享受到產業發展扶持問題。六是要加大扶貧項目落實力度,儘早下達項目計劃,確保年度目標實現。鎮、村、工作隊,要統籌安排貧困村扶貧項目,在抓好本年度項目實施的同時,科學規劃次年度扶貧項目,並及時向扶貧局申報,扶貧局將收集的項目彙總分送各相關部門作為本部門申報下年度項目的依據。各相關部門在項目申報時,要儘量保證貧困村項目需求,確保貧困村建設項目落在實處。

根據《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和《雲南省領導幹部“轉作風下基層析民情奔小康”遍訪貧困村貧困户試行辦法》要求,xx縣委於6

月26日召開了十二屆四十次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扶貧工作,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貧困狀況,深入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脱貧思路,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全縣貧困狀況進行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由縣掛鈎處級領導、縣掛鈎扶貧單位、新農村指導員組織各掛鈎聯繫的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户開展了全縣扶貧摸底調查工作。現結合各鄉鎮調研組的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全縣貧困現狀

根據本次摸底調查統計,我縣貧困人口總數為24768户96118人(超出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分解下達給xx縣總數80135人的19.95%,超出淨人數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的貧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佔總數的58%;需移民搬遷安置的貧困人口有5311户

21063人,佔總數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貧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佔總數的15%;需醫療救助扶持的貧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佔總數的5%。目前,全縣貧困狀況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貧困人口多、分佈廣、程度深。全縣貧困人口總量為24768户96118人,佔全縣30.82萬農業人口的31%,80%以上的貧困人口分佈在高寒偏遠山區、深山石山區等重點貧困村,也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20%的貧困人口分佈在非重點村。全縣現有住房困難户18814户,其中破爛茅草房

2080户,喪失生存條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全縣貧困户致貧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因災致貧、缺生產資金、缺致富辦法、缺技術、缺勞動力、缺水、交通不便、用電困難、通訊及社會事業落後等13類。其中,因病致貧1558户、因缺生產資金致貧8237户、因缺技術致貧6679户、因缺少勞動力致貧

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貧5412户、因學致貧1101户、因災致貧183户、因缺水致貧992户、因殘致貧202户、因缺致富辦法5307户。致貧原因比重較大的為因缺資金、缺技術、缺致富辦法、交通不便,佔總人數的80.84%。

(三)貧困農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難。全縣貧困人口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全縣現有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力的貧困户共1642户,這部分農户基本無任何收入來源。同時,由於貧困人口素質低、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自我謀生髮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脱貧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只能靠天吃飯,加之產業單一,更無力發展其他經濟作物,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且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貧困農户增收根本無從談起,甚至會加深貧困程度,返貧率反而有增無減。此外,因勞動技能低,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務工多選擇在建築工地、礦廠等生產一線,不僅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而且工資相對較低、務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極為有限,增收脱貧十分困難。

(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滯後。數據顯示,全縣用電困難的貧困户有680户,農村中住危房的農户有20894户,佔總量的25%;飲水不便的農户有

14812户,佔總量的18%。全縣還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組286個,通路不通車的村民小組930個,由於交通基礎設施落後,村組之間道路不暢通,嚴重影響了貧困户脱貧致富的步伐。

(五)貧困村產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貧瘠。全縣55個貧困村普遍地處邊遠山區,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無集體經濟和主導支柱產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不明顯,發展的產業也存在“小、散、亂”等特點,品種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規模,質量不高,加上產地遠離集鎮,運輸成本高,很難進入市場,即便實現銷售,其產品附加值也很低,經濟效益不明顯。同時,由於農民缺乏創新意識,想發展但苦於無門路,不知道該發展什麼、怎樣發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發展了產業,但沒有龍頭企業帶動,造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經營格局無法形成,使得產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產業也就隨之消失。出現“年年扶持產業,年年不見產業”的怪象,農民看不見增收前景,產業也壯大不起來,集體經濟收入更是基本為零。

(六)公共服務不足、社會保障有限。調查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因災、因學、因缺技術的共有9540户,佔總量的38.52%。由於衞生醫療保障、社會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貧困人口看病難、上學難、獲得救助、減免和技能培訓更是難上加難,如此惡性循環,只會造成貧困的代際相傳和擴大蔓延,出現“原本貧困的人會越來越貧窮”的情形。

(七)重視不夠、人員不整、經費缺乏。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鉅,要確保到2020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目標,需要全縣、全社會更加重視扶貧、關注扶貧、共同參與扶貧。目前,由於縣、鄉兩級扶貧辦工作人員較少,尤其鄉鎮扶貧辦人員大多為事業人員且身兼多職,流動性較強,其工作業績既不能參與評職稱,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緒受到影響,導致隊伍難以穩定。同時,因鄉鎮財政困難,人員經費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貧工作開展力度不夠,個別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工作積極性也不高。

二、全縣精準扶貧面臨的問題及困難

(一)精準識別難。一是受建檔立卡對貧困對象總數控制的要求,貧困對象統計工作難度大,情況複雜。我縣的實際情況是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因災因病返貧對象較多,出現“僧多粥少”現象。二是貧困户真實的收入難以概定,沒有一個嚴格的統計方法來衡量誰才是真正的貧困户,造成少數較富裕户被納入,還有部分真正的貧困户沒有被納入。三是一些地方未嚴格執行貧困人員認定標準和評選程序,貧困人口、貧困户的確定多由村幹部決定,村民沒有太多的話語權,“關係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準實施難。一是精準扶貧工作量大、任務重、質量要求高,運行機制也不夠成熟,精準扶貧尚處於政策銜接期、機制轉軌期,扶貧幹部、鄉村幹部對精準扶貧政策把握不準,思想上有為難情緒。二是鄉村幹部工作積極性差,能力素質有待提高。過去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有

“油水”,現在實施精準扶貧一改過去“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要求項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產業,鄉村無利可圖,工作熱情減退。同時,部分村幹部對精準扶貧的概念認識還把握不清,在政策宣傳層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貧政策講的不詳不透、宣傳也不到位,在組織實施上也欠周密嚴謹。三是扶貧資金整合難度大。現有財政扶貧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整村推進、易地搬遷、信貸扶貧等項目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較大。而部門資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資金難度大。同時,在整合有關涉農資金項目時,一些部門認為扶貧只是扶貧辦的事,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象。四是扶貧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地位不高。縣扶貧辦現有工作人員不足,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處於“小牛拉大車”現狀,部分鄉鎮和部門對扶貧開發不重視、不關注,分管扶貧工作領導對業務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對本地方情況不明,扶貧人員不能專職專幹,部分鄉鎮扶貧辦業務人員更換頻繁,嚴重影響精準扶貧的實施開展。五是財政預算無法充分保障扶貧開發工作經費。當前,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進入全面攻堅期,工作任務量成倍增加,鄉鎮是扶貧開發工作責任主體,而鄉鎮沒有扶貧工作經費和項目管理費,致使工作難落實、難推進。

(三)精準到户難。一是“一户一策”實施難。在實施精準幫扶過程中,雖對每户貧困户制定了“一對一”的幫扶措施,但部分貧困户家庭青壯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動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受當前經濟大環境影響,市場風雲變幻莫測,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呈現不穩定、階梯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就算產業搞起來了,但終因市場因素而半途而廢,一直也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業,但由於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力弱。縣域涉農龍頭企業較少,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不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是空殼子、空架子,吸納帶動貧困户作用不明顯。四是部分貧困户發展意識差,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甚至有些貧困户不以貧困為恥,反以貧困為榮,感覺戴上了貧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國家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優越感”。也有些貧困户有擺脱貧困的願望,但由於思路不明,觀念不清,缺失資金,缺少引導,盲目發展,導致失敗,zui終失去脱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四)精準幫扶難。我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全縣所有黨員幹部和單位部門要掛鈎幫扶9.6萬貧困人口,平均每名幹部就要幫扶2户貧困户以上,駐村幹部和村幹部也要幫扶多位貧困户。很多機構較小的單位和部門也相應安排掛鈎聯繫1個村,由於機構小、單位幹部職工也少,任務相對也更重。全縣一個村就有貧困户幾十户、甚至是上百户,縣、鄉幹部按照縣領導每人包聯3户,縣直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聯2户,縣直一般幹部職工每人包聯1户的幫扶要求進行幫扶,結對幫扶剩餘的全由村幹部幫扶,大部分村幹部每人包聯8户以上。由於精力有限,導致幫扶效果不明顯,實施幫扶被動應付,甚至不少單位把扶貧幫扶按照民政救濟來做,搞搞看望慰問、發發油米紅包就算幫扶,流於形式,沒有起到開發式扶貧幫扶應有的作用。

三、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一)瞄準貧困對象,切實做到“扶真貧”。

一是及時更新完善建檔立卡數據庫。建立脱貧退出和返貧納入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户及時更換,應該納入而沒有納入的要及時加進來。二是對五保户、低保户和無發展潛力的對象,與民政部門做好有效銜接,納入民政保障。三是對具備條件容易脱貧的對象,要優先納入脱貧計劃,讓其早日脱貧。四是對貧困户致貧原因進行分類,因户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這樣採取針對性的扶持措施,調集有限的資源,讓貧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脱貧。

(二)記準扶貧理念,切實做到“真扶貧”。

牢固樹立“一切為了貧困羣眾”的扶貧理念,帶着真實感情“真扶貧”。一是落實“第一責任”。

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把扶貧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堅持以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人力調配、檢查指導等工作。二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打破以往的政績觀,少一點錦上添花,多一點雪中送炭。要把扶貧工作的主戰場轉移到邊遠高寒落後的山上。要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加大對鄉鎮、縣直單位黨政一把手履行扶貧責任制的考核問責力度,每年對扶貧開發成效進行考核問效,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實行問責機制。三是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配強配優縣鄉扶貧隊伍,增加人員編制,保證扶貧幹部能夠專職專幹,隊伍穩定。四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因村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為羣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三)選準致富路徑,切實做到“真脱貧”。

脱貧致富具有複雜性和長期性,必須要選準致富路徑,變輸血為造血,否則會出現“一邊扶貧、一邊反彈”現象。一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要充分結合貧困村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選擇適合本地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和產品作為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積極引導貧困户規模發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培育出貧困户增收項目。二是培育市場主體,發展產業要與市場銜接。通過採取“企業+基地+農户”和“

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户發展特色產業。產業大户和專業合作組織要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主動引導貧困户加入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發揮貧困户主體作用,激發貧困户致富願望,變要我脱貧為我要脱貧,要建立惠農政策激勵機制,實行以獎代補,鼓勵貧困户發展生產。四是將片區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打破行業部門限制,進行扶貧資源的大整合、大規劃,在片區範圍內針對不同的貧困特徵和不同的制約因素,從“點、線、面”不同層級立體解決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整體發展問題,使zui貧困的人羣既能夠分享到精準扶貧開發的資源,又能夠從片區扶貧開發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受益,真正實現集中各方力量,徹底改善貧困户生產生活條件和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環境。

(四)精準幫扶責任,切實做到“真落實”。

落實精準幫扶責任就是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要根據包村、包户任務,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確幫扶責任。各級幫扶單位要將駐村幫扶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積極為掛鈎幫扶的貧困村脱貧致富出謀劃策辦實事;要加強對社會扶貧力量的動員、整合和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一方面要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幹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參與指導貧困村扶貧各項工作,尤其是產業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監察工作,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村的資金落實及項目實施情況,監督項目實施進程和質量。二是加強情感幫扶,駐村幫扶黨員幹部要積極走村入户與貧困羣眾交心談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政務公開欄,宣傳政策,瞭解貧困羣眾的思想,積極鼓勵其增強信心,幫助其樹立自信,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導貧困户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三是形成幫扶合力。要積極扶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户和致富帶頭人,鼓勵其帶領貧困户共同發展產業,要在税收減免、扶貧貼息等政策上給予優惠,以形成貧困户增收、企業增效互惠互利的雙贏機制。要改革農村信貸體制,建立扶貧信貸制度,加強對資金短缺貧困農户發展產業的支持和幫助。要加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文化扶貧的力度,建立健全技術扶持體系,用足用好農業科技人員到村到户進行現場技術培訓指導,不斷加強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農户的綜合素質,保證貧困户户均有1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充分顯現出科技扶貧在脱貧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時,社會各界幫扶資源也要向貧困村、貧困對象聚集,要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形成精準扶貧的合力,確保到

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四、全縣下步精準扶貧工作打算

通過開展此次全面摸底調查,徹底摸清了我縣貧困人口現狀,也有效掌握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的形勢,為今後扶貧工作指明瞭方向。下步,全縣將以實現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户“十有一保障”為目標,以xx縣貧困村扶貧行動計劃為抓手,紮實苦幹、合力攻堅,確保到2020年完成減貧脱帽,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具體按照提出的“四個一批”精準脱貧總體思路,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實現貧困人口脱貧14557户56055人。計劃從2016年至2020年分年度實施產業扶持增收和勞動力就業引導培訓,逐年逐批完成全縣14557户56055人的脱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符合此類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扶持、引導貧困户勞動力發展種養產業,並配套建設好水利、道路、電力等公共基礎實施,充分實現貧困户穩定創業、就業,達到增收脱貧。

(二)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實現貧困人口脱貧5311户21063人。計劃從2016年至2020年分年度採取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生存條件惡劣的5311户21063人的搬遷安置及脱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現仍居住在高寒、偏遠及生存環境惡劣複雜、不適宜發展生產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徹底改善貧困户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給搬遷户發展生產或是轉移就業,確保貧困户搬得來、住得下、能脱貧。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實現貧困人口脱貧3850户15000人。計劃從2016年至2020年分年度對無勞動能力及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實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蓋,逐年逐批完成全縣殘、孤貧困人口3850户15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災、因禍、因病等原因而致殘並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給予低保救助,保障貧困户生活,緩解其困難,逐步減輕其貧困程度。

(四)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脱貧1050户4000人。計劃從2016年至2020年分年度對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的貧困户,採取醫療減免補助、社會救助、助學幫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病患貧困人口1050户4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病、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醫療救助扶持,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解決貧困户看病難、治病更難的問題。同時,實施社會救助、助學幫扶,對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進行生活救助和助學幫扶,緩解其實際困難,阻止其再次返貧,從而鞏固扶貧成效。

扶貧社調查報告篇7

根據市政協工作安排,由紫陽縣政協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於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592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158個,佔全縣總村數的75.3%;現有貧困人口11.4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_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繫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2014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脱貧1.5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紫陽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紫陽縣選派幹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對象、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户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基本情況並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信息監測中心。在貧困户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户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審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户,嚴格程序、羣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158個貧困村、11.45萬貧困對象識別和信息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脱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項目支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項目整合工作,捆綁涉農項目資金,集中用於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彙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項目,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項目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後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項目計劃,有效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1.79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一是完善規劃體系。為確保實現每年1.5萬人以上貧困户脱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户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項目到村到户,扶貧資金到村到户,幫扶措施到村到户,幫扶責任到幹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户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户為基礎、項目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為核心、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户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户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71個貧困村的危困户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户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户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並將特色產業與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託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户户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紮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築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我縣結合聯繫服務羣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户工作機制,落實了71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71個駐村工作隊410名幹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户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幹部只熱衷於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於到户產業項目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二)貧困户主觀脱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一是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國家諸多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兑現,社會各界捐資捐物,使部分貧困户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在入户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貧困户,當問及打算髮展啥產業、如何發展拔窮根時,則不假思索的説:“我現在是三無,無錢、無勞力、無技術,啥都搞不成,你們既是來扶貧的,請你們給我安排低保”。二是就業觀念嚴重落後。相當部分的貧困户處在小錢不願賺,大錢賺不來的狀態。以全縣開展的修腳師培訓為例,一些貧困户子女不參與,認為這項工作不體面、名聲不好、不願幹。其擇業標準與自身素質能力極不相符。

(三)資金投入滯後,到户產業實施難。一是投入精準扶貧資金總量小。從2014年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情況看,貧困村面上基礎設施項目部分得到了落實實施,而到户扶持項目除移民户享受陝南避災移民搬遷項目支持外,對貧困户產業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貧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對產業規模的要求與貧困户的自身能力,生產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機制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項目zui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户。如現行的產業獎勵扶持政策要求養羊50只以上、養雞1000只以上,魔芋種植20畝以上等,這種標準無疑將貧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難以獲得產業發展扶持。三是精準扶貧項目落實嚴重滯後。截止5月中旬,貧困村項目計劃、建設規模、扶持標準還未下達到鎮村,時間過半,計劃未下達,將會影響年度目標的實現。

(四)社會參與度不高,氛圍不濃。一是一些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老闆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沒有主動參與社會扶貧的意識,特別是對扶持貧困户發展經濟,新建產業興趣不濃,認為做這項公益活動時間跨度長,見效慢、成效難以短時間內顯現。二是對社會扶貧的認識模糊,認為辦公益就是社會扶貧的全部內容,忽視了支持農户發展,增加造血功能這一重內容。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確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益事業可以通過申報爭取國家基礎設施項目解決,而扶持貧困户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才是開展扶貧工作短板。這一短板並未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傾力支持。

三、幾點建議

(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一是開展對縣、鎮村幹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首先培訓要開宗明義,着重解決對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和要求理解不透,無從下爪的問題。其次是通過培訓增進共識。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工作隊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全縣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精準扶貧工作目標任務才能實現,要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發生。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是推動工作的“方向標”。建議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實行考核積分制,增加扶貧減貧分值,考核不僅是對扶貧工作隊工作的考核,同時,要納入對各鎮年度綜合考評。三是要理順精準扶貧工作組織、指導、管理體系。鎮設立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全面負責對本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促,檢查落實工作,避免縣工作隊與鎮工作分離脱節問題。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鎮、隊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直接發文到各鎮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避免向鎮、隊雙向發文,互相推諉的問題,切實將鎮、隊、村、受扶個體統起來,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轉民風,增信心。一是要重視宣傳動員工作。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户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羣眾,使脱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羣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要重視開化引導工作。抓項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貧工作渠道,抓好開化引導,強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廣泛開展政策、法制、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進行開化引導,同時,要完善對優撫對象的管理體制,探索組織引導優撫户,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導貧困户轉變就業,擇業觀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業上急功近利,那裏門檻低,來錢快就去那,不考慮安全,不顧長遠,有的打了小半輩子工,老了老了還沒學到一技之長。另一方面擇業就業,好高騖遠,長期無法就業的問題長時間存在。

(三)加大資金投入,儘早落實項目,提高扶貧效果。一是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當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仍然存在,儘管縣政府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但受限於體制性障礙,成效有限,急需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範圍加以解決。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歸併力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貧引導機制。要出台激勵措施,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加大對貧困户的信貸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業和“大户”幫帶貧困户考核機制,夯實企業和“大户”幫帶責任,打牢企業,“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鏈條,使貧困户能夠從多渠道,廣範圍得到幫扶。四是要加大對現代農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採取企業流轉,反租倒包形式,根據貧困户生產能力反租倒包給貧困户,引導農户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格局,促進貧困户產業發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幫扶貧困户發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確與貧困户自身能力相適應的項目規模和扶持標準,針對貧困户經濟實力弱,生產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現狀,建立小發展小補,大發展大補的激勵扶持機制,調動貧困户發展生產源動力,解決貧困户難以享受到產業發展扶持問題。六是要加大扶貧項目落實力度,儘早下達項目計劃,確保年度目標實現。鎮、村、工作隊,要統籌安排貧困村扶貧項目,在抓好本年度項目實施的同時,科學規劃次年度扶貧項目,並及時向扶貧局申報,扶貧局將收集的項目彙總分送各相關部門作為本部門申報下年度項目的依據。各相關部門在項目申報時,要儘量保證貧困村項目需求,確保貧困村建設項目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