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選擇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6W

選擇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罕見病羣體職業選擇調查報告

罕見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一般為慢性、嚴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總數應有千萬人之多。這次聯名建議信活動,是由一個名為聽,我們的聲音罕見病關注小組發起的。他們於近日發佈了一份《罕見病及因病致殘羣體職業選擇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將近一半受調查者不滿意當前的工作狀況,身體狀況與工作要求不符及待遇太低或不公成為不滿主因,而技能不足、被歧視及沒了解到適合崗位為未能找到適合工作主因。身體不舒服成為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不便利,提供職業培訓及醫療服務成為最大需求。

【第2篇】2022罕見病羣體職業選擇調查報告

罕見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一般為慢性、嚴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總數應有千萬人之多。這次聯名建議信活動,是由一個名為聽,我們的聲音罕見病關注小組發起的。他們於近日發佈了一份《罕見病及因病致殘羣體職業選擇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將近一半受調查者不滿意當前的工作狀況,身體狀況與工作要求不符及待遇太低或不公成為不滿主因,而技能不足、被歧視及沒了解到適合崗位為未能找到適合工作主因。身體不舒服成為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不便利,提供職業培訓及醫療服務成為最大需求。

【第3篇】中學生閲讀選擇情況的問卷調查報告

研究課題:中學生網絡閲讀與傳統閲讀選擇情況的調查研究

調查對象:徐州市中學生

調查核心方面:針對不同情況的閲讀對閲讀方式的選擇

調查目的:從調查結果中看出不同的學生對不同閲讀方式的選擇與喜愛,利於老師在培養學生閲讀習慣的教學中更多地考慮學生的特點,積極調動積極性,最大程度上引導中學生高效閲讀。

1、學校對中學生閲讀的參與

2、社會對中學生閲讀教育提供的設施與提倡度

客觀因素 3、班級環境與氛圍對自身閲讀方式選擇的影響

4、家庭對學生閲讀方面的要求或影響

5、時間的安排與便利對閲讀方式選擇

內容分析

6、閲讀能力的差異性對閲讀方式選擇

主觀因素 7、不同閲讀方式對閲讀效果的影響

8、閲讀內容的差異對閲讀方式的選擇

問卷調查

問卷編號:______

中學生閲讀方式調查問卷

同學你好:

我們是徐州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目前正致力於中學生日常閲讀方式選擇的研究。根據不同的學生對不同閲讀方式的選擇與喜愛,利於老師在培養學生閲讀習慣的教學中更多地考慮學生的特點,積極調動積極性,最大程度上引導中學生高效閲讀。以下問卷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請認真閲讀每一題並根據你自身情況選出最符合的選項。在此聲明,本調查僅作研究之用,你的回答本身沒有正誤之分,並且相關信息我們會為你保密,因此請如實回答每個問題。謝謝你的合作!

徐州工程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xx年5月1日

學校:______ 性別:_______ 年級:________

一、學校對中學生閲讀的參與

1、在課外閲讀的指導中老師傾向於讓你們進行網絡閲讀嗎?

a經常 b從不 c一般

2、學校是否配備了專門的網絡設備供你們學習使用呢?

a有 b沒有 c不清楚,沒有使用過

3、除學習工具外,學校是否允許你們使用其他的電子產品進行閲讀?例如手機。

a允許 b不允許 c沒有明確規定

4、老師通常是採用何種方式組織你們進行閲讀的?

a網絡閲讀 b傳統閲讀 c兩種閲讀方式交替使用

5、對你來説,在老師指導下進行閲讀效果如何?

a很好 b一般 c無所謂,沒感覺

6、學校或老師在要求你們進行網絡閲讀時是否有過時間或內容方面的限制?

a有 b沒有 c無明確規定

二、社會對中學生閲讀教育提供的設施與提倡度

1、你是否瞭解在徐州市開展的“全民讀書日”,鼓勵市民閲讀的活動呢?

a瞭解 b不瞭解

2、如果有,那麼這種“全民讀書日”主要是以何種閲讀方式進行的呢?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兩者都有

3、學習之餘你與你的同學們是選擇自主進行網絡閲讀還是去對外開放的圖書館?

a自主網絡閲讀 b對外開放的圖書館 c兩者都有

4、你認為進行網絡閲讀和在圖書館氛圍下進行傳統閲讀兩種方式哪一種更可以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

a網絡閲讀 b傳統閲讀 c沒有明確的區別

5、徐州市是否舉辦閲讀大賽?

a是 b否

6、徐州市舉辦的閲讀大賽是以何種方式進行的?

a傳統閲讀下回答問題 b網絡閲讀下回答問題

三、班級環境與氛圍對自身閲讀方式選擇的影響

1、你身邊的同學課後是否經常閲讀書籍?

a是 b否

2、你身邊的同學大部分是由紙質書閲讀還是使用電子工具進行閲讀?

a紙質書閲讀 b電子工具閲讀

3、你們班級是否定期開設閲讀課組織大家閲讀?

a是 b否

4、在你身邊經常交流讀書心得的同學大都是怎樣閲讀的呢?

a網絡閲讀為主 b傳統閲讀為主 c兩種閲讀方式結合

5、假如你喜歡傳統閲讀方式閲讀而周圍的同學全都看電子書,你是否會改變自己的方式?

a是 b否

四、家庭對學生閲讀方面的要求或影響

1、在家裏你或你的家人是否有看報紙的習慣?

a有 b有 c偶爾

2、你的父母是經常給你買書看還是支持你網上閲讀?

a買書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3、在你家每月都會買新書嗎?

a會 b不會 c偶爾

4、你在家看書時是否會受到父母看書方式的影響?

a會 b不會

5、你與你的家人一般是選擇上網閲讀還是在書房讀書呢?

a上網閲讀 b書房讀書 c差不多

五、時間的安排與便利對閲讀方式選擇

1、一般在課間時如果可以讀書時,你是願意選擇傳統閲讀還是網上閲讀呢?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2、放學後,如果你需要長時間地坐車回家,往往在車上打發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可以看會兒書,那麼這時你寧願進行怎樣的閲讀?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3、在完成作業後,倘若離睡覺還有一段時間,往往這時是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候,那麼你會進行怎樣的閲讀?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4、當老師給你們佈置了閲讀一本名著的作業,並且要求細緻地分析人物性格、感情世界等,而且時間限定較長,你覺得你會用怎樣的方式閲讀呢?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5、當老師給你們佈置的閲讀名著的任務要求大致瞭解文章情節即可,時間限定是較短,那麼你又會用怎樣的方式閲讀呢?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六、閲讀能力的差異性對閲讀方式選擇

1、閲讀是為了瞭解知識、接受和豐富知識,在此基礎上你會選擇何種閲讀方式?

a傳統閲讀 b電子閲讀 c差不多

2、傳統閲讀和網上閲讀各有特點,就你自身而言,你覺得哪種閲讀方式更能鍛鍊自己的閲讀能力?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3、有的人擅長閲讀,有的人不擅長,針對自己的能力你覺得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4、有的人擅長閲讀,有的人不擅長,針對你的能力大多數同學認為哪種方式適合你?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5、有的人擅長閲讀,有的人不擅長,針對你的能力父母認為哪種方式適合你?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6、有的人擅長閲讀,有的人不擅長,針對你的能力老師認為哪種方式適合你?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7、在你看來哪種閲讀方式能更好地實現閲讀或提高閲讀效果?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8、每個人的閲讀能力存在差異,對大多數同學而言,你覺得哪種閲讀方式更能共同提高大家的閲讀能力?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七、不同閲讀方式對閲讀效果的影響

1、在你看來那種閲讀方式更便於閲讀?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2、平時課外閲讀中你更多的是採用哪種閲讀方式?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3、在小説閲讀上你覺得是電紙書還是紙質書讀來更有趣味?

a傳統閲讀 b網上閲讀 c差不多

4、在你身邊使用電子工具進行閲讀的同學是?

a少部分 b幾乎沒有 c絕大部分 d一般

八、閲讀內容的差異對閲讀方式的選擇

1、你一般讀什麼類型的書時會選擇傳統方式?

a古典名著 b通俗小説 c與教科書相關的

2、你一般讀什麼類型的書時會選擇網絡方式?

a古典名著 b通俗小説 c與教科書相關的

3、以下哪種情況你會選擇傳統閲讀方式?

a閲讀內容文字色彩鮮豔、圖文並茂

b閲讀內容艱澀、難懂

c閲讀內容具有跳躍性、通俗易懂

4、以下哪種情況你會選擇網絡閲讀方式?

a閲讀內容文字色彩鮮豔、圖文並茂

b閲讀內容艱澀、難懂

c閲讀內容具有跳躍性、通俗易懂

【第4篇】罕見病及因病致殘羣體職業選擇狀況調查報告

罕見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一般為慢性、嚴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總數應有千萬人之多。這次聯名建議信活動,是由一個名為聽,我們的聲音罕見病關注小組發起的。他們於近日發佈了一份《罕見病及因病致殘羣體職業選擇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將近一半受調查者不滿意當前的工作狀況,身體狀況與工作要求不符及待遇太低或不公成為不滿主因,而技能不足、被歧視及沒了解到適合崗位為未能找到適合工作主因。身體不舒服成為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不便利,提供職業培訓及醫療服務成為最大需求。

【第5篇】大學聯考生選擇大學的調查報告

進名校要批條子、送票子幼兒園學費高過大學學費。在中國城市不少家長看來,擇校費已呈現持續的牛市。

有專家直言不諱地説,依據考試分數來分配稀缺的教育資源,儘管有諸多缺陷,但至少還包含了個體的努力成分。如今名校門檻越抬越高,權力資本、經濟資本、社會關係資本紛紛介入,到底哪一種離公平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資源更接近?

最怕的是錢送不出去

北京市國小新生開始報名,不少家長為讓孩子擠進名校絞進腦汁,幾所名牌國小則費盡心思破解家長招數,儼然上演了一場艱難的攻堅和防禦戰。

為擠進門,家長們不遺餘力,把户口轉到離好學校最近的親戚朋友家,以期劃片入圍。因為湧入的學生超員,北京一所實驗國小的老師做家訪,竟發現8個學生家的門牌號碼,是學校附近一條馬路邊的廁所。

如今多數重點中學取消了國中部,但隨後又與區內一些學校聯合辦了分校或是民辦公助的分校。這些改制後的學校,名校熱不但沒能緩解,反而愈演愈烈。算下來,一個學生國中3年的費用約3萬元至8萬元不等。事實上,公開的擇校費還只是保底價,附帶的贊助費更是高得驚人。市一類學校贊助費為5萬元,準重點也得4萬元。公辦民助學校收費更高。北京市豐台區一所重點學校就明碼實價,低於分數線的,1分交1萬,真的是一分值千金。

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的於女士,在活動了各種關係後,學校終於收下了她自願捐助的3萬元錢,心裏也踏實多了。這錢攥在她的手心裏,都快被攥出水來了,攢下這筆錢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計,她覺得這是孩子遠大前途的敲門磚。

林琳是北京一所實驗國小的尖子生,但在小升中時也飽受考試之苦,什麼三好證書,特長證書,幾乎都不起作用了。每次公佈的成績與要考的學校總差點,家裏沒了招,準備了十來萬讓她讀寄宿學校。絕望之際,傳來清華附中錄取的喜訊,不少人都説這孩子又給爹媽掙下幾萬元錢。

隨着關注重點教育工程家長的增多,門檻亦水漲船高。在查户口、交贊助費等傳統方法不能擋住人流的情況下,讓孩子進行綜合能力測試,是一些名校推出的新舉措。一個參加了某名校考試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們考試的題目在書本上很難找到答案,有些就像是腦筋急轉彎,比如一個企業要破產,你有什麼辦法?

校際差異的惡性循環

《環球》記者在調查一些重點校的國中新生構成時發現,最終享受稀缺教育資源者,除少數是學業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相當一部分是靠家長或單位的權力、金錢、關係網進來的。

河北省石家莊市一所國有民助中學,教育局按照每個班45名學生的數額進行了電腦搖號,分到該校的學生為360人。但事實上,搖完號不久,各種各樣拿條子的人前來,學校因此又多招進400多人。包括單位用高額贊助費買斷若干班的集體擇校;學校教職工的子弟;獲過某些獎項的文體特長生等。

教育專家指出,這些名校一方面享受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而且超過一般學校的高投入,一方面又在收取擇校費。難怪有家長説,如今名校對財源的關注已逐漸取代了對生源的關注;對社會關係的關注已取代了對教學關係的關注。

在一些地方,相距不過數百米的普通學校和名校,辦學條件卻有天壤之別。一位校長説,我們學校一年的經費才100多萬,而某重點中學光建一個操場就花了1000多萬元,人家學校的合唱團動輒還能赴歐洲參賽,兩者根本沒法比。因為各方面懸殊太大,進一步導致了優秀師資、學生向少數重點學校集中。

校際差異的存在,導致了家長的擇校熱,而擇校熱的存在又加劇了校際間的差異,並促成了更高潮的擇校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家長擇校的代價就越來越大。

擇名校擇來了什麼

家長們責怪學校不該將孩子分為三六九等;但多數又都不自覺地將學校分門別類,且非重點不讀。實指望名師出高徒,但卻不知有些事物極必反。

按教育部規定,學校一個班的生源配置為45人到50人,但《環球》記者調查發現,這一規定在很多學校變成一紙空文。對多數重點中國小來説,學校硬件建設已跟不上生源日漸增加的速度,班級臃腫不堪成了它們不可承受之重;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普通學校卻面臨着生源嚴重不足的困擾。

石家莊市九中有87個國中班,學生人數高達5400多人,有的班達到70多人。該校校長説,學校七年級本來打算設20個班,但由於擇校生太多,不得不增加到27個。據瞭解,在一些省重點或縣裏的好學校,有的班級人數已經突破了80人甚至上百人,上課的感覺和在大學的階梯教室沒分別。有學生戲言,自己都快成相片貼到黑板上了。

由於工作量激增,老師難免粗枝大葉、敷衍了事。課堂原本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有問有答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但那麼多學生,如今就算每人輪一次恐怕也得一個月。

過熱的名校情結導致的後果還不僅限於此。一項調查顯示,安徽省部分擇名校而讀的學生,在去年的大學聯考中普遍摔了跟頭,考試成績未能如願。而當年與他們就讀於同一母校的同學不少考出了好成績甚至上了重點大學。

一位擇校生這樣描述自己的學業之路:我就像一名體質欠佳的長跑運動員,雖然在不懈地努力,但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我只能以一名重在參與的運動員身份,掙扎在這沒有終點的跑道上。

名校貴為名校,是因為生源好、升學率高、師資力量雄厚,這些因素必須合理配置,綜合發生作用。可如今生源優勢被金錢優勢打破,師生、校舍配比的均衡發生畸形,造成了教師嚷累、家長不滿、學生喊擠多方不滿。更令人擔憂的是,個別學校甚至發生了因過於擁擠而導致教學樓坍塌、學生傷亡事件。

擴大優質資源乃是治本之策

教育專家指出,教育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關係到社會民生和社會發展的公共品。在義務教育階段,退化到用價格來衡量教育的後果是很可怕的。教育的產品是人、人的素質,當百年樹人的教育要靠金錢明碼售價時,恐怕會使育人的本性發生逆轉。

擇校熱並非是死結,治本之策就是走擴大優質資源,走均衡發展之路。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讓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校,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夢想。要實現這個夢想、要化解基礎教育領域面臨的種種矛盾,只有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這也是基礎教育工作一個帶根本性的指導思想。

對於愈演愈烈的擇校現象,僅僅從改制中找出路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而要在發展中找出路。如專家所言,電腦派位、就近入學、公辦改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但是並沒有根本解決基礎教育內部存在的問題。

注重對教育均衡的關注,在某些層面上又表現為對教育公平、機會均等的關注。對此,遼寧、山東、江蘇等地已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將好國中的全部或部分招生指標根據在校生人數按比例分配給附近的各個國小,擇優選送,實行社會監督;將重點高中的招生指標按一定比例分配給各個國中學校,通過生源均衡推進教育發展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消除了名校的過度臃腫現象。

重視規範示範高中建設,大面積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據悉,北京市計劃分期建設60所左右規模大、條件好、質量高的示範高中,並通過示範高中建設帶動高中教育整體發展,使優質高中招生規模佔到年度高中招生總額的70%以上。

走名校兼併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加強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浙江、江蘇通過派遣優秀的師範院校畢業生和選調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或優秀骨幹教師定期、輪流到薄弱學校示教、掛職,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江蘇省啟動了加強大中城市薄弱學校建設工程,規定財政投入的教育經費要向薄弱學校傾斜、教師晉升職稱職務必須有在薄弱學校任教的經歷。

教育要在科學、公平、有序的競爭中良性發展,不僅需要輿論的正確導向,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指導和有效監督。但願有一天,家長們不再為擇名校而奔走。

美國:亞裔製造擇校熱

華人醫師魯兵住在離分社比較遠的斯坦藤島,我正在為怎麼去他那兒犯難時,他告訴我,週末要送孩子來法拉盛上補習班。於是,我們商定採訪地點就在他的麪包車裏。

魯醫生的孩子正在讀高中,週末上補習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由於幾乎所有華人子弟都上補習班,幾位家長一商量,乾脆找一輛麪包車,大家輪班接送孩子,這樣不至於耽誤家長過多時間。坐在魯醫生的麪包車裏聽他講這些事,我覺得自己不是在紐約,而是在國內。

生意興隆的補習班

國內外的一些教育專家似乎普遍認為,美國教育最成功的部分是它的研究生教育和大學教育,而基礎教育則是最薄弱的環節,美國的一些教育專家甚至用危機這樣的字眼來形容美國的中國小教育。而近年來大批亞裔移民進入美國,給美國社會特別是教育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為此,在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積極推動下,美國在基礎教育改革方面有了較大舉動,對中國小教育提出嚴格的學習要求。教育界還將一些標準化考試引入了中國小,對學生結束某一門課程,畢業和大學錄取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這一趨勢的帶動下,專門為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各類補習班應運而生。

在紐約,有着第二中國城之稱的皇后區法拉盛,亞裔人口不到4萬,但由韓國人和中國人辦的各類補習學校卻有30多家。在街上隨便攔住一個亞裔孩子,恐怕十有八九都上過補習學校。也許是補習學校的功勞,紐約的幾所在全市範圍內招生的所謂特殊高中裏有不少亞裔學生。

目前,亞裔在一些美國名牌大學中的比例遠遠高於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在紐約的一些特殊高中裏,亞裔學生幾乎佔了一半。一些受過良好教育,有着令人羨慕的工作和社會地位的華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有出息,做人上人;而未能出人頭地的華人,則把心血花在下一代身上,指望在子女身上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目標。因此,絕大多數華人在子女的教育上都捨得投資,也肯花時間和心思。學區的好壞是一些華人購房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他們寧願在其他方面節省,也不惜花高價在好學區置下房產,好讓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好學校。而一些來美國時間不長,經濟實力尚不雄厚的新移民,就想出了借用在好學區的朋友的地址讓孩子跨學區上學的變通辦法。但是,此類事情一多,難免引起學校當局的警覺。過去只要學生家長提供可證明住址的電費單據就可入學,而現在校方還會派人登門調查。

好高中的學生未必都上好大學

然而,並非所有上了特殊高中的孩子都可以進入名牌大學,一些亞裔學生主要是靠着數學成績好進入這些特殊高中,但終因英文程度不夠而跟不上功課。有些孩子因此情緒低落,甚至引發心理疾病。

法拉盛一所補習學校的負責人指出,美國每所高中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比例沒有太大差別,並不見得好高中的學生就都能上好大學,因為美國大學在錄取時,並不是只看學習成績,課外活動表現也非常重要。很多不重視課外活動的亞裔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就受到影響。

最不幸的是那些在補習學校裏度過了高中時代的所有周末,卻未能進特殊高中、更沒能進名牌大學的孩子。現在一家托兒中心工作的傑斯就是一個例子。她4年級時就被送進補習學校,讓父母花了很多錢,最終還是沒能實現父母的期望。傑斯説:其實補習學校並非適合所有人,進特殊高中也不見得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她希望其他亞裔父母不要像她的父母那樣,只知道把孩子送進補習學校,一味要求孩子上好高中、好大學。

希望自己的子女上一所好學校,這對家長來説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有一些美國人每年交上數千美元的學費讓自己的孩子擇校上學的,前提是這些學校尚有名額接納,但這類事情並不普遍,據一些教育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在大多數美國人的心目中,一定要上名校出人頭地的意識並不強,美國的家長一般不會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子女,而是讓子女自己做出選擇,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此外,美國豐富的教育資源,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也為美國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像許多亞洲國家那樣學生的一次考試就可能對人生道路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大學理事會國際司副司長任長慧博士在接受《環球》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説,作為美國的少數族裔,亞裔人士希望通過教育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融入主流社會,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但是亞裔家長應當考慮自己孩子的具體條件,坦然接受他們自己作出的選擇,併為他們提供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的各種渠道,人才並不僅僅出自好學區的好學校和名牌大學。

公立學校還是多數人的選擇

在美國,義務教育的範圍是從學前班到12年級(相當於國內的高三)。絕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的,每月須交數百到上千美元的托兒費,但由公立學校開辦的學前班是免費的。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都免收學費,因此如果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讀中國小,每月的花銷很有限。

【第6篇】消費者購物付款方式的選擇調查報告

消費者購物付款方式的選擇調查報告

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刷卡消費、網銀支付、支付寶付款、微信付款等比現金付款等更為快捷方便的付款方式相繼出現。近期,網上更是流傳出“現金即將消亡”的説法,有些人表示手機上要是沒安裝個金融軟件都不好意思出門購物。這些現象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議,對消費者付款方式的選擇作出調查。

首先,付款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線下付款,一種是線上付款。線下付款也就是直接現金付款,線上付款是指一切需要通過網絡的途徑來付款的方式,包括支付寶、網銀、微信支付等付款方式。

此次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18—40歲之間的消費者購比較喜歡在線支付的方式,他們的手機上普遍安裝有兩個或連個以上的第三方支付軟件。其中,支付寶在購物付款時使用的次數最頻繁,7成消費者放心在支付寶裏面存放超過500的資金。在受歡迎的第三方支付軟件中,微信支付也很受消費者歡迎,許多消費者也願意在微信錢包存放資金。調查發現,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説,即便不是進行網購而是進行現場消費,他們也樂於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因為一方面他們覺得帶現金麻煩,而在線付款只要有網絡就很方便,而且有的時候出現忘記帶現金出門的突發狀況,在線支付剛好可以消除沒有現金付款的尷尬;另一方面是出於安全考慮,擔心現金出現假幣的情況,而線上支付則不會出現假幣。鑑於年輕羣體對於在線支付的熱衷,許多商家和購物網站,都開通了網上支付的功能,如網銀、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等支付方式。

另外,消費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另一個現象。在40—60歲之間的消費者中,傾向於現金支付或者刷卡消費的人更多。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有三個:①這個年齡層次的'人羣對於網絡付款和第三方支付軟件的瞭解有限,使用上有困難②他們對於線上支付的安全性保持懷疑態度③這類人羣認為現金消費和刷卡消費相對實在,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支付方式。可見,雖然在線付款的方式更為簡便,但也並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綜合調查的結果來看,購物中導致人們選擇不同的付款方式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年齡層次不同,所能接受的付款方式不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對於網絡技術的瞭解和信任程度不一樣,所以選擇的付款方式不一樣。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出於人們最本能的心理反應來選擇,沒有對錯之分。

消費者在進行購物或者消費時,可以選擇的付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會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來做選擇。提供這方面的消費者購物付款方式和付款習慣的調查,為企業是否開拓多種付款渠道做依據,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第7篇】大學生職業選擇的調查報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為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為發展前景(19%),其次為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説,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説,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户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為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為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為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説在1-3年。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為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為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卡(6%)、化粧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為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第8篇】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是當前農業生存的必然選擇的調查報告

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是當前農業生存的必然選擇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隨着温飽問題的解決,農產品開始出現低水平、結構性剩餘,外銷量不斷擴大,尤其是隨着我國wto的加入,農業標準化問題顯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區大多數農民還沒有學會採用標準化從事農業生產,甚至不懂“標準化”為何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提高認識、明確重點的基礎上,儘快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抓緊進行農業標準化的普及和推廣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成為當前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什麼是農業標準化

農業標準化不僅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顯着標志,也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必然趨勢。所謂農業標準化,用一句概括的話講,就是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均建立起科學先進、切實可行的標準,通過規範操作與嚴格監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它的核心是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現行農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國際通用標準及國別或地區標準。制定和實施各類農業標準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市場準入”問題,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市場化。因此,執行什麼樣的標準,要由市場來決定。你的產品要想進入或打入哪類市場,那麼你就要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執行與該市場要求相對應的標準。

二、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由於部分農民盲目追求產量的最大化,在生產過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致使一些農產品不同程度地受到農藥、亞銷酸鹽等有害物質的污染,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普遍抱有疑懼心理,購買熱情下降。在出口創匯方面,由於一些農產品不符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標準,屢屢引發貿易糾紛,有的不得不減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國際市場。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後,沒有跟上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步伐。可以説,在目前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顯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一是適應“入世”競爭的需要。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供給人們廣闊貿易空間的同時,也給貿易帶來了磨擦,這種磨擦,主要表現為技術、標準即產品質量之爭。去年日本、韓國對我們的大葱、禽肉等農產品實行進口設限,充分説明了這一點。可以説,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按標準化組織生產,就難以開拓國際市場。因此,我們只有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生產出大量質量過硬、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加快我區農業現代化進程。

二是搶佔國內外市場的需要。隨着農業部啟動的“新世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國各地都紛紛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強農業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對策措施,農業標準化工作已經在全國全面鋪開。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經建立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將陸續建立並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經與河北省聯合簽署了“京津冀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協作網”,達成了“華北護菜協議”,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農藥殘留超標的外地蔬菜進入本地市場。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痛下決心推行農業標準化,產品質量無保證,不但不能開拓和佔領新市場,而且還會從已經佔領的市場中被擠出來的'危險,其後果不堪設想。

三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需要。過去我國農產品長期處在短缺狀態,解決温飽是農業面臨的最大最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抓農業,追求的第一目標是高產,不太考慮產品品質的好壞,因為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吃飽飯的問題。現在温飽問題解決了,農產品的品質營養、安全衞生則成為人們關注和追求的新目標,人們甚至希望多花點錢,也要買到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也就是説,廣大消費者已對農產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麼,要適應這種要求,實現吃好這個目標,就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

四是確保人類健康的需要。現在我們的農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的問題,有的因長期食用低劣農產品造成積累中毒,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許多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抱有疑懼心理,感到吃什麼都不放心。2001年10月份,國家質檢總局與農業部聯合,從全國23個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抽查了10大類181種蔬

菜,其中有86種蔬菜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量,超標率佔47。5%,有9種蔬菜含有3種以上農藥殘留超標。也就是説,我們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農藥殘留超標的。這種狀況不改變,直接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從維護我們人類健康的角度講,也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

可以説,實施農業標準化,實質上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場革命,絕不是錦上添花之作,而是關係到我區蔬菜、畜禽、果品等優勢產業能否生存、能否發展的關鍵措施。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們只有以實現農業標準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我區農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我區的農業標準化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亟需解決。一是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還不夠強。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全社會所認識,許多農民羣眾對農業標準化還不瞭解,按照標準化生產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二是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配套措施。在制訂的標準中,產中技術規範多,產前、產後和系列標準少,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夠。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還存在着標準傳遞渠道不暢,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三是檢測體系建設不完善。受重視程度、地方財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檢測體系建設還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設備、儀器、人員還沒有全部到位。四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區農產品市場還沒有建立起“市場準入”、“分區銷售”等市場約束機制,優質農產品與劣質農產品混區經營,“優質優價”政策難以體現,嚴重挫傷了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五是農資市場有待於進一步規範。近年來,儘管我區加大了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但農資市場秩序仍不能令人滿意,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並沒有從農資市場上徹底清理出去。同時,由於缺乏相應的行業管理標準和處罰標準,使處罰有理無據,難以操作,也是影響清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區農業標準化開展情況,下一步我區農業標準化生產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第一,建立健全農業質量標準體系。這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標準就談不上標準化。前段,我們制定了一些地方標準,但很不全面,標準的覆蓋面很窄,遠遠不能適應標準化生產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參照有關國際標準,進一步制定出從生產環境、生活過程到產品品質、加工包裝等環節的一系列標準,使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從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標準指標體系。

第二,儘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是確保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爭主動,儘快建立健全這一體系。同時,要引導扶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儘快建立質量檢測點,努力在我區形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在檢測體系建設中,要遵循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從長計議,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應付了事,報有臨時觀念。要在搞好檢測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對質檢人員的培訓,嚴格檢驗制度,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控,確保網絡的有效運轉。

第三,進一步搞好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農業標準化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靠示範引導,通過示範帶動促進面上工作平衡開展。各鄉鎮都要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自己的標準化示範基地,在基地內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強監測管理,建立生產技術檔案。通過示範基地建設,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達到宣傳推廣農業標準化的目的。同時,要新規劃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組織生產,使示範園內的每一個產品都達到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的標準,把示範園真正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樣板園。要注意發揮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農户的優勢,積極幫助他們建立標準化種養基地,確保農產品質量符合進口國的標準。各級農業技術人員,要在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第四,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為激勵農民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充分體現農產品優質優價政策,今後要在主要農貿市場逐步設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對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合格的允許進入市場指定的優質優價農產品專營區銷售,並逐步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市場,樹立無公害產品的市場品牌。要通過建立無公害食品配貨中心,在超市設立專營區、專營櫃等方式,逐步實行按質分攤位掛牌銷售,調動廣大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第五,積極組織好優質農產品

的質量認證工作。要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辦法,積極組織好各類名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使的農產品進入由國家和省認證的名牌農產品範圍。同時,要抓好已經認證名牌產品的跟蹤質量管理,以保證名牌產品的信譽和權益,對未經認可擅自使用無公害、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依法查處,嚴厲打擊。

第六,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強對種苗、肥料特別是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管理,堅持不懈地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適時公佈禁用和淘汰的農資品種,對查處的假冒偽劣農藥和其它違禁農資,要依法處理並予以曝光,對違反規定在蔬菜、畜禽等生產領域使用高毒、高殘留物質的,一經發現,要嚴厲查處,決不姑息。同時,加大對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為農業標準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第七,大力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農業標準化的實施有賴於全體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消費者和組織管理者的共同參與。農業、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要按照“各負其責,層層培訓”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要把出口標準化知識納入綠色證書工程以及基層幹部培訓的範圍。通過培訓,使鄉村兩級幹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儘快掌握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技術和操作規程,提高運用標準化知識的能力。各級各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區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加大標準化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對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標準化、自覺實施標準化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