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全市農合聯工作情況的彙報

欄目: 財務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83W

關於全市農合聯工作情況的彙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關於全市農合聯工作情況的彙報

(訪談節目腳本)

近年來,**市供銷社立足創新發展,按照“組織成員社會化、產業結構多元化、工作職能服務化”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形態,在市、縣供銷社組建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簡稱:農合聯)。市、縣農合聯成立後,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傾心盡力為會員和農民服務。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政府肯定、農民滿意、社會認可的良好效果。(轉載請註明來自:本站 )

一、農合聯成立的背景

近幾年,**和全國一樣,農村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逐步增加。但由於我市農業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時期,農業產業化總體水平還不高,一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實力弱、發展慢、與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儘快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涉農部門工作的當務之急,而農民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聯合與合作,組織起來進入市場,共同抵禦市場風險的慾望也與日俱增,這就需要有一個較高層次的聯合組織,代表政府去做組織引導工作。同時,供銷社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有組織、網絡、人才、設施、服務等優勢,堅持了“紮根農村、面向農業、服務農民”的宗旨,有密切的農合關係和熟悉農村工作的基礎,供銷社在歷史變革時期需要轉變職能,創新組織體制和經營機制,在服務“三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重新定位,功能需要延伸。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按照“一社一會”(即供銷合作社、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的模式,在供銷社的現行組織體制下,陸續組建了市、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二、農合聯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農合聯體系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

市級農合聯於2006年6月成立,縣級農合聯已發展12個,實現了縣級農合聯全覆蓋,鄉鎮級分會已發展46個。市、縣農合聯會員總數1740個,佔全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的89%,帶動農户61萬户,約佔全市總農户的38%,年助農增收16億元。這些合作經濟組織涉及農業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領域,涵蓋了全市重點涉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協會,而且農合聯組織都有當地黨委、政府領導、農口各個部門、各鄉鎮主要領導擔任農合聯主要職務,農合聯的代表性和廣泛性較強。**市人大、政府有關領導擔任了市農合聯名譽會長,市農業局、林業局等農口部門主管領導擔任了市農合聯副會長和常務理事。**縣農合聯學習****農協的做法,整合縣直部門職能,形成了多部門參與農合聯工作的組織框架。該縣農合聯分別依託縣農經局、畜牧局、林業局、科技局、信用聯社等部門,設置了綜合調協部、供銷指導部、培訓部、信息部、產業部、科技部、融資部、維權部八個辦事機構。各部門主管領導擔任各部負責人,縣供銷社負責綜合協調。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通力配合、協調聯動,有效地促進了全縣農合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等縣(市)區農合聯也都有當地政府相關領導和農口部門主管領導在農合聯擔任重要職務,參與農合聯工作。

(二)農合聯作用日趨顯現

市、縣農合聯建立後,一是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一方面整合了社會零散的合作經濟組織,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進行了規範,納入了市縣農合聯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加快發展了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00多個,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其中**縣喜峯口板栗專業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模式,免費為合作社成員提供有機肥1000多噸,積極倡導慄農生產有機板慄,建立有機板慄基地5000多畝,註冊了“鬍子板栗”商標,精心組織板栗加工,並在6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鬍子板栗專賣店”。此外,合作社還與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客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年可銷售有機板慄1200多噸,助農增收160多萬元。二是開展信息服務。通過建網站、辦會刊,為廣大會員和農民提供了大量的政策、科技、市場購銷等信息與服務。市農合聯創辦的“**農合網”設有“產品推介”、“交易大廳”等農產品展示交易板塊,為會員和農民發佈各種供求信息10萬多條,點擊量已近60萬次,深受會員和廣大農民的歡迎。“**農合網”開設了專家講座視頻短片,開通了12316專家諮詢熱線,創辦了網上視頻醫院,接受農民科技諮詢,解答生產難題。三是開展農民培訓工作。三年多來市縣農合聯舉辦各類培訓班200多期,培訓農民近20萬人,其中有2120人拿到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2008年6月,市農合聯與市委組織部、市供銷社聯合舉辦了百個老區貧困村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班,為每村培訓了一名農產品經紀人。通過培訓的農產品經紀人已成為活躍本村經濟,帶動周邊農村產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四是培育農產品品牌。積極引導涉農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培育品牌,發揮品牌效應。目前,市、縣農合聯共培育註冊農產品品牌75個,品牌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日益顯現。**南縣農合聯除自身註冊了“天合祥”品牌外,還組織涉農協會、專業合作社註冊了10個品牌。“**沿”蔬菜、“番星”西紅柿、“**河”鮮桃、“玉神”食用菌等農產品多次在省級以上農交會亮相,並打入了**、**的超市和蔬菜批發市場。五是組織農產品銷售。2008年市縣農合聯組織會員及農民參加各種交易會達10萬多人次;組織農超對接、發展農產品型龍頭企業,幫助農民推銷各類農產品45億元。其中:市農合聯創辦了市農合聯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在市內各大超市設立了果菜銷售專櫃,與**區大新莊鎮綠緣生態蔬菜專業合作社、**縣金農米業專業合作社、**縣**專業合作社等二十幾個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參與專業合作社經營活動,發展生產基地2萬多畝。公司把專業合作社產品經分揀、加工、包裝,標註“農合聯”品牌標識後,配送到市內各大超市。2008年銷售綠色、無公害、有機瓜果、蔬菜5000萬元,助農增收200萬元。今年該公司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已開始把我市農產品配送到**華潤萬家18個連鎖超市及**家樂福5個連鎖超市,預計全年銷售額可達1億元。**區農合聯通過“農超對接”,將兩個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送入金客隆超市銷售,截止目前已實現銷售額400多萬元。**南縣農合聯創辦的大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在組織“農超對接”,解決農民賣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今年以來,市、縣農合聯通過組織“農超對接”、發展農產品型龍頭企業,幫助農民推銷各類農產品30億元。

(三)農合聯工作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勇十分重視和關注農合聯工作,就農合聯工作做出了“應儘快把**農合聯做大做強”、“關鍵要在強化服務能力上下功夫”的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還印發了《關於充分發揮農合聯作用,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實施意見》(唐字[2007]25號),賦予了農合聯統領和帶動全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職能。**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實施意見》(遵字〔2008〕72號),進一步明確了**市農合聯統領全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地位。賦予了**市農合聯對各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辦理註冊登記時負責把關、審核;負責制定地方財政用於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和發展的專項資金的具體使用方案;具體負責市委、市政府對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年度考核工作的落實等五項職能。此外,還規定在資金、信貸、税收等方面給予支持。**、**等縣區政府還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預審、考核、獎懲等具體職能交給了農合聯,每年的財政獎勵扶持資金撥付農合聯,由農合聯負責發放到位。其他縣(市)區黨委、政府也都通過下發文件、召開會議等形式,均明確了農合聯對本區域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統領”職能。並規定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總之,通過自身作為的發揮,農合聯在社會各界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與日俱增,各級黨委、政府對農合聯的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

**農合聯的工作在**省已處於領先位置。2007年,市農合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被省農合聯評為全省唯一市級“農合聯工作先進單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服務“三農”新機制,打造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科學發展模式,重點構建“五大服務體系”,擴大和延伸為農服務功能,促進全市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構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體系。在完善市縣兩級農合聯建設的基礎上,着重加快鄉鎮級農合聯分會建設。按照每個鄉鎮建一個分會的目標,制定發展規劃,加快建設速度。村級依託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土地流轉、新居建設、綜合服務等方面建立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形成市、縣、鎮、村“四位一體”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網絡。各級農合聯承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服務工作,落實國家的扶持政策措施,積極培育農產品特色品牌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典型,指導建立新的合作經濟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承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申報、政府資助項目及註冊登記前的審核等工作。

(二)構建農村雙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廣泛整合、吸納、培育農產品、農資、日用消費品龍頭企業和經商户,搭建雙向流通服務平台。與農村經商户和農家店對接,搭建雙向流通服務平台。組織好“農超對接”,開展農產品物流配送,將農合聯會員和廣大農民的農產品更多地引入專業市場、超市銷售;培育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規模種植,集中加工、 銷售。依託農資、日用消費品經營企業,大力發展農村連鎖店和連鎖超市,使廣大農民羣眾的農產品賣得出,農資、日用消費品消費安全、實惠、方便。

(三)構建農民培訓和農業生產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積極與大專院校、農業科技部門、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搞好聯合與合作,建立培訓中心,承擔農村、農民信息政策法規、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任務,成為培訓農民的新型課堂。通過培訓和技術推廣,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使更多的農民成為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

(四)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掌握農村和農民的金融需求,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聯合農業銀行、信用社、農信投資公司等金融部門,開展農村金融組織創**服務工作。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成立村鎮銀行和小額擔保貸款公司。積極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資金短缺問題。

(五)構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體系。以村民中心為依託,與有關部門合作,建立農村信息化網,為農民提供電子商務、諮詢等各種數字化現代技術服務;設立農村中介服務機構,整合社會資源,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職業介紹、商務代理、紅白喜事、維權訴求等服務;參與農村環境改善,幫助地方政府和農民搞好新居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農林副產品和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引入現代物流配送和連鎖經營方式,改善農村消費質量和消費環境;建立文體娛樂活動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農民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