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9.22K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新版多篇)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一

摘要: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是重視能力教育,而忽視性格和品德教育;重視中國小階段的教育,而忽視大學階段的教育。而中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是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差,一旦進入大學,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管控環境和相對激烈的競爭中,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甚至是極端的負面情緒。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關注、及時的疏導和排解。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且不可替代,高校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將家庭教育融入到大學教育之中。

關鍵詞:家庭教育;大學教育;大學生;心理障礙;疏導

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普遍狀況是重視孩子在國小和中學時期的教育,買昂貴的學區房,花大價錢報各種輔導班,家人全程陪讀等等。但是一旦孩子進入大學,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如釋重負之感,同時也放鬆了對遠在外地求學孩子的教育,轉而將這個責任轉嫁給孩子所在的學校。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國孩子從小在父母嚴格的監控和指引下生活,而相應的基本生活能力、判斷力和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都普遍貧乏。而高校師資力量有限,高校教育又不同於國小和中學老師“手把手”式的全程陪同教育,高校已經將大學生視為具有獨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來對待。除了上課時間,大學生的課餘時間是基本可以自由支配的。這種管理上的突然放鬆,時間上的充裕,和所面臨誘惑的增多,就容易讓學生沉迷於網絡,或耽於其他一些娛樂而荒廢學業。更有甚者,一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不善於與其他同學或老師交流,個人的一些心理問題無法排解,長期積壓甚至有可能造成抑鬱或暴力犯罪事件的發生。這些頻頻發生在高校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也給被稱作美麗“象牙塔”的大學校園蒙上了陰影。高校“慘案”頻發,這究竟是事出偶然,還是高校教育出現了問題?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學校、社會在青少年教育上出了問題,大家都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往往忽視了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脱節,也成為大學生傷人事故頻發的一大原因。但是有部分家長卻説,“希望學校加強管理,多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等,給孩子適時的引導和幫助”。

事實上,學校教育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家庭的教育和家長的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學校的教育。所以,我們勢必將家庭教育融入大學教育之中。當然這不是説像中國小生那樣動輒“請家長”,而是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繫與交流,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協同疏導。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正日趨複雜,學業壓力、人際相處成為當前大學生出現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現在各高校已基本健全了學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配備了心理諮詢室。而現在學生自主性也很強,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進行心理諮詢並不丟臉、也不是難為情的事情,他們都會積極主動地利用學校的這些資源。但是,仍有部分同學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與人溝通;或者認為與別人談論自己的心理問題很尷尬,難以啟齒,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將自己壓抑在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世界裏,而不是選擇去找心理輔導老師或學校尋求幫助,心理障礙或者困惑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化解。

這時候就需要學校與家長的協同合作了,孩子難以向老師和同學傾訴的問題,如果家庭能夠及時介入和關心,應該會向家長傾訴,這樣家長和學校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的惡化,也可及時挽救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甚至是幾個家庭。要建立、健全這一聯動體系,首先,學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個與家長交流協作的平台,建立一個有效的通訊錄,一旦出現任何問題能及時與每位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繫和溝通;另外,學校要充分利用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這樣的家長比較集中的機會,做好宣傳和溝通;再者,學校相應的負責老師如輔導員、班主任的聯繫方式也需要向家長們及時公佈,方便互通信息。這不是所謂的“打小報告”,而是對每一個孩子負責,保障每一個孩子能順利成才的原則與擔當。

第二,家長們一方面確實需要轉換心態,以一個平等交流、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態度來對待已上了大學的孩子,給孩子自己鍛鍊、成長的空間;但另一方面,這絕不等於放任,家長仍需要做好觀察和適當的引導,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以上大學為“分水嶺”的一蹴而就。家長可以與學校保持有效的溝通,適時瞭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變化,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導。當然,家長也不能走上另一個極端,想當然地仍然像中國小時那樣遙控和掌握孩子的一切,每天需要孩子電話彙報一天的行程,甚至是飲食。更有甚者,每天電話諮詢相關輔導員或班主任情況,這都很不現實。大學不是幼兒園,大學生已經是具有獨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課餘時間有自己的自由,就算是輔導員或班主任也不可能掌握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行程。

第三,整個社會生活應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不拿孩子相互攀比,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順應每個孩子自然的成長和成才之路。拿孩子相互攀比是中國社會長期普遍存在的陋習,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之中,無形之中給孩子心理上增添很大壓力。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價值觀的物質化、功利化,獨生子女一代新的人際交往模式、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公平感,學生羣體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都刺激着大學生的敏感神經。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校園事件中突顯出來的問題,其實是對於法律意識淡薄和心理健康長期忽視,也反映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律知識教育的缺失。這些教育,不僅僅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應當滲透到中國小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從小讓法治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受到關注。

有人説學校培養的學生體育不好是廢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而有心理問題存在的學生更是一座不知何時爆發的活火山。廢品可以再利用,次品可以再加工,但是那不知何時會爆發的活火山一旦爆發就意味着毀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不僅僅是高校的職責,也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的參與和努力來實現。

參考文獻:

[1]周賢君。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06,(05):166-167.

[2]範迎新,程鑫。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2):91-92.

[3]宿纖纖,劉秀芝。透視高校暴力事件頻發的背後[J]。甘肅法制報,2013-05-02.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二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門高深的頗講藝術的學問,作為家長,願意以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孩子作出榜樣,不過早設定未來,教會孩子走好眼前的路。關注她現階段的狀態,及時給予引導與幫助。使孩子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終生的。同時,也會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共同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言傳身教;培養;學習

前不久,讀了一本十分富有禪意的繪本《安的種子》,三個和尚———急躁的本、刻意經營的靜與泰然的安,同時從老師父那兒分到了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安以他平和的心境,讓古老的千年蓮花盛開了。從教育的角度,這是一個關於等待、慢養的故事,縱深思量,有大道至簡的生活態度及哲思在裏頭,值得讓人去體味,為人父母,我們何嘗不是手捧了一顆珍貴的千年蓮花花種,能與安一樣泰然面對嗎?女兒今年十一歲了,和周圍許多孩子一樣,她活潑聰明,乖巧可愛,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讀《淘氣包馬小跳》,特別崇拜老師。也和所有孩子一樣,有時會貪玩、任性,會丟三落四、犯迷糊,總讓人不省心。儘管如此,我們和所有家長一樣,一直用心、用愛去呵護、包容着孩子的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如何更好教育好孩子。下面就淺談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學習、實踐與體會:

一、言傳身教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托爾斯泰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舉止。”孩子在具體形象地認識世界,也在用心觀察和模仿着家長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具體道德概念的化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仿效的標準。當你看到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就知道他有怎樣的父母,當你看到一個粗魯的家長,就可以預測他會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意識到言傳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迎接女兒到來前,我們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有了這樣一個默契的準備:做好孩子的榜樣!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努力做到言傳身教。

1、親子,教給孩子愛的能力。女兒還是嬰兒的時候,常需不分晝夜地照顧着她,其中的辛苦想必所有的父母都能體會。但是,我告誡自己,不管自己多辛苦,這是為人父母必須要承擔的,倘若因此而煩躁,女兒再小肯定也會感受到,必定會影響到日後的個性。所以,我努力讓自己做到,當女兒醒來睜開眼看到我時,一定能看到我的笑臉。時間長了,平日裏和她相處臉上總自然而然地掛着微笑。所以,女兒從小就愛笑,與人打照面時,臉上總會掛着微笑,純真的笑容讓她在與人相處時平添了親近感。此外,為了增強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正面地去接觸、擴大生活圈子,工作之餘,我們都會努力創設與女兒相處機會:講故事、玩拼圖、逛公園、看童話劇、打羽毛球等等,也常帶着她參加家庭聚會、同學聚會、外出旅遊等。在一些親子的活動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點滴關愛,並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給孩子做一些示範,幫助、教會她建立培養初步的人際關係,相信孩子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會增強親情、友情的認識,增強愛的能力。

2、耐心與等待,教給孩子寬容。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與自我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事情。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父母要以身作則,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告知孩子事理,給予具體的指導,耐心地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國外流傳着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內含豐富的哲理,可見,一個家庭特別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思想、教育的態度和教育的方式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直接的關係。

3、認真工作與生活,教給孩子擔當。讓孩子看到工作及生活中的父母都是有責任感的人,慢慢讓她明白什麼是擔當。我和愛人從事不同行業的工作,但都對工作認真負責。孩子也常看到我們工作的樣子,這時,我們會告訴孩子,我們在工作的時候需要專注,她可以在一旁安靜地做事情,但不能影響到父母的工作。生活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我們都會以商量的態度去面對,共同擔當、經營家庭,決不會在孩子面前失去理智。

二、不過早設定未來,教會孩子走好眼前的路

一直以來,我們儘可能讓女兒按她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我們不想過早地為她設定未來。但是,我們會關注她現階段的狀態,及時給予引導與幫助。比如,上國小之前,我們尊重學前班老師的課程教授,並不急於讓孩子額外提前學習、儲備國小的知識,而是積極地配合學前老師,做好孩子入學前的心理準備,告訴她國小裏與幼兒園不同的趣事,幫她展望國小生活的美好,調整孩子的作息,訓練她規定時間裏做事的專注度等等。女兒上國小後,發現她很快就可以適應國小的學習節奏,也很快融入了新集體,建立了新的人際圈子。孩子的成長循序漸進,學習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我們更願意在每個階段,細緻地做好孩子成長的引導,並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主自立,讓她慢慢地認識自己,我想這樣,未來的路她自己肯定能做好選擇。

三、優秀並不僅僅是一百分

記得有一次接女兒放學,聽到同年級幾位媽媽的聊天,議論孩子們學科單元小競賽的成績,聽起來那幾個孩子都挺不錯的,但媽媽們好似不太滿意,都在責備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粗心,要不就拿一百分了!我不禁莞爾走開了牽着女兒,一路聽她嘰嘰喳喳説着一天的趣事,當然也有説到她95分的測試成績,女兒反省了自己答錯的地方,有點忐忑地偷偷觀察我的反應,看來剛才幾個大人對一百分的期望影響了她,我很高興地表揚了她:保持了原有的水平,並能及時發現了自己粗心大意的地方,告訴她,我相信有這樣的學習態度,一定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優秀並不僅僅是一百分。在我們看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更值得期待的,孩子能不斷地在學習中進步、完善,在父母的眼裏就是優秀的表現。一百分就像盛得滿滿的一杯水,如果讓孩子時時端着這樣的杯子,她是無法走路的!出點小錯、做點調皮的小壞事,生活才有不同的滋味。學會欣賞遺憾永遠比擁有完美更有樂趣!

四、教她做勇敢的女孩

我們的家庭氛圍較為民主,凡事引導為主,尊重女兒的想法及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她的自信、自律,也讓她學會依理平和地去處理生活中的事情。當然,因為這樣的氛圍,讓她產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賴,有時會逃避困難。比如,有點不習慣嚴格的要求,不太願意去做突破等等。發現類似的事例後,我們還是引導為主,不着急去評價她的表現,給她傾訴的時間,一般會在散步等較放鬆的時間交流,並會附和她:“對呀!這樣確實有點困難!”“如果批評的是我,我也會和你一樣難受。”“是哦,是得花點時間”……先去認同她的感受,再從另一個角度和她一起溝通,瞭解她不願改變或害怕的原因,然後幫她分析,去拓展她認識事物的廣度,最後和她一起想適合她的辦法,鼓勵她勇敢去面對,去適應、去改變,告訴她,只有這樣,才有機會發現更好的自己。

五、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我們在幫助女兒處理人際交往時經常用的方法,慢慢地,她還能比較好地運用在生活當中。記得有一個週末,女兒和大院裏的孩子們一塊兒騎車,剛開始玩得都還挺愉快,後來分組比賽時,有個女孩難過地哭了:因為她腿有點不方便,怕影響速度,好多孩子都不想讓她參加。女兒拉上那個女孩跟她一組……在不遠處的我,看到這一幕,説實話還挺驕傲的!我們覺得,學會換位思考,實際上也在培養孩子一顆寬厚的心。

六、閲讀和旅行,增加對生活的認知

“要麼閲讀,要麼旅行,思想和腳步,總有一個在路上!”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我很喜歡閲讀和旅行,女兒在我的影響下,從小也喜歡上了閲讀,並且喜歡和我交流閲讀後的感受及收穫。現在,她每天都會有30分鐘以上的自主閲讀時間,閲讀書目從童話到兒童小説到名著青少年讀本,有文學有科普有歷史有地理,閲讀量的增長豐厚了女兒的知識。假日裏,我們也會安排旅行,旅行中大大小小的不同體驗,讓女兒增長了見聞,開闊了視野。因為有了女兒,我們才有了父母的角色,伴隨她的成長,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學習如何成為父母,如何成為朋友。所以,在這過程中,她的成長,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成長?我們願意更努力,耕耘不輟,像安一樣泰然面對、靜待花開。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三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因此家庭中家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他們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終身的老師。家長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子女教育和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從根本上説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質是成才的基礎。但是,在目前眾多學生家庭中,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和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養和提高,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庭教育;傾向;指導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長是家庭生活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處於學前階段的孩子,身心方面各種需求的不滿足都不得不依附於家長,家長在家庭中的這種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使孩子能夠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優勢。家長是否能維護自己的權威,與其是否能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時時處處為孩子做表率有關。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的好:家長的權威,主要基礎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為上。家長能否正確運用自己的權威,還與其是否能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孩子寬嚴並濟,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有關。例如,兒子把鄰居小夥伴的臉抓破了,父親不僅要批評兒子,而且還應帶着兒子到鄰居家去賠禮道歉,使兒子對自己的過失行為產生內疚感。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不通過“家長制”統治孩子,不濫用“權威”嚇唬孩子,不動用“家法”體罰孩子,以免形成對立關係,阻礙孩子的發展。例如,家裏來了客人,父母不能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命令孩子為客人露幾手,背了唐詩以後,還要唱英文歌曲等。

二、換位思考,適時調整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針對家長的規章制度,用來約束家長行為,便於整體管理。在貫徹制度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家長主動、自覺的遵照執行呢?硬性的規定,當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實施起來,既得不到家長的理解,也會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進行。

三、冷靜剋制,剛柔相濟

幼兒天性好動,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家長愛子心切,有過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攪鬧不休,遇到這類家長,可以採用“傾聽”和“轉移”的方法。

1、傾聽:家長投訴,有時候會就事論事,有時候,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老師的不滿和積怨一併發泄出來。這時候領導者不必急於解決問題,只要專注、耐心的傾聽就可以了,其實,家長可能是想讓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訴説之後,他自己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即沒有具體想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們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訴説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領導者很容易瞭解家長的真實想法,便於解決,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2、轉移: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火氣很大的家長,得理不饒人,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衝突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任由家長吵鬧下去也不是好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採取轉移的辦法。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誰帶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經意間把孩子的在園情況,可愛之處在字裏行間表現出來,把老師平時對孩子的讚譽描述通過園長的語言表達出來,會令家長格外感動。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瞭解所有孩子的情況,鼓勵教師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讓家長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不論是幼兒園領導,還是老師都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的關愛着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常常會轉怒為喜,在和諧輕鬆孩子氣氛中解決問題,結果當然是容易令人滿意的。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領導一定要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

寬容、理解、重情、溝通是處理家長工作最基本的方針,除此之外,還要求領導者懂法,守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四、家庭教育的指導性原則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承認孩子的主動地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家長要認識到兒童是獨立的個體,不僅有着與同齡孩子相似的一些年齡特徵,而且還有着與同齡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徵,並予以尊重應以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予幫助和指點。比如有孩子不珍惜玩具、追求高消費的毛病,父母可提示孩子把領用錢存起來自己購買玩具,使孩子能體會到玩具的來之不易,學會愛惜玩具和使用金錢,做個明智的消費者這是家長指導孩子的目標。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導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後不對孩子進行指導,幫助孩子甩掉“枴杖”,使孩子能夠學會自我教育。

家長和幼兒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茁壯成長。有了這種共識,家園合作就應該是一件輕鬆而愉快的事情。

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四

摘要:在人的培養過程中,教育是關鍵。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部分構成。家庭教育為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啟蒙教育和指導人生的終身教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亦是教育的基礎,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家庭的結構、家庭的氛圍三個方面來探討了家庭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 身心健康 影響

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家庭的和諧,甚至關乎國家及民族的命運。在大力提倡優化國民教育體系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家庭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因為長期以來,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更加強調了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隨着人們對家庭教育關注度的提高,我們發現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發展,能夠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在我們生活中,一個人的成長,首先受到的影響就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而父母則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師的角色。家庭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則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要。父母應從細節處做到以身作則,如信守對孩子的承諾,欣賞別人的優點,敢於承認錯誤並勇於擔當,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如果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處,做到長幼有序,給孩子留下文明、禮貌的做人之道。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等都是有影響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才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會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也不要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肯定或否定。在批評孩子之前,先表揚他好的一面,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做家長的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這樣孩子才會正確看待自己,才能與別人合作。適時實施施挫折教育,同時注意孩子對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引起負面影響。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收穫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家長要有意培養孩子超越自我,勇於競爭的意識。

二、家庭的結構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人員的構成及其排列順序。隨着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家庭結構面臨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發展的趨勢。如果正常的家庭結構被打破,則會給孩子心理髮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如:父親或母親早亡,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靈創傷,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託,出現行為不正常、情緒不穩定等現象。隨着離婚現象的增多,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語、性情孤僻、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較強等心理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家庭、學校的極大關注。目前,學校裏有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就是由於殘缺的家庭結構造成的。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地發展,首先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完整和睦的家庭。

三、家庭的氛圍

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諧美滿。家庭的氛圍在無形之中對人起着一種感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與關愛,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也能讓孩子體會到親情的可貴,並在其薰陶引導下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在和諧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圍,會給孩子造成極壞的影響,可使孩子膽怯、嫉妒、孤僻、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由此可見,家庭氛圍的好壞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學業發展都有着直接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關愛、地位平等、温馨和睦,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努力為和諧的家庭氛圍添磚加瓦,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家庭。我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家庭是社會存在的細胞,對社會穩定發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隨着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在日益增加。我們應當認識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趨利抑弊,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以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張進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學新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1期。

[2]趙丹娣,《兒童問題行為與家庭環境及教育觀念的相關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8年第4期。

[3]宋芳、蘇林雁,《兒童氣質與行為、家庭教育的關係》,《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05年第2期。

[4]張學強《家族與家庭教育:宋明理學的觀點及其實踐》,《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