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庭教育徵文新版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家庭教育徵文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徵文家長 篇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孩子的行為。因為這一階段的幼兒已經開始好奇這個陌生的世界,並開始探索自己好奇的世界和事物。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最先也最長接觸的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個舉動都是他們模仿和學習的例子。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時期也是塑造孩子性格與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家庭教育對於每一個幼兒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今後孩子的人生髮展都有着奠基的作用。但是由於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教育理念的差異,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呈現出各種各樣問題,對孩子的成長和以後的發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些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也是當今我們每個父母和社會大家庭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

1、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重才輕德,教育失衡。現在的家長都過分看重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是一個天才,學習能力優於其他的小孩。為此,從小便在平時的教育中有意識的向學業一邊傾斜,過早的教孩子一些語文、數學、繪畫方面的知識,甚至連英語都搬上了日程安排,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天性其實就是玩耍,他們要熟悉這個陌生環境其實是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有很多的疑問,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解答。這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去重視這些問題,而只是一味的強調學業、知識的重要性,有可能造成孩子厭學,牴觸上學的情況出現,甚至對孩子的性格都會造成一定的缺陷,比如孤僻,喜歡一個人獨處,入學以後上課自由散漫等等。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這些不良的習慣和不好的性格乃至一些不良品德就很難再去更正了。

1.2 過分溺愛孩子。自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到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其實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都十分的溺愛,每個孩子在家裏的地位其實就像是個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管什麼樣要求,父母都百依百順,專心呵護。殊不知這樣做就如同在温室裏精心呵護的花草一般,一旦離開保護的温室,遇上風吹雨打,便不堪一擊。同時,這樣溺愛孩子還會對他們的品行造成不良的後果,比如,小孩不缺少零花錢,他就會隨意去花這些錢,花完了就再去問父母伸手要,養成了一種大手大腳,喜歡浪費的壞習慣。另外,這些被溺愛的孩子都很自私,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其他人,這樣的性格不利於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與他人交往,與集體生活。

2、解決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相應對策

2.1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針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狀況去不斷調節和變化。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時,家長就應該陪伴着孩子一起去完成整個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和孩子一同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他所感興趣的知識和事物,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過程,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耐性和注意力,對孩子的智力、想象力以及與他人一同交流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提升。同時,在注重孩子學業的同時,也要注重德和體的發展,讓孩子具有一個健康的品行和身體。

2.2 健康的教育理念、正確的引導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在他犯錯的時候一定及時糾正,但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而是要耐心的去引導他,告訴孩子這樣錯是錯誤的,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出積極正面的榜樣,首先樹立好一個良好的形象,這樣孩子才不會模仿到錯誤不良的行為。有了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成長才能沿着一條筆直的大道正確前進。

幼兒的家庭教育是幼兒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兒園教師有責任讓家長獲得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義務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無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孩子的父母都應該記住:教育就在當事時,教育不能等待,因為孩子過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寫。這個時代我們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須全力以赴。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篇二

我想,孩子的教育於每個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們是怎樣關注的?我們關注的方向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讓她們的人生能朝着正確、積極的方向走下去。這是我的一個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11月的第三個周未,我有幸在青園國小的陽春廳聽到了曹萍教授有關家庭教育的講座,本人受益非淺。

曹萍教授首先講到愛的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互相的,而且要讓雙方都感受得到,只在雙方感受到了對方的愛時,才能説明愛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必須具備這個給予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他的人生才會完整。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是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而辛苦賺錢,而孩子卻常常抱怨這不如意那不如意,對父母的辛苦卻視而不見;父母下班回到家裏,忙家務做飯,而孩子卻還嫌飯菜不好吃,挑肥撿瘦的;父母把吃的留給他,最後演變到好吃的東西就只能是他吃,別人吃了就不行。為什麼會這樣,曹萍老師説這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造成的,這樣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我想我們給孩子愛沒有錯,孩子們也沒有錯,但一定要讓她感受到那是我們在愛她,同時也要給她愛我們的機會。所以親子關係中溝通和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講座過程中曹教授還講到了國小生習慣的培養:聽、説、寫,勞動,思考。對我們家的小傢伙,尤其那個寫字,我真的是很頭痛。我覺得她對這個橡皮擦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只要下筆,寫不到幾個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經形成習慣了。既耽誤時間,作業本又不夠清潔,而且書桌也總是很髒。曹萍教授説的這個“落筆就對”,我想應該可以給她進行一點這方面的單項訓練。

勞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意識。這點我深有感觸。我們家的小傢伙,每到週末就最愛睡懶覺了,睡到十點不叫還起不來。記得有個週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點事脱不開身,她爬起來就直嚷餓,沒辦法,我説那你自已去買吧,她興奮得跳起來,還做一個“耶”的手勢就跑着出去了。她走了之後我跟在後面看着她過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邊看看,再右邊看看,然後慢慢的走,當走到馬路對面邊上的時候才飛也似的跑了。我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會兒,她就神氣的提着幾個包子回來了,自已高高興興的在那裏吃呢,還興奮的説:“今天運氣真好,一到馬路邊兩邊都沒車,馬上就過去了,沒耽誤一點時間”。接下來的幾個週末,每次8點多鐘,我們大人都還沒起牀,她就趕緊爬起來去買早餐,這幾周以來都是這樣堅持的,她再沒有睡過懶覺。

曹教授所説的孩子被肯定就會有自信,其實就是通常所説的賞識教育,但在生活中很多失敗的例子,比如孩子經受不起挫折等。這就是曹教授所説的一個“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家長的表達智慧在裏面的,一個表達的邏輯層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層次去説話,溝通才會有效。

曹教授講了很多,也講得很具體,其實從她的智慧裏,我學到得不是具體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周圍人們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種榜樣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教育出來的,是她自已走出來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他該怎麼選擇,取決於她所受到的影響。也讓我想起了道德經裏有一句話:“一動分陰陽”,雖然説的是世界萬物,但用在親子關係上的意思就是説,成人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正反兩面的結果,如果這個行為所產生的是好的結果,那對孩子所產生的就是一種正面的引導,一種成材的教育。如果所產生的反應是負面的,那麼這種行為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負面的引導,對她的人生就是一種破壞。相信家長們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嚴格,太霸道,孩子就會撒謊,而撒了謊,父母又會更嚴厲的批評,最後導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説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過多的責怪孩子。所以説我們的教育是從有了孩子開始的,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此用一句話告誡自已:“教育自已,反思自已,然後影響孩子”。

非常感謝能聽到曹教授的講座,生動的語言,廣博的學識,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雖然還不能完全透徹的領司她其中的精髓,為了孩子的積極向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家庭教育講座主要 篇三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願望都滿足,什麼承諾都兑現。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説謊,拿家裏東西或別人東西,自我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了一個謙和的人。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麼行!後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 baihuawen.c n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成教育。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於方法,方法大於苦幹。”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幹大於方法,方法大於狀態”。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大學聯考狀元,應當説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麼樣呢?父母白養了他,還不如考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説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於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裏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説,最重要的是狀態,是精神方法。凡有助於精神狀態培養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