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化策略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化策略

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化策略

鄭州航空港區領航學校 孫軍紅

我校於2013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佔地56畝,現有48個教學班,學生2930名。2017年9月,又新增南校區一個,12個教學班,546名學生,共176名教職員工,是目前港區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

2013年9月,由七所村小合併而成為歐式風格的現代化學校,當時可以用“高大上”來形容,校園環境優美,功能廳配備齊全,硬件設施一流。

可是合併而來的60多位教師,其中50歲以上的老教師就有近20位,學校不僅要開全開齊國家課程,還要增設特色課程。學校師資面臨嚴重缺編。

   當時發佈招聘公告後,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前來應聘,只要是普通話標準,我們都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當時,我們招聘了26位剛從大學校門走出的大學生。大部分代課教師根本沒有進過課堂,沒有教學經歷。其餘的在職教師也都是從村小調入的,老師們的教學經驗匱乏。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師隊伍,我們深知:要想使學校的師資與學校的硬件相匹配,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此刻,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為了保障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紮實推進和穩步提升,我們緊緊圍繞來自教師自身的實際教學體驗,教學過程中真實發生的教學實踐,以校本教研為抓手提升教師,發展學生,以“狠抓常規、集體備課、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輻射引領” 為校本研修方式,實現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教學與研究,教學與培訓的真正結合,建立立足於本校的校本教研機制。

一、教師個體的學習與反思

自主學習是校本研修的關鍵,我們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反思提供理論基礎。要求教師結合專業發展需要,要求“每天讀書半小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讀教育專著,讀前沿的論文,引導教師對照先進理念,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進不當的教學行為。

(一)、培訓從如何備課上課開始

  從老師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起,每天下午放學我們都進行集中培訓,由王校長和我進行,從最基礎的如何備課,如何上課,如何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如何調控課堂,如何開展集體備課,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還在伏案寫培訓心得。

清晰記得,整整一個學期,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老師們都還靜靜的坐在臨時會議室做培訓、分享學習心得(讀自己優秀的教學反思)。正是由於學校對老師們業務素養的重視,正是由於老師們熱愛學習,渴望成長,向上的動力,激勵着每一位老師拔節似的成長。

(二)、學習課標把握教學方向

為更好地領會和貫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全面瞭解、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實質,各個學科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問題探討相結合,開展課程標準學習活動,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思想。

經過兩週的學習,內化,我們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理論測試,案例分析等。理念決定方向,方向支配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理念變了,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課堂教學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三)讀書構建專業成長平台

學校重視教師的讀書成長,通過贈送教師喜愛的書籍、成立讀書會,開展“閲讀,讓教育更美好”系列讀書活動,營造濃郁讀書氛圍。

學校堅持每學期舉辦兩次讀書交流為主的讀書沙龍活動,同時舉行“我的教學理念”“我的班級我做主”“誇誇我身邊的同事”等讀書演講活動。老師們暢談讀書心得體會,暢談教育理想,抒發讀書感言,分享美文著作和教育故事。

活動給教師們搭建了平台,展示了自我,提供了交流成長機會,實現了思想的轉化、觀點的碰撞,能力的提升,一個有濃厚學習氛圍和凝聚力的教師團隊正在形成。在感動、温馨、激勵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們共同成長、收穫。

(四)、強化反思加固理論支撐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動機。葉瀾教授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但如果認真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加強實踐,加強科學的自我反思。

建校初,我們就把反思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確要求老師要加強反思,在學習教育理論及他人經驗後,要寫心得體會;上課之餘,要寫教後記,反思課堂教學得失;考試結束,要寫質量分析,反思成功與不足等。

隨着時間的推移,引導教師更加有針對性的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主要對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的學習與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提高教師的預測和分析能力。

教學中反思:主要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這種反思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效的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

教學後反思:是對教學效果和自身科研能力的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它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保證。

隨着老師們反思意識的加強,我們不斷強化反思的深度與廣度。引導教師經常性地進行自我反思,對照先進教師的觀摩課、示範課,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策略和方法,查找理念上的不足,針對不足,設計對策,使教師在反思中實現自我發展。

我們引導教師:不僅要反思教學結果,更要反思教學過程;不僅要反思教學行為,還要反思教學理念;不僅要反思教學內容,還要反思教學策略;不僅反思自己的教,也要反思學生的學等等。

(五)藉助“互聯網+保持熱情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藉助“互聯網+”為主的教研方式,彌補傳統校本教研的不足,真正使教研走向教師心靈深處。我們要求每個人在鄭州教育信息網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把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發到學校網站和博客上,天天更新,並鼓勵老師們相互學習,相互評論,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助和協作。

老師們在閲讀同伴寫的博客時,不僅是一種學習,還會引起對自己教學經歷的回憶,積極修正自己的偏差。博客滿足了教師表達的慾望,只要願意,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表出自己的思想,慢慢的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由於我校教師反思質量高,數量多,第三期鄭州教育博客沙龍“做個好老師”在我校成功舉辦(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田保華);在第八屆博客大賽頒獎典禮上,我校多位老師走上了領獎台;我校連年被評為鄭州教育博客先進單位。

我們知道:只有善於對自己的行為或理念經常反思質疑的教師,才能得到較快發展。我們要求要有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探索,使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生活方式。

目前,每學年我校每位老師都會出版自己的成長日記。每年教師節前夕,鄭州教育局都會為我校出版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教育博客專刊》。

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事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想我們的教師是幸福的。

二、教師同伴的合作與互助

真正瞭解實際教學情況的是本校同事,教師需要與本校同事在研究中經常溝通與合作,建立研究共同體,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研,包括集體備課,聽評課,同課異構,一課多上,專題教研。

(一)集體備課力爭輕負高質

教學研究只有與課堂結合才有生命力。集體備課,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也是發揮骨幹教師作用的重要陣地,更是培養青年教師的好機會。我校堅持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提倡二次備課。通過同伴之間的研討,相互促進,共享資源,力爭為“輕負高質”課堂搭建平台。

1、任務分配 

開學初,各教研組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具體制定各學科的教研活動計劃,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實施。針對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先對全冊教材進行分配,明確任務,統籌安排,把每個單元的教材內容,根據課型不同,分配給每位教師,還要考慮整個學期的每位教師的精備課,要涉及到不同的課型:如語文學科要涉及到精讀課、略讀課、口語交際課、習作課等。

2、備課形式

同年級組集體備課除全冊備課、單元備課外,我們更關注每課時的集體備課。我們以同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作為一個備課小組,本着“實用、有效、便於研究”的原則,在學科組共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

建校以來,我們一直堅持課前研課,課後論課。要求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集體討論,由主備人執筆,做出高質濃縮的學案。各位教師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根據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適當修改,並將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及時反饋,便於進一步改進。

3、研究措施

教研組長卓越的組織技能,是校本教研有效保障。我們選配教學業務精,作風過硬的老師做備課組長。每學期根據學校教學工作指導思想,教務處工作安排部署,制定出具體務實有效的教研和備課工作計劃,帶領教研組開展工作。 每個學科、每週有固定的大教研,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語文每週二下午,數學每週三下午,其他學科每週二上午前兩節。在教學閒餘時間,做到隨機性的無時無處不教研:主要交流當天上課的情況,當天遇到的問題,探討補救的措施,研究當天習題的設計等。

定內容:教研組長根據教學進度,提前一天公佈內容 

定中心發言人:每次教研確定主要發言人,教研組長起組織、點撥、調控作用。

定地點:大教研地點在兩個錄播教室,隨機性教研不定時間和地點。主要就教學中教師們關注的突出問題為研究重點,開展羣眾性的,除聽評課以外的小專題教研活動。

4、研究內容

集體備課主要為研究教材,研究單元主題與訓練重點,知識關係構建與綜合,對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理方法與突破,課後思考與練習、課外拓展,資料袋與語文園地的處理策略等。大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小到一個標點符號的處理。

當然,現代信息技術助力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整合 ,課堂組織與管理、習題設計與訓練、備考技巧與策略等,都是我們日常研究的內容。

5、研究要求 

我們採用個人鑽研→集中研討→一人執筆→分發同伴→形成個案(學案)的備課方式。每位教師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在教研組、備課組討論前,要認真鑽研,積極準備。

6、聽課磨課

青年教師上彙報課,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上示範課,中年教師上研討課,早已成為學校的慣例。學校所有行政領導、教研組長、老師都可以推門聽課,通過聽課及時瞭解課堂動態,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聽完課之後,交流教學心得、聽課體會。不少老師表示:經歷過多次的備課、上課、聽課、議課的過程,經歷着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也經歷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使模糊的執教過程清晰化,目標定位準確化,課堂環節設置合理化,教學策略應用恰當化。

(二)同伴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教師間的互助合作更易溝通,更便捷,我們提倡同組教師之間相互切磋,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1、名師帶徒

青年教師拜師學藝,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又一種主要形式。我校開展“一幫一 結對子”活動,骨幹教師帶年輕教師,師徒結對要簽訂責任書,明確任務。師傅每週上一節引領課,徒弟每週上一節彙報課,教學進度比師父慢1到2節,師徒每月寫一次活動總結。學期末,師傅要進行評估性聽課,並寫出考核意見,

對剛走上工作崗位和新調入的青年教師,學校指定校級名師、骨幹教師進行幫扶。學校對師徒活動情況,及時進行督促評價,“徒”取得成績,同樣獎勵“師”,通過帶教指導、示範教學等方式,發揮了骨幹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也促進了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2、加強合作

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以繼承為特徵的“傳、幫、帶”,還有以反思為基礎的組織創新。如圍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在深入交談討論中,收穫教師個人單獨學習所得不到的知識。

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利於形成真誠的協作關係,這種互幫互助,互相依賴,相互欣賞,相互支持與合作,能夠形成團隊凝聚力,從而建立研究共同體,進而創設出民主、平等、合作學習型的學校文化特色。

3、經驗交流

向高手學習,與能人合作。為更好打造學習型團隊,每週學校例會都會組織 “教師講壇”,用身邊的榜樣激勵大家共同成長。學校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定期組織學科帶頭人,一些有想法的教師,圍繞教育教學小專題:如班級建設、工作方法、質量分析、複習研討等內容,舉行彙報講座交流,解疑答惑,向全體教師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心得,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有效課堂的落實。

4、專題研究

每學期,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校本教研問題徵集,針對共性問題開展課題研究。 “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與測試” “特長生和學困生培養的方法與策略”“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如何進行聽評課”“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進行專題研討,激發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意識和潛能。討論之後,各位老師以小論文的形式,總結研究成果。

5、課題帶動

為了改善師生行為,每個學科組根據工作實際,提煉出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形成課題,進行立項研究,課題組每學期寫出實施方案,期末寫出階段總結或教改論文。對校本教研中的先進個人,有研究成果或突出貢獻的教師和組長進行表彰獎勵,對典型經驗進行推廣,從而建立起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三、教科研人員專家的引領

校本教研是基於學校,不僅要依靠校內的力量,還需要專業人員指導。各級教研員、科研人員、大學教師、教育專家,他們是科研的先行者。他們是校本教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專家引領,教師可以減少問題摸索的時間,少走彎路,在較短的時間內,確立較為有效的研究思路。

1、領導俯身率先垂範

發揮引領輻射,提高教研水平。每學期開學初,校長、主任帶領教師學習前沿理論,指導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還率先上示範課,勇於承擔專業引領任務。骨幹教師也是如此。

2、邀請教研員親臨指導

為落實課改教學新理念,探索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我們多次邀請河南省教研室教研員劉富森、鄭州市教研室連珂主任和許睿老師,區教研員劉曉霞、趙慧敏、李瓊等多位老師,到我校深入到教學一線,各位教研員深入教學一線聽課,課後與老師們進行熱切而又坦誠的交流對話,對教師教學的每個細節,進行點撥和指導,每一次指導讓我們受益匪淺,教學方向更加明確,信心更加堅定。

3、內引外聯汲取新思想

學校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結合當前的教改實際和我校的校情,在大力進行校內教研的同時,一方面派出多人次參加各級的培訓學習;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校進行講座和指導,解決教師在課改中面臨的困惑和疑難。

此外,我們還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汲取名家教研思想,教育教學的有效做法,併發揮遠程教育網的作用,組織教師觀看名師教學錄像,多途徑、多渠道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4、強化培訓構建新知識

我們定期請專家做專題報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昇華認識,用先進的理論來指導實踐。

為拓寬教師知識面,構建教師新的知識結構,每學期學前周,學校都會安排3天,面對全校教師的業務講座;組織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備課組要進行學期教學規劃和集體備課安排;利用信息技術上網積極尋求專家引領,採集最前沿性信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堅實的平台。

5、外出學習分享彙報制

學校支持優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每次外出回校後,把自己學習的好經驗、好做法,加上自己的體會與全體教師分享。

校本教研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研究三位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為。因此,在以上幾項工作多管齊下的基礎上,我們要求老師們要堅持做到每學期的“六個一”:精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參與一個教學研究課題,上好一節高質教學公開課,完成一份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寫一篇課堂教學敍事案例,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研論文。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人員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構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體的關係,教師個體學習與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人員的專業引領,成為開展校本教研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三種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校本教研,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研究熱情,促進了我校教師隊伍的迅速成長,學校也獲得許多榮譽。我們堅信:校本教研不在於有多深,不在於有多麼有新意,而是要堅持十年不動搖,就一定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