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1W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關鍵詞:巧設題目 積累素材想象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一、重視積累知識

1、基礎知識方面:重視字音、字形、詞語含義、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的積累。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一單元中魯迅的《風箏》一文時,教師不妨採取多種方式方法,蒐集整理資料以便更充分地瞭解作家以及作品相關內容,對資料進行整合梳理,讓學生記錄在課堂筆記上,印在腦子裏,今後再學習有關魯迅的文章時,只要再進行簡單的回憶複習瀏覽就可以了。

2、文體知識方面: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應該有最基本的單元意識和整體框架意識。比如,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體裁分別是什麼?學習本單元應該重點學習的又是什麼內容。如果學習的是説明文單元,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清晰地瞭解説明文的分類標準,説明對象如何尋找,説明內容具體是什麼?該如何準確查找?説明的順序一般有哪些?常見的説明文的結構具體又有哪些?一般的説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麼作用?説明文在語言上往往有什麼樣的特點?等等。因此,我的建議是先滲透知識點,再結合文本進行具體清晰地講解。因為,這些文體方面的知識學生是應該掌握的。

二、加強能力培養

1、誦讀古文及現代文能力。古往今來的許許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學家,無不受益於誦讀。但是教師經常把課本規定的要熟讀背誦的篇目段落作為課外作業輕描淡寫地加以處理。這種做法常常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把誦讀不自覺地看成一種負擔,不到臨考不背書,實際上等於放任自流,疏於管理,養成了惰性。因此,誦讀成績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於學生誦讀能力的養成。語文就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還有什麼比在讀中思,讀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現在使用的語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編的國中語文教材,新教材體現出來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説語文教學也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師必須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萬萬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認為,學生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國中語文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培養學生自學文章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以學生自身發展為目標的學習過程。語文教師只有培養出學生較強的自學課文能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自學課文能力是一個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實質上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尤其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中學生對新內容常常會有一種期待心理,與其讓語文教師滔滔不絕地滿堂灌,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閲讀,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獲取新知識的學習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學生對新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質疑,使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所收穫,才能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將來走上了社會,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也能成為一個有用的棟樑之才。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重點還是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做縱深思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自己獨立思考並自主創造的一個過程,這正是還學生以“權利”的過程。

4、表達自我能力。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提問點名字站起來的學生,他們常常無法用語言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説,或者説得讓很模糊。結果是教師代替他把意思表達出來。這樣的學生又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還有就是,大多數學生一見寫作文就頭痛,總覺得無話可説,即使勉強完成了,也是乾巴巴的,味同嚼蠟,平淡無味。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充當“導演”,為學生鋪設舞台,佈置各種各樣的情境,努力創設出一個讓學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使他們的思維在其間自由徜徉,縱橫千里,盡情發揮想象。這樣,學生不但會敢説,而且也會愛説,從而達到想説和會説的最佳效果。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舉辦一些辯論賽、故事會、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來鍛鍊學生的説話表達能力。如此一來,這樣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不僅能説會道,而且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至於因為不會説話而搞不好人際關係。

5、書寫表達能力。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種交際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聲的交際功能,如當面的交談、會議上作報告和打電話等口語交際;二是有形的交際功能,如書信、考試以及著書立説等文字的交際。在現代社會,隨着各種各樣媒體的增加,口才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字書寫的功能雖説有所降低,但寫作這種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強調。在考試以筆試為主的情況下,對學生來説,書寫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學生整體得分上的高低、考試的成敗,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閒視之。閲讀答題雖沒有規矩,但在語言的完整、流暢上很有講究的。再有就是學生的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往往很隨意,寫錯了來回塗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潔。語文教師應該從開始就嚴格要求,讓學生形成答題時的書寫能力,做到規整、乾淨整潔,強化印象分。

三、小結

總而言之,國中語文教育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全方位入手培養學生,千萬不能機械地教書,否則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淺層的識記層面。要雙管齊下,讓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又具備了學習的素質。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走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及早成才的康莊大道。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一、閲讀朗誦,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閲讀教學的目的在於訓練與培養學生閲讀與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讀是閲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過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將無聲、靜止的語言變為有聲、靈動的語言。尤其是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已有的經驗與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旨。因此,在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閲讀與朗讀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當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是單一的自由讀或者齊讀,還要根據文本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讀、模仿性朗讀、跟讀學讀、配樂朗讀、感知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從而誘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根據文章以及學生的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①教師範讀,或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受文本的語調。②播放相關音樂,要求學生再次朗讀,梳理文本的基本結構與脈絡。③教師讓學生自由串讀,並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④學生自由選讀,細細品讀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與精美片段。⑤學生進行個性化演讀。⑥讓學生背讀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通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自主閲讀的時間與空間,如自主閲讀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與結構;重點段落分角色朗讀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這些都能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深化認識

學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一味地將自己的感情 、想法與看法強加給學生,是不明智的,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尊重與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個人理解與感受。因此,在進行國中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交流討論活動,給學生自由表達與説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敢想敢説。而教師則應隨時關注學生,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與提示。尤其是在學生們進行深入討論、激烈爭論時,教師更需要巧妙點撥,打開學生思維,啟發他們思考,讓他們有所感悟。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總結與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請説説原因。教師還可適當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節與矛盾衝突都是圍繞主人公而展開的,次要人物的出現以及活動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斷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要看該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於是,通過討論以及教師啟發,學生會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畫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雖然文章情節緊扣于勒的命運展開,然而本文並非靠于勒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于勒只是作為線索人物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於勒的遭遇不斷髮生變化,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隨之產生變化。而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又折射出他們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認錢不認人的醜惡現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題思想。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文章的耐人尋味。

三、質疑探究,自主領悟,提高能力

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閲讀一篇文章後,如果學生出現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説明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定的疑問,就説明他們沒有真正進入文本,收穫不大。因此,在進行國中語文閲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質疑為主線”的思路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敢想、敢問、敢説。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寫出自己的疑惑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問題為引導進行點撥,啟發學生思考,並通過示範,讓學生學會如何質疑與發問。比如教師可提問:小説中寫了哪些“笑”?這些人為什麼沒有同情孔乙己,沒有幫助孔乙己,卻一味鬨笑取樂?以鬨笑聲凸顯孔乙己的悲劇有着怎樣的藝術效果呢?教師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後讓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通過共同探討,加深理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