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下農村國小語文課堂自主學習的策略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信息技術下農村國小語文課堂自主學習的策略

信息技術下農村國小語文課堂自主學習的策略

港南區木梓鎮 **

摘要:隨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隨着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與不足,積極藉助於信息技術,不斷探索農村國小語文課堂的發展與提升,是我們一直探索研究的內容。為此,我們開展了關於《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農村國小語文課堂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全面培育農村國小語文課堂的自主學習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多種研究方法,如分析法,逐步分析積極開展農村國小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性,並逐步探索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農村國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意識的教學策略,以此為農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指導。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收穫,現總結如下: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農村國小語文課堂自主學習

一、積極開展農村國小生語文課堂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性

1.有助於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農村國小語文教學中,很多農村國小語文教師都是採用灌輸型、被動式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教學指向,以大量的題目訓練作為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做題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傳統的語文考試模式更加註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與認識,對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語文閲讀能力、語文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要求並不高,因而,很多農村語文教師都更注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而不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不注重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但是在國小語文改革模式下,新的語文教學目標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更加註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融會貫通,更加關注學生是否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傳統的農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具有絕對的優勢,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策略的提升是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而積極開展農村國小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有助於全面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有助於促進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農村國小語文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2.有助於培育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

與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模式不同,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更加註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關注學生自主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下,國小語文考試題目的設計更加註重創新,更加註重問題情境的設置,更加註重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更加考驗學生自主思考與語文知識探究能力。如果學生平常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訓練與機會,沒有形成較強的語文探究能力,那麼學生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中,就很難在語文科目上得到高分,這給傳統的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壓力與探索的空間,由此可見,積極培育農村國小生語文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意識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培育農村國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意識的教學策略

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下,農村國小小班額語文教學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型、被動式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逐步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為此,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可以積極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搭建平台——讓語文課堂成為主動學習的樂園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字、聲音、圖象壓縮技術,教師在有限的時空內,打破地域和時空限制,以形聲色一體、情境交融、動靜結合、圖文並茂的立體形式,活生生地再現古今中外的客觀生活實際,把語言文字所藴涵的詩情畫意,直觀形象逼真的展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把非智力因素集中起來,通過自主參與和合作探究,學會用視覺,感覺去領略、感悟、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描繪的美景,從形象感知中增強學習、參與語文實踐的樂趣,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人際之間和教材之間、人機之間的交往,達成教學目標,真正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樂園。如上《鳥的天堂》一課時,我以多媒體技術嵌入作為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的手段和方法,採取在閲讀中邊讀邊想象畫面,抓住關鍵詞語,情境的教學、啟發式的教學等教學策略。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展現在師生眼前的是一個美麗的南國風光!學生們彷彿置身在“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中,隨着不斷變化的屏幕,大榕樹都是鳥聲、鳥影,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叫着的、飛着的、撲着。學生們完全被鳥兒歡騰的情景吸引住了。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輕輕鬆鬆地在畫意掌握了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並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伴隨娓娓動聽的配樂朗誦,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很好的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難點。

(二)、整合資源——讓語文課程充滿生活的樂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語文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課內外聯繫,從現實生活中主動探索,發現學習資源,體驗生活的樂趣。讓學生把教材當成一個例子,課外深入生活實際進行深入探究。如學完《我愛漢字》這類課文後,立即組織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開展討論交流,談自己對漢字的體會和感受。平時還要求學生注意收看電視廣播,多讀書報,適當上網,收集漢字的來源,有趣的迷語和歇後語,留心觀察路邊、街上、村裏等廣告語、門店店名,發現哪些是錯別字,自己是否也犯這樣的錯誤,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驗,用腦去分析思考,然後把自己的見聞和見解寫下來,拿到學校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交流。這樣學習不僅使課堂變得更開放更有趣,教材內涵更豐富,並且讓學生從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提高了收集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等多方面能力。

(三)、反饋信息——改善語文課堂師生交流環境

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於其它任何教學媒體的最顯的特點是它的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時地反饋信息,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的巨大作用。交流的另一種方式是利用班級網絡或者班級微信羣,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以教學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為例,在教學結束後,我佈置了課後作業,讓學生出出主意,想想辦法,怎樣的班級公約,才能為我們的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學生思維活躍,交流慾望強烈,人人想表達。傳統課堂教學根本無法開展大面積交流,而微信羣的應用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有了亮出自己觀點的機會,這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更為開放的交流,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與獨立思考精神。

(四)、注重實踐——讓語文課堂實現協作式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根據教材內容和社會生活實際,課前設計一些思考題,讓學生以計算機網絡作為資料收集工具,自主收集整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做好鋪墊。如:學習《草船借箭》,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網上收集,與同學合作探究,找到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有關資料,與課文內容整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以計算機網絡作為溝通交際工具,運用課內知識到網上閲讀和交流,進行發散性和拓展性實踐活動。學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結合(思品與社會)課程《愛護我們的家園》,組織學生圍繞“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這一專題,分組深入村中調查,收集環境污染、植被破壞的大量事實,通過討論爭辯,分析整理,找到其危害及污染原因,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環保小衞士”的名義,向村委和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和政治營養,從中體驗、感受、感悟、感動到的東西,難道不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不正是教育的真諦之所在嗎?

結語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積極培育農村國小生語文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意識具有必要性,它有助於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助於培育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在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實踐中,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意識,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不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同時,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不斷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為農村國小語文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