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5W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1

x月14日至x月21日,我有幸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了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通過這8天的培訓,感覺獲益匪淺。

這八天時間,先後聆聽了蔣xx、閆xx、顧xx、朱x、鄭xx、李xx、祝xx、蔣xx、吳x9位專家有關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圍繞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的實施,通過9位專家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使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新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標準及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區域信息化套餐課程建設,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的質量管理,培訓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項目管理與方案設計等內容;初步瞭解和學習了有關“翻轉課堂”、“微視頻”、“可汗學院”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瞭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國內在教學上應用的一些先進信息技術。上海是中國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區域,到上海蔘加這次培訓,並且能與各位專家面對面、座談式、討論式的交流學習一些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現階段的教學,對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總體上,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大變革時代。

我國的教育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説是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還要繼續發展,教育必須要向世界看齊,必須減負增效,必須同時代同步,必須同現有的信息科學技術同步,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引領教育,促進教育,這樣才能使教育不斷髮展和超越,傳統教育在我國已有多年,我國的教育要長足發展,提高質量,必須應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的時代變革。

2、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促進和提升教學質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對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務艱鉅。

4、應該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回去之後再認真梳理、學習、提高,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已的實際工作中,並且要發揮骨幹作用,發揮自己的培訓作用,培訓、引領我校教師認真學習教育信息技術,並且能盡力用到教學實際中,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2

國小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旨在培養國小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創新精神和信息素養,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以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貫徹新課標理念上好信息技術課,是廣大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以自己從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一點體會,與同行一起探討:

1、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總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樣的.名言。

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信息技術一無所知。那麼,怎樣才能引導他們打開信息技術的大門呢?那就要靠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中我發現,信息技術對農村孩子來説既新鮮又好玩,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剛開始都非常想學。但隨着教學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去記憶或機械重複訓練,不僅枯燥無味且難度也增大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降温了。長此下去,必然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不良影響。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農村經濟落後,學生家裏既沒電腦且接觸信息技術的機會很少,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難免有陌生感,對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呢?關鍵是要讓學生了解、熟悉、喜歡信息技術。

①、蒐集、整理、提煉資料,主辦各種信息技術知識講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開天闢地”軟件對學生進行電腦知識講座,學生就非常感興趣。

②、利用學校宣傳櫥窗開辦信息技術知識專欄,吸引學生瀏覽。

③、定期舉辦“信息技術”知識競賽,在學生中營造學習氛圍。

3、以“玩”促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內容,我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既適合國小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遊戲軟件應用於教學中,如:滿堂彩、翻硬幣、紙牌、彈珠等遊戲。

例如在進行鼠標和指法練習的教學中,我在簡單的演示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利用“紙牌”、“掃雷”、“金山打字通”等遊戲進行練習,充分動手實踐。通過實踐,學生在遊戲中不但熟悉了鼠標和鍵盤的基本操作,使單一、乏味的指法練習得到極大改善,提高了學生擊鍵的速度及準確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但遊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須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並適合學生的遊戲,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

4、創設情境,保持學習情趣。

在教學中,可利用媒體創設、優化教學情境,藉助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慾望,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明確了學習目標又指明瞭學習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3

當今教育主題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綜合實踐課,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

(一)、與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園網絡報道學校的新聞,學校師生參加各種活動獲得的榮譽。可以蒐集一些與國小生有關的網站,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瞭解社會的新聞和各種社會現象,並引導學生讓其從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與知識學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於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於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找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絡知識在網上查閲資料,幫助瞭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創建個人博客,並在博客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三)、與藝術學科的整合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電腦繪畫”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內容,它本身就是與美術整合的,例如:老師進行美術欣賞,可事先蒐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網址,讓學生在網上自由欣賞美術圖畫,然後講出自己的理解,這比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同時也可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整合,主要表現在通過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來聽音樂,可用MIDI軟件來編輯音樂。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與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展。

二、評價整合,檢查效果

當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評價受到重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工具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評價應在應用和實踐中進行評價的。例如,教學“畫圖”軟件後,可採用“開放式評價法”讓學生製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學生參與評價。例如,教學三年級的“寫字板” 軟件的使用後,採用“指定內容,具體考核”的方法,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按要求用“寫字板”軟件打一篇文章,然後由教師打分評價。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的單元小結裏都有一個“活動評價”,有兩棵知識樹,樹上是根據本單元的知識結滿了知識果,評價的方法是: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本單元的情況進行摘果子活動,在已掌握的知識果塗上紅色即是摘下了果子。這種有趣的評價方式,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大膽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探索,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總之,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讓我們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術課。

三、學以致用,學科整合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當今教育主題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綜合實踐課,“立體式”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例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四、學科整合、全面發展

當今教育主題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綜合實踐課,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

(一)、與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園網絡報道學校的新聞,學校師生參加各種活動獲得的榮譽。可以蒐集一些與國小生有關的網站,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瞭解社會的新聞和各種社會現象,並引導學生讓其從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與知識學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於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於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找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絡知識在網上查閲資料,幫助瞭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創建個人博客,並在博客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三)、與藝術學科的整合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電腦繪畫”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內容,它本身就是與美術整合的,例如:老師進行美術欣賞,可事先蒐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網址,讓學生在網上自由欣賞美術圖畫,然後講出自己的理解,這比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同時也可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整合,主要表現在通過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來聽音樂,可用MIDI軟件來編輯音樂。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與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展。

五、評價整合,檢查效果

當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評價受到重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工具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評價應在應用和實踐中進行評價的。例如,教學“畫圖”軟件後,可採用“開放式評價法”讓學生製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學生參與評價。例如,教學三年級的“寫字板” 軟件的使用後,採用“指定內容,具體考核”的方法,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按要求用“寫字板”軟件打一篇文章,然後由教師打分評價。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的單元小結裏都有一個“活動評價”,有兩棵知識樹,樹上是根據本單元的知識結滿了知識果,評價的方法是: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本單元的情況進行摘果子活動,在已掌握的知識果塗上紅色即是摘下了果子。這種有趣的評價方式,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大膽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探索,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總之,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讓我們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4

作為一名從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師,對於如何在新版課程背景下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儘快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和學習中對高中信息技術新版課程的學習總結了些體會,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知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信息技術要領,掌握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播是我們廣東新版高中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課的改革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呢,下面,我簡單地談談我的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適應教學需求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版課程改革,我們首先應該深刻領悟新版課程理念。切實貫徹新版課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課程要求設計教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出全面而又富有鮮明個性的人才。新版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升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台;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提高教學能力。本人認為,要培養創新型的學生首先要有創新型的教師,新課程基本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版(廣東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訓練模式,是關於信息素養的教育。思想禁錮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包括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參與能力。新版課程提出了國家、地方、校本三級體系。地方課程的實施,給教師研究、設計、實施、管理、評價課程提供了平台,教師們也應積極參與到地方課程研發中去。

二、教師要具備靈活調用教學模式的能力

新版課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不能僅限於一種教學模式,否則課堂教學會失去生機和活力。要根據具體教學對象、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模式進行靈活運用。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新版課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由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小組學習、協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和具體操作方法。新課程標準建議教師要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如以上説到的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在教學中進行任務設計時,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其他學科相聯繫的橫向綜合任務,這些任務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把學科任務包含在其中的真實性問題情景,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

三、授課中講師要以學生為中心

迅猛增長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個性發展。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時,會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師生之間平等、諧的課堂氣氛,學生間互相協作的教學氣氛,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寬鬆自如的天地,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版課程所提倡得學生主體性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悉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要有廣闊的教學思路和形式多樣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時,有的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不用學習課本的程度,而有的學生卻連簡單的操作都不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認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分組,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信息技術課教師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塊,還可開展多種多樣的選修內容。如網頁、圖像製作、程序設計等,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當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常常含有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講解,就無法激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火花。甚至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枯燥,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很低的情況。教師要經過不斷反思和探索,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為教學背景,激發學生好奇心,讓他們自主地、探索性地學習,使有效教學從情境設計開始。像信息及其特徵,就是一節典型的理論課。信息、信息時代、信息社會、信息產、IT專業術語大家常聽,也常説,但到底什麼是信息呢?先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教師授課,同學聊天,打手勢,聞到飯菜香味,摔倒後的感受等等,由這些每天都會發現的事情引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總結定義、提供素材:朝鮮戰爭與蘭德諮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價值性),蕭伯納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計(信息的真偽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信息的傳遞性),最後,請同學們自己總結,教師點撥,完成本節理論課的學習,達到課堂氣氛活躍、理解透徹的效果。

四、注重教學評價與學生價值觀念培養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教育實踐中究竟採用何種方式的評價,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發揮出評價的真正作用、促進教學活動的積極開展。新課程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目標。當然也是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是信息技術課評價所應堅持的目標。評價的方式主要有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現代教育的評價應該是多種評價體系的結合,信息技術課的評價也應是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

此外,信息技術教師不能過於重視技能操作的培訓而忽視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兩個關係:首先,能力與工具軟件操作的關係。新課標要求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要侷限於一種軟件的使用方法,即對某一具體工具操作的訓練,要注意以過程和方法為引領,以典型工具應用為示範,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條件選擇合適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學生技能應用的遷移能力和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的能力。其次,知識技能與綜合能力的關係。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識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動來練習技能。二是任務引領,知識穿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時學習方法和技能。這兩種策略有機結合,可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成效,使學習效率與效果有機統一。

談到技能和價值觀念的培養,新版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講授對信息技術教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我們瞭解文學、數學、歷史、地理、藝術等多方面的知識。特別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情感的培養需教師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很多時候,我們在做具體操作時,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做EXCEL時會涉及到數學中的函數式、代數式;物理學中的震動、波、交流電;化學中簡單的化學反應等知識點。特別的,在進行繪畫和編輯時,教師的藝術修養尤為重要。總之,新課程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注重本身綜合素養的提高,要不斷進行自我充電。

我們用的是廣東版的信息技術教材,總體感覺這本教材不錯,一改原來單純的講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將一些實踐貫穿到理論中去。教材知識面教廣,符合時代需求。對於有些相關科課時不多的班級內容可能有些太緊張,深淺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階段,或者説學生不全是非零起點的情況。另一方面講,我覺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師對教材的態度。再處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內容為基本內容的教學設計對教師來説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改對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來説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新課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5

信息素養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 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並創造信息的能力。師範生的信息素養是師範院校的學生根據社會信息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應該包括師範生對信息基本知識的瞭解,對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來的教學中所具備的信息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包括對信息道德倫理的瞭解與遵守。具體來説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信息意識。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到哪裏、用什麼方法去尋求答案,這就是信息意識。信息時代處處藴藏着各種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現有信息資料,是人們信息意識強不強的重要體現。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的意識,這是信息技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

2.信息知識。既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又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要求。通過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它不僅體現着師範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識的豐富程度,而且還制約着他們對信息知識的進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採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信息系統與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等。這也是信息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處信息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和豐富的信息常識,而不具備較高的信息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去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 的信息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無法適應信息時代對未來教師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諸要素中的核心,師範生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能力,不然難以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要讓學生學會對媒體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絡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也是師範生信息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信息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師範生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6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會後,我們課題組又開展了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認真學習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一書,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又昇華了許多,體會也頗為深刻。

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一書中,關於教學方法的闡述非常精闢,可謂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座燈塔。

教學方法,重在激發興趣,積極引導。學習興趣是人們力求認知世界,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是推動學習的強化因素。事實證明,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比如,對於國小生來説,計算機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樣引導他們打開計算機的大門呢?那就要靠學習興趣的激發。兒童的特點之一是喜歡自己動手,國小生剛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十分興奮和好奇,加上老師對計算機神奇功能的介紹,更加深了一種神祕感,這樣使學生對計算機又多了一份興趣,促使學生奮發向上,勤奮好學,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情緒,並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對於三至六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如果處理不好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也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師當前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着力探索的課題。

?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一書指導性強,特別強調把握學生認知特點,實施“形象化”信息技術教學。國小階段智力開發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在國小生教育方面,計算機有其特殊優勢,用計算機在玩中游戲、娛樂、學習等,既可以滿足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採取形象化、遊戲化等少年兒童易於接受的教學手段,實施“形象化”信息技術教學。

“形象化”信息技術教學形象比喻,能幫助學生建立直觀想象。學生從小接觸計算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讓他們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礎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把計算機難懂的理論與現實中易理解的事物聯繫起來,使之變得形象化,如教學“存儲器”時,把“硬盤”比作一個“大倉庫”,裏面裝有很多很多的`軟件。對於國小生的計算機教學。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他們感興趣、能輕而易舉的事物來做比喻,實踐證明效果是很好的。當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確切,但重要的是讓國小生有了一個直觀的想象,讓學生在一種通俗易懂的氛圍中接受信息技術知識。

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一書,多次提到寓教於樂。寓教於樂,是一種引導學生愉快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及操作技能的適用於國小生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思維活躍,愛玩好動,學習容易從個人興趣出發,興趣難以持久。因此不宜採取長時間的説教方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而要採取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學生接受新知識。對於國小生來説,正確地引導他們,在玩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不但使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走進我們的中國小教育教學中,並且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性、應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信息技術教學也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利用價值。將信息技術融入生活實踐中,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另一特色,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有利於提高學生在現代和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是一本指導性很強的信息技術教師研修書籍,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研修,我感覺我對信息技術課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然還當努力學習,爭取在信息技術教學領域再上一層樓。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7

在閲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閲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在本次的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有收穫。現在就我在學習中的一些看法來作一下總結:

在培訓中建立共同願景。教師的共同願景是提高專業素質、實現專業發展。培訓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捷徑。為此,各學校應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把培訓目標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願景緊密聯繫,使教師的切身利益和學校發展、培訓目標的達成等休慼相關,鼓勵教師追求卓越,促使他們爭當“教育家”。

1. 通過培訓加快角色轉變。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確認自己新的身份,成為學習的組織者,認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做反思性實踐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身不足,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要爭當課程開發者,不做課程的消極接受者、忠誠執行者,而要參與課程開發,獲得專業發展的機會,加快專業成長步伐;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既探索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可行途徑,又力爭把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理論。

2. 通過培訓加快轉型步伐。

隨着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國小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中國小教師實現自身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具體説,就是要通過培訓促使教師由教育型轉向專業型,由經驗型轉向創新型,由修身立業型轉向教書育人型,由教學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由單一教學型轉向教學、教研、科研型,由學科知識型轉向綜合知識型,由注重知識傳授型轉向素質培養型,由傳統的個人奮鬥型轉向現代的團隊合作型。

3. 通過培訓加快專業發展。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廣大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們要通過培訓促使教師拓展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知識、學生知識和教學知識新內涵的深刻理解,拓寬自身在人文、科技、環保等方面的知識,向學者型教師發展;促使教師提升專業技能,重點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協調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解決及行動研究的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與實踐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與自我發展的能力;促使教師健全專業情意,確立為學生髮展服務的觀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遠大的教育理想,規範職業道德和教育行為。

系統思考是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掌握問題整體運作的本質,以提升組織整體運作的羣體智力。要確保新課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過培訓使教師學會系統思考,能夠深入研究,從宏觀整體的視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及時吸收學生的反饋,密切關注、深刻洞察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漸變,用系統的、動態的、鼓勵的眼光支持和促進學生的成長髮展。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篇8

這次國培我參加了國小信息技術的學習。此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得就像一次專為信息技術教師準備的滿漢全席,我每天都貪婪地、如飢似渴地吸納着裏面的營養,不想漏過每一道美味。它們給我帶來的感受、反思、收穫和觸動,用語言根本無法表達完整。可以説是一次洗腦,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體的認知和了解;讓我知道自己做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對這一學科充滿了熱愛和激情。

一場場精彩紛呈、深入淺出的講座,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高度,如撥雲見日般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專家給我們做的視頻講座,真正地貼近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具體到每一節課的設計,使我大開眼界。在此之前幾乎從沒有看過一堂信息技術的課堂實錄,這課具體應該怎麼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這一次的培訓給了我極具體的指導。對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認識,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真是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個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讓學生接觸網絡,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和需要。此次培訓被稱做洗腦,並不誇張。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這次的培訓給我的觸動真的是很大的,這也應該是國家花這麼大的精力和財力開展這一次全國性的培訓的目的所在吧!

在學習的同時,我在不斷地對比,查找不足,並且尋找對於我們來説可行的方案。總之,在本次國培計劃中,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這次培訓讓我更新了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明確了今後成長髮展的方向。幾個月的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

以上便是我參加本次培訓的體會和感想,請各位老師指點。謝謝!